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3982A - 连续移动物体的磁共振成像 - Google Patents

连续移动物体的磁共振成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3982A
CN101163982A CNA2006800130386A CN200680013038A CN101163982A CN 101163982 A CN101163982 A CN 101163982A CN A2006800130386 A CNA2006800130386 A CN A2006800130386A CN 200680013038 A CN200680013038 A CN 200680013038A CN 101163982 A CN101163982 A CN 101163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magnetic resonance
sub
volumes
resonan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130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阿尔德菲尔德
P·博尔纳特
J·柯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1163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3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4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e.g. using pulse sequences ; 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pulse sequences; Operator console
    • G01R33/56Image enhancement or correction, e.g. subtraction or averaging techniques, e.g. improvement of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resolution
    • G01R33/563Image enhancement or correction, e.g. subtraction or averaging techniques, e.g. improvement of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resolution of moving material, e.g. flow contrast angiography
    • G01R33/56375Intentional motion of the sample during MR, e.g. moving table ima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连续移动台磁共振成像方法,这里“横向”读数在与移动方向横向上进行。用于成像移动物体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包括将空间选择性的RF激发应用于各个相位编码。对于初级相位编码的各个子集,由空间选择性的RF激发的子体积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通过物体的三位子集执行磁共振信号的获取。磁共振信号在与物体的移动方向横向上读数编码和至少在物体的移动方向上相位编码。

Description

连续移动物体的磁共振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移动物体的磁共振成像。对大于磁共振成像系统有效视场的物体进行磁共振成像有较大的需求。此外,与将物体按步骤移动到大量站上,再将这些单独的站上获得的图像集中以形成物体的图像相比,连续移动物体的成像更加吸引人。
这种类型的称为“连续移动台成像”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在美国申请US2004/0155654中是公知的。
背景技术
已知的磁共振成像方法采用沿Z轴的连续平台移动(TABLEMOTION),从而获得磁共振信号。由磁共振信号,可以在大的有效视场下重构磁共振图像。在该台的每个位置处,获得全z空间编码数据。对这些全z数据,在z方向进行傅立叶变换、内插(interpolated)、分类并自动与z位置匹配。由沿z方向对准的这些数据,可以重构物体的完整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已知的移动台MR方法更有效的“连续移动台”类型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成像移动物体的磁共振方法实现该目的,该方法包括:
-对于各自的相位编码,实施空间选择性的RF激发,以及对初级相位编码的各自子集,由所述空间选择性的RF激发所激发的子体积随所述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从物体的三维子体积获得磁共振信号;
-磁共振信号被:
在与物体的移动方向横向上被读数编码;以及
至少在物体的移动方向上被相位编码。
根据本发明,对于相位编码步骤地具体子集,被激发的子体积随待检查的物体(如待检查的病人)移动。具体而言,子体积从初始移动到最终位置,并且对于随后的相位编码步骤的子集,周期性地返回初始位置,(该步骤可以标示为“板抖动”)。从一个相位编码步骤到下一个,在其中通过RF激发产生横向磁化的子体积是空间上分开的。因为激发的子体积以与物体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移动,在该相位编码步骤的子集中,从物体基本相同的部分获得磁共振信号。子集通常包括在移动方向z上的整组相位编码(次级相位编码),用以获得用于横(y)向上的一个相位编码步骤(初级相位编码)的一致数据组。这不同于已知的板跟踪方法,在那种方法中,RF激发在所有y和z编码步骤中随病人连续移动。然而,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一个板移动时间中执行任意数量的y编码步骤。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与物体的移动方向横向如正交的纵向上进行频率编码(或读数)。进行进一步的相位编码,因为初级相位编码的施加与移动方向成横向并与频率编码方向成横向,如垂直。对于三维子体积的真实体积编码,沿移动方向采用次级相位编码。可替换地,激发的子体积可以是二维薄片,并在该二维薄片中,随物体从一个初级相位编码移动到下一个。然而,要指出的是,从具有两个独立的相位编码的三维体积获取磁共振信号,比从具有只在薄片的一个方向上相位编码二维薄片获取磁共振信号产生更好的信噪比。根据本发明获取的磁共振更有效率,因为在横向上的频率编码提供对物体的整个宽度的完全覆盖,同时避免了由于系统不完美特别是主磁场的不一致导致的假象。因此,本发明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在磁共振信号的获取和减小磁共振成像中的假象上都更有效果。横向上的频率编码可以在没有重叠假象的情况下,在整个宽度(肩到肩)上对病人的身体完全覆盖。显著地避免了横向上的耗时高采样密度相位编码。此外,易于实现对所取得的磁共振信号进行附加校准,例如在k空间中逐行地,以考虑物体的移动。
此外,因为在与运动方向横切的横向上进行频率编码,所以可以在没有实质增加扫描时间的情况下获得k空间中磁共振信号的非常高采用密度,以获得磁共振信号。基于重构,这使得在与血管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获得非常高的空间分辨率,以至可以分辨非常细的血管。
本发明的磁共振成像方法还是非常通用的,并且高度的适应性,因为符合多种类型的获取手段,特别是符合k空间中的径向和螺旋获取轨迹。
要注意到,会议报告“Extending the coverage of true volume scansby continuous movement of the subject”(by O.Dietrich和J.V.Hajnalin Proc.ISMRM 7(1999)1653)本身提及到了延横向进行频率编码。本发明方法有效是因为在它可以扫描比磁同质限制所支持的更大的空间区域。然而,根据本发明,具有可变板抖动或板跟踪的组合可以覆盖与台速度和其它扫描参数有关的全部应用范围。由于板跟踪,移动方向上的相位编码可以保持一致并较少产生假象。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都被进一步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实施例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延与移动方向成横向的物体的最大尺寸方向上进行频率编码。在诊所实践中,在病人的左右方向上采用频率编码,而病人沿纵向、头脚方向移动。所以,沿最大的横向尺寸进行最具时效的空间编码(即频率编码),这对于所涉及子体积的各组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磁共振信号,相对地减少了获得磁共振信号的扫描时间,
子体积在横面上具有矩形板形状,它在横向上比移动的纵向上具有更大的延展。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梯度场和静磁场的空间不一致导致的移动台成像时的负作用。因为沿子体积具有相对小尺寸的方向上采用了初级和次级相位编码,所以相位编码方向可以被有效地采样。
此外,因为子体积的尺寸沿移动方向相对较小,所以可以避免磁共振成像中的假象,主要因为子体积停留在主磁场B0精确一致和RF激发场B1精确控制的位置。换句话说,在移动方向上子体积尺寸越小,在获取磁共振信号时可以避免B0和/或B1的不一致的有效区域越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将子体积的尺寸设置为依赖于子体积在对于预定数量的相位编码获取磁共振信号需要的时间中经过的距离。可以从与磁共振成像的预定空间分辨率相关的k空间中的全采样密度推出该预定数量。可替换地,可以从k空间中预定采样不足(undersampled)的采用密度推出该预定数量。当采用k空间中相位编码方向上的这些采样不足时,需要基于接收天线(接收线圈)的空间灵敏度剖面重构磁共振信号,磁共振信号通过该天线被接收。这种k空间中采样不足和利用空间灵敏度剖面的方法通常被指示为平行成像。因为将子体积的尺寸设置为依赖在获取预定数量的相位编码期间经过的距离,所以可以获得对移动物体成像的空间覆盖的良好控制。特别地,当沿移动方向的子体积的尺寸等于在预定数量的相位编码期间子体积经过的距离时,可以获得随后的相位编码磁共振信号组与移动的子体积的精确拟合。如果经过距离很短,那么在没有离开主磁场的同质区域时,子体积可以很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当进行相位编码时,频率(RF)激发(板)的子体积移动。物体从一个相位编码移动到下一个。为了从物体即待检查的病人身体的相同部分产生磁共振信号,被激发的子体积从一个相位编码移动到另一个。更具体地,对于单个初级相位编码来说,子体积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后面的位置,用于各自的次级相位编码。在预定数量的初级相位编码后,再次将子体积设置为初始位置,直到获得预定数量的相位编码。然后,周期地重复该过程,用于子体积的下一个初始位置。这样,进行“板抖动”类型,使得RF激发的子体积随物体运动。如果预定数量的初级相位编码包括一个全k空间路径(passage),那么该过程合并到所谓的“板跟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采用在次级相位编码方向上的过采样。因为被RF激发和编码的空间板形式的子体积比成像所需的厚度更厚,所以该过采样起作用。在重构中,过采样数据被抛弃,或者被用于数据取平均。从而,可以消除由子体积(板)的RF激发的空间分布不完美导致的假象。
在不采用过采样时,获取磁共振信号所需的扫描时间不依赖于移动方向上视野的延展,因为较小的视野需要成比例地较小数量的次级相位编码步骤。在采用过采样时,扫描时间随视野减小而增加。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k空间基于逐行对磁共振信号进行相位校正。也就是,如对于单独的次级相位编码,校正磁共振信号的相位以考虑物体的移动。因此,从物体的相同部分获得的磁共振信号在物体的参考帧中也被适当地空间编码。可以通过将磁共振信号的信号值倍增适当的相位因子来执行所述相位校正。可替换地,可以在接收磁共振信号期间通过调整接收机的相位来完成所述相位校正。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对物体移动进行一段距离的编码校正,该距离是子体积在连续的预定数量的初级相位编码组时经过的距离。将磁共振信号表示的数据重构为在混合空间(hybrid space)中的数据采样。该混合空间具有在k空间的二维,和在物体的几何空间中的一维。将移动方向上的变化施加到在混合空间中重构的数据线上。
要指出的是,可将本发明用于不同的MR获取机制,诸如k空间中的Cartesian采样机制,也可以用于例如是k空间中径向或螺旋的获取机制。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该系统被配置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要注意到,本发明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具有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运行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控制单元。本发明也涉及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要注意到,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在数据载体上,诸如CD-ROM,或者可以从数据网络上被下载,诸如万维网。在计算机中安装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通常包括在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控制单元中。具有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用于控制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各个功能。
参考下述的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其中:
图1示出假定用于3D移动台成像序列的几何结构。频率编码梯度(读数(readout)梯度)与移动方向垂直。次级相位编码梯度与移动方向平行。从长度为L的板获得K空间数据.
图2示出板扫描方法,(a)基本方法,没有采用过采样;(b)采用过采样。从板中的区域(长度为L,图中黑色区域所示)获得的数据被用于重构。采样该板的边界处的附加区域(如长度为dL/2)用以提高图像质量。D是跟踪板经过的距离。
图3示出板扫描方法的实例;这里,一个k空间扫描由25个初级相位编码(n1=0到n1-24所示)构成。在每次扫描期间采用五个初级相位编码,例如在扫描号0中,n1=0到4。对于每个初级相位编码,采用所有的次级相位编码(未在图中示出)。在完成五个扫描后,检查物体移动距离为L,下一个k空间扫描开始。
图4示出在混合空间(ky,z)中的数据的实例。第三维是x或者是kx(此处未示出)。每条线表示一个初级相位编码步骤获得的数据。在每次扫描中采用五个初级相位编码步骤,五次扫描完成一次k空间扫描。在单个扫描期间获得的数据位于混合空间中的相同z位置处,因为已经利用Eq.(5)校正了它们的相对位置。用于下一次k空间扫描(此处未示出)的数据会与来自扫描0的数据的右手侧对准。
图5示出插入的螺旋轨迹的实例。以及
图6以图表方式示出在其中采用本发明的磁共振成像系统。
以下,将以三维MR序列的情况说明本发明,其中k空间被逐行采样(Cartesian采样机制,如梯度-回波序列)。然而,本方法并不受限于这种采样机制。参考图1,x表示水平(右/左或RL)方向,y表示垂直(上/下或AP)方向,Z表示纵(外/内或SI)向。移动方向假定为沿z方向。频率编码方向沿x方向,初级和次级相位编码方向,pe1和pe2,分别沿y和z方向。可替换地,频率编码和第一相位编码的方向可以互换。用于全覆盖k空间的初级和次级相位编码的数量分别是N1和N2。
图像获取:采用一段选择性的RF脉冲来选择沿z方向具有厚度L的板。对于每个相位编码步骤选择不同的板位置,使得板以与物体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方向移动。如图2a所示,选择的板的位置从开始到结束位置。板在它的极端位置间移动的距离由D表示。板开始位置相对视场等角点(isocenter)(它通常与磁体的中心重合)的位置的偏移dz=-D/2,板结束位置的偏移为dz=+D/2。在板从dz=-D/2移动到dz=+D/2的这段时间(它指一次扫描),实施全部N1个初级相位编码的一个ΔN1子集,同时对于每个初级相位编码进行全组N2个次级相位编码。在扫描中采用初级和次级相位编码组合的次序是任意的。将在一次扫描中获得的MR数据存储在一个中间存储设备中,用于进一步处理。然后,将板的位置重新设置到dz=-D/2,进行下组由ΔN1初级和N2次级相位编码构成的组合。当进行完所有的初级和次级相位编码时,k空间已被扫描一次。重复该周期,直到获得所有的用于待成像的完整物体的k空间数据。
将板厚度L、台速度v、重复时间TR和相位编码的数量N1和N2的关系选择为使得对于待成像物体的每个部分获取一组k空间数据。这通过根据方程选择相关的参数来完成:
L=v*TR*N1*N2    (1)
根据下式选择板移动距离:
D=v*TR*ΔN1*N2  (2)
利用第一个方程可以将后一方程变为:
D=L*ΔN1/N1     (3)
沿获取数据的z的视场长度是:
FOVz=L+D        (4)
这里,FOVz表示获取信号的区域的z方向上的长度。FOVz可以小于通常在MR成像中采用的视场延展,如用于避免由非理想场条件导致的成像退化(梯度非线性、主场不均一、RF线圈不一致)。
图像重构:该过程可以被看作为由两个重复进行的交替步骤构成。在第一步骤中,校正k空间获取的线以消除由板在起始和结束位置间移动导致的相位误差。可以将FOV中的中间位置(如等角点(isocenter))或任何其它位置用作参考位置。通过在每个k空间中将k空间采样乘exp(-i*Δ)来完成校正,这里 i = - 1 , 以及
Δ=kz*dz    (5)
其中kz表示在板具有相对等角点(isocenter)偏移为dz时采用的k空间值。当板完成一次扫描后,对于台移动已经校正跨越频率编码和次级相位编码方向的k空间ΔN1平面。在第二步骤中,对因此校正的k空间平面在z方向作傅立叶变换,并存储在(kx,ky,z)数据结构(混合空间)中。进行z方向上的变化(shift)用于补偿平面的移动,这些平面相对至今经过的扫描时间属于一个单次扫描。对于一个单次扫描的数据,混合空间中的z位置由下式给出:
zm=v*tm+z0    (6)
其中,tm表示开始获取扫描数m时的时间,z0是任意常数。这里,假定恒定台速度,然而,在必须接受对应的校正时,速度变化是可能的。在对整个物体获得所有的数据后,继续进行傅立叶变换,在这之后,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再现。
可替换地,可以通过实时调整接收机的相,在数据获取过程完成对于相误差Δ的校正。可以在重构过程的开始、期间或者结束时完成频率编码(x)方向上的傅立叶变换。如果在开始完成,混合空间跨越(x,ky,z),但方法的本质没有改变。
方法的改进:RF脉冲对板的选择在实际中是非理想的。例如,通常某些信号激发也在选择的板外面发生,从而导致某些外部强度与所需的板强度重叠。为了防止这点,或者至少将其减小到某个程度,在z方向上采用过采样。为此,z方向上的相位编码增加ΔN2,这样可以获得来自具有大于L的z扩展的区域的数据。让δ表示z方向的体元大小,那么dL=ΔN2*δ是经过其获取数据的附加长度。在重构过程中,这些附加数据或者被抛弃,或者被用于数据取平均。这将改进图像质量,同时由于增加了采样时间,也会改进SNR。可以相对于选择的板的开始和结束对称地添加附加长度,即将dL/2添加到开始,将dL/2添加到选择的板的结束,如图2b所示,但对称并不是必须的。此外,因为实际中在板边界处,RF剖面不会像阶跃函数那样减小为零,所以RF激发区域的长度可以沿z向扩展,使得它比选择的板厚度更长。可以将附加激发长度选为等于过采样长度dL,但依赖于RF剖面的特征,其它选择也是可能的。增大RF激发厚度的另外的益处是,在旋转进入其数据用于重构的区域时,可以给旋转系统一些时间来建立稳定的横向磁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当包括z方向上的过采样时,修改上述方程1、2和4,从而具有以下形式
L=v*TR*N1*(N2+ΔN2)    (1)
D=v*TR*ΔN1*(N2+ΔN2)  (2)
FOVz=L+D+dL            (4)
方程3保持不变。与基本方法相比,MR序列的唯一变化是,通过成像实验来编码和/或通过RF脉冲来激发较厚的板。在重构中,过采样的数据被抛弃。这通过在z方向上进行傅立叶变换后将附加的ΔN2去除来完成。可替换地,将过采样的数据用于取平均。
实例:作为具有Cartesian k空间采样的3D成像序列的实例,假定以下参数:
L    200mm
v    10mmm/s
N1   25
ΔN1 5
N2   100
ΔN2 10
根据Eq.(7),选择重复时间TR=7.27s。从方程Eq.(3)获得在每次扫描期间板移动经过的距离D为40mm。在每次扫描的开始,选择板在z方向上偏移-D/2=-20mm。对于每个TR,板的选择变化v*TR。图3示出了板扫描。这里为了清晰起见省略了过采样的区域。在ΔN1=5初级相位编码后(如图3中n=0...4),每个之后跟有N2+ΔN2=110次的次级相位编码,选择的板经过D=v*TR*ΔN1*(N2+ΔN2),其等于40mm。获取数据的视场沿z具有延展L+D=240mm。在根据Eq.(5)的相位校正后,对在该扫描中获取的数据在z方向上进行傅立叶变换,然后将其存储在混合空间中。将对于一个单次扫描的数据以相同z位置存储在混合空间中,如图4所示,因为相对其它在一次扫描中的数据的移动校正已经受根据Eq.(5)的相位校正影响。由Eq.(6)给出对于一个单次扫描的数据的混合空间中z位置。在N1/ΔN1=5次扫描(图3和4的扫描0...4)后,k空间被扫描一次。然后根据检查物体的z方向的长度,以这种方式通过几个k空间扫描重复数据获取。在获得所有的MR数据后,对混合空间的数据进行继续的傅立叶变换,以获得检查物体的图像。
作为另一实例,考虑上述数据组,但N1=50和ΔN1=1。一次扫描中板经过的距离D只有4mm,获取数据的视场中沿z有L+D=204mm的延伸,它只比板厚略大。参数的选择可以特别有效的利用视场,因为在该区域可以尽可能大的获得MR数据。
另一个修改:在上述的基本方法中,假定简单、基本的MR序列,其中脉冲波形在每个持续时间段TR中是相同的,并以线性方式沿相位编码方向扫描k空间(如梯度-回波序列)。以下修改可能是有用的:
每物体长度L获取的K空间扫描数量不需要是整数。可以获得和采用附加的k空间数据,例如,用于数据的平均以抑制边界假象或用以补偿台速度的变化。
采样密度(k空间点间的距离)不需要是常数。可以采用可变的密度,其中沿移动方向更密集地采样k空间的中间,这将有助减小由选择的板外激发的旋转产生的信号分布。沿移动方向板选择的有效性是关键的,因为来自板外的信号会与所需的信号重叠,并可以在重构图像上产生假象或强度变化。如果更密集地采样k空间的中间区域,那么对低空间频率来说视场将被扩大,这里集中了大部分信号能量。在给出的内容中,沿z方向更密集地采样可以减小假频强度,而只需要很少的附加相位编码步骤。
获取相位编码的顺序不需要是线性的(在线性获取中,每个k空间方向从最小扫描到最大,反之亦然,如从ky,min到ky,max和如从kz,min到kz,max)。在实际中其它相位编码顺序是重要的,如对于相反操作。例如,假定初级相位编码索引为i=0,1,...,N1,那么可以选择奇偶获取顺序,其中首先获取相位编码i=0,2,...,N1-2,然后是i=1,3,...,N1-1。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与任何获取顺序都兼容,因为在这部分没有作任何假定。唯一的限制是,在每次扫描的结束需要完整组的kz编码数据。
可以通过增加采用以常数或变化时间间隔施加的准备脉冲来修改基本的MR序列。需要包括该特性的唯一变化是在梯度和RF脉冲的时序上作微小的改变。
该方法并不受限于上述MR方法,在其中逐行方式扫描k空间,也可以作适当的修改,采用其他k空间扫描机制,如EPI(回波平面成像)、螺旋或径向机制。例如,考虑螺旋MR机制。这里,以螺旋轨迹或一组插入的螺旋轨迹扫描k空间,如图5所示,用于每个k空间范围有两个插入的情况。对于三维成像,可以在一个平面上采用螺旋轨迹,而在第三维上用Cartesian采样机制(称为螺旋成像堆)进行相位编码。可以将这些螺线变形以更好的匹配矩形视场。在优选实施例中,螺旋在包括z方向的平面上,如x-z平面,相位编码沿y方向。假定需要Ns螺旋线插入来完全覆盖k空间平面kx-kz,那么移动台成像按以下方式进行:对y方向上的每ΔN1相位编码步骤,在所述板位置通过每个插入层(interleaf)以量dz=v*TR前进同时,连续的放出螺旋交错(spiral interleaves)。在ΔN1相位编码后,每个之后都跟有Ns个螺旋交错,到达板结束位置,重复该循环。根据当前的板位置利用Eq.(5)的扩展,即Δ(t)=kz(t)*dz(t),来对来自每个螺旋交错的MR信号进行相校正。在x-z平面重构每组Ns个螺旋交错并在移动校正的z位置将其存储在混合空间(x,y,ky)。以类似的方式,将移动台方法应用于回波平面成像(EPI)。该方法类似上述的螺旋情形,其中将螺旋交错替换为插入的EPI段。另外,本发明也可用于径向成像,其中螺旋交错替换为辐射线组。另一种方式是“星堆(stack of stars)”或“螺旋堆(stack of spirals)”获取(acquisition),这里其余的相位编码方向与台移动方向(z)对准。
可以包括与非理想磁场相关的校正。例如,可以校正梯度场的非线性效应。由美国专利6707300中已知这种对梯度场中非线性的校正。
图6图表式示出了一种采用本发明的磁共振成像系统。该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一组主线圈10,其中生成稳定、单一的磁场。例如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构造线圈,使得它们构成隧道形状的检查空间。将待检查的病人放置在病人载体中,其滑向该隧道形状的检查空间。磁共振成像系统也包括大量梯度线圈11、12,由此产生显示空间变化的磁场,特别是在单个方向上瞬变梯度的形式,使得与单一磁场重叠。梯度线圈11、12与可控电源单元21相连。通过采用电源单元21的电流对梯度线圈11、12供能;为此,电源单元具有电子梯度放大电路,它将电流提供给梯度线圈,使得生成适当的暂时形状的梯度脉冲(也称为“梯度波形”)。梯度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时间都由电源单元的控制控制。磁共振成像系统还包括发射和接收线圈13、16,分别用以生成RF激发脉冲和用于接收磁共振信号。发射线圈13优选由体线圈13构成,在其中可以封闭(一部分)待检查的物体。体线圈通常以这样的方式被配置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在待检查的病人30位于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时,由体线圈13封闭待检查的病人30。体线圈13用作用于发射RF激发脉冲和RF重聚焦脉冲的发射天线。优选地,体线圈13具有发射RF脉冲(RFS)的空间单一强度分布。通常将相同的线圈或天线交替用作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此外,通常将发射和接收线圈塑造为特别是中空的电磁线圈。用于RF电磁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其它结构也是可行的。发射和接收线圈13与电子发射和接收电路15相连。
要注意的是,备选地,可以采用单独的接收和/或发射线圈16。例如,可以将表面线圈16用作接收和/或发射线圈。这些表面线圈在相对小的空间中具有高灵敏度。接收线圈,诸如表面线圈,与解调器24相连,通过解调器24解调接收的磁共振信号(MS)。解调的磁共振信号(DMS)被送给重构单元。每个接收线圈与前置放大器23相连。前置放大器23放大由接收线圈16接收的RF共振信号(MS),放大的RF共振信号被送给解调器24。解调器24解调放大的RF共振信号。解调的共振信号包括有关待成像的物体的一部分中局部旋转密度的实际信息。此外,发射和接收电路15与调制器22相连。调制器22和发射和接收电路15激活发射线圈13,用以发送RF激发和重聚焦脉冲。重构单元从解调制的磁共振信号(DMS)中获得一个或多个图像信号,该图像信号表示待检查的物体的成像部分的图像信息。实际中的重构单元25优选地构造为数字图像处理单元25,其被编程以从解调的磁共振信号中获得表示待成像的物体的一部分的图像信息的图像信号。重构监测器26的输出上示出所述的信号,使得监测器能显示磁共振图像。备选地,可以再在待进一步处理时,将来自重构单元25的信号存储在缓冲单元27中。
根据本发明的磁共振成像系统也具有控制单元20,例如是包括(微)处理器的计算机。控制单元20控制RF激发的执行和瞬变梯度场的应用。为此,将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装载入例如控制单元20和重构单元25中。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成像移动物体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各自的相位编码,实施空间选择性的RF激发,以及对初级相位编码的各自子集,由所述空间选择性的RF激发所激发的子体积随所述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从所述物体的三维子体积获得磁共振信号;
-所述磁共振信号被:
在与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横向上读数编码;以及
至少在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上相位编码。
2.如权利要求1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中
所述读数编码方向是沿着横向,该横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成横向的子体积最大尺寸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中
沿着所述横向的所述子体积的尺寸大于沿着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的子体积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1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中
-对应于来自所述子体积的所述磁共振信号的k空间中预定采样密度,将预定数量的相位编码应用于所述子体积;
-将所述子体积的尺寸设置为依赖于所述子体积在所述预定数量的相位编码的获取时间中移动的距离,尤其所述子体积沿所述移动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子体积在所述预定数量的相位编码的获取时间中移动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中,以周期重复方式执行所述获取:
-连续组的初级相位编码和对于各个所述初级相位编码的重复次级相位编码;以及
-所述激发的子体积移动经过的距离等于在所述单个初级相位编码组期间所述台移动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4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中
在所述RF激发的子体积沿所述移动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子体积在所述预定数量的相位编码的获取时间中移动的距离时,在所述次级相位编码方向上采用过采样。
7.如权利要求5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中
-对单独的初级相位编码,应用连续的次级相位编码;以及
-对各自的次级相位编码,将RF激发的子体积移动到连续位置。
8.如权利要求1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中
沿对应于所述移动方向的kz方向,校正k空间中各个线的磁共振信号的相位,用以产生用于一组次级相位编码的相位校正磁共振信号。
9.如权利要求1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中
-将相位校正的磁共振信号重构为对于混合(kL,z)空间中的各个数据线的数据采样;以及
-根据所述移动物体对于各组初级相位编码移动的距离,沿移动方向转换所述数据采样来生成变化的数据采样。
10.如权利要求1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中
通过k空间中的径向或螺旋编码轨迹来获得所述磁共振信号。
11.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它被配置为:
-对于各个相位编码,施加选择性的RF激发,和对于所述各个相位编码,由所述空间选择性的RF激发所激发的子体积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从所述物体的三维子体积获得磁共振信号;
-所述磁共振信号被:
在与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成横向上读数编码;以及
至少在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上相位编码。
12.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指令用于:
-对于各个相位编码实施选择性的RF激发,和对于各个相位编码,由所述空间选择性的RF激发所激发的子体积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从所述物体的三维子体积获得磁共振信号;
-所述磁共振信号被:
在与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横向上读数编码;以及
至少在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上相位编码。
13.一种计算机程序,尤其如权利要求12,包括用于访问磁共振信号的指令,所述磁共振信号被
-在与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成横向上读数编码;以及
-至少在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上相位编码;以及
-沿对应于所述移动方向的kz方向校正k空间中各个线的磁共振信号的相位,用以产生用于一组次级相位编码的相位校正磁共振信号;以及
-将相位校正的磁共振信号重构为对于混合(kL,z)空间中的各个数据线的数据采样;以及
-根据所述移动物体对于各组初级相位编码移动的距离,沿移动方向转换所述数据采样来生成变化的数据采样。
CNA2006800130386A 2005-04-18 2006-04-07 连续移动物体的磁共振成像 Pending CN1011639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103041.9 2005-04-18
EP05103041 2005-04-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3982A true CN101163982A (zh) 2008-04-16

Family

ID=36741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30386A Pending CN101163982A (zh) 2005-04-18 2006-04-07 连续移动物体的磁共振成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33327A1 (zh)
EP (1) EP1875262A2 (zh)
JP (1) JP2008536556A (zh)
CN (1) CN101163982A (zh)
WO (1) WO2006111882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5185A (zh) * 2014-02-20 2015-10-07 西门子公司 借助磁共振断层成像仪生成检查对象的图像数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03553A1 (en) * 2004-06-28 2006-01-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aralle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O2010001285A1 (en) 2008-07-04 2010-01-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r imaging with extended field of view
DE102012211471A1 (de) * 2012-07-03 2014-01-0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von verzeichnungsreduzierten Magnetresonanz-Daten und Magnetresonanz-Anlage
KR102038627B1 (ko) * 2012-10-23 2019-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공명영상 시스템 및 자기공명영상 방법
KR101967242B1 (ko) * 2012-11-14 2019-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공명영상 시스템 및 자기공명영상 방법
KR102190023B1 (ko) * 2013-10-02 2020-1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공명 영상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MX366786B (es) * 2014-09-05 2019-07-23 Hyperfine Res Inc Metodos y aparato de supresion de ruido.
EP3470869A1 (en) * 2017-10-10 2019-04-1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r imaging using motion-dependent radial or spiral k-space samp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45139A (en) * 1998-12-24 2000-06-28 Marconi Electronic Syst Ltd MRI apparatus with continuous movement of patient
US6794869B2 (en) * 2001-03-30 2004-09-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ving table MRI with frequency-encoding in the z-direction
US6897655B2 (en) * 2001-03-30 2005-05-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ving table MRI with frequency-encoding in the z-direction
US6801034B2 (en) * 2001-03-30 2004-10-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cquiring large FOV images without slab-boundary artifacts
US6912415B2 (en) * 2001-04-09 2005-06-28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 for acquiring MRI data from a large field of view using continuous table motion
US6671536B2 (en) * 2001-09-25 2003-12-30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using floating table projection imaging
DE10214736B4 (de) * 2002-04-03 2005-03-3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Optimierung der k-Raum-Trajektorien bei der Ortskodierung eines Magnetresonanz-Tomographiegerätes und Gerät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6707300B2 (en) * 2002-05-17 2004-03-16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Gradient non-linearity compensation in moving table MRI
EP1611451A1 (en) * 2003-03-07 2006-01-04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Method for acquiring time-resolved mr images using continuous table mo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5185A (zh) * 2014-02-20 2015-10-07 西门子公司 借助磁共振断层成像仪生成检查对象的图像数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75262A2 (en) 2008-01-09
WO2006111882A3 (en) 2006-11-30
US20090033327A1 (en) 2009-02-05
JP2008536556A (ja) 2008-09-11
WO2006111882A2 (en) 200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3982A (zh) 连续移动物体的磁共振成像
EP1391746B1 (en) Paralle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ing navigator echos
EP1024371B1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KR101663853B1 (ko) 3d 모자이크 세그먼트화 및 3d 내비게이터 위상 정정을 이용한 확산 강조 자기 공명 이미징
US7723987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CN101435858B (zh) 基于部分并行获取进行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530072B (zh)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和核磁共振成像方法
US807693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arallel imaging with calibration to a virtual coil
US5825185A (en) Method for magnetic resonance spin echo scan calib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US8378682B2 (en) Field image tomography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P5027438B2 (ja) 磁気共鳴画像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428382A (zh) 通过k空间相关rf脉冲选择来降低并行发射中的sar
US5952827A (en) Time varying read and phase gradients where the duration of their overlap varies or the sum of their durations is constant
EP1585991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method and device
CN109613460A (zh) 磁共振成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6424153B1 (en) On-the-fly removal of data inconsistency with k-space oversampling and demodulation in MRI acquisitions
CN1769921A (zh) 在磁共振断层造影中避免皱褶伪影的优化方法
CN106324537A (zh) 一种超快速分段式单次激发水脂分离方法
US64728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s, recording medium and system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ing the same
US82997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2D acceleration in MRI using a new coil array design
CN101515028B (zh) 一种减轻磁化率伪影的三维成像方法及系统
WO2010001285A1 (en) Mr imaging with extended field of view
CN1151858A (zh) 扩散敏化成像方法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US6313629B1 (en) Prescan calibration of spatially dependent data errors in single echo sequences
CN1131906A (zh) 脉冲序列最佳化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