CN101174875A -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4875A
CN101174875A CNA200710162420XA CN200710162420A CN101174875A CN 101174875 A CN101174875 A CN 101174875A CN A200710162420X A CNA200710162420X A CN A200710162420XA CN 200710162420 A CN200710162420 A CN 200710162420A CN 101174875 A CN101174875 A CN 101174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bandwidth
multiplexing
travelling carriag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24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4875B (zh
Inventor
井上高道
鹿仓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1577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70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4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4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204Multiple access
    • H04B7/216Code division or spread-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CDMA, S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针对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复用方法,包括:把所述多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以及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对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6年9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67765并要求其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对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也被称作导频信号)进行复用的方法、一种资源分配方法以及一种使用该资源分配方法的基站。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中,当前正在对被称作3.9G的长期演进(LTE)进行标准化。在LTE中,单载波传输被看作上行链路访问方案。可以说,单载波传输是一种与多载波传输(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相比具有更好的功率效率的访问方案,因为可以保持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因此可以说,单载波传输是适于上行链路的访问方案。
图1A是示出LTE所支持的上行链路帧格式的示意图,其在3GPP,“TR 25.814 v7.0.0”,Section 9.1.1中有所描述。在LTE中,以时长为0.5msec的帧单元(也被称作子帧)来执行通信。一个帧包括6个长块LB#1至LB#6以及两个短块SB#1和SB#2,每一个块被添加有循环前缀(CP),这将在下文描述。长块的时长被设置为短块时长的两倍,而且长块中的子载波数被设置为短块中子载波数的两倍。另外,长块中的子载波间隔被设置为短块中子载波间隔的一半。
注意,尽管这里提供了两个短块,然而短块的数量(为基准信号分配)取决于帧的长度、可分配开销,等等。此外,对于帧中的短块SB#1和SB#2的定时,图1A中所示的结构不是限制性的,而且能够确定该定时以允许基准信号有效地工作。
CAZAC(恒定幅度零自相关)序列是一种用于上行链路基准信号的主要的序列。例如,Zadoff-Chu序列是一种CAZAC序列,由以下等式来表示(参见Popvic,B.M.,“Generalized Chirp-Like PolyphaseSequences with Optimum Correlation Properties”,IEEE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Vol.38,No.4(July 1992),pp.1406-1409):
其中n=0、1、...,L-1,而k是序列编号,是与L互质的整数。
CAZAC序列是如下一种序列:使信号幅度在时域和频域中恒定,并允许在具有除了零之外的任意值的相位差上自相关值为零。由于在时域中幅度恒定,所以可以保持较低的PAPR,而且由于幅度在频域中也是恒定的,所以CAZAC序列适于频域中的信道估计。此外,由于良好的自相关性质,CAZAC序列还具有适于检测接收信号的定时的优点。由于这些原因,CAZAC序列作为适于单载波传输的序列而引起注意。然而,在CAZAC序列的情况下,对能够获得的序列数量有所限制。序列数量取决于序列长度。在Zadoff-Chu序列的情况下,序列数量在序列长度L为质数时达到其峰值,而且最大序列数量等于(L-1)。
在上行链路中,需要每一个移动台(下文也由UE来表示)传输基准信号。因此,已经提出了多个UE的基准信号的各种复用方法。
在3GPP,R1-051062,Texas Instruments,“On Uplink Pilot inEUTRA SC-FDMA”,October 2005中提出了码分复用(CDM),作为在CAZAC序列用于上行链路基准信号时所采用的复用方法。
图1B是用于描述向每一个UE的基准信号分配CAZAC序列的方法的示意图。在基准信号的码分复用中,UE使用相同长度的CAZAC序列,而且每一个UE被分配具有唯一循环前缀的CAZAC序列,该前缀被添加到CAZAC序列,如图1B所示。如果这个循环前缀的时长被设置为不小于所假定的最大延迟时间,那么所有UE的基准信号在多径环境中可以是正交的。这是因为CAZAC序列的自相关值除了在相位差为零时总是零。然而要注意,对CDM针对基准信号而复用的UE数量有所限制。在当前的LTE系统中,能够复用的UE的数量大约为6(参见3GPP,R1-060388,Motorola,“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Pilot/Reference SignalStructures for E-UTRA Uplink SC-FDMA”,February 2006)。
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可以被归类为以下任意一种:数据依赖控制信号(也被称作数据关联控制信号),它是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控制信号;以及数据独立控制信号(也被称作数据非关联控制信号),它是与下行链路信号有关的反馈信息。数据依赖控制信号是当上行链路数据存在时所传输的信号。如果使用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资源(长块LB)传输数据依赖控制信号,则还可以使用用于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的必需基准信号(使用短块SB传输)对数据依赖控制信号进行解调。
另一方面,数据独立控制信号作为下行链路数据等的反馈而传输的信号,并且是与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独立地传输的信号。因此,需要用于对数据独立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基准信号,而且出现如何为基准信号分配资源的问题。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关于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数据依赖和数据独立控制信号。然而,对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可以说当存在下行链路数据时所传输的控制信号(数据依赖控制信号,它是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控制信号)是下行链路数据依赖控制信号,而且与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独立地传输的信号(数据独立控制信号,它是与上行链路信号有关的反馈信息)是下行链路数据独立控制信号。在下文中,为了简化描述,假定“控制信号”是指“数据独立控制信号”。
上行链路数据独立控制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的示例至少包括:应答/否定应答(下文由Ack/Nack来表示),其指示是否无错误地接收到下行链路信息;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下文由CQI表示),其指示下行链路信道的状态;这些的组合,等等。期望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下文由TTI表示)传输Ack/Nack。然而,考虑到传输开销,不总是需要在每个TTI传输CQI。为此,当Ack/Nack的传输频率与CQI的传输频率不同时,存在一些偶然情况。因此,在TTI内,传输三种控制信号的UE可以共存:UE仅传输Ack/Nack、UE仅传输CQI、以及UE传输Ack/Nack和CQI。顺便提及,TTI是每次在物理和MAC层之间传输的多个块的集合(也被称作传输块集合)等同的时间间隔。
然而,Ack/Nack的信息量小于CQI的信息量。通过改变编码速率或传输哑比特,可以使上述三种控制信号的传输带宽恒定。然而,如果使这些传输带宽恒定,则用于传输具有小量信息的信号的资源会出现浪费。为了避免这种资源浪费的出现,被分配用于传输各个控制信号的频率资源(传输带宽)通常是三种不同的传输带宽。
另外,如果相应的控制资源被映射到非连续频带中,导致PAPR增大,则同时传输Ack/Nack和CQI的UE所进行的传输是多载波传输。因此,为了使同时传输Ack/Nack和CQI的UE进行单载波传输,需要把相邻频带中的资源分配给UE,而且需要对这些信号一同进行处理。这将参考图2A和2B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图2A是示出控制信号的多载波传输情况下的频率资源分配的示意图,而图2B是示出控制信号的单载波传输情况下的频率分配的示意图。参考图2A,当非连续频带F1和F2内的控制资源被分配给同时传输Ack/Nack和CQI的UE时,该UE不能执行单载波传输。因此如上所述,PAPR增大。
因此,如图2B所示,用于传输Ack/Nack和CQI的频率资源被映射到由相邻频带F3和F4组成的组合波段中,由此能够以单波段来处理这些波段,使得能够进行单载波传输。
图3是示出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示例的示意图。这里,如作为示例的该情况所示,其中长块LB#1中的控制信号和短块SB#1中的基准信号是时分复用(TDM)的。顺便提及,图中应用于每一个控制或基准信号的数字表示UE的编号(对于其它图也一样)。
对于与下行链路数据信号有关的控制信号,存在三种共存的UE,每一个仅传输Ack/Nack、仅传输CQI、或Ack/Nack和CQI两者,如上文所述。这里,UE 1和6每一个均传输Ack/Nack和CQI两者,UE 2和3每一个均仅传输Ack/Nack,而UE 4和5每一个仅传输CQI。
然而,根据传统的资源分配方法,为基准信号分配的基准资源与所传输的待解调的控制信号处于相同的带宽内。即,将对与三种传输带宽相对应的每一个基准资源进行分配。因此,用于对Ack/Nack进行解调的基准信号(具有少量信息和较小的传输带宽)也具有减小的传输带宽。由于CAZAC序列(用于基准信号)的长度取决于传输带宽,如上文所述,当仅传输Ack/Nack时,可用基准信号序列(CAZAC序列)的数量减小。
然而,对于包括多个小区的蜂窝系统的小区设计来说,基准信号序列的数量是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是,相邻小区使用相同的基准信号序列导致小区之间的干扰增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相邻小区需要使用不同的基准信号序列。根据传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如上文所述,如果Ack/Nack情况下的传输带宽较小,则可用CAZAC序列的长度较短。因此,出现了在传输时缺少用于基准信号的序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用方法和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能够确保用于控制信号解调的基准信号的码序列数量。
根据本发明,一种对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方法包括:把多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以及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CDM(码分复用)对与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根据本发明,把多个UE的基准信号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相同的带宽上进行码分复用。由此,能够确保用于控制信号解调的基准信号的码序列数量。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3GPP,“TR 25.814 v7.0.0”,Section 9.1.1中描述的LTE所支持的上行链路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1B是描述向每一个UE的基准信号分配CAZAC序列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控制信号的多载波传输情况下的频率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2B是示出控制信号的单载波传输情况下的频率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基站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移动台(UE)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资源组合示例的示意图。
图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资源一般化组合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8A至8C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典型实施例用于对控制和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方案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系统
图4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基站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基站100包括无线电通信部分101,它根据接收到的相应基准信号对从移动台(UE)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和/或上行链路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并向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2输出控制信号。这里,“资源”意味着由传输信号所需的频带和时段所规定的频率-时间区域。此外,待分配给控制信号的资源被称作控制资源,而待分配给基准信号的资源被称作基准资源。
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2提取信息,例如这里对来自移动台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请求,并向调度器103输出该信息。调度器103包括资源分配部分104,它执行控制资源分配和基准资源分配,将在下文描述。另外,尽管图中没有示出,基站100还包括:存储区,用于存储与过去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另一个调度器,执行下行链路分配;以及CQI测量部分,基于无线电通信部分101接收的上行链路基准信号而测量CQI。资源分配部分104获取:与存储区中保持的过去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与是否存在将从执行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调度器传输至每一个移动台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信息;来自CQI测量部分的每一个移动台的CQI;等等。基于这些信息,资源分配部分104产生包括每一个移动台的资源分配的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其复用方案,并把资源分配信息输出至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06。这里,复用方案是用于指示作为控制信号复用方法的局部化频分复用(LFDM)和分布式频分复用(DFDM)中任意一种的信息。
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06产生包含每一个移动台的资源分配信息的控制信号,并通过无线电通信部分101把该控制信号传输至每一个移动台。这里,假定资源分配信息包括与在何时(或在哪个块中:下文也称作时间资源)向哪个移动台分配哪个频带(下文称作频率资源)有关的信息。
顺便提及,基站100设置有控制部分105,控制部分105控制基站的操作。调度器103在控制部分105的控制下执行资源管理。通常,通过在例如CPU的程序控制处理器上执行控制程序,控制部分105执行各种控制,例如资源分配控制。调度器103和资源分配部分104还可以通过在相同的程序控制处理器或分离的程序控制处理器上执行各个程序而实现。
图5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移动台(UE)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移动台200包括无线电通信部分201,通过使用接收到的相应基准信号对从基站100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和/或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并向控制信息提取部分202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信息提取部分202提取资源分配信息并将其输出至控制部分203。
首先,根据资源分配信息,控制部分203分别控制数据产生部分204、CQI产生部分205、Ack/Nack产生部分206、CAZAC序列产生部分207、以及循环移位部分208,使得这些部分根据时间资源分配信息以各自的定时产生各自的信号。此外,控制部分203分别控制用于控制和数据信号的子载波映射部分210-1以及用于基准信号的子载波映射部分210-2。
通过离散傅立叶变换(DFT)部分209-1把数据产生部分204、CQI产生部分205、和/或Ack/Nack产生部分206产生的数据信号和/或控制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并把频域中各个频率分量信号输出至子载波映射部分210-1。子载波映射部分210-1根据来自控制部分203的频率资源分配信息而确定使用哪个子载波以传输DFT部分209-1输入的信号(子载波映射)。例如,根据来自控制部分203的频率资源分配信息,子载波映射部分210-1能够借助使用连续子载波的局部化频分复用(LFDM)而执行子载波映射,或借助使用距离为固定间隔的子载波的分布式频分复用(DFDM)而执行子载波映射。
在循环前缀添加部分212-1向时域信号添加循环前缀(CP)前,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部分211-1把通过子载波映射部分210-1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域信号变换为时域信号。
对于基准信号,CAZAC序列产生部分207根据来自控制部分203的资源分配信息产生CAZAC序列作为基准信号。循环移位部分208把CAZAC序列循环移动对于每一个移动台来说唯一的时长量,如参考图1B所述,而且把产生的CAZAC序列输出至DFT部分209-2。DFT部分209-2、子载波映射部分210-2、IFFT部分211-2、以及循环前缀添加部分212-2与上述数据信号和/或控制信号的情况下类似,因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通过复用部分(MUX)213对循环前缀添加部分212-1输出的数据信号和/或控制信号以及循环前缀添加部分212-2输出的基准信号进行时分复用(TDM),并通过无线电通信部分201把复用信号传输至基站100。
在上述系统配置中,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分配以及对控制和基准信号的复用,这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2.通过组合到一起而执行的资源分配
本发明的基本概念是:在通过把将由多个移动台(UE)传输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带宽组合到一起而获得的带宽中,对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码分复用(CDM)。在下文中,把通过组合而获得的带宽称作总带宽。将描述对控制信号进行组合的示例。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资源组合示例的示意图,而图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资源一般化组合的示意图。这里,假定执行组合以形成最多I个组,其中每一组i是包括满足下文所述限制条件的控制资源的组。
为了简明起见,如图6A所示,假定具有不同传输带宽的控制信息片C1至C4将由UE 1至8传输。这里,“具有不同传输带宽的控制信息片”是指:具有不同信息量、且分别包含在将由UE传输的控制信号中的信息片。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每一个移动台的控制信息的带宽,基站的资源分配部分104形成组i,使得总带宽不小于目标带宽(下文称作目标LTH,以相应序列的长度来表示),而且满足与复用的UE的总数有关的限制条件。然后,资源分配部分104针对传输组合的控制信息片的UE执行资源分配。
例如,通过把UE 1、3和4的控制信息片C1与UE 2和5的控制信息片C2组合到一起,使得这些控制信息片的总带宽不小于与目标LTH等同的带宽,而且满足与复用的UE的总数有关的限制条件,从而形成组1。顺便提及,在图6A所示的组1中,表示控制信息的“C1”和“C2”之下的数字指示相应的UE。
基于此而形成组1,形成了其中集中有控制信号波段的一个频带。对不包括在组1中的其它UE的控制信息片进行类似的组合,并将其包括在接下来的组2和随后的组中的任意组中。另外,如果单一控制信息片满足总带宽不小于目标LTH的条件,则组可以仅由这个控制信息片来组成。在这个示例中,图6A中的组i仅包括UE 8的控制信息C4
下文描述用于组合具有不同传输带宽的多个控制信息片的方法的另一示例。这里,如图6B所示,假定做出某种设置使得每一个组i可以包括具有不同传输带宽的多种控制信息C1、C2、...CJ,最大数分别为R1、R2、...RJ,从而与总带宽有关的条件以及与复用的UE的总数有关的限制条件均得以满足。在这个示例的情况下,将为每一组i中各种控制信息Cj分配的控制资源数目Rj是固定的相同值。这里,“J”是具有不同信息量的控制信息的种类数,该不同信息量分别包含在将由UE传输的控制信号中。假定存在两种控制信息,“Ack/Nack”以及“CQI”,如同早先描述的示例,由每一个UE选择并传输的控制信息是以下三种中任意一种:“Ack/Nack”、“CQI”以及“Ack/Nack+CQI”。由于这三种(J=3)控制信息具有不同的信息量,所以它们与具有不同传输带宽的控制信息片C1至C3相对应。因此,R1至R3分别是控制信息片C1、控制信息片C2以及控制信息片C3当映射到每一组i时的上界。
作为示例,假定在J=3时,对于组1至I,进行设置使得R1=3、R2=2以及R3=1。按照图6A中的控制信息类型的顺序(具体按照如下顺序:C1、C2和C3)把UE映射到组1至I。首先,把传输控制信息C1的UE 1、3、4和7映射至从组1开始的组。由于R1=3,所以UE 1、3和4被映射至组1,而UE 7被映射至下一个组2。以这种方式,关于每种类型的控制信息,可以把UE依次映射到组。
因此,对多个UE的控制信号进行组合,使得组合的控制信号的总带宽不小于固定的传输带宽。基于这个组合的控制信号的总带宽,通过CDM对相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首先,基站的资源分配部分104设置作为CAZAC序列长度的目标LTH(ST301)。可以基于系统中所需的序列数目而获得目标LTH。例如,如果需要12个CAZAC序列,则目标LTH为13。如果需要9个CAZAC序列,则目标LTH为11。
随后,资源分配部分104把待分配给多种控制信息Cj(1≤j≤J)的资源组合到一起,使得满足如下两个条件(ST302)。
条件1)组合的控制信号的总复用带宽不小于目标LTH
条件2)复用的UE的总数不大于能够复用的基准信号的最大数目。
这里,假定“I”是所形成的组的数目,而且每一组包括用于传输控制信息Cj的Rj个控制资源(参见图6B)。
接下来,j被初始化为1(ST303),并在每一组中把用于传输控制信息Cj(这里为控制信息C1)的控制资源分配给UE(ST304)。以上文关于图6B所述的情况为例,在这个步骤ST304中,把控制信息Cj的控制资源分配给最大为(Rj×I)个UE。步骤ST304中的处理重复进行,同时每重复一次就递增j,直到j到达最大值J(ST305、ST306)。以这种方式,多个UE的控制信息片被组合并映射至聚集频带中的控制资源。
随后,资源分配部分104确定是否剩余未分配的控制资源(ST307)。当不剩余未分配的控制资源时(ST307:NO),该处理终止。当剩余未分配的控制资源时(ST307:YES),资源分配部分104确定是否存在这样的UE,即在上述处理步骤ST304至ST306中没有向其分配资源的UE(ST308)。当存在等待资源分配的UE时(ST308:YES),资源分配部分104根据下述标准向该UE分配优先级程度k(下文简称为优先级k)(ST309),然后根据下述优先级而执行资源分配控制。
基于控制信息的类型、UE已经等待的时长等来确定待分配给UE的优先级。例如,向例如如下UE分配更高的优先级:传输更加易受延迟影响的信息(例如Ack/Nack)的UE;以及等待更长时间的UE。顺便提及,假定“1”是最高优先级,按照优先级下降的顺序,随后是2、3、...和K。
首先,把优先级k初始化为1(ST310)。当k(这里为1)不大于K(ST311:YES)时,确定是否存在具有当前指定优先级k(这里为1)的等待资源分配的UE(ST312)。当在步骤ST312不存在该UE时(ST312:NO),递增优先级k(ST313),如果k不大于K,则确定是否存在具有新优先级k的UE(ST312)。当在步骤ST312存在该UE时,确定是否能够把资源分配给具有当前指定优先级k的UE(ST314)。如果不能进行分配(ST314:NO),控制回到步骤ST313。如果能够进行分配(ST314:YES),则向具有当前指定优先级k的UE分配资源(ST315),然后控制返回步骤ST313。以这种方式,步骤ST311至ST315针对每个优先级而重复。当优先级k超过K时(ST311:NO),该处理终止。
3.复用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复用方案的基本概念如下。
(1)把多个UE的控制信号组合到一起,然后通过频分复用(FDM)进行复用。
(2)在与多个UE的组合的控制信号相同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CDM)对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由于通过CDM在与多个UE的组合的控制信号相同的带宽上对基准信号进行复用,所以能够增大可用CAZAC序列的数目。
根据上述控制信号的组合,资源分配部分104通过使用下述复用方案中任意一种对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图8A至8C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典型实施例用于对控制和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方案的示意图。
参考图8A,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通过分布式FDM(DFDM)对多个UE的组合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并通过CDM或FDM与CDM的混合对相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在这种情况下,FDM和CDM的混合是如下一种方案,即通过该方案对相同传输带宽上的UE的基准信号进行码分复用,并对不同传输带宽上的UE的基准信号进行频分复用(DFDM)。稍后描述特定示例。
参考图8B,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通过局部化FDM(LFDM)对多个UE的组合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并通过CDM或FDM与CDM的混合对相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参考图8C,根据本发明第三典型实施例,通过LFDM对多个UE的组合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然后,在包括这些组合的控制信号的组中,通过DFDM对相同带宽上的这些组中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通过CDM或FDM与CDM的混合对相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在下文中,假定存在具有不同信息量的两种控制信号(Ack/Nack和CQI),作为示例,给出存在如下三种带宽的情况下的描述:仅传输Ack/Nack的带宽;仅传输CQI的带宽,和传输Ack/NackCQI两者的带宽。
4.第一典型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通过基站执行资源分配,使得在多个UE的控制信号中,通过DFDM对具有相同带宽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并在DFDM控制信号的总带宽上,通过CDM对与DFDM控制信号相对应的UE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具体地,资源分配部分104获取与过去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与是否存在待传输至每一个UE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信息(从执行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调度器获取),等等。基于这些信息片,资源分配部分104针对每一个UE从具有不同信息量的多种控制信息(这里是“Ack/Nack”和“CQI”)中选择一种或多种控制信息(这里,“Ack/Nack”和“CQI”中任意一个或两者),并根据所选信息量向每一个UE分配带宽。然后,资源分配部分104产生资源分配信息,该信息指示所分配的带宽,并指示在被分配有多种带宽的UE中,把被分配有相同传输带宽的Mi个UE(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形成I个组,并通过DFDM进行复用,而且在具有与组中包括的组合控制信号的总带宽相同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CDM对I个组中每一组的Mi个UE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例如,资源分配信息是图10所示的信息,稍后进行描述。
4.1)示例1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这里,假定通过时分复用(TDM)对控制和基准信号进行复用,而且在每一个子帧中,在长块(LB)中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而在短块(SB)中传输基准信号,例如图1A所示。
具体地,参考图9,UE 1和6是传输Ack/Nack和CQI两者的UE,并且在用于传输Ack/Nack和CQI的带宽的两倍带宽上以重复因数2通过DFDM而复用。关于UE 1和6的基准信号,这两个UE在用于传输Ack/Nack和CQI的带宽的两倍带宽上通过CDM而复用。
UE 2和3是仅传输Ack/Nack的UE,而且在用于传输Ack/Nack的带宽的两倍带宽上以重复因数2通过DFDM而复用。关于UE 2和3的基准信号,这两个UE在用于传输Ack/Nack的带宽的两倍带宽上通过CDM而复用。
类似地,UE 4和5是仅传输CQI的UE,而且在用于传输CQI的带宽的两倍带宽上以重复因数2通过DFDM而复用。关于UE 4和5的基准信号,这两个UE在用于传输CQI的带宽的两倍带宽上通过CDM而复用。
根据本示例的资源分配,由于每一个基准信号的带宽与根据图3所示相关技术相比增大为两倍,所以可以使CAZAC序列的数目大约为两倍。顺便提及,在n个UE通过CDM而复用的情况下,可以使CAZAC序列的数目变为大约n倍,这是由于每一个基准信号的带宽变为n倍。
注意,尽管在本示例中通过T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然而本示例的资源分配可以类似地用于通过F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的情况。
4.2)示例2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这里,假定在每一个子帧中,在长块LB#1中传输控制信号,在短块SB#1和SB#2中传输基准信号,而在长块LB#2至LB#6中传输数据信号,如图3中的LTE上行链路帧格式所示。
当在长块LB#2至LB#6中传输数据信号时,在每一个短块SB#1和SB#2中传输用于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的基准信号。在本示例中,在短块SB#1中,通过DFDM把传输数据的UE 7的基准信号与UE 1和6的控制信号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其中UE 1和6的控制信号的基准信号通过CDM(FDM与CDM的混合)而复用。在短块SB#2中,通过DFDM把UE 7的基准信号与UE 8的CQI测量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顺便提及,在图10中,其间具有“/”的UE编号指示这些UE通过CDM而复用。这对于其它图也一样。
注意,尽管在本示例中通过T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然而本示例的资源分配可以类似地应用于通过F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的情况。
4.3)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通过DFDM对具有相同带宽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在通过DFDM复用的控制信号的带宽上,通过CDM对相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然后进行传输。由此,使得基准信号序列长度是通过CDM而复用的UE的数目的许多倍。因此,能够使可用作基准信号的CAZAC序列的数目变为通过CDM而复用的UE的数目的许多倍。
5.第二典型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其控制信号通过LFDM而复用的多个UE的基准信号通过CDM而复用。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在具有不同信息量的多种控制信息中(这里是“Ack/Nack”和“CQI”),针对每一个UE选择一种或多种控制信息(这里是“Ack/Nack”和“CQI”中任意一种或两者);向每一个UE分配根据所选信息量的带宽;把Mi个UE(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形成I个组,并通过LFDM进行复用;在具有与组中包括的组合的控制信号的总带宽相同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CDM对I个组中每一组的Mi个UE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三种不同类型控制信号的UE共存:仅传输Ack/Nack的UE、仅传输CQI的UE、以及传输Ack/Nack和CQI两者的UE。把Ack/Nack的一个信道与CQI的一个信道进行组合。把通过该组合而获得的全部带宽分配给传输Ack/Nack和CQI两者的UE。仅传输Ack/Nack的UE和仅传输CQI的UE共享通过该组合而获得的带宽,并通过LDFM而复用。在通过该组合而获得的带宽上,通过CDM对相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因此,与根据相关技术的方法相比,能够增大可用CAZAC序列的数目。
5.1)示例3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这里,假定通过时分复用(TDM)对控制和基准信号进行复用,而且在每一个子帧中,在长块(LB)中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而在短块(SB)中传输基准信号,例如图1A中所示。
在本示例中,当Ack/Nack的一个信道与CQI的一个信道被传输时所使用的带宽将作为用于通过CDM对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单位带宽。具体地,在Ack/Nack和CQI的总带宽上,通过LFDM对仅传输Ack/Nack的UE和仅传输CQI的UE进行复用,而把Ack/Nack和CQI的总带宽独立地分配给传输Ack/Nack和CQI两者的UE。
更具体地,参考图11,UE 1和6是传输Ack/Nack和CQI两者的UE。这两个UE的控制信号中每一个均通过连续波段中的单载波传输而传输,如同传统方法一样,而且其相应的基准信号在分别与Ack/Nack和CQI相对应的带宽上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不特别需要通过CDM对用于解调控制信号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另一方面,在相邻波段中通过LFDM对仅传输Ack/Nack的UE 2和仅传输CQI的UE 4进行复用,并且在Ack/Nack和CQI的总带宽上通过CDM对UE 2和4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对于仅传输Ack/Nack的UE 3和仅传输CQI的UE 5,与UE 2和4的情况相同地执行复用。
根据本示例,对于仅传输Ack/Nack的UE 2和3,使用Ack/Nack和CQI的总带宽来传输基准信号。因此,与相关技术的示例不同的是,能够避免CAZAC序列长度的减小。
注意,尽管在本示例中通过T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然而本示例的资源分配可以类似地应用于通过F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的情况。
5.2)示例4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这里,假定在每一个子帧中,在长块LB#1中传输作为控制信号的Ack/Nack和/或CQI,在短块SB#1和SB#2中传输基准信号,而在长块B#2至LB#6中传输数据信号,如图3中LTE上行链路帧格式所示。
当在长块LB#2至LB#6中传输数据信号时,在短块SB#1和SB#2的每一个中传输用于解调数据信号的基准信号。根据本示例,在短块SB#1中,通过DFDM对传输数据的UE 7的基准信号与UE 2和4的控制信号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其中UE 2和4的控制信号的基准信号通过CDM(FDM和CDM的混合)而复用。在短块SB#2中,通过DFDM对UE 7的基准信号与UE 9的CQI测量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如上文所述那样对仅传输控制信号的UE 1至6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具体地,在与Ack/Nack和CQI相对应的总带宽上传输了传送Ack/Nack和CQI两者的UE 1的基准信号,不对其进行码分复用。在相邻波段中通过LFDM对仅传输Ack/Nack的UE 2和仅传输CQI的UE 4进行复用,而且在与Ack/Nack和CQI两者相对应的总带宽上,通过CDM对UE 2和4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仅传输Ack/Nack的UE 3与仅传输CQI的UE 5的复用与UE 2和4类似。
注意,尽管在本示例中通过T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然而本示例的资源分配可以类似地应用于通过F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的情况。
5.3)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其控制信号通过LFDM而复用的多个UE的基准信号在LFDM控制信号的总带宽上通过CDM而复用,由此能够避免CAZAC序列长度的减小。另外,可以使CAZAC序列长度恒定。
6.第三典型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多个UE的控制信号被组合并通过LFDM而复用;在这样形成的组中,具有相同带宽的这些组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控制信号通过DFDM而复用;其控制信号通过DFDM而复用的UE的基准信号在DFDM控制信号的总带宽上通过CDM而复用。
换句话说,在具有不同信息量的多种控制信息中(这里是“Ack/Nack”和“CQI”),针对每一个UE选择一种或多种控制信息(这里是“Ack/Nack”和“CQI”中任意一种或两者);向每一个UE分配根据所选信息量的带宽;通过LFDM对Mi个UE(1≤Mi≤N,1≤i≤I,M1+M2+…+MI=N)进行复用,而不考虑分配给UE的各个带宽。在由此而形成的I个组中,选择具有相同带宽的G个组;通过DFDM对属于G个组中每一组的UE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在具有属于相应的G个组之一的UE的控制信号总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CDM对属于相应的G个组之一的UE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根据本实施例,在控制信号具有三种传输带宽的情况下(仅传输Ack/Nack的带宽、仅传输CQI的带宽、以及传输Ack/Nack和CQI两者的带宽),在通过上述组合而获得的带宽中,通过LFDM和DFDM对仅传输Ack/Nack的UE、仅传输CQI的UE以及传输Ack/Nack和CQI两者的UE进行复用。
6.1)示例5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这里,假定通过时分复用(TDM)对控制和基准信号进行复用,而且在每一个子帧中,在长块(LB)中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而在短块(SB)中传输基准信号,例如图1A中所示。
在本示例中,假定用于传输两个UE的Ack/Nack的带宽与用于传输两个UE的CQI的带宽之和为单位带宽,在该单位带宽上通过CDM对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具体地,参考图13,仅传输Ack/Nack的UE 2和仅传输CQI的UE 4通过LFDM而复用,如同第二典型实施例中那样,而且包含Ack/Nack和CQI两者的UE 1的控制信号具有与UE 2和4的LFDM控制信号的总带宽相同的带宽,通过利用重复因数为2的DFDM对UE 1的控制信号与LFDM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因此,对于用于解调的相应基准信号,在其中通过DFDM对UE 1、2和4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的全部带宽中通过CDM对这三个UE进行复用。
类似地,通过LFDM对仅传输Ack/Nack的UE 3以及仅传输CQI的UE 5进行复用,而且通过重复因数为2的DFDM把UE 3和UE 5进一步地与传输Ack/Nack和CQI两者的UE 6进行复用。因此,对于UE 3、5和6的基准信号,在其中通过DFDM对UE 3、5和6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的全部带宽中通过CDM对这三个UE进行复用。
根据本示例,即使仅传输Ack/Nack的UE 2和3的基准信号也在Ack/Nack和CQI的总带宽的两倍带宽上传输。因此,能够实现两倍于图9中所示示例的长度的CAZAC序列长度。然而,通过CDM进行复用的基准信号的数目大于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的数目。
6.2)示例6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典型实施例用于控制和基准信号的资源分配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这里所示的是图3中所示的LTE上行链路帧格式,通过时分复用(FDM)对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并对其各自的传输波段进行完全的划分。在传输控制信号的波段中,在长块中传输Ack/Nack和/或CQI,而在短块中传输基准信号。
参考图14,在短块SB#1和SB#2中,使用与Ack/Nack和CQI相对应的带宽的两倍带宽,通过CDM对仅传输控制信号的UE 1至6的基准信号进行适当的复用。具体地,通过LFDM对仅传输Ack/Nack的UE 2和仅传输CQI的UE 4进行复用,而且其LFDM控制信号通过DFDM进一步与UE 1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其中UE 1包含Ack/Nack和CQI两者,并具有与LFDM控制信号的总带宽相同的带宽。因此,对于用于对这些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基准信号,在其中通过DFDM对UE 1、2和4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的完整波段中,通过CDM对这三个UE进行复用。类似地,对UE 3、5和6的控制和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另一方面,在传输数据信号的波段中,在长块中传输数据信号,而在短块中传输基准信号。参考图14,传输数据信号的UE 7和8的基准信号在短块SB#1中分别占据其各自的波段,而且在短块SB#2中通过DFDM与UE 9的CQI测量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注意,尽管在本示例中通过F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然而本示例的资源分配可以类似地应用于通过T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的情况。
6.3)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通过LFDM对多个UE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此外,通过DFDM对具有相同总带宽的LFDM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在其中通过LFDM和DFDM对控制信号进行复用的完整带宽上,通过CDM对相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由此,能够增大CAZAC序列长度。此外,由于DFDM用于对控制信号进行复用,所以与上述第二典型实施例相比,可以通过频率分集效应来增强控制信号的特性。
注意,尽管上述实施例根据LTE的应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LTE。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一般使用FDM作为访问方法的任意系统。
7.第二和第三典型实施例的优点
表1和表2示出了通过TDM和FDM对控制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的情况下的可用CAZAC序列的数目。在TDM的情况下,使用根据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复用方案。在FDM的情况下,使用根据第二和第三典型实施例的复用方案中任意一种。这里,假定CQI大小的两个选项。
表1
控制信号中子载波数/LB  CAZAC序列长度  可用CAZAC序列数目  基准信号的带宽(kHz)
传统示例  TDM 6/44/50  1/11/11  0/10/10  30/330/330
 FDM 1/7/8  1/3/4  0/2/2  30/90/120
本发明  TDM 50  11  10  330
 FDM 16  7  6  210
表2
控制信号中子载波数/LB  CAZAC序列长度  可用CAZAC序列数目  基准信号的带宽(kHz)
传统示例  TDM 6/30/36  1/7/9  0/6/6  30/210/270
 FDM 1/5/6  1/2/3  0/1/2  30/60/90
本发明  TDM 36  9  6  270
 FDM 12  5  4  150
在表1所示的示例中,假定在5MHz的子帧中对6个UE的Ack/Nack和/或CQI进行复用。在这种情况下,6个子载波用于Ack/Nack,而44个子载波用于CQI。
在表2所示的示例中,假定在5MHz的子帧中对8个UE的Ack/Nack和/或CQI进行复用。在这种情况下,6个子载波用于Ack/Nack,而30个子载波用于CQI。
此外,在表1和2所示的这些示例中,在TDM的情况下对Ack/Nack的一个信道和CQI的一个信道进行组合,而在FDM的情况下对Ack/Nack的两个信道和CQI的两个信道进行组合。另外,在这些表中,“传统示例”的每一行和每一列中由斜线划界的值表示“仅传输Ack/Nack的UE/仅传输CQI的UE/传输Ack/Nack和CQI两者的UE”情况下的各个结果。
可以看出,通过应用本发明,可用CAZAC序列的数目比传统示例中实现的数目有所增大。考虑可通过CDM进行复用的UE的最大数目,在TDM的情况下可以使用6至10个CAZAC序列,而在FDM的情况下可以使用4至6个CAZAC序列。
8.各个方面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用方法和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能够确保用于对控制信号解调的基准信号的码序列数目。
根据本发明,在与移动台的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CDM(码分复用)对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通过如下步骤而执行资源分配:把用于控制信号的控制资源组合在一起;以及分配基准信号,每一个基准信号与基准资源中的控制信号相对应,与组合的控制资源的带宽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复用方法包括:把每一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通过FDM(频分复用)对组合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以及当组合的控制信号与多个移动台相关联时,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CDM对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复用方法包括:在控制资源中,通过FDM对N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把Mi个移动台(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使得其波段在频域上相邻,以产生I个组(1≤I≤N);以及在具有与I个组中每一组的带宽相等的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CDM对Mi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更具体地,CAZAC(恒定幅度零自相关)序列用作基准信号,而选择Mi的值以满足如下条件:Mi个移动台的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不小于与预定基准序列长度相对应的带宽。例如,考虑3地区/3小区重复系统的情况,需要9个CAZAC序列,因而基准信号长度最小为11以确保这9个CAZAC序列。考虑3地区/4小区重复系统的情况,需要12个CAZAC序列,因而基准信号长度最小为13以确保这13个CAZAC序列。假定在短块SB(子载波间隔=30kHz)中传输基准信号,则各自的传输带宽为330kHz和390kHz。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每一个控制信号具有取决于一种或更多种控制信息而分配的带宽,所述一种或更多种控制信息针对每一个移动台从具有不同信息量的多种控制信息中选择。在分配给移动台的带宽中,通过分布式FDM对具有相同传输带宽的Mi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并在具有与I个组中每一组的带宽相等的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CDM对Mi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每一组均包括Mi个移动台的组合的控制信号(grouped control signal)。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典型实施例,通过局部化FDM对Mi个移动台(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而不考虑分配给移动台的带宽,以产生I个组(1≤I≤N);通过分布式FDM对G个组(1≤G≤I)中每一组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其中,通过把I个组中具有相同带宽的组进行组合而获得G个组;以及在具有与属于相应的G个组之一的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的总带宽相等的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CDM对属于G个组中每一组的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优选地,在通过时分复用对多个长块和短块进行复用的帧中,用于控制信号的控制资源被分配给长块,而基准资源被分配给短块。
根据本发明,使用多个UE的组合的控制信号的总带宽,通过CDM对多个UE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由此,即使传输具有小传输带宽的控制信号(例如Ack/Nack),也能够使得用作控制信号解调的基准信号的CAZAC序列的长度变长。因此,能够确保用于对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基准信号的码序列的数目。因此,例如在蜂窝系统中,能够简化关于上行链路基准信号的小区设计。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采用传输控制信号和相应的基准信号的方案的、且包括基站和移动台的移动通信系统。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实质特性的前提下,本发明可以由其它特定形式来体现。上述典型实施例应当被看作示意性而非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文描述而指示,而且落入权利要求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也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41)

1.一种对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方法,包括:
把所述多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以及
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对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2.一种向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的方法,包括:
把用于所述多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的控制资源组合在一起;以及
向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所述基准资源具有与组合的控制资源相同的带宽。
3.一种对控制信号和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方法,包括:
把每一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
通过频分复用对组合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以及
当组合的控制信号与多个移动台相关联时,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对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4.一种对控制信号和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方法,包括:
通过频分复用在控制资源中对N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
把Mi个移动台(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使得其频段在频域中相邻,以产生I个组(1≤I≤N);以及
在具有与I个组中每一个组的带宽相等的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码分复用对所述Mi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恒定幅度零自相关序列用作基准信号,所述Mi个移动台的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不小于与预定基准序列长度相对应的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码分复用而复用的基准信号的数目不大于预定上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个控制信号具有取决于一种或多种控制信息而分配的带宽,所述一种或多种控制信息是针对相应的移动台从具有不同信息量的多种控制信息中选择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分布式频分复用对I个组中每一个组中的Mi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具有与分配给移动台的带宽相同的传输带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局部化频分复用对I个组中每一个组中的Mi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
10.一种对控制信号和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方法,包括:
通过频分复用在控制资源中对N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
通过局部化频分复用对Mi个移动台(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而无需考虑每一个都分配给移动台的带宽,以产生I个组(1≤I≤N);
通过分布式频分复用对G个组(1≤G≤I)中每一个组中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其中,通过把所述I个组中具有相同带宽的组进行组合而获得所述G个组;以及
在具有与属于相应的G个组之一的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的总带宽相等的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码分复用对属于G个组中每一组的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个控制信号具有取决于一种或多种控制信息而分配的带宽,所述一种或多种控制信息是针对相应的移动台从具有不同信息量的多种控制信息中选择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以及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通过时分复用对多个长块和短块进行复用的帧中,把用于控制信号的控制资源分配为长块,而把基准资源分配为短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以及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一种对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复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以及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个控制信号至少包括肯定应答/否定应答和/或信道质量信息。
15.一种向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的方法,包括:
把每一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
通过频分复用对组合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以及
当组合的控制信号与多个移动台相关联时,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向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
16.一种向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的方法,包括:
通过频分复用向N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分配控制资源;
把Mi个移动台(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使得其波段在频域中相邻,以产生I个组(1≤I≤N);以及
在I个组中每一个组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向所述Mi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
17.一种向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的方法,包括:
通过频分复用向N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分配控制资源;
通过局部化频分复用对Mi个移动台(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而无需考虑每一个都分配给移动台的带宽,以产生I个组(1≤I≤N);
通过分布式频分复用向G个组(1≤G≤I)中每一个组中的控制信号分配控制资源,其中,通过把所述I个组中具有相同带宽的组进行组合而获得所述G个组;以及
在与属于相应的G个组之一的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的总带宽相等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向属于G个组中每一组的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
18.一种与多个移动台通信的基站,包括:
组合部分,把多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以及
复用部分,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对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19.一种向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的基站,包括:
组合部分,把用于多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的控制资源组合在一起;以及
分配部分,向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所述基准资源具有与组合的控制资源的带宽相同的带宽。
20.一种对控制信号和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基站,包括:
组合部分,把每一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
频分复用部分,通过频分复用对组合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以及
码分复用部分,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对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相关联的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21.一种对控制信号和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基站,包括:
第一分配部分,通过频分复用向N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分配控制资源;
组合部分,把Mi个移动台(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使得其波段在频域中相邻,以产生I个组(1≤I≤N);以及
第二分配部分,在具有与I个组中每一个组的带宽相等的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码分复用向所述Mi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中,第二分配部分使用恒定幅度零自相关序列作为基准信号,并选择Mi的值以满足如下条件:所述Mi个移动台的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不小于与预定基准序列长度相对应的带宽。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基站,其中,通过码分复用而复用的基准信号的数目不大于预定上限。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中,每一个控制信号具有取决于一种或多种控制信息而分配的带宽,所述一种或多种控制信息是针对相应的移动台从具有不同信息量的多种控制信息中选择的。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中,通过分布式频分复用对I个组中每一个组中的Mi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具有与每一个都分配给移动台的带宽中的带宽相同的传输带宽。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中,通过局部化频分复用对I个组中每一个组中的Mi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
27.一种对控制信号和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的基站,包括:
第一分配部分,通过频分复用向N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分配控制资源;
组合部分,通过局部化频分复用把Mi个移动台(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而无需考虑每一个都分配给移动台的带宽,以产生I个组(1≤I≤N);
第二分配部分,通过分布式频分复用向G个组(1≤G≤I)中每一个组中的控制信号分配控制资源,其中,通过把所述I个组中具有相同带宽的组进行组合而获得所述G个组;以及
第三分配部分,在与属于相应的G个组之一的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的总带宽相等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向属于G个组中每一组的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1或27所述的基站,其中,在通过时分复用对多个长块和短块进行复用的帧中,把用于控制信号的控制资源分配为长块,而把基准资源分配为短块。
29.根据权利要求21或27所述的基站,其中,通过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一种对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复用。
30.根据权利要求21或27所述的基站,其中,每一个控制信号至少包括肯定应答/否定应答和/或信道质量信息。
3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以及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
32.一种移动台,由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以及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分配基准资源。
33.一种与基站通信的移动台,包括:
控制信号发生器,产生控制信号;
基准信号发生器,产生基准信号;以及
复用部分,根据所述基站所通知的资源分配信息,在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对所述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其中,所述基站通过把所述控制信号和其它移动台的其它控制信号进行组合而产生组合的控制信号。
34.一种由基站分配用于基准信号的基准资源的移动台,包括:
控制信号发生器,产生控制信号;
基准信号发生器,产生基准信号;以及
资源设置部分,根据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资源分配信息而设置控制信号的控制资源以及基准信号的基准资源,
其中,所述基站把所述控制信号和其它移动台的其它控制信号进行组合,所述基准资源具有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相同的带宽。
35.一种与基站通信的移动台,包括:
控制信号发生器,产生控制信号;
基准信号发生器,产生基准信号;以及
复用部分,把所述控制信号和其它移动台的其它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并通过频分复用进行复用,然后,根据所述基站通知的资源分配信息,在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对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36.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台,其中,所述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号和其它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的复用方案。
37.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指示计算机对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包括:
把多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以及
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的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对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38.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指示计算机向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包括:
把用于所述多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的控制资源组合在一起;以及
向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分配基准资源,所述基准资源具有与组合的控制资源相同的带宽。
39.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指示计算机对控制信号和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包括:
把每一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
通过频分复用对组合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以及
当组合的控制信号与多个移动台相关联时,在与组合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带宽相同的带宽上,通过码分复用对多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40.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指示计算机对控制信号和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包括:
通过频分复用在控制资源中对N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
把Mi个移动台(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组合在一起,使得其频段在频域中相邻,以产生I个组(1≤I≤N);以及
在具有与I个组中每一个组的带宽相等的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码分复用对所述Mi个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41.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指示计算机对控制信号和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包括:
通过频分复用在控制资源中对N个移动台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
通过局部化频分复用对Mi个移动台(1≤Mi≤N,1≤i≤I,M1+M2+…+MI=N)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而无需考虑分配给移动台的带宽,以产生I个组(1≤I≤N);
通过分布式频分复用对G个组(1≤G≤I)中每一个组中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其中,通过把所述I个组中具有相同带宽的组进行组合而获得所述G个组;以及
在具有与属于相应的G个组之一的移动台的控制信号的总带宽相等的带宽的基准资源中,通过码分复用对属于G个组中每一组的移动台的基准信号进行复用。
CN200710162420.XA 2006-09-29 2007-09-29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Active CN101174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7722.8A CN103957091B (zh) 2006-09-29 2007-09-29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7765 2006-09-29
JP2006267765A JP4940867B2 (ja) 2006-09-29 2006-09-29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信号およびリファレンス信号の多重方法、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JP2006-267765 2006-09-2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7722.8A Division CN103957091B (zh) 2006-09-29 2007-09-29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875A true CN101174875A (zh) 2008-05-07
CN101174875B CN101174875B (zh) 2014-05-21

Family

ID=3889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7722.8A Active CN103957091B (zh) 2006-09-29 2007-09-29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CN200710162420.XA Active CN101174875B (zh) 2006-09-29 2007-09-29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7722.8A Active CN103957091B (zh) 2006-09-29 2007-09-29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6) US8228936B2 (zh)
EP (2) EP1906561B1 (zh)
JP (1) JP4940867B2 (zh)
KR (1) KR100941543B1 (zh)
CN (2) CN103957091B (zh)
ES (1) ES2703589T3 (zh)
HK (1) HK1200618A1 (zh)
TR (1) TR201819735T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4801A (zh) * 2008-06-23 2011-07-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CN102461001A (zh) * 2009-04-14 2012-05-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0867B2 (ja) 2006-09-29 2012-05-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信号およびリファレンス信号の多重方法、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EP2360851B1 (en) 2006-09-30 2019-07-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nce distribution and process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664913C (en) * 2006-10-02 2015-12-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Sequence allocation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80302A4 (en) 2006-10-02 2014-04-02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SSION OF A MULTIPLEX AGE CONTROL SIGNAL
KR100917828B1 (ko) 2006-10-02 2009-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제어 신호 송신 방법
JP4629056B2 (ja) * 2006-10-03 2011-02-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102896B2 (en) * 2006-10-04 2012-01-2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
BRPI0717891B1 (pt) * 2006-11-01 2020-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estrutura híbrida fdm-cdm para canais de controle baseados em portadora única
EP2101419B1 (en) 2007-03-07 2011-02-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quence distribut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49138B1 (ko) 2007-03-19 2011-07-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신호 수신 방법
JP4980434B2 (ja) 2007-03-19 2012-07-1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リソース割当情報送受信方法
JP4601637B2 (ja) * 2007-03-20 2010-12-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0913090B1 (ko) 2007-06-13 2009-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KR100908063B1 (ko) 2007-06-13 2009-07-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JP5024533B2 (ja) * 2007-06-19 2012-09-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ファレンス信号系列の割当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900289B1 (ko) 2007-06-21 2009-05-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WO2009045734A2 (en) * 2007-10-01 2009-04-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xing pucch information
EP3432504B1 (en) * 2007-10-30 2021-06-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system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US8321735B2 (en) * 2007-10-30 2012-11-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Joint channel code for data non-associated control signalling type
JP4545806B2 (ja) * 2008-02-29 2010-09-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配置決定方法
KR100907071B1 (ko) 2008-04-01 2009-07-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기어 트레인
US8169959B2 (en) * 2008-04-30 2012-05-0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ided PAPR reduction scheme based on TR algorithm
KR20110013433A (ko) * 2008-05-13 2011-02-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기지국, 유저장치 및 방법
JP5440802B2 (ja) 2008-06-20 2014-03-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ソース割当方法、特定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18789B2 (ja) * 2008-06-20 2014-02-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特定方法、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611261B2 (en) * 2008-06-24 2013-1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for multiple ACK/NACK assignments
CN101729115A (zh) * 2008-10-29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发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549572B1 (ko) 2008-11-25 2015-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셀 hsdpa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인식자 전송용 물리제어채널의 전송전력을 조절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GB2474794B (en) * 2008-11-27 2011-06-15 Ipwireles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 for employing a pilot transmission scheme
EP2200208A1 (en) * 2008-12-19 2010-06-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HARQ ACK/NACK for dynamic PDSCH
KR101623782B1 (ko) * 2008-12-21 2016-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하향링크 제어 메시지 전송방법
JP5073687B2 (ja) * 2009-01-07 2012-11-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情報送信方法
SG173184A1 (en) 2009-01-29 2011-09-29 Panasonic Corp Wireless transmitter an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KR101740431B1 (ko) 2009-04-10 2017-05-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참조신호의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EP2418781B1 (en) 2009-04-10 2019-06-26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ssion method of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2461294B (zh) 2009-06-22 2015-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发送站、移动台及通信方法
EP2496005B1 (en) * 2009-10-30 2018-06-06 Sun Patent Tru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ference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KR101789621B1 (ko) * 2010-01-19 2017-10-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방법 및 기지국과,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수신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US9654265B2 (en) * 2010-04-08 2017-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facilitate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42199B2 (en) 2010-05-06 2015-01-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esponse signal mappiing method
GB2493154A (en) * 2011-07-25 2013-01-30 Nec Corp Communicating control channel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s in the control region of a sub-fram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74295B2 (en) 2011-07-25 2024-04-30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757218B2 (ja) * 2011-10-28 2015-07-29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通信機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622255B2 (en) * 2012-06-29 2017-04-11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Network traffic prioritization
WO2014038218A1 (en) * 2012-09-10 2014-03-13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977254B2 (en) * 2012-12-07 2015-03-1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vice configuration, database,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etwork entity
US20150094082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cyclic correlation
US10687218B2 (en) * 2013-12-03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metric optimization and uplink DM-RS design for LTE/LTE-A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20170012693A1 (en) * 2014-03-14 2017-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ceived signal of mimo receiver
WO2016093508A1 (ko) * 2014-12-08 2016-06-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164789A1 (en) * 2016-03-23 2017-09-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tion of cubic metric in a concatenated block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US10523374B2 (en) * 2017-08-07 2019-12-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petition process cycling for grant-less or grant-based transmission
EP3468061A1 (en) 2017-10-03 2019-04-1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ignaling aspects for indication of co-scheduled dmrs ports in mu-mimo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2529A (ja) * 1985-10-17 1987-04-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制御チヤネル選定方法
US6226337B1 (en) 1993-09-10 2001-05-01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Metho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in an OFDM system
JP3200547B2 (ja) * 1995-09-11 2001-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Cdma方式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H10173594A (ja) * 1996-12-06 1998-06-26 Hitachi Ltd 符号分割多元接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EP1134994A1 (en) * 2000-03-15 2001-09-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Walsh code usage
JP3343107B2 (ja) 2000-08-25 2002-1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WO2003103328A1 (ja) * 2002-05-31 2005-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7039001B2 (en) * 2002-10-29 2006-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928062B2 (en) * 2002-10-29 2005-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ilot and signaling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5006287A (ja) * 2003-05-20 2005-01-06 Hitachi Ltd パイロット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KR100950668B1 (ko) * 2003-09-30 2010-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파일럿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7680461B2 (en) * 2003-11-05 2010-03-16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7815589B2 (en) 2003-12-09 2010-10-19 Gi Dynamic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choring with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US8116262B2 (en) * 2004-06-22 2012-02-14 Rockstar Bidco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KR20060060382A (ko) * 2004-11-30 2006-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송/수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70183386A1 (en) * 2005-08-03 2007-08-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s and Multi-User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Allocation
JP5063883B2 (ja) * 2005-09-29 2012-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送信装置、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JP5077525B2 (ja) 2006-08-22 2012-11-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ファレンス信号多重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4940867B2 (ja) 2006-09-29 2012-05-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信号およびリファレンス信号の多重方法、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4801A (zh) * 2008-06-23 2011-07-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CN102461001A (zh) * 2009-04-14 2012-05-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CN102461001B (zh) * 2009-04-14 2016-02-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信号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45414B2 (en) 2016-09-13
US20190334665A1 (en) 2019-10-31
CN103957091B (zh) 2017-05-31
EP3457614A1 (en) 2019-03-20
US20120269159A1 (en) 2012-10-25
US8228936B2 (en) 2012-07-24
US20170272215A1 (en) 2017-09-21
EP1906561A3 (en) 2012-08-22
CN103957091A (zh) 2014-07-30
ES2703589T3 (es) 2019-03-11
JP2008092051A (ja) 2008-04-17
EP1906561A2 (en) 2008-04-02
HK1200618A1 (zh) 2015-08-07
US20150189632A1 (en) 2015-07-02
CN101174875B (zh) 2014-05-21
US20080080560A1 (en) 2008-04-03
KR100941543B1 (ko) 2010-02-10
TR201819735T4 (tr) 2019-01-21
US9008110B2 (en) 2015-04-14
US9692570B2 (en) 2017-06-27
KR20080030498A (ko) 2008-04-04
US10382178B2 (en) 2019-08-13
US20160359594A1 (en) 2016-12-08
JP4940867B2 (ja) 2012-05-30
EP1906561B1 (en) 2018-09-26
US11057178B2 (en)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4875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CN101536381B (zh) 用户装置和方法
CN101977440B (zh) 用户装置及方法
CN10201746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CN10168241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方法
US778735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exing physical channels in an OFDMA system
CN104009832B (zh)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特征的装置和方法
CN10179674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2664723B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US9386561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pilots
US811639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RE45902E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repetition coding
CN101213865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指派确认
CN10205571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测距前导码的方法和装置
KR20080084536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CN10201755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USRE46039E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repetition coding
USRE47602E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repetition co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