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3991A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3991A
CN101153991A CNA2006101524207A CN200610152420A CN101153991A CN 101153991 A CN101153991 A CN 101153991A CN A2006101524207 A CNA2006101524207 A CN A2006101524207A CN 200610152420 A CN200610152420 A CN 200610152420A CN 101153991 A CN101153991 A CN 101153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t tube
electrode
type fluorescent
type
modul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24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峰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m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m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m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m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1524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539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53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39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一第一L型灯管、一第二L型灯管以及一驱动电路板。第一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二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其中第三电极是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驱动电路板是与第一L型灯管的第二电极与第二L型灯管的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L型灯管及第二L型灯管。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以L型灯管为发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主要是包括一液晶显示单元及一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大致又可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背光模组以及侧光式(side-edgetype)背光模组两种类型。
然而不管是何种型态的背光模组,均需要借由至少一驱动电路板来加以驱动背光模组中的发光单元,目前最常作为发光单元的是为冷阴极荧光灯管,而用以驱动发光单元的乃是经由驱动电路板所提供的一高压驱动信号来加以驱动。
近来,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逐渐加大,因此背光模组中的灯管尺寸亦需随之加大,为了因应不同尺寸的背光模组,有业者即利用L型冷阴极荧光灯管来作为发光单元使用。
如图1所示,通常为使发光单元11、12(L型冷阴极荧光灯管)以及驱动电路板14能顺利连接以及组装,业者会于发光单元11、12的电极端111、112、121、122电连接一耐高压且具有一连接端子131的连接线13,再经由连接线13的连接端子131连结于驱动电路板14的一连接端子141。此时,驱动电路板14由一驱动回路142所输出的高压驱动信号即可经由连接端子141、连接端子131以及连接线13而分别传送至发光单元11、12并加以驱动发光单元11、12。
然而,由于驱动电路板14所提供的高压驱动信号通常是为仟伏特(KV)等级以上的高压,因此连接线13以及连接端子131、141均必须要是能耐高压,又由于低压端连接至高压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连接于低压端与高压端的连接线13所需长度通常均大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的对角线的距离,因此必须花费较高的成本。另外,当驱动电路板14的连接端子141与连接线13的连接端子131接触不良时,经常会引发跳火现象(arcing)。此外,由于流经连接线13的讯号为仟伏特等级的高压高频讯号(数十KHz),因此连接线13很容易因空间杂散电容产生电容耦合的漏电现象,进而造成用以驱动发光单元的电流不易控制。再者,发光单元11、12的电极端112、122要连接到驱动电路板14时,需要较长的连接线13,因此其将占有可观的成本,而导致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成本相对的提高。
承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能够减少高压连接端子以及高压连接导线的使用,以降低漏电现象及跳火现象的发生机率,同时能够降低成本,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节省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含:一第一L型灯管,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一第二L型灯管,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是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以及一驱动电路板,是与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产生该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更包含:一背板,是具有一反射面及与该反射面向对而设的一背面;以及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反射面之上,该第一L型灯管与该第二L型灯管是环设于该导光板的周缘。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背板更具有一开孔,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是穿过该开孔而与设置于该背板的该背面的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三电极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一接地端电性连接。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分别产生该驱动信号并分别输入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及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是叠设。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更包含至少一绝缘保护元件,其是套设于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该第三电极或该第四电极。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或该第二L型灯管是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侧光式背光模组,其是具有一第一L型灯管、一第二L型灯管及一驱动电路板,该第一L型灯管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二L型灯管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是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该驱动电路板是与该第二电极与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相对而设。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产生该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更包含:一背板,是具有一反射面及与该反射面向对而设的一背面;以及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反射面之上,该第一L型灯管与该第二L型灯管是环设于该导光板的周缘。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背板更具有一开孔,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是穿过该开孔而与设置于该背板的该背面的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三电极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一接地端电性连接。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分别产生该驱动信号并分别输入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及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是叠设。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更包含至少一绝缘保护元件,其是套设于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该第三电极或该第四电极。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或该第二L型灯管是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是包括一第一L型灯管、一第二L型灯管以及一驱动电路板。第一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二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其中第三电极是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驱动电路板是与第一L型灯管的第二电极与第二L型灯管的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L型灯管及第二L型灯管。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是包括一侧光式背光模组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侧光式背光模组是包括一第一L型灯管、一第二L型灯管以及一驱动电路板。第一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二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其中第三电极是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驱动电路板是与第一L型灯管的第二电极与第二L型灯管的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L型灯管及第二L型灯管。液晶显示面板是与侧光式背光模组相对而设。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承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是将第一L型灯管的第一电极与第二L型灯管的第三电极相互电性连接,并由驱动电路板直接驱动第一L型灯管及第二L型灯管。由于,直接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不需要再借由高压连接端子及高压连接导线将其电性连接至驱动电路板,因此可节省高压连接端子与高压连接导线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现有习知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一示意图。
图2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一示意图。
图3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又一示意图。
图5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以双高压驱动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一示意图。
图6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第一L型灯管与第二L型灯管叠设,第三L型灯管与第四L型灯管叠设的一示意图。
图6B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第一L型灯管与第三L型灯管叠设,第二L型灯管与第四L型灯管叠设的一示意图。
图7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示意图。
11、12:发光单元           111、112、121、122:电极端
13:连接线                 131:连接端子
14:驱动电路板             141:连接端子
142:驱动回路              2:液晶显示装置
21:侧光式背光模组         211:第一L型灯管
212:第二L型灯管           213:驱动电路板
215:背板                  2151:反射面
2152:背面                 216:导光板
2161:出光面               217:绝缘保护元件
218:第三L型灯管           219:第四L型灯管
22:液晶显示面板           221:第一透明基板
222:第二透明基板          22:液晶层
E1:第一电极               E2:第二电极
E3:第三电极               E4:第四电极
E5、E6:电极               CP:驱动信号产生回路
CP1: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  CP2: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
O1:开孔                   G1:接地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请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21是包括一第一L型灯管211、一第二L型灯管212、一驱动电路板213、一背板215以及一导光板216。于本实施例中,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是分别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
第一L型灯管211是具有一第一电极E1及一第二电极E2,第二L型灯管212是具有一第三电极E3及一第四电极E4。其中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一电极E1是与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三电极E3电性连接。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二电极E2与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四电极E4是与驱动电路板213电性连接,且驱动电路板213是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并使其发光。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一电极E1与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三电极E3是可由延伸出灯管的电极直接相互电性连接,当然亦可借由一连接元件例如连接导线或连接端子使得电极相互电性连接。另外,驱动电路板213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CP,其是与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二电极E2及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四电极E4电性连接,并产生驱动信号以使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发光。
背板215是具有一反射面2151及与反射面2151相对而设的一背面2152,其中背板215的主要材质例如但不限于是为金属。导光板216是设置于背板215的反射面2151之上,且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是环设于导光板216的周缘,以使第一L型灯管211与第二L型灯管212所产生的光线借由导光板216的作用,而使光线由导光板216的一出光面2161射出。
需注意的是,在此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环设于导光板216的周缘,其是指由两支L型灯管相互连接而环设于导光板216,以使光线能够由导光板216的四周进入导光板216之中。
另外,如图3所示,驱动电路板213是设置于背板215的背面2152,而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二电极E2及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四电极E4则是穿过形成于背板215的一开孔O1而与驱动电路板213的驱动信号产生回路CP电性连接。
如图4所示,值得一提的是,侧光式背光模组21更可包括一绝缘保护元件217,其是套设于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第二L型灯管的第三电极E3或第四电极E4上,以保护L型灯管的电极,避免其与其他金属部件接触而导致短路,另外亦可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撑力,以支撑L型灯管。
请再参照图5所示,依据实际产品的设计,若侧光式背光模组21的尺寸逐渐加大,则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的尺寸势必需要随之加大,如此一来将会增加驱动电路板213的驱动信号产生回路CP的负担。于此,是可将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一电极E1与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三电极E3电性连接至侧光式背光模组21的一接地端G1(此时,使用的连接线为一般连接线即可),而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二电极E2及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四电极E4是分别与驱动电路板213的一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CP1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CP2电性连接。如此一来,即可使用所谓的双高压驱动来分别驱动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当然,于本实施例中,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一电极E1与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三电极E3例如是可电性连接至背光模组21的驱动电路板213的接地端、背板215或任何为接地的端点皆可,于此并不加以限制。
再者,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式模组21的L型灯管除可环设于导光板216的周缘之外,当然,亦可如图6A所示,依照实际产品的需要,可将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叠设于导光板216的一侧。更甚者,可再将一第三L型灯管218及一第四L型灯管219叠设于导光板216的另一侧,而第三L型灯管218的一电极E5是与第四L型灯管219的一电极E6电性连接。当然,还可如图6B所示,将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三L型灯管218叠设于导光板216的一侧,而将第二L型灯管212与第四L型灯管219叠设于于导光板216的另一侧。
以上,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详细说明,以下请参照图7所示,以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7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是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21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22,其中侧光式背光模组21是与液晶显示面板22相对而设。液晶显示面板22主要是由一第一透明基板221、一第二透明基板222及一液晶层223所组成。其中液晶层223是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221与第二透明基板22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221与第二透明基板222是可分别为一电晶体基板或一彩色滤光片基板。侧光式背光模组21的详细说明则如上述实施例所述,于此则不再予以赘述。
综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是将第一L型灯管的第一电极与第二L型灯管的第三电极相互电性连接,并由驱动电路板直接驱动第一L型灯管及第二L型灯管。由于,直接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不需要再借由高压连接端子及高压连接导线将其电性连接至驱动电路板,因此可节省高压连接端子与高压连接导线的成本,亦可减少与高压连接端子及高压连接导线相关的漏电现象与跳火现象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L型灯管,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
一第二L型灯管,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是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以及
一驱动电路板,是与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产生该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
一背板,是具有一反射面及与该反射面向对而设的一背面;以及
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反射面之上,该第一L型灯管与该第二L型灯管是环设于该导光板的周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背板更具有一开孔,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是穿过该开孔而与设置于该背板的该背面的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三电极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一接地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分别产生该驱动信号并分别输入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及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是叠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至少一绝缘保护元件,其是套设于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该第三电极或该第四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或该第二L型灯管是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侧光式背光模组,其是具有一第一L型灯管、一第二L型灯管及一驱动电路板,该第一L型灯管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二L型灯管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是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该驱动电路板是与该第二电极与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以及
一液晶显示面板,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相对而设。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产生该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更包含:
一背板,是具有一反射面及与该反射面向对而设的一背面;以及
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反射面之上,该第一L型灯管与该第二L型灯管是环设于该导光板的周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背板更具有一开孔,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是穿过该开孔而与设置于该背板的该背面的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三电极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一接地端电性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分别产生该驱动信号并分别输入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及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是叠设。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更包含至少一绝缘保护元件,其是套设于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该第三电极或该第四电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或该第二L型灯管是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
CNA2006101524207A 2006-09-29 2006-09-2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Pending CN1011539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24207A CN101153991A (zh) 2006-09-29 2006-09-2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24207A CN101153991A (zh) 2006-09-29 2006-09-2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3991A true CN101153991A (zh) 2008-04-02

Family

ID=39255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524207A Pending CN101153991A (zh) 2006-09-29 2006-09-2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539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8826A (zh) * 2011-07-27 2012-1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背光方法及装置
WO2021022418A1 (zh) * 2019-08-02 2021-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8826A (zh) * 2011-07-27 2012-1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背光方法及装置
CN102768826B (zh) * 2011-07-27 2015-08-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背光方法及装置
WO2021022418A1 (zh) * 2019-08-02 2021-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771308A (zh) * 2019-08-02 2021-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567362B2 (en) 2019-08-02 2023-01-31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guide assembly,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771308B (zh) * 2019-08-02 2023-03-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7371B (zh) 光学构件、具有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576680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693298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0498479C (zh) 平面显示器的测试装置
CN10115399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CN201028321Y (zh) 一种采用特殊方式电连接led的led光源装置
CN109920902A (zh) Led支架、led器件及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00989983Y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CN201412740Y (zh) 一种新型背光源
CN101165567A (zh) 背光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CN107402464A (zh) 一种静电放电电路和显示面板
CN201373307Y (zh) 发光装置与背光模块
CN201420997Y (zh) 一种新型背光源
CN101154554A (zh) 发光单元及其荧光灯管
TW200819848A (en) Backlight syste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201352288Y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113433735A (zh) 背光模块、背光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07544167B (zh) 一种静电放电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02800298B (zh) Led背光驱动电路及led背光驱动方法
CN204696153U (zh) 光源封装件、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05376097U (zh) 一种背光焊接短路及断路检测电路
CN217641395U (zh) 一种新型Mini LED背光器件
CN204717493U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led灯珠和led灯条
CN101013560A (zh) 非对称式背光模组驱动装置
CN102883505A (zh) Led驱动电路、方法及led灯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