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6761A - 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6761A
CN101106761A CNA2006100524110A CN200610052411A CN101106761A CN 101106761 A CN101106761 A CN 101106761A CN A2006100524110 A CNA2006100524110 A CN A2006100524110A CN 200610052411 A CN200610052411 A CN 200610052411A CN 101106761 A CN101106761 A CN 101106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erver
module
database
ex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524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建东
王世杰
吴亦平
周锦伟
谢旭峰
刘媛君
肖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OD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OD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OD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ODAO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0524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067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06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67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其包括有PTT终端、群组/存在服务器、数据库,PTT终端通过GPM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进行通信,群组/存在服务器通过ADO技术方法与数据库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组/存在服务器为支持WEB群组/存在服务器,PC机通过HTML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进行通信,它可以通过PC机来管理群组,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TT(即按即说)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一键通”即PoC(Push-To-Talk over Cellular)是由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和西门子四巨头联合开发的规范。根据介绍,该规范基于3GPP(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其中文译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定义的IP(IP,InternetProtocol,即“网际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意在减少市场分割,使用户无论漫游到全球的任何地方,都能享受易于使用的“一键通”体验。它的推出满足了用户对“一键通”和IMS的巨大市场需求。PoC技术的应用是基于IP网络的,其成本远远低于普通的手机语音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通信业务,其潜在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点,正受到包括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在内的通信界的极大关注。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00万人在使用PoC,且业内人士对这一市场前景相当看好。
PTT业务(PTT,Push-To-Talk,即按即说)在1993年由美国移动运营商Nextel在全球率先推出,它是基于蜂窝系统的PoC网络,被命名为Direct Connect(手机直通)。由于切合了该公司用户群体以商务用户为主的特点,″手机直通″业务受到了Nextel公司用户的欢迎。目前PTT利用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网络;将来随着3G(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的上市,PTT业务会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国内相对来说起步比较晚,不过许多有实力的公司都已经处于研究和开发中,专利号为CN200310110363.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会话建立协议网络结构及实现SIP群组呼叫的方法,(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指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是一个应用层的控制协议,可以用来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或者会议),为通用协议),其主要的发明点在于:通信网络还包括群组控制模块,所述群组控制模块接收SIPProxy转发来的终端信息并解析出该终端信息中携带的群组信息,根据该群组信息控制SIPProxy完成通信终端通话的建立,原PTT技术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群组/存在服务器不支持WEB,因此不能通过PC机来提高操作效率;二是不方便查看会话参与人员信息,用户使用起来不够方便,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它可以通过PC机来管理群组,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它可以实时查看会话参与人员信息,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首要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其包括有PTT终端、群组/存在服务器、数据库,PTT终端通过GPM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进行通信,群组/存在服务器包括数据库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采用ADO技术来实现群组/存在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组/存在服务器包括有WEB服务模块,该模块与PC机通过HTML协议进行通信,且WEB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数据库管理模块的接口来访问数据库;或者是,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其包括有PTT终端、群组/存在服务器、数据库,PTT终端通过GPM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进行通信,群组/存在服务器通过ADO技术方法与数据库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网络系统还包括WEB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通过HTML协议与PC机进行通信,且所述WEB服务器通过ADO技术方法与数据库进行通信。
本发明解决上述另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所述的PTT终端中的SIP协议模块通过PTT协议与SIP代理服务器中的SIP信令路由模块进行通信,SIP代理服务器中的SIP信令路由模块通过PTT协议与PoC服务器中的会话管理模块进行通信,而PTT终端中的RTP协议模块通过RTP/RTCP协议与PoC服务器中的发言权控制及媒体传输模块进行通信,PoC服务器中的群组交互模块通过PGA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中的数据库管理模块进行通信,SIP代理服务器中的PoC地址登记模块通过PGA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中的存在管理模块进行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当通过PTT终端修改了群组有关的信息比如好友列表、黑名单和群组等成员信息时,PC机上的网页内容可以定时刷新;当用户在PC机上更新了群组有关的信息时,WEB的服务器也把相应的信息存入数据库中,同样实现了数据库信息的维护,PTT终端通过“心跳信令”方式来获得最新信息,所谓的“心跳信令”,是指PTT终端向群组/存在服务器发送获取组信息和组成员信息等请求,群组/存在服务器返回组信息和组成员信息等信息;所以,当群组/存在服务器支持WEB的时候,用户的群组信息既可以通过PTT终端来管理,也可以在PC上通过WEB浏览器来管理,即用户可以通过在PC的浏览器上操作网页即可完成群组管理工作,比如注册帐号、添加好友、创建群组等,操作和使用十分方便,在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中,该通信系统可实时查看会话参与人员信息,大大方便用户进行会话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比文件1中的模块图;
图2为改进后的模块图之一;
图3为改进后的模块图之二;
图4为改进后的具体模块图;
图5为改进后的PTT系统的总体框架和模块图;
图6为改进后的PTT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细化模块图;
图7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意,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其包括有PTT终端、群组/存在服务器、数据库、PC机,PTT终端通过GPM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进行通信,GPM协议就是Group-Presence-Manage协议技术,即群组存在管理,为公知技术,群组/存在服务器通过ADO技术方法与数据库进行通信,ADO就是Active Data Object,为动态数据对象,是对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访问和操作的接口,其发明关键之处在于群组/存在服务器采用支持WEB的群组/存在服务器,就是在群组/存在服务器中引入一个“WEB服务模块”,该模块与PC机浏览器通信连接,如通过HTML协议连接,且与数据库通信连接,HTML即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为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HTML协议为通用协议,WEB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数据库模块接口来访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模块采用ADO技术来与数据库进行通信,ADO即Active Data Object,为动态数据对象,是对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访问和操作的接口,“WEB服务模块”与“群组管理”模块不同之处是WEB服务模块采用标准的HTML协议与系统的其他部分连接,而群组管理模块采用GPM-n等协议与系统的其他部分连接。
如图3所示意,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其包括有PTT终端、群组/存在服务器、数据库、PC机,PTT终端通过GPM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进行通信,GPM协议就是Group-Presence-Manage协议技术,即群组存在管理,为公知技术,群组/存在服务器通过ADO技术方法与数据库进行通信,ADO就是Active Data Object,为动态数据对象,是对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访问和操作的接口,其发明关键之处在于在原PPT构架中引入WEB服务器,该服务器与PC机通信连接,如通过HTML协议连接,与数据库通信连接,采用ADO技术来与数据库直接进行通信。
方案1和方案2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根据运行时的负载情况来判断采用哪个方案比较好,如果群组/存在服务器负载比较重,那么用方案2比较合理,否则可以用方案1。
WEB服务器和群组/存在服务器可以完成相同的群组管理功能,两者都通过ADO来访问相同的数据源。
方案1和方案2两种方案,都可以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下面以安装了windows 2000pro和windows xp-pro的计算机为例:
1)添加IIS组件(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INTERNET信息服务,是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WEB服务器程序)
IIS属于Windows组件,可通过“控制面板”里的“添加/删除程序”来安装该组件;
2)设置IIS并配置站点文件
通过“控制面板”中“管理工具”的“Internet信息服务”来打开IIS属性页来设置参数,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在本应用中需用到的参数:
“主目录”:设置本地站点的文件路径;
对站点的访问权限设置:
“脚本资源访问”:可以执行ASP、PHP等脚本;(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主页,是一套由微软公司开发的服务器端运行的脚本平台,ASP含于IIS当中,使用ASP内置组件可以快速开发动态网页。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超文本预处理器,一种服务器端的HTML脚本/编程语言,是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的、健壮的、安全的、性能非常之高的、独立于架构的、可移植的、动态的脚本语言。其源代码开放程序,拥有很好的跨平台兼容性。)
“写入”:允许写入的服务器文件,因为有数据要写入数据库,故该项必须设为允许;
设置CGI权限: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公共网关接口,是一种编程标准,它规定了WEB服务器调用其它可执行程序(CGI程序)的接口协议标准。
在配置里添加文件的后缀和解析路径,在“执行权限”里选择“纯脚本”,以表示执行脚本但不执行其他的exe文件;
设置“文档”:以哪个页面为默认页面;
设置“目录的安全性”中的“匿名访问和身份验证控制”:取消匿名访问,必须输入用户和密码才能访问网页。
3)允许从网络访问的防火墙处理
4)申请动态域名解析,使计算机有一个域名
其他一些设置采用默认值或根据需要再作调整即可。
产生技术效果:(1)当通过PTT终端修改了群组有关的信息比如好友列表、黑名单和群组等成员信息时,PC机上的网页内容可以定时刷新;(2)当用户在PC机上更新了群组有关的信息时,WEB服务器也把相应的信息存入数据库中,PTT终端通过“心跳信令”来获得最新信息,所谓的“心跳信令”,是指PTT终端向群组/存在服务器发送获取组信息和组成员信息等请求,群组/存在服务器返回组信息和组成员信息等信息,所以,群组/存在服务器支持WEB,用户的群组信息既可以通过PTT终端来管理,也可以在PC上通过WEB浏览器来管理,此时用户可以通过在PC的浏览器上操作网页即可完成注册帐号、添加好友、创建群组等群组管理工作,使用和操作更加方便。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方便用户实时查看会话参与人员信息,其PTT结构模块图见图5~6。
PTT技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PTT终端,SIP代理服务器,PoC代理服务器,群组/存在服务器和数据库。
图中PTT-n,即PTT-1、PTT-2等为通用的协议,是SIP信令在不同单元之间交互的命令总称;PTT-3是RTP/RTCP信令在不同单元之间交互的命令总称。
图中PGA-n:即Proxy-Group-Access,是用于修改用户的存在属性、获取组信息和组成员信息的通信协议;
图中的GPM-n,即GPM-1,GPM-2等为群组/存在操作交互命令,其英文名为Group-Presence-Manage,即群组存在管理协议,为公知技术。
图中的RTP为Real-timeTransport Protocol,即实时传输协议,是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常用的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Real-timeTransportControl Protocol)和RT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
对总体框架中的各模块功能的描述如下:
(1)PTT终端
PTT终端包括群组/存在管理模块、PTT模块、用户界面模块、SIP协议模块、RTP协议模块。
它允许PoC会话开始(如编码协商)、参与(如听或讲话)和离开会话;
执行登记于SIP代理服务器,即先登录后,SIP代理登记了相应的PoC地址,该终端才可以进行后续的操作;
发言权控制,即维护一个有限状态机,能够执行申请、释放发言权,获取会话发言权状态等操作;
支持设置应答模式指示(手动或自动),是否允许呼叫进来(如果设置了不允许,相当于是设了免打扰功能,只能是拨出去,其他人拨不进来);
支持群组管理和媒体传输。
(2)SIP代理服务器
SIP代理服务器包括PoC地址登记模块和SIP信令路由模块,
其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
PoC地址登记模块
提供发现和地址解析服务,即能够解析SIP信令包里的PoC地址;维护登记状态SIP信令路由模块
路由SIP信令,即能根据本地的路由策略和收到的SIP信令包内容来确定要发送的目的地址,再转发该包。
(3)PoC服务器
PoC服务器包括会话管理模块,发言权控制和媒体传输模块和群组交互模块,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会话管理模块
提供集中的PoC会话处理,包括建立会话、修改会话参数、退出会话等;
提供参与群组会话的执行策略,在eTalk中采用的策略是:群组内某成员发起会话,建立起群组会话之后,组内其他成员可以随时加入该会话;
提供参与各方信息,包括加入、退出会话、会话各方的存在信息;
提供进来的PoC会话的策略执行,比如是否允许其发起会话,邀请方是否在被邀请方的黑名单中,被邀请方此时是否可以接受会话等。
发言权控制和媒体传输模块
提供集中的媒体分发,PoC服务器收到发言者传过来的媒体数据,由其分发给本会话的其他成员;
提供集中的发言权控制功能,包括讲话者辨认、发言权状态维护等;
群组交互模块
实现与群组/存在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获取群组和组成员及其存在属性等信息。
(4)群组/存在服务器
群组/存在服务器包括群组管理模块,存在管理模块以及数据库管理模块,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群组管理模块
包括组、组内成员管理及查询等操作
存在管理模块
对存在属性的管理,包括设置和更新用户存在属性;
数据库管理模块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比如增加、删除、查询、更新数据;
(5)数据库
“数据库”主要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会话历史记录、通话记录、群组、聊天室信息、用户信息和状态存在信息;管理操作包括修改、添加、删除、更新和查询数据。
在改进后的PTT框架中,各个模块连接关系是PTT终端中的SIP协议模块通过PTT协议与SIP代理服务器中的SIP信令路由模块进行通信,SIP代理服务器中的SIP信令路由模块通过PTT协议与PoC服务器中的会话管理模块进行通信,而PTT终端中的RTP协议模块通过RTP协议与PoC服务器中的发言权控制及媒体传输模块进行通信,PoC服务器中的群组交互模块通过PGA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中的数据库管理模块进行通信,SIP代理服务器中的PoC地址登记通过PGA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中的群组管理模块进行通信。
在改进后的PTT框架中,可以查看会话人员信息原理流程图见图7,其步骤为:
(1)当某个终端用户想退出或加入某个会话时,通过终端程序向PoC服务器发送一条退出或加入某个会话的信令;
(2)PoC服务器通过“会话管理模块”向会话的其他参与方发送通知,该通知信息包括:退出还是加入会话的标记、用户信息等;
(3)PTT终端收到通知信息,解析该通知信息并通过“用户界面”模块显示出来。由于本发明的上述多种技术手段,具有以下多个有益效果:
(1)可以在PC机上管理用户信息和群组信息,方便了用户操作;
(2)可实时查看会话参与人员信息;
当然,本实施例公开了最佳实施方案,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采用等同或类似的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来实现会话通信,但都应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其包括有PTT终端、群组/存在服务器、数据库,PTT终端通过GPM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进行通信,群组/存在服务器包括数据库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采用ADO技术来实现群组/存在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组/存在服务器包括有WEB服务模块,该模块与PC机通过HTML协议进行通信,且WEB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数据库管理模块的接口来访问数据库。
2.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其包括有PTT终端、群组/存在服务器、数据库,PTT终端通过GPM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进行通信,群组/存在服务器通过ADO技术方法与数据库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网络系统还包括WEB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通过HTML协议与PC机进行通信,且所述WEB服务器通过ADO技术方法与数据库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TT终端中的SIP协议模块通过PTT协议与SIP代理服务器中的SIP信令路由模块进行通信,SIP代理服务器中的SIP信令路由模块通过PTT协议与PoC服务器中的会话管理模块进行通信,而PTT终端中的RTP协议模块通过RTP/RTCP协议与PoC服务器中的发言权控制及媒体传输模块进行通信,PoC服务器中的群组交互模块通过PGA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中的数据库管理模块进行通信,SIP代理服务器中的PoC地址登记模块通过PGA协议与群组/存在服务器中的存在管理模块进行通信。
CNA2006100524110A 2006-07-12 2006-07-12 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 Pending CN1011067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524110A CN101106761A (zh) 2006-07-12 2006-07-12 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524110A CN101106761A (zh) 2006-07-12 2006-07-12 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6761A true CN101106761A (zh) 2008-01-16

Family

ID=3900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524110A Pending CN101106761A (zh) 2006-07-12 2006-07-12 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0676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908B (zh) * 2008-10-31 2011-09-07 闻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push业务的一键通网络系统和方法
CN102710660A (zh) * 2012-06-26 2012-10-03 苏州微逸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一代数据保护系统的访问控制方法
CN101478572B (zh) * 2009-01-19 2013-08-21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及其系统动态信息数据操作方法
CN109327670A (zh) * 2018-10-22 2019-02-12 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s模式的可视对讲系统及对讲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908B (zh) * 2008-10-31 2011-09-07 闻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push业务的一键通网络系统和方法
CN101478572B (zh) * 2009-01-19 2013-08-21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及其系统动态信息数据操作方法
CN102710660A (zh) * 2012-06-26 2012-10-03 苏州微逸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一代数据保护系统的访问控制方法
CN109327670A (zh) * 2018-10-22 2019-02-12 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s模式的可视对讲系统及对讲方法
CN109327670B (zh) * 2018-10-22 2020-06-26 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s模式的可视对讲系统及对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20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cal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a single point of contact
EP1757142B1 (en) Session establishment for real-time media communication service
CN101548556B (zh) 建立和管理用于执行多媒体呼叫业务的多媒体基于蜂窝网络的即按即说会话的系统及其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1448240B (zh) 初始会话协议终端的注册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47255B (zh) 用于管理应用程序集合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20432B (zh) 一种ims监听的实现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790710B (zh) Pc终端和手机的音视频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158745B1 (en) Method, gateway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push-to-x service to a user of a data terminal
CN101192920B (zh) 一种应答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CN1889611B (zh) 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
US2012013435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eb-Based Push-To-Talk Communications
CN101164275A (zh) 一种数据业务系统和接入控制方法
CN104641686A (zh) VVoIP通话转移
US20080076362A1 (en) PTT system,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PTT communication, PTT management server and terminal device thereof
KR20080005820A (ko) PoC 세션에서 발언권 관리 규칙 전달과 적용 방법 및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시스템
CN101217600A (zh) 询问转接业务方法和装置
KR20100061295A (ko) 통합 메시징 서비스에서 인터워킹을 위한 세션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EP186195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opinions of 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 participants in 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 network
CN102137062B (zh) 基于下一代业务接口的多媒体会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106761A (zh) 一种建立会话通信网络系统
CN101626302A (zh) 一种基于企业融合通信的多媒体会议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761261A (zh) 在综合业务中实现能力协商的方法
CN100493214C (zh) 实现呼叫失败前转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64123B (zh) 实现融合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00499604C (zh) 融合公共电话网/综合业务网仿真的系统、方法及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