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3564A - 衣物烘干机 - Google Patents

衣物烘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3564A
CN101113564A CNA2006100150216A CN200610015021A CN101113564A CN 101113564 A CN101113564 A CN 101113564A CN A2006100150216 A CNA2006100150216 A CN A2006100150216A CN 200610015021 A CN200610015021 A CN 200610015021A CN 101113564 A CN101113564 A CN 101113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t blast
cylinder
poppet
inflow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150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具滋仁
裵纯哲
许真硕
金良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0150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135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3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3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衣物烘干机,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水平支撑于本体内部的圆筒形的桶;可旋转的设置于桶的内部,并且表面穿孔形成有多个通孔的滚筒;设置于滚筒的后方,可旋转的支撑滚筒的后支架;一端结合于后支架,并且向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热风供给风道;从热风供给风道直接向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主流路;使热风从热风供给风道流入到滚筒和桶之间后,通过滚筒的通孔向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辅流路。本发明能够通过穿孔形成有多个通孔的滚筒对滚筒表面整体供给热风,并能够通过UV杀菌灯对被烘干物照射紫外线,从而提高烘干性能和杀菌效率。

Description

衣物烘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物烘干机。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烘干装置是通过对滚筒内的潮湿的被烘干物强制供给高温干燥的空气,并通过一连串的过程,对被烘干物进行烘干的装置。
被烘干物在烘干过程中将产生潮湿的空气,根据对上述潮湿空气的不同的处理方式,衣物烘干机可分为排气式衣物烘干机和冷凝式衣物烘干机。
排气式衣物烘干机利用的方式是:供给外气,烘干衣物后,将从滚筒排出的潮湿的空气排出到烘干机的外部的方式。冷凝式衣物烘干机利用的方式是:将从滚筒排出的潮湿的空气在冷凝机中冷凝,去除水分后,再将干燥的空气重新供给到滚筒再循环的方式。
如图1所示,现有衣物烘干机的本体内部形成有滚筒1,由于设置于本体内部的下部的电机16的驱动力,上述滚筒1将进行旋转。上述滚筒1为圆筒形状,其前后方开放,并且,沿着外周面中间部形成有皮带槽2,上述皮带槽2中缠绕有皮带(图中未示)。上述皮带用于将上述电机16的旋转力传递到上述滚筒1。
上述滚筒1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升降装置6,在上述滚筒1进行旋转时,上述升降装置6用于抬起被烘干物,然后使其掉落,从而翻转上述被烘干物,并提高干燥效率。
此外,上述滚筒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对应的安装有前支架(frontsupport)7和后支架(rear supprot)9,从而用于支撑上述滚筒1的前端和后端。
另外,上述前支架7和后支架9形成有圆形的阶梯部,上述阶梯部对应于上述滚筒1的端部的形状。
并且,上述前支架7和进行旋转的滚筒1之间,以及上述后支架9和进行旋转的滚筒1之间,安装有用于防止泄漏的密封部件10。
当然,上述前支架7和上述后支架9设置有用于支撑上述滚筒1的多个滚轮(图中未示),上述多个滚轮分别设置于对应于上述滚筒1的前方和后方的位置。
另外,上述前支架7形成有投入口8,上述投入口8连通上述滚筒1和外部,上述投入口用于从上述烘干腔体5内部取放被烘干物。上述投入口8是由门(图中未示)可选择性的进行开闭。
并且,上述后支架9和背面罩30之间设置有热风供给风道12,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2是向上述烘干腔体5内部供给热风的通道。
另外,上述后支架9形成有热风流入口9a,热风供给风道12设置有热风排出部12a,上述热风排出部12a用于将热风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2供给到上述滚筒1。上述热风流入口连通上述滚筒1和热风供给风道12。
上述背面罩30凹陷形成有安置部31,上述安置部31用于安置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2和上述后支架9。上述安置部31的一侧形成有吸入格栅32,上述吸入格栅32可使外部空气流入到烘干机内部。
另外,在上述前支架7下侧设置有出口组合件13,空气将通过上述出口组合件13从上述烘干腔体5排出。并且,上述出口组合件13内部设置有棉绒过滤器14。
上述棉绒过滤器(lint filter)14的作用是,过滤从上述烘干腔体5中排出的潮湿空气中含有的异物(例如,线头或灰尘等)。
并且,与上述出口组合件13连通设置有棉绒风道(lint duct)15,上述棉绒过滤器14将延伸设置到上述棉绒风道15的内部。
鼓风机17与上述棉绒风道15连接安装,并通过上述棉绒风道15抽吸上述烘干腔体5内部的空气。上述鼓风机17结合设置于上述电机16的驱动轴上,并设置于鼓风机外壳18的内部。
上述鼓风机外壳18的一侧与上述棉绒风道15连通,另一侧则连接有排气管19。上述排气管19结合于上述背面罩30的一侧的排出口33,并与衣物烘干机的外部连通。
由此,在上述鼓风机17的送风作用下,从上述烘干腔体5中排出后通过上述棉绒风道15的空气,将通过上述排气管19排出到外部。
此外,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2的入口侧安装有加热腔体20。上述加热腔体20的作用是:将利用设置于内部的加热器(图中未示)加热的空气,引导到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2的入口侧。
下面,将对上述结构的现有衣物烘干机的驱动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将被烘干物投入到滚筒1内部,然后关闭门(图中未示),并操作驱动按钮向电机16供给电源,原本缠绕于皮带槽2的皮带(图中未示)将驱动,滚筒1也将旋转。
并且,随着鼓风机17的驱动,将使上述滚筒1内部的空气经由上述棉绒风道15,强制流动到排气管19侧。
如上所述,一旦上述滚筒1的潮湿空气流动到上述排气管19侧,由于压力差,被上述加热器加热的外部空气,将通过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2流入到上述滚筒1内部。
即,通过上述背面罩30的吸入格栅32流入的外部空气,将流入到加热腔体20,并在通过加热器时被加热,然后流入到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2,接着供给到上述滚筒1内部。
并且,如上所述,流入到上述滚筒1内部的热风,将对上述滚筒1内部的被烘干物进行加热烘干,热风将吸收被烘干物中含有的水分。
另外,由于上述鼓风机17的吸入力作用,上述滚筒1内部的潮湿空气将通过上述出口组合件13,从上述滚筒1排出。并且从上述出口组合件13排出的潮湿空气中包含的灰尘或线头等异物,将在通过上述棉绒过滤器14的过程中被过滤出来。
由于上述鼓风机17的送风作用,通过上述棉绒过滤器14的潮湿空气将经由上述排气管19,并通过背面罩30的排出口33排出到烘干机外部。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衣物烘干机存在如下缺陷:
在现有衣物烘干机中,热风仅通过滚筒1后方的热风流入口9a单方向供给。因此,在现有的衣物烘干机中,热风将不能均匀的供给到被烘干物及滚筒1内部,因此会导致烘干效率下降,从而导致烘干时间变长。
特别是,在对少量的被烘干物进行烘干的情况下,由于会频繁发生被烘干物紧贴于滚筒1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进一步导致烘干效率下降。
另外,在现有的衣物烘干机中,使用的是通过向被烘干物供给热风,而对被烘干物进行杀菌的方式。但是由于考虑到衣物受损等问题,为了杀菌而对被烘干物进行的加热将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将很难对被烘干物完全杀菌,从而会导致杀菌效果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衣物烘干机,能够通过穿孔形成有多个通孔的滚筒对滚筒表面整体供给热风,并能够通过UV杀菌灯对被烘干物照射紫外线,从而提高烘干性能和杀菌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水平支撑于本体内部的圆筒形的桶;可旋转的设置于上述桶的内部,并且表面穿孔形成有多个通孔的滚筒;设置于上述滚筒的后方,可旋转的支撑上述滚筒的后支架;一端结合于上述后支架,并且向上述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热风供给风道;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直接向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主流路;使热风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流入到上述滚筒和桶之间后,通过上述滚筒的通孔向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辅流路。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后支架由支撑滚筒的后端的第1后支架,以及支撑上述桶的后端的第2后支架构成。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第2后支架形成有第2热风流入口,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用于安置上述热风供给风道的一端,上述第1后支架形成有第1热风流入口,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对应于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的位置,并用于将热风供给到上述滚筒内部。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第1后支架可旋转的支撑上述滚筒,并且是固定设置。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第1后支架与上述滚筒一同旋转。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第2后支架形成有第2热风流入口,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用于安置上述热风供给风道的一端,上述第1后支架形成有第1热风流入口,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用于将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供给的热风引导到滚筒内部。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第1热风流入口在上述第1后支架形成为带状的环形。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滚筒和桶的后端结合有一个同时支撑上述滚筒和桶的后支架。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后支架形成有与上述主流路连通的第1热风流入口,以及与上述辅流路连通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热风流入口;上述热风供给风道形成有对应于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的第1热风排出部,以及对应于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的第2热风排出部。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滚筒内部还设置有杀菌装置,上述杀菌装置通过向滚筒内部照射紫外线,对被烘干物进行杀菌。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杀菌装置在滚筒内部,设置于后方上端。
前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杀菌装置在滚筒内部,设置于前方上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排气式衣物烘干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衣物烘干机的侧断面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衣物烘干机中的第1后支架的正面图。
图2c是图2a所示的衣物烘干机中的第2后支架的正面图。
图3a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衣物烘干机的侧断面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衣物烘干机中的后支架的正面图。
图4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衣物烘干机的侧断面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衣物烘干机中后支架的正视图。
图4c是图4a所示的衣物烘干机中热风供给风道的截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0:本体            107:前支架
108:投入口          110:滚筒
11:通孔             112:主流路
13:桶               114:辅流路
120:加热腔体        121:加热器
130:热风供给风道    131:热风排出部
140:门              150:杀菌灯
160:电机            162:皮带
170:排气风道        175:棉绒过滤器
180:鼓风机          191:第1后支架
192:第1热风流入口   193:第2后支架
194:第2热风流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构成部件,将赋予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标号,并且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2a至图2c,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衣物烘干机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烘干机,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水平支撑于本体100内部的圆筒形的桶113;可旋转的支撑于上述桶113内部的滚筒110;旋转上述滚筒110的电机160;向上述滚筒110供给热风的热风供给风道130;加热腔体120;将上述滚筒110排出的潮湿空气排出到烘干机外部的排气风道170。
上述滚筒110形成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并且其表面穿孔形成有多个通孔111,上述通孔111用于供给热风。并且上述滚筒110的外周面周围缠绕有皮带162,上述皮带162用于传递上述电机160的驱动力。
并且,为了使热风在上述滚筒110的外周面和上述桶113的内侧面之间流动,上述滚筒110与上述桶113间隔一定间距设置。
另外,由于上述桶113的内侧有热风经过,因此,为了防止热通过上述桶113泄漏到外部,上述桶应该进行绝热处理。
此外,上述滚筒11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对应的安装有前支架107和后支架191、193。
上述前支架107同时结合于上述滚筒110和上述桶113,特别是,可旋转的支撑上述滚筒110。
另外,上述前支架107形成有投入口108,上述投入口108连通上述滚筒110和外部。并且,上述投入口108由门140可选择性的进行开闭。
上述前支架107的下部侧设置有排气风道170,上述排气风道170可使湿空气从上述滚筒110排出。上述排气风道170的一端连通于上述滚筒110,另一端与衣物烘干机的外部连通。
另外,相当于上述排气风道170的入口的部分,即,排气风道170与滚筒110连通的部分设置有棉绒过滤器175。上述棉绒过滤器175的作用是,过滤从上述滚筒110中排出的潮湿空气中含有的异物(例如,线头或灰尘等)。
并且,上述排气风道170的管道中设置有鼓风机180,上述鼓风机180用于抽吸上述滚筒110内部的空气。
并且,上述后支架191、193包括:结合于上述滚筒110的第1后支架191,以及结合于上述桶113的第2后支架193。
在上述滚筒110和桶113之间,不只是其侧面,包括其后端部之间也应该有热风流动,因此,上述滚筒和桶之间间隔一定间距设置。如图2所示,上述滚筒110和桶113之间应该分别结合有独立形成的后支架。
下面,将参照图2b和图2c,对上述第1、2后支架191、193进行说明。
上述第1后支架191和上述第2后支架193分别形成有圆形的阶梯部,上述阶梯部对应于上述滚筒110和桶113的端部的形状。
特别是,上述第1后支架191可旋转的支撑上述滚筒110,但是,上述第1后支架191自身并不旋转。并且上述第1后支架191还可设置有滑轮(图中未示),上述滑轮可旋转的支撑上述滚筒110。在这里,上述滑轮还具有如下作用:为了使上述滚筒110和桶113维持一定间隔,而进行支撑。
或者,为了在固定上述第1后支架191的同时,防止上述滚筒110向一方向下垂或振动,上述第1后支架191应该固定于上述第2后支架。例如,如图2b所示,在上述第1后支架191和上述第2后支架193之间,形成有用于面结合上述第1后支架191和第2后支架193的部件,或者可以形成轴套等,然后利用螺丝等进行连接。在形成如上所述的部件的情况下,上述部件不但可以固定上述第1后支架191,支撑上述滚筒110,而且还能够起到维持上述第1后支架191和第2后支架193之间间隔的隔离物(spacer)的作用,因此,能够确保/维持使空气流入到上述滚筒110和桶113之间的流路。
并且,为了在上述桶113的后端部支撑上述桶113,固定设置有上述第2后支架193,并结合有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30的一端。
具体而言,上述第2后支架193形成有第2热风流入口194,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194用于安置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30的热风排出部131,从而可连通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30和滚筒110内部。
另外,上述第1后支架191形成有第1热风流入口192,它对应于上述第2后支架193的第2热风流入口194,为了使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30供给的热风流入到上述滚筒110内部而进行引导。
另外,区别于本实施例,将上述第2后支架193一体形成于上述桶113的实施例也不难理解。
下面,将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30通过上述热风流入口194供给到上述滚筒110内部后,向上述排气风道170侧排出的热风的流路称为主流路112;并且,将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30供给到上述滚筒110和桶113之间后,再通过上述滚筒1 10的通孔111供给到滚筒110内部的流路称为辅流路114。
因此,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30供给的热风的一部分,将在上述第1后支架191和第2后支架193之间,通过上述第1后支架191的第1热风流入口192流入到主流路112;剩余的热风将流入到上述桶113和滚筒110之间的辅流路114。
即,上述第1后支架191和第2后支架193不但支撑上述滚筒110和桶113的后端,而且还起到将热风引导到上述主流路115和辅流路114的引导作用。
在这里,由于供给到上述滚筒110内部的热风的大部分通过上述主流路112供给,因此,在上述主流路112中将有大量的热风快速流动。与此相比,通过上述辅流路114供给的热风,则是以相对少的风量慢速流动。
并且,通过上述辅流路114供给的热风,将与在上述滚筒110内部通过上述主流路112流动的热风混合,然后沿着上述主流路112流动,通过结合于上述滚筒110的前方下部的排气风道170排出到外部。
因此,随着上述滚筒110的旋转,滚筒110内部的被烘干物将反复进行抬升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的翻转(tumbling)过程。在上述翻转过程中,通过上述主流路112流动的热风将对上述被烘干物进行加热,并蒸发水分,然后将蒸发的水分通过排气风道170排出。
并且,通过上述辅流路114供给的热风的速度较慢,因此与被烘干物的接触时间也相对较长。并且由于上述滚筒110整体表面形成有通孔111,因此通过上述辅流路114供给的热风,将从滚筒110的整体表面进行供给,从而可防止被烘干物紧贴于上述滚筒110的现象,并且能够通过增加被烘干物的接触于热风的面积,而显著提高烘干效率。
另外,上述滚筒110内部设置有杀菌装置,通过对被烘干物照射紫外线,而进行杀菌。
在这里,上述杀菌装置可以是杀菌灯150,上述杀菌灯150设置于上述第1后支架191的上端部,并向上述滚筒110内部照射紫外线。当然,虽然没有图示,上述杀菌装置可由以下几个部件构成:作为紫外线的光源的杀菌灯150;附属于上述杀菌灯150的电灯管及稳定器、反射板(reflector)、灯罩、夹具等。
在这里,为了能够有效的对被烘干物进行杀菌,上述杀菌灯150通常能够照射出波长为250~260nm(特别是253.7nm波长)的紫外线,上述紫外线具有杀菌效果。
并且,上述杀菌灯150应该设置于:能够向被烘干物均匀的照射紫外线,并且在上述滚筒110及被烘干物旋转时,使杀菌灯150照射的紫外线不会由于上述受烘干物的干扰,而被挡住的位置。
即,由于上述滚筒110是旋转的,因此在上述固定的第1后支架191中设置上述杀菌灯150,并使其面向上述滚筒110内部设置。特别是,为了防止上述杀菌灯150照射的紫外线受上述被烘干物干扰,相对于后支架191的下部,将杀菌灯设置于上部更加有效。
另外,从上述杀菌灯150照射的紫外线是对人体比较有害的波长的紫外线,因此,为了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到用户,上述杀菌灯150照射的紫外线应该被上述门140或本体100壁所切断,从而不会直接接触到用户。
例如,将上述杀菌灯150设置于滚筒110内部的后方上端部,从上述杀菌灯150照射的紫外线能够均匀的照射到上述滚筒110的内部,同时,由于上述滚筒110的前面及/或上述门140或本体100等部件的作用,能够切断紫外线,并防止泄漏到衣物烘干机外部,从而可以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到用户。
另外,还可以使上述杀菌灯150从上述前支架107上端,向上述滚筒110内部照射紫外线。在这种情况下,从上述杀菌灯150照射的紫外线将只照射到上述滚筒110的内部,而从上述杀菌灯150向上述门140侧照射的紫外线将被上述门140及本体100壁所切断,从而可以防止紫外线直接接触到用户。
另外,上述门140形成有窗(图中未示),从而可以使用户看到滚筒110内部。通常,上述窗嵌入的是普通玻璃(图中未示)。因此,在衣物烘干机驱动的过程中,为了防止上述杀菌等150照射的紫外线通过上述门140的窗泄漏到外部,或者对用户产生影响,上述门140的窗应该进行涂层处理,从而能够切断紫外线。
下面,将对如图2a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衣物烘干机的驱动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驱动衣物烘干机,从外部流入的空气将被吸入到加热腔体120,并在经过加热器121时被加热,然后流入到热风供给风道130。并且,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130的热风排出部131排出的热风,将流入到第1后支架191和第2后支架193之间,其中的一部分将流入到主流路112,而剩余部分将流入到辅流路114。
流入到上述辅流路114的热风能够与被烘干物均匀的接触,因此能够加热被烘干物,蒸发水分。并且,流入到上述主流路112的热风,将在经过滚筒110内部时蒸发被烘干物的水分。然后,由于鼓风机180的作用,将流入到上述主流路112及辅流路114的热风引导到上述排气风道170侧,然后排出到烘干机外部。
因此,通过上述辅流路114供给的热风,可以通过增加与被烘干物接触的时间,使水分更加有效的蒸发。并且,由于通过上述主流路112供给的热风快速流动,因此可以缩短滚筒110的潮湿空气的排出时间,从而可以缩短烘干时间,提高烘干效率。
下面,将参照图3a至图3b,对依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衣物烘干机进行说明。
第2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将赋予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标号,并且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区别于上述第1实施例,本体200内部水平设置有桶213。上述桶213的内部设置有滚筒210,上述滚筒可以与上述桶213的内周面间隔一定间距旋转,并且表面穿孔形成有多个通孔211。上述桶213及滚筒210的后端分别结合有后支架291、293。
在这里,结合于上述滚筒210的后端的第1后支架291将与上述滚筒210一同旋转,而上述桶213以及结合于上述桶213的后端的第2后支架293则是固定设置。
另外,上述第2后支架293结合于上述桶213的开放的后端,其一侧安置有热风供给风道230的热风排出部231,从而形成连通上述热风供给风道230和滚筒210内部的第2热风流入口294。
并且,上述第1后支架291结合于上述滚筒210的后端,并且形成有对应于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294的第1热风流入口292。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292用于将从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294排出的热风引导到滚筒210内部。
因此,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230供给的热风,将形成从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294经由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292流入到上述滚筒210内部的主流路212。在这里,从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294排出的热风的一部分,将流入到上述滚筒210和桶213之间,从而形成通过上述滚筒210的通孔211供给到滚筒210内部的辅流路214。
这时,由于上述第1后支架291与上述滚筒210一同旋转,因此在上述第1后支架291旋转的期间内,为了能够使热风通过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292顺利流入,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292应该形成为围绕上述第1后支架291的整体周围的带状的环形。
当然,由于制作上的需求,如图3b所示,上述第1后支架291的第1热风流入口292构成为部分被限制的带状。并且,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292的形状并非仅限于此。
并且,为了提高上述滚筒210及桶213之间的结合性,以及结合后的上述滚筒210及桶213的密闭性,上述第1、2后支架291、293可以分别形成圆形的阶梯面,上述阶梯面对应于上述滚筒210和桶213的端部的形状。如图3a和图3b所示,上述第1、2后支架291、293形成有圆形阶梯面。
在这里,在支撑上述滚筒210的后端的同时,上述第1后支架291还能够维持上述滚筒210和上述桶210之间的一定间隔。
另外,上述第1后支架291将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230供给的热风的流路分为主流路212和辅流路214,并且还能够将热风引导到上述辅流路214。即当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230供给的热风通过热风排出部231排出时,一旦热风碰到上述第1后支架291,热风的一部分将向上述辅流路214侧流动。
这时,由于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292的开口面积形成的比较大,因此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230供给的热风的大部分将流动到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292。另外,由于上述辅流路214的流路较窄,因此相对于上述主流路212,其流动阻力较大。所以,相对于上述辅流路214侧,上述主流路212侧将会有更大量的热风供给。并且,在上述主流路212,热风将以较快的速度流动。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在滚筒210的后方设置有第1后支架291,但是,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第1后支架291,仅设置后端部开放的滚筒210也可。
即,在上述滚筒210中,在上述滚筒210的开放的后端部一部分形成弯曲部等部件,从而可以使从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194排出的热风碰撞后,使其中的一部分流入到上述辅流路214。
下面,将参照图4a、图4b和图4c,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衣物烘干机进行说明。
第3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将赋予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标号,并且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不同于上述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使滚筒310和桶313的后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设置一个能够同时支撑上述滚筒310及桶313的后端的后支架390。
上述滚筒310与上述桶313的内周面间隔一定间距,并可旋转的设置。上述后支架390可旋转的支撑上述滚筒310,并且密闭上述滚筒310及桶313的内部。
上述后支架390连通于热风供给风道330的一端,上述热风供给风道330用于向上述滚筒310内部供给热风。具体而言,上述后支架390形成有第1热风流入口391和第2热风流入口392。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391用于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330将热风引导到直接连通于上述滚筒310内部的主流路312;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392用于将热风引导到上述滚筒310和桶313之间的辅流路314。
在上述滚筒310的后方,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391形成为开口较大的一个孔,因此,可使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330供给的热风的大部分流入到上述主流路312。
与此相比,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392应该形成于上述滚筒310和桶313之间限定的空间,因此,为了供给较大量的热风,上述热风流入口应该是从上述后支架390的周边侧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为宽度较窄且长度较长的孔或缝(slit)的形态。
另外,上述热风供给风道330形成为比较接近于长方体的形状,并且,上述热风供给风道330的前面全部结合于上述后支架390。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392则形成于上述后支架390中,并在上述辅流路314与热风供给风道330交叉的部分。即,在上述后支架390中,为了使上述辅流路314在上部和下部连通,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392可以形成有孔。
或者,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392可以形成为从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391的上部向下部沿着上述后支架390的周边的单一的孔。但是,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392的位置并不仅限于此。
并且,上述热风供给风道330形成有第1热风排出部331和第2热风排出部332,上述第1热风排出部331和第2热风排出部332分别设置于上述第1、2热风流入口391、392,并向上述主流路312和辅流路314供给热风。
另外,上述后支架390设置有杀菌灯350,上述杀菌灯350用于对上述滚筒310内部进行杀菌。上述后支架390结合于上述滚筒310的后端,上述杀菌灯350在上述后支架的具体设置位置为:设置于上述后支架390与上述滚筒310结合的部分的上端,并向上述滚筒310内部照射紫外线。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排气式衣物烘干机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同样也适用于冷凝式衣物烘干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衣物烘干机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由于通过滚筒表面穿孔形成的多个通孔供给热风,因此可以从各个方向向被烘干物供给热风,并且,通过增加被烘干物接触热风的时间及面积,可以显著提高烘干效率,缩短烘干时间。
特别是,相对于向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主流路,从上述滚筒的前方排出的热风以相对较慢的速度流动,因此,与被烘干物的接触时间相对变长,从而可以向被烘干物传递更多的热量,并提高烘干效率。
第二、由于通过滚筒的整体表面排出热风,因此在对少量的被烘干物进行烘干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由于被烘干物紧贴于滚筒表面而引起的烘干效率下降的现象。
第三、在进行烘干操作时,由于照射杀菌力强的紫外线,因此对被烘干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并且,由于通过如上所述的穿孔形成的滚筒的通孔供给的热风的作用,可使被烘干物分散,因此可以均匀的对被烘干物照射紫外线,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杀菌效果。

Claims (12)

1.一种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
水平支撑于本体内部的圆筒形的桶;
可旋转的设置于上述桶的内部,并且表面穿孔形成有多个通孔的滚筒;
设置于上述滚筒的后方,可旋转的支撑上述滚筒的后支架;
一端结合于上述后支架,并且向上述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热风供给风道;
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直接向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主流路;
使热风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流入到上述滚筒和桶之间后,通过上述滚筒的通孔向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辅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后支架由支撑滚筒的后端的第1后支架,以及支撑上述桶的后端的第2后支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第2后支架形成有第2热风流入口,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用于安置上述热风供给风道的一端,
上述第1后支架形成有第1热风流入口,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对应于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的位置,并用于将热风供给到上述滚筒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第1后支架可旋转的支撑上述滚筒,并且是固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第1后支架与上述滚筒一同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第2后支架形成有第2热风流入口,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用于安置上述热风供给风道的一端,
上述第1后支架形成有第1热风流入口,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用于将从上述热风供给风道供给的热风引导到滚筒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在上述第1后支架形成为带状的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滚筒和桶的后端结合有一个同时支撑上述滚筒和桶的后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后支架形成有与上述主流路连通的第1热风流入口,以及与上述辅流路连通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热风流入口;
上述热风供给风道形成有对应于上述第1热风流入口的第1热风排出部,以及对应于上述第2热风流入口的第2热风排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滚筒内部还设置有杀菌装置,上述杀菌装置通过向滚筒内部照射紫外线,对被烘干物进行杀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杀菌装置在滚筒内部,设置于后方上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
上述杀菌装置在滚筒内部,设置于前方上端。
CNA2006100150216A 2006-07-28 2006-07-28 衣物烘干机 Pending CN1011135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150216A CN101113564A (zh) 2006-07-28 2006-07-28 衣物烘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150216A CN101113564A (zh) 2006-07-28 2006-07-28 衣物烘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3564A true CN101113564A (zh) 2008-01-30

Family

ID=39022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150216A Pending CN101113564A (zh) 2006-07-28 2006-07-28 衣物烘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1356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5140A (zh) * 2013-06-14 2014-01-01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干衣机
CN109082812A (zh) * 2018-11-12 2018-12-25 连云港市晨鸿机械有限公司 风叶及使用该风叶的热滚筒
CN10998921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5140A (zh) * 2013-06-14 2014-01-01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干衣机
CN10998921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989218B (zh) * 2017-12-29 2022-04-19 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082812A (zh) * 2018-11-12 2018-12-25 连云港市晨鸿机械有限公司 风叶及使用该风叶的热滚筒
CN109082812B (zh) * 2018-11-12 2023-07-25 连云港市晨鸿机械有限公司 风叶及使用该风叶的热滚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8326B (zh) 衣物处理装置
US9850612B2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KR100651900B1 (ko) 의류 건조기
JP2003210899A (ja) 衣類乾燥機
CN101113564A (zh) 衣物烘干机
KR101961141B1 (ko) 히트펌프를 구비한 건조기
CN102032764B (zh) 烘干机
JP6710858B2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および衣類乾燥方法
EP2014819B1 (en) Microwave laundry drier
US11618991B2 (en) Clothes care apparatus
KR20230105505A (ko) 옷걸이 장치
JP2016019654A (ja) 衣類乾燥機
CN101113561A (zh) 衣物烘干机
KR100651865B1 (ko) 의류 건조기
KR20150118859A (ko) 건조기
KR101989895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01701418A (zh) 烘干机
WO2018188333A1 (zh) 干衣机
KR20080032361A (ko) 원형 흡기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건조기
CN219356801U (zh) 一种极片烘干设备
CN215447276U (zh) 一种显示屏电子元器件用除湿装置
KR20190087004A (ko) 건조기
KR101635748B1 (ko) 혼합형 리프터를 구비하는 건조기
JP2004275488A (ja) 乾燥装置
CN102653912B (zh) 烘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