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1179A - 牙植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牙植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1179A
CN101081179A CN 200610083669 CN200610083669A CN101081179A CN 101081179 A CN101081179 A CN 101081179A CN 200610083669 CN200610083669 CN 200610083669 CN 200610083669 A CN200610083669 A CN 200610083669A CN 101081179 A CN101081179 A CN 101081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utting end
ridge
tabular
tabular ridge
plante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836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100836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811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81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1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植体。所述牙植体包含:一中心部、至少一个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和至少一个翅片。所述中心部具有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一水平方向和一垂直方向。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沿所述水平方向从所述中心部的所述第一部分凸出,并沿所述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翅片沿所述水平方向从所述中心部的所述第二部分凸出。本发明的牙植体更注意通常被其它系统忽略的水平力。通过通常垂直的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和空隙的设计,所述植体应更正确地处理来自咬合的力。

Description

牙植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植体,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邻接端板状凸出物(proximalplate-like projection)的牙植体。
背景技术
咬合力可分成垂直力和水平力。植体的垂直力是底部处的压缩力和侧部处的剪切力。水平力是植体的倾斜力,这意味着植体两端受力最大且其两端受力方向相反,植体之中段部分具有一旋转中心。
由于向邻接端侧的水平力由邻近的牙齿(或植体)共同支持,所以此类力对牙槽骨(alveolar bone)的损害较小。牙植体抓住骨头以抵抗咬合力。因此,既要让植体抓住足够的牙槽骨以供咬合力又要使牙槽骨免于被破坏,这是牙植体设计的基本和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由于钛牙植体的出现,很多牙植体使自然根的形状继续存留。但事实上,自然牙齿的支撑机构与植体的支撑机构不同。自然牙齿通过韧带悬在骨头中,植体“固定”到骨头。模仿牙齿的根的形态没有意义。
参看图1,常规牙植体80包含中心部81和复数个翅片83。中心部81为渐缩形圆柱。牙植体80的中心部81的锥度会降低抵抗垂直力和水平力的能力。且如临床上所见,牙槽骨的更深部分总是具有植体的充足空间。很多当前的植体的另一缺陷在于螺纹或翅片83。所述螺纹或翅片基本上为从中心部81凸出的水平凸出物。翅片(水平凸出物)以其较大地不是为水平力配备而是为垂直力配备的方式抓住骨头。这可解释为什幺上颌骨中的植体的成功率总是比下颌骨中的植体的成功率低。上颌骨中的植体比下颌骨中的植体接收更多水平力。
美国专利第4,738,623号揭示一种牙植体系统,其被很多牙医认为是最好的植体系统之一,但同样具有上文所提及的劣势。与其它植体相同,骨头的入口是最易损坏的。常规牙植体认真处理了所述问题。根据其手册,常规牙植体植入牙槽嵴下方1mm~2mm。稍后,移除一些骨头,且支柱体和牙冠连接到常规牙植体。但如临床上所观察,最后骨头会退回到常规牙植体的肩部。尽管植体的材料与支柱体的材料相同,但支柱体无法骨整合。可能存在支柱体的微旋转。骨中的未经骨整合的柱是有害细菌的高速信道。在一些情况下,骨头退化继续,且植体暴露是不可避免的。所述暴露常在水平力承受侧上。此类暴露会让患者感到困扰也是牙医要面临的考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植体。所述牙植体包含:中心部、至少一个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和至少一个翅片。所述中心部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沿水平方向从中心部的所述第一部分凸出,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翅片沿水平方向从中心部的所述第二部分凸出。
本发明的牙植体更注意通常被其它系统忽略的水平力。通过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和口腔与舌侧上的空隙的设计,牙植体可更正确地处理来自咬合的力。
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在水平力而抓住更多骨头,且免受大多数垂直力。板状凸出物从圆柱体朝远侧或正中方向产生。在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水平处的口腔和舌侧上不存在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因为口腔和舌骨板总是较薄且还为牙植入学中的弱点,所以骨板最好不要承受太多力。
牙植体进一步包含设置在中心部的第一部分上的颈部。空隙和颈部为骨板提供更多空间且将更少的力传送给所述板。植体为薄板提供完整的空间,所述薄板不受任何凸出物干扰,且会有助于满足审美需求,因为颈部暴露的机会减少。植体通过由充足的骨结构围绕的板状凸出物来有效地处理水平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愈合后的现有技术的常规牙植体。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牙植体的邻接端侧正视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牙植体的口腔侧正视图。
图2c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牙植体的向下透视图。
图2d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牙植体的俯视平面图。
图2e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牙植体的向上透视图。
图2f展示愈合后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牙植体。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牙植体的邻接端侧正视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牙植体的口腔侧正视图。
图3c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牙植体的向下透视图。
图3d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牙植体的俯视平面图。
图3e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牙植体的向上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微调颈部的局部放大近端图。
图5a、5b和5c是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不同配置的俯视平面图。
图6是具有有下倾角的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牙植体的邻接端侧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发明的牙植体前,必须清楚地界定一些术语。术语“下”与重力无关,其表示在更深的骨头中,且“上”表示其靠近牙龈或牙冠。且“口腔”表示口腔或面部,“舌”表示舌或鳄。“垂直”表示在连同牙植体的纵轴一起的方向上,“水平”表示在与“垂直”相垂直的方向上。
参看图2a、2b、2c、2d、2e和2f,其展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牙植体。将牙植体2命名为A类型植体,牙植体2接收的水平力会比垂直力(来自咬合)多。通常A类型植体会用于上颌骨前部。参看图3a、3b、3c、3d和3e,它们展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牙植体。将牙植体3命名为B类型植体,牙植体3会接收更多垂直力。
本发明的牙植体通常为圆柱形且非渐缩植体,其稍后连接假体的支柱体。
再次参看图2a到2f,牙植体2包含:中心部60、至少一个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至少一个翅片20和至少一个下邻接端板状凸出物30。中心部60具有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第三部分63、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在实施例中,中心部60为圆柱形形状且不渐缩。
中心部60进一步包含设置在第一部分61上的颈部10。颈部10的高度约为0.5mm到3.0mm。颈部10具有边缘101,其具有一些圆度,且边缘101向内或向上朝着牙植体的纵轴。如果机械上许可的话,那幺颈部10最好尽可能窄。有了此类设计,颈部10具有轮缘102,且颈部10上的轮缘102会较窄。对朝口腔侧的轮缘102进行微调以模仿口腔牙龈的曲率。参看图2a和4,微调轮缘102从邻接端侧开始向下到口腔侧,且优选为凹形。微调轮缘102会允许外科医生在不担心口腔侧上的牙植体的暴露的情况下,不将植体埋入骨头的深处。且微调轮缘102优选匹配不对称地被吸收牙脊。微调轮缘102的深度在0.5mm到2mm之间。
在颈部10后的是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和口腔与舌空隙12。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沿水平方向从中心部60的第一部分61凸出,并沿垂直方向延伸。在实施例中,复数个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安装在中心部60的第一部分61上。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优选在上边缘处全面切除,以形成经切除的上边缘111。
参看图5a、5b和5c,其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不同配置。上板状凸出物从中心部60产生,如图5a中所示,与中心部60的切线约成90度,或如图5b和图5c中所示,成容易制造且仍可为了水平力而抓住很多骨头的凸出角。上板状凸出物优选不要延伸到口腔或舌边界的切线之外。板状凸出物擅长为了水平力而抓住骨头,且免受垂直力。此类设计可防止过载。邻接端板状凸出物与邻近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邻近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平行。
再次参看图2a到2f,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设置在第一部分61的邻接端侧上,且第一部分61具有口腔空隙12和舌空隙12,其两者不具有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口腔空隙和舌空隙12分别设置在第一部分61的口腔侧和舌侧上。即,在上板状凸出物11的水平处的口腔和舌侧上,不存在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空隙12为突起。因为口腔和舌骨板总是较薄且也是牙植入学中的弱点,所以所述板最好不要承受太多力。继续颈部10,空隙12和颈部10为骨板提供更多空间且将更少的力传送给所述板。
本发明的牙植体通过由充足的骨结构围绕的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来有效地处理水平力。因此减少了骨头退化的可能性。具有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第一部分61的长度约为中心部60的总长度的1/4到2/5。因为水平力在中心部的中间部分中最少感觉到,所以板状凸出物不出现在中心部的中间部分中。
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包含至少一个定位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所述定位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延伸到翅片20的外径外。因此,定位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的宽度大于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的宽度。在实施例中,存在设置在邻接端侧上的两个定位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用于定位牙植体2。且在外科手术后,会更容易以正确的方向将牙植体保持在骨头中。
此外,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包含至少一个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在实施例中,定位邻接端板状凸出物为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的长度高于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的长度,且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延伸到颈部10。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具有牵引孔116,用于接收牵引器件以牵引牙植体2。此外,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可具有牵引槽,用于接收牵引器件以牵引牙植体。
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包含至少一个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3。在实施例中,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3的长度低于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的长度;且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3的宽度小于定位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的宽度。即,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3的宽度等于翅片20的外径。
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包含至少一个小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4。在实施例中,小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4的长度低于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3的长度;且小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4的宽度小于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3的宽度。
因此,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的长度从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到小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4逐渐降低,且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的宽度从定位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2到小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4逐渐变小。
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对应于牙植体的纵轴具有一角。在第一实施例中,板状凸出物的所述角为0度。然而,如图6中所示,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角可在0度到45度之间。即,邻接端板状凸出物11具有在0度到45度之间的下倾角。
与板状凸出物11邻接,翅片20沿水平方向从中心部60的第二部分62凸出。在实施例中,复数个翅片成圈状安装在中心部60的第二部分62的外围上。翅片20不渐缩。具有翅片的第二部分62的长度约为中心部60的长度的1/5到1/2。
下邻接端板状凸出物30设置在中心部60的第三部分63上。具有下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第三部分63的长度约为中心部60的总长度的1/4到2/5。建议下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凸出角与中心部60的切线垂直。下邻接端板状凸出物30具有经切除的下边缘301。在中心部60的底部31附近,板状凸出物30的边缘经切除以匹配骨牙槽(bony socket)的底部;即匹配钻头的形状。
中心部60进一步包含底部31和阱13。底部31为平整。阱13将连接到支柱体并在中心部60的顶部具有开口。
参看图3a、3b、3c、3d和3e,牙植体3包含:中心部70、至少一个邻接端板状凸出物41和至少一个翅片50。中心部70具有第一部分71、第二部分72、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心部70进一步包含设置在第一部分71上的颈部40。第二实施例的颈部40与第一实施例的颈部10类似。但此处的颈部40更短。颈部40包含轮缘401。轮缘401为平整或经较少微调。颈部40的长度在0.5mm到2mm之间,且建议微调轮缘的深度为0.5mm到1.2mm。
邻接端板状凸出物41沿水平方向从中心部70的第一部分71凸出,并沿垂直方向延伸。邻接端板状凸出物41和口腔与舌侧上的空隙42也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先前描述类似。但比率不同。具有邻接端板状凸出物41的第一部分71的长度约为中心部70的总长度的1/6到2/5。定位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和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41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先前描述类似。
翅片50沿水平方向从中心部70的第二部分72凸出。中心部70进一步包含底部51和阱43。翅片50在不缩短其直径的前提下向下延续到底部51。底部51为凹形。底部处的骨头接收很多压缩力。凹形底部51分散所述力。这对具有大直径的短的牙植体来说尤为重要。如果任何更深的长度至关重要,那幺需要专门设计钻头来对骨牙槽的底部进行定形。
虽然已经说明并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作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以说明性而非限制性意义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希望本发明可不限于所说明的特定形式,且维持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的所有改变均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界定的范畴内。

Claims (26)

1.一种牙植体,其包含:
一中心部,其具有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一水平方向和一垂直方向;
至少一个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其沿所述水平方向从所述中心部的所述第一部分凸出,并沿所述垂直方向延伸;和
至少一个翅片,其沿所述水平方向从所述中心部的所述第二部分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对应于所述牙植体的一纵轴具有一角,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所述角在0度到45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板状凸出物的所述角为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与邻近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一邻近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具有一经切除的上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邻接端侧上,且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口腔空隙和一舌空隙,其两者不具有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所述空隙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一口腔侧和一舌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口腔空隙和所述舌空隙为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包含至少一个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和至少一个下邻接端板状凸出物,所述中心部进一步包含一第三部分,所述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且所述下邻接端板状凸出物设置在所述第三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植体,其中具有所述上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约为所述中心部的总长度的1/4到2/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植体,其中具有所述下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所述第三部分的长度约为所述中心部的总长度的1/4到2/5。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下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具有一经切除的下边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具有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约为所述中心部的总长度的1/6到2/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所述中心部进一步包含一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颈部,所述颈部的高度约为0.5mm到3.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颈部具有一微调轮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颈部的所述微调轮缘从一邻接端侧向一口腔侧微调以制造凹形倾斜,所述凹形倾斜模仿口腔牙龈的曲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微调轮缘的深度在0.5mm到2mm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翅片与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和所述空隙邻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具有所述翅片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约为所述中心部的总长度的1/5到1/2。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中心部进一步包含一凹形底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翅片成圈状安装在所述中心部的外围边缘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包含至少一个定位邻接端板状凸出物,所述定位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延伸到所述翅片的外径之外。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包含至少一个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所述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长度高于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长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具有一牵引孔。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具有一牵引槽。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包含至少一个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所述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宽度等于所述翅片的外径,所述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长度低于所述牵引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牙植体,其中所述邻接端板状凸出物包含至少一个小邻接端板状凸出物,所述小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长度低于所述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长度;且所述小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宽度小于所述普通邻接端板状凸出物的宽度。
CN 200610083669 2006-06-02 2006-06-02 牙植体系统 Pending CN1010811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83669 CN101081179A (zh) 2006-06-02 2006-06-02 牙植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83669 CN101081179A (zh) 2006-06-02 2006-06-02 牙植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1179A true CN101081179A (zh) 2007-12-05

Family

ID=38911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83669 Pending CN101081179A (zh) 2006-06-02 2006-06-02 牙植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811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13939B1 (en) Dental implant
US4253833A (en) Submerged functional implant and method
CN106232053A (zh) 牙科植体
US20060216673A1 (en) Dental implant
US20090092944A1 (en) Tooth Implant
US4302188A (en) Prosthetic dental implants
US4511335A (en) Dental implant
US4600388A (en) Osseous integrated submergible implant
KR20190046762A (ko) 전위 발치후 소켓을 위한 역테이퍼형 본체를 가지는 치아 임플란트
EP1695671B1 (en) Dental implant
US20090276046A1 (en) Prosthesis for correction of flatfoot deformity
US20140030674A1 (en) Prefabricated immediate no-drill dental implant
US5316478A (en) Dental post with cutting surfaces
WO2008016205A1 (en) Internal fixture for dental rescue implant
CN101081179A (zh) 牙植体系统
EP1911413B1 (en) Dental implant system
KR100483858B1 (ko) 인공치아 시스템의 인공치근
KR100742306B1 (ko) 골내 매식용 임플란트
CA2549253C (en) Dental implant system
KR100444319B1 (ko) 인공치아 시스템의 지대치
KR20070099747A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 시스템
US5165892A (en) Neckless blade implant
EP1863414B1 (en) Prosthesis for correction of flatfoot deformity
RU2187283C2 (ru) Дентальный имплантат
KR101879550B1 (ko) 구조개선을 통한 조립의 용이성을 향상시킨 임플란트의 어버트먼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