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0394A -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0394A
CN101170394A CNA2007101781677A CN200710178167A CN101170394A CN 101170394 A CN101170394 A CN 101170394A CN A2007101781677 A CNA2007101781677 A CN A2007101781677A CN 200710178167 A CN200710178167 A CN 200710178167A CN 101170394 A CN101170394 A CN 101170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vlan
subnet
standby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81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0394B (zh
Inventor
莫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781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70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0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0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0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0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在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子网,其中的业务单板上行端口连接在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并将所述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这样经过VLAN划分后就可以解决多交换平面级联后以太网环路的问题,对设备的硬件要求很低;而且在端口发生故障倒换时,减少了对业务面的影响,简化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通信设备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网络通信设备中,考虑到通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通常设备的板间通信都采用了以太网双交换平面的方式,而在一般的通信设备产品中,为了节约槽位,交换单元跟主控单元都是部署在同一块单板上的。
以通信设备中的基站产品为例,如图1所示为一般基站产品所采用的双平面互联方式,图中的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上的两个交换单元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板间互联方式的2个单板之间只有2条通信链路可选择,可靠性较差,当一段通信链路发生故障时,需要通知对方单板切换通信链路,且本板端口的倒换会引发对端单板的链路状态发生变化,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交换平面的链路状态发生变化,这样就会使得软件处理复杂,对业务的影响也较大。
另外一种板间互联的方式如图2所示,图中交换单元和业务单板之间通过端口绑定(PORT TRUNKING)互联,这种通过跨交换芯片(Landswitch)的PORT TRUNKING互联的方式解决了两个交换平面级联后出现环路的问题,而且使每2个单板之间存在4条通信链路,增强了通信链路的可靠性,但同时由于这种板间互联的方式需要硬件来支持跨交换芯片的PORT TRUNKING,而通常支持这个特性的交换芯片都比较昂贵,这样就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同时板间PORT TRUNKING GROUP(端口组)内的端口状态维护需要跨板操作,软件实现上也比较复杂。
综上所述,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板间互联方式对设备硬件的要求很高,软件处理也较为复杂,操作和维护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简化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而且对设备硬件的要求很低,软件的处理过程也更加的简单。
本发明实施方式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包括:
在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子网,其中所述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连接在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
将所述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包括:
VLAN配置单元,用于配置业务单板和控制面主控板上各端口的VLAN类型;
在所述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子网,并将不同主控板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
其中所述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连接在所述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
由上述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在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子网,并将所述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其中的业务单板上行端口连接在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这样经过VLAN配置后就可以解决多交换平面级联后以太网环路的问题,而且对设备的硬件要求很低,软件实现和后继的操作维护也更加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信设备所采用的板间互联方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通信设备所采用的板间互联方式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框内VLAN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基带板内VLAN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发生端口故障时的倒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主从框相连接端口的VLAN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主从框发生故障倒换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通过遵循“C”型原则,在业务单板和控制面主控板上的相应端口处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子网,让以太网环中有一段链路支持不同的VLAN子网配置,使得以太网环路断开,这样就能够解决双交换平面级联后以太网环路的问题,上述的技术方案只需要在软件上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硬件的要求很低,而且在后继的维护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对预先配置的VLAN子网和相应端口进行管理就可以了,从而简化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过程。
为更好的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子网。
在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子网,这里所述的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是连接在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的。具体来说,就是对业务单板上和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相连的上行端口进行划分,并将所述的上行端口配置成不同的VLAN子网。这里所述的业务单板可以是基带板,也可以是传输板。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在框内的业务单板,如基带板上部署有一个小端口交换单元,这个小端口交换单元提供两个上行端口连接到双交换平面的主控板上的交换单元上,这里就将所述的两个上行端口划分并配置成不同的VLAN子网。
如图4所示可以将其中一个上行端口配置成VLAN A,另一个上行端口配置成VLAN B,对于双交换平面的主控板来说,可以将其中与主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相连的上行端口配置成主用VLAN子网,将其定义为VLAN A;将其中与备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相连的上行端口配置成备用VLAN子网,将其定义为VLANB。这里所述的VLAN A或B只表示VLAN子网的名称,不限制具体VLAN ID的取值。
步骤12:将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这里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包括各种与其他功能单元相连的端口,将这些端口都配置成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可以用VLAN ALL来表示。
还是以双交换平面的主控板来说,如图4所示: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包含各种端口,例如交换单元与主控单元之间的端口,交换单元和交换单元之间的端口,以及交换单元和基带板相连的端口,将这些端口都配置成可以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将其定义为VLAN ALL。
上述的步骤11和步骤12的操作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各操作之间是没有先后顺序的,只要最终基带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出不同的VLAN子网,且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就可以满足要求。
经过上述操作之后,主控板的交换单元和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所形成的环路就断开了,这是因为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配置有不同的VLAN子网,对于其中一个VLAN子网来说,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和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之间就只能形成一个断开的环路。举例来说,若双交换平面的主备主控板和业务单板的两个上行端口形成的“0“型环路,当业务单板的两个上行端口配置成不同的VLAN子网,分别为VLAN A和VLAN B时,对于VLAN A来说,由于业务单板的另一个上行端口配置成VLAN B,这样在双交换平面的主备主控板和业务单板的两个上行端口上就形成了“C”的断开环路。这样通过简单的VLAN划分就可以解决交换平面级联后以太网环路的问题,而且只需要软件上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硬件要求较低。
另外,当存在多个业务单板时,可以将多个业务单板上配置有相同VLAN子网的上行端口连接到同一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具体来说,若存在多个业务单板,则将每个业务单板上配置相同VLAN的上行端口,例如可以都是VLAN A,连接到同一个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这样就可以减少板间通信时通过不同交换单元间级联口的流量,提高了交换速度。
举例来说,在图4中,对于双交换平面的主控板,有多个基带板和其相连,则将多个基带板上配置VLAN A的上行端口连接到主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将配置VLAN B的上行端口连接到备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这样就使得交换过程在同一个交换单元内完成,减少了由于板间通信而产生的两个交换单元级联口之间的流量,提高了交换速度。
另外,对于业务单板来说,可以选定一个VLAN子网作为主用VLAN子网,另一个VLAN子网作为备用VLAN子网;相应的,所述主用VLAN子网就可以对应于主用端口,所述备用VLAN子网就可以对应于备用端口。
如图5所示为基带板内的VLAN配置示意图,可以将VLAN A作为主用VLAN子网,VLAN B作为备用VLAN子网,那么VLAN A所在的端口就为主用端口,而VLAN B所在的端口就为备用端口;而相应的,还可以将基带板上的通信处理器(CPU/NP)和下行端口相连的接口配置成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并将基带板上负责业务面处理的器件(DSP)和下行端口相连的接口配置成所述的主用VLAN子网,即VLAN A。这样配置之后,正常的工作业务可以基于主用VLAN子网来进行;而备用VLAN子网,也就是VLAN B可以作为备用端口进行链路状态检测,由基带板上的通信处理器定时发送备用VLAN子网的检测报文,进行逻辑链路状态检测。
在设备的工作维护过程中,当发生端口故障时,只需要对主备用VLAN进行倒换就可以了。如图6所示为发生端口故障时的倒换示意图,其中的业务单板为基带板和传输板,当所述主用VLAN子网,即VLAN A所在的端口,也就是所述主用端口发生故障时,将所述主用VLAN子网倒换到工作正常的端口上,这里工作正常的端口就是所述备用端口;并将所述备用VLAN子网,即VLAN B倒换到发生故障的主用端口上。这里的备用VLAN子网在故障端口上会继续检测备用端口的链路状态,而主用VLAN子网可以在正常的端口上继续工作,这一倒换过程只是在发生故障的端口和正常端口上的VLAN子网间的倒换,也就是VLAN A和VLAN B之间的倒换,而并不涉及其他的设备端口,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和其他单板之间的通信,很容易的就实现了设备的故障维护管理。
同时,还是以图6为例:当主备VLAN子网发生倒换之后,基带板上的基带处理单元中的通信处理器会发送免费的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报文来更新上一级交换单元的端口管理表,使主控板交换单元继续保持和主用VLAN子网所在正常端口的通信操作,方便的实现了设备的故障倒换。
另外,如图4和图6中所示:在对传输板上的端口进行VLAN配置时,可以将传输板上的两个端口分别绑定两个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按照同样的“C”型原则为这两个端口配置主用VLAN子网和备用VLAN子网,也就是VLAN A和VLAN B,这样所述的VLAN A和VLAN B也就配置到了相应的MAC地址上。
当所述传输板上的主用VLAN子网,即VLAN A所在的端口发生故障时,由所述传输处理单元控制所述主用VLAN子网和备用VLAN子网进行倒换,将主用VLAN子网倒换到工作正常的端口上;备用VLAN子网,即VLAN B倒换到发生故障的端口上,相应的MAC地址也随着主用VLAN子网的倒换而变化。同时在发生倒换之后,还可以发送免费的ARP报文更新上一级交换单元的端口管理表,使主控板交换单元继续保持和主用VLAN所在正常端口的通信操作,方便的实现了设备的故障倒换。上述的故障倒换过程并不涉及其他的设备端口,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和其他单板之间的通信,很容易的就实现了设备的维护管理。
以上描述了框内VLAN配置的方法,当存在一个或多个从框与主框相连时,也可以对从框与主框相连接的端口进行相应的VLAN配置。如图7所示为主从框相连接端口的VLAN配置示意图,其中:从框内的VLAN配置与主框内的VLAN配置是一样,而从框和主框之间的连接配置可以按照以上所述的方法,将所述从框内配置有主用VLAN子网的交换单元的端口,即图中配置VLAN A的交换单元的端口连接到所述主框内主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并将从框内配置有备用VLAN子网的交换单元的端口,即图中配置VLAN B的交换单元的端口连接到所述主框内备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图中主框内主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和备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的所有端口都被配置成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
在进行以上的从框与主框的配置后,就可以方便的实现故障倒换了,如图8所示为主从框发生故障倒换的示意图,其中:从框与主框之间配置有主用VLAN子网的交换单元的连接端口,即VLAN A的连接端口发生故障时,将所述VLAN A倒换到工作正常的交换单元的连接端口上;并将所述备用VLAN子网,即VLAN B倒换到发生故障的交换单元的连接端口上,而其他的VLAN配置不变。这样在发生故障时,进行倒换的只是从框和主框之间的连接端口,主框内部的通信和VLAN配置是没有变化的,从而在端口故障时对业务面的影响很小,简化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同样的,对于用户面背板来说,也可以按照上述VLAN配置的原则进行相应的VLAN配置,在主控板和基带板进行上述主用VLAN和备用VLAN的配置后,针对用户面背板所采用的不同工作模式而进行相应的VLAN配置。
具体来说就是,若用户面背板端口是工作于主备模式,则只需要在用户面的背板端口上配置一个VLAN子网,并将所配置的VLAN子网和所述基带板的上行端口上的主用VLAN子网绑定在同一个端口上,随着主用VLAN子网的倒换而变化;若用户面的背板端口是工作于负荷分担模式,则在用户面的背板端口上配置两个VLAN子网,一个VLAN子网对应于所述主用端口,另一个VLAN子网对应于所述备用端口。
当用户面的背板端口工作于负荷分担模式下时,若所述用户面上的备用端口故障时,将所述备用端口所在的VLAN子网倒换到所述主用端口,并将用户面的数据流量倒换到全部基于主用端口所在的VLAN子网进行通信,同时业务单板上行端口上的主备用子网不发生倒换;当所述主用端口故障时,将所述主用端口所在的VLAN子网倒换到所述备用端口,并将用户面的数据流量倒换到全部基于备用端口所在的VLAN子网进行通信,同时业务单板上行端口上的主备用子网就会发生倒换。这样对于用户面背板来说,端口故障时的倒换操作对业务面的影响也很小,同样也简化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过程。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实施方式不但能够通过简单的VLAN配置解决交换平面级联后产生的以太网环路的问题,降低了对设备硬件的需求;而且在端口发生故障倒换时,减少了对业务面的影响,并简化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过程。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如图9所示为实现板间互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VLAN配置单元,所述的VLAN配置单元用于配置业务单板和控制面主控板上各端口的VLAN类型。
具体来说就是,在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子网,并将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其中所述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连接在所述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所述的业务单板可以是基带板,也可以是传输板。
举例来说,与双交换平面的主控板相连的基带板上,都部署有一个小端口交换单元,这个小端口交换单元提供两个上行端口连接到双交换平面的主控板上的交换单元上,这里就可以由所述VLAN配置单元将所述的两个上行端口划分并配置成不同的VLAN子网。例如可以将其中一个上行端口配置成VLAN A,另一个上行端口配置成VLAN B,对于双交换平面的主控板来说,可以将其中与主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相连的上行端口配置成主用VLAN子网,将其定义为VLAN A;将其中与备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相连的上行端口配置成备用VLAN子网,将其定义为VLAN B。这里所述的VLAN A或B只表示VLAN子网的名称,不限制具体VLAN ID的取值。
还是以上述例子来说,双交换平面的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包含各种端口,例如交换单元与主控单元之间的端口,交换单元和交换单元之间的端口,以及交换单元和基带板相连的端口,可以由所述VLAN配置单元将这些端口都配置成可以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可以将其定义为VLAN ALL。
上述VLAN配置单元所进行的VLAN配置操作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各操作之间是没有先后顺序的,只要最终基带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出不同的VLAN子网,且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就可以满足要求。
经过上述VLAN配置单元的VLAN配置操作之后,主控板的交换单元和基带板的上行端口所形成的环路就断开了,这是因为基带板的上行端口上配置有不同的VLAN子网,对于其中一个VLAN子网来说,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和基带板的上行端口之间就只能形成一个断开的环路。
举例来说,若双交换平面的主备主控板和基带板的两个上行端口形成的“0“型环路,当基带板的两个上行端口配置成不同的VLAN子网,分别为VLAN A和VLAN B时,对于VLAN A来说,由于基带板的另一个上行端口配置成VLANB,这样在双交换平面的主备主控板和基带板的两个上行端口上就形成了“C”的断开环路。这样通过简单的VLAN划分就可以解决交换平面级联后以太网环路的问题,而且只需要软件上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硬件要求较低。
另外,所述的装置中还可以包含故障倒换单元,所述故障倒换单元用于在发生端口故障时,对所配置的不同VLAN子网进行倒换操作。具体来说就是,在设备的工作维护过程中,可以选定所配置的一个VLAN子网作为主用VLAN子网,另一个VLAN子网作为备用VLAN子网;相应的,所述主用VLAN子网就可以对应于主用端口,所述备用VLAN子网就可以对应于备用端口。当所述主用VLAN子网所在的端口发生故障时,将所述主用VLAN子网倒换到工作正常的端口上,并将所述备用VLAN子网倒换到发生故障的端口上;这里的备用VLAN子网在故障端口上会继续检测备用端口的链路状态,而主用VLAN子网可以在正常的端口上继续工作,这一倒换过程只是在发生故障的端口和正常端口上的VLAN子网间的倒换,并不涉及其他的设备端口,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和其他单板之间的通信,很容易的就实现了设备的维护管理。
另外,在所述VLAN配置单元中还可以包括从框VLAN配置单元,所述从框VLAN配置单元用于对一个或多个从框与主框相连的端口进行VLAN配置。具体来说就是,当存在一个或多个从框与主框相连时,将所述从框内连接到所述主框内主用主控板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主用VLAN子网,并将连接到所述主框内备用主控板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备用VLAN子网。
在进行以上的从框与主框的VLAN配置后,就可以方便的实现故障倒换了,具体来说就是当所述从框与主框之间配置为主用VLAN子网的端口发生故障时,将所述主用VLAN子网倒换到工作正常的端口上,并将所述备用VLAN子网倒换到发生故障的端口上。这样在发生故障时,进行倒换的只是从框和主框之间的连接端口,主框内部的通信和VLAN配置是没有变化的,从而在端口故障时对业务面的影响很小,简化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另外,在所述VLAN配置单元中还可以包括用户面背板VLAN配置单元,所述用户面背板VLAN配置单元用于对用户面背板上的端口进行VLAN配置。具体来说就是,若用户面背板端口是工作于主备模式,则在用户面的背板端口上配置一个VLAN子网,将所配置的VLAN子网和所述业务单板上的主用VLAN子网绑定在同一个端口上,并随着所述主用VLAN子网的倒换而变化;若用户面背板端口是工作于负荷分担模式,则在用户面的背板端口上配置两个VLAN子网,一个VLAN子网对应于所述主用端口,另一个VLAN子网对应于所述备用端口。
在用户面背板端口工作于负荷分担模式的情况下,当所述备用端口故障时,将所述备用端口所在的VLAN子网倒换到所述主用端口,并将用户面的数据流量倒换到全部基于主用端口所在的VLAN子网进行通信,同时业务单板上行端口上的主备用子网不发生倒换;当所述主用端口故障时,将所述主用端口所在的VLAN子网倒换到所述备用端口,并将用户面的数据流量倒换到全部基于备用端口所在的VLAN子网进行通信,同时业务单板上行端口上的主备用子网就会发生倒换。这样对于用户面背板来说,端口故障时的倒换操作对业务面的影响也很小,同样也简化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过程。
另外,以上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可以集成设置于控制面单板上,也可以集成设置于业务单板上,也可以设置成单独的功能实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不但能够通过简单的VLAN配置解决交换平面级联后产生的以太网环路的问题,不需要太多的硬件投入,降低了对设备硬件的需求;而且在端口发生故障倒换时,减少了对业务面的影响,简化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子网,其中所述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连接在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
将所述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子网,具体包括:
在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出主用VLAN子网和备用VLAN子网;所述主用VLAN子网对应于主用端口,所述备用VLAN子网对应于备用端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进一步包括:
主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和备用主控板的交换单元,所述的两个交换单元工作于负荷分担模式。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存在多个业务单板时,将多个业务单板上配置有相同VLAN子网的上行端口连接到同一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业务单板包括:基带板或传输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基带板上的通信处理器和下行端口相连的接口配置成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
并将基带板上负责业务面处理的器件和下行端口相连的接口配置成所述主用VLAN子网。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用端口发生故障时,将所述主用VLAN子网倒换到所述备用端口上,将所述备用VLAN子网倒换到发生故障的主用端口上;并发送免费的ARP报文更新上一级交换单元的端口管理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业务单板上的通信处理器定时发送所述备用VLAN子网的检测报文,进行逻辑链路状态检测。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传输板的两个上行端口分别绑定两个MAC地址,并将所述主用VLAN子网和备用VLAN子网配置到相应的MAC地址上;
当所述主用VLAN子网所在的端口发生故障时,由所述传输板上的传输处理单元控制所述主用VLAN子网和备用VLAN子网,以及相应的MAC地址的倒换;并发送免费的ARP报文更新上一级交换单元的端口管理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存在一个或多个从框与主框相连时,将所述从框内连接到所述主框内主用主控板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主用VLAN子网,并将连接到所述主框内备用主控板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备用VLAN子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从框与主框之间配置为主用VLAN子网的端口发生故障时,将所述主用VLAN子网倒换到工作正常的端口上,并将所述备用VLAN子网倒换到发生故障的端口上。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用户面背板所采用的不同工作模式而进行相应的VLAN配置;
若用户面背板端口是工作于主备模式,则在用户面的背板端口上配置一个VLAN子网,将所配置的VLAN子网和所述业务单板上的主用VLAN子网绑定在同一个端口上,并随着所述主用VLAN子网的倒换而变化;
若用户面背板端口是工作于负荷分担模式,则在用户面的背板端口上配置两个VLAN子网,一个VLAN子网对应于所述主用端口,另一个VLAN子网对应于所述备用端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用户面背板端口是工作于负荷分担模式,那么,
当所述备用端口故障时,将所述备用端口所在的用户面VLAN子网倒换到所述主用端口,并将用户面的数据流量倒换到全部基于主用端口所在的VLAN子网进行通信;
当所述主用端口故障时,将所述主用端口所在的用户面VLAN子网倒换到所述备用端口,并将用户面的数据流量倒换到全部基于备用端口所在的VLAN子网进行通信。
14.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VLAN配置单元,用于配置业务单板和控制面主控板上各端口的VLAN类型;
在所述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不同的VLAN子网,并将不同主控板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支持所有的VLAN子网;
其中所述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连接在所述不同主控板的交换单元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VLAN配置单元,用于在业务单板的上行端口上划分并配置出主用VLAN子网和备用VLAN子网;其中
所述主用VLAN子网对应于主用端口,所述备用VLAN子网对应于备用端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中还包括:
故障倒换单元,用于在发生端口故障时,对所配置的不同VLAN子网进行倒换操作;其中
当所述主用端口发生故障时,将所述主用VLAN子网倒换到所述备用端口上,将所述备用VLAN子网倒换到发生故障的主用端口上。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LAN配置单元中还包括:
从框VLAN配置单元,用于对一个或多个从框与主框相连的端口进行VLAN配置;其中
当存在一个或多个从框与主框相连时,将所述从框内连接到所述主框内主用主控板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主用VLAN子网,并将连接到所述主框内备用主控板交换单元上的端口配置为备用VLAN子网。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LAN配置单元中还包括:
用户面背板VLAN配置单元,用于对用户面背板上的端口进行VLAN配置;其中
若用户面背板端口是工作于主备模式,则在用户面的背板端口上配置一个VLAN子网,将所配置的VLAN子网和所述业务单板上的主用VLAN子网绑定在同一个端口上,并随着所述主用VLAN子网的倒换而变化;
若用户面背板端口是工作于负荷分担模式,则在用户面的背板端口上配置两个VLAN子网,一个VLAN子网对应于所述主用端口,另一个VLAN子网对应于所述备用端口。
19.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板间互联的装置设置于控制面单板上或业务单板上。
CN2007101781677A 2007-11-27 2007-11-27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170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81677A CN101170394B (zh) 2007-11-27 2007-11-27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81677A CN101170394B (zh) 2007-11-27 2007-11-27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0394A true CN101170394A (zh) 2008-04-30
CN101170394B CN101170394B (zh) 2010-09-15

Family

ID=3939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781677A Active CN101170394B (zh) 2007-11-27 2007-11-27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70394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6626A (zh) * 2010-11-18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2055962A (zh) * 2011-01-12 2011-05-11 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集中编解码器的视频监控系统、方法及集中编解码器
CN102209040A (zh) * 2011-07-12 2011-10-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网络端口实现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53390B (zh) * 2008-12-30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平面二层通信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2685612A (zh) * 2012-03-30 2012-09-1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Epon设备以及epon设备与子卡芯片的通讯方法
CN102780599A (zh) * 2011-05-10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级联bbu的以太网数据处理方法及基站的bbu
CN103744755A (zh) * 2014-01-08 2014-04-2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备单板端口共享保护的实现系统及方法
CN103795556A (zh) * 2012-10-30 2014-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网络交换机
CN104602287A (zh) * 2015-01-20 2015-05-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通路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39448A (zh) * 2014-12-18 2015-05-20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a系统中基站转发方法和系统
CN105763415A (zh) * 2016-04-22 2016-07-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CN107493177A (zh) * 2016-06-12 2017-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173767A (zh) * 2017-12-25 2018-06-15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lan-if接口复用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200594A (zh) * 2018-01-03 2018-06-22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2879B2 (ja) * 1991-08-22 1998-03-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予備切替方式
CN1199400C (zh) * 2002-09-13 2005-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接入平台的主备倒换与负荷分担系统及方法
CN100384169C (zh) * 2005-10-19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设备中的主从框级联系统
CN1964295A (zh) * 2005-11-10 2007-05-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字用户接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0558122C (zh) * 2005-12-21 2009-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层设备中单板主备切换的方法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390B (zh) * 2008-12-30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平面二层通信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1986626B (zh) * 2010-11-18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1986626A (zh) * 2010-11-18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WO2012065400A1 (zh) * 2010-11-18 2012-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2055962A (zh) * 2011-01-12 2011-05-11 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集中编解码器的视频监控系统、方法及集中编解码器
CN102780599A (zh) * 2011-05-10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级联bbu的以太网数据处理方法及基站的bbu
CN102780599B (zh) * 2011-05-10 2015-04-01 上海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级联bbu的以太网数据处理方法及基站的bbu
CN102209040B (zh) * 2011-07-12 2013-12-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网络端口实现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09040A (zh) * 2011-07-12 2011-10-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网络端口实现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85612A (zh) * 2012-03-30 2012-09-1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Epon设备以及epon设备与子卡芯片的通讯方法
CN103795556B (zh) * 2012-10-30 2017-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网络交换机
CN103795556A (zh) * 2012-10-30 2014-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网络交换机
CN103744755A (zh) * 2014-01-08 2014-04-2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备单板端口共享保护的实现系统及方法
CN104639448A (zh) * 2014-12-18 2015-05-20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a系统中基站转发方法和系统
CN104602287A (zh) * 2015-01-20 2015-05-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通路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02287B (zh) * 2015-01-20 2018-08-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通路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63415A (zh) * 2016-04-22 2016-07-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CN105763415B (zh) * 2016-04-22 2019-09-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CN107493177A (zh) * 2016-06-12 2017-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7215352A1 (zh) * 2016-06-12 2017-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173767A (zh) * 2017-12-25 2018-06-15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lan-if接口复用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173767B (zh) * 2017-12-25 2021-02-26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lan-if接口复用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200594A (zh) * 2018-01-03 2018-06-22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200594B (zh) * 2018-01-03 2021-12-24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0394B (zh)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0394B (zh)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47538B (zh) 基于以太网交换的数据链路的无缝切换系统及其方法
CN100479434C (zh) 实现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主、备用设备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0502253C (zh) 通信设备及主控板和业务板主备倒换的实现方法
CN101277484B (zh) 分体式基站系统及其组网方法和基带单元
CN101980476B (zh) 一种热备份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2571450B (zh) 网络接口模块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及框式通信设备
CN102724030A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堆叠系统
CN102883355B (zh) 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处理板和基带处理板的故障处理方法
CN1848841A (zh) 路由设备备份方法
CN102326358B (zh) 一种集群系统扩容方法、装置及集群系统
CN103560955A (zh) 冗余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394309A (zh) 一种集群系统扩容方法、装置及集群系统
CN102006189A (zh) 用于双机冗余备份的主用接入服务器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1360043B (zh) 内部可靠互连的通信设备
CN100426743C (zh) 内部可靠互连的通信设备
CN202143061U (zh) 一种主备冗余双通道通讯系统
CN103514121B (zh) WindowsXp操作系统下一种网卡冗余切换方法
CN1661936A (zh) 实现多级通信设备备份的装置及其主备倒换的方法
CN101163038B (zh) 一种以太网设备链路保护的方法
CN100420217C (zh) 框间互连的通信系统及其数据交换方法
CN101931546B (zh) 保护单板间以太接口的装置
EP1525683B1 (en) Virtual sector provisioning and network configuration
CN101291258B (zh) 用于通讯平台多框互连时的以太网环路处理方法
CN100515138C (zh) 无线网络及基站的传输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4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