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6595A - 一种复配农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配农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56595A CN101156595A CNA2007101872939A CN200710187293A CN101156595A CN 101156595 A CN101156595 A CN 101156595A CN A2007101872939 A CNA2007101872939 A CN A2007101872939A CN 200710187293 A CN200710187293 A CN 200710187293A CN 101156595 A CN101156595 A CN 1011565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m prestige
- indenes
- rice leaf
- leaf roller
- indenes w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农药,本发明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由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或氟虫腈之一与茚虫威复配而成。本发明的复配农药不仅可减少或消除水稻螟虫对由于毒死蜱等的大量使用导致产生的抗性,还能使其防治效果明显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配农药。
背景技术
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同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主要的害虫。鳞翅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茚虫威:
其它中文名:安打,安美
英文通用名:indoxacarb Ammate,Vatar
CA登记号:DPX-JW062:[144171-61-9];DPX-kn128:[173584-44-6]
化学名称:7-氯-2,3,4a,5-四氢-2-[甲氧基羰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茚并[1,2-e][1,3,4-]恶二嗪-4a-羧酸甲酯
分子式:C22H17ClF3N3O7
分子量:527.83
结构式:
茚虫威结构中有两种异构体,其中仅S异构体有活性,R异构体没有活性。DPX-MP062中S异构体与R异构体的比例为3∶1,DPX-KN128为S异构体,DPX-KN127为R异构体,有效成分以DPX-KN128计。
理化性质:
白色粉末状固体(DPX-KN128纯品99%),熔点140-140℃;蒸气压:<1.010^-5Pa(20-25℃);密度:1.03(20℃);水中溶解度(20℃):<0.5mg/L。在其它溶剂中溶解度(g/L):甲醇0.39、乙腈76、丙酮140。水溶液稳定性DT50:>30天(pH=5)、约30天(pH=7)、约2天(pH=9)。
毒性:(DPX-MP062)大鼠急性经口:LD50:雄1730mg/kg,雌268mg/kg:兔急性经皮LD50:>5000mg/kg,.本品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30%水分散粒剂(全垒打)大鼠急性经口LD50 1867毫克/千克(雄)、687毫克/千克(雌);大鼠急性经皮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作用特点:
主要是阻断害虫神经细胞中的钠通道,导致靶标害虫协调差、麻痹,最终死亡。药剂通过触杀和摄食进入虫体,害虫的行为迅速变化,致使害虫迅速终止摄食,从而极好的保护了靶标作物。试验表明与其它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环境:
天敌:鹌鹑、野鸭急性经口LD50:>2250mg/kg,(5gd)LC50:>5620mg/kg
水土保持:虹鳟LC50(96h):>0.5mg/L
茚虫威,化学名称为7-氯-2,3,4a,5-四氢-2-[甲氧基羰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茚并[1,2-e][1,3,4-]恶二嗪-4a-羧酸甲酯。主要是阻断害虫神经细胞中的钠通道,导致靶标害虫协调差、麻痹,最终死亡。药剂通过触杀和摄食进入虫体,害虫的行为迅速变化,致使害虫迅速终止摄食,从而极好的保护了靶标作物。试验表明与其它杀虫剂无交互抗性。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有效成分必将很快导致抗性的产生,从而失去其应用价值。将其与其它农药有效成分组合成复配型农药,是目前在开发和研制新杀虫农药中一种常用的有效和快捷的方式。将若干单一杀虫成分复配后使用的主要目的,除了为减少其用量,提高杀虫效果,减小毒害作用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外,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害虫对单一成分农药所产生的抗药性,使药效下降或几近无效的农药重新恢复杀虫效果,甚至还能提高效果。农药复配时的一般原则是,在保证一定的杀虫防治效果前提下,组配的成分应尽量少。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引起了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和环境毒性等问题。连续、大量、单一使用化学杀虫剂是导致鳞翅目害虫迅速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将农药进行复配,制成复配制剂使用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和快捷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情况,提供一种依维菌素与阿维菌素、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氟虫腈复配而成的复配农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氟虫腈与茚虫威农药复配所成的杀虫农药,其特征在于它由0.1-99.9%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氟虫腈,0.01-99.9%茚虫威和适当的助剂和载体复配而成。复配制剂中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氟虫腈含量为0.1-99.9%,茚虫威含量为0.1-99.9%。
本发明以稻纵卷叶螟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证明不仅可减少或消除水稻螟虫对由于毒死蜱等的大量使用导致产生的抗性,还能使其防治效果明显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有效成分为毒死蜱与茚虫威,三唑磷与茚虫威,辛硫磷与茚虫威,氟虫腈与茚虫威,其重量比例为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或氟虫腈)/茚虫威=0.1-99.9/99.9-0.1。将其复配后,对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农业害虫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毒死蜱和茚虫威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为了明确毒死蜱和茚虫威单用和混用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2007年我们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40%毒死蜱乳油(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南宁市江西镇进行,前茬水稻。
1.3试验处理与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
(1)40%毒死蜱乳油1215ml/hm2;
(2)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162ml/hm2,
(3)40%毒死蜱乳油+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607.5+81ml/hm2,
(有效成分比例为20∶1)
(4)处理清水对照
7月11日(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1次,采用桂林-16型喷雾器均匀喷雾,药液量750kg/hm2,重复3次,每个小区100平方米。药后保持3~5cm水层,5d后正常管理。
1.4调查方法
1.4.1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调查: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药后7d进行药效调查。每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5丛,共查25丛,统计总株数,每株调查上部3张叶片卷叶数,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活幼虫数,与对照区卷叶内活幼虫数比较,计算相对杀虫效果。
1.4.2安全性观察:药后1、3、5、7、10、15d观察药剂处理区水稻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
2结果与分析
2.1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表1):40%毒死蜱乳油+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为85.4%,杀虫效果为86.8%。明显高于各处理单用时的效果。
表1 不同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处理 | 卷叶率% | 防效% | 卷叶内活虫头 | 杀虫效果% |
1 | 8.12 | 71.8 | 16.3 | 74.0 |
2 | 7.91 | 72.5 | 14.5 | 76.9 |
3 | 4.22 | 85.4 | 8.3 | 86.8 |
4(CK) | 28.81 | - | 62.7 | - |
2.2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
药后1、3、5、7、10、15d目测观察,各施药区水稻生长正常,无明显的药害症状,表明在所试药量范围内,各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3小结与讨论
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用40%毒死蜱乳油+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607.5+81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毒死蜱、茚虫威及其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依据:NY/T 1154.1-2006 NY/T 1154.7-2006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
1试验目的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毒死蜱、茚虫威及其不同比例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并采用孙云沛法评价两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联合作用类型,为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选择合适的配方。
2试验条件
2.1供试虫源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从南宁周边水稻试验田中随机采取具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水稻卷叶,在室内选取生长发育正常、虫体活跃、体长在10~15mm的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作毒力测定用。
2.2培养条件
室内温度为20-28℃,每天光照16小时,湿度55-80%。
2.3仪器设备
毛笔,烧杯,镊子,玻棒,微量点滴器,电子天平,直径为9cm的培养皿,移液管,10ml量筒等。
3试验设计
3.1试剂
3.1.1供试药剂
90%毒死蜱(Chlorpyrifos)原药,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94.5%茚虫威(Indoxacarb)原药,美国杜邦公司提供;
3.1.2其它试剂
丙酮等试剂。
3.2试验处理
3.2.1剂量处理
先用少量丙酮分别把适量各原药及两原药不同配比充分溶解,然后用丙酮定容至10ml即得母液,再采用对半稀释法把两原药及不同配比分别配制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其中毒死蜱配制成320、160、80、40、20mg/L;茚虫威配制成16、8、4、2、1mg/L;毒死蜱和茚虫威不同配比所配浓度见表3。
3.2.2试验重复
每处理重复四次,每重复20头3龄幼虫,每处理共80头幼虫。
4试验方法
采用NY/T 1154.1-2006推荐的点滴法,测定时,先把虫置于9cm培养皿中用CO2轻度麻醉,接着用10μL微量进样器把1.0μL药液点在虫体胸部背板上,以1.0μL丙酮处理为对照。然后加新鲜嫩绿稻叶,放湿润棉球保湿,置于25℃、光照//黑暗=16h/8h的条件下饲养48h,查死亡率,对照死亡率低于3%为有效测定。用DPS200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LC50、LC90及相关数值。并参照NY/T 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求出各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选择最佳比例。
5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5.1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P1=(K/N)×100 式中P1为死亡率;K表示死亡虫数;N处理总虫数。本试验对照死亡率为1.25%,无需校正。
5.2统计分析
运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测试药剂的毒力回归线(Y=a+bx)及相关系数(r)值、LC50、LC90等值并参照NY/T 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求出各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选择最佳比例。
5.3试验结果
分别将毒死蜱、茚虫威及5个不同混配制剂采用上述方法对稻纵卷叶螟进行毒力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见,毒死蜱、茚虫威5个不同的配比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两药剂复配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增效作用。其中毒死蜱∶茚虫威有效成分比例为20∶1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80.2。
表2:茚虫威、毒死蜱及5个不同配比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测定结果
供试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Y | 相关系数 | LC50(95%置信区间) | 共毒系数 | LC90(95%置信区间)(μg/mL) |
(μg/mL) | |||||
90%毒死蜱94.5%茚虫威毒死蜱∶茚虫威(500∶1)毒死蜱∶茚虫威(100∶1)毒死蜱∶茚虫威(20∶1)毒死蜱∶茚虫威(4∶1)毒死蜱∶茚虫威(0.8∶1) | Y=1.8340+1.6742XY=4.0785+1.5885XY=2.3538+1.4741XY=2.1686+1.6986XY=2.8401+1.5988XY=3.4323+1.5412XY=3.8449+1.5853X | 0.99580.99620.99790.99840.99100.99910.9967 | 77.80(40.04-197.70)3.80(2.95-5.28)62.59(38.00-114.07)46.15(31.95-73.63)22.41(17.75-29.38)10.40(9.77-11.11)5.32(4.05-7.56) | --120.0140.5180.2152.9123.8 | 453.37(181.09-1654.11)24.37(15.02-47.39)461.90(231.16-1119.80)263.09(153.72-511.05)141.28(97.07-221.47)70.58(63.41-78.98)34.22(20.88-66.48) |
6结果分析与讨论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和茚虫威5个不同比例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是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表3:毒死蜱、茚虫威及5个不同配比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测定原始数据表
药剂 | 浓度(mg/L) | 总虫数(头) | 死虫数(头) | 平均值(头) | 死亡率(%) |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重复4 | |||||
CK | 0 | 80 | 0 | 0 | 0 | 1 | 0.25 | 1.25 |
90%毒死蜱 | 204080160320 | 8080808080 | 26101515 | 37111317 | 37101516 | 36101517 | 2.756.510.2514.516.25 | 13.7532.551.2572.581.25 |
94.5%茚虫威 | 12 | 8080 | 36 | 46 | 28 | 37 | 36.75 | 1533.75 |
4816 | 808080 | 111417 | 101516 | 121417 | 101315 | 10.751416.25 | 53.757081.25 | |
毒∶茚(500∶1) | 153060120240 | 8080808080 | 36101316 | 36111417 | 47111315 | 3791216 | 3.256.510.251316 | 16.2532.551.256580 |
毒∶茚(100∶1) | 12.52550100200 | 8080808080 | 4691517 | 35111516 | 37101416 | 37131418 | 3.256.2510.7514.516.75 | 16.2531.2553.7572.583.75 |
毒∶茚(20∶1) | 6.2512.52550100 | 8080808080 | 57101416 | 47121418 | 36101516 | 46111418 | 46.510.7514.2517 | 2032.553.7571.2585 |
毒∶茚(4∶1) | 3.1256.2512.52550 | 8080808080 | 36111418 | 58101517 | 58111516 | 47121417 | 4.257.251114.517 | 21.2536.255572.585 |
毒∶茚(0.8∶1) | 1.8753.757.51530 | 8080808080 | 39111518 | 48131517 | 58121618 | 510111418 | 4.258.7511.751517.75 | 21.2543.7558.757588.75 |
氟虫腈和茚虫威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为了明确氟虫腈和茚虫威单用和混用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2007年我们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南宁市江西镇进行,前茬水稻。
1.3试验处理与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
(1)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30g/hm2;
(2)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160ml/hm2,
(3)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15+80ml(g)/hm2,
(有效成分比例为1∶1)
(4)处理清水对照
7月12日(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1次,采用桂林-16型喷雾器均匀喷雾,药液量750kg/hm2,重复3次,每个小区100平方米。药后保持3~5cm水层,5d后正常管理。
1.4调查方法
1.4.1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调查: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药后7d进行药效调查。每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5丛,共查25丛,统计总株数,每株调查上部3张叶片卷叶数,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活幼虫数,与对照区卷叶内活幼虫数比较,算相对杀虫效果。
1.4.2安全性观察:药后1、3、5、7、10、15d观察药剂处理区水稻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
2结果与分析
2.1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表4):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为85.2%,杀虫效果为86.9%。明显高于各处理单用时的效果。
表4 不同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处理 | 卷叶率% | 防效% | 卷叶内活虫头 | 杀虫效果% |
1 | 8.05 | 68.7 | 16.58 | 72.5 |
2 | 7.59 | 70.4 | 15.57 | 74.1 |
3 | 3.79 | 85.2 | 7.87 | 86.9 |
4(CK) | 25.68 | - | 60.2 | - |
2.2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
药后1、3、5、7、10、15d目测观察,各施药区水稻生长正常,无明显的药害症状,表明在所试药量范围内,各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3小结与讨论
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用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15+80ml(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氟虫腈、茚虫威及其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依据:NY/T 1154.1-2006 NY/T 1154.7-2006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
1试验目的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氟虫腈、茚虫威及其不同比例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并采用孙云沛法评价两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联合作用类型,为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选择合适的配方。
2试验条件
2.1供试虫源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从南宁周边水稻试验田中随机采取具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水稻卷叶,在室内选取生长发育正常、虫体活跃、体长在10~15mm的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作毒力测定用。
2.2培养条件
室内温度为20-28℃,每天光照16小时,湿度55-80%。
2.3仪器设备
毛笔,烧杯,镊子,玻棒,微量点滴器,电子天平,直径为9cm的培养皿,移液管,10ml量筒等。
3试验设计
3.1试剂
3.1.1供试药剂
90%氟虫腈(Fipronil)原药,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94.5%茚虫威(Indoxacarb)原药,美国杜邦公司提供;
3.1.2其它试剂
丙酮等试剂。
3.2试验处理
3.2.1剂量处理
先用少量丙酮分别把适量各原药及两原药不同配比充分溶解,然后用丙酮定容至10ml即得母液,再采用对半稀释法把两原药及不同配比分别配制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其中氟虫腈配制成16、8、4、2、1mg/L;茚虫威配制成16、8、4、2、1mg/L;氟虫腈和茚虫威不同配比所配浓度见表6。
3.2.2试验重复
每处理重复四次,每重复20头3龄幼虫,每处理共80头幼虫。
4试验方法
采用NY/T 1154.1-2006推荐的点滴法,测定时,先把虫置于9cm培养皿中用CO2轻度麻醉,接着用10μL微量进样器把1.0μL药液点在虫体胸部背板上,以1.0μL丙酮处理为对照。然后加新鲜嫩绿稻叶,放湿润棉球保湿,置于25℃、光照//黑暗=16h/8h的条件下饲养48h,查死亡率,对照死亡率低于3%为有效测定。用DPS200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LC50、LC90及相关数值。并参照NY/T 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求出各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选择最佳比例。
5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5.1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P1=(K/N)×100 式中P1为死亡率;K表示死亡虫数;N处理总虫数。本试验对照死亡率为1.25%,无需校正。
5.2统计分析
运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测试药剂的毒力回归线(Y=a+bx)及相关系数(r)值、LC50、LC90等值并参照NY/T 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求出各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选择最佳比例。
5.3试验结果
分别将氟虫腈、茚虫威及5个不同混配制剂采用上述方法对稻纵卷叶螟进行毒力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5,由表中数据可见,氟虫腈、茚虫威5个不同的配比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两药剂复配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增效作用。其中氟虫腈∶茚虫威有效成分比例为1∶1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54.2。
表5:茚虫威、氟虫腈及5个不同配比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测定结果
供试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Y | 相关系数 | LC50(95%置信区间)(μg/mL) | 共毒系数 | LC90(95%置信区间)(μg/mL) |
90%氟虫腈94.5%茚虫威氟虫腈∶茚虫威(25∶1)氟虫腈∶茚虫威(5∶1)氟虫腈∶茚虫威(1∶1)氟虫腈∶茚虫威(0.2∶1)氟虫腈∶茚虫威(0.04∶1) | Y=3.9789+1.6782XY=4.0227+1.6022XY=4.0849+1.7019XY=4.1996+1.6510XY=4.2650+1.7459XY=4.2177+1.6662XY=4.1932+1.6590X | 0.99660.99620.99830.99110.99100.99860.9997 | 4.06(3.18-5.56)4.07(3.14-5.72)3.45(2.92-4.19)3.05(3.73-3.46)2.64(2.28-3.12)2.94(2.56-3.45)3.06(2.87-3.28) | --117.7133.0154.2138.1132.9 | 23.56(14.97-43.37)25.69(15.74-50.36)19.53(14.28-28.68)18.24(14.63-23.54)14.29(10.77-20.19)17.32(13.20-24.01)18.15(15.60-20.80) |
6结果分析与讨论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和茚虫威5个不同比例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是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表6:氟虫腈、茚虫威及5个不同配比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测定原始数据表
药剂 | 浓度(mg/L) | 总虫数(头) | 死虫数(头) | 平均值(头) | 死亡率(%) |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重复4 | |||||
CK | 0 | 80 | 0 | 0 | 0 | 1 | 0.25 | 1.25 |
90%氟虫腈 | 124816 | 8080808080 | 27121317 | 26111416 | 37101517 | 3581415 | 2.56.2510.251416.25 | 12.531.2551.257081.25 |
94.5%茚虫威 | 12 | 8080 | 27 | 35 | 27 | 47 | 2.756.5 | 13.7532.5 |
4816 | 808080 | 101416 | 101316 | 111415 | 91517 | 101416 | 507080 | |
氟∶茚(25∶1) | 0.751.53612 | 8080808080 | 14101416 | 3691416 | 25101315 | 3781317 | 2.255.59.2513.516 | 11.2527.546.2567.580 |
氟∶茚(5∶1) | 0.751.53612 | 8080808080 | 2691517 | 37101417 | 37101416 | 45101316 | 36.259.751416.5 | 1531.2548.757082.5 |
氟∶茚(1∶1) | 0.751.53612 | 8080808080 | 56101417 | 37121318 | 36111518 | 38101519 | 3.56.7510.7514.2518 | 17.533.7553.7571.2590 |
氟∶茚(0.2∶1) | 0.751.53612 | 8080808080 | 36111418 | 37101218 | 45101416 | 37101417 | 3.256.2510.2513.517.25 | 16.2531.2551.2567.586.25 |
氟∶茚(0.04∶1) | 0.751.53612 | 8080808080 | 36111517 | 4691317 | 27101416 | 3691317 | 36.259.7513.7516.75 | 1531.2548.7568.7583.75 |
三唑磷和茚虫威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为了明确三唑磷和茚虫威单用和混用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2007年我们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20%三唑磷乳油(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南宁市江西镇进行,前茬水稻。
1.3试验处理与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
(1)20%三唑磷乳油1215ml/hm2;
(2)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162ml/hm2,
(3)20%三唑磷乳油+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607.5+81ml/hm2,
(有效成分比例为10∶1)
(4)处理清水对照
7月12日(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1次,采用桂林-16型喷雾器均匀喷雾,药液量750kg/hm2,重复3次,每个小区100平方米。药后保持3~5cm水层,5d后正常管理。
1.4调查方法
1.4.1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调查: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药后7d进行药效调查。每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5丛,共查25丛,统计总株数,每株调查上部3张叶片卷叶数,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活幼虫数,与对照区卷叶内活幼虫数比较,计算相对杀虫效果。
1.4.2安全性观察:药后1、3、5、7、10、15d观察药剂处理区水稻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
2结果与分析
2.1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表7):20%三唑磷乳油+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为81.8%,杀虫效果为88.4%。明显高于各处理单用时的效果。
表7 不同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处理 | 卷叶率% | 防效% | 卷叶内活虫头 | 杀虫效果% |
1 | 8.23 | 66.8 | 13.95 | 78.6 |
2 | 6.58 | 73.5 | 12.57 | 80.8 |
3 | 4.52 | 81.8 | 7.6 | 88.4 |
4(CK) | 24.81 | - | 65.3 | - |
2.2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
药后1、3、5、7、10、15d目测观察,各施药区水稻生长正常,无明显的药害症状,表明在所试药量范围内,各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3小结与讨论
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用20%三唑磷乳油+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607.5+81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三唑磷、茚虫威及其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依据:NY/T 1154.1-2006 NY/T 1154.7-2006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
1试验目的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三唑磷、茚虫威及其不同比例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并采用孙云沛法评价两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联合作用类型,为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选择合适的配方。
2试验条件
2.1供试虫源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从南宁周边水稻试验田中随机采取具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水稻卷叶,在室内选取生长发育正常、虫体活跃、体长在10~15mm的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作毒力测定用。
2.2培养条件
室内温度为20-28℃,每天光照16小时,湿度55-80%。
2.3仪器设备
毛笔,烧杯,镊子,玻棒,微量点滴器,电子天平,直径为9cm的培养皿,移液管,10ml量筒等。
3试验设计
3.1试剂
3.1.1供试药剂
90%三唑磷(Triazophos)原药,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94.5%茚虫威(Indoxacarb)原药,美国杜邦公司提供;
3.1.2其它试剂
丙酮等试剂。
3.2试验处理
3.2.1剂量处理
先用少量丙酮分别把适量各原药及两原药不同配比充分溶解,然后用丙酮定容至10ml即得母液,再采用对半稀释法把两原药及不同配比分别配制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其中三唑磷配制成160、80、40、20、10mg/L;茚虫威配制成16、8、4、2、1mg/L;三唑磷和茚虫威不同配比所配浓度见表9。
3.2.2试验重复
每处理重复四次,每重复20头3龄幼虫,每处理共80头幼虫。
4试验方法
采用NY/T 1154.1-2006推荐的点滴法,测定时,先把虫置于9cm培养皿中用CO2轻度麻醉,接着用10μL微量进样器把1.0μL药液点在虫体胸部背板上,以1.0μL丙酮处理为对照。然后加新鲜嫩绿稻叶,放湿润棉球保湿,置于25℃、光照//黑暗=16h/8h的条件下饲养48h,查死亡率,对照死亡率低于3%为有效测定。用DPS200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LC50、LC90及相关数值。并参照NY/T 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求出各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选择最佳比例。
5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5.1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P1=(K/N)×100 式中P1为死亡率;K表示死亡虫数;N处理总虫数。本试验对照死亡率为1.25%,无需校正。
5.2统计分析
运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测试药剂的毒力回归线(Y=a+bx)及相关系数(r)值、LC50、LC90等值并参照NY/T 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求出各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选择最佳比例。
5.3试验结果
分别将三唑磷、茚虫威及5个不同混配制剂采用上述方法对稻纵卷叶螟进行毒力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8,由表中数据可见,三唑磷、茚虫威5个不同的配比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两药剂复配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三唑磷∶茚虫威有效成分比例为10∶1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63.1。
表8:茚虫威、三唑磷及5个不同配比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测定结果
供试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Y | 相关系数 | LC50(95%置信区间)(μg/mL) | 共毒系数 | LC90(95%置信区间)(μg/mL) |
90%三唑磷94.5%茚虫威三唑磷∶茚虫威(250∶1)三唑磷∶茚虫威(50∶1)三唑磷∶茚虫威(10∶1)三唑磷∶茚虫威(2∶1)三唑磷∶茚虫威(0.4∶1) | Y=2.3515+1.6674XY=4.0550+1.5929XY=2.7618+1.4829XY=2.7426+1.6482XY=3.2221+1.5891XY=3.5397+1.5808XY=3.9017+1.7051X | 0.99280.99840.99730.99810.99540.99810.9957 | 38.76(19.07-116.90)3.92(3.30-4.81)32.32(20.37-59.41)23.43(16.51-36.16)13.15(10.31-17.58)8.39(6.78-10.82)4.41(3.33-6.37) | --115.9140.9163.1116.6119.7 | 227.50(81.64-1138.77)24.99(17.92-37.61)236.37(116.94-602.69)140.35(82.85-272.05)84.20(56.66-135.61)54.27(37.56-84.61)24.87(15.06-50.01) |
6结果分析与讨论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三唑磷和茚虫威5个不同比例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是具有定的增效作用,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表9:三唑磷、茚虫威及5个不同配比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测定原始数据表
药剂 | 浓度(mg/L) | 总虫数(头) | 死虫数(头) | 平均值(头) | 死亡率(%) |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重复4 | |||||
CK | 0 | 80 | 0 | 0 | 0 | 1 | 0.25 | 1.25 |
87%三唑磷 | 10204080 | 80808080 | 361114 | 271016 | 371015 | 361014 | 2.756.510.2514.75 | 13.7532.551.2573.75 |
160 | 80 | 16 | 16 | 17 | 15 | 16 | 80 | |
94.5%茚虫威 | 124816 | 8080808080 | 36111317 | 26101416 | 47101316 | 38101517 | 36.7510.2513.7516.5 | 1533.7551.2568.7582.5 |
唑∶茚(250∶1) | 7.5153060120 | 8080808080 | 4791216 | 26111316 | 37111315 | 3691317 | 36.51012.7516 | 1532.55063.7580 |
唑∶茚(50∶1) | 6.2512.52550100 | 8080808080 | 38121415 | 37101517 | 36111417 | 4591517 | 3.256.510.514.516.5 | 16.2532.552.572.582.5 |
唑∶茚(10∶1) | 3.757.5153060 | 8080808080 | 57101418 | 48131318 | 36111517 | 46101416 | 46.75111417.25 | 2033.75557086.25 |
唑∶茚(2∶1) | 2.55102040 | 8080808080 | 47101518 | 38101317 | 58111418 | 47121517 | 47.510.7514.2517.5 | 2037.553.7571.2587.5 |
唑∶茚(0.4∶1) | 1.56253.1256.2512.525 | 8080808080 | 59111519 | 48111518 | 38111617 | 410131718 | 48.7511.515.7518 | 2043.7557.578.7590 |
辛硫磷和茚虫威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为了明确辛硫磷和茚虫威单用和混用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2007年我们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20%高渗辛硫磷乳油(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南宁市江西镇进行,前茬水稻。
1.3试验处理与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
(1)20%高渗辛硫磷乳油1215ml/hm2;
(2)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162ml/hm2,
(3)20%高渗辛硫磷乳油+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607.5+81ml/hm2,
(有效成分比例为10∶1)
(4)处理清水对照
7月7日(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1次,采用桂林-16型喷雾器均匀喷雾,药液量750kg/hm2,重复3次,每个小区100平方米。药后保持3~5cm水层,5d后正常管理。
1.4调查方法
1.4.1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调查: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药后7d进行药效调查。每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5丛,共查25丛,统计总株数,每株调查上部3张叶片卷叶数,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活幼虫数,与对照区卷叶内活幼虫数比较,计算相对杀虫效果。
1.4.2安全性观察:药后1、3、5、7、10、15d观察药剂处理区水稻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
2结果与分析
2.1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表10):20%高渗辛硫磷乳油+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为86.4%,杀虫效果为86.1%。明显高于各处理单用时的效果。
表10 不同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处理 | 卷叶率% | 防效% | 卷叶内活虫头 | 杀虫效果% |
1 | 8.04 | 68.8 | 14.8 | 76.7 |
2 | 7.89 | 69.4 | 13.7 | 78.4 |
3 | 3.52 | 86.4 | 8.8 | 86.1 |
4(CK) | 25.81 | - | 63.4 | - |
2.2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
药后1、3、5、7、10、15d目测观察,各施药区水稻生长正常,无明显的药害症状,表明在所试药量范围内,各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3小结与讨论
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用20%高渗辛硫磷乳油+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607.5+81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辛硫磷、茚虫威及其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依据:NY/T 1154.1-2006 NY/T 1154.7-2006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
1试验目的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辛硫磷、茚虫威及其不同比例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并采用孙云沛法评价两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联合作用类型,为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选择合适的配方。
2试验条件
2.1供试虫源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从南宁周边水稻试验田中随机采取具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水稻卷叶,在室内选取生长发育正常、虫体活跃、体长在10~15mm的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作毒力测定用。
2.2培养条件
室内温度为20-28℃,每天光照16小时,湿度55-80%。
2.3仪器设备
毛笔,烧杯,镊子,玻棒,微量点滴器,电子天平,直径为9cm的培养皿,移液管,10ml量筒等。
3试验设计
3.1试剂
3.1.1供试药剂
87%辛硫磷(Phoxim)原药,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94.5%茚虫威(Indoxacarb)原药,美国杜邦公司提供;
3.1.2其它试剂
丙酮等试剂。
3.2试验处理
3.2.1剂量处理
先用少量丙酮分别把适量各原药及两原药不同配比充分溶解,然后用丙酮定容至10ml即得母液,再采用对半稀释法把两原药及不同配比分别配制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其中辛硫磷配制成160、80、40、20、10mg/L;茚虫威配制成16、8、4、2、1mg/L;辛硫磷和茚虫威不同配比所配浓度见表12。
3.2.2试验重复
每处理重复四次,每重复20头3龄幼虫,每处理共80头幼虫。
4试验方法
采用NY/T 1154.1-2006推荐的点滴法,测定时,先把虫置于9cm培养皿中用CO2轻度麻醉,接着用10μL微量进样器把1.0μL药液点在虫体胸部背板上,以1.0μL丙酮处理为对照。然后加新鲜嫩绿稻叶,放湿润棉球保湿,置于25℃、光照//黑暗=16h/8h的条件下饲养48h,查死亡率,对照死亡率低于3%为有效测定。用DPS200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LC50、LC90及相关数值。并参照NY/T 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求出各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选择最佳比例。
5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5.1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P1=(K/N)×100 式中P1为死亡率;K表示死亡虫数;N处理总虫数。本试验对照死亡率为1.25%,无需校正。
5.2统计分析
运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测试药剂的毒力回归线(Y=a+bx)及相关系数(r)值、LC50、LC90等值并参照NY/T 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求出各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选择最佳比例。
5.3试验结果
分别将辛硫磷、茚虫威及5个不同混配制剂采用上述方法对稻纵卷叶螟进行毒力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11,由表中数据可见,辛硫磷、茚虫威5个不同的配比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两药剂复配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增效作用。其中辛硫磷∶茚虫威有效成分比例为10∶1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60.1。
表11:茚虫威、辛硫磷及5个不同配比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测定结果
供试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Y | 相关系数 | LC50(95%置信区间)(μg/mL) | 共毒系数 | LC90(95%置信区间)(μg/mL) |
87%辛硫磷94.5%茚虫威辛硫磷∶茚虫威(250∶1)辛硫磷∶茚虫威(50∶1)辛硫磷∶茚虫威(10∶1)辛硫磷∶茚虫威(2∶1)辛硫磷∶茚虫威(0.4∶1) | Y=2.3963+1.6382XY=4.0935+1.5605XY=2.7985+1.4573XY=2.6913+1.6823XY=3.2093+1.5971XY=3.5780+1.6459XY=3.8842+1.7848X | 0.99450.99590.99610.99900.99820.99800.9963 | 38.85(20.58-98.91)3.81(2.93-5.40)32.41(18.91-68.72)23.57(18.25-31.80)13.22(9.88-18.95)7.31(5.72-9.91)4.22(3.28-5.83) | --115.6139.6160.1130.7121.7 | 235.36(93.46-925.77)25.25(15.17-51.40)245.68(107.93-785.88)136.20(92.69-214.15)83.88(52.33-151.39)43.91(28.74-74.97)22.04(14.10-40.23) |
6结果分析与讨论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辛硫磷和茚虫威5个不同比例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是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表12:辛硫磷、茚虫威及5个不同配比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测定原始数据表
药剂 | 浓度(mg/L) | 总虫数(头) | 死虫数(头) | 平均值(头) | 死亡率(%) |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重复4 | |||||
CK | 0 | 80 | 0 | 0 | 0 | 1 | 0.25 | 1.25 |
87%辛硫磷 | 102040 | 808080 | 3511 | 3612 | 2710 | 479 | 36.2510.5 | 1531.2552.5 |
80160 | 8080 | 1416 | 1416 | 1515 | 1517 | 14.516 | 72.580 | |
94.5%茚虫威 | 124816 | 8080808080 | 47111315 | 27111416 | 47121517 | 35101317 | 3.256.51113.7516.25 | 16.2532.55568.7581.25 |
辛∶茚(250∶1) | 7.5153060120 | 8080808080 | 4791216 | 26121215 | 45111315 | 3791318 | 3.256.2510.2512.516 | 16.2531.2551.2562.580 |
辛∶茚(50∶1) | 6.2512.52550100 | 8080808080 | 3791419 | 45111317 | 37101418 | 36131514 | 3.256.2510.751417 | 16.2531.2553.757085 |
辛∶茚(10∶1) | 3.757.5153060 | 8080808080 | 57111416 | 56101418 | 36101517 | 47121418 | 4.256.510.7514.2517.25 | 21.2532.553.7571.2586.25 |
辛∶茚(2∶1) | 2.254.591836 | 8080808080 | 47121418 | 47101518 | 58111419 | 47111517 | 4.257.251114.518 | 21.2536.255572.590 |
辛∶茚(0.4∶1) | 1.56253.1256.2512.525 | 8080808080 | 59111519 | 49111719 | 58121619 | 39131618 | 4.258.7511.751618.75 | 21.2543.7558.758093.75 |
Claims (6)
1.一种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由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或氟虫腈之一与茚虫威复配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或氟虫腈/茚虫威=0.1-99.9/99.9-0.1。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毒死蜱与茚虫威成分比例为500∶1-0.8∶1。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氟虫腈与茚虫威的成分百分比为25∶1-0.04∶1。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三唑磷与茚虫威的成分百分比为250∶1-0.4∶1。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辛硫磷与茚虫威的成分百分比为250∶1-0.4∶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187293 CN101156595B (zh) | 2007-11-19 | 2007-11-19 | 一种复配农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187293 CN101156595B (zh) | 2007-11-19 | 2007-11-19 | 一种复配农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56595A true CN101156595A (zh) | 2008-04-09 |
CN101156595B CN101156595B (zh) | 2011-05-18 |
Family
ID=39304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71018729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6595B (zh) | 2007-11-19 | 2007-11-19 | 一种复配农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56595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9723B (zh) * | 2009-06-30 | 2012-05-23 |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 茚虫威与哒嗪硫磷复配杀虫剂 |
CN103210954A (zh) * | 2013-04-15 | 2013-07-24 | 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
CN103444770A (zh) * | 2012-05-30 | 2013-12-18 | 天津绿动植物营养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剂 |
CN107915438A (zh) * | 2017-12-05 | 2018-04-17 | 佛山君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地下害虫的环保植草砖 |
CN110771619A (zh) * | 2019-11-26 | 2020-02-11 | 深圳市威必达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 一种杀灭红火蚁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4035132A1 (de) * | 2004-07-20 | 2006-02-16 | Bayer Cropscience Ag | Insektizide Mittel auf Basis von ausgewählten Insektiziden und Safenern |
-
2007
- 2007-11-19 CN CN 200710187293 patent/CN10115659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9723B (zh) * | 2009-06-30 | 2012-05-23 |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 茚虫威与哒嗪硫磷复配杀虫剂 |
CN103444770A (zh) * | 2012-05-30 | 2013-12-18 | 天津绿动植物营养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剂 |
CN103210954A (zh) * | 2013-04-15 | 2013-07-24 | 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
CN107915438A (zh) * | 2017-12-05 | 2018-04-17 | 佛山君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地下害虫的环保植草砖 |
CN110771619A (zh) * | 2019-11-26 | 2020-02-11 | 深圳市威必达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 一种杀灭红火蚁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56595B (zh) | 2011-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65844B (zh) | 一种含氟噻虫砜的杀线虫组合物 | |
CN101548680A (zh) | 含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617685A (zh) | 一种复配农药杀虫剂 | |
CN101554170A (zh) | 氯虫苯甲酰胺与甲维盐杀虫组合物 | |
CN101480188A (zh) | 含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156595B (zh) | 一种复配农药 | |
CN102246799A (zh) |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156579B (zh) | 一种复配农药 | |
CN101836643B (zh) | 防治小菜蛾等蔬菜害虫的农药制剂 | |
CN101669494A (zh) | 一种含有吡蚜酮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4255772B (zh) | 一种含噻虫嗪和吡丙醚的卫生害虫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113509A (zh) | 一种含有联苯菊酯与甲维盐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406195A (zh) | 含有乙虫腈和阿维菌素具有增效杀虫作用的组合物 | |
CN107410334A (zh) | 一种含藜芦碱和氟啶虫胺腈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017989A (zh) |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1755817B (zh) | 一种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186554A (zh) | 除虫菊素和苏云金杆菌的复配生物杀虫剂及其应用 | |
CN103975937A (zh) | 一种含联苯肼酯与氟虫脲的增效杀螨组合物 | |
CN102318636A (zh) | 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 | |
CN106879609A (zh) | 一种含有多拉菌素和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155938B (zh) | 噻虫胺与丁醚脲复配杀虫组合物 | |
CN101156588B (zh) | 一种复配农药 | |
CN102308837A (zh)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
CN101946796A (zh) |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和丙溴磷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996435B (zh) |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和乙螨唑的杀虫组合物及用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