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9312A - 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多重扩散器和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多重扩散器和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9312A
CN101109312A CNA2007101370345A CN200710137034A CN101109312A CN 101109312 A CN101109312 A CN 101109312A CN A2007101370345 A CNA2007101370345 A CN A2007101370345A CN 200710137034 A CN200710137034 A CN 200710137034A CN 101109312 A CN101109312 A CN 101109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er
plug
unit
housing
multiple diff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70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9312B (zh
Inventor
R·舒尔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rtsila NSD Schweiz AG
Original Assignee
Wartsila NSD Schweiz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rtsila NSD Schweiz AG filed Critical Wartsila NSD Schweiz AG
Publication of CN101109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9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9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9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02Gas passages between engine outlet and pump drive, e.g.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 F02B33/44Passages conducting the charge from the pump to the engine inlet, e.g.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02B2075/02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 F02B2075/025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tw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5/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fresh charge for scavenging cylinders
    • F02B2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fresh charge for scavenging cylinders using unidirectional scavenging
    • F02B25/04Engines having ports both in cylinder head and in cylinder wall near bottom of piston 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2007/0097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for large diesel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62Flow guides, obstructions, deflecto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mbustion Method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于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特别是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的多重扩散器,其中多重扩散器包括沿纵轴(L)从扩散器入口发散至扩散器出口的扩散器壳体,其具有设置在扩散器壳体内部的扩散器插件。所述扩散器入口连接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出口上和扩散器出口连接在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填充空气冷却器上,从而使得在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运转状态中,新鲜空气可以经多重扩散器被从废气涡轮增压器引入到填充空气冷却器中。根据本发明,多重扩散器关于纵轴被制造成不对称形状。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的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特别是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

Description

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多重扩散器和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往复运动活塞内燃发动机的多重扩散器,特别是用于二冲程大柴油机的多重扩散器,和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的对应于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的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
背景技术
为了对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性能实现改进,比如,例如用于船或电能生产的固定装置的大柴油发动机,在燃烧冲程中通过通常设计为排气涡轮增压器的压力充入组或者压力感应系统将高压新鲜空气引入到圆柱形的燃烧室中。就此而论,可以使用在燃烧周期之后离开燃烧室的排出气体的热能部分。为了上述目的,通过开放出口阀将热排出气体从圆柱形燃烧室中传送到增压组中。所述增压组基本上由涡轮组成,所述涡轮通过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增压组的热排出气体进行驱动。关于其作用,所述涡轮驱动转子,通过转子新鲜空气得以进入和受到压缩。所谓的扩散器,一种具有连接在作为压缩机的具有转子涡轮的下游的脱水器和入口接收器的填充空气冷却器,该装置通常仅仅被称为涡轮增压器,并且在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的情形中,但是不仅是在这种情形下,被设计为径向压缩机。从作为压缩机的具有转子的涡轮出来的压缩新鲜空气,还称为填充空气或者扫气空气,最终被进料到大柴油机的圆柱形个体燃烧室中。由此,通过使用这种类型的增压组,新鲜空气的供应可以得到增加,并且圆柱形燃烧室中的燃烧处理效率可以得到升高。
在大柴油发动机的情形中,空气的进料发生在气缸的不同位置。由此,例如,在纵向排出的二冲程发动机中,经设置在气缸下部区域的波状表面上的排出槽,空气被引入到气缸的燃烧室中。在四冲程发动机中,进料空气通常经一个或者多个设置在气缸盖上的进气阀被引入到气缸的燃烧室中。就此而论,二冲程发动机同样是确定已知的,其在气缸盖中装配有代替气缸下部区域的排出槽的进气阀。
就此而论,为了向气缸提供新鲜空气,上述扩散器具有至关紧要的重要性。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扩散器基本上是漏斗形分散的气流通道。其通常用于延迟,即减速气流流动,从而根据熟知的伯努利定律,得到高压。为了避免扩散器中的气流从扩散器内壁上分离和在亚声速流中形成漩涡,比如这通常存在于运行状态的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扩散器上,这将导致功率降低,因此扩散器的双孔径角2θ不能超过约16°,优选8°。这意味着由扩散器壁与扩散器纵向轴形成的孔径角应当尽可能小于大约8°,优选小于4°。就此而论,已知,特别是使用离心通风机提供旋转泵、喷射泵、离心式压缩机等等亚声速扩散器下游时,需要通过有效将动能转化为压力回收能量。
上述孔径角的限制具有一些显著的缺点。由此,如果要达到预定的效率,在纵向轴上就不可能低于某一安装尺寸。这意味着,取决于应用和要获得的效率程度,扩散器将必须具有某一最小长度,这在狭窄的条件下自然是非常不利的,例如当在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中,通过扩散器连接的涡轮增压器和填充空气冷却器之间没有可利用的充足空间时。
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如果扩散器的某一结构长度由于几何边界条件不能延长时,流入新鲜空气的动能向压力能的转化将仅仅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实现,这将导致扩散器效率程度的降低。
在某些情形中,该难题可以通过使用多重扩散器得到解决。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多重扩散器是同轴成套使用的多个扩散器,由此它们形成多重扩散器。换言之,两个或者更多个具有相同或者不同孔径角的不同尺寸的圆锥形中空主体,例如,彼此同轴成套使用。由此,例如,多个同轴圆锥形室中的新鲜空气从扩散器入口被传送到扩散器出口时,多重扩散器的外护层可以具有显著大于2θ=16°的孔径角,彼此内置的多重扩散器的圆锥形表面上的流动不会分离。这样,尽管多重扩散器的结构长度同正常的扩散器相比较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同正常的扩散器相比,仍然可以获得充分的效率程度或者甚至改进的效率程度。
一种用于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中的上述类型的多重扩散器的实施方案描述于DE 19710408A1中。
然而,已经表明,已知的多种扩散器很难适用于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中,特别是其中充气组(换言之,涡轮增压器)被设计成离心式压缩机的内燃机中,这是因为会产生气流分离以及由此会伴随产生涡流的不利作用,由此效率度会显著降低,从而使得将已知的多重扩散器用于活塞式发动机(特别是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中将不划算,由于上述原因,它们迄今为止还未用于大柴油发动机中,例如Wrtsil公司的大柴油发动机。
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成本原因和同样由于结构几何原因,同常规应用的扩散器相比,急需降低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特别是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中扩散器的结构长度和/或同时升高效率度。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改进的用于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特别是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的扩散器,同已知的扩散器相比,其具有显著降低的结构长度,优选其另外具有比迄今为止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扩散器更高的效率度,或者对于与已知扩散器相同结构长度的扩散器,具有显著改进的效率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改进扩散器的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特别是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
满足这些目的的本发明主题由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进行表征。
独立权利要求特别涉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由此,本发明涉及用于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特别是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的多重扩散器,其中所述多重扩散器包括沿纵轴从扩散器入口发散至扩散器出口的扩散器壳体,和设置在扩散器壳体内部的扩散器插件。所述扩散器入口可以连接至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出口和扩散器出口可以连接至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填充空气冷却器上,从而使得在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运行状态中,新鲜空气可以从废气涡轮增压器中经多重扩散器被引入到填充空气冷却器中。根据本发明,所述多重扩散器相对于纵轴不对称的进行设计。
即,已经发现,穿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出口直径和由此还自然穿过扩散器入口直径的从涡轮增压器流出的新鲜空气的速度分布轮廓并不总是高度对称的似块状结构。这意味着从废气涡轮增压器流出的新鲜空气的速度矢量相对于废气涡轮增压器出口的横截面积并不总是恒定,而是由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构造,流出新鲜空气的速度矢量的速率轮廓具有特征不对称性。
如果将废气涡轮增压器在加料侧设计为离心式压缩机,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早已已知的构造和功能方法的离心式压缩机,已经发现,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出口处的流出气体的速度和/或方向显著不同,例如,在废气涡轮增压器出口横截面内缘上内半径区域中的速度和/或方向不同于出口最外边缘的速度和/或方向。穿过废气涡轮增压器出口的全横截区域观察,产生了流入新鲜空气的非旋转对称速度分布,换言之,由径向压缩机构造预确定或者至少由其共同确定的不对称速度分布图。
这是先前对称构造多重扩散器(比如,例如描述于DE 19710408A1中的多重扩散器)不能关于效率度产生期望的改进和不能缩短多重扩散器构造长度的原因。即,因为从废气涡轮增压器流出进入对称多重扩散器的气体的速度分布图的对称性不能与已知的多重扩散器的高对称性相容,导致流动的新鲜空气在多重扩散器的某些区域停留,并且由此产生紊流和效率度的显著降低。
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考虑了进入扩散器中的新鲜空气的速度分布的不对称性,关于其纵轴,对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进行了不对称设计。就此而论,在实际情形中,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的构造适合于废气涡轮增压器在其出口以及由此在扩散器入口传递空气的速度分布。
由此,可以防止气流在多重扩散器的某些表面上分离,从而可以防止效率度的降低。
在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至少一个第一扩散器插件设计为在朝向扩散器出口的方向上发散的中空主体,特别是将其设计为直边或者非直边圆锥体的形状。比如,如果仅仅提供一个扩散器插件时,优选相对于扩散器壳体的纵轴在扩散器壳体中进行不对称设计。这可以发生,特别是由于扩散器插件自身不是圆形对称的圆锥体和/或由于扩散器插件的纵轴不能平行于扩散器壳体的纵轴运动和/或与此不相同。自然还可能是扩散器壳体自身不是对称设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他可以如何适当使用和/或联用该部件,并且为了适应于流入新鲜空气的速度分布图改造多重扩散器的构造,进一步可以生产根据本发明的不对称多重扩散器,即使存在多于一个扩散器插件时。
在上述设置中,可以提供被表示为第二扩散器插件的扩散器插件,该扩散器插件被设计为在朝向扩散器出口的方向上发散的紧凑主体,特别是直边或者非直边紧凑圆锥体形状。由此,新鲜空气不能流过第二扩散器插件,而是仅仅流过其外表面。应当理解,在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中,例如,可以仅仅存在第二扩散器插件和在扩散器壳体中没有其它扩散器插件,或者所述第二扩散器插件可以与其它扩散器插件联合使用。
关于这一点,在具体实施方案中,通过安装在入口侧和出口侧不是紧凑或者开口圆锥体的被设计为片材金属引导元件形状的第三扩散器插件,使多重扩散器的对称性适应于进入新鲜空气的速度分布图同样可以实现。
应当理解,所有可能的扩散器插件实施方案,比如已经描述或者明显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扩散器实施方案都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中单独提供或者适宜地组合使用。
在实践中特别重要的实施方案中,扩散器壳体的壳体横截面和/或扩散器插件的插件横截面被设计为在扩散器出口方向上上升的横截表面。
壳体横截面和/或插件横截面可以被制造成圆形和/或椭圆形和/或规则或不规则多边形,特别是三角形或者矩形或者五边形。
相对于多重扩散器的纵轴,优选扩散器壳体和/或扩散器插件以恒定的孔径角和/或不断变化的孔径角和/或间断变化的孔径角延伸。
在上述设置中,恒定的孔径角和/或不断变化的孔径角和/或间断变化的孔径角是垂直于纵轴测量的极角的函数。
在实践中重要的结构设计中,如上所记载,至少一个扩散器插件和/或扩散器壳体关于扩散器壳体的纵轴不对称地进行设置。
为了进一步影响多重扩散器中新鲜空气流动的方向,所述扩散器壳体和/或扩散器插件可以包括引导元件,特别是螺旋形引导元件,尤其是具有导向叶片的装置,其中优选对引导元件进行设置和设计,从而使得从废气涡轮增压器中流出的新鲜空气的周边绕流可以得到转移,并且特别是可以转移为轴向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特别简单的实施方案中,仅仅提供了一个扩散器插件。
所需的对称性改变还可以通过该设置实现,其中当弯曲的多重扩散器沿弯曲的纵轴延伸时,多重扩散器从扩散器入口延伸至扩散器出口。
关于这一点,应当理解,在此申请中所述的实施方案应当仅仅视为是实施例,特别是,没有详细说明的所有适宜组合同样由本发明覆盖。
此外,本发明涉及具有如上所述和如下参考附图所述的多重扩散器的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特别是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本发明将借助于附图进行更为详尽地说明,所述附图表示:
图1示意说明了一般排气涡轮增压器系统的构造;
图2作为排气涡轮增压器的离心式压缩机与排出的新鲜空气的速度分布图;
图3具有中空、圆锥形、扩散器插件的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的第一实施方案;
图4具有紧凑扩散器插件的对应于图3的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的第二实施方案;
图5具有两个不对称设置的扩散器插件的多重扩散器的剖面图;
图6具有两个不对称设计的扩散器插件的多重扩散器的剖面图;
图7具有不断改变孔径角的扩散器壳体的多重扩散器的纵剖面图;
图8沿圆周方向具有不同孔径角的图7的扩散器壳体的透视图说明;
图9具有弯曲纵向轴的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
图10具有片材金属引导元件的多重扩散器的第一实施方案;
图11具有片材金属引导元件的多重扩散器的第二实施方案;
图12具有螺旋形引导元件的多重扩散器的剖面图;
图13具有引导元件的另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说明不同部件相互作用和大柴油机的排气涡轮增压器主要构造的示意图,所述大柴油机为具有纵向排出的二冲程大柴油机并且装配有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所述多重扩散器在下文中表示为附图标记1:
所述大柴油机通常包括许多气缸1000与设置在气缸盖中的出口阀1001,在汽缸1000中活塞1002设置沿下死点UT和上死点OT之间的波状表面来回移动。具有气缸盖的汽缸1000和活塞1002以已知的方式限制了汽缸1000的燃烧空间。许多扫气小孔1003提供于气缸的下部区域,它们被设计为排出槽1003。取决于活塞1002的位置,排出槽1003由其覆盖或者暴露。被称为扫气9的新鲜空气9可以通过扫气小孔1003流入汽缸1000的燃烧空间中。在燃烧期间形成的废气1004通过连接在排气阀1001上的排气线1005流过设置在气缸盖中的出口阀1001,进入废气涡轮增压器7中。
自身已知的废气涡轮增压器7包括,作为主要部件的用于压缩空气9的压缩机71与压缩机转子711,以及用于驱动压缩机转子711的涡轮72与涡轮机转子721,所述压缩机转子711通过枢轴固定连接在涡轮机转子721上。涡轮72和压缩机71设置在壳体中并且形成废气涡轮增压器,在当前情形中其形成为压缩机侧面上的径向压缩机。涡轮72以已知的方式通过流入来自于汽缸1000的燃烧空间的热废气1004进行驱动。
为了用扫气9填充汽缸1000的燃烧空间,经过诱导短线通过压缩机转子711将新鲜空气9吸入并且在废气涡轮增压器中对其进行压缩。来自于废气涡轮增压器7的压缩新鲜空气9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下游多重扩散器1并且经压力管路通过填充空气冷却器8进入入口接收器1006,由此压缩新鲜空气9最终在高压下通过排出槽1003进入汽缸1000的燃烧室中。
在图2中,废气涡轮增压器7较为详细地构造为径向压缩机。径向压缩机自身是已知的。它们是具有转子流动地压缩机,其除了末端部件之外还具有用于运行传送地径向速度部件。
由此,空气通过径向压缩机中地叶轮得到压缩,经废气涡轮增压器7的出口6以特定速度V传送并且经扩散器进口2进入扩散器1中。
就此而论,可以将其视为是在废气涡轮增压器7的出口6的插件横截面500上的具体横截面坐标X,并且由此视为在壳体横截面400上的横截面坐标,排放新鲜空气9的速率V取决于横截面坐标X并且由此在横截面400,500上并不是常数。这意味着从废气涡轮增压器7中以特定坐标X进入多重扩散器1的新鲜空气9的速率V服从速度分布图P,该速度分布图是横截面400,500上至少一个坐标X的函数。
从废气涡轮增压器7中排出的新鲜空气9的速度分布图P的不对称性可以认为是根据本发明多重扩散器1的不对称构造的原因,所述多重扩散器比如示意图解于图3中的扩散器。在图3的实施例中,来自于废气涡轮增压器7的新鲜空气9经扩散器进口2被传送入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1中。在多重扩散器1中,流入新鲜空气9的速度以自身已知的方式被降低,籍此,根据伯努利定律,新鲜空气9可以获得升高的压力,由此以高压进入填充空气冷却器8中。就此而论,根据本发明图3的多重扩散器明确包括一种在朝向扩散器出口3的方向上发散的非直边圆锥体51的形状的扩散器插件5,51。扩散器壳体4以与扩散器插件51相同的方式相对于该实施例中多重扩散器的纵向轴L进行不对称设计,由此流入新鲜空气9流的速度分布的速度分布图P的不对称形状可以理论上考虑在内,从而使得在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中,高效可以得到实现,因为新鲜空气9在多重扩散器1中的流动不会分离,虽然图3的多重扩散器具有较大的孔径角和相对较短的构造长度。
对应于根据图3的具有紧凑扩散器的本发明多重扩散器的第二实施方案图解说明于图4中。图4中图解说明的设置基本上对应于图3中已经详细说明的设置,然而,在图4中,扩散器插件5,52不是如图3中所述的非直边圆锥体51形状的发散中空主体51,而是在朝向扩散器出口的方向上发散的紧凑主体52,该紧凑主体52被设计为非直边紧凑圆锥体52,从而使得新鲜空气9只能围绕紧凑圆锥体52表面流动而不能通过紧凑圆锥体52。
不论使用紧凑扩散器插件52或中空扩散器插件51,这都取决于流入多重扩散器1的新鲜空气9的速度分布的速度分布图P的具体形式和/或由其它边界条件(比如废气涡轮增压器7和/或填充空气冷却器8的具体设计和/或其它边界条件,例如,多重分散器1自身尺寸和形状制造的需要)决定。
图5的例证说明表示穿过具有两个不对称设置的扩散器插件5的多重扩散器1的剖面图。多重扩散器1的扩散器壳体4相对于多重扩散器1的纵轴L自身成形为椭圆不对称形状。另外,两个在图5实施方案中在扩散器出口3的方向上发散的成形为中空直边圆锥体5,51的两个扩散器插件5,51,相对于扩散器壳体4中的多重扩散器1的纵轴L不对称地进行设置,其中扩散器出口3在图5中没有明确显示。
在图6中显示了穿过具有两个不对称成形的扩散器插件5的多重扩散器1的其它实施方案的剖面图。在类似于图5实施例的图6实施例中,扩散器壳体4成形为椭圆形,其中两个扩散器插件5成型为中空椭圆形扩散器插件51。也就是说,相对于纵轴L不对称的多重扩散器1通过扩散器壳体4和扩散器插件5,51的不对称成形得到形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此设置中,扩散器插件5的一个壁上还可以进行穿孔,即,提供钻孔或小孔,从而使得多重扩散器1中的气流可以以适宜的方式受到有利影响,这取决于几何结构和/或流入新鲜空气9的速度分布图P。
穿过具有不断改变扩散器壳体4的孔径角α2的多重扩散器1的纵剖面图图解说明书图7中,图8再次显示了图7的实施方案,此时以透视图的形式进行例证说明。
根据图7和图8的多重扩散器仅仅具有一个扩散器插件5,其成形为在朝向扩散器出口3的方向上延伸的中空圆锥体。为了清楚的目的,关于这一点,在图8中仅仅图解说明了扩散器壳体,扩散器插件5,51并没有显示。
图7明确表明了扩散器壳体4的孔径角α2如何在纵轴L的方向上不断改变,其中在朝向扩散器入口2的方向上孔径角α2不断变小,同时扩散器插件5,51的孔径角α1沿纵轴L保持恒定。
另外,不断改变的孔径角α2是极角φ的函数,籍此对应于图7和图8的多重扩散器1的不对称性得以产生。
在图9中表明了本发明具有弯曲纵轴L的多重扩散器1的扩散器插件5的其它实施方案,籍此流入多重扩散器1中的新鲜空气9的速度分布靠模P的不对称性可以同样认为有利于增加本发明多重扩散器1的效率度。
图10和图11显示了具有片材金属引导元件5,53的根据本发明多重扩散器1的两种实施方案。根据图10和图11的扩散器插件5,53不是在朝向扩散器出口3的方向上发散的中空主体5,51,而是相对于纵轴L在多重扩散器1的扩散器壳体4中不对称设置的个体片材金属引导元件53。
图12显示了具有螺旋形引导元件10的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1的剖面图,其中螺旋形引导元件10以所述方式进行设置和设计,从而使得在运行状态中从废气涡轮增压器7释放的新鲜空气9的周边流动可以得到转移,并且特别是可以转移成轴向流动。
在图13中,最后显示了具有引导元件10的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的另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其中引导元件10同样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和例如如图13示意说明转移流入的新鲜空气9,在多重扩散器1的切线方向上指向的流入新鲜空气的速度分量被转变成轴向分量,从而使得从多重扩散器1流出的新鲜空气基本上仅仅具有一个轴向速度分量。在图13的实施方案中,引导元件10进一步用于连接扩散器壳体4中的扩散器插件或者用于稳定扩散器壳体4中的扩散器插件5,其中所述引导元件10,例如被焊接或者螺丝紧固或者以其它适宜的方式固定在扩散器插件5的外壁以及扩散器壳体4的内壁上。
由此,首次制造了可以使用的用于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特别是用于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的多重扩散器,其中,即使流入新鲜空气的速度分布非常不对称时,气流也不会在内部分离和由此没有涡旋形成。由此,首次得到了具有显著较大孔径角的多重扩散器,由此使得其结构长度可以被显著降低,并且同常规扩散器或者已知的多重扩散器相比,该装置不会导致效率度降低。如果结构长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多重扩散器,效率度的显著增加可以得到实现,同时可以保持常规扩散器或者多重扩散器的结构长度。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并且特别是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的多重扩散器,其中所述多重扩散器包括沿纵轴(L)从扩散器入口(2)发散至扩散器出口(3)的扩散器壳体,其具有设置在扩散器壳体(4)内的扩散器插件(5,51,52,53)以及连接至废气涡轮增压器(7)出口(6)的扩散器入口(2)和连接至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填充空气冷却器(8)上的扩散器出口(3),从而使得,在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运转状态中,新鲜空气(9)可以经多重扩散器从废气涡轮增压器中被引入到填充空气冷却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扩散器关于纵轴(L)不对称地进行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重扩散器,其中至少第一扩散器插件(51)被设计为在朝向扩散器出口(3)的方向上发散的中空主体(51),特别是直边或者非直边圆锥体(51)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其中第二扩散器插件(52)被设计为在朝向扩散器出口(3)的方向上发散的紧凑主体(52),特别是为直边或者非直边紧凑圆锥体(52)的形式。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其中第三扩散器插件(53)被设计为片材金属引导元件(53)的形式。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其中扩散器壳体(4)的壳体横截面(400)和/或扩散器壳体(4)的插件横截面(500)和/或扩散器插件(5)的插件横截面(500)被形成为在扩散器出口(3)的方向上增加的横截面区域(400,500)。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其中壳体横截面(400)和/或插件横截面(500)被制造成圆形和/或椭圆形和/或规则或不规则多边形,特别是三角形或者矩形或者五边形。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其中所述扩散器壳体(4)和/或扩散器插件(5)相对于纵轴(L)以恒定的孔径角(α1)和/或以不断变化的孔径角(α2)和/或以间断变化的孔径角延伸。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其中所述恒定的孔径角(α1)和/或不断改变的孔径角(α2)和/或间断变化的孔径角是垂直于纵轴(L)测量的极角(φ)的函数。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其中至少一个扩散器插件(5)和/或扩散器壳体(4)相对于扩散器壳体(4)的纵轴(L)不对称地进行设置。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其中所述扩散器壳体(4)和/或扩散器插件(5)包括引导元件(10),特别是螺旋形引导元件(10),特别是具有导向叶片(10)的装置,其中优选以使得从废气涡轮增压器释放的新鲜空气(9)的周边绕流能够得到转向,特别是能够转向成轴向流动的方式对引导元件(10)进行设置和设计。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其中只提供一个扩散器插件(5)。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其中所述多重扩散器以沿弯曲的纵轴(L)的弯曲多重扩散器形式从扩散器入口(2)延伸至扩散器出口(3)。
13.一种具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重扩散器(1)的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特别是二冲程大柴油发动机。
CN2007101370345A 2006-07-19 2007-07-19 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多重扩散器和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 Active CN101109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6117509 2006-07-19
EP06117509.7 2006-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9312A true CN101109312A (zh) 2008-01-23
CN101109312B CN101109312B (zh) 2013-01-02

Family

ID=37528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70345A Active CN101109312B (zh) 2006-07-19 2007-07-19 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多重扩散器和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1881173B1 (zh)
JP (1) JP5184825B2 (zh)
KR (1) KR101338280B1 (zh)
CN (1) CN101109312B (zh)
AT (1) ATE430876T1 (zh)
BR (1) BRPI0703120A (zh)
DE (1) DE502007000686D1 (zh)
DK (1) DK1881173T3 (zh)
PL (1) PL1881173T3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6409A (zh) * 2015-11-30 2016-07-06 王庆昌 水驱无电排风机增压总成
CN107923306A (zh) * 2015-09-01 2018-04-17 卡明斯公司 多涡轮增压器与热交换器的连接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6771B1 (ko) 2011-05-19 2013-09-10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신규한 두유 추출 방법
DE102013017694A1 (de) 2013-10-24 2014-07-24 Daimler Ag Radialverdichter für einen Abgasturbolader
CN105736408A (zh) * 2015-11-30 2016-07-06 王庆昌 水驱无电排风机
US10774712B2 (en) 2015-12-14 2020-09-15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ystem and an exhaust treatment unit for such a system
US10100786B2 (en) * 2016-06-08 2018-10-16 Cummins Inc. Two-stage engine charge air system with branch conduits
US10422304B2 (en) * 2016-06-08 2019-09-24 Cummins Inc. Inlet diffusers for a two-stage engine charge ai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305773B (zh) * 1967-05-30 1968-11-04 Goetaverken Ab
FR2271394B1 (zh) * 1974-05-15 1978-03-24 France Etat
DE3216433C2 (de) * 1982-05-03 1984-02-09 M.A.N. 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ürnberg AG, 8900 Augsburg Abgasleitungssystem an einer nach dem Stauprinzip aufgeladenen mehrzylindrigen Brennkraftmaschine
US4693084A (en) * 1986-07-25 1987-09-1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harge cooler angle duct
US5110560A (en) * 1987-11-23 1992-05-05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nvoluted diffuser
DE4325977A1 (de) * 1993-08-03 1995-02-09 Balcke Duerr Ag Diffusor
JPH0842521A (ja) * 1994-08-02 1996-02-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気流拡大ダクト
DE19710408B4 (de) * 1997-03-13 2010-08-05 Man B & W Diesel A/S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AT2541U1 (de) * 1997-12-22 1998-12-28 Avl List Gmbh Brennkraftmaschine mit mehreren zylindern
EP1061265B1 (de) * 1999-06-14 2005-12-14 Wärtsilä Schweiz AG Aufladegruppe für einen Grossdieselmotor
JP2002180999A (ja) * 2000-12-08 2002-06-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ディフュー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3306A (zh) * 2015-09-01 2018-04-17 卡明斯公司 多涡轮增压器与热交换器的连接
CN107923306B (zh) * 2015-09-01 2020-11-24 卡明斯公司 多涡轮增压器与热交换器的连接
CN105736409A (zh) * 2015-11-30 2016-07-06 王庆昌 水驱无电排风机增压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81173B1 (de) 2009-05-06
EP1881173A1 (de) 2008-01-23
KR20080008227A (ko) 2008-01-23
PL1881173T3 (pl) 2009-10-30
JP5184825B2 (ja) 2013-04-17
KR101338280B1 (ko) 2013-12-09
ATE430876T1 (de) 2009-05-15
JP2008025564A (ja) 2008-02-07
DE502007000686D1 (de) 2009-06-18
BRPI0703120A (pt) 2008-03-04
CN101109312B (zh) 2013-01-02
DK1881173T3 (da) 2009-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9312B (zh) 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的多重扩散器和往复运动活塞内燃机
CN103154466B (zh) 转成环形体积的压缩机再循环
RU257659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чистки картерных газов
US6810867B2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device
US20080247866A1 (en) Compressor and Compressor Housing
KR101794524B1 (ko) 내연기관용 유체가속장치
US20080179227A1 (en) Bubble separator
CN101560987A (zh) 带有喘振控制的离心式压缩机及有关方法
US20180094647A1 (en) Compressor, exhaust gas turbocharger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achine
WO2017104183A1 (ja) 気液分離用旋回流発生装置
CN104110300B (zh) 涡轮增压器
CN101113678A (zh) 一种变出口流动截面可调节涡轮喷嘴环
CN103867289A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可变进气歧管及其可变进气设备
KR100963278B1 (ko) 터보 차저
CN102282345A (zh) 带有渐增横截面排气壳体的涡轮增压器以及用于涡轮增压的方法
CN101008379A (zh) 用于压缩器入口的流动转向器
CN104675453B (zh) 特别用于机动车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EP3265664B1 (en) Compressor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7592898B (zh) 涡轮增压器的具有空气循环阀的压缩机以及具有这样的压缩机的涡轮增压器和机动车
US20010016161A1 (en) Turbocharger
US4529356A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pattern of the exhaust gas of a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6050334A (zh) 一种汽车双涡管增压器壳体结构
CN110735814B (zh) 带倾斜扩压器的离心式压缩机
KR200495900Y1 (ko) 내연기관의 출력증강 매연저감기
CN103470410A (zh) 强力旋转涡流油气混合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