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8659A - 内窥镜用插入部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插入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8659A
CN101098659A CNA2006800017788A CN200680001778A CN101098659A CN 101098659 A CN101098659 A CN 101098659A CN A2006800017788 A CNA2006800017788 A CN A2006800017788A CN 200680001778 A CN200680001778 A CN 200680001778A CN 101098659 A CN101098659 A CN 101098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leading section
imaging apparatus
insertion unit
image pi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17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田原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8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86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其具有:前端部;和分别具有用于获得内窥镜图像的摄像元件的多个摄像部,该多个摄像部以从各自的上述摄像元件的各光电转换元件传送电荷的第一电荷传送方向和第二电荷传送方向一致的方式配设在所述前端部,通过上述特征,不会对在监视器上显示的、通过多个摄像单元取得的内窥镜图像产生不协调感(对使用者的压力)。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插入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观察光学系统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用插入部。
背景技术
目前,内窥镜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等。内窥镜例如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等、或者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在处置工具贯穿通道内的处置工具来进行各种处置。在插入部的前端设有弯曲部,通过操作内窥镜的操作部,可以改变前端部的观察窗的观察方向。
一般地,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外表面在插入到体腔内时,有时会有体液等附着而妨碍观察的情况,所以设有洗涤用的送气送水喷嘴。进而,通过从送气送水喷嘴向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外表面喷出洗净液或者吹出空气等,可以确保清洁的观察视野。
例如,如日本特开平06-154155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提出了具有多个观察光学系统的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多个摄像单元,多个观察光学系统和送气送水喷嘴的开口以排列在大致直线上的方式配置在插入部前端。
具有多个摄像单元的内窥镜,在一个监视器上显示通过切换各摄像单元的驱动而分别由各个摄像单元取得的内窥镜图像。
因此,若在一个监视器上反映出的、各摄像单元所取得的内窥镜图像的方向不一致,则使用者会对在切换各摄像单元的摄影时所取得的内窥镜图像感到不协调。并且,若监视器上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与弯曲部的弯曲上下左右方向不一致,则使用者对弯曲部的弯曲操作会感到不协调。
其结果是,产生了使用者对一边观察监视器一边进行的利用内窥镜的各种检查和手法感到压力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该内窥镜用插入部不会对在监视器中显示的、由多个摄像单元取得的内窥镜图像产生不协调感(对使用者的压力)。
另外,关于设于摄像单元的摄像元件,数百个元件如棋盘格一样排列,伴随从观察光学系统导入的光,在这些元件中蓄积有电子。经置换的作为该光学像的电荷作为电信号被传送,并作为图像反映在外部的监视器等中。此时,在摄像单元中,由于蓄积的电子而成为最高温的部分是摄像元件。
在如上述的如日本特开平06-15415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具有多个摄像单元的内窥镜中,存在以下问题:若成为最高温度的各摄像元件彼此接近,则耐热性变差。
此外,通过各摄像单元蓄积的电子,作为电荷被输送到设于各摄像单元的各个电路基板上成为图像信号,然后经过信号电缆由外部的控制电路进行图像信号处理。在该电路基板与信号电缆的连接部产生电磁噪声。
具有多个摄像单元的内窥镜存在以下情况:若各电路基板与各信号电缆的各个连接部接近,则由于从各连接部产生的电磁噪声会相互干涉,由此,各自的图像信号不能作为正确的信息发送到信号电缆。由此,存在显示在外部的监视器上的内窥镜图像产生图像噪声的问题。
另外,近年来所使用的内窥镜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插入部的细径化成为研究课题。但是,若将插入部细径化,则前端部也被细径化,从而还会产生将多个摄像单元组装到所述前端部上、或进行修理、检查等维修的作业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第二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其具有多个摄像单元,提高了各摄像单元的摄像元件放热的耐热性、以及在各摄像单元中产生的电磁噪声的电磁不相干性,并且还提高了组装作业性和维修作业性。
另外,内窥镜还用于对几乎没有自然光进入的体腔内进行观察。因此,为了获得从观察窗取入的摄影光,在内窥镜中从照明窗向体腔内照射由光导(light guide)等引导的照明光。
近年来,存在这样的内窥镜:除了主要是向体腔内照射白色光或以面顺序方式的RGB光、拍摄与通过肉眼进行观察大致相同的体腔内的像的普通光观察以外,通过向体腔内照射具有特定波段的光来拍摄患部的像,可以确定位于该患部的、通过普通光观察难以诊断的病变部位,例如能够进行荧光观察等特殊光观察。
在体腔内进行的特殊光观察中,例如在荧光观察中,当在患部有病变部位时,由于从该病变部位发出的荧光的光量微小,所以需要以尽可能大的光量来接受该病变部位发出的荧光。因此,在荧光观察中所使用的观察光学系统,若由于在光轴方向存在粘膜、血液、污物等而在外表面附着这些污物等,或由于体腔内特别是肠内的褶皱(ヒダ)而阻碍观察视野,则有可能不能充分发挥用于特殊光观察的例如荧光摄像单元的观察性能。
此外,优选与普通光和特殊光分别对应的多个观察光学系统即使在各外表面附着有体腔内的粘膜、血液、污物等,也可以通过送气送水喷嘴利用洗净液或空气来进行可靠的洗净。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其可高效地除去附着在多个观察光学系统的外表面上的污物等,并且能够特别针对于需要以尽可能大的光量进行受光的特殊光用摄像单元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各摄像单元的观察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内窥镜用插入部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前端部;和分别具有用于获得内窥镜图像的摄像元件的多个摄像部,该多个摄像部以从各自的所述摄像元件的各光电转换元件传送电荷的第一电荷传送方向和第二电荷传送方向一致的方式配设在所述前端部。
第二内窥镜用插入部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前端部;设于该前端部、并具有第一水平传送方向的第一摄像元件;固定所述前端部和所述第一摄像元件的第一固定部件;设于所述前端部、并具有第二水平传送方向的第二摄像元件;和以使所述第一水平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传送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将所述第二摄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前端部的第二固定部件。
第三内窥镜用插入部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前端部;至少可以向两个方向自由弯曲的弯曲部;设于该前端部、并具有第一传送方向的第一摄像元件;和设于所述前端部、并具有第二传送方向的第二摄像元件,所述第二传送方向设定为与所述第一传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来自所述第一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被传送至用于显示第一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所述弯曲部相对于显示在所述监视器上的所述第一内窥镜图像的上方方向可以进行弯曲操作,所述第二摄像元件配设于所述前端部,并且使所述监视器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元件所输出的图像信号而显示的第二内窥镜图像的上方方向与所述第一内窥镜图像的上方方向大致一致。
第四内窥镜用插入部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前端部;配设在所述前端部的第一摄像元件;根据来自所述第一摄像元件的信号显示图像的监视器;弯曲部,其配设于所述插入部,可以相对于显示在所述监视器上的所述图像的上方方向进行弯曲操作;以及第二摄像元件,其以该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监视器的所述图像的上方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配设在所述前端部上。
第五内窥镜用插入部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前端部;配设在所述前端部中的第一摄像元件;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摄像元件的信号转换成图像的第一转换部;根据来自该第一转换部的信号显示所述图像的监视器;弯曲部,其配设于所述插入部,相对于显示在所述监视器上的所述图像的上方方向可以进行弯曲操作;配设在所述前端部中的第二摄像元件;和第二转换部,其以该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监视器的所述图像的上方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对来自第二摄像元件的信号进行转换,并输出到所述监视器中。
第六内窥镜用插入部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前端部;用于获得第一观察图像的第一摄像部;用于获得第二观察图像的第二摄像部;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使入射到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摄影光聚光的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使入射到所述第二摄像部的摄影光聚光的第二观察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系统中,该第二观察光学系统配置在所述前端部的大致中央处,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系统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系统的光轴在所述前端部的外周侧具有光轴。
第七内窥镜用插入部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前端部;配设在该前端部中、并具有会聚第一摄影光的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第一摄像元件的第一摄像部;和配设在所述前端部中、并具有会聚第二摄影光的第二观察光学系统和第二摄像元件的第二摄像部,所述第一摄像部和所述第二摄像部以这样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中:所述第一摄像元件和所述第二摄像元件彼此不接近,并且在插入轴方向和所述前端部的外径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
第八内窥镜用插入部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前端部;配设在所述前端部中、并具有会聚第一摄影光的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第一摄像元件的第一摄像部;传送基于由所述第一摄像元件获得的电荷的第一图像信号的第一信号电缆;电连接所述第一摄像部和所述第一电缆的第一电缆接点部;配设在所述前端部中、并具有会聚第二摄影光的第二观察光学系统和第二摄像元件的第二摄像部;传送基于由所述第二摄像元件获得的电荷的第二图像信号的第二信号电缆;电连接所述第二摄像部和所述第二电缆的第二电缆接点部,所述第一摄像部和所述第二摄像部以这样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中:所述第一电缆接点部和所述第二电缆接点部彼此不接近,并且在插入轴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
第九内窥镜用插入部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前端部;第一摄像部,其配设在该前端部的大致中央处,具有会聚第一摄影光的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第一摄像元件,并且该第一摄像部的基端部分由硬质的第一绝缘管包覆;和第二摄像部,其配设在所述前端部的外周侧,具有会聚第二摄影光的第二观察光学系统和第二摄像元件,并且该第二摄像部的基端部分由硬质的第二绝缘管包覆,所述第一绝缘管与所述第二绝缘管相比在插入轴方向上配置在基端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罩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罩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正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罩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部和弯曲部的沿图4中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部和弯曲部的沿图4中的E-E线剖开的剖面图,并进一步沿普通光摄像单元剖开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气送水管道的分支部分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C-C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D-D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部的沿图5中的E-E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部的沿图5中的F-F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从正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罩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从正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罩的平面图。
图15是表示取出摄像单元的摄像元件从其正面观察时的大致结构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作为变形例的取出各摄像单元的摄像元件从其正面观察时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罩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罩部分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从正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端罩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说明作用的从正面观察前端罩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具有:可进行普通光观察和荧光观察的内窥镜2;向该内窥镜2供给照明光的光源装置3;作为对内窥镜2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装置的处理器4;通过输入从该处理器4输出的影像信号,来显示普通观察用或荧光观察用的各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5;进行送气送水的送气送水装置6;以及进行前方送水的前方送水装置6a。
内窥镜2具有:易于插入到体腔内的细长的内窥镜用插入部(以下简称为插入部)11;与该插入部11的基端连接的操作部12;和从该操作部12的侧部延伸出的通用电缆13。在该通用电缆13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14可自由装卸地与光源装置3连接。
此外,内窥镜2的插入部11构成为具有:形成在插入部11的前端的硬质的前端部15;形成在该前端部15的基端的弯曲部16;和从该弯曲部16的基端形成到操作部12的、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7。
在插入部11内贯穿插入有传递照明光的光导21。该光导21经操作部12贯穿插入在通用电缆13内,基端部22与从连接器14突出的未图示的光导连接器连接。
另外,该光导21的前端部分固定在前端部15内。此外,在前端部15的前端部分配设有作为照明光学系统的后述的照明单元的照明透镜25,从光导21经过照明透镜25射出照明光。此外,在前端部15的前端面设有前端罩2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导21例如在操作部12内分支,其分成两股贯穿插入在插入部11中。并且,被分割成两股的各光导21的前端面分别配置在设于前端罩24的两个照明透镜25的背面附近。
此外,在插入部11内设有处置工具通道(也称作钳子通道),该处置工具通道是可贯穿插入钳子等处置工具(在图1中省略)的第一管道,该处置工具通道的前端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开口。
该处置工具通道在插入部11的基端附近分支,一方贯穿插入到配设于操作部12的未图示的处置工具插入口。另外,处置工具通道的另一方在插入部11和通用电缆13内通过并与抽吸通道连通,其基端经过连接器14与作为抽吸单元的未图示抽吸部连接。
在前端部15的内部配设有两个摄像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置有:构成用于普通光观察的第一摄像单元并作为第一摄像部的普通光观察用摄像单元(以下称为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构成用于特殊观察的第二摄像单元并作为第二摄像部的荧光观察用摄像单元(以下称为荧光摄像单元)31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二摄像单元的第二摄像部是能够进行作为特殊观察的荧光观察的荧光观察用摄像单元,但例如也可以是夜视观察用摄像单元、红外线观察用摄像单元等,并没有特别限定于荧光观察用。
信号电缆38a、38b的一端分别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相连接。这些信号电缆38a、38b的另一端贯穿插入在操作部12和通用电缆13内,且在设于连接器14内的中继基板42上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可切换地连接。
该共用的信号电缆43在与连接器14连接的镜体电缆(scope cable)44内通过并与处理器4连接。
在该处理器4内设有:分别驱动普通光摄像单元3 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摄像元件的驱动电路45a、45b;经过中继基板42对分别从所述两个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46;和控制信号处理电路46等的工作状态的控制电路47。
另外,在内窥镜2的操作部12中设有:控制开关48a、48b;送气送水按钮63;未图示的弯曲操作旋钮;进行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望远/变焦操作的未图示的开关(也称为望远/变焦用按钮);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按钮;和上述的处置工具插入口(未图示)。
这些控制开关48a、48b分别经过信号线49a、49b与处理器4的控制电路47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控制开关48a产生指示切换的信号,控制开关48b产生例如定格(freeze)指示的信号。
中继基板42例如对应于控制开关48a的操作进行这样的切换动作:从与各摄像元件分别连接的信号电缆38a、38b中的一个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相连接的状态,切换成另一个信号电缆与所述信号电缆43连接。
具体地讲,例如通过操作控制开关48a,经由贯穿插入在镜体电缆44内并与控制电路47电连接的切换信号线49c,向中继基板42输出切换信号。关于连接切换信号线49c的中继基板42,其来自控制电路47的信号的输入端通常为低电平(low level)的状态,中继基板42将切换控制端子下拉(pull down),在该状态下,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信号电缆38a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连接。此外,在起动开始状态下切换控制端子也为低电平。即,若不进行切换指示的操作,就设定为普通光观察状态。
在该状态下,若使用者操作控制开关48a,则来自控制电路47的信号经过切换信号线49c向中继基板42的输入端施加成为高电平(highlevel)的控制信号。然后,中继基板42上拉(pull up)切换控制端子,在该状态下,荧光摄像单元31B的信号电缆38b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连接。
并且,如果操作了控制开关48a,则向切换控制端子供给低电平的信号,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信号电缆38a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连接。
此外,伴随控制开关48a的操作,控制电路47经镜体电缆44内的控制信号线49d还向光源装置3内的控制电路58发送控制信号。然后,控制电路58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成产生普通观察光或荧光观察用激发光的状态。并且,控制电路47将信号处理电路46的工作状态控制成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各摄像元件对应地进行工作。
此外,控制电路47将来自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各摄像元件的信号转换成图像信号,并将该经转换的图像信号输出至监视器5。在该控制电路47内配设有:作为第一转换部的未图示的电路,其是将来自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摄像元件的信号转换成普通光图像信号的第一转换单元;以及作为第二转换部的未图示的电路,其是将来自荧光摄像单元31B的摄像元件的信号转换成荧光图像信号的第二转换单元。
光源装置3具有:灯51,其产生包括激发光的波长的白色光;使该灯51的光为平行光束的准直透镜(collimator lens)52;旋转滤光器53,其配置在该准直透镜52的光路中,沿该旋转滤光器53的周向设置有分别使例如可见光波段(380nm~780nm)中的R(RED)、G(GREEN)、B(BLUE)的波段的光通过的RGB滤光器;以及对该旋转滤光器53的透射光进行聚光并向光导21的基端部22射出的聚光透镜54。
此外,在设有RGB滤光器的旋转滤光器53上在周向的外侧设有使波长比可见光波段的波长短的波段的激发光通过的激发光用滤光器。此外,该旋转滤光器53由电动机55来驱动旋转。并且,该电动机55安装在齿条(rack)56上,通过与该齿条56啮合的带齿轮的电动机57,如箭头所示,该电动机55可沿与照明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
该带齿轮的电动机57由控制电路58控制。此外,该控制电路58经过控制信号线49d与处理器4的控制电路47连接,并通过控制开关48a的操作来进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另外,在前端部15上配置有构成送气送水单元并作为送气送水部的送气送水喷嘴60,该送气送水喷嘴60使其喷出口面向配置于前端罩24中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各物镜(后面也称为观察透镜)的外表面上。
如后所述,该送气送水喷嘴60与送气送水管道61连接,该送气送水管道61在其前端侧合并成一个管道,送气送水管道61的基端侧分支成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
与送气送水喷嘴60连通的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贯穿插入到通用电缆13的连接器14,并与内置有进行送气和送水的未图示的泵的送气送水装置6连接。
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在处于其中途的操作部12内,插装有前述的送气送水按钮63,通过操作该送气送水按钮63来进行送气和送水。
由此,送气送水喷嘴60将空气等气体或者蒸馏水等液体吹到配置于喷出方向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各物镜的外表面上,以除去和洗净体液、附着物等,从而能够确保清洁状态下的摄像和观察视野。
并且,在插入部11内设有作为第二管道的前方送水通道(在图1中省略),该前方送水通道用于向体腔内的被检部位输送蒸馏水等液体。该前方送水通道的前端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开口。
该前方送水通道与前方送水装置6a连接,并且插装有配设于操作部12的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按钮。当操作该前方送水按钮时,从插入部11的前端面向插入体腔的插入方向吹出蒸馏水等液体。由此,能够洗净附着在体腔内的被检部位的体液等。此外,如图1所示,脚踏开关6b与从前方送水装置6a延伸出的电缆连接,通过操作该脚踏开关6b,使用者能够从插入部11的前端面向插入体腔的插入方向吹出蒸馏水等液体。
此外,前述的处置工具通道和前方送水通道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管道。
如图2~图4所示,在配设于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的前端罩24中配设有: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作为第一观察窗的观察透镜31a;荧光摄像单元31B的作为第二观察窗的观察透镜31b;两个照明透镜25a、25b;处置工具通道的开口部26;以及前方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7。此外,如前所述,在前端罩24中配置有送气送水喷嘴60,并且喷出口60a面向观察透镜31a、31b。
此外,图2和图3是表示内窥镜的前端罩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从正面观察前端罩的平面图。此外,两个观察透镜31a、31b为光学部件。
具体来讲,当从前端观察前端部15时,在大致圆形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在大致中央处配设有观察透镜31a。并且,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在面向图4的纸面观察到的左右,以夹着该观察透镜31a的方式配设有照明透镜25a和照明透镜25b。并且,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面向图4的纸面,在观察透镜3 1a的右侧上方配设有前方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7,在左侧上方配设有送气送水喷嘴60,在右侧下方配设有观察透镜31b,在左侧下方配设有送气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6。
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配设于前端罩24的各观察透镜31a、31b、各开口部26、27和送气送水喷嘴60的配置将在以后进行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根据图5至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插入部11的前端部分的内部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图5是前端部和弯曲部的沿图4中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6是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7是前端部和弯曲部的沿图4中的E-E线剖开的剖面图,是进一步沿普通光摄像单元剖开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送气送水管道的分支部分的剖面图;图9是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C-C线剖开的局部剖面图;图10是表示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D-D线剖开的局部剖面图;图11是前端部的沿图5中的E-E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2是弯曲部的沿图5中的F-F线剖开的剖面图。
如图5所示,在内窥镜2的弯曲部16中可自由转动地连续设置有圆环状的多个弯曲块7。各弯曲块7具有通过焊接等手段固定设置于其内周面的四个操作线防护件(wire guard)7a。四个操作线防护件7a在围绕插入轴彼此错开大致90°的位置,固定在一个弯曲块7的内周面上(参照图11)。
另外,在这多个弯曲块7上以覆盖它们的外周的方式包覆有将细的线等编成筒状而形成的弯曲编织层(blade)9。然后通过在该弯曲编织层9上包覆外皮10以保持水密性,来形成弯曲部16。
该外皮10在由前端部15、弯曲部16和挠性管部17构成的插入部11的全长范围内一体地进行包覆,外皮10的前端外周部分通过绕线粘接部10a紧固于前端部15。
另外,在插入部11内,从弯曲部16向基端延伸出的、作为弯曲操作单元的四根弯曲操作线8贯穿插入在插入部11内。这四根弯曲操作线8的前端部分通过设于前端部15内的固定环18的四个固定部18a(参照图12。此外,在图5中仅示出了1个),分别保持固定成围绕插入轴错开大致90°。这些弯曲操作线8设成基端侧部分分别贯穿插入在设于弯曲块7的各操作线防护件7a中。
此外,前端部15和各弯曲块7连接成:在弯曲部16的插入轴呈大致直线的状态下,各弯曲操作线8大致为直线,该弯曲操作线8由设于前端部15的固定环18的各固定部18a保持固定、并贯穿插入在各弯曲块7的各操作线防护件7a中。
另外,这些弯曲操作线8形成为:它们的基端部设于操作部12(参照图1)内,并与未图示的、连接在弯曲操作旋钮上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以便交替地进行牵引或松弛。
四根弯曲操作线8分别根据弯曲操作旋钮的预定操作而牵引松弛,由此,弯曲部16被向四个方向进行弯曲操作。如后所述,这四个弯曲方向是由各摄像单元31A、31B拍摄得到的、在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
另外,构成向所述上下方向操作弯曲部16的第一弯曲操作单元、并作为第一弯曲操作部件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与构成向所述左右方向操作弯曲部16的第二弯曲操作单元、并作为第二弯曲操作部件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分别成对。即,分别贯穿插入保持在弯曲部16内的弯曲块7的与所述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两个操作线防护件7a中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是第一弯曲操作部件;分别贯穿插入保持在弯曲部16内的弯曲块7的与所述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两个操作线防护件7a中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是第二弯曲操作部件。
在前端部15内配设有:由硬质金属构成的、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七个)孔部的圆柱部件15a;以及外嵌于该圆柱部件15a的基端侧外周部的圆环状的加强环15b。另外,具有上述四个固定部18a的固定环18插嵌在前端部15的加强环15b的内周侧。并且,加强环15b的基端部分与最前端的弯曲块7连接。
在形成于前端部15内的圆柱部件15a的七个孔部中,两个孔部形成处置工具通道19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前端部分。余下的五个孔部中分别配置有上述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荧光摄像单元31B、送气送水喷嘴60、以及后述的两个照明透镜单元。
处置工具通道19具有:在设于前端部15的前端面的前端罩24上开口的开口部26;插嵌在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孔部中的大致圆筒状的管部件19a;和由柔软的管构成的处置工具管道19b,其前端部分覆盖管部件19a的基端部分并通过绕线(糸卷き)进行连接和固定。
该处置工具管道19b贯穿插入在插入部11内,其基端在操作部12中,如上所述在处置工具插入口(图1中未图示)处开口。
此外,同样在前端罩24上具有开口部27的前方送水通道20构成为具有:插嵌在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孔部中的大致圆筒状的管部件20a;和前方送水管道20b,其覆盖管部件20a的基端部分,并且前端部分通过绕线进行连接和固定。
该前方送水管道20b通过插入部11、操作部12和通用电缆13贯穿插入至连接器14,并与前方送水装置6a连接。此外,如上所述,作为前方送水通道20的前方送水管道20b在操作部12中插装有前方送水按钮(未图示)。
如图6所示,送气送水喷嘴60是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的管状部件,其基端部分插嵌在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孔部中,并且使其前端侧的喷出口60a面向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侧。
在圆柱部件15a的与送气送水喷嘴60对应的孔部的基端侧,插嵌有管部件62的前端部分,送气送水管道61与该管部件62的基端部分连接。另外,管部件62和送气送水管道61通过绕线进行连接和固定。
如图8所示,该送气送水管道61的基端部分与分支管50连接。该分支管50的分支端部分别与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的前端部分连接。由此,送气送水管道61与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连通。另外,各管道61、61a、61b和分支管50通过绕线进行连接和固定,在各个连接部分和分支管50整体的周围涂敷有例如粘接剂等,以保持各连接部分的气密性(水密性)。
此外,在形成于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七个孔部中,在其中两个中分别从前端侧插嵌有照明透镜单元23。在这两个孔部的基端部分分别插嵌有光导21的前端部分。
如图9和图10所示,照明透镜单元23构成为具有:多个照明透镜25;保持这些照明透镜25的保持框23a。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两个照明透镜单元23分别具有成为各照明透镜25的最前端的照明透镜25a、25b。
光导21以在其前端部分包覆有圆筒部件21a的方式,由将多个纤维集束起来的外皮29包覆。圆筒部件21a的基端部分与通过绕线固定前端部分的管28连接和固定,被外皮29包覆的光导21贯穿插入在管28内。
此外,在上述的圆柱部件15a的所述七个孔部中,在一个孔部中配置有包括作为第一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透镜31a的普通光观察单元31A,该普通光观察单元31A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作为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固定单元的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固定部件固定。该孔部构成成为第一观察光学系统配置单元的第一观察光学系统配置部。
此外,另一个孔部中配置有包括作为第二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透镜31b的荧光观察单元31B,该荧光观察单元31B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作为第二观察光学系统固定单元的第二观察光学系统固定部件固定。该孔部构成作为第二观察光学系统配置单元的第二观察光学系统配置部。
并且,在另外两个孔部中,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第一和第二照明光学系统固定单元,分别固定配置有两个照明透镜单元,该两个照明透镜单元分别具有作为第一和第二照明光学系统的各照明透镜25,在该两个孔部中,一方是成为第一照明光学配置单元的第一照明光学配置部,另一个构成成为第二照明光学配置单元的第二照明光学配置部。
另外,所述七个孔部中配置有送气送水部的孔部,构成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第一送气送水固定部来固定配置送气送水喷嘴60的、作为送气送水配置单元的送气送水配置部。
进而,所述七个孔部中配置有作为第一内窥镜管道的处置工具通道19的孔部,构成成为第一内窥镜管道配置单元的第一内窥镜管道配置部。
另外,配置有作为第二内窥镜管道的前方送水通道20的孔部,构成成为第二内窥镜管道配置单元的第二内窥镜管道配置部。此外,处置工具通道19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成为第一内窥镜管道固定单元的第一内窥镜管道固定部件固定配置在上述七个孔部中的一个孔部。另外,前方送水通道20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成为第二内窥镜管道固定单元的第二内窥镜管道固定部件固定配置于另一个孔部。
返回图6,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具有:透镜单元32;CCD(ChargeCoupled Dev 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等摄像元件33;以及电路基板34。
透镜单元32构成为具有第一~第四透镜组32A~32D和第一~第四透镜框32a~32d。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包括观察透镜31a的四个物镜构成的第一透镜组32A保持于第一透镜框32a中。另外,由一个物镜构成的第二透镜32B保持在第二透镜框32b中。并且,由两个物镜构成的第三透镜组32C保持在第三透镜框32c中。此外,由三个物镜构成的第四镜头组32D保持在第四透镜框32d中。
另外,保持第二透镜32B的第二透镜框32b是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可以进退以便进行变焦的移动框。此外,根据设于操作部12的未图示的变焦用操作杆被操作时输出的驱动/停止信号,普通光摄像单元3 1A进行后述的动作,通过该动作,第二透镜框32b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进行移动。
另外,用于使第二透镜框32b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停止信号,从设于操作部12的未图示的变焦用操作杆经过信号线38c(参照图11),输出至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该信号线38c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通过插入部11内贯穿插入至设有未图示的变焦用操作杆的操作部12。
此外,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具有从设有透镜单元32等的部分沿与摄像光轴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出的伸出部201(参照图12)。如图7所示,伸出部201的外部被支承框103大致覆盖,此外,在伸出部201的内部设有移动透镜框101、驱动轴部件102、旋转驱动部104、柔性基板105、连接器部106和电缆107。
如图7所示,关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第二透镜框32b,其一部分向与摄影光轴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出,在该一部分中,第二透镜框32b与移动透镜框101一体地形成。移动透镜框101形成为在摄影光轴方向的前端侧的面敞开的大致“コ”字状,该移动透镜框101设置成与支承框103抵接、并且可在支承框103的内周面上滑动的状态。此外,移动透镜框101在摄影光轴方向的基端侧的面上具有与驱动轴部件102的螺纹部102a螺合的螺纹孔。旋转驱动部104具有:以外周面与支承框103抵接的方式设置的外框104a;和设在外框104a的内部的、作为驱动单元的电动机104b。电动机104b在摄影光轴方向的前端侧与驱动轴部件102连接。此外,电动机104b在内部具有向摄影光轴方向的基端侧的外部延伸出的柔性基板105。柔性基板105经过连接器部106与在内部设有信号线38c的电缆107连接。
例如,当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未图示的变焦用操作杆,输出用于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进行基于该操作的操作指示的驱动/停止信号时,该驱动/停止信号经过信号线38c、连接器部106、柔性基板105输入到电动机104b。电动机104b根据所输入的所述驱动/停止信号,使设于摄影光轴方向的前端侧的驱动轴部件102旋转。驱动轴部件102当通过电动机104b旋转时,通过螺纹部102a和移动透镜框101的螺纹孔的螺合,将电动机104b的旋转驱动转换成光轴方向的直线运动。通过这样的作用,驱动轴部件102能够使移动透镜框101例如在图7中的箭头Z1所示的方向即摄影光轴方向移动。然后,当移动透镜框101沿图7中的箭头Z1所示的方向移动时,配合该进退移动,设于第二透镜框32b的第二透镜32B也沿例如图7中的箭头Z2所示的方向即摄影光轴方向移动。由于上述动作在设于伸出部201的各部进行,因此,例如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能够在监视器5上放大显示在下述的观察透镜31a的视野内获得的内窥镜图像的一部分。
另外,如图12所示,处置工具通道19(处置工具管道19b)和荧光摄像单元31B配置成夹着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伸出部201。另外,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伸出部201朝向图12的纸面观察向左方即向荧光摄像单元31B侧倾斜。这是为了在空间受限的前端部15内,高效地配置各摄像单元31A、31B、各管道19b、20b、61和两根光导21。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能够使插入部11细径化,其结果,在使用者将插入部插入到患者的体腔内时,能够减轻给该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且能够扩大可插入的体腔的应用范围。
另外,用于使第二透镜框32b和移动透镜框101沿摄影光轴方向移动的单元,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使用由电动机104b等构成的机构的单元,例如也可以使用利用由致动器等构成机构、由钢丝等构成的机构等的单元。
摄像元件33中,在位于第四透镜框32d最基端的物镜的基端侧并列设置的覆盖透镜33a设置在受光面侧,该摄像元件33向电路基板34输出与光学像对应的电信号。该电路基板34具有电气部件和配线图案,该电路基板34进行将来自摄像元件33的光学像转换成电图像信号的光电转换,并将该图像信号输出至信号电缆38a。此外,电路基板34通过锡焊等手段与信号电缆38a的多根信号线连接。
覆盖透镜33a、摄像元件33、电路基板34、和信号电缆38a的前端部分通过绝缘密封树脂等一体地覆盖各自的外周部,并由加强用圆环部35a和绝缘管35b包覆。该绝缘管35b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该绝缘管35b设定成这样的长度:使其最基端部处于距离成为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最前端的观察透镜31a的外表面预定距离11的位置。
此外,信号电缆38a经由图1所示的连接器14的中继基板42和信号电缆43向处理器4的信号处理电路46传递通过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摄像元件33和电路基板34取得的图像信号。
另一方面,荧光摄像单元31B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一样具有透镜单元32、CCD、CMOS等摄像元件38以及电路基板39。
透镜单元36构成为具有第一和第二镜头组36A、36B、以及第一和第二透镜框32a、32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包括观察透镜31b的七个物镜构成的第一透镜组36A保持在第一透镜框36a中,第二透镜36B保持在第二透镜框36b中。
摄像元件38中,并列设置在位于第二透镜框36b最基端的物镜的基端侧的覆盖透镜40设置在受光面侧。该摄像元件38向电路基板39输出光学像的电信号。
该电路基板39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电路基板34一样具有电气部件和布线图案。在电路基板39上通过锡焊等手段连接有信号电缆38a的多根信号线。电路基板39进行将来自摄像元件38的光学像转换成电图像信号的光电转换,并将该图像信号输出至信号电缆38b。
覆盖透镜40、摄像元件33、电路基板34、和信号电缆38a的前端部分通过绝缘密封树脂等一体地覆盖各自的外周部,并由加强用圆环部35a和绝缘管35b包覆。
此外,信号电缆38b经由图1所示的连接器14的中继基板42和信号电缆43,向处理器4的信号处理电路46传递通过荧光摄像单元31B的摄像元件38和电路基板39取得的图像信号。
以上所说明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分别插嵌在设于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预定的孔部中,并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与粘接剂等牢固地固定。
详细来说,如图6所示,普通光摄像单元31A中,圆柱部件15a和物镜单元32的第三透镜框32c的外周部分通过固定部件41a固定,该固定部件41a为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固定单元并且作为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固定部件。另一方面,荧光观察单元31B中,圆柱部件15a和物镜单元36的第一透镜框36a的外周部分通过固定部件41b固定,该固定部件41b为第二观察光学系统固定单元并且作为第二观察光学系统固定部件。
另外,将各摄像单元31A、31B固定在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上的固定部件41a、41b各自的固定位置在插入部11的轴向上错开预定距离。即,各固定部件41a、41b分别固定在这样的位置:使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第三透镜框32c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第一透镜框36a在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插入轴方向上错开。由此,由于固定部件41a、41b不是处于在插入轴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因此使得前端部15细径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普通光摄像单元31A中,在除了使上述第二透镜框32b沿着光轴方向进退移动的驱动单元之外的部分,第三透镜框32c的一部分(最大外径部)为外径方向(与长轴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直径最大的部分。另一方面,在荧光观察单元31B中,第一透镜框36a的一部分(最大外径部)为外径方向的直径最大的部分。
从图6还可以知道,各摄像单元31A、31B以这样的方式配置在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中: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第三透镜框32c的所述最大外径部、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第一透镜框36a的所述最大外径部位于在插入部11的插入轴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即不重叠的位置。通过这样的各摄像单元31A、31B的配置,也使得前端部15细径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在前端具有的观察透镜31a,其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比在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前端配置的观察透镜31b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
此外,各摄像单元31A、31B在前端部15内的设置方向确定为:两个摄像元件33、38各自的受光面相对于插入部11的插入轴正交,并且两个摄像元件33、38的水平传送方向和垂直传送方向分别一致。
此外,在监视器5(参照图1)上显示通过各摄像单元31A、31B拍摄的被摄体像。此外,在该监视器5中的上下方向与各摄像元件33、38的CCD元件或CMOS元件的垂直传送方向一致,在该监视器5中的左右方向与各摄像元件33、38的CCD元件或CMOS元件的水平传送方向一致。即,通过各摄像单元31A、31B拍摄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与监视器5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
插入部11的弯曲部16的上下左右方向确定成与该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相对应。即,如上所述,通过对设于操作部12的弯曲操作旋钮进行预定的操作,贯穿插入在弯曲部16内的四根弯曲操作线8牵引和松弛,弯曲部16可以向与监视器5中显示的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自由弯曲。
即,各摄像单元31A、31B在前端部15内的设置方向确定成:各自的摄像元件33、38的水平传送方向和垂直传送方向分别一致,以使得即使普通光观察和荧光观察切换,在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也始终等同于弯曲部16的弯曲操作方向的上下左右方向。这些摄像元件33、38的水平传送方向和垂直传送方向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由此,使用者能够对弯曲部16进行上下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而不会产生将内窥镜图像切换为普通光的观察图像与荧光观察图像时在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的不协调感。
此外,在后述说明中的、作为第一方向的上下方向,作为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方向和对弯曲部16进行弯曲操作的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通常监视器5配置成其上下方向与铅直上下方向大致一致。并且,与上述上下方向大致正交的、作为第二方向的左右方向,与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左右方向以及对弯曲部16进行弯曲操作的左右方向等同。
这里,对于在以上所说明的内窥镜系统1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使用者将内窥镜2的连接器14与光源装置3连接,并且将镜体电缆44的一端连接在该连接器14上,将镜体电缆44的另一端与处理器4连接。此外,将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与送气送水装置6连接。
然后,使用者使光源装置3等的电源开关为接通(ON),分别设定成工作状态。此时,处理器4和光源装置3的控制电路47、58成为可收发控制信号等的状态。
此外,在起动状态下,中继基板42设定成选择了普通光摄像单元31A侧。并且控制电路47进行设定成普通光观察状态的控制动作。即,控制电路47向光源装置3的控制电路5g发送控制信号,设定成用于普通光观察的照明光供给状态。
并且,该控制电路47进行使驱动电路45a驱动的控制,并且将信号处理电路46的工作状态设定成普通光观察模式。
使用者将内窥镜2的插入部11插入体腔内,设定成可以观察诊断对象的患部等。
如上所述,光源装置3成为用于普通光观察的照明光的供给状态。在该状态下,旋转滤光器53在RGB滤光器配置在照明光路中的状态下由电动机55旋转驱动。然后,按面的顺序向光导21供给RGB的照明光。与此同步地,驱动电路45a输出驱动信号,经照明透镜25a、25b对患者体腔内的患部等进行照明。
被照明的患部等被摄体,通过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透镜单元32在摄像元件33的受光面上成像,并被进行光电转换。然后,通过施加驱动信号,该摄像元件33输出光电转换后的信号。该信号经过信号电缆38a和由中继基板42选择的共用的信号电缆43输入至信号处理电路46。
输入到该信号处理电路46内的信号在内部进行A/D转换后,暂时存储在R、G、B用存储器中。
然后,R、G、B用存储器中存储的信号被同时读出成为同时化了的R、B、G信号,然后经过D/A转换成为模拟的R、G、B信号,并在监视器5中进行彩色显示。
并且,使用者在除了对患部进行普通光观察以外,当希望通过荧光观察来进行更详细的调查时,使控制开关48a为接通(ON)。这时,控制电路47接收该切换指示信号,进行中继基板42的切换控制,并且经控制电路58将光源装置3设定成用于荧光观察的激发光的供给状态。
然后,控制电路47将驱动电路45b控制成工作状态,并且,将信号处理电路46设定成荧光观察的处理模式。
在该情况下,光源装置3内的控制电路58通过带齿轮的电动机57使旋转滤光器53与电动机55一起沿与照明光路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在照明光路中配置激发光滤光器。
在该状态下,来自灯51的光中,通过激发光滤光器,例如400~450nm附近波段的光投射并提供给光导21。然后,该激发光经照明透镜25a、25b照射向体腔内的患部等。
照射了激发光的患部等若为癌组织等异常部位,则吸收该激发光产生比正常组织的情况要强的荧光。产生该荧光的部位的光通过荧光摄像单元31B的透镜单元36在摄像元件38的受光面上成像,并被进行光电转换。
然后,该摄像元件38通过施加来自驱动电路45b的驱动信号而输出光电转换后的信号。在该情况下,该信号在摄像元件38的内部进行信号放大后从摄像元件38输出。该信号经信号电缆38b和由中继基板42选择的共用的信号电缆43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46。
输入到该信号处理电路46内的信号在内部进行了A/D转换后,例如同时存储在R、G、B用存储器中。
然后,在R、G、B用存储器中存储的信号被同时读出而成为被同时化了的R、G、B信号,然后经过D/A转换而成为模拟的R、G、B信号,并在监视器5中进行黑白显示。
此外,可以将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46内的信号电平与多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通过改变分配的颜色来模拟彩色化进行显示。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进行普通光观察,并且也可以进行荧光观察,因此与仅进行普通光观察的内窥镜相比,可以实现更易于诊断的内窥镜。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分别设置了各摄像单元31A、31B,所以能够得到作为第一观察图像的普通光观察图像和作为第二观察图像的特殊光观察图像即荧光观察图像。
具体地说,尤其在进行荧光摄像时,与普通观察的情况相比需要拍摄微弱的光,优选使S/N(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高,若兼用通常的摄像元件,则容易成为S/N低的图像,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适用于荧光摄像的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元件33,采用了对光的敏感度高的摄像元件38,所以能够得到S/N好的荧光图像。
此外,通过构成为设置切换用的中继基板42、并且两个摄像单元31A、31B中只有一个摄像单元与处理器4连接,与必须始终对两个各摄像单元31A、31B进行驱动和信号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窥镜系统1。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一个送气送水喷嘴60向观察透镜31a、31b两者的外表面吹出气液以设定成清洁状态,能够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因此,能够使插入部11细径化,能够减轻插入时带给患者的痛苦,并且能够扩大可插入的应用范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具有与仅具有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单元的现有内窥镜相同的外观构造,并经镜体电缆44与对仅具有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单元的现有内窥镜进行驱动和信号处理的、未图示的处理器连接,由此,也可以与现有的内窥镜一样作为普通光观察用的内窥镜来使用。即,内窥镜2保持了与仅具有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单元的现有内窥镜同样的互换性,能够与现有的处理器连接来进行使用。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通过以下说明的结构具有多种特征(效果)。
首先,参照图13,对配设于前端罩24上的送气送水喷嘴60和各观察透镜31a、31b的配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3是表示前端罩的前端面的主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设前端罩24的中心为O0,设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中心为O1,设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为O2。此外,设后述的两个照明透镜25a、25b的中心分别为O3、O4,设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的中心为O5,设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的中心为O6。并且,将通过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中心O0的、弯曲部16的弯曲上下方向的线设为垂直线X,将通过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中心O0的、弯曲左右方向的线设为水平线Y。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实施方式的垂直线X为与铅直线等同的线。
如上所述,送气送水喷嘴60配设在面向图13的纸面观察到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左侧上方,并且使其喷出口60a面向观察透镜31a。此外,送气送水喷嘴60也可以配设在面向图13的纸面观察到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右侧上方,并且使其喷出口60a面向观察透镜31a侧。此时,送气送水喷嘴60和各观察透镜31a、31b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置成排列在大致直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向图中的箭头线AR方向喷出的方式,将送气送水喷嘴60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该送气送水喷嘴60从喷出口60a以扩散的方式向气液喷出范围A内喷出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此外,箭头线AR为在与具有喷出口60a的送气送水喷嘴60的前端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上通过喷出口60a的孔面中央的线。
如上所述,送气送水喷嘴60的绕轴的设置方向、即喷出口60a所面向的方向确定成:在箭头线AR的线上与通过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的观察光轴交叉。换言之,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所面向的方向确定成: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的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相对于垂直线X具有成为第一角度的预定的角度θ1。
另一方面,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配设在朝向图13的纸面观察到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右侧下方,并且从前端观察前端罩24时,该观察透镜31b的外表面至少具有与箭头线AR相交的部分。此外,观察透镜31b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并且其中心O2位于比箭头线AR的线段更靠下方侧的位置。
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送气送水喷嘴60和两个观察透镜31a、31b并列设置在大致直线上。
更详细地讲,连接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的线a,相对于箭头线AR具有预定角度θ2,并且在从前端面侧观察前端罩24时为略微向下方侧偏移。换言之,连接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孔面中心和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的线b,相对于箭头线AR具有预定角度θ3,并且在从前端面侧观察前端罩24时为略微向上方侧偏移。
由此,各观察透镜31a、31b在前端罩24上配设的各位置被确定,与此对应地,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方向(箭头线AR方向)被确定。并且,所述角度θ2、θ3设定成这样的范围:在来自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的范围内包含观察透镜31b的整个外表面。
此外,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设定成:当从前端罩24的前端侧观察时,包含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整个外表面。
另外,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于观察透镜31b的外径的观察透镜31a以接近送气送水喷嘴60的方式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
即,相对于从前端面侧观察的方向,前端罩24在比水平线Y更靠上方侧的位置具有送气送水喷嘴60,该水平线Y是将弯曲部16的弯曲上下方向、即各摄像单元31A、31B具有的各个摄像元件33、38进行处理的垂直传送方向的上下方向大致两等分的线。换言之,送气送水喷嘴60从所述水平线Y向所述喷出方向(箭头线AR方向)的反方向远离地配设在前端罩24上。
并且,前端罩24以在垂直线X上不存在送气送水喷嘴60的与长度方向的轴(与插入方向平行的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方式,配设送气送水喷嘴60,该垂直线X是将相对于从前端面侧观察到的方向的左右方向(弯曲部16的弯曲左右方向的反方向)、即各摄像单元31A、31B具有的各个摄像元件33、38进行处理的垂直传送方向的左右方向两等分的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前端罩24的前端面侧观察时,送气送水喷嘴60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的从垂直线X向左方方向离开了预定距离的位置。即,在从前端罩24的前端面侧观察时,送气送水喷嘴60配置成:其长度方向的轴位于比在上下方向将前端罩24两等分的水平线Y更靠上方侧、并且从在左右方向将前端罩24两等分的垂直线X向左方侧偏移的位置上。
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若将设于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送气送水喷嘴6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以及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配置在大致直线上,则可通过一个送气送水喷嘴60向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吹出气液以将它们设定成清洁状态,从而能够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
此外,送气送水喷嘴60的长度方向的轴,位于在上下方向将前端罩24两等分的水平线Y的上方侧,并且从在左右方向将前端罩24两等分的垂直线X偏移了预定距离。因此,与送气送水喷嘴60连通的送气送水管道61,在插入部11为大致直线状态时大致笔直地贯穿插入在前端部15内和弯曲部16内,而不会与配设在前端部15内的固定环18的四个固定部18a、和分别设置在配设于弯曲部16内的各弯曲块7上的四个操作线防护件7a抵接。
并且,通过上述的送气送水喷嘴60的配置,防止了送气送水管道61在弯曲部16内与分别贯穿插入保持在各弯曲块7的四个操作线防护件7a中的四根弯曲操作线8的接触,所以能够不阻碍弯曲操作线8通过牵引和松弛而进行的移动,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弯曲操作线8的摩擦导致的劣化。
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能够使插入部11特别是前端部15和弯曲部16细径化,能够减轻在插入时带给患者的痛苦,并且能够扩大可插入的体腔的应用范围。
此外,一般由使用者使弯曲部16的弯曲上下方向与铅直方向的上下对应地使用内窥镜2。因此,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等液体,由于重力的影响,在喷出口60a的远方侧流向下方侧。
并且,在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液、并且通过处置工具通道19进行抽吸的情况下,由于来自设于前端罩24的下方侧的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的抽吸力,所述液体或所述气体受到向开口部26方向吸引的力,其流动向弯曲下方侧变化。
根据这样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连接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的线a,相对于箭头线AR向弯曲部16的弯曲下方侧错开预定角度θ2,该箭头线AR是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等液体的喷出方向。
因此,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朝向位于比观察透镜31a距送气送水喷嘴60更远的位置的观察透镜31b,由于重力的影响,可以高效地吹出比喷出方向更向弯曲下方侧流落的蒸馏水等液体,由此该观察透镜31b被洗净成清洁的状态,从而确保了良好的观察视野。进而,通过进行抽吸,流动向弯曲下方侧变化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也可以同样高效地吹向观察透镜31b,以将其洗净成清洁的状态,从而确保了良好的观察视野。
另外,插入到患者体腔内的内窥镜2在插入部11上附着有污物等。另外,前端罩24的前端面成为与插入方向大致垂直的面,容易附着污物等。尤其是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为了确保各自的观察视野,需要可靠地洗净所附着的污物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送气送水喷嘴6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以及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在如图13所示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并列设置在大致直线上。并且,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在箭头线AR上没有配设其他的构成元件,所述箭头线AR为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的喷出方向。
即,在箭头线AR上,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在比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靠外周侧的位置,没有配设其他的构成元件。
通过这样的结构,对各观察透镜31a、31b上附着的污物等进行洗净后的气液,流至前端罩24的朝向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方向的外缘部,而不流向其他构成元件。其结果是,当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时,可以可靠地洗净内窥镜2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
接下来,参照图13和图14,对配设于前端罩24中的两个照明透镜25a、25b、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以及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的配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两个照明透镜25a、25b以夹着配设在大致中央处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方式,分别配置在弯曲左右方向的位置,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配设在观察透镜31a的左侧下方的位置;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配设在观察透镜31a的右侧上方的位置。
此外,如图13所示,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各自的孔面整体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设在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之外,该气液喷出范围A是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扩散喷出的范围。
更详细地讲,如图14所示,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中的不包含气液喷出范围A的的区域B内,该区域B是沿箭头线AR分成两份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下方侧的区域,该箭头线AR表示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的喷出方向。
此外,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中的不包含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C内,该区域C是沿箭头线AR分成两份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方侧的区域。
换言之,各开口部26、27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分别配设在相对于表示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喷出方向的箭头线AR大致对称的位置上。即,各开口部26、27以开口部26的中心O5与开口部27的中心O6的位置相距预定距离的方式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由于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设在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之外,所以可以防止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流入到各开口部26、27中。
由此,可向远方侧的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可靠地吹出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其结果是,能够可靠且高效地向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吹出气液,将观察透镜31b洗净成为清洁的状态,从而确保了良好的观察视野。
此外,各开口部26、27以各自的中心O5、O6相距预定距离的方式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由此,内窥镜2在一边从开口部26利用处置工具通道19进行抽吸动作、一边从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喷出蒸馏水等液体时,能够在不受到朝向开口部26的抽吸力的影响的情况下向体腔内的患部喷出液体。即,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为从开口部27喷出的液体的喷出方向不会由于来自开口部26的抽吸而产生紊乱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5对各摄像单元31A、31B的各自的摄像元件33、38的作为电荷传送元件的CCD元件或者CMOS元件的电荷传送方向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图15是表示取出各摄像单元的摄像元件从其正面观察时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各摄像单元31A、31B各自的摄像元件33、38检测出被摄体像的光,并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从而能够作为内窥镜图像显示在监视器5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在各摄像单元31A、31B各自的摄像元件33、38的受光面上设置的多个CCD元件或者CMOS元件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方向,为分别用箭头表示的、作为第一电荷传送方向的垂直传送方向V和作为第二电荷传送方向的水平传送方向L。
如上所述,各摄像单元31A、31B在前端部15内的设置方向确定成:各摄像元件33、38各自CCD元件或者CMOS元件的垂直传送方向V和水平传送方向L分别一致。
并且,各摄像单元31A、31B在前端部15内的设置方向确定成:显示在监视器5中的内窥镜图像(如图15所示的六边形的图像范围)的上下方向与各摄像元件33、38各自的CCD元件或者CMOS元件的垂直传送方向V一致。另外,在图15中,垂直传送方向V是显示在监视器5上的图像范围I的从上向下的方向,但也可以是所述图像范围I的从下向上的方向。
并且,如上所述,插入部11的弯曲部16的上下左右方向确定成:与显示在监视器5上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对应。另外,由于图15是从正面观察各摄像元件33、38的图,因此,朝向纸面观察到的左右方向与显示在监视器5上的内窥镜图像的左右方向为相反方向。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即使在普通光的观察图像和荧光的观察图像之间切换,显示在监视器5上的、通过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获得的内窥镜图像和通过荧光摄像单元31B获得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因此,成为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协调感的结构。另外,在普通光观察下和在荧光观察下,使用者都能够对弯曲部16进行上下左右方向与显示在监视器5上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的弯曲操作。
另外,各摄像单元31A、31B只要使显示在监视器5上的内窥镜图像(六边形的图像范围I)的上下方向与各摄像元件33、38各自的CCD元件或者CMOS元件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上下方向一致即可,因此各摄像元件33、38的传送方向也可以如图16所示为与所述上下方向斜交叉的传送方向L′、V′。
具有以上多种特征(效果)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若将设于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送气送水喷嘴6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以及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配置在大致直线上时,则可通过一个送气送水喷嘴60向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吹出气液来设定成清洁的状态,从而能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并且即使在普通光的观察图像与荧光观察图像之间进行切换,也不会对监视器5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产生不协调感,而且能够对弯曲部16进行上下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
另外,上述的各摄像单元31A、31B内的各自的摄像元件33、38相对于前端部1 5的轴向配置在彼此错开的位置上。即,从图6可知,两个摄像元件33、38配置在分别在插入部11的插入轴方向上前后错开的、相距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而且配置于在朝向图6的纸面观察到的上下方向上错开的、相距预定距离的位置上。
另外,所谓所述上下方向,相对于配设在前端部15的大致中央处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荧光摄像单元31B配设在前端部的外周侧,由此,各摄像元件33、38配置于在前端部15的外径方向上彼此相距预定距离的位置上。
详细地说,配设在前端部10的大致中央处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摄像元件33设定在其受光面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前端面相距预定距离L1的位置上。即,摄像元件33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其受光面被设定成与在普通光摄像单元31A中设于透镜单元32的最前端的第一透镜组32A的前端面相距预定距离L1。
另一方面,配设在前端部10的外径方向的荧光摄像单元31B的摄像元件38设定在其受光面与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前端面相距预定距离L2的位置上。即,摄像元件38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其受光面被设定成与在荧光摄像单元31B中设于透镜单元36的最前端的第一透镜组36A的前端面相距预定距离L2。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将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前端面到摄像元件33的受光面的预定距离L1设定成比从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前端面到摄像元件38的受光面的预定距离L2大的距离(L1>L2)。
换言之,作为第一观察光学系统的透镜单元32具有这样的长度:从最前端的第一透镜组32A的前端面到与摄像元件33的受光面相邻的覆盖透镜33a的基端面的长度与预定距离L1相等。另一方面,作为第二观察光学系统的透镜单元36具有这样得到长度:从最前端的第一透镜组36A的前端面到与摄像元件38的受光面相邻的覆盖透镜40的基端面的长度与预定距离L2相等。即,透镜单元32为其与插入轴平行的长轴方向的长度(所述距离L1)比透镜单元36的与插入轴平行的长轴方向的长度(所述距离L2)长(L1>L2)的结构。
因此,在各摄像单元31A、31B中,最发热的各摄像元件33、38配置在彼此不接近的位置上。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为尽量抑制了由于来自各摄像元件33、38的放热而导致的前端部15内的高温化的、考虑了提高耐热性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分别与各摄像单元31A、31B连接的信号电缆38a、38b的各电缆接点部34a、39a的位置,配置于在插入部11的插入轴方向上前后错开的位置,而且配置于在朝向图6的纸面观察到的上下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结构,除了防止在各电缆接点部34a、39a所产生的热集中于前端部15内的一部分的热对策之外,内窥镜2为考虑了各电缆接点部34a、39a所具有的电磁不相干性和电磁抗性的结构。即,各电缆接点部34a、39a配置在不会由于各自所产生的例如电磁噪声的影响而相互干涉而阻碍了各种信号,或者由于电磁波等阻碍了各电路基板34、39的动作的,彼此具有预定距离而不相接近的位置上。
其结果为,内窥镜2为从各摄像单元31A、31B的电磁不相干性的方面,和各电路基板的电磁抗性的方面出发、实施了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对策的结构。
另外,如图6所示,分别形成各摄像单元31A、31B的基端部分的外形的各绝缘管35b、37b设有使各自的最基端的位置于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相距规定的距离L1、L2的长度。
即,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从观察透镜31a的外表面到绝缘管35b的最基端的长度沿插入部11的轴向具有预定长度(距离)11。另一方面,荧光摄像单元31B的从观察透镜31b的外表面到绝缘管37b的最基端的长度沿插入部11的轴向具有比所述长度(距离)11短的预定长度(距离)12(11>12)。
随着前端部15的细径化,配置在最难以进行作业的前端部15的中央侧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为位于硬质的基端部分的绝缘管35b比配置在前端部15的外周侧的荧光摄像单元31B的绝缘管37b长的结构。因此,内窥镜2成为配设于前端部15的大致中央处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绝缘管37b容易把持的结构,各摄像单元31A、31B的组装作业性得以提高,并且,修理、维护等时的作业性变好。
另外,各摄像单元31A、31B内的各摄像元件33、38、各电路基板34、39以及各电缆接点部34a、39a,分别由硬质的绝缘管35b、37b包覆,因此,不易从外部施加力,提高了使用寿命。
而且,如上所述,由透镜框32a~32d和绝缘管35b形成硬质的外形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配设在前端部15内的大致中央处。因此,内窥镜2为由前端部15内的成为最长的硬质部分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来保护设于周围的各种构成元件、并且前端部15的强度也得以提高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仅记载不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交换了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配置位置。
如图17~19所示,在配设于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的本实施方式的前端罩24中,由于交换了内置于前端部15内的各单元31A、31B的配置,所以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作为第一观察窗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作为第二观察窗的观察透镜31b的配置位置,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各透镜31a、31b的配置位置,分别位于将两者换位后的位置。此外,图17和图18是表示内窥镜的前端罩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9是从正面观察前端罩的平面图。
具体地讲,当从前端观察前端部15时,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在大致中央处配设有观察透镜31b,并且,以夹着该观察透镜31b的方式,在面向图16的纸面观察到的左右配设有照明透镜25a和照明透镜25b。并且,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面向图16的纸面,在观察透镜31b的右侧上方配设有前方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7,在左侧上方配设有送气送水喷嘴60,在右侧下方配设有观察透镜31a,以及在左侧下方配设有送气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6。
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配设于前端罩24上的各照明透镜25a、25b、各开口部26、27和送气送水喷嘴60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首先,参照图20,对配设于前端罩24上的送气送水喷嘴60和各观察透镜31a、31b的配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0是表示前端罩的前端面的主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设前端罩24的中心为O0,设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中心为O1,设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为O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通过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中心O0的、弯曲部16的弯曲上下方向的线设为垂直线X,将通过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中心O0的、弯曲左右方向的线设为水平线Y。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线X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为与铅直线等同的线。
送气送水喷嘴60配设在面向图17的纸面观察到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左侧上方,并使其喷出口60a面向各摄像单元31A、31B的观察透镜31a、31b。即,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送气送水喷嘴60和各观察透镜31a、31b配置成排列在大致直线上。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送气送水喷嘴60的绕轴的设置方向、即喷出口60a所面向的方向被确定成:在箭头线AR的线上与通过观察透镜31b中心O2的观察光轴交叉。换言之,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所面向的方向确定成:作为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的喷出方向的箭头线AR相对于垂直线X具有成为第一角度的预定角度θ1。
另一方面,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配设在朝向图20的纸面观察到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右侧下方,并且从前端观察前端罩24时,该观察透镜31a的外表面至少具有与箭头线AR相交的部分。此外,观察透镜31a以其中心O1位于比箭头线AR的线段更靠下方侧的位置的方式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
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送气送水喷嘴60和两个观察透镜31a、31b并列设置在大致直线上。
更详细地讲,连接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的线a,相对于箭头线AR具有预定角度θ2,并且在从前端面侧观察前端罩24时为略微向下方侧偏移。换言之,连接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孔面中心和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的线b,相对于箭头线AR具有预定角度θ3,并且在从前端面侧观察前端罩24时为略微向上方侧偏移。
由此,各观察透镜31a、31b在前端罩24上配设的各位置被确定,并与此对应地,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方向(箭头线AR方向)被确定。并且,所述角度θ2、θ3设定成这样的范围:在来自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的范围内包含观察透镜31a的整个外表面。
此外,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设定成:当从前端罩24的前端侧观察时,包含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整个外表面。
另外,如后所述,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于观察透镜31b的外径的观察透镜31a,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设在比观察透镜31b距送气送水喷嘴60更靠远方侧的位置上。
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内窥镜2将观察透镜31a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设定成比观察透镜31b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此外,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随着从喷出口60a朝向喷出方向的远方侧,逐渐扩散。
根据这样的情况,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比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配设在送气送水喷嘴60的远方侧的位置上。此外,如上所述,观察透镜31a的整个外表面包含在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的喷出范围A内。
由此,内窥镜2通过在送气送水喷嘴60的远方侧配置容易附着体液、污物等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的观察透镜31a,在从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扩散的喷出范围A中,能够可靠地洗净观察透镜31a的整个外表面。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送气送水喷嘴6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并列设置在大致直线上。此外,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在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的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上,没有配设其他构成部件。
即,在箭头线AR上,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在比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靠外周侧的位置,没有配设其他的构成部件。
通过这样的结构,对各观察透镜31a、31b上附着的污物等进行洗净的气液,流至前端罩24的朝向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方向的外缘部,而不流向其他构成元件。其结果是,当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时,可以可靠地洗净内窥镜2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配设于前端罩24的两个照明透镜25a、25b、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的配置,配置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位置,所以省略与其配置位置有关的详细说明。
如以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将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配置在难以附着粘膜、血液和污物等而且不易被肠内的褶皱等阻碍观察视野的、作为前端罩24的表面的前端部15的前端面的大致中央处,由此,与配置在所述前端面的外周侧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相比,能够减轻粘膜、血液、污物等的附着,和防止被肠内的褶皱阻碍观察视野,尤其能够充分发挥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性能。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特殊光观察不仅可以是荧光观察,也可以是具有以细胞或腺体构造为首的组织学观察水平的放大倍率(理想的是100倍水平以上的放大率)的放大光学系统。
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变更。

Claims (18)

1.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
前端部;和
分别具有用于获得内窥镜图像的摄像元件的多个摄像部,
该多个摄像部以从各自的所述摄像元件的各光电转换元件传送电荷的第一电荷传送方向和第二电荷传送方向一致的方式配设在所述前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还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可以向显示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画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自由弯曲,
从所述各光电转换元件传送电荷的所述第一电荷传送方向与所述弯曲部弯曲的所述大致一致的方向一致。
3.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
前端部;
设于该前端部、并具有第一水平传送方向的第一摄像元件;
固定所述前端部和所述第一摄像元件的第一固定部件;
设于所述前端部、并具有第二水平传送方向的第二摄像元件;和
以使所述第一水平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传送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将所述第二摄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前端部的第二固定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还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可以向显示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画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自由弯曲,
所述第一水平传送方向和所述第二水平传送方向,与相对于所述弯曲部弯曲的所述大致一致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大致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
第一转换部,其将来自所述第一摄像元件的信号转换成用于作为第一内窥镜图像显示在所述监视器上的第一图像信号;和
第二转换部,其以使所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监视器显示的第一内窥镜图像的上方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对来自第二摄像元件的信号进行转换,并向所述监视器输出用于显示第二内窥镜图像的图像信号。
6.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
前端部;
至少可以向两个方向自由弯曲的弯曲部;
设于该前端部、并具有第一传送方向的第一摄像元件;和
设于所述前端部、并具有第二传送方向的第二摄像元件,所述第二传送方向设定为与所述第一传送方向相同的方向,
来自所述第一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被传送至用于显示第一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
所述弯曲部相对于显示在所述监视器上的所述第一内窥镜图像的上方方向可以进行弯曲操作,
所述第二摄像元件配设于所述前端部,并且使所述监视器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元件所输出的图像信号而显示的第二内窥镜图像的上方方向与所述第一内窥镜图像的上方方向大致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
第一转换部,其将来自所述第一摄像元件的信号转换成用于作为所述第一内窥镜图像显示在所述监视器上的第一图像信号;和
第二转换部,其以使所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监视器显示的所述第一内窥镜图像的上方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对来自第二摄像元件的信号进行转换,并向所述监视器输出用于显示所述第二内窥镜图像的图像信号。
8.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
前端部;
用于获得第一观察图像的第一摄像部;
用于获得第二观察图像的第二摄像部;
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使入射到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摄影光聚光的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
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使入射到所述第二摄像部的摄影光聚光的第二观察光学系统,
在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系统中,该第二观察光学系统配置在所述前端部的大致中央处,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系统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系统的光轴在所述前端部的外周侧具有光轴。
9.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
前端部;
配设于该前端部、并具有会聚第一摄影光的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第一摄像元件的第一摄像部;和
配设于所述前端部、并具有会聚第二摄影光的第二观察光学系统和第二摄像元件的第二摄像部,
所述第一摄像部和所述第二摄像部以这样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所述前端部:所述第一摄像元件和所述第二摄像元件彼此不接近,并且在插入轴方向和所述前端部的外径方向上隔开预定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
传送基于由所述第一摄像元件获得的电荷的第一图像信号的第一信号电缆;
电连接所述第一摄像部和所述第一电缆的第一电缆接点部;
传送基于由所述第二摄像元件获得的电荷的第二图像信号的第二信号电缆;和
电连接所述第二摄像部和所述第二电缆的第二电缆接点部,
所述第一摄像部和所述第二摄像部以这样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所述前端部:所述第一电缆接点部和所述第二电缆接点部彼此不接近,并且在插入轴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在插入轴方向上,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系统从最前端到最基端部的长度比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系统的从前端到最基端的长度要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在插入轴方向上,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系统从最前端到最基端部的长度比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系统的从前端到最基端的长度要长。
13.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
前端部;
第一摄像部,其配设在该前端部的大致中央处,具有会聚第一摄影光的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第一摄像元件,并且该第一摄像部的基端部分由硬质的第一绝缘管包覆;和
第二摄像部,其配设在所述前端部的外周侧,具有会聚第二摄影光的第二观察光学系统和第二摄像元件,并且该第二摄像部的基端部分由硬质的第二绝缘管包覆,
所述第一绝缘管与所述第二绝缘管相比在插入轴方向上配置在基端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配设在所述前端部的大致中央处,在插入轴方向上,所述第一摄像部的从最前端到最基端部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摄像部的从前端到最基端的长度要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用于获得普通光观察图像,所述第二摄像部用于获得特殊光观察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殊光观察图像为荧光观察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系统中,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为放大倍率高的放大光学系统。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系统中,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为放大倍率高的放大光学系统。
CNA2006800017788A 2005-01-07 2006-01-06 内窥镜用插入部 Pending CN1010986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3202/2005 2005-01-07
JP2005003202A JP2006187553A (ja) 2005-01-07 2005-01-07 内視鏡用挿入部、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JP073568/2005 2005-03-15
JP113929/2005 2005-04-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8659A true CN101098659A (zh) 2008-01-02

Family

ID=36795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17788A Pending CN101098659A (zh) 2005-01-07 2006-01-06 内窥镜用插入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87553A (zh)
CN (1) CN10109865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2980B (zh) * 2008-09-08 2011-11-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摄像单元
CN103027660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用于内窥镜的透镜单元和照相机模块
CN103648359A (zh) * 2012-06-06 2014-03-1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9557657A (zh) * 2017-09-27 2019-04-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对物光学系统及内窥镜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2980B (zh) * 2008-09-08 2011-11-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摄像单元
CN103027660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用于内窥镜的透镜单元和照相机模块
CN103648359A (zh) * 2012-06-06 2014-03-1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3648359B (zh) * 2012-06-06 2016-01-2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9557657A (zh) * 2017-09-27 2019-04-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对物光学系统及内窥镜
CN109557657B (zh) * 2017-09-27 2021-12-3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对物光学系统及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87553A (ja) 200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6360C (zh) 内窥镜用插入部
CN101098657B (zh) 内窥镜用插入部
CN100577087C (zh) 内窥镜用插入部
CN100544665C (zh) 内窥镜用插入部
EP1834575B1 (en) Endoscope-use insertion unit
CN100518620C (zh) 内窥镜用插入部
EP3718466B1 (en) Endoscope distal section comprising a unitary fluid channeling component
EP2865322B1 (en) Multi-camera endoscope
EP1423042B1 (en) Endoscopic system with a solid-state light source
EP1859723B1 (en) Insertion section for endoscope
CN100558288C (zh) 内窥镜
CN100566651C (zh) 内窥镜用插入部
CN101098659A (zh) 内窥镜用插入部
CN100569172C (zh) 内窥镜用插入部
JP4451333B2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JP4868870B2 (ja) 内視鏡
JP2006288759A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および内視鏡
US11864734B2 (en) Multi-camera endoscope
JP4414897B2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および内視鏡
JP4464860B2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