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3691A - 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 - Google Patents

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3691A
CN101103691A CNA2007100286812A CN200710028681A CN101103691A CN 101103691 A CN101103691 A CN 101103691A CN A2007100286812 A CNA2007100286812 A CN A2007100286812A CN 200710028681 A CN200710028681 A CN 200710028681A CN 101103691 A CN101103691 A CN 101103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forest
mangrove
technology
t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286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维栋
高秀梅
黄剑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7100286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036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03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36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包括树木生长促进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水文控制技术、资源利用控制技术,通过实施科学的综合保护技术与措施,切实保护好这些古树群资源,对维持其生态功能、提供优良的生态旅游场所,以及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生态环境建设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发明对加强珍稀白骨壤古树群仍至一般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资源的进行了科学有效的保护,以及对开展科学控制下的珍稀资源的进行了合理利用,从而使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开发达到“双赢”,促进红树林海岸社区的和谐发展,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特别是一种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
背景技术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发挥着保护海岸安全与生物多样性等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而其中的古树资源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由于人们对红树林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近年来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忽视了对红树林的保护,在对海洋资源特别是红树林生态系利用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和使用使红树林面积显著减少,破坏了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究其原因主要是围垦养殖和围垦做城市建设用地。
国内外红树林保护技术主要包括:(1)立法保护和建立各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红树林科普宣传与公众参与保护活动。(3)红树林病虫害防治技术。(4)红树林生态恢复技术。(5)结合海岸带事务开展红树林保护的综合管理。
红树林中的白骨壤古树群作为一种珍稀的海洋资源,其保护技术研究现状根据现有文献检索结果表明,在红树林古树的复壮保护技术、原有群落生境的维持发展技术、如何减缓波浪力与水流力对红树林的侵蚀的红树林保护技术等方面,在国内外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通过实施科学的综合保护技术与措施,切实保护好这些古树群资源,对维持其生态功能、提供优良的生态旅游场所,以及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生态环境建设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包括树木生长促进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水文控制技术、资源利用控制技术,通过实施科学的综合保护技术与措施,切实保护好这些古树群资源,对维持其生态功能、提供优良的生态旅游场所,以及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生态环境建设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本发明由树木生长促进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水文控制技术、资源利用控制技术组成,(1)古树生长促进技术:第一是要采取树体保护措施:①用木柱或树桩支撑倾倒活立木;②对裸根树木四周进行外围沙包内填泥沙;③经常清除林中枝杆上的垃圾,优化生境条件等;④补树洞;第二要施用生长调节剂:给植物根部及叶面施用一定浓度的商品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红树林古树植株的生长;叶面肥的选用也参照各种商品叶面肥,并根据其使用说明施用;生根剂采用叶面吸收的商品生根剂;在4~6月份花期时,喷施落花落果的乙烯利组合剂增强树势;第三要开展病虫害的防治:树体上过量附着的藤壶采用自配的药剂进行喷施防治;第四要增施肥料:增施肥料的措施主要应用在土壤条件差的红树林向海一侧的林缘的老树,以改善它们的土壤营养状况;
(2)生态恢复技术:第一要开展林地补植真红树树苗;第二要营造半红树林;
(3)水文控制技术:a.有效消波,b.减少或停止林地泥沙流失;
在林外缘可选择:消波栅栏、简易水泥管防波堤坝、简易织物袋沙包防波堤;
在林内可选第一填埋补穴法:人工填埋适合红树植物生长的沙土,或用林区内沙丘上的沙子加上从岸边运来的土混合填平;第二林内水流控制法:分为水流控制法和积水排放法;
(4)资源利用的控制技术:红树林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控制措施。
本发明对加强珍稀白骨壤古树群仍至一般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资源的进行了科学有效的保护,以及对开展科学控制下的珍稀资源的进行了合理利用,从而使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开发达到“双赢”,促进红树林海岸社区的和谐发展,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1)古树生长促进技术:
第一是要采取树体保护措施:
①用木柱或树桩支撑倾倒活立木;采用桉树桩,直径5cm~10cm粗,长1.5m~2.3m,削尖一头,打入地下50~70cm,尽量避免树桩伤害树根。三根树桩固定一棵老树,成正三角形状。然后用建筑用的胶带固定好老树,以耐得住大风和大浪为准。
②对裸根树木四周进行外围沙包内填泥沙,沙包高12~18cm,有可能的话沙包内加入水泥,沙与水泥的比是10∶1。在用沙包围的小圈里填入大量的泥,泥的高度以气生根的一半为宜。但不可以填到长有气生根的地方。同时,在树干的底部填埋泥沙,浇上加防水剂的水泥沙,沙子∶水泥∶防水剂=10∶3∶1,厚度要2cm~3cm。在泥沙的近地的边上放上石头,可有效减缓海浪对还没有成形的水泥沙的冲刷。
③经常清除林中枝杆上的垃圾,优化生境条件。
④补树洞。先喷氧化乐果500倍+CuSO4 500倍的混合液,再涂抹防腐的油漆,油漆以沥青漆为宜。沙子∶水泥∶防水剂配比为10∶3∶1,防水剂可用环氧树脂等,这些材料调和后补于树中。尽可能在补好的树洞表面刷一遍桐油或乙二胺的环氧树脂形成表面防护层。
第二要施用生长调节剂:
采用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的国光牌根宝生根水剂500~600倍液、国光牌优丰生长调节剂1300~1700倍液和陕西杨凌富农农化厂的植物金维他叶面肥700~800倍液,分别喷叶面,每种喷的15~20公斤药剂里面都要加入高金药业有限公司的45%环保型特效农药渗透剂一支或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效能展着剂4~5毫升。具体使用条件参照所选用农药的使用说明书。
在5~6月份花期,喷施落花落果的乙烯利组合剂增强树势。采用800~1000ppm的40%的乙烯利水剂+50~60ppm的赤霉素素乳油的混合水剂喷施,每16公斤的混合水剂加高金药业有限公司的45%环保型特效农药渗透剂一支。
第三要开展病虫害的防治:
树体上过量附着的藤壶采用自配的药剂进行喷施防治。以劲丹1000倍液+敌死虫100倍液+2%盐水和络氨铜300倍液+敌死虫100倍液+得彩兴(增效剂)+2%盐水的防治效果最佳。
第四要增施肥料:增施肥料的措施主要应用在土壤条件差的红树林向海一侧的林缘的老树,以改善它们的土壤营养状况。具体采用开沟施肥的方法,形状随地势及周围环境而定,直沟的具体可深40~80cm,宽40~50cm;施入约1∶1的腐熟和半腐熟的腐殖土或把大量的冲上岸的海菜填在沟里。另外,在每株树冠缘投影处挖穴施用拌等量黄心泥的复合肥约300g,每年春季可按同样方法施放尿素。同时,宜适当施用石灰调节10~20cm深处的土壤pH值。
(2)生态恢复技术:
第一要开展林地补植:通过林地补植白骨壤等红树树苗。在潮间带裸滩种植真红树树苗,以白骨壤和红海榄为主,木榄为辅。在外缘只宜种植白骨壤,林内可种植白骨壤、红海榄、木榄;内缘可种植白骨壤、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草海桐、银叶树。
第二要营造半红树林:在高潮线以上海岸大力发展种植半红树植物,在沙地以外要种植以黄槿为主(沙地种植木麻黄为主),水黄皮、草海桐、海芒果、海漆、单叶蔓荆为辅。
(3)水文控制技术:其技术要解决如下2个问题:a.有效消波,b.减少或停止林地泥沙流失。
在林外缘,设计有如下3个主要水文控制技术方案供选择:
方案1:消波栅栏
通过分析潮汐平均值与波浪特征,提出消波栅栏的设计与放置方案。栅栏高度应高于平均潮差。消波栅栏位置的安放根据林地外缘地貌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宜距离林缘1~3m处与林缘平行设置,如按二层栅栏设置,外侧与内侧的距离为一般波浪高的1/2为宜。栅栏有渔网围起,网高约2m,网目2~5cm,可有效阻挡海上垃圾进入林地。
方案2:简易水泥管防波堤坝
以直径50~70cm水泥管,竖放相连铸成红树林外围防波堤坝,水泥管镶入地面三分之一,两侧木桩固定,内置沙石。
方案3:简易织物袋沙包防波堤
在红树林外缘滩涂上,用织物袋装泥沙,每织物袋大约装一半,然后用鱼网绳系紧,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白骨壤古树群外缘1~3m处,筑成一沙包防护堤。在红树林外用织物袋装泥沙,人工编织袋选择购用新的或刚用过的饲料编织袋,规格以宽50cm,长80cm为宜,质量以袋面四周无缺口、双手用力拉扯袋口不裂为佳。就地装砂,但要离开筑堤处5~10m为佳,以沙性土和粉细沙性土为主,以保证构筑物结固快、沉降小。每袋装泥沙大约一半,以细沙土为佳,可掺入1/10水泥,然后用鱼网绳系紧,将袋底一端交错压在前一袋袋口一端排列在红树林外缘形成一防护堤。在设置砂袋防护堤时:a.要考虑到防护堤的高度,此高度以大于水域常年平均波高的一半为佳。b.要考虑所保护植株基部地表与砂袋防护堤堤面的水平高度差,根据水的波浪特性,这一水平高度差应保持在不小于水域常年平均波高的一半为佳(水位低时由砂袋防护堤挡水,水位高时,水浪对林地基本无侵蚀力)。一般推荐堤高20~30cm。
在林地外缘,综合3个方案的优缺点,推荐使用方案3。
在林内,由于林区水流作用,在林区内形成凹地或穴地,可人工填埋适合红树植物生长的沙土,或用林区内沙丘上的沙子加上从岸边运来的土混合填平。在林地中设置水流障碍物,控制林地的水流流速、方向并防止旋涡对林地的侵蚀。对退潮后林地仍然积水的现象进行开沟疏浚,排除林地积水,使根系不缺氧或避免高水温伤害而不能正常生长,然后各种树喷国光牌根宝生根水剂450~500倍液。
退池(塘)还滩(林):由于红树林区挖塘养殖破坏了大量的红树林,影响林地地貌,并更加影响林区水流,对白骨壤古树群的生境稳定性形成威胁,要进行红树林滩涂退池(塘)还滩(林)。
(4)资源利用的控制技术:对红树林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管理:保持a.林区围网捕鱼,b.林缘养贝,C.林缘撬小蚝,d.林区石礁养鱼,但应对b项的养贝田区域进行定位,办理相关许可证件,进行养贝田作业的监督管理。禁止g.林中挖沙虫、泥丁、贝等红树林林地生物,h.采集薪柴项的破坏红树林的活动,并对其作罚款处理。鼓励与扶持发动当地居民开展林区养蜂业。通过开展科学严谨的景区规划设计与实施,落实兼顾白骨壤古树群保护与利用的管理目标,确保生态旅游活动不影响古树的生长。周围景区要保持游客游览时畅通,设置林地保护设施,防止游客进入林地采踏古树气生根。观光桥以栈道为好,要有钢筋混凝土柱作支架,不宜使用木桩等临时材料,并应有计划地更换易损材料。要整治环境,保持环境清洁,优化古树群生长环境。

Claims (5)

1.一种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由树木生长促进技术、生态恢复技术、
水文控制技术、资源利用控制技术组成,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古树生长促进技术:第一是要采取树体保护措施:①用木柱或树桩支撑倾倒活立木;②对裸根树木四周进行外围沙包内填泥沙;③经常清除林中枝杆上的垃圾,优化生境条件等;④补树洞;第二要施用生长调节剂:给植物根部及叶面施用一定浓度的商品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红树林古树植株的生长;叶面肥的选用也参照各种商品叶面肥,并根据其使用说明施用;生根剂采用叶面吸收的商品生根剂;在4~6月份花期时,喷施落花落果的乙烯利组合剂增强树势;第三要开展病虫害的防治:树体上过量附着的藤壶采用自配的药剂进行喷施防治;第四要增施肥料:增施肥料的措施主要应用在土壤条件差的红树林向海一侧的林缘的老树,以改善它们的土壤营养状况;
(2)生态恢复技术:第一要开展林地补植真红树林;第二要营造半红树林;
(3)水文控制技术:a.有效消波,b.减少或停止林地泥沙流失;在林外缘可选择:消波栅栏、简易水泥管防波堤坝、简易织物袋沙包防波堤;在林内可选第一填埋补穴法:人工填埋适合红树植物生长的沙土,或用林区内沙丘上的沙子加上从岸边运来的土混合填平;第二林内水流控制法:分为水流控制法和积水排放法;
(4)资源利用的控制技术:红树林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控制措施。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其特征是生态恢复技术:
第一要开展林地补植:通过林地补植白骨壤等红树树苗。在潮间带裸滩种植真红树树苗,以白骨壤和红海榄为主,木榄为辅。在外缘只宜种植白骨壤,林内可种植白骨壤、红海榄、木榄;内缘可种植白骨壤、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草海桐、银叶树;
第二要营造半红树林:在高潮线以上海岸大力发展种植半红树植物,在沙地以外要种植以黄槿为主(沙地种植木麻黄为主),水黄皮、草海桐、海芒果、海漆、单叶蔓荆为辅。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其特征是古树生长促进技术:①树体支撑:用木柱或树桩支撑倾倒活立木;采用桉树桩,直径5cm~10cm粗,长1.5m~2.3m,削尖一头,打入地下50~70cm,尽量避免树桩伤害树根;三根树桩固定一棵老树,成正三角形状;然后用建筑用的胶带固定好老树,以耐得住大风和大浪为准;②补充地表泥沙:对裸根树木四周进行外围沙包内填泥沙,沙包高12~18cm,有可能的话沙包内加入水泥,沙与水泥的比是10∶1;在用沙包围的小圈里填入大量的泥,泥的高度以气生根的一半为宜;但不可以填到长有气生根的地方;同时,在树干的底部填埋泥沙,浇上加防水剂的水泥沙,沙子∶水泥∶防水剂=10∶3∶1,厚度要2cm~3cm;在泥沙的近地的边上放上石头;③填补树洞:先喷氧化乐果500倍+CuSo4500倍的混合液,再涂抹防腐的油漆,油漆以沥青漆为宜,沙子∶水泥∶防水剂=10∶3∶1,防水剂可用环氧树脂代替,以防水剂比较经济,调和后补于树中,然后刷一遍桐油或加入乙二胺的环氧树脂;④施用生长调节剂:采用根宝生根水剂500~600倍液、生长调节剂1300~1700倍,植物金维他叶面肥700~800倍液分别喷叶面;同时每种喷的15~20公斤药剂里面都要加入一支45%环保型特效农药渗透剂或高效能展着剂4~5毫升;花期果期时,喷施落花落果的乙烯利组合剂增强树势,喷800~1000ppm的40%的乙烯利水剂+50~60ppm的赤霉素素乳油的混合水剂,每16公斤的混合水剂加一支45%环保型特效农药渗透剂或高效能展着剂4~5毫升;⑤病虫害的防治:藤壶采用自配的药剂进行喷施防治。以劲丹1000倍液+敌死虫100倍液+2%盐水和络氨铜300倍液+敌死虫100倍液+增效剂+2%盐水的防治效果最佳;⑥增施肥料:具体采用开沟施肥的方法,形状随地势及周围环境而定,直沟的具体可深40~80cm,宽40~50cm;施入约1∶1的腐熟和半腐熟的腐殖土或把大量的冲上岸的海菜填在沟里;另外,在每株树冠缘投影处挖穴施用拌等量黄心泥的复合肥约300g,每年春季可按同样方法施放尿素,同时,宜适当施用石灰调节10~20cm深处的土壤pH值。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其特征是水文控制技术:
消波栅栏:通过分析潮汐平均值与波浪特征,提出消波栅栏的设计与放置方案,栅栏高度应高于平均潮差,消波栅栏位置的安放根据林地外缘地貌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宜距离林缘1~3m处与林缘平行设置,如按二层栅栏设置,外侧与内侧的距离为一般波浪高的1/2为宜,栅栏有渔网围起,网高约2m,网目2~5cm;
简易水泥管防波堤坝:以直径50~70cm水泥管,竖放相连铸成红树林外围防波堤坝,水泥管镶入地面三分之一,两侧木桩固定,内置沙石;
简易织物袋沙包防波堤:在红树林外缘滩涂上,用织物袋装泥沙,每织物袋大约装一半,然后用鱼网绳系紧,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白骨壤古树群外缘1~3m处,筑成一沙包防护堤,在红树林外用织物袋装泥沙,人工编织袋选择购用新的或刚用过的饲料编织袋,规格以宽50cm,长80cm为宜,质量以袋面四周无缺口、双手用力拉扯袋口不裂为佳;就地装砂,但要离开筑堤处5~10m为佳,以沙性土和粉细沙性土为主,以保证构筑物结固快、沉降小,每袋装泥沙大约一半,以细沙土为佳,可掺入1/10水泥,然后用鱼网绳系紧,将袋底一端交错压在前一袋袋口一端排列在红树林外缘形成一防护堤;在设置砂袋防护堤时:a.要考虑到防护堤的高度,此高度以大于水域常年平均波高的一半为佳;b.要考虑所保护植株基部地表与砂袋防护堤堤面的水平高度差,根据水的波浪特性,这一水平高度差应保持在不小于水域常年平均波高的一半为佳,一般推荐堤高20~30cm;
在林地外缘,沿白骨壤植株面临大海一侧1~2m处用装满2/3沙,可以适当放些水泥,比例1∶10,人工编织袋起15~20cm高、35~45cm宽的一条砂袋防护堤,对一些单株生长在林缘较外侧的,在其四周围起一圈沙袋防护堤;人工编织袋选择购用新的或刚用过的饲料编织袋,规格以宽50cm,长80cm为宜,质量以袋面四周无缺口、双手用力拉扯袋口不裂为佳,就地装砂,但要离开筑堤处5~10m为佳,以沙性土和粉细沙性土为主;
填埋补穴:可人工填埋适合红树植物生长的沙土,或用林区内沙丘上的沙子加上从岸边运来的土混合填平,在区内堆放一定数量的沙包,特别是进水处或林中空地上要多放几袋沙袋,然后合理密植上红树林各品种或一种,一般推荐0.5×0.5米,再在区内堆放一定数量的袋装沙,特别是进水处要放多袋装沙;
设置林内障碍物:,指在林地中设置水流障碍物,控制林地的水流流速、方向并防止旋涡对林地的侵蚀;
排放积水:是对退潮后林地仍然积水的现象进行开沟疏浚,排除林地积水,使根系不缺氧或避免高水温伤害而不能正常生长,然后各种树喷500倍根宝生根水剂。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其特征是资源利用的控制技术:对红树林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管理:保持a.林区围网捕鱼,b.林缘养贝,C.林缘撬小蚝,d.林区石礁养鱼,但应对b项的养贝田区域进行定位,办理相关许可证件,进行养贝田作业的监督管理;禁止g.林中挖沙虫、泥丁、贝等红树林林地生物,h.采集薪柴项的破坏红树林的活动,鼓励与扶持发动当地居民开展林区养蜂业;通过开展科学严谨的景区规划设计与实施,落实兼顾白骨壤古树群保护与利用的管理目标,确保生态旅游活动不影响古树的生长;周围景区要保持游客游览时畅通,设置林地保护设施,防止游客进入林地采踏古树气生根;观光桥以栈道为好,要有钢筋混凝土柱作支架,不宜使用木桩等临时材料,并应有计划地更换易损材料;要整治环境,保持环境清洁,优化古树群生长环境。
CNA2007100286812A 2007-06-15 2007-06-15 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 Pending CN1011036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286812A CN101103691A (zh) 2007-06-15 2007-06-15 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286812A CN101103691A (zh) 2007-06-15 2007-06-15 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3691A true CN101103691A (zh) 2008-01-16

Family

ID=38997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286812A Pending CN101103691A (zh) 2007-06-15 2007-06-15 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0369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0074A (zh) * 2013-06-28 2013-10-09 宜宾云辰乔木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古树复壮的方法
CN103461066A (zh) * 2013-09-02 2013-12-25 遵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一种红豆杉防治技术
CN103988755A (zh) * 2014-05-15 2014-08-20 深圳市湿地阳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滨海潮间带迎风浪面种植红树林的方法及固定装置
CN104094813A (zh) * 2014-06-24 2014-10-15 海南大学 一种利用红树林植物进行退塘还林的造林技术
CN115380752A (zh) * 2022-08-04 2022-11-25 广西锦鹤名木古树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古树的复壮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0074A (zh) * 2013-06-28 2013-10-09 宜宾云辰乔木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古树复壮的方法
CN103340074B (zh) * 2013-06-28 2015-02-04 宜宾云辰乔木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古树复壮的方法
CN103461066A (zh) * 2013-09-02 2013-12-25 遵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一种红豆杉防治技术
CN103461066B (zh) * 2013-09-02 2016-01-27 遵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一种红豆杉防治技术
CN103988755A (zh) * 2014-05-15 2014-08-20 深圳市湿地阳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滨海潮间带迎风浪面种植红树林的方法及固定装置
CN104094813A (zh) * 2014-06-24 2014-10-15 海南大学 一种利用红树林植物进行退塘还林的造林技术
CN115380752A (zh) * 2022-08-04 2022-11-25 广西锦鹤名木古树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古树的复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04898B2 (ja) 河川護岸及び法面保護用植生マット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固定装置
Ben-Zhi et al.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bamboo fores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KR101078073B1 (ko) 하천 호안 및 법면 보호용 식생매트 고정장치
McPherson The Environment of South Florida: A Summary Report: a Description of the South Florida Ecosystem and Changes Resulting from Man's Activities
CN104594288B (zh) 一种太湖堤岸种植生态修复工艺
Shields Jr et al.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clearing and snagging
WO2020220671A1 (zh) 一种海岸岩滩的红树造林方法与结构
Pusch et al. Rivers of the Central European highlands and plains
Olson et al. Polders, dikes, canals, rice, and aquaculture in the Mekong Delta
US20190150382A1 (en) Farming Sargasso
CN102888826A (zh) 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消落带边坡生态治理方法
CN101103691A (zh) 白骨壤古树群综合保护技术
CN203361090U (zh) 一种用于河湖边坡生态治理的生态袋系统
Islam Embankment erosion control: towards cheap and simple practical solutions for Bangladesh
Broome et al. Tidal salt marsh restoration, creation, and mitigation
CN209292965U (zh) 单侧翼墙式生态型丁坝
Romanowski Planting wetlands and dams: A practical guide to wetland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propagation
JPH10183636A (ja) 護岸法面などの緑化工法
JPH08260471A (ja) 法面の生態系保全型植生工法
CN109338988A (zh) 单侧翼墙式生态型丁坝
Mainstone et al. Generating more integrated biodiversity objectives-rational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Randall Survival & growth of sandbar willow, Salix interior, in bio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use in erosion control in Manitoba
Gilmer Living on Flood Plains and Wetlands: A Homeowner's Handbook
Czarnecki et al. Ecological capacity measurements as useful tools of planning land management in a lake district: Iława Landscape Park case study
KR101152356B1 (ko) 흙 블록과 흙 블록 제작에 의해 생성된 토지를 활용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