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8635A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8635A
CN101108635A CNA2006101059366A CN200610105936A CN101108635A CN 101108635 A CN101108635 A CN 101108635A CN A2006101059366 A CNA2006101059366 A CN A2006101059366A CN 200610105936 A CN200610105936 A CN 200610105936A CN 101108635 A CN101108635 A CN 101108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width direction
wall portion
overall width
mai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59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0419C (zh
Inventor
大野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1059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60419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08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8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04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041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铰链臂(1)具有主壁部(1a)和盖板安装壁部(1b),所述主壁部(1a)以其表背面指向大致车宽方向的姿势可转动地支承在铰链托架(6)上,而所述盖板安装壁部(1b)从主壁部(1a)的上端缘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另一方面,作为盖板脊背加强件(3)与前围侧板(2)之间接合部的盖板脊背凸缘(4)边向上方伸出,边向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该结构中,铰链臂(1)的主壁部(1a)相对盖板脊背凸缘(4)向车宽方向偏离。采用本发明,可进一步提高对施加在发动机防护盖板(1)上的冲击负荷的冲击吸收性能。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车辆前部结构,已知有如下结构:在形成发动机室侧缘的骨架构件的后部安装铰链托架,而在发动机防护盖板后部的侧缘部安装铰链臂,将铰链臂可转动地安装在该铰链托架上,发动机防护盖板就可开闭地将发动机室的上侧开口关闭(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37744号公报)。
在这种车辆前部结构中,最好对施加在发动机防护盖板上的冲击负荷具有冲击吸收性能,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对铰链托架的安装面加以改进,提高了冲击吸收性能。利用这种结构也可获得较高的冲击吸收性能。但是,希望冲击吸收性能更高,发明者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这样的结构:通过对铰链臂和铰链托架等结构加以改进,能以比较简单的构成来提高冲击吸收性能。
发明内容
即,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车辆前部结构中,进一步提高对施加在发动机防护盖板上的冲击负荷的冲击吸收性能。
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是,在车辆前部的形成发动机室侧缘的骨架构件的后部安装有铰链托架,而在可开闭地将发动机室上侧开口关闭的发动机防护盖板的后部和侧缘部安装有铰链臂,在该铰链托架上安装有可转动的铰链臂,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铰链臂具有主壁部和盖板安装壁部,所述主壁部以其表背面指向大致车宽方向的姿势可转动地支承在铰链托架上,而所述盖板安装壁部从该主壁部的上端缘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在发动机室后部的侧方,作为盖板脊背加强件与前围侧板之间接合部的盖板脊背凸缘边向上方伸出边向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使所述铰链臂的主壁部相对所述盖板脊背凸缘向车宽方向偏离。
采用本发明,当冲击负荷从上方施加在发动机防护盖板上、发动机防护盖板向下方变形时,可抑制铰链臂的主壁部和盖板脊背凸缘相互干涉,且可增大发动机防护盖板向下方的变形行程,于是可进一步提高冲击吸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将车辆前部结构的发动机防护盖板卸下后状态的立体图(是在发动机防护盖板或发动机上罩盖等被卸下后的状态下、表示发动机室内的后方角落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车辆前部结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车辆前部结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剖视图(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另一剖视图(图2中的B-B线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车辆前部结构所包含的铰链托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冲击负荷作用在发动机防护盖板上时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车辆前部结构产生变形状态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车辆前部结构一部分的立体图(是在发动机防护盖板或发动机上罩板等被卸下后的状态下、表示发动机室内的后方角落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车辆前部结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车辆前部结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车辆前部结构的剖视图(图2中的A-A线剖视图),图5是车辆前部结构的另一剖视图(图2中的B-B线剖视图),图6是车辆前部结构所包含的铰链托架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冲击负荷作用在发动机防护盖板上时车辆前部结构产生变形状态的示图。在以下的实施形态中,仅说明车辆左侧的结构,对于右侧,可用同样(左右对称)的结构实现。另外,图中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IN表示车宽方向的内方。
发动机防护盖板9(图2)通过铰链机构安装在车体上,可开闭地将发动机室的上侧开口关闭。
铰链机构在本实施形态中,包括铰链托架6、铰链臂1和铰链销8。
其中,铰链托架6可例如通过对钢板进行弯曲成形等来构成,包括:利用螺栓13固定于盖板脊背加强件(日文:フ一ドリ一ジレインフオ一ス)3上表面的底壁部6b;以及从底壁部6b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缘向上方延伸的纵壁部6f。
纵壁部6f包括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侧部分6e及下侧部分6c和在它们之间随着向上侧而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的中间部分6d。也就是说,纵壁部6f正面看弯曲成大致S字状,上侧部分6e相对于下侧部分6c向车宽方向内侧偏离距离x1(图3)。并且,铰链销8以向车宽方向伸出的姿势安装在该上侧部分6e上。铰链壁1通过该铰链销8而可转动地被支承在铰链托架6上。
该铰链托架6形成有从中间部分6d细长地向后方和内方延伸的臂6a,该臂6a上安装有从前翼子板7的车宽方向内侧端缘向下方和内方延伸的臂7a。也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中,也采用铰链托架6作为固定前翼子板7用的托架。6g是安装用的贯通孔,6h是安装用的螺母。
另一方面,铰链臂1例如可通过对钢板进行弯曲成形等来构成,包括主壁部1a和盖板安装壁部1b,该主壁部1a以其表背面大致指向车宽方向的姿势细长延伸并可转动地支承在铰链托架6上,而该盖板安装壁部1b从主壁部1a的上端缘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
主壁部1a是具有从侧面看弯曲成大致U字状的部分并在大致U字状的部分的前方连续设置有直线状部分而成的,而U字状的部分向下方凸出,以便在将发动机防护盖板9打开时避免与其它零件干涉,所述大致U字状部分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被支承在铰链托架6上,另一方面,使直线状部分的上端缘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形成盖板安装壁部1b。
在盖板安装壁部1b上,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二个盖板安装孔1c,其中,后侧(靠近铰链销8的一侧)的盖板安装孔1c的形成部分向上凸起地隆起,构成突起部1d。
发动机防护盖板9至少在安装部具有双层结构,在该双层结构的内侧(下侧,发动机室一侧)的盖板内部9a上,用螺栓11和螺母(未图示)将盖板安装壁部1b固定。此外,在该部分上设置盖板铰链加强件(日文:フ一ドヒンジレインフオ一ス)10,提高安装部的刚性。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突起部1d,盖板安装壁部1b成为前后具有阶梯的形状,因此,与其抵接的盖板内部9a也成为具有阶梯的形状。这里,盖板内部9a的后缘部如图2所示那样倾斜,阶梯形成在该倾斜部分的中途位置。即,利用这种结构,铰链臂1的安装点就位于倾斜部分的中途,但该位置与不形成阶梯、将铰链臂1的安装点形成在盖板内部9a的倾斜部前侧的平坦面的情况相比,是处于更后方(发动机防护盖板9的后缘侧,即靠近铰链销8轴心的一侧)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1和图4、图5所示,在发动机室后部的侧方,作为盖板脊背加强件3和前围侧板2之间接合部的盖板脊背凸缘(日文:フ一ドリツジフランジ)4,边向上方伸出边向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也就是说,前围侧板2从仪表安装板的侧方(挡板侧部)到发动机室后部延伸设置,并在该盖板脊背凸缘4,用点焊等方式与在发动机室侧缘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骨架构件的盖板脊背加强件3相接合。5是悬置塔(日文:サスペンシヨンタワ一),5a是其上表面(安装面)。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5所示,设在发动机室后部上方的发动机上罩盖(日文:カウルトツプカバ一)12的侧缘部靠近盖板脊背凸缘4上端缘的上侧,并延伸设置到该上端缘的车宽方向外侧。
这里,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4所示,使铰链臂1的主壁部1a相对于盖板脊背凸缘4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离距离x2,并如图5所示,相对于发动机上罩盖12的车宽方向端部也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离距离x3。
利用以上的本实施形态,可进一步提高对施加在发动机防护盖板9上的冲击负荷的冲击吸收性能。
也就是说,首先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使铰链臂1的主壁部1a相对于盖板脊背凸缘4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偏离距离x2。因此,当从上方冲击负荷作用在发动机防护盖板9上、使该发动机防护盖板9向下变形时,可抑制铰链臂1的主壁部1a和盖板脊背凸缘4相互干涉。于是,可进一步增大发动机防护盖板9向下方的变形行程,相应可提高冲击吸收性能。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使主壁部1a相对于发动机上罩盖12的车宽方向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离距离x3。因此,当从上方冲击负荷作用在发动机防护盖板9上、使该发动机防护盖板9向下方变形时,可抑制铰链臂1的主壁部1a和发动机上罩盖12相互干涉。于是,可进一步增大发动机防护盖板9向下方的变形行程,相应可提高冲击吸收性能。
此外,将主壁部1a配置在车宽方向更外侧,可将由该主壁部1a支承的发动机防护盖板9的侧缘即该侧缘与前翼子板7内缘之间的分型线30更容易地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有利于增大造型上的自由度。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使纵壁部6f的上侧部分6e相对于下侧部分6c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偏离距离x1的位置,使该纵壁部6f弯曲。因此,纵壁部6f如图7所示,在物体20从上方与发动机防护盖板9冲撞、使发动机防护盖板9受到冲击负荷时就容易倒向车宽方向(的内侧)。这样,除了发动机防护盖板9向斜下方移动而可极大地确保变形行程外,该发动机防护盖板9的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弯曲变大,从而可提高冲击吸收性能。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在铰链臂1的盖板安装壁部1b上形成有向上凸的突起部1d,在该突起部1d上安装有发动机防护盖板9,从而可使该突起部1d相对于发动机防护盖板9的安装位置更接近铰链销8。这样,可缩短从发动机防护盖板9的转动中心(铰链销8的中心)至发动机防护盖板9安装位置的力矩臂的长度,而且可提高铰链臂1的盖板安装壁部1b的弯曲刚性,于是,提高了发动机防护盖板9和铰链臂1的共振频率(固有振动数),可减少振动和声音。
在本实施形态中,从纵壁部6f使细长而弯曲的臂6a伸长,在该臂6a上安装前翼子板7。这样,当在发动机防护盖板9上从上方作用了冲击负荷时,可使刚性比纵壁部6f低的臂6a极大(伸长地)变形,可由前翼子板7抑制纵壁部6f的弯曲受限制的情况。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7所示,当在发动机防护盖板9上从上方与物体20冲撞、受到冲击负荷时,由于铰链托架6倒入车宽方向内侧,故铰链臂1的主壁部1a也随着发动机防护盖板9而向下方移动,并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距离W,但为了在这种变形后的状态下主壁部1a也不与盖板脊背凸缘4干涉,最好预先设定包含距离x1~x3在内的各部分的规格。即,在各部分因来自上方的冲击负荷而产生变形的场合,最好构成为,不是铰链臂1的主壁部1a,而是盖板安装壁部1b与盖板安装壁部1b盖板脊背凸缘4和发动机上罩盖12抵接。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作各种变形。例如,使构件互相之间偏离的方向既可是车宽方向的外侧,也可是内侧。

Claims (4)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在形成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侧缘的骨架构件的后部安装有铰链托架,而在可开闭地将发动机室上侧开口关闭的发动机防护盖板的后部和侧缘部安装有铰链臂,在该铰链托架上安装有可转动的铰链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臂具有主壁部和盖板安装壁部,所述主壁部以其表背面指向大致车宽方向的姿势可转动地支承在铰链托架上,而所述盖板安装壁部从该主壁部的上端缘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
在发动机室后部的侧方,作为盖板脊背加强件与前围侧板之间接合部的盖板脊背凸缘,边向上方伸出边向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铰链臂的主壁部相对所述盖板脊背凸缘向车宽方向偏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在发动机室后部上方的发动机上罩盖的侧缘部接近所述盖板脊背凸缘的上端缘上侧,并从该上端缘延伸到车宽方向外侧,
所述铰链臂的主壁部相对所述发动机上罩盖的车宽方向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托架具有底壁部和纵壁部,所述底壁部固定在骨架构件上,所述纵壁部从底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缘向上方延伸,并将所述铰链臂的主壁部可转动支承在其上部,
在所述纵壁部的上部相对该纵壁部的下部向车宽方向偏离的位置,使该纵壁部弯曲。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铰链臂的盖板安装壁部上形成有向上凸的突起部,在该突起部上安装有发动机防护盖板。
CNB2006101059366A 2006-07-18 2006-07-18 车辆前部结构 Active CN10056041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059366A CN100560419C (zh) 2006-07-18 2006-07-18 车辆前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059366A CN100560419C (zh) 2006-07-18 2006-07-18 车辆前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8635A true CN101108635A (zh) 2008-01-23
CN100560419C CN100560419C (zh) 2009-11-18

Family

ID=39040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59366A Active CN100560419C (zh) 2006-07-18 2006-07-18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0419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8835A (zh) * 2009-10-14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05612099A (zh) * 2013-10-10 2016-05-25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围上盖板
CN110126601A (zh) * 2018-02-09 2019-08-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构造
CN110316256A (zh) * 2018-03-30 2019-10-11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前发动机罩用铰链臂安装构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8835A (zh) * 2009-10-14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02548835B (zh) * 2009-10-14 2014-0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05612099A (zh) * 2013-10-10 2016-05-25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围上盖板
CN105612099B (zh) * 2013-10-10 2017-10-24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围上盖板
CN110126601A (zh) * 2018-02-09 2019-08-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构造
CN110316256A (zh) * 2018-03-30 2019-10-11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前发动机罩用铰链臂安装构造
CN110316256B (zh) * 2018-03-30 2021-11-30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前发动机罩用铰链臂安装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60419C (zh)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17435B2 (en) Hood hinge and body structure
US8857891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door impact beam for vehicle
US10981603B2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8071285B (zh) 机罩铰链
US20070152475A1 (en) Motor vehicle with a side sill
US8167362B2 (en) Vehicular hood hinge arrangement structure
JP2008296833A (ja) 車体前部骨格構造
JP7095519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EP3613655B1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JP2009137579A (ja) ヒンジ
US11110966B2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0560419C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11084532B2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10843518B2 (en) Vehicle and suspension arm
JP4760310B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7110674B2 (ja) 車両フロントフード用ヒンジアーム取付構造
JP7028119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3962315B2 (ja) 車両のフードヒンジ構造
JPH0463776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839664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4899432B2 (ja) 車両のフードヒンジ構造
KR20070009098A (ko) 차량 범퍼 충격흡수 조립체
JP2002316668A (ja) 車両のフード支持構造
JP7014109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1025788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