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1684B - 开瓶器 - Google Patents

开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1684B
CN101081684B CN2007100252093A CN200710025209A CN101081684B CN 101081684 B CN101081684 B CN 101081684B CN 2007100252093 A CN2007100252093 A CN 2007100252093A CN 200710025209 A CN200710025209 A CN 200710025209A CN 101081684 B CN101081684 B CN 1010816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pair
auger
bottle stopper
bottle
auxiliary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252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1684A (zh
Inventor
曾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0252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81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81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1684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01124 priority patent/WO200900014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1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1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Opening Bottles Or C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两种用于开启软瓶塞的螺旋钻开瓶器。第一种的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全联联接,辅助螺旋副与止塞构件联接,止塞构件阻止瓶塞轴向运动通过,辅助螺旋副由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组成。不仅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而且机构简单、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可制成小巧便携的开瓶器。第二种的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全联联接,辅助螺旋副和止塞构件联接,止塞构件阻止瓶塞轴向运动通过,辅助螺旋副由旋向相反的螺旋副共同组成。不仅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且取塞更为便捷,而且机构简单、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可制成小巧便携的开瓶器。两种开瓶器都解决了现有螺旋钻开瓶器或不能机械卸塞或不能制成小巧便携成品的技术难题。

Description

开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瓶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启软瓶塞的螺旋钻开瓶器。
背景技术
用软塞封装葡萄酒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几乎与此同时,法国自1718年起就有了开启葡萄酒瓶橡木塞Cork Oak的螺旋钻开瓶器。近300年来,全世界已有上千种螺旋钻开瓶器专利,研制了各种各样的开启软瓶塞的开瓶器。
现有螺旋钻类开瓶器,如T型开瓶器、螺旋取出瓶塞型螺旋钻开瓶器(螺旋钻单向旋转钻入瓶塞一定深度后,仅作水平旋转,由螺旋提升瓶塞上升直至取出瓶口,再用手辅助卸塞,国外称为Automatic Corkscrew开瓶器,我国俗称傻瓜开瓶器)、蝶式开瓶器(翅式、戴高乐式)、著名的美国休斯顿工程师Herbert Allen 1979年发明的并获美国“美国发明家奖”一等奖的Screwpull Lever Modle式开瓶器(又称齿轮把手式开瓶器或Rabbit开瓶器)、侍者之友Waiter开瓶器、以及已获中国国家批准的ZL00106477.0开瓶器等几十项专利等。
现有螺旋钻类开瓶器(以下简称开瓶器)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二类:
一、具有机械钻、取塞功能类  现有市场上大多数在用的开瓶器均属此类,如T型开瓶器(由螺旋钻和手柄组成)、蝶式(翅式)开瓶器、侍者之友Waiter开瓶器、中国的ZL 00106477.0开瓶器等几十项专利开瓶器、螺旋提取瓶塞型开瓶器(AutomaticCorkscrew开瓶器)等,其共同特点是,无须手接触瓶塞就可钻、取出瓶塞,但都存在需要手接触瓶塞辅助卸塞或再借助其它工具辅助卸塞的功能缺陷;
二、具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类  著名的有Screwpull Lever Modle类开瓶器,国内外都有多种机构类似的开瓶器,如自动脱落酒塞的开瓶器ZL 03274330.0(由二十多个零件组成)、CN2352501Y等中国专利开瓶器,以及辅助螺旋副由一个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组成的开瓶器。该类开瓶器普遍存在机构复杂,器体长大,不能制出小巧便携的开瓶器的不足。
现有螺旋钻开瓶器的开瓶机构还可按有否辅助螺旋副分为以下两类:
一、有辅助螺旋副型,现有该类开瓶器辅助螺旋副主动件都是外螺旋且都在螺旋钻杆的上部,螺旋钻在下部的单纯的串联联接【本发明关于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高和最低位置和螺旋钻钻入瓶塞部分最高位置的相互位置关系,以螺旋钻钻入瓶塞直到螺旋钻与瓶塞相互之间的纵向运动停止,辅助螺旋副打开带动螺旋钻向上运动之前,以螺旋钻钻入瓶塞的最高位置为基准,横向作一与螺旋钻中心线垂直的直线并将其定义为判别线(图93-100),再以整个辅助螺旋副的螺旋中的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分别相对于判别线的位置关系作以下判别:整个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低位置在判别线之上或与其平齐,则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之间为单纯的串联联接(图96、100);整个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高位置在判别线之下或与其平齐,则为单纯的并联联接(图94、97);整个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低位置在判别线之下,最高位置在判别线之上即为并串联联接(图93、95、98、99)】开瓶机构,主要有前述单旋向螺旋副组成辅助螺旋副式:如辅助螺旋副由一个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组成的开瓶器、蝶式(翅式)开瓶器等;由旋向相反的螺旋副组成辅助螺旋副式:如软木塞开瓶器98233219.X、ZL 98244537.7等,其开瓶机构中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单纯的串联联接设计。该类开瓶器都存在或不能机械钻、取、卸塞或不能制成小巧便携的开瓶器的缺陷,也即都存在不能制出具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的小巧便携的开瓶器的缺陷。
二、无辅助螺旋副型  主要有1、活塞滑导型开瓶机构  典型代表有中国香港曾文典发明的CN1094893C开瓶器(2000年获国际奖项),该开瓶器具有机械钻、取瓶塞功能、但仍需用手握持瓶塞进行卸塞,可制成高度在70毫米以下的开瓶器;2、套筒弹簧型开瓶机构  如中国CN2352501Y开瓶器等,可机械卸塞但结构复杂,不尽合理,只能设计制造成器体高大型;3、螺旋提取瓶塞型开瓶机构  典型代表有Automatic Corkscrew开瓶器,只能钻、取塞,不能机械卸塞;4、齿轮把手机构  具有机械钻、取、卸塞全部功能,典型代表有Screwpull Lever Modle式开瓶器、CN2639280Y自动脱落酒塞的开瓶器;5、利用杠杆原理取塞的侍者之友Waiter开瓶器。该类开瓶机构都存在或不能机械钻、取、卸塞或不能制成小巧便携的开瓶器的缺陷,也即都存在不能制出具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的小巧便携的开瓶器的缺陷。
现有螺旋钻类开瓶器中,只有无辅助螺旋副的齿轮把手类开瓶器(即ScrewpullLever Modle开瓶器)等具有机械钻、取、卸塞全部功能,但都存在固有的结构复杂、只能制成器体高大型,不能制成体积小巧便携的开瓶器的缺陷。
现有螺旋提取瓶塞型螺旋钻开瓶器(Automatic Corkscrew开瓶器)存在不能机械卸塞的严重功能缺陷,主要是该类开瓶机构始终未能构造和设计出可与其现有的钻、取瓶塞机构相匹配的卸塞机构所造成的。
现有有辅助螺旋副类开瓶器中存在不能机械卸塞缺陷,主要是该类开瓶机构始终未能构造和设计出可与辅助螺旋副相配合进行卸塞的止塞构件(或称卸塞构件),因而一直都不能进行机械卸塞。
而现有有辅助螺旋副开瓶器存在只能制出现有体积的开瓶器,不能制出体积更小巧便携的开瓶器的缺陷的原因,主要是一直以来,有辅助螺旋副开瓶器都采用了将辅助螺旋副主动件一成不变地设计成与螺旋钻杆上部固为一体的、具有右旋外螺旋的构件的设计,即单纯的串联联接机构设计,而这种机构设计固有存在只能制成现有体积,不能制出更为小巧便携的开瓶器的缺陷,如现有由旋向相反的螺旋副组成辅助螺旋副的软木塞开瓶器CN 98233219.X、CN 98244537开瓶器等都是如此。
发明内容
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开启软瓶塞的既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又机构简单、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可制成小巧便携的开瓶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开启软瓶塞的既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且取塞更为便捷,又机构简单、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可制成小巧便携的开瓶器。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钻开瓶器,其特征为: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全联联接,辅助螺旋副与止塞构件联接,止塞构件阻止瓶塞轴向运动通过,辅助螺旋副由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组成。
较佳地,螺旋钻在辅助螺旋副内;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单纯的并联联接或并串联联接;止塞构件有轴向连通的孔,孔边至螺旋钻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的旋转半径;螺旋钻和辅助螺旋副静联接,止塞构件与辅助螺旋副从动件静联接。
本发明所述的联接可以是静联接,也可以是动联接。
本发明所述螺旋钻可制成单线或多线的、实芯(螺旋锥)或空芯的、左旋或右旋的螺旋钻。为便于说明,本发明附图中螺旋钻旋向都设定为右旋,与此相对应的是,辅助螺旋副中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即为右旋螺旋副,反之即为左旋螺旋副。
本发明所述辅助螺旋副的螺旋可为滑动的或滚动的、单线的或多线的螺旋。
本发明中辅助螺旋副主动件和从动件按常规根据具体对象确定。即:以整个辅助螺旋副为对象,则辅助螺旋副中与螺旋钻联接的构件为辅助螺旋副的主动件,其余为从动件;以组成辅助螺旋副中的单个螺旋副为对象,则首先受力的螺件为主动件,另一螺件为从动件。当辅助螺旋副由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螺旋副组成时,按受力先后确定主从螺旋副。
辅助螺旋副及其与螺旋钻的联接:
本发明本技术方案一辅助螺旋副可由一个(图1)或一个以上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组成(图23)。辅助螺旋副主动件可以为外螺件(内螺纹,图1),也可以为内螺件(外螺纹,图21)。
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既可以在其外联接(图38),也可以与辅助螺旋副在其内联接(图1)。
本发明“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全联联接”的“联结”是指辅助螺旋副和螺旋钻之间既可以静联接,又可以动联接,静联接可以是固为一体(图1的27)或螺接(图10的23)或粘接(图21的26)或铆接(图17的24)或焊接联接(图28的25)等,动联接可以是滑动联接(图7的29)或滚动联接(图32的28)或导轨联接(图35)等。而“全联”则是指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之间的联接还和辅助螺旋副的螺旋与螺旋钻钻入瓶塞的最高位置的相对位置相关联(见第2页判别线定义及如何依判别线判定辅助螺旋副螺旋和螺旋钻相对位置关系和判别例图93-100),且这种关联一共有以下三种类型:既可以采用单纯的串联相关设计(见图96、100),也可以采用单纯的并联相关设计(见图94、97)或并串联相关设计(部分并联部分串联联接,见图93、95、98、99),总称为“全联联接”。比较以上判别例图可见,有辅助螺旋副螺旋钻开瓶器由采用串联联接设计,再采用并串联联接设计,并逐步降低串联联接部分所占比例,直至很小或采用单纯的并联联接设计,则开瓶器的高度可逐渐降低,可制成具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的小巧便携的高度在70毫米以下的开瓶器。
止塞构件及其与辅助螺旋副的联接:
本发明所述的止塞构件与辅助螺旋副的联接可以是静联接,也可以是动联接。静联接可以是固为一体(图1)或螺接(图23)或焊接(图17)或粘接(图28)或铆接(图18)等;动联接可以是滑动联接(图13、21)或滚动联接(图19)或绕轴转动联接(图4)等。
止塞构件可以与辅助螺旋副的主动件联接(图19),也可以与辅助螺旋副从动件联接(图17);
“止塞构件阻止瓶塞轴向运动通过”是指止塞构件在螺旋钻正旋钻入、取出瓶塞以后带塞逆旋轴向运动中,瓶塞接触止塞构件受阻而不能继续随螺旋钻同向轴向运动。
本发明止塞构件可仅由一个零件或部件组成的止塞构件与辅助螺旋副联接即可实现止塞功能(图1),也可由一个以上零件或部件组成的止塞构件分别与辅助螺旋副联接来实现止塞功能(图4)。
本发明所述的止塞构件可以制成多种形式:在止塞构件上制一孔径大于螺旋钻外径小于瓶塞外径的孔(图1的3);还可制成具有与螺旋钻适配的内螺旋的止塞构件,其牙顶直径可小于螺旋钻外径的止塞构件;还可制成部分牙顶通过螺旋转中心线对接的止塞构件(图26);还可制成全部牙顶通过螺旋转中心线对接的非金属制成的止塞构件(图29),这类止塞构件可制成具有与螺旋钻(空芯)螺旋和直径适配的轴向连通孔的止塞构件,也可制成螺旋钻钻穿或退出后,止塞构件上(如橡胶、木材制成件)无明显或规则连通孔型;还可制成如图4或只有图4中一只可绕轴旋转的止塞件的止塞构件等。
采用橡胶、木材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无轴向连通孔的的止塞构件(图29)与辅助螺旋副联接,与其它止塞构件相同。止塞构件必须要有的可供螺旋钻螺旋轴向通过的上下连通的孔,可由螺旋钻由上而下通过止塞构件时自行钻出,通过止塞构件后(图29),螺旋钻继续运动向下钻入瓶塞,然后右旋手柄9打开左旋螺旋副,其主动件带动螺旋钻上升,从瓶中取出瓶塞后,接着再左旋手柄9打开右旋螺旋副,带动螺旋钻和瓶塞一同上升,上升过程中瓶塞接触止塞构件受阻停止上升,而螺旋钻则继续上升直至完全从瓶塞中脱出(见图31)。
止塞构件与螺旋钻的位置关系:
螺旋钻钻轴向带塞旋转运动通过时的止塞构件与螺旋钻有以下相互位置关系:1、止塞构件有环螺旋钻的边【部分(图23)或全部(图1)】,距螺旋钻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的旋转半径,大于螺旋钻半径;2、止塞构件制成有与螺旋钻(实芯或空芯)螺距和直径相适配的内螺旋,其牙高至螺旋钻旋转中心的距离可小于螺旋钻半径。3、可横向穿过螺旋钻(空芯型)垂直中心线的、与螺旋钻螺旋的螺距和直径适配的止塞构件(图27),可以是如图金属制成,也可以是一根两端与辅助螺旋副联接的张紧的绳;4、非金属如木材或橡胶板制成的无孔止塞构件,其所需要的供螺旋钻螺旋运动通过的上下连通的孔,由螺旋钻自行自上而下钻过(图29)。归纳起来,本发明止塞构件可以是无孔的,也可以是有孔的。制成在螺旋钻轴向带塞旋转运动通过的空间无孔的止塞构件时,则螺旋钻在轴向运动中自行钻过或退出(图29-31);制成在螺旋钻轴向带塞旋转运动通过的空间有孔的止塞构件时,则止塞构件至少有一处至螺旋钻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的旋转半径。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钻开瓶器,其特征为: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全联联接,辅助螺旋副与止塞构件联接,止塞构件阻止瓶塞轴向运动通过,辅助螺旋副由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和与螺旋钻旋向相反的螺旋副组成,辅助螺旋副中主螺旋副的从动件与从螺旋副的主动件联接。
较佳地,螺旋钻在辅助螺旋副内;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单纯的并联联接或并串联联接;止塞构件有轴向连通的孔,孔边至螺旋钻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的旋转半径;螺旋钻和辅助螺旋副静联接,辅助螺旋副中主螺旋副的从动件与从螺旋副的主动件静联接,止塞构件与辅助螺旋副从动件静联接。
本发明所述的联接可以是静联接,也可以是动联接。
本发明所述螺旋钻可制成单线或多线的、实芯(螺旋锥)或空芯的、左旋或右旋的螺旋钻。为便于说明,本发明附图中螺旋钻的旋向都设定为右旋,与此相对应的是,辅助螺旋副中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即为右旋螺旋副,反之即为左旋螺旋副。
本发明所述辅助螺旋副的螺旋可为单线的或多线的、滑动的或滚动的螺旋。
本发明中辅助螺旋副主动件和从动件按常规根据具体对象确定。即:以整个辅助螺旋副为对象,则辅助螺旋副中与螺旋钻联接的构件为辅助螺旋副的主动件,其余为从动件;以组成辅助螺旋副中的单个螺旋副为对象,则首先受力的构件为主动件,另一构件为从动件。当辅助螺旋副由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螺旋副组成时,按受力先后确定主从螺旋副。
辅助螺旋副及其与螺旋钻的联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由一副或一副以上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和一副或一副以上与螺旋钻旋向相反的螺旋副共同组成。主螺旋副旋向可以和螺旋钻旋向相同(图41、74),也可以不同(图80、74)。即辅助螺旋副主动件旋向既可与螺旋钻旋向相同,也可与螺旋钻旋向相反。辅助螺旋副主动件可以为外螺件(内螺纹,图41),也可以为内螺件(外螺纹,图59)。
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既可以在其外联接(图90),也可以与辅助螺旋副在其内联接(图41)。
本发明“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全联联接”的“联结”是指辅助螺旋副和螺旋钻之间既可以静联接,又可以动联接,静联接可以是固为一体(图41的27)或螺接(图62的23)或粘接(图65的26)或铆接(图78的24)或焊接(图74的25)等,动联接可以是滑动联接(图48的29)或滚动联接(图32的28、图54的28)或导轨联接(图35)等。而“全联”则是指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之间的联接还和辅助螺旋副的螺旋与螺旋钻钻入瓶塞的最高位置的相对位置相关联(见第2页判别线定义及如何依判别线判定辅助螺旋副螺旋和螺旋钻相对位置关系,图93-100),且这种关联一共有以下三种:既可以采用单纯的串联相关设计(见图96、100),也可以采用单纯的并联相关设计(见图94、97)或并串相关设计(部分并联部分串联联接,见图93、95、98、99),总称为“全联联接”。比较以上判别例图可见,有辅助螺旋副螺旋钻开瓶器由采用串联联接设计,再采用并串联联接设计,并逐步降低串联联接所占比例,直至很小或采用单纯的并联联接设计,则开瓶器的高度可逐渐降低,可制成具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的小巧便携的高度在70毫米以下的开瓶器。
止塞构件及其与辅助螺旋副的联接:
本发明所述的止塞构件与辅助螺旋副的联接可以是静联接,也可以是动联接。止塞构件可以与辅助螺旋副的主动件联接(图57),也可以与辅助螺旋副从动件联接(图41)。静联接可以是固为一体(图41)或螺接(图74)或粘接(图62)或铆接(图59)或焊接(图78)等,动联接可以是滑动联接(图80)或滚动联接(图57)或绕轴转动联接(图43)等。
“止塞构件阻止瓶塞轴向运动通过”是指止塞构件在螺旋钻正旋钻入、取出瓶塞以后带塞逆旋轴向运动中,瓶塞接触止塞构件受阻而不能继续随螺旋钻同向轴向运动。
本发明止塞构件可仅由一个零件或部件组成的止塞构件与辅助螺旋副联接即可实现止塞功能(图41)。也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或部件组成的止塞构件分别与辅助螺旋副联接来实现止塞功能(图43)。
本发明所述的止塞构件可以制成多种形式:在止塞构件上制一孔径大于螺旋钻外径小于瓶塞外径的孔(图41);还可制成具有与螺旋钻适配的内螺旋的外螺件,其牙顶直径小于螺旋钻外径的止塞构件;还可制成部分牙顶通过螺旋转中心线对接的止塞构件(图65);还可制成全部牙顶通过螺旋转中心线对接的非金属制成的止塞构件(图62),这类止塞构件可制成具有与螺旋钻(空芯)螺旋和直径适配的上下连通孔的止塞构件,也可制成螺旋钻钻穿或退出后,止塞构件上(如橡胶制成件)无明显的或规则的连通孔型;还可制成如图43或只有图43中一只可绕轴旋转的止塞构件等。
采用非金属材料(橡胶、木材等)制成的无上下连通孔型止塞构件(图62)与辅助螺旋副联接,与其它止塞构件相同。止塞构件必须要有的可供螺旋钻螺旋轴向通过的通道,可由螺旋钻由上而下通过止塞构件时自行钻出,钻穿止塞构件后,螺旋钻继续运动向下钻入瓶塞,然后右旋手柄9打开左旋螺旋副,其主动件带动螺旋钻上升,从瓶中取出瓶塞后,接着再左旋手柄9打开右旋螺旋副,带动螺旋钻和瓶塞一同上升,上升过程中瓶塞接触止塞构件板受阻停止上升,而螺旋钻则继续上升直至完全从瓶塞中脱出(图64)。
当制成可绕轴转动的止塞构件处于自由状态时,其距螺旋钻旋转中心最近的边至螺旋钻旋转中心线的距离,可以是大于螺旋钻钻取瓶塞后带塞旋转的旋转半径(图43)。
辅助螺旋副中的螺旋副与螺旋副的联接:
主螺旋副和从螺旋副的联接是由主螺旋副中的从动件和从螺旋副中的主动件的联接实现的。联接可以是静联接,也可以是动联接。静联接包括固为一体【可以是外表面与内表面的面错位搭接联接(图54),也可以是二者共用一个构件分别为内外螺旋(图41),也可以由外螺旋副的内构件和内螺旋副的外构件点联接(图62)还可以是端面对端面面联接(图51)】或螺接(图65)或焊接(图62)或铆接(图65)或粘接(图56)联接等;动联接包括导轨副联接(图68)或滑动联接(图82)或滚动联接(图87)等。
止塞构件与螺旋钻的相互位置关系:
螺旋钻钻轴向带塞旋转运动通过时的止塞构件与螺旋钻有以下相互位置关系:1、止塞构件环螺旋钻的边【部分(图59)或全部(图41)】,距螺旋钻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的旋转半径,大于螺旋钻旋转半径;2、止塞构件制成有与螺旋钻(实芯或空芯)螺距和直径相适配的内螺旋,其牙高至螺旋钻旋转中心的距离可小于螺旋钻外径。3、可横向穿过螺旋钻(空芯)垂直中心线的、与螺旋钻螺旋的螺距和直径适配的止塞构件(图65),可以是如图金属制成,也可以是一根两端与辅助螺旋副联接的张紧的绳;4、非金属如木材或橡胶板制成的无孔止塞构件,其所需要的供螺旋钻螺旋运动通过的上下连通的孔,由螺旋钻自行自上而下钻过(图62)。归纳起来,本发明止塞构件可以是无孔的,也可以是有孔的。制成在螺旋钻轴向带塞旋转运动通过的空间无孔的止塞构件时,则螺旋钻在轴向运动中自行钻过或退出(图62-64);制成在螺旋钻轴向带塞旋转运动通过的空间有孔的止塞构件时,则止塞构件至少有一处至螺旋钻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的旋转半径。
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技术方案一开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而且机构简单、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可制成小巧便携的开瓶器。
通过采用技术方案二开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机械钻、取、卸塞功能且取塞更为便捷,而且机构简单、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可制成小巧便携的开瓶器。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螺旋钻开瓶器或不能机械卸塞或不能制成小巧便携成品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阅下列附图对较佳实施例的说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为便于理解全部附图,本发明首先作以下说明:
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中,图1-40和97、98、99、100为本发明技术方案一和技术方案二共用附图;图41-96为技术方案二附图。
为便于说明,全部附图中螺旋钻旋向都设定为右旋。与此相对应的是,辅助螺旋副中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即为右旋螺旋副,反之即为左旋螺旋副。
整个辅助螺旋副标记为8,辅助螺旋副的主螺旋副组(开瓶机构中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联接的螺件所在的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旋向相同的螺旋副联接组成)标记为8A,从螺旋副组(与主螺旋副组旋向相反的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旋向相同的螺旋副联接组成)标记为8B。组成主螺旋副组8A的螺旋副中的主螺旋副标记为8A1,与8A1联接的相同旋向的从螺旋副标记为8A2,余类推。组成8A1中的主动件为8A11,从动件为8A12;组成8A2中的主动件为8A21,从动件为8A22,余类推。组成从螺旋副组8B的螺旋副组中的主螺旋副标记为8B1,与8B1联接的相同旋向的从螺旋副标记为8B2,余类推。组成8B1中的主动件为8B11,从动件为8B12;组成8B2中的主动件为8B21,从动件为8B22,余类推。主螺旋副组的旋向可以与螺旋钻旋向相同,也可以不同。
止塞构件标记为2,止塞构件2绕其转动的轴标记为201,轴201与辅助螺旋副8的连接构件标记为202。本发明中202为轴201弯折向下制成。
现在请参见本发明以下附图:
图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的辅助螺旋副由一个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组成的、采用短螺旋钻无需钻穿瓶塞开瓶的开瓶器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采用长螺旋钻需钻穿瓶塞开瓶的螺旋提取瓶塞型螺旋钻开瓶器(Automatic Corkscrew开瓶器)。其中图2是其钻入并取出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开瓶器卸塞后的剖视图。
图4、5和6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有两个相同构造的的绕轴转动型止塞构件的开瓶器。其中图4是其辅助螺旋副未完全旋合时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开瓶器止塞构件处于卸塞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开瓶器的A-A向俯视图。
图7、8和9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螺旋钻通过连接构件与辅助螺旋副动联接(滑动)的开瓶器。其中图7是其钻入并取出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开瓶器顶部未剖两边A-A剖切的俯视图。
图9是图7所示开瓶器卸塞后的剖视图。
图10、11和1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螺旋钻通过连接构件与辅助螺旋副静联接(螺接)的开瓶器。其中图9是其钻入并取出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开瓶器顶部未剖两边A-A剖切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开瓶器卸塞后的剖视图。
图13、14、15和16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静联接(螺接)、与止塞构件动联接(滑动联接)的开瓶器。其中图13是其钻入并取出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开瓶器A-A剖切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开瓶器B-B剖切滑槽边块33、止塞构件2,可见滑块32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开瓶器C-C剖切行程挡块36、滑槽边块33、滑块32的左视图。
图17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辅助螺旋副螺旋与螺旋钻并串联铆接联接、止塞构件与辅助螺旋副之间焊接联接的开瓶器钻入并取出瓶塞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止塞构件与辅助螺旋副的从动件在辅助螺旋副外铆接联接、辅助螺旋副螺旋与螺旋钻为单纯性串联固为一体联接的开瓶器钻入并取出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19、20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并串联焊接联接、辅助螺旋副与止塞构件之间既有动联接(滚动)又有通过连接构件静联接(螺接)的开瓶器。其中图19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所示开瓶器取出并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21、2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并串粘接联接、辅助螺旋副与止塞构件之间既有动联接(滑动)又有通过连接构件静联接(铆接)的开瓶器。其中图21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开瓶器取出并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23、24和25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的由两副旋向与螺旋钻相同的螺旋副组成辅助螺旋副的,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螺接、止塞构件为半圆型的、采用短螺旋钻无需钻穿瓶塞即可开瓶的开瓶器,其钻、取、卸塞过程同图1。图23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开瓶器A-A剖切止塞构件2的俯视图。图中止塞构件2与辅助螺旋副8A2的构件8A22的螺接未画出。
图25是图23所示开瓶器取、卸塞后的剖视图。
图26、27、28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具有由两副旋向与螺旋钻相同的螺旋副组成辅助螺旋副的,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焊接联接、止塞构件横向穿过螺旋钻(空芯型)芯部的、采用长螺旋钻需钻穿瓶塞开瓶的开瓶器,其钻、取、卸塞过程同图1。其中图26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27是图26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止塞构件2的俯视图。
图28是图26所示开瓶器取、卸塞后的剖视图。
图29、30和3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具有由两副旋向与螺旋钻相同的螺旋副组成辅助螺旋副、具有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由螺旋钻通过自行钻穿和退出来实现开瓶器钻、取、卸塞功能的止塞构件的开瓶器。其中图29是其钻入并取出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9所示开瓶器A-A剖切止塞构件的俯视图。
图31是图29所示开瓶器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32、33和34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螺旋钻通过连接构件与辅助螺旋副动联接(滚动)的开瓶器。其中图32是其钻、取出瓶塞后的剖视图。图32、33还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滚动联接的示意图。
图33是图32所示开瓶器A-A剖切约束构件和连接构件和滚珠的俯视图。
图34是图32所示开瓶器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35、36和37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螺旋钻通过连接构件与辅助螺旋副动联接(导轨副)的开瓶器。其中图35是其钻、取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36是图35所示开瓶器B-B剖切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之间联接的滑块、导轨、与滑块固为一体的活动挡块、行程挡块的左视图。
图37是图35所示开瓶器A-A剖切滑块、导轨、行程挡块及可见活动挡块和辅助螺旋副外构件的视图。
图38、39、40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螺旋钻在辅助螺旋副外与其静联接的开瓶器。其中图38是其剖视图。
图39是图38所示开瓶器握持手柄9右旋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40是图39所示开瓶器取塞、卸塞后的剖视图。
图41、4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的主螺旋副为右旋向和从螺旋副副为左旋向、辅助螺旋副螺旋与螺旋钻为单纯性串联固为一体联接的开瓶器。其中图41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42是图41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左旋螺旋副瓶塞,后左旋打开右旋螺旋副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43、44、45和46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有可绕轴转动止塞构件的开瓶器。其中图43是其正在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44是图43所示开瓶器止塞构件处于卸塞位置、螺旋钻钻塞到位的剖视图。
图45是图43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左旋从螺旋副瓶塞,后左旋打开右旋主螺旋副,止塞构件阻止瓶塞上升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46是图43所示开瓶器的A-A向剖切处于脱塞状态的止塞构件的俯视图。
图47、48、49和50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螺旋钻通过连接构件与辅助螺旋副并串动联接(滑动)、连接构件与活动挡块焊接联接的开瓶器。其中图47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48是图47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左旋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右旋螺旋副,止塞构件阻止瓶塞上升卸除瓶塞的俯视图。
图49是47开瓶器A-A向剖切连接构件、行程挡块,可见活动挡块35的俯视图。
图50是47开瓶器B-B向剖切与连接构件焊接联接25的活动挡块35的俯视图。
图51、52和53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由两副旋向与螺旋钻相同和两副旋向与螺旋钻相反的螺旋副组成的辅助螺旋副的开瓶器,图51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52是图51所示开瓶器右旋打开两副左旋螺旋副取出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53是图51所示开瓶器左旋打开两副右旋螺旋副,止塞构件阻止瓶塞上升,螺旋钻继续左旋上升直至卸除瓶塞的剖视图。
图54、55和56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的主螺旋副8A1和从螺旋副8B1搭接成辅助螺旋副8和螺旋钻1并串联联接、螺旋钻1和辅助螺旋副8A11采用滚珠39的滚动联接28的开瓶器。其中图54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55是图54所示开瓶器A-A剖切约束构件、连接构件和滚珠的俯视图。
图56是图54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左旋的从螺旋副8B1取出瓶塞4,后左旋打开右旋的主螺旋副8A1,止塞构件2阻止瓶塞4上升螺旋钻1脱出瓶塞4的剖视图。
图57、58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并串动联接(滚动)的开瓶器。其中图57是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58是图57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左旋从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右旋主螺旋副,止塞构件阻止瓶塞上升卸除瓶塞的剖视图。
图59、60和6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并串静联接、止塞构件只有部分接触瓶塞上端面的开瓶器。其中图59是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60是图59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止塞构件的俯视图。
图61是图59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左旋从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右旋主螺旋副,瓶塞受止塞构件阻止,螺旋钻则继续左旋上升,直至卸除瓶塞的剖视图。
图62、63和64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主螺旋副与从螺旋副之间焊接联接、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螺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无孔止塞构件由螺旋钻自行钻穿和退出来实现钻、取、卸塞功能的开瓶器。图62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63是图62所示开瓶器拿掉螺件8A11和螺旋钻后,A-A向剖切止塞构件的剖视图。
图64是图62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左旋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右旋螺旋副,瓶塞受止塞构件阻止,螺旋钻则继续上升直至卸除瓶塞的剖视图。
图65、66、67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主螺旋副与从螺旋副之间上端螺接下端铆接联接、止塞构件为穿过螺旋钻(无芯)芯部的开瓶器。其中图65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66是图65所示开瓶器拿掉螺件8A11和螺旋钻,A-A向剖切穿过螺旋钻芯部的止塞构件的俯视图。
图67是图65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左旋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右旋螺旋副,瓶塞受止塞构件阻止,螺旋钻则继续上升直至卸除瓶塞的剖视图。
图68、69、70、71和7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主螺旋副与从螺旋副之间两端行程止位的滑动联接开瓶器。其中图68是其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69是图68所示开瓶器拿掉螺旋钻的A-A向剖切滑块、滑槽边块、行程挡块的左视图。
图70是图68所示开瓶器B-B向剖切止塞构件、行程挡块,可见滑槽边块的俯视图。
图71是图68所示开瓶器C-C向剖切滑块、滑槽边块的俯视图。
图72是图68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外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内螺旋副,止塞构件阻止瓶塞轴向运动,螺旋钻则继续上升,直至卸除瓶塞的剖视图。
图73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止塞构件2与右旋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外表面和左旋从螺旋副主动件8B11的外表面焊接联接25、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单纯的串联固为一体联接的开瓶器钻入瓶塞的剖视图。在本图基础上,先右旋打开外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内螺旋副,止塞构件阻止瓶塞轴向运动,螺旋钻则继续上升,直至卸除瓶塞。
图74、75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主螺旋副既可以是左旋向,也可以是右旋向,从螺旋副则反之的开瓶器。其中图74是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75是图74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外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内螺旋副,止塞构件阻止瓶塞上升,螺旋钻则继续上升直至卸除瓶塞的剖视图;或先右旋打开内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外螺旋副,止塞构件阻止瓶塞上升,螺旋钻则继续上升直至卸除瓶塞的剖视图。
图76、77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之间单纯串联联接、止塞构件与辅助螺旋副水平联接的开瓶器。图76是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77是图76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从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主螺旋副,止塞构件阻止瓶塞上升,螺旋钻则继续上升直至卸除瓶塞的剖视图。
图78、79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既可以主螺旋副是右旋螺旋,从螺旋副是左旋螺旋;也可以主螺旋副是左旋螺旋,从螺旋副是右旋螺旋的开瓶器。其中图78是其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79是图78所示开瓶器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80、8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主动件同止塞构件滑动联接的开瓶器。其中图80是其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81是图80所示开瓶器先右旋打开左旋螺旋副取出瓶塞,后左旋打开右旋螺旋副,止塞构件阻止瓶塞上升,螺旋钻则继续上升直至卸除瓶塞的剖视图。
图82、83、84、85是主螺旋副与从螺旋副滑动联接、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并串联固为一体联接的开瓶器的示意图。其中图82是螺旋钻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83是图82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行程挡块、滑块和活动挡块的左视图。其中活动挡块是沿其外径圆和内径圆之间剖切。
图84是图82所示开瓶器B-B向剖切行程挡块、滑块,可见活动挡块的俯视图。
图85是图82所示开瓶器C-C向剖切活动挡块的俯视图。
图86、87、88、89是主螺旋副与从螺旋副滚珠滚动联接、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并串联固为一体联接的开瓶器。其中图86是螺旋钻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87是图86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行程挡块、连接构件、滚珠和活动挡块的左视图,其中活动挡块是沿其外径圆和内径圆之间剖切。
图88是图86所示开瓶器B-B向剖切行程挡块、连接构件和滚珠的俯视图。
图89是图86所示开瓶器C-C向剖切活动挡块的俯视图。
图90、91和9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螺旋钻在辅助螺旋副外与其联接的开瓶器的示意图。其中图90是开瓶器未开瓶时的剖视图
图91是图90所示开瓶器钻入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92是图91所示钻入瓶塞后的开瓶器取出、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
图93-100是本发明关于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之间全联联接的“全联”所包括的单纯串联联接、并串联联接和单纯并联联接的判别示意图。图97-100是技术方案一开瓶机构的判别示意图,图93-96是技术方案二开瓶机构的判别示意图。其中图93、94、98和99所示开瓶器的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之间是并串联联接;图95、97所示开瓶器的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之间是单纯的并联联接;图96和100所示开瓶器的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间是单纯的串联联接。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仅有一个旋向与螺旋钻1相同的螺旋副8A1的、采用无需钻穿瓶塞4的螺旋钻的开瓶器钻入瓶塞的剖视图。其钻、取、卸塞过程是:一手握持瓶体5,一手握持开瓶器手柄9右旋向下钻入瓶塞至预定位置,右旋过程中辅助螺旋副8A1旋合到位自锁,整个开瓶器形成整体,再继续右旋手柄9,边旋转同时边向上稍用力将开瓶器连同瓶塞4取出瓶口。然后,再一手握持螺旋副从动件8A12底边7,一手左旋手柄9打开辅助螺旋副8A1,此时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连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受止塞构件2阻挡,螺旋钻1继续左旋,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
以下采用无需钻穿瓶塞4开瓶的螺旋钻的开瓶器钻、取、卸塞过程同图1。
图2和3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1的主动件8A11并串联静联接(固为一体27)的、采用需钻穿瓶塞取塞的螺旋钻的螺旋提取瓶塞型开瓶器(Automatic Corkscrew开瓶器)。图2中止塞构件2与辅助螺旋副8A1(此处辅助螺旋副由一副螺旋副组成,因此,既是主螺旋副8A1,又是主螺旋副组8A,又是整个辅助螺旋副8,即此处的8A1等同于8A或8,以下类似条件标记类同)的从动件8A12固为一体27,止塞构件2中芯为一上下贯通的圆孔3,孔边至螺旋钻1旋转中心线的最小距离设计成大于螺旋钻自体旋转半径,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半径,以达到容许螺旋钻通过,阻止瓶塞通过的目的,主螺旋副8A1与螺旋钻1的旋向均为右旋,且旋合到位自锁。用手握持手柄9右旋,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至开瓶器的定位止口6与瓶口端面接触后,螺旋钻1停止向下,继续水平右旋依靠其螺旋钻1的螺旋自旋取出瓶塞4。
图3则是图1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螺旋副8A1的从动件8A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左旋打开辅助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连同瓶塞一同上升,瓶塞4上部与止塞构件2接触后受阻,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脱出瓶塞4,瓶塞4掉至瓶口上方的剖视图。也可将开瓶器连同瓶塞一同从瓶口取下,再按以上操作卸塞。
现在就本技术方案一如何钻、取、卸塞加以说明:
实际上本发明技术方案一有二种方式可以实现钻入、取出、卸除瓶塞,仍以图1、2为例:右手握持手柄9右旋使螺旋钻1向下钻入瓶塞4,此时由于辅助螺旋副处于闭合自锁状态,整个开瓶器整体向下,至预定深度后,开瓶器底端(图28)或定位止口6接触瓶口后,螺旋钻1不再下行,而是作水平旋转通过自身螺旋提取瓶塞4直至将其取出瓶口。
此时有二种方式可机械卸塞:一是用左手握持辅助螺旋副8A1的从动件8A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右手左旋手柄9打开此前一直旋合自锁的辅助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左旋上升,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停止轴向运动,而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瓶塞则掉落在瓶口,从而实现机械卸塞功能。二是将开瓶器连同瓶塞一同从瓶口取下来,同样左手握持辅助螺旋副8A1的从动件8A12的底边7,右手左旋手柄9打开此前一直旋合自锁的辅助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与从动件8A12作反向运动,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停止轴向运动,而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实现机械卸塞功能。
以上为由一副右旋螺旋副组成辅助螺旋副的开瓶器钻、取、卸塞操作,由一副以上右旋螺旋副组成辅助螺旋副的开瓶器钻、取、卸塞类同。
图2、3钻取卸塞要点与以下采用需钻穿瓶塞取塞的螺旋钻的螺旋提取瓶塞型开瓶器(Automatic Corkscrew开瓶器)类同。
图4、5和6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的有两个绕轴201转动的止塞构件2的开瓶器。图4是一手握持螺旋副8A1的从动件8A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右旋带动辅助螺旋副主动件8A11向下旋合过程中,螺旋钻1随之向下钻塞,此时辅助螺旋副8A1未完全闭合,两个止塞构件2处在自由状态,各自距离螺旋钻1旋转的中心线的距离,可大于螺旋钻1带塞旋转的半径。
图5是图4所示开瓶器辅助螺旋副主动件8A11继续向下旋合,直至接触止塞构件2并使其绕轴201旋转至接触辅助螺旋副从动件8A12上端部后停止转动,此时两个止塞构件2各自距离螺旋钻1带塞旋转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的半径,直至辅助螺旋副的主动件8A11和从动件8A12完全旋合自锁,继续右旋钻塞,依靠螺旋钻水平自旋取出瓶塞4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开瓶器从A-A位置剖切取去螺件8A11上部和螺旋钻以后的俯视图。图中止塞构件2左剖右未剖。图中202是止塞构件2绕其转动的轴201与辅助螺旋副从动件8A12联接的构件。
图7、8、9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1动联接(滑动),钻入、取出瓶塞的剖面图。图7是螺旋钻与连接构件34焊接25联接,连接构件34与辅助螺旋副8A11滑动联接(包括水平和上下滑动)。连接构件34带动螺旋钻1向上运动受约束构件31和连接构件活动挡块35接触为限,是握持连接构件34右旋取出瓶塞4后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顶部未剖,两边A-A剖切联接构件34和约束构件31。
图9是图7一手握持螺旋副8A1的从动件8A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左旋打开辅助螺旋副8A1的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受止塞构件2阻挡,而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10、11、1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1静联接(螺接),钻入、取出瓶塞后的剖面图。图10是螺旋钻与联接构件34焊接25,联接构件34与辅助螺旋副8A11螺接23,是握持连接构件34右旋取出瓶塞4后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A-A剖切俯视图。顶部未剖,联接构件34和约束构件31和螺件23剖切。
图12是图10一手握持螺旋副8A1的从动件8A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左旋打开辅助螺旋副8A1的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受止塞构件2阻挡,而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13、14、15、16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1静联接(螺接23),辅助螺旋副8A1与止塞构件2动联接(滑动联接29)的开瓶器钻入、取出瓶塞4的剖视图。图13是辅助螺旋副从动件8112与滑块32固为一体,滑块32在两边的滑槽边块33和行程挡块36的约束下,可以上下、左右有限滑动,是握持手柄9右旋取出瓶塞4后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开瓶器A-A处的剖视图,以及行程挡块36和止塞构件2焊接联接25,滑槽边块33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开瓶器B-B剖切止塞构件2下部支承体和滑槽边块33、瓶塞4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开瓶器C-C剖切滑块32、滑槽边块33、行程挡块36的左视图。
图17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的辅助螺旋副螺旋8A1主动件8A11与螺旋钻1之间采用并串联静联接(铆接联接24)、止塞构件与螺旋副从动件8A12焊接联接25的开瓶器钻入、取出瓶塞4后的剖视图。在本图基础上,只要左手握持辅助螺旋副8A1从动件8A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右手握持手柄9左旋,则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接触止塞构件2后受阻,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螺旋钻1从瓶塞4中完全脱出。
图18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的止塞构件2与辅助螺旋副8A1的从动件8A12在辅助螺旋副外面静联接(铆接联接24)、辅助螺旋副8A1主动件8A11与螺旋钻1之间采用单纯串联静联接(固为一体27)设计的开瓶器钻入、取出瓶塞后的剖视图。在本图基础上,只要左手握持辅助螺旋副8A1从动件8A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右手握持手柄9左旋,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接触止塞构件2后受阻,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螺旋钻1从瓶塞4中完全脱出。
图19、20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的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1并串联焊接联接25、辅助螺旋副8A1与止塞构件2的联接,既有主动件8A11与其动联接(采用滚珠39的滚动联接28),又有从动件8A12通过与连接构件34静联接(螺接23)而与止塞构件2滑动联接29的开瓶器。图19是握持手柄9右旋钻入瓶塞4的剖面图。
图20是图19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辅助螺旋副8A1从动件8A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左旋,则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接触止塞构件2后受阻,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螺旋钻1完全从瓶塞4中脱出后的剖视图。
图21、2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的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1并串联粘接联接26、辅助螺旋副主动件8A11与止塞构件2滑动联接29、从动件8A12通过与连接构件34铆接联接24再通过连接构件34与止塞构件滑动联接29的开瓶器。图21是握持手柄9右旋钻入瓶塞4的剖面图。
图22是图21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辅助螺旋副8A1从动件8A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左旋,则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接触止塞构件2后受阻,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螺旋钻1完全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23、24、25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的止塞构件2为半圆形、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并串联螺接联接23、辅助螺旋副8A由两副均为右旋向螺旋副8A1、8A2组成的开瓶器。图23是握持手柄9右旋钻入瓶塞4后的剖视图,过程中辅助螺旋副8A1和8A2均右旋旋合到位自锁而不会打开。
图24是图23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止塞构件2的俯视图。图中止塞构件2与辅助螺旋副8A2的构件8A22的螺接未画出。
图25是图23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从螺旋副8A2从动件8A22的底边7,一手握持手柄9左旋,则螺旋副8A1和8A2相继打开,其主动件8A11和8A21带动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上部接触半圆形的止塞构件2后受阻,主动件8A11和8A21带动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螺旋钻1完全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26、27、28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的止塞构件2为横向穿过螺旋钻1芯部型、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并串联焊接联接25、辅助螺旋副8A由两副均为右旋向螺旋副8A1、8A2组成、止塞构件2与螺件8A22螺接23的开瓶器。图26为握持手柄9右旋钻入、取出瓶塞4的剖视图,过程中辅助螺旋副8A1和8A2均右旋旋合到位自锁而不会打开。
图27是图26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横向穿过螺旋钻1芯部型止塞构件2的俯视图。图中止塞构件2可以是如图金属制成,也可以是一根两端与辅助螺旋副联接的张紧的绳,其与辅助螺旋副8A2的构件8A22的螺接未画出。
图28是图26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辅助螺旋副8A从动件8A2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左旋,则螺旋副8A1和8A2相继打开,其主动件8A11和8A21带动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上部接触横向穿过螺旋钻芯部的止塞构件2后受阻,而主动件8A11和8A21则带动螺旋钻1继续上升直至螺旋钻1完全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29、30、3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的止塞构件2为非金属板,其所需要的供螺旋钻1上下螺旋通过的上下连通孔,由其自行由上而下钻出、止塞构件2与螺件8A22粘接26联接、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并串联螺接23联接、辅助螺旋副8A由两副均为右旋向螺旋副8A1、8A2组成的开瓶器。其中图29为握持手柄9右旋钻入、取出瓶塞4的剖视图,过程中辅助螺旋副8A1和8A2均右旋旋合到位自锁而不会打开。
图30是图29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非金属制成的止塞构件2的俯视图。图中止塞构件2与辅助螺旋副8A2的构件8A22的粘接26未画出。
图31是图29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从螺旋副8A2从动件8A2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左旋,则螺旋副8A1和8A2相继打开,其主动件8A11和8A21带动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上部接触横向穿过螺旋钻1芯部的止塞构件2后受阻,而主动件8A11和8A21则带动螺旋钻1继续上升直至螺旋钻1完全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32、33和34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1动联接(滚动联接28),钻入、取出瓶塞的剖面图。图32中螺旋钻与连接构件34焊接25联接,联接构件34与辅助螺旋副8A11滑动联接(包括水平和上下滑动)。连接构件34带动螺旋钻1向上运动受约束构件31和与连接构件固为一体的活动挡块35接触为限,握持连接构件34右旋钻入、取出瓶塞4的剖视图,过程中辅助螺旋副8A1右旋旋合到位自锁而不会打开。
图32、33还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滚动联接的示意图。
图33是图32所示开瓶器A-A剖切连接构件34和约束构件31的剖视图,辅助螺旋副未剖。
图34是图32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螺旋副8A的从动件8A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左旋打开辅助螺旋副8A的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受止塞构件2阻挡,而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直至螺旋钻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35、36和37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的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并串联导轨37联接、滑块32上下滑动受活动挡块35接触行程挡块36为限的开瓶器。图35为握持手柄9右旋钻入、取出瓶塞4的剖视图,过程中辅助螺旋副8A1右旋旋合到位自锁而不会打开。在本图状态下,可握持手柄9右旋钻入打开辅助螺旋副8A1的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受止塞构件2阻挡,而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直至螺旋钻从瓶塞4中脱出。
图36是图35所示开瓶器B-B剖切滑块32、导轨37、活动挡块35和行程挡块36的左视图。
图37是图35所示开瓶器A-A剖切导轨37、行程挡块36和滑块32,以及可见的与滑块固为一体的活动挡块35的俯视图。
图38、39和40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设计的螺旋钻在辅助螺旋副外与其静联接、辅助螺旋副为右旋的开瓶器。其中图38是其未开瓶时的剖视图。
图39是图38所示开瓶器握持手柄9,边右旋边向下用力,直至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后的剖视图。
图40是图39所示开瓶器继续握持手柄9,边右旋边稍向上用力直至将瓶塞从瓶中取出,然后一手握持住开瓶器体,一手左旋手柄9,打开辅助螺旋副8A1,此时与手柄9固为一体的主螺旋副的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连同瓶塞4向上运动,直至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而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向上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41、4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由一副右旋主螺旋副8A1和一副左旋从螺旋副8B1共同组成,辅助螺旋副8与螺旋钻1为并串联静联接(固为一体27)、止塞构件2芯部有上下贯通孔3的开瓶器。图41是用手右旋手柄9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至预定位置的剖视图。
图42是图41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螺旋副8B1的从动件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右旋打开从螺旋副8B1,其主动件8B11和主螺旋副8A1、螺旋钻1、瓶塞4一同上升直至将瓶塞4取出瓶口,再将握持的手柄9改为左旋,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后受阻,而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直至螺旋钻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现在就本技术方案二钻塞加以说明:
本方案有三种钻塞方式:一是打开右旋螺旋副,将开瓶器定位止口6或开瓶器下端对准瓶口放置,一手握持底边,另一手握持手柄9右旋使螺旋钻由上向下钻入瓶塞。二是将本方案开瓶器设计成图90-92所示结构,在左旋螺旋副的从动件上端设计了上边10,供开瓶时可以同时握持手柄9和左旋螺旋副的从动件的上边10,使开瓶器形成了一个整体,这样可以顺利钻入瓶塞。三是仅用一手握持手柄9右旋使螺旋钻1由上向下钻入瓶塞4。此法在钻塞过程中,从螺旋副8B1受主螺旋副支承并在一般情况下,与螺旋钻1、手柄9和已经旋合自锁的主螺旋副8A1形成整体右旋向下钻塞,直至钻至预定深度,但从螺旋副从动件8B12因碰触瓶体等原因导致其与主动件8B11打开,此时操作从动件8B12将二者旋合至如图状态即可继续将螺旋钻钻入瓶塞至预定深度。
以下技术方案二开瓶器钻塞相同。
现在就本技术方案二如何取、卸塞的加以说明:
实际上本发明技术方案二有三种方式可以实现取、卸塞操作,以图40、41所示开瓶器为例,一手握持8B12下面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继续握持手柄9右旋打开左旋从螺旋副8B1(此时右旋主螺旋副8A1旋合到位自锁),其主动件8B11连同主螺旋副8A1以及螺旋钻1和瓶塞4一道上升,将瓶塞4从瓶中取出。此时有三种方式可机械卸塞:一是一手继续握持从螺旋副8B1的从动件8B12下面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左旋手柄9,此时即使左旋螺旋副主动件8B11向下旋合,但由于已经被取出瓶口的瓶塞体积膨胀,直径增大,瓶塞下端接触瓶口以后,打开右旋主螺旋副8A1所需要的力要远小于左旋从螺旋副8B1主动件8B11向下旋合将瓶塞4重新塞回瓶中的力,因而开瓶器只能打开旋向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右旋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和瓶塞上升,直至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受阻,而螺旋钻1则继续随手柄9左旋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完全脱出,从而实现机械卸塞。二是一手继续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在右手握手柄9垂直向上稍用力的同时,左旋手柄9,此时已经打开的左旋从螺旋副主动件8B11受向上力,从动件8B12受向下的力的影响自锁,而右旋螺旋副8A1则打开,其主动件8A11带动螺旋钻和瓶塞上升,上升过程中,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而螺旋钻1则继续随手柄9左旋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完全脱出,从而实现机械卸塞。三是将开瓶器连同瓶塞4从瓶上取下来,一手改为握持8A12的底边7,一手再左旋手柄9,两手配合打开辅助螺旋副8A1,在此过程中,瓶塞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而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直至从瓶塞中完全脱出,实现机械卸塞。
以下技术方案二取、卸塞要点相同。
图43、44、45和46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设计有由两个绕轴转动的止塞构件2的开瓶器。图43是辅助螺旋副螺件8A11向下旋合,螺旋钻1随之向下钻塞,主螺旋副8A1未完全闭合,两个止塞构件2在仅受重力时的开瓶器,此时两个止塞构件2各自距离螺旋钻1带塞旋转的中心线的距离,可大于螺旋钻1带塞旋转的半径。
图44是图43所示开瓶器辅助螺旋副的主动件8A11继续向下旋合,接触止塞构件2并使其绕轴201旋转直至接触辅助螺旋副从动件上端部后停止转动,此时两个止塞构件2各自距离螺旋钻1带塞旋转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的半径,螺旋钻继续钻塞至瓶塞4预定位置。
图45是图43所示开瓶器取出和卸除瓶塞4的剖视图。卸除瓶塞4后止塞构件2处于仅受重力的状态。
图46是图44所示开瓶器A-A向止塞构件2左剖右未剖的俯视图。
图47、48、49和50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螺旋钻1通过连接构件34和辅助螺旋副主动件之间可以纵向,也可以水平动联接(滑动联接29)、主螺旋副8A1从动件8A12与从螺旋副8B1主动件8B11端面以及止塞构件2联接、辅助螺旋副8与螺旋钻1并串联联接的开瓶器。图47螺旋钻1与辅助螺旋副8A1之间通过约束构件31约束联接,是用手右旋手柄9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至预定位置的剖视图。
图48是图47所示开瓶器先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右旋打开从螺旋副8B1,其主动件8B11上升,带动主螺旋副8A1和螺旋钻取出瓶塞4,然后再左旋打开主螺旋副8A1,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的上端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而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从瓶塞4中脱出的俯视图。
图49是图47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螺旋钻1和辅助螺旋副8主动件8A11之间联接的连接构件34和约束构件31,以及可见的活动挡块35的俯视图。
图50是图47所示开瓶器B-B向剖切与连接构件焊接联接25的活动挡块35的俯视图。
图51、52和53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8与螺旋钻并串固为一体联接,主螺旋副组8A由右旋向的主螺旋副8A1和从螺旋副8A2组成,从螺旋副组8B由左旋向的主螺旋副8B1和从螺旋副8B2组成、止塞构件与主螺旋副组的从螺旋副8A2的从动件8A22与从螺旋副组8B的主螺旋副8B1的主动件8B11固为一体27的开瓶器。图51主螺旋副组8A和从螺旋副组8B分别向中旋合到位,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52是图51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左旋向的螺旋副8B2的从动件8B2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右旋,打开左旋向的从螺旋副组8B的主螺旋副8B1和从螺旋副8B2,取出瓶塞4的剖视图,此时主螺旋副组8A旋合到位自锁不会打开。
图53是图52所示开瓶器继续一手握持右旋向的主螺旋副8A2的从动件8A2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握持手柄9左旋,打开主螺旋副组8A的右旋向的主螺旋副8A1和从螺旋副8A2,卸除瓶塞4的剖视图。
图54、55和56是辅助螺旋副8和螺旋钻1并串联采用滚珠39的可以纵向,也可以水平滚动联接28的开瓶器。图54主螺旋副的从动件8A12的内面与从螺旋副的主动件8B11的外面粘接联接,钻入瓶塞4的剖视图。
图55是图54所示开瓶器A-A剖切约束构件31、连接构件34和滚珠39,挡块35可见的俯视图。剖切后拿掉手柄9和螺旋钻1及止塞构件2。
图56是图54所示开瓶器先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握持手柄9右旋,打开从螺旋副8B1取出瓶塞4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后受阻,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完全脱出的剖视图。
图57和58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止塞构件2与辅助螺旋副8采用滚珠39的滚动联接28的开瓶器。其中图57是螺旋钻1钻入瓶塞4的剖视图。
图58是图57所示开瓶器先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取出瓶塞,然后再左旋打开主螺旋副8A1,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的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完全脱出的剖视图。
图59、60和6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具有对应螺旋钻1旋转中心的半圆状的止塞构件2、止塞构件2与辅助螺旋副铆接联接24、辅助螺旋副主动件8A11为内螺件(有外螺纹)的开瓶器。图59是对中瓶塞,右旋手柄9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的剖视图。
图60是图59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止塞构件2的俯视图。
图61是图59所示开瓶器先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取出瓶塞4,然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螺旋钻1则继续左旋上升,从瓶塞4中完全脱出的剖视图。
图62、63和64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并串联螺接联接23、辅助螺旋副8中主螺旋副8A1的从动件8A12与从螺旋副8B1中的主动件8B11焊接联接25、止塞构件2由非金属制成、无孔且与辅助螺旋副8粘接联接26的开瓶器。图62是右旋手柄9由螺旋钻1自行钻穿止塞构件2后钻入瓶塞4的剖视图。
图63是图62所示开瓶器拿掉主螺旋副8A1的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以后,A-A向剖切无孔的止塞构件2的俯视图。
图64是图62所示开瓶器先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右旋手柄9,此时主螺旋副8A1旋合自锁,必然打开从螺旋副8B1取出瓶塞4,然后再左旋手柄9,主螺旋副8A1打开,其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此时螺旋钻1先与止塞构件2相互摩擦逐渐上升退出,至瓶塞4的上端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螺旋钻1则一边继续上升,一边从瓶塞4和止塞构件2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65、66和67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具有横向穿过螺旋钻(空芯)芯部的止塞构件2、止塞构件2与辅助螺旋副并串联焊接联接25、主螺旋副的从动件8A12与从螺旋副的主动件8B11铆接24和螺接联接23的开瓶器。其中图65是用手右旋手柄9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的剖视图。
图66是图65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止塞构件2的俯视图。
图67是图65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取出瓶塞4,其间主螺旋副8A旋合自锁,然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其间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68、69、70、71和7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的内面与从螺旋副主动件8B11的外面动联接(滑动28)、主螺旋副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1焊接联接25的开瓶器。其中图68是用手右旋手柄9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的剖视图。
图69是图68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与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焊接联接的行程挡块36和滑槽边块33、与主螺旋副的主动件8A11焊接联接的滑块32的左视图。
图70是图68所示开瓶器B-B向剖切行程挡块36和止塞构件2的俯视图。
图71是图68所示开瓶器C-C向剖切滑槽边块33和滑块32的俯视图。瓶塞、螺旋钻和瓶体未画出。
图72是图68所示开瓶器先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取出瓶塞4,其间主螺旋副8A1旋合自锁,然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至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73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止塞构件2与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外表面和从螺旋副主动件8B11的外表面焊接联接25的开瓶器钻入瓶塞的剖视图。在该图状态下,只要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右旋手柄9,其间主螺旋副8A1旋合自锁,打开从螺旋副8B1即可取出瓶塞4,然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至瓶塞4的上端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
图74和75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并串联焊接联接25、止塞构件2与从螺旋副从动件8B12粘接联接26的开瓶器。图74是右旋手柄9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的剖视图。图中主螺旋副8A1和从螺旋副8B1的螺旋可以有以下两种设计,都可以实现钻、取、卸塞全部功能:
A、主螺旋副8A1旋向与螺旋钻1相同,即为右旋向,从螺旋副8B1旋向与螺旋钻1相反,即为左旋向。
B、主螺旋副8A1旋向与螺旋钻1相反,即为左旋向,从螺旋副8B1旋向与螺旋钻1相同,即为右旋向。
图75是图74所示开瓶器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
采用前述A设计的取、卸塞过程如下: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其主动件8B11上升取出瓶塞4,其间主螺旋副8A1旋合自锁,然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的上端接触止塞构件2后受阻,而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采用前述B设计的取、卸塞过程如下: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上升取出瓶塞4,其间从螺旋副8B1旋合自锁,然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其主动件8B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的上端接触止塞构件2后受阻,而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76和77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单纯的串联联接、止塞构件2与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和从螺旋副的主动件8B11联接的开瓶器。图76是右旋手柄9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的剖视图。
图77是图76所示开瓶器一手握持8B12,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其主动件8B12带动螺旋钻1和瓶塞4上升,直至取出瓶塞4,然后再左旋打开主螺旋副8A1,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78和79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螺旋钻1与主螺旋副主动件8A11单纯串联铆接联接24、止塞构件2与从螺旋副从动件8B12焊接联接25的开瓶器。其中图78是右旋手柄9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的剖视图。图中主螺旋副8A1和从螺旋副8B1的螺旋可以有以下两种设计,都可以实现钻、取、卸塞全部功能:
A、主螺旋副8A1旋向与螺旋钻1相同,即为右旋向,从螺旋副8B1旋向与螺旋钻1相反,即为左旋向。
B、主螺旋副8A1旋向与螺旋1钻相反,即为左旋向,从螺旋副8B1旋向与螺旋钻1相同,即为右旋向。
图79是图78所示开瓶器取出和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
A设计取、卸塞过程如下: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其主动件8B11上升取出瓶塞4,其间主螺旋副8A1旋合自锁,然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的上端接触止塞构件2后受阻,而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B设计取、卸塞过程如下: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5为机架固定不动,另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上升取出瓶塞4,其间从螺旋副8B1旋合自锁,然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其主动件8B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的上端接触止塞构件2后受阻,而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80和8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8与螺旋钻1并串联联接、止塞构件2与主螺旋副主动件8A11动联接(滑动联接29)的开瓶器。其中图80是右旋手柄9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的剖视图。图中主螺旋副8A1和从螺旋副8B1的螺旋可以有以下两种设计,都可以实现钻、取、卸塞全部功能:
A、主螺旋副8A1旋向为右旋向,与螺旋钻1相同,从螺旋副8B1旋向为左旋向,与螺旋钻1相反。
B、主螺旋副8A1旋向为左旋向,与螺旋钻1相反,从螺旋副8B1旋向为右旋向,与螺旋钻1相同。
图81是图80所示开瓶器取、卸塞后的剖视图。
A设计取、卸塞过程: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其主动件8B11上升取出瓶塞4,其间主螺旋副8A1旋合自锁,然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B设计取、卸塞过程:一手握持8B12的底边7以所开瓶体为机架固定不动,一手右旋手柄9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上升取出瓶塞4,其间从螺旋副8B1旋合自锁,然后再左旋手柄9打开从螺旋副8B1,其主动件8B11连同螺旋钻1和瓶塞4一同上升,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螺旋钻1则继续上升直至从瓶塞4中脱出的剖视图。
图82、83、84、85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8与螺旋钻1并串联固为一体联接27、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与从螺旋副主动件8B11滑动联接29的开瓶器。其中图82是开瓶器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83是图82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行程挡块36、滑块32和活动挡块35的左视图,其中与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焊接联接25的活动挡块35是沿内外圆的中间剖切。
图84是图82所示开瓶器的B-B向剖切连接构件34和与从螺旋副主动件8B11焊接联接的行程挡块36的俯视图。
图85是图82所示开瓶器的C-C向剖切与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焊接联接25的活动挡块35的俯视图。
图86、87、88、89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辅助螺旋副8与螺旋钻1并串联固为一体联接27、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与从螺旋副主动件8B11滚动联接28的开瓶器。其中图86是开瓶器钻入瓶塞的剖视图。
图87是图86所示开瓶器A-A向剖切行程挡块36、连接构件34和活动挡块35的左视图,其中与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焊接联接25的活动挡块35是沿外圆和内圆的中间剖切。
图88是图86所示开瓶器的B-B向剖切连接构件34和与从螺旋副主动件8B11焊接联接的行程挡块36的俯视图。主螺旋副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可在约150度转动。
图89是图86所示开瓶器的C-C向剖切与主螺旋副从动件8A12焊接联接25的活动挡块35的俯视图。
图90、91、9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二螺旋钻1在辅助螺旋副8外与其静联接、从螺旋副8B1的从动件8B12设计有上边10的开瓶器。其中图90是其未开瓶时的剖视图。
图91是图90所示开瓶器同时握持手柄9和从动件8B12的上边10,使整个开瓶器形成整体,右旋开瓶器将螺旋钻1钻入瓶塞4后的剖视图。
图92是图91所示开瓶器取出、卸除瓶塞后的剖视图。其过程是:一手握持住开瓶器体下部,一手握持手柄9右旋,由于主螺旋副8A1旋合到位自锁,此时辅助螺旋副必然打开从螺旋副8B1,其主动件8B11和主螺旋副8A1、螺旋钻1以及瓶塞4一同上升,直至将瓶塞完全从瓶中取出。接着,握持手柄9左旋打开主螺旋副8A1,其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以及瓶塞一同上升,直至瓶塞4接触止塞构件2受阻,而主动件8A11和螺旋钻则继续上升,螺旋钻从瓶塞中全部脱出后的剖视图。
虽然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机构的结构特点和有益效果作了具体说明,但是,以上实施例仅仅是用来说明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因此,只要属于本发明的发明精神实质,则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各种变形都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7)

1.一种螺旋钻开瓶器,其特征是: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单纯的并联联接或并串联联接,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静联接或动联接,辅助螺旋副与止塞构件联接,辅助螺旋副从动件与止塞构件静联接或动联接,止塞构件阻止瓶塞轴向运动通过,辅助螺旋副由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组成;
关于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高和最低位置和螺旋钻钻入瓶塞部分最高位置的相互位置关系,以螺旋钻钻入瓶塞直到螺旋钻与瓶塞相互之间的纵向运动停止,辅助螺旋副打开带动螺旋钻向上运动之前,以螺旋钻钻入瓶塞的最高位置为基准,横向作一与螺旋钻中心线垂直的直线并将其定义为判别线,再以整个辅助螺旋副的螺旋中的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分别相对于判别线的位置关系作以下判别:整个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低位置在判别线之上或与其平齐,则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之间为单纯的串联联接;整个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高位置在判别线之下或与其平齐,则为单纯的并联联接;整个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低位置在判别线之下,最高位置在判别线之上即为并串联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钻开瓶器,其特征是:螺旋钻在辅助螺旋副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钻开瓶器,其特征是:止塞构件有轴向连通的孔,孔边至螺旋钻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的旋转半径。
4.一种螺旋钻开瓶器,其特征是: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单纯的并联联接或并串联联接,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静联接或动联接,辅助螺旋副与止塞构件联接,辅助螺旋副从动件与止塞构件静联接或动联接,止塞构件阻止瓶塞轴向运动通过,辅助螺旋副由与螺旋钻旋向相同的螺旋副和与螺旋钻旋向相反的螺旋副组成,辅助螺旋副中主螺旋副的从动件与从螺旋副的主动件联接;
关于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高和最低位置和螺旋钻钻入瓶塞部分最高位置的相互位置关系,以螺旋钻钻入瓶塞直到螺旋钻与瓶塞相互之间的纵向运动停止,辅助螺旋副打开带动螺旋钻向上运动之前,以螺旋钻钻入瓶塞的最高位置为基准,横向作一与螺旋钻中心线垂直的直线并将其定义为判别线,再以整个辅助螺旋副的螺旋中的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分别相对于判别线的位置关系作以下判别:整个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低位置在判别线之上或与其平齐,则辅助螺旋副与螺旋钻之间为单纯的串联联接;整个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高位置在判别线之下或与其平齐,则为单纯的并联联接;整个辅助螺旋副螺旋的最低位置在判别线之下,最高位置在判别线之上即为并串联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钻开瓶器,其特征是:螺旋钻在辅助螺旋副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钻开瓶器,其特征是:止塞构件有轴向连通的孔,孔边至螺旋钻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螺旋钻带塞旋转的旋转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钻开瓶器,其特征是:螺旋钻与辅助螺旋副静联接,辅助螺旋副中主螺旋副的从动件与从螺旋副的主动件静联接,止塞构件与辅助螺旋副从动件静联接。
CN2007100252093A 2007-06-22 2007-07-18 开瓶器 Active CN101081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252093A CN101081684B (zh) 2007-07-18 2007-07-18 开瓶器
PCT/CN2008/001124 WO2009000147A1 (fr) 2007-06-22 2008-06-10 Ouvre-bouteil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252093A CN101081684B (zh) 2007-07-18 2007-07-18 开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1684A CN101081684A (zh) 2007-12-05
CN101081684B true CN101081684B (zh) 2011-11-30

Family

ID=38911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252093A Active CN101081684B (zh) 2007-06-22 2007-07-18 开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816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43999A1 (fr) * 2015-11-19 2017-05-26 Psp Dispositif d'ejection d'un bouchon hors d'un tire-bouchon et tire-bouchon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d'ejec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0147A1 (fr) * 2007-06-22 2008-12-31 Chao Zeng Ouvre-bouteille
CN114229762B (zh) * 2021-12-24 2023-06-27 深圳市尚为酒具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6675A (en) * 1990-08-16 1992-02-11 Leung Tai L Corkscrew
CN2213723Y (zh) * 1995-02-13 1995-11-29 谢伯年 软木塞开瓶器
DE29619415U1 (de) * 1996-11-08 1997-01-02 Nern Friedel Korkenzieher
CN2347952Y (zh) * 1998-07-07 1999-11-10 中国石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 开瓶器
US6568549B1 (en) * 2001-08-24 2003-05-27 Stephen J. Miller Cork extracting device and bottle system
CN101088909A (zh) * 2007-06-22 2007-12-19 曾超 开瓶器
CN201058807Y (zh) * 2007-06-22 2008-05-14 曾超 开瓶器
CN201077737Y (zh) * 2007-07-18 2008-06-25 曾超 开瓶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6675A (en) * 1990-08-16 1992-02-11 Leung Tai L Corkscrew
CN2213723Y (zh) * 1995-02-13 1995-11-29 谢伯年 软木塞开瓶器
DE29619415U1 (de) * 1996-11-08 1997-01-02 Nern Friedel Korkenzieher
CN2347952Y (zh) * 1998-07-07 1999-11-10 中国石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 开瓶器
US6568549B1 (en) * 2001-08-24 2003-05-27 Stephen J. Miller Cork extracting device and bottle system
CN101088909A (zh) * 2007-06-22 2007-12-19 曾超 开瓶器
CN201058807Y (zh) * 2007-06-22 2008-05-14 曾超 开瓶器
CN201077737Y (zh) * 2007-07-18 2008-06-25 曾超 开瓶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58695A 2001.03.06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43999A1 (fr) * 2015-11-19 2017-05-26 Psp Dispositif d'ejection d'un bouchon hors d'un tire-bouchon et tire-bouchon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d'ejection
WO2017085370A1 (fr) * 2015-11-19 2017-05-26 Psp Dispositif d'éjection d'un bouchon hors d'un tire-bouchon et tire-bouchon équipé d'un tel dispositif d'éj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1684A (zh) 200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1684B (zh) 开瓶器
CN201058807Y (zh) 开瓶器
CN2868979Y (zh) 开瓶器
CN201077737Y (zh) 开瓶器
CN101540213B (zh) 一种燃料组件转运机
CN101088909A (zh) 开瓶器
CN103089181A (zh) 管内水力切割器
CN201250090Y (zh) 用于开启木塞瓶的开瓶器
WO2009000147A1 (fr) Ouvre-bouteille
CN106285282B (zh) 一种深海保温保压舱的转向开关盖机构
CN203088052U (zh) 一种带有锁扣装置的升降立柱
CN201090160Y (zh) 基于丝杠传动的实体膨胀管
CN205896072U (zh) 双偏心曲柄连杆装置
CN106966322A (zh) 一种高精度升降平台及其传动方法
CN201196328Y (zh) 升降顶杆
CN201433084Y (zh) 压转式启瓶器
CN203271650U (zh) 深冰下基岩取芯钻具反扭装置
CN102071909A (zh) 低扭矩方钻杆上旋塞阀
CN201801371U (zh) 木塞瓶开瓶器
CN207106474U (zh) 一种防止车辆静止状态下前后移动的装置
CN201823812U (zh) 冲槽机上压片机构的移动操纵机构
CN201974300U (zh) 一种取样杆
CN210764240U (zh) 一种用于软木塞的启瓶器
CN220717833U (zh) 一种钢管穿孔装置
CN208430977U (zh) 一种石油开采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