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7746A - 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 - Google Patents

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7746A
CN101117746A CNA2007100252568A CN200710025256A CN101117746A CN 101117746 A CN101117746 A CN 101117746A CN A2007100252568 A CNA2007100252568 A CN A2007100252568A CN 200710025256 A CN200710025256 A CN 200710025256A CN 101117746 A CN101117746 A CN 101117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s
weft
warp
layer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252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7746B (zh
Inventor
杨朝坤
朱建勋
蒋云
张建钟
匡宁
徐正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71002525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17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7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7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17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77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包括上层面和下层面,其特征在于上层面地纬纱和上层面地经纱交织形成空芯织物的上层面,下层面地纬纱和下层面地经纱交织形成空芯织物的下层面;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相互垂直地分别跨层连接织物的上、下层面,连接纬纱除了与上层面的地经纱交织外,还跨层与下层面经纱交织,连接经纱除了与上层面的地纬纱交织外,还跨层与下层面的纬纱交织;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呈“X”型交叉分布。本发明的芯结构具有双向支撑的结构,具有重量轻、抗弯压性能好、隔热、比刚度和比强度高的特点;能够实现抗冲击、能量吸收的功能,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车辆、船舶、建筑、体育设施等领域获。

Description

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属于多层机织物技术领域。主要用于复合材料增强织物等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用纺织品中有:经起绒织物,如经平绒织物(Warp Velvet)、长毛绒织物(Plush)和经灯芯绒织物(Corduroy);纬起绒织物,如灯心绒织物(corduroy)、平绒织物(plain-elveteen)和拷花绒织物(fancy velveteen weave)。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采用双层层连组织,按照织物组织结构设计,绒经或绒纬被均匀地夹在上、下两层组织之间,下机织物要经过割绒或拉绒处理。
现有国、内外中空织物主要是经纱连接上下层织物,外国已有中空层连织物应用于复合材料增强材料的专利,如国外主要制造商是荷兰的PARABEAM公司,另有的德国格伦伊特工业有限公司、英国威尔邦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经纱连接的空芯织物的制造技术被大多数生产厂家所采用,另有少数采用纬纱连接的空芯织物。
现有的中空织物由于大多采用经纱连接上、下层,其复合材料受压或受弯时,易产生沿织物某一方向(如经向或纬向)塌陷现象,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空芯织物的这种缺陷,大大限制了对这类织物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经纬双向都有跨层连接纱的空芯织物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单方向连接纱的中空织物受压或受弯时芯结构易于塌陷的问题,提供一种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
本发明包括上层面和下层面,其特征在于上层面地纬纱和上层面地经纱交织形成空芯织物的上层面,下层面地纬纱和下层面地经纱交织形成空芯织物的下层面;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相互垂直地分别跨层连接织物的上、下层面,连接纬纱除了与上层面的地经纱交织外,还跨层与下层面经纱交织,连接经纱除了与上层面的地纬纱交织外,还跨层与下层面的纬纱交织;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呈“X”型交叉分布。
本发明还可包括中层面,中层由中层地经纱与中层地纬纱交织形成,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是在相邻两层之间进行连接,其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分为上连接经纱、下连接经纱和上连接纬纱、下连接纬纱,上连接经纱在与上层面地纬纱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中层面地纬纱进行交织,下连接经纱在与中层地纬纱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下层面地纬纱进行交织;上连接纬纱在与上层面地经纱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中层面地经纱进行交织;下连接纬纱在与中层面地经纱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下层面地经纱进行交织;上连接经纱和上连接纬纱、下连接经纱和下连接纬纱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均呈“X”型交叉分布。
本发明为两层时,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的所有交叉重合点分布在织物中面x-y平面上,经纬纱交叉构成的芯结构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呈“X”型交叉分布,并形成双向支撑的“X”型空间分布形式;本发明为三层时,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的所有交叉重合点分布在中层面x-y平面的对称平面上,经纬纱交叉构成的芯结构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呈“X”型交叉分布,并形成双向支撑的“X”型空间分布形式。
本发明连接经纱和地纬纱在交织处以及连接纬纱和地经纱在交织处的纵向截面分布主要有两种形式:“W”型或“V”型。
本发明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的细度应保持相等,并且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的细度大于地经纱和地纬纱的细度,从而使该结构织物增强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更优。
在理想状态下,本发明的连接经纱在整个织物的经纱方向上为等间距跨层连接,连接纬纱在整个织物的纬纱方向为等间距跨层连接。在工程生产中,连接经纱的跨距和连接纬纱的跨距应保证相等或将两者的差值控制在如下范围之内: 0 ≤ | L j - L w | ≤ 1 4 L j 0 ≤ | L w - L j | ≤ 1 4 L w , 这样的结构在x、y双向的力学性能更接近,综合力学性能也更优。。
本发明连接经纱的跨层倾斜段与空芯织物主平面x-y平面法向(即z向)的夹角保持在10°~40°之间;连接纬纱的跨层倾斜段与空芯织物主平面x-y平面法向(即z向)的夹角也保持在10°~40°之间。
本发明连接经纱的送经量大于地经纱的送经量,连接纬纱的引纬量应大于地纬纱的引纬量。
本发明各层面地经纱的送经量一致并由同一个经轴送出;各层面地纬纱的引纬量保持一致并由同一个梭子或储纬器供纬。
本发明的主要采用高性能纤维织造,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石英纤维、芳纶、高密度聚乙稀等。
本发明依靠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将织物上、下层面连成一整体,连接经、纬纱构成的芯结构具有在经纬双向呈“X”型交叉和支撑的特点,这类结构的空芯织物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是经纬纱双向跨层连接纱连接上、下层织物,芯结构具有经纬双向支撑的结构特点,克服了单纯经向连接或单纯纬向连接的空芯织物单向支撑的连接纱受弯或受压时易“塌陷”的问题,更有利于抗弯、压和抗冲击变形,吸收能量功能也更好,具有较高的比刚/强度和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与单纯经向连接或单纯纬向连接空芯织物相比,由于经、纬双向连接纱的支撑作用,使得本发明织物的上、下两层之间的连接高度可增加约3~10mm,增大了双层面之间的净空高度。利用该空间可填充不同的其它材料,如脆性短纤维须晶,隔热或耐火纤维材料,透波材料,吸音材料,防腐材料等,甚至可在其中布置监测传感器、线路、存储冷却液或液体燃料等,是实现轻质、高比刚度和高比强度和多功能的理想增强织物之一。
3、与单纯经向连接或单纯纬向连接空芯织物相比,本发明织物的芯结构的孔隙比例(孔隙率)可以设计和制作的更大,这是由于采用了经纬双向的支撑结构,结构的稳定性更好。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还可以设计成系列孔隙率的芯结构;三层空芯织物可以设计成上、下不同孔隙率的结构。以满足特殊应用环境的需要。
4、在现有的有梭织机或箭杆织机上稍做适当调整或适当改造,双经轴具有主动送经功能的和多梭箱或电子选纬器,即可实现这类织物的连续化生产。采用这两类织机织出的空芯织物,在布边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有梭织机织出的具有封闭布边的特征,箭杆织机织出的具有开放布边的特色。这为材料的功能应用提供了可选择的结构形式。
5、通过采用双经轴和双梭(或电子选纬器)织造,采用双经双纬纱线系统织造,根据设计可使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的特数(tex)都明显大于地经纱和地纬纱,对构成空芯结构的连接纱采用较大特数(tex)时,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更优。
6、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可制成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的三层空芯织物,使这类织物的应用领域得以扩展,多功能化设计意图更明显。
因此,本发明作为复合材料增强织物,可广泛应用于轻质、高比刚/强度结构件,隔热/防腐设备的储厢或管道,空天机蒙皮,隔音/减震结构材料,吸波/透波等多功能材料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的纵向(经向)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的横向(纬向)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的纬向跨距Lw及连接纬纱与垂直面(z轴)的夹角αw
图4是本发明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的经向跨距Lj及连接经纱与垂直面(z轴)的夹角αj
图5是本发明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三层空芯织物纵向(经向)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三层空芯织物横向(纬向)截面图;
图7连接纬纱与地经纱交织处呈“W”型分布图;
图8连接纬纱与地经纱交织处呈“V”型分布;
图9是本发明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双层空芯织物模拟效果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三层空芯织物模拟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图7至图9,实施例1由两个系统的经纱(地经7,8,9,10与连接经11,12)和两个系统的纬纱(地纬1,2,3,4与连接纬5,6)进行交织或层间连接。地经(7,8,9,10)与连接经(11,12)分别组成两个经纱系统;地纬(1,2,3,4)与连接纬(5,6)分别组成两个纬纱系统。同时,也可以认为是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连接纱线(连接经11,12和连接纬5,6)与两个系统的地组织纱线(地经纱7,8,9,10和地纬纱1,2,3,4)进行跨层连接或交织,将上、下两个层面的织物连成一个整体。
其中,上层面地纬纱(1,2)和上层面地经纱(7,8)交织形成空芯织物的上层面,下层面地纬纱(3,4)和下层面地经纱(9,10)交织形成空芯织物的下层面;连接纬纱(5,6)除了与上层的地经纱(7,8)交织外,还跨层与对面层经纱(9,10)交织;织上层面地经纱(7,8)的送经量与织下层面地经纱(9,10)的送经量一致并由同一个经轴送出;织上层地纬纱(1,2)的引纬量与下层地纬纱(3,4)的引纬量保持一致并由同一个梭子或储纬器供纬。连接经纱(11,12)除了与上层的地纬纱(1,2)交织外,还跨层与对面层纬纱(3,4)交织,形成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
连接经纱(11,12)和连接纬纱(5,6)的所有交叉重合点分布在对称中面x-y平面上,两者交叉构成的芯结构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呈“X”型交叉分布。形成具有双向支撑作用“X”型空间结构形式。
连接经纱(11,12)和地纬纱(1,2,3,4)在交织处以及连接纬纱(5,6)和地经纱(7,8,9,10)在交织处的纵向截面呈“W”型分布形式。
本实施例连接经纱(11,12)跨层倾斜段与空芯织物主平面(x-y平面)法向(z向)的夹角αj为22°;连接纬纱(5,6)跨层倾斜段与空芯织物主平面(x-y平面)法向(z向)的夹角αw为27°。。
本实施例连接经纱(11,12)的跨距Lj和连接纬纱(5,6)的跨距Lw接近相等。在理想结构状态,跨距Lj和Lw为等分间距的平均长度,单位为mm。经、纬连接纱的跨距Lj和Lw应保持相等。在工程生产中,Lj和Lw之间应有一定的误差,误差范围为: 0 ≤ | L j - L w | ≤ 1 4 L j 0 ≤ | L w - L j | ≤ 1 4 L w . 经向跨距长度Lj与αj、上、下层面之间的连接高度为h(mm)以及连接经纱(11,12)和地纬纱(1,2,3,4)在交织处的分布形式(如“W”型、“V”型)等因素有关;类似地,纬向跨距长度Lw与αw、上、下层面之间的连接高度为h(mm)以及连接纬纱(5,6)和地经纱(7,8,9,10)在交织处的分布形式(如“W”型、“V”型)等因素有关。
本发明采用有梭或箭杆织机皆可以顺利进行织造,但在所织织物的边部结构有所不同,有梭织机织出的织物是封闭边,箭杆织机织出的织物是开放边。采用有梭织机织造时,需要采用具有主动送经功能的双经轴和2×2多梭箱织机织造,其中,一个经轴用于地经纱的送经(送经量较小),另一个经轴用于连接经纱的送经(送经量较大),即用双经轴控制不等量送经。两个经轴上的片纱分别用于织造上、下层的地组织和连接组织(芯结构);一把梭子用于地纬纱的织造,而另一把梭子用于连接纬纱的织造,前一个梭子用于引入上、下层中地组织的纬纱,后一个梭子用于引入连接组织(芯结构)中的纬纱。地经纱系统经轴控制地经纱的片纱张力,连接经纱系统经轴控制连接经纱的片纱张力。按照经纬双向连接空芯织物的结构设计,可以计算出织每纬时连接经纱的送经量。当本实施例采用有梭织机织造时,送经量为:lj=0.00052Z2·m·D(mm),其中,Z2为蜗杆头数;m为织每纬棘轮转过的齿数,并改造成适合较大变化送经量的棘轮(1/5~24齿);D为经轴直径(mm)。
本实施例采用两套独立的经轴送经系统,连接经系统的送经量(11,12)大于地经纱系统(6,7,8,9)的送经量,两轴送经量的差异与连接经纱的跨距Lj和连接高度h有关。
如图4所示,每纬连接经送经量为Lj跨距内连接经的实际曲线长度。在织造过程中应保持连接经片纱动态张力的一致。织造连接纬纱系统的梭子本身具有自主调节连接纬纱引纬张力的功能。按照经纬双向连接空芯织物的结构设计,可以计算出连接纬引纬量,连接纬纱系统(5,6)的引纬量应大于地纬纱系统(1,2,3,4)的引纬量,这种引纬量的差异与连接纬纱的跨距Lw和连接高度h有关。Lj、Lw和h的计量单位为毫米(mm)。
如图3所示,连接纬的引纬量1w为Lw跨距内连接纬的实际曲线长度的整数倍,与所织织物的幅宽有关。引纬量1w为打纬时纬纱在织造幅宽内的实际路径长度(mm)。在织造过程中应保持连接纬动态张力的一致。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的送出量应根据上、下层面之间的连接高度为h(mm)、两个夹角αj和αw以及连接经纱的跨距Lj和连接纬纱的跨距Lw等结构参数来设计和计算。
织物上、下层面的连接高度h应保持一致,这样织物的上、下层面才较为平整。用有梭织机织造时需要采用2×2多梭箱织机,以利于织造时同时选用两种规格的纬纱。采用箭杆织机织造时,需要采用电子选纬装置,以保证织造时有两种规格的纬纱引入织口。引地纬时,储纱器送出纬纱量较小,并保证每纬引纬量都一致;引连接纬纱时,需要选取较粗的纱线,并按设计要求保证较大的纬纱送出量。连接纬纱送出量的大小与层间高度h、连接纬纱跨距Lw、纬纱连接方式(如“W”型、“V”型)以及组织结构等因素有关。
采用有梭织机织造时,按上述方法所织成的空芯织物在纬向两侧(x向)具有封闭边的特征;采用箭杆织机织造时,按上述方法所织成的空芯织物具有在四周开放边的特征。
实施例2:
参见图5、图6和图10,本实施例包括上层面、中层面和下层面三层结构。上层地经纱(7,8)与上层地纬纱(1,2)交织形成织物的上层面,中层地经纱(17,18)与中层地纬纱(19、20)交织形成织物的中层面,下层地经纱(9,10)与下层地纬纱(3,4)交织形成织物的下层面。上连接经纱(13,14)在与上层地纬纱(1,2)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中层地纬纱(19、20)进行交织,下连接经纱(15,16)在与中层地纬纱(19、20)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下层地纬纱(3,4)进行交织。上连接纬纱(21,22)在与上层地经纱(7,8)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中层地经纱(17、18)进行交织;下连接纬纱(23,24)在与中层地经纱(17、18)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下层面地经纱(9,10)进行交织。上连接经纱(13,14)和上连接纬纱(21,22)、下连接经纱(15,16)和下连接纬纱(23,24)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形成“X”型交叉并呈上、下对称分布。
本实施例的上连接经纱和上连接纬纱在上层和中层织物之间进行连接交织并将上中层织物连接成整体;下连接经纱和下连接纬纱在中层和下层织物之间进行连接交织并将中下层织物连接成整体。在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连接三层织物时,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一定是在相邻两层织物之间进行连接的,即连接经纬纱不应跨越到第三层面上去。
上连接经纱(13,14)和上连接纬纱(21,22)、下连接经纱(15,16)和下连接纬纱(23,24)的所有跨层倾斜段的交叉重合点均分布在三层织物的中层面(x-y平面)的对称位置上。上、下连接经、纬纱交叉构成的芯结构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形成“X”型交叉并呈上、下对称分布。
如图5所示,上连接经纱(13,14)和上层地纬纱(1,2)的交织处、上连接经纱(13,14)和中层地纬纱(19,20)的交织处、下连接经纱(15,16)和中层地纬纱(19,20)的交织处、下连接经纱(15,16)和下层地纬纱(19,20)的交织处,都呈“W”型分布形式;如图6所示,上连接纬纱(21,22)和上层地经纱(7,8)的交织处、上连接纬纱(21,22)和中层地经纱(17,18)的交织处、下连接纬纱(23,24)和中层地经纱(17,18)的交织处、下连接纬纱(23,24)和下层地经纱(9,10)的交织处,也都呈“W”型分布形式。
本实施例的上连接经纱(13,14)的跨层倾斜段与织物对称平面(x-y平面)法向(z向)的夹角α1j为20°,下连接经纱(15,16)的跨层倾斜段与织物对称平面(x-y平面)法向(z向)的夹角α2j为21°;上连接纬纱(21,22)的跨层倾斜段与织物对称平面(x-y平面)法向(z向)的夹角α1w为25°,下连接纬纱(23,24)的跨层倾斜段与织物对称平面(x-y平面)法向(z向)的夹角α2w为25°。一般地,α1j、α2j、α1w和α2w都在10°~40°范围内取值。
和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的上连接经纱(13,14)的跨距L1j和上连接纬纱(21,22)的跨距L1w相等,跨距L1j和L1w为等分间距的平均长度(mm)。跨距L1j与α1j、上层到中层面之间的连接高度为h1(mm)以及上连接经纱(13,14)和上、中层地纬纱(1,2,19,20)在交织处的分布形式(如“W”型、“V”型)等因素有关。同理,本实施例的下连接经纱(15,16)的跨距L2j和下连接纬纱(23,24)的跨距L2w相等,跨距L2j和L2w为等分间距的平均长度(mm)。跨距L2j与α2j、中层到下层面之间的连接高度为h2(mm)以及下连接经纱(15,16)和中层、下层地纬纱(19,20,3,4)在交织处的分布形式(如“W”型、“V”型)等因素有关;类似地,跨距L1w与α1w、上、下层面之间的连接高度为h1(mm)以及上连接纬纱(21,22)和上、中地经纱(7,8,17,18)在交织处的分布形式(如“W”型、“V”型)等因素有关。
按照结构设计,可以计算出上连接经送经量和下连接经送经量。
如图5所示,上连接经纱的送经量为跨距L1j内连接经的实际曲线长度。在织造过程中应保持上连接经纱的动态张力一致;下连接经纱的送经量为跨距L2j内连接经的实际曲线长度。在织造过程中应保持下连接经纱的动态张力一致。织造连接纬纱系统的梭子本身具有自主调节连接纬纱引纬张力的功能。按照织物结构设计,可以计算出上连接纬引纬量和下连接纬引纬量,上连接纬纱系统(21,22)的引纬量应大于上中层地纬纱系统(1,2,19,20)的引纬量;下连接纬纱系统(23,24)的引纬量应大于中下层地纬纱系统(19,20,3,4)的引纬量。
如图6所示,上连接纬(21,22)和下连接纬(23,24)的引纬量为跨距Lw内连接纬的实际曲线长度的整数倍,与所织织物的幅宽有关。在织造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上、下连接纬的动态张力一致。上连接纬纱的引纬量应根据上层到中层面之间的连接高度h1(mm)、夹角α1w、上连接纬纱的跨距L1w等结构参数来设计和计算;下连接纬纱的引纬量应根据中层到下层面之间的连接高度h2(mm)、夹角α2w以及下连接纬纱的跨距L2w等结构参数来设计和计算。
本实施例上层面与中层面之间的高度h1以及中层面与下层面之间的高度h2设计成相等,即h1=h2。这样织物的上、中、下三个层面才较为平整。选用有梭织机织造时需要采用2×2多梭箱织机,以便在织造中同时选用两种规格的纬纱。采用箭杆织机织造时,需要采用电子选纬装置,以保证织造时有两种规格的纬纱引入织口。引地纬时,储纱器送出的纬纱量较小,并保证每纬引纬量都一致;引上、下连接纬纱时,需要选取较粗的纱线,并按设计要求保证较大的纬纱送出量。上、下连接纬纱的送出量与相应层间高度h1和h2、相应连接纬纱跨距L1w和L2w、纬纱连接方式(如“W”型、“V”型)以及组织结构等因素有关。
当然,可以根据实际用途设计成h1>h2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另做实施例描述。

Claims (10)

1.一种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包括上层面和下层面,其特征在于上层面地纬纱和上层面地经纱交织形成空芯织物的上层面,下层面地纬纱和下层面地经纱交织形成空芯织物的下层面;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相互垂直地分别跨层连接织物的上、下层面,连接纬纱除了与上层面的地经纱交织外,还跨层与下层面经纱交织,连接经纱除了与上层面的地纬纱交织外,还跨层与下层面的纬纱交织;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呈“X”型交叉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层面,中层由中层地经纱与中层地纬纱交织形成,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是在相邻两层之间进行连接,其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分为上连接经纱、下连接经纱和上连接纬纱、下连接纬纱,上连接经纱在与上层面地纬纱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中层面地纬纱进行交织,下连接经纱在与中层地纬纱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下层面地纬纱进行交织;上连接纬纱在与上层面地经纱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中层面地经纱进行交织;下连接纬纱在与中层面地经纱交织的同时还跨层与下层面地经纱进行交织;上连接经纱和上连接纬纱、下连接经纱和下连接纬纱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均呈“X”型交叉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其特征在于所有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的交叉重合点分布在对称中面x-y平面上,经纬纱交叉构成的芯结构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呈“X”型交叉分布,形成具有双向支撑作用的“X”型空间结构形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其特征在于所有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的交叉重合点分布在中层面x-y平面的对称平面上,经纬纱交叉构成的芯结构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呈“X”型交叉分布,形成具有双向支撑作用“X”型空间结构形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其特征在于连接经纱和地纬纱在交织处以及连接纬纱和地经纱在交织处的纵向截面分布呈“W”型或“V”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其特征在于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的细度应保持相等,并且连接经纱和连接纬纱的细度大于地经纱和地纬纱的细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其特征在于连接经纱在整个织物的经纱方向上为等间距跨层连接,连接纬纱在整个织物的纬纱方向为等间距跨层连接,连接经纱的跨距Lj和连接纬纱的跨距Lw的差值应控制在如下范围之内:
0 ≤ | L j - L w | ≤ 1 4 L j 0 ≤ | L w - L j | ≤ 1 4 L w .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其特征在于连接经纱与空芯织物主平面x-y平面法向即z向的夹角在10°~40°之间;连接纬纱与空芯织物主平面x-y平面法向即z向的夹角也在10°~40°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其特征在于连接经纱的送经量大于地经纱的送经量,连接纬纱的引纬量应大于地纬纱的引纬量。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其特征在于各层面地经纱的送经量一致并由同一根经轴送出;各层面地纬纱的引纬量保持一致并由同一个梭子或储纬器供纬。
CN 200710025256 2007-07-20 2007-07-20 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7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25256 CN101117746B (zh) 2007-07-20 2007-07-20 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25256 CN101117746B (zh) 2007-07-20 2007-07-20 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7746A true CN101117746A (zh) 2008-02-06
CN101117746B CN101117746B (zh) 2011-03-30

Family

ID=39053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2525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7746B (zh) 2007-07-20 2007-07-20 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1774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0965A (zh) * 2014-07-21 2016-03-23 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方法
CN105415810A (zh) * 2014-07-21 2016-03-23 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涂层布
CN105755627A (zh) * 2016-05-17 2016-07-13 上海伊贝纳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面料及其迷彩服
CN106515098A (zh) * 2016-10-28 2017-03-22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大尺寸中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51211A1 (en) * 2016-09-13 2018-03-22 Kiu On Hong Limited Improved woven sailcloth
CN108035049A (zh) * 2017-12-26 2018-05-15 东华大学 一种三维结构电磁屏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73136A (zh) * 2020-11-13 2021-02-19 苏州斯诺服饰有限公司 空气层面料及使用该面料的夹克
CN114645363A (zh) * 2022-03-25 2022-06-21 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镶嵌织带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01C (zh) * 2000-12-25 2002-11-27 天津工业大学 中空层连织物复合材料
CN2779998Y (zh) * 2005-03-30 2006-05-17 叶晓华 透气弹性经编软垫
CN100577901C (zh) * 2006-02-15 2010-01-06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机织中空层连织物
CN1974899A (zh) * 2006-12-19 2007-06-06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机织中空双夹层层连织物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5810A (zh) * 2014-07-21 2016-03-23 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涂层布
CN105420965B (zh) * 2014-07-21 2017-07-14 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方法
CN105420965A (zh) * 2014-07-21 2016-03-23 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方法
CN105755627A (zh) * 2016-05-17 2016-07-13 上海伊贝纳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面料及其迷彩服
US11008677B2 (en) 2016-09-13 2021-05-18 Conzeptor Aps Woven sailcloth
WO2018051211A1 (en) * 2016-09-13 2018-03-22 Kiu On Hong Limited Improved woven sailcloth
US20190194837A1 (en) * 2016-09-13 2019-06-27 Kiu On Hong Limited Improved woven sailcloth
CN106515098A (zh) * 2016-10-28 2017-03-22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大尺寸中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5098B (zh) * 2016-10-28 2019-01-04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大尺寸中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35049A (zh) * 2017-12-26 2018-05-15 东华大学 一种三维结构电磁屏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73136A (zh) * 2020-11-13 2021-02-19 苏州斯诺服饰有限公司 空气层面料及使用该面料的夹克
CN112373136B (zh) * 2020-11-13 2023-04-25 苏州斯诺服饰有限公司 空气层面料及使用该面料的夹克
CN114645363A (zh) * 2022-03-25 2022-06-21 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镶嵌织带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7746B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7746A (zh) 经纬双向跨层连接空芯织物
JP5101526B2 (ja) 三次元織の中空層接続織物
CA2763311C (en) Ultra-resilient fabric
US3296062A (en) Belt fabric
EP1464743A1 (en) CARBON FIBER−MADE REINFORING WOVEN FABRIC AND PREPREG AND PREPREG PRODUCTION METHOD
US5102725A (en) Dual layer composite fabric
CN1457379A (zh) 造纸织物
CN1974899A (zh) 一种三维机织中空双夹层层连织物
CA2516610A1 (en) Industrial two-layer fabric
US20090142980A1 (en) Multilayer fabric
CN102443936A (zh) 一种变厚度三维机织物的成型方法
CN111058142A (zh) 一种三维夹层结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01006922Y (zh) 一种三维机织中空双夹层层连织物
CN105113106A (zh) 重平垂纱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结构设计织造装置及工艺
CN102230759A (zh) 一种基层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513733A5 (zh)
CN209816418U (zh) 一种双轴向芳纶缝编织物
CN103074724B (zh) 一种包覆多层乳胶条的立体机织物
CN203187878U (zh) 一种包覆多层乳胶条的立体机织物
CN2863826Y (zh) 一种玻璃纤维整体间隔机织物
CN201447541U (zh) 一种机织物
CA2560490A1 (en) Dryer fabric seam
CN210911423U (zh) 一种设内外层连接结构的双层面料
CN211546795U (zh) 中空结构的筒型织物
CN112410972B (zh) 一种纬向拉丝的中空拉丝布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