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3118A - 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3118A
CN101093118A CNA2007100161925A CN200710016192A CN101093118A CN 101093118 A CN101093118 A CN 101093118A CN A2007100161925 A CNA2007100161925 A CN A2007100161925A CN 200710016192 A CN200710016192 A CN 200710016192A CN 101093118 A CN101093118 A CN 101093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ffect
generator
heat
solution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161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3118B (zh
Inventor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0161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93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3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3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3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3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属于余热利用和制冷/热泵技术领域。主要针对单一效数制冷机不能充分利用余热的情况,提供了由共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溶液泵和其它发生器或精馏塔、节流阀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一体式复合机组。共用部件或加上单效发生器,或加上双效高、低压发生器和节流阀,或加上三效高压、中、低压发生器和节流阀,分别构成单效、双效和三效流程,依次类推;由泵入各流程的稀溶液受依次进出高、低效数流程的驱动热作用释放的冷剂介质进冷凝器放热成冷剂液后节流进蒸发器制冷、吸热成蒸汽进吸收器、被来自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冷却介质依次进出吸收器、冷凝器吸热。机组充分利用余热制冷,也用作热泵。

Description

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热利用和制冷/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余热可以提高品位进行热利用,也可以利用余热作为驱动热源进行制冷,二者都可以带来节能、环保与经济效益。余热制冷时,双效或多效机组的性能指数高但要求的驱动热的温度也高,单效机组的性能指数低但要求的驱动热的温度也低。这样,采用余热为单级双效或多效机组的驱动热进行制冷时,余热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导致无法继续利用双效或多效机组获得更多的余热制冷效果,节能效益受到制约。为了尽可能利用更多余热来获取更多的制冷量,可以采用单效机组、双效机组和三效或多效机组彼此间组成联合系统,但这会带来整体系统复杂、造价高和占地多等多方面不利影响,经济效益降低甚至于无法满足经济性方面的要求。因此,设法将单效、双效和三效或多效相结合构成简单结构的一体式复合机组,可以实现余热资源更好的冷利用和热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它针对采用余热作驱动热源的单一效数的单级单效、双效和三效或多效吸收式制冷机不能充分利用尽可能多的余热进行制冷的问题,将单一效数的各种单级吸收式制冷机通过主要共用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吸收器和溶液泵进行彼此间的结合,得到一体式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从而在一体式机组中实现了不同效数的制冷流程同时工作——高效数流程利用高温度的驱动热制冷得到高的制冷效果,低效数流程利用较低温度的驱动热制冷得到低一些的制冷效果,虽然后者的制冷系数低于前者,但后者能够利用前者已无法利用的余热继续制冷,这就实现了余热制冷的深度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发生器(或精馏塔)、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等所组成,其中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吸收器和溶液泵为共用部件,共用部件加上一效发生器和一效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单级一效制冷流程,共用部件加上二效高压发生器、二效低压发生器、二效节流阀和二效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单级二效制冷流程,共用部件加上三效高压发生器、三效中压发生器、三效低压发生器、若干三效节流阀和三效溶液热交换器构成三效制冷流程,以此类推可得到多效制冷流程,当不采用共用溶液泵时有相应效数溶液泵;驱动热介质首先进、出高效数的高压发生器为高效数制冷流程提供驱动热,然后再进、出低效数制冷流程为其提供驱动热;出自吸收器的稀溶液经溶液泵打入一效发生器与其它效数的各发生器,一效发生器在驱动热作用下释放出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其它效数的高压发生器在驱动热作用下释放出较高压力的冷剂蒸汽作为对应的下一压力发生器的驱动热,低压发生器在作为驱动热的冷剂蒸汽作用下释放出更低压力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作为驱动热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冷凝并经节流阀节流降压后进入冷凝器,进入冷凝器的各冷剂介质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却介质后冷凝成液体,冷剂液经节流阀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吸收被制冷介质的热实现制冷、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被来自各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却介质,其特征在于:①驱动热首先进出高效数制冷流程发生器,然后进出低效数制冷流程发生器;②各效数制冷流程共用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和吸收器,也可共用溶液泵;③一效发生器和来自其它效数的低压发生器的冷剂介质进入冷凝器被冷凝,冷剂液经节流阀进入蒸发器吸收被制冷介质的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被来自各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冷却介质依次流经吸收器和冷凝器带走热量。
现以单级一效和单级二效制冷机复合而成的复合吸收式制冷机为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它是由单级一效制冷流程和单级二效制冷流程复合而成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在结构上,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吸收器和溶液泵为两制冷流程的共用部件,共用部件结合一效发生器和一效溶液热交换器构成一效制冷流程,共用部件结合二效高压发生器、二效低压发生器、二效节流阀和二效溶液热交换器构成二效制冷流程;在机组内部,一效流程的一效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二效流程的二效低压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直接和有冷剂液通道经节流阀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经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吸收器,吸收器还分别有稀溶液管道经溶液泵和浓溶液管道通过对应效数的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一效发生器、二效高压发生器与二效低压发生器;在机组外部,蒸发器还有通道连通被制冷介质,一效发生器和二效高压发生器还经驱动热介质通道连通,冷凝器和吸收器还经冷却介质通道连通。
2.在流程上,一效、二效和复合制冷流程分别为:二效流程——稀溶液由溶液泵打入二效高压发生器和二效低压发生器,稀溶液在二效高压发生器内受高温驱动热的加热释放出冷剂蒸汽进入二效低压发生器、加热进入其内的稀溶液后冷凝、再经二效节流阀节流进入冷凝器,二效低压发生器释放出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剂介质放热于进出冷凝器的冷却介质被冷凝并经节流阀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得到被制冷介质传给的热蒸发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冷剂蒸汽在吸收器内被来自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冷却介质依次进出吸收器和冷凝器带走热量,被制冷介质进出蒸发器被降温;一效流程——稀溶液由溶液泵打入一效发生器,受高温驱动热的作用释放出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剂介质放热于冷却介质被冷凝并经节流阀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得到被制冷介质传给的热蒸发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冷剂蒸汽在吸收器内被来自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冷却介质依次流经吸收器和冷凝器带走热量,被制冷介质进出蒸发器被降温;复合机组流程——出自吸收器的稀溶液经溶液泵打入一效发生器与二效高压发生器,一效发生器在驱动热作用下释放出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二效高压发生器在驱动热作用下释放出较高压力的冷剂蒸汽作为二效低压发生器的驱动热、加热进入其内的稀溶液使其释放出冷剂蒸汽向冷凝器提供,作为驱动热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冷凝并经二效节流阀节流降压后进入冷凝器,进入冷凝器的各冷剂介质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却介质后冷凝成液体,冷剂液经节流阀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吸收被制冷介质的热后成冷剂蒸汽,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被来自各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冷却介质,其特征在于:①驱动热首先进出二效高压发生器放热,然后进出一效发生器放热;②一效和二效制冷流程共用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吸收器和溶液泵;③来自一效发生器和二效低压发生器的各冷剂介质进入冷凝器被冷凝,冷剂液经节流阀节流进入蒸发器吸收被制冷介质的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被来自一效发生器、二效高压发生器和二效低压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冷却介质依次进、出吸收器和冷凝器带走热量。
图1所示的本发明也可以看作是在单级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一个发生器的结果,但这种改变带来的是得到了能够实现一个单级单效机组和一个单级双效机组联合作用效果的一体式新机组,与单级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相比它具有本质上的改进,能够在余热制冷实现对余热的深度高效利用。
根据不同的结构和流程,本发明利用较高温度驱动热对低温余热进行热利用时为相应复合吸收式热泵,它也可用作开式复合吸收式热泵,在本发明基础上还可得到复合吸收式热泵相变供热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同时实现单效与双效制冷功能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同时实现单效与三效制冷功能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同时实现双效与三效制冷功能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同时实现单效与双效制冷功能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它与图1所示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以精馏塔取代了发生器;前者用于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作代表的机组,后者用于以氨水溶液为工质作代表的机组。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同时实现单效与双效热泵功能的开式单级复合吸收式热泵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它是本发明中开式热泵的代表。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同时实现单效与双效热泵功能的闭式单级复合吸收式热泵相变供热系统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它是本发明热泵相变供热系统的代表。
需要指出的是,单效、双效、三效及以上效数之间可以彼此或共同复合,从而得到更多、相应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图中,各部件的序号按照其所在工艺流程中的位置和与之相应的直接联系的角度进行编号,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组成的两位数排列,阿拉伯数字代表部件所处的工艺流程体现的机组的效数,如2A代表处于双效流程的高压发生器或精馏塔;属于不同流程效数共用以及其它的部件采用罗马数字表示,如II代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节流阀;另外,考虑传统称呼,本文中的单效即一效、双效即二效。
图中,1A-单效发生器/单效精馏塔,1B-单效溶液热交换器,1C-单效溶液泵;2A-双效高压发生器/双效高压精馏塔,2B-双效低压发生器/双效低压精馏塔,2C-双效节流阀,2D-双效溶液热交换器,2E-双效溶液热交换器;3A-三效高压发生器/三效高压精馏塔,3B-三效中压发生器/三效中压精馏塔,3C-三效低压发生器/三效低压精馏塔,3D-三效节流阀,3E-三效节流阀,3F-三效溶液热交换器,3G-三效溶液热交换器,3H-三效溶液热交换器,3I-三效溶液泵;I-冷凝器,II-节流阀,III-吸收器,IV-冷剂液再循环泵,V-溶液泵,VI-冷剂液再循环泵,VII-相变热交换器,VIII-中间工作介质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以本发明所提供的由单级一效单级二效复合而成、可同时实现单效与双效制冷功能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为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该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主要由共用部件——冷凝器(I)、节流阀(II)、蒸发器(III)、吸收器(IV)、溶液泵(V)、冷剂液再循环泵(VI)和一效制冷流程用其它部件——一效发生器(1A)、一效溶液热交换器(1B),以及二效制冷流程用其它部件——二效高压发生器(2A)、二效低压发生器(2B)、二效节流阀(2C)、二效溶液热交换器(2D)与(2E)所组成;冷凝器(I)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一效发生器(1A)和二效低压发生器(2B)连通、分别有冷剂介质通道经节流阀(2C)与二效低压发生器(2B)连通和经节流阀(II)与蒸发器(III)连通、有管道连通冷却介质,蒸发器(III)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IV)连通、有管道连通被制冷介质,吸收器(IV)还有稀溶液管道经溶液泵(V)和浓溶液管道、分别经一效溶液热交换器(1B)连通一效发生器(1A)、经二效溶液热交换器(2D)连通二效高压发生器(2A)和经二效溶液热交换器(2E)连通二效低压发生器(2B),吸收器(IV)还有管道连通冷却介质,二效高压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二效低压发生器(2B)连通、还有驱动热介质管道连通驱动热介质并和一效发生器(1A)连通。
2.流程上,①一效流程和二效流程:冷凝器(I)、节流阀(II)、蒸发器(III)、吸收器(IV)、溶液泵(V)、冷剂液再循环泵(VI)和一效发生器(1A)、一效溶液热交换器(1B)构成一效制冷流程——稀溶液由溶液泵(V)打入一效发生器(1A),受高温驱动热的作用释放出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I),冷剂介质放热于冷却介质被冷凝并经节流阀(II)降压后进入蒸发器(III)、得到被制冷介质传给的热蒸发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IV),冷剂蒸汽在吸收器(IV)内被来自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冷却介质依次进出吸收器(IV)和冷凝器(I)带走热量,被制冷介质进出蒸发器(III)被降温;冷凝器(I)、节流阀(II)、蒸发器(III)、吸收器(IV)、溶液泵(V)、冷剂液再循环泵(IV)和二效高压发生器(2A)、二效低压发生器(2B)、二效节流阀(2C)、二效溶液热交换器(2D)与(2E)构成二效制冷流程——稀溶液由溶液泵(V)打入二效高压发生器(2A)和二效低压发生器(2B),稀溶液在二效高压发生器(2A)内受高温驱动热的加热释放出冷剂蒸汽进入二效低压发生器(2B)、加热进入其内的稀溶液后冷凝、节流进入冷凝器(I),二效低压发生器(2B)释放出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I),冷剂介质放热于流经冷凝器(I)的冷却介质被冷凝并经节流阀(II)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III)、得到被制冷介质传给的热蒸发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IV),冷剂蒸汽在吸收器(IV)内被来自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冷却介质依次进出吸收器(IV)和冷凝器(I)带走热量,被制冷介质进出蒸发器(III)被降温;②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流程:出自吸收器(IV)的稀溶液经溶液泵(V)打入一效发生器(1A)与二效高压发生器(2A),一效发生器(1A)在驱动热作用下释放出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I),二效高压发生器(2A)在驱动热作用下释放出较高压力的冷剂蒸汽进入二效低压发生器(2B)作为其驱动热、加热进入其内的稀溶液使之释放出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I),作为驱动热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冷凝并经二效节流阀(2C)节流降压后进入冷凝器(I),进入冷凝器(I)的各冷剂介质放热于冷却介质后冷凝成液体,冷剂液经节流阀(II)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III)吸收被制冷介质的热后成冷剂蒸汽,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IV)被来自各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冷却介质,其特征在于:驱动热依次进出二效高压发生器(2A)和一效发生器(1A);一效和二效制冷流程共用冷凝器(I)、节流阀(II)、蒸发器(III)、吸收器(IV)和溶液泵(V);一效发生器(1A)和来自二效低压发生器(2B)产生的冷剂蒸汽与经节流阀(2C)节流的冷剂介质进入冷凝器(I)被冷却介质冷凝,冷剂液经节流阀(II)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III)吸收被制冷介质的热而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IV)、被来自一效发生器(1A)、二效高压发生器(2A)和二效低压发生器(2B)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冷却介质依次进出吸收器(IV)和冷凝器(I)带走热量。
图2所示的由单级一效和单级三效复合而成、可同时实现单效与三效制冷功能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它是这样实现本发明的:冷凝器(I)、节流阀(II)、蒸发器(III)、吸收器(IV)、冷剂液再循环泵(VI)和一效发生器(1A)、一效溶液热交换器(1B)、一效溶液泵(1C)构成一效制冷流程,冷凝器(I)、节流阀(II)、蒸发器(III)、吸收器(IV)、冷剂液再循环泵(VI)和三效高压发生器(3A)、三效中压发生器(3B)、三效低压发生器(3C)、三效节流阀(3D)与(3E)、三效溶液热交换器(3F)、(3G)与(3H)、三效溶液泵(3I)构成三效制冷流程,其特征在于:两流程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I),三效中压发生器(3B)和三效低压发生器(3C)还分别有冷剂介质经三效节流阀(3D)和(3E)节流降压后进入冷凝器(I),冷剂介质在冷凝器(I)内放热后冷凝成液体,冷剂液经节流阀(II)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III)、吸收被制冷介质的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IV)被来自各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稀溶液分别经溶液泵(1C)打入一效发生器(1A)和溶液泵(3I)打入各三效发生器,驱动热介质依次进出三效高压发生器(3A)和一效发生器(1A)放热,冷却介质依次进出吸收器(IV)和冷凝器(I)吸热,被制冷介质进出蒸发器(III)放热实现制冷。
图3所示的由单级二效和单级三效复合而成、可同时实现双效与三效制冷功能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它是这样实现本发明的:冷凝器(I)、节流阀(II)、蒸发器(III)、吸收器(IV)、溶液泵(V)、冷剂液再循环泵(IV)和二效高压发生器(2A)、二效低压发生器(2B)、二效节流阀(2C)、二效溶液热交换器(2D)与(2E)构成二效制冷流程,冷凝器(I)、节流阀(II)、蒸发器(III)、吸收器(IV)、溶液泵(V)、冷剂液再循环泵(VI)和三效高压发生器(3A)、三效中压发生器(3B)、三效低压发生器(3C)、三效节流阀(3D)与(3E)、三效溶液热交换器(3F)、(3G)与(3H)构成三效制冷流程,其特征在于:两个制冷流程产生的冷剂蒸汽与分别经节流降压的冷剂介质均进入冷凝器(I)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液,冷剂液经节流阀(II)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III)、吸收被制冷介质的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IV)被来自各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稀溶液经溶液泵(V)打入各发生器,驱动热介质依次进出三效高压发生器(3A)和二效高压发生器(2A)放热,冷却介质依次进出吸收器(IV)和冷凝器(I)吸热,被制冷介质进出蒸发器(III)放热实现制冷。
图4所示的由单级一效和单级三效复合而成、可同时实现单效与双效制冷功能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它与图1所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以精馏塔代替了发生器并另有冷却介质进出精馏塔,前者适合于以溴化锂水溶液作工质为代表的机组,适合于以氨水溶液作工质为代表的机组,另外后者的蒸发器(III)采用了非喷淋式结构。
图5所示的是由单级一效和单级二效复合而成、可同时实现单效与双效热泵功能的开式单级复合吸收式热泵,它与图1所示的区别在于,用途上它作为开式热泵使用——余热蒸汽直接作为余热和工作介质的一部分被利用,结构上它省略了蒸发器(III)。
图6所示的由单级一效和单级二效复合而成、可同时实现单效与双效热泵功能的单级复合吸收式热泵与相变热交换器结合而成的单级复合吸收式热泵相变供热系统;单级复合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IV)、冷凝器(I)和相变热交换器(VII)之间通过中间工作介质循环泵(VIII)有中间工作介质通道连通并形成密闭式结构,相变热交换器(VII)还有通道连通被加热介质;过冷态的中间工作介质经中间工作介质循环泵(VIII)依次流经吸收器(IV)和冷凝器(I)吸热后成为蒸汽进入相变热交换器(VII),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为过冷态液体后再经中间工作介质循环泵(VIII)打入吸收器(IV),从而实现热泵相变供热循环;采用自然对流实现中间工作介质的循环时可省略中间工作介质循环泵(VIII)。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6中给出的单级二效、三效制冷流程是已有流程的代表,它们不是本发明的内容;显然,其它具体的二效、三效制冷流程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
下面采用一组数据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现利用流量为50kg/s、温度为260℃的余热烟气进行制冷,比热为1KJ/(kg·℃),冷却介质的温度为32℃/42℃,被制冷流体的温度为15℃/7℃;现将发生器出口浓溶液与驱动热介质出口的温差定为10℃,其它各处温差相同。采用四种方案进行余热的冷利用:①采用单级单效吸收式制冷机组;②采用单级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组;③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单效与双效进行复合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组;④采用由单级单效吸收式机组和单级双效吸收式机组所组成的联合制冷系统。计算结果表明:
1.采用单级单效吸收式制冷机组,可将余热由260℃降低到100℃,性能指数为0.78,得到6240KW制冷负荷。
2.采用单级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组,可将余热由260℃降低到159℃,性能指数为1.36,得到6868KW制冷负荷。
3.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单效与双效进行复合而成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组,可将余热由260℃降低到100℃,其中余热进出双效发生器的温度为260℃/159℃并制冷6868KW,进出单效发生器的温度为159℃/100℃并制冷2301KW,合计制冷负荷为9169KW。
4.采用由单级单效吸收式机组和单级双效吸收式机组所组成的联合制冷系统,其热力学效果与方案3相同,但整体系统复杂而相对庞大。
比较以上不同方案可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单效与双效进行复合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组和由单级单效机组和单级双效机组所组成的联合制冷系统时制冷负荷相等并最大,双效机组次之,单效机组最小;第3种方案的制冷负荷分别比双效机组高出33.5%,比单效机组高出46.9%,而机组相比其结构没有增加很多;第3、第4两种二者热力学效果相同,但后者整体系统复杂而相对庞大,本发明有很大优势。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1.以最为简单的流程和结构实现了单级吸收式机组的单效、双效和多效之间的彼此或共同复合,构成了一体式机组,可实现联合制冷系统所能实现的热力学效果。
2.利用余热作驱动热进行制冷时,能够比单一效数的机组实现更多的余热制冷。
3.具有余热利用率较高、设备与系统造价低、占地少和综合经济性高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
4.作为热泵机组时,利用低品位热源作为驱动热时可有利于低品位热的深度利用。

Claims (3)

1.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主要由共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溶液泵和各个效数的发生器或精馏塔、节流阀与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用作开式热泵时各具体机组相应省略共用蒸发器,结合相变热交换器可构成热泵相变供热系统;效数为一的发生器/精馏塔、溶液热交换器,结合共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和溶液泵构成单级一效结构与流程,效数为二的高、低压发生器/精馏塔、节流阀与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单级二效结构与流程,效数为三的高、中、低压发生器/精馏塔、节流阀与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单级三效结构与流程,增加相应部件可构成多效结构与流程,其中不采用共用溶液泵时有相应效数溶液泵;冷凝器(I)、节流阀(II)、蒸发器(III)、吸收器(IV)和溶液泵(V)为共用部件,共用部件加上一效发生器或精馏塔(1A)、一效溶液热交换器(1B)构成单级一效制冷流程,共用部件加上二效高压发生器或精馏塔(2A)、二效低压发生器或精馏塔(2B)、二效节流阀(2C)、二效溶液热交换器(2D)与(2E)构成单级二效制冷流程,共用部件加上三效高压发生器或精馏塔(3A)、三效中压发生器或精馏塔(3B)、三效低压发生器或精馏塔(3C)、三效节流阀(3D)与(3E)、三效溶液热交换器(3F)、(3G)与(3H)构成单级三效制冷流程,依次类推;构成相应效数的部件之间除按照各自的作用进行与外部和彼此间的连通形成对应的制冷流程外,冷凝器(I)与一效发生器(1A)之间有冷剂蒸汽通道相连通、与二效低压发生器(2B)之间分别直接有冷剂蒸汽通道相连通和经二效节流阀(2C)有冷剂介质通道连通、与三效低压发生器(3C)之间分别直接有冷剂蒸汽通道相连通和经三效节流阀(3E)有冷剂介质通道连通、与三效中压发生器(3B)之间经三效节流阀(3D)有冷剂介质通道连通、与蒸发器(III)之间还有管道经节流阀(II)连通和有管道连通冷却介质,蒸发器(III)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IV)相连和有管道连通被制冷介质,吸收器(IV)还有稀溶液管道经溶液泵(V)和浓溶液管道分别通过对应的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对应的各个效数发生器,吸收器(IV)还有管道连通冷却介质,一效发生器(1A)、二效高压发生器(2A)、三效高压发生器(3A)分别有管道连通驱动热介质、并在所复合形成的机组中彼此之间有驱动热介质通道相连,其特征在于:驱动热介质先进入高效数发生器再进入与之复合的低效数发生器,即驱动热首先进、出高效数发生器(3A)/(2A),然后进、出低效数发生器(2A)/(1A),一效发生器(1A)/二效低压发生器(2B)/三效低压发生器(3C)的冷剂蒸汽和二效低压发生器(2B)/三效低压发生器(3C)/三效中压发生器(3B)的冷剂介质进入冷凝器(I)被冷却介质吸热后成为液体,冷剂液经节流阀(II)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III)吸收被制冷介质的热后成为蒸汽进入吸收器(IV)、被来自各效数对应发生器的浓溶液所吸收并放热于冷却介质、浓度变稀,稀溶液经溶液泵(V)分别打入一效发生器(1A)、在驱动热作用下释放出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I)、溶液变浓后回到吸收器(IV),打入二效高压发生器(2A)和二效低压发生器(2B)、在驱动热作用下形成二效作用、冷剂介质或直接或经节流阀(2C)节流进入冷凝器(I)、溶液变浓后回到吸收器(IV),打入三效高压发生器(3A)、三效中压发生器(3B)与三效低压发生器(3C)、在驱动热作用下形成三效作用,稀溶液释放出的冷剂介质或直接或经节流阀(3D)、(3E)节流降压后进入冷凝器(I)、溶液变浓后回到吸收器(IV),上述连接和特征对应于不同效数流程进行复合的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是:所说的开式热泵中,吸收器(IV)有通道直接连通外部余热蒸汽,冷凝器(I)有冷凝水管道与外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是:所说的热泵相变供热系统中,机组的吸收器(IV)、冷凝器(I)和相变热交换器(VII)之间有中间工作介质通道连通形成密闭式结构,中间工作介质采用自然对流或强迫对流方式以过冷态进机组,依次在吸收器(IV)和冷凝器(I)内吸热成蒸汽后进入相变热交换器(VII)、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被冷凝、降温成过冷态。
CN2007100161925A 2007-07-08 2007-07-08 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Active CN101093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161925A CN101093118B (zh) 2007-07-08 2007-07-08 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161925A CN101093118B (zh) 2007-07-08 2007-07-08 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3118A true CN101093118A (zh) 2007-12-26
CN101093118B CN101093118B (zh) 2010-07-14

Family

ID=38991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161925A Active CN101093118B (zh) 2007-07-08 2007-07-08 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9311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7875A (zh) * 2013-02-15 2014-08-20 Abb研究有限公司 冷却设备
CN106440474A (zh) * 2016-06-27 2017-02-22 李华玉 热动联供系统
CN108050571A (zh) * 2017-11-29 2018-05-18 上海交通大学 单级平衡式氨-水再吸收式热泵循环设备及供热方法
CN108072192A (zh) * 2017-11-29 2018-05-25 上海交通大学 三级等温平衡式氨-水再吸收式热泵循环及供热方法
CN108088111A (zh) * 2017-11-29 2018-05-29 上海交通大学 两级等温氨-水再吸收式热泵循环及供热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7875A (zh) * 2013-02-15 2014-08-20 Abb研究有限公司 冷却设备
CN103997875B (zh) * 2013-02-15 2017-01-04 Abb研究有限公司 冷却设备
CN106440474A (zh) * 2016-06-27 2017-02-22 李华玉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440474B (zh) * 2016-06-27 2020-04-21 李华玉 热动联供系统
CN108050571A (zh) * 2017-11-29 2018-05-18 上海交通大学 单级平衡式氨-水再吸收式热泵循环设备及供热方法
CN108072192A (zh) * 2017-11-29 2018-05-25 上海交通大学 三级等温平衡式氨-水再吸收式热泵循环及供热方法
CN108088111A (zh) * 2017-11-29 2018-05-29 上海交通大学 两级等温氨-水再吸收式热泵循环及供热方法
CN108088111B (zh) * 2017-11-29 2019-12-06 上海交通大学 两级等温氨-水再吸收式热泵循环及供热方法
CN108072192B (zh) * 2017-11-29 2020-02-07 上海交通大学 三级等温平衡式氨-水再吸收式热泵循环及供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3118B (zh) 201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0179B (zh) 三级吸收式制冷机
CN101004303B (zh) 三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979936B (zh) 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000180B (zh) 两级与三级吸收式制冷机
CN101957092A (zh) 第三类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4019579B (zh) 利用余热驱动引射器的混合工质低温制冷循环系统
CN102650478B (zh)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CN105042931A (zh) 一种跨临界循环与吸收式热泵联产的复合热泵系统
CN103528263A (zh) 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CN106642789A (zh) 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与土壤跨季节储能的热源塔热泵系统
CN102322705B (zh) 扩散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
CN101093118B (zh) 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CN101182962B (zh) 一种复合吸收式热泵
CN101520251B (zh) 发生-吸收-再吸收系统与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
CN102914081A (zh) 二段式烟气热水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CN101968285A (zh) 回热式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2645050A (zh) 一种工质浓度可调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CN104567090A (zh) 一种跨临界循环提供两级吸收循环发生热的复合制冷系统
CN104930751B (zh) 具有过冷器且利用低品位热能的喷射‑压缩制冷系统
CN101182961B (zh) 异级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0504243C (zh) 异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CN202973647U (zh) 烟气热水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CN206504423U (zh) 利用土壤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与跨季节储能的热源塔热泵
CN106352592B (zh) 连续吸附制冷与发电系统
CN113091349A (zh) 一种高效吸收式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555 Shandong Jiangshan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123 Building 1 unit 5 Jiangshan Ruicheng room 2101

Patentee after: Li Huayu

Address before: 257061, No. 271, two North Road, Dongying District, Shandong, Dongy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Hua Dong) 7082501

Patentee before: Li Hua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