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9806B - 在网络上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中的双向转发 - Google Patents

在网络上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中的双向转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9806B
CN101079806B CN2007100049041A CN200710004904A CN101079806B CN 101079806 B CN101079806 B CN 101079806B CN 2007100049041 A CN2007100049041 A CN 2007100049041A CN 200710004904 A CN200710004904 A CN 200710004904A CN 101079806 B CN101079806 B CN 101079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network
network equipment
downstream
eth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49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9806A (zh
Inventor
基里蒂·康佩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iper Net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Jungle Networ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gle Network filed Critical Jungle Network
Publication of CN101079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9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9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98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58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L12/2859Point-to-poi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ata network and the subscri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58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L12/2861Point-to-multipoint connection from the data network to the subscri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3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Abstract

本文描述了在一个或多个中间网络(例如,服务提供商(SP)网络)上创建的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中提供混合转发的技术。例如,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可包括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域。混合VPLS域可以通过SP网络在远程客户网络之间传送第二层(L2)通信,例如,以太网数据包。本文中描述的技术使得SP网络中诸如路由器的网络装置能够使用P2M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从混合VPLS域的源装置转发至混合VPLS域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装置(即,在下游方向)。相同网络装置使用P2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从用户装置中的一个转发至源装置(即,在上游方向)。

Description

在网络上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中的双向转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更具体地,涉及在计算机网络上构建的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
背景技术
计算机网络是用于交换数据和共享资源的互连计算装置的集合。在基于数据包的网络中,计算装置通过将数据分割成被称作数据包的小块来传送数据。网络中的特定装置(例如,路由器)保存用于描述通过网络路由的路由信息。在这种方式中,数据包可以通过网络从源装置单独地路由到目的装置。目的装置从数据包中提取数据以及将该数据汇编成其原始形式。将数据划分成数据包使得源装置可以只重新发送这些在传输期间可能丢失的个别数据包。
虚拟专用局域网(VPLS)域通常用于通过服务提供商(SP)网络和其他可能的中间网络(例如,互联网)来扩展两个以上的远程客户网络(即,VPLS站点),就像中间网络不存在一样。VPLS域提供点对多点(P2MP)的连通性,并可以通过SP网络以P2MP方式在客户网络之间传送诸如以太网数据包的第二层(L2)通信。在通常的配置中,连接至客户网络的路由器将标签交换路径的全网络(full mesh)限定在SP网络中,以传送封装的L2通信,就像这些客户网络直接连接至同一局域网(LAN)。
在一些情况中,可以配置VPLS域,以将L2组播流量(例如,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桌面会议、公司广播(corporate broadcast)、音乐和视频网络广播、以及其他形式的多媒体内容)传送至客户网络中的用户(subscriber)装置。
发明内容
总体来说,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中间网络(例如,服务提供商(SP)网络)上构建的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中提供混合转发(hybridforwarding)的技术。例如,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可包括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域。混合以太网域,特别是混合VPLS域可以通过SP网络在远程客户网络间传送诸如以太网数据包的第二层(L2)通信。本文中描述的原理使混合VPLS域能够通过SP网络提供星型连通(hub-and-spoke connectivity)。
例如,诸如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的组播内容的传输可要求在一个方向上进行点对多点(P2MP)连通,并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点对点(P2P)连通,以防止VPLS域的用户装置彼此通信。本文中描述的技术使SP网络中的网络装置(例如,路由器)能够使用P2M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从混合VPLS域的源装置转发到混合VPLS域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装置(即,沿下游方向)。同一网络装置利用P2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从用户装置中的一个转发到源装置(即,沿上游方向)。例如,P2MP转发语义可包括基于以太网或VPLS的转发语义,该转发语义以LAN或虚拟局域网(VLAN)中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为基础,且P2P转发语义可包括仅基于VLAN标签的转发语义。
此外,当从下游装置接收数据包时,网络装置可以获取混合VPLS域中下游装置的MAC地址。然而,网络装置无需获取混合VPLS域中上游装置的MAC地址。如此,通过防止用户装置与相同混合VPLS域中其他用户装置通信,且允许混合VPLS域中的源装置与任一用户装置通信,来提供混合VPLS技术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使用P2M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从在网络上构建的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网络装置转发至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该方法还包括使用P2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从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网络装置转发至上游网络装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网络上构建的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网络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使用P2M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转发至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该控制单元还使用P2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转发至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上游网络装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指令,使处理器使用P2M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从在网络上构建的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网络装置转发至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该指令还使处理器使用P2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从网络装置转发至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上游网络装置。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使用第一转发语义将数据包从网络的网络装置转发至该网络的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以及使用第二转发语义将数据包从网络装置转发至网络的上游网络装置。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描述阐述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通过描述、附图、以及权利要求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服务提供商(SP)网络的示例性系统的方框图,其中,提供商边缘(PE)路由器支持至少一个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例如,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域。
图2A是从源网络的角度示出图1系统的逻辑表示的方框图;
图2B是从用户装置的角度示出图1系统的逻辑表示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支持双向转发混合VPLS域的示例性路由器的方框图;以及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在支持混合VPLS域中的路由器的实例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具有服务提供商(SP)网络10的示例性系统8的方框图,其中,提供商边缘(PE)路由器12A-12D(“PE路由器12”)支持至少一个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例如,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域。在所示的实施例中,SP 10网络的管理员在源PE路由器12A和目的PE路由器12B-12D之间的SP网络10上构建混合VPLS域,以在PE路由器12之间传输诸如以太网数据包的第二层(L2)通信。例如,混合VPLS域可以将L2组播流量(例如,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桌面会议、公司广播、音乐和视频网络广播、以及其他形式的多媒体内容)从源PE路由器12A传送至用户装置18A-18D(“用户装置18”)的目的PE路由器12B-12D。
用户装置18通过网络交换机16A-16C(“网络交换机16”)连接至PE路由器12B-12D。每个用户装置18都可以包括在诸如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的不同客户网络(未示出)中。用户装置18可以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工作站、PDA、无线装置、可上网设备、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或其他装置。例如,网络交换机16可以是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多路复用器(DALAM)。
每个用户装置18都可以通过PE路由器12B-12D从源网络14请求VPLS域的组播流量。源PE路由器12A依次从源网络14接收请求的组播流量,源网络可以包括互联网或另一个SP网络。可将PE路由器12A配置成支持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应用程序,将来自目的PE路由器12B-12D的请求聚集到至源网络14的更高速上行链路中。
在一些情况中,SP网络10可包括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其中,通过标签交换路径(LSP)的全网络连接PE路由器12。为了示例性的目的,本文中参照VPLS和通过SP网络10传送以太网数据包来描述该技术。为了构建用户装置18的混合VPLS域,PE路由器12通过SP网络10进行通信,以构建端对端的LSP。PE路由器12可使用任一类型的标签交换协议(例如,像资源预留协议(RSVP)和标签分发协议(LDP)的MPLS协议)来构建LSP。每个PE路由器12都可以通过LSP上的伪线(pseudo-wire)向混合VPLS域中其他PE路由器12发送信号,以在PE路由器12之间传送以太网数据包。
在所示实施例中,混合VPLS域向SP网络10提供在源PE路由器12A和目的PE路由器12B-12D之间的星型连接。将PE路由器12配置为属于至少一个混合VPLS域。将混合VPLS域中的网络装置(例如,PE路由器12和中间路由器)配置成以点对多点(P2MP)的方式将单播和组播流量从源PE路由器12A传送至目的PE路由器12B-12D,同时以点对点(P2P)的方式将流量从PE路由器12B-12D传送至源PE路由器12A。如此,由于防止了网络交换机16和用户装置18彼此之间的通信,从而提高了对于SP网络10的用户安全性和保密性。
通过取消对从源PE路由器12A到目的PE路由器12B-12D方向上获取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的需要,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以减少SP网络10的状态以及维持状态的开销。由于在上游方向发生的P2P转发不需要MAC地址,因此目的PE路由器12B-12D无需获取远程MAC地址。相反,从目的PE路由器12B-12D向源PE路由器12A转发的数据包将盲目跟随(blindly follow)在混合VPLS域的PE路由器12之间发送信号的伪线。
源PE路由器12A可以使用VPLS自动发现来获取SP网络10中下游PE路由器12B-12D的VPLS成员。PE路由器12可以向源网络14转发VPLS状态数据,例如,用户装置18的MAC地址、用户装置18所属的VPLS域、向这些装置转发流量所需的信息、或其他VPLS域信息。PE路由器12A基于接收到的VPLS状态信息来更新与VPLS域相关的内部路由信息和转发信息。
使用P2MP转发语义,转发在下游方向(即,从源网络14到用户装置18)上传输的组播内容。例如,P2MP转发语义可包括基于以太网或VPLS转发语义。PE路由器12A接收来自源网络14的以太网通信,并根据混合VPLS域格式化传送到用户装置18的数据包。例如,以太网通信可以是IPTV内容。PE路由器12A可以将以太网通信(Ethernet communication)封装到一个或多个MPLS数据包中,并通过PE路由器12间的LSP上发送信号的伪线在SP网络10上将MPLS数据包转发至PE路由器12B-12D。PE路由器12B-12D依次提取来自MPLS数据包的以太网通信,并将以太网通信转发至用户装置18。
具体地,当目的PE路由器12B从源PE路由器12A接收数据包时,PE路由器12B在PE路由器12B中的下游转发信息中查找数据包的MAC地址。如果PE路由器12B识别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则PE路由器12B将数据包转发至用户装置18A和18B中适当的一个。如果PE路由器12B未识别出目的地,则PE路由器12B使用VPLS来仿真MAC溢流(flooding),并将该数据包转发至作为特定VPLS域成员的用户装置18A和18B中的每一个。
使用P2P转发语义,转发向上游方向(即,从目的PE路由器12B-12D到源PE路由器12A)移动的通信数据。例如,P2P转发语义可包括使用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符。例如,用户装置18B可以向源网络14请求特定IPTV频道。用户装置18B将请求发送到网络交换机16A,其将请求转发至PE路由器12B。当PE路由器12B接收到来自网络交换机16A的数据包时,PE路由器12B将使用P2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转发向源网络装置12A。当以P2MP转发时,PE路由器12B不查找数据包的MAC地址或执行MAC型溢流。相反,例如通过查看与数据包相关的VLAN标签,PE路由器12B查看数据包的出处,例如,物理端口或VLAN。基于该信息,PE路由器12B在PE路由器12B和源PE路由器12A之间发送信号的P2P伪线上输出数据包。如此,在SP网络10上的混合VPLS域提供在下游方向上具有P2MP连接并在上游方向上具有P2P连接的混合转发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SP网络10的管理员构建混合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例如,混合VPLS域),以扩展至网络交换机16。例如,管理员配置每个网络交换机16以使用P2M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转发至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例如,用户装置18),以及使用P2P转发语义将数据包转发至上游网络装置(例如,PE路由器12中的一个)。
图2A是从源网络14的角度示出图1的系统8的逻辑表示方框图。如图2A的逻辑表示所示,源网络14将系统8视为具有任意对任意(any-to-any)连接的VPLS网络的全网络。对于源网络14,即使实际上通过SP网络10发送流量,但所有出现的远程用户装置18都将位于同一以太网LAN 20中。源网络14可以使用基于以太网或VPLS转发的语义以P2MP方式与任一用户装置18进行通信。
图2B是从诸如用户装置18A的用户装置角度示出图1的系统8的逻辑表示方框图。如图2B的逻辑表示所示,用户装置18A将系统8视为其自身与源网络14之间的P2P连接22,即,伪线。用户装置18A使用VLAN转发语义以P2P方式与源网络14进行通信。用户装置18A不能与属于相同混合VPLS域的其他用户装置18B-18D进行通信。如图2A-2B所示的逻辑表示可以代替所示原网络14,相应地表示对应PE路由器12A、PE路由器12B、或网络交换机16A的用户装置18A的示图。例如,在网络交换机16A实现文中所述的双向转发机制的情况下,网络交换机16A可以P2MP方式与用户装置18A和18B进行通信,而用户装置18A使用VLAN标识符以P2P方式与网络交换机16A进行通信。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支持双向转发的混合VPLS域的示例性路由器30的方框图。例如,路由器30可以表示图1中的任一PE路由器12。作为实例,路由器30可包括在SP网络上构建的混合VPLS域中的源网络装置(例如,PE路由器12A)、目的网络装置(例如,PE路由器12B-12D中的一个)、或中间网络装置。路由器30包括控制单元32,确定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路由并相应地转发数据包。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路由器30包括接口卡(IFC)34A-34N(通常为“IFC 34”),用于通过入站链路36A-36N(“入站链路36”)和出站链路38A-38N(“出站链路38”)来传送数据包。IFC 34通过多个接口端口(未示出)连接至入站链路36和出站链路38。
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包括在控制单元32中的用户接口40将配置信息发送到路由器30。例如,系统管理员可将路由器30配置为属于一个或多个混合VPLS域。系统管理员还可以将一组接口指定为“上游接口”(即,从上游方向接收流量的接口),以及将另一组接口指定为“下游接口”(即,从下游方向接收流量的接口)。配置的接口可以是逻辑接口。系统管理员将这些接口组与不同的转发语义相结合。具体地,系统管理员可将上游接口与P2MP转发语义相结合,以及将下游接口与P2P转发语义相结合。然后,将配置信息存储到连接至用户接口40的数据库(DB)42中。用户接口40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或其他类型的输入装置。
控制单元32保存用于描述网络(例如,来自图1的SP网络10)拓扑的路由信息44,并具体地通过网络路由的路由信息。例如,路由信息44可包括用于描述网络中各种路由的路由数据以及表示在网络中对每个路由适当的邻近装置的相应下一跳(hop)数据。路由器30更新路由信息44以正确地反映网络拓扑。
控制单元32为协议46提供运行环境。路由器30使用协议46来支持用户(例如,图1的用户18)的混合VPLS域。更具体地,路由器30使用协议46来支持混合VPLS域和在SP网络(例如,图1的SP网络10)上的星型连接。在其他情况中,协议46可以包括除VPLS 46A之外或代替VPLS的其他L2网络服务协议。此外,协议46可以包括除边界网关协议(BGP)46B之外或代替BGP的其他路由协议,例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协议、标签分发协议(LDP)、内部或外部路由协议、或其他网络协议。
控制单元32还保存上游转发信息48A和下游转发信息48B(“转发信息48”)。转发信息48将网络目的地与特定的下一跳和相应的接口端口相结合。通常,当路由器30通过入站链路36中的一个接收组播数据包时,控制单元32根据路由信息44确定数据包的目的地和相关的下一跳,并根据转发信息基于数据包的目的地将出站链路38中的一条上的数据包转发至相应的下一跳。具体地,路由器30使用上游转发信息48A,以使用P2P转发语义向上游转发数据包,以及使用下游转发信息48B,以使用P2MP转发语义向下游转发数据包。路由器30保存上游转发信息48A和下游转发信息48B,这是因为路由器30可在一个混合VPLS域中用作源装置,并在另一个混合VPLS域中用作目的装置。
为了支持下游方向中的P2MP转发语义,路由器30与包括在混合VPLS中的其他PE路由器交换混合VPLS域信息。路由器30将从其他PE路由器的通信中接收到的远程MAC地址存储到远程地址表52中。根据VPLS协议46A的溢流和获取步骤,当从下游PE路由器接收数据包时,路由器30还获取远程MAC地址。路由器30将获取的MAC地址保存到地址获取表(address learning table)54中。从而,保存在地址获取表54中的MAC地址可包括在远程地址表52中。因此,下游转发信息48B可以包括利用VPLS 46B获取的整组MAC表。从而,路由器30可以基于VPLS转发语义将数据包转发至混合VPLS域中的下游路由器。
相反,为了支持上游方向上的P2P转发语义,路由器30无需执行任何获取步骤。上游转发信息48A可以包括本地地址表50,其包括从与本地装置通信中记录的MAC地址。上游转发信息48A不包括整组的网络地址信息。相反,上游转发信息48A只包括以P2P方式将数据包转发至本地连接的装置(例如,用户装置)所需的信息。路由器30可以通过盲目跟随路由器30与上游路由器之间的P2P伪线,将数据包转发至混合VPLS域中的上游路由器。
尽管以示例的目的将转发信息48显示为单独的数据结构,但该转发信息可以包含在单一数据结构中。可以一个或多个表、数据库、链接表、根树、平面文件、或任何其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转发信息48和路由信息44。
一旦创建了混合VPLS域,路由器30就可以通过上游接口来接收来自上游方向的诸如以太网数据包的L2数据。当在上游接口上接收L2数据时,路由器30使用P2MP转发语义转发数据。具体地,控制单元32根据VPLS 46A处理接收到的L2数据,并访问下游转发信息48B,以通过中间网络适当地仿真L2通信。控制单元32在远程地址表52中查找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AC地址,并确定目的地是否已知。基于该确定,控制单元32选择一条或多条伪线,以基于下游转发信息48B中的目的路由目标将接收到的L2数据向目的装置转发。然后,路由器30通过访问路由信息44并确定一个或多个下一跳来将数据包转发至下游装置。控制单元32根据路由协议46B(例如,MPLS)编码L2数据,并沿着选取的一条或多条LSP传输编码的L2数据。以这种方式,路由器30提供下游方向上的P2MP VPLS转发。
当路由器30在下游接口上接收来自下游方向的数据(例如,对IPTV频道的请求)时,路由器30根据P2P转发语义转发数据。具体地,控制单元32访问上游转发信息48A,以确定基于在其上接收有数据的端口或VPLN将信息转发至何处。例如,控制单元32可基于包含在接收的数据包中的VLAN标签转发信息。控制单元32选择伪线,以基于上游转发信息48A中的源路由目标将数据向混合VPLS域中的源路由器转发。数据盲目跟随在路由器30和源路由器之间发送信号的伪线。以这种方式,路由器30提供上游方向上的P2P转发。
当路由器30仅是其所属混合VPLS域的目的装置,且不是源装置或中间装置时,路由器30无需保存下游转发信息48B,这是由于路由器30将不在SP网络中下游方向上转发流量。类似地,当路由器30仅是其所属混合VPLS域的目的装置,且不是下游或中间装置时,路由器30无需保存上游转发信息48A,这是由于路由器30无需在SP网络中上游方向上转发流量。
仅作为示例性的目的,示出图3中所示的路由器30的结构。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各种方式配置路由器3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控制单元32的一些功能分配到IFC 34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2可以包括执行路由功能并保存诸如路由信息44的路由信息库(RIB)的路由引擎以及基于诸如转发信息48的转发信息库(FIB)执行数据包转发的转发引擎,其中,根据RIB生成该转发信息库。此外,尽管参照路由器30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文中描述的双向转发技术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网络装置,例如,网关、交换机、服务器、工作站、或其他网络装置。例如,可配置网络交换机16B来实现双向转发技术。
可以仅以软件或硬件来实现控制单元32,或者以软件、硬件、或固件的结合来实现控制单元32。例如,控制单元3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执行软件指令的处理器。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32的各个软件模块可包括存储在诸如计算机存储器或硬盘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可执行指令。
图4是示出路由器(例如,图1的PE路由器12或图3的路由器30中的一个)的典型操作的流程图,其用于根据本发明原理支持混合VPLS域。将根据图3的路由器30来描述图4。路由器30可接收来自管理员的配置信息(56)。例如,管理员可将路由器30配置为属于一个或多个混合VPLS域。管理员也可以将一组逻辑接口配置为“上游接口”(即,在其上接收有来自上游方向的流量的接口),以及将另一组逻辑接口配置为“下游接口”(即,在其上接收有来自下游方向的流量的接口)。管理员可将上游接口组与P2MP转发语义相结合,并将下游接口组与P2P转发语义相结合。
路由器30从路由器30所属的混合VOLS域中的相邻装置接收数据包(58)。路由器30确定是在上游接口上还是在下游接口上接收数据包(60)。例如,路由器30可以在下游接口上从一个或多个下游路由器接收数据包,例如,用户(例如,图1的用户18中的一个)对IPTV频道的请求。作为另一个实例,路由器30可以在上游接口上接收来自上游路由器的数据包,例如,来自源(例如,图1的源网络14)的IPTV内容。
当在下游接口上接收数据包时,路由器30使用P2P转发语义(例如,VLAN转发语义)将数据包向源路由器发送(62)。路由器30查找其上接收有数据包的端口以及上游转发信息48A,并基于上游转发信息48A中的源路由目标选择在混合VPLS域中的路由器30和上游路由器之间发送信号的伪线。数据包可以P2P方式盲目跟随选取的伪线。因此,当在上游方向上转发时,路由器30无需查看数据包的MAC地址。
当在上游接口上接收数据包时,路由器30使用P2MP转发语义(例如,VPLS转发语义)将数据包向目的路由器发送(66)。路由器30查看在下游转发信息48B中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AC地址,以确定路由器30是否得知数据包的目的地。如果路由器30得知目的地,则路由器30基于下游转发信息48B中的目的路由目标选择在混合VPLS域中的路由器30和下游装置之间发送信号的相应伪线。然后,路由器30根据路由信息44将数据包转发到下游装置。如果路由器30没有得知目的地,则路由器30就将使数据包溢流至混合VPLS域中的每个下游装置。
如此,本文中描述的技术提供了在SP网络上创建的VPLS域中的混合转发。混合VPLS技术使PE路由器能够以P2P方式向上游(即,向源)转发数据包,以及以P2MP方式向下游(即,向目的地)转发数据包。如此,通过防止目的装置与相同混合VPLS域中的其他目的装置进行通信,同时允许混合VPLS域中的源装置与任一目的装置通信,混合VPLS技术提供了安全性。尽管参照VPLS以示例性为目的进行了描述,但该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其他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多种方式组合参照图1至图4的关于不同实施例的上述特征来构成其他实施例。这些以及其他实施例都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33)

1.一种用于在网络上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中的双向转发的方法,包括:
在网络上创建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以在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网络装置和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之间传输第二层(L2)通信;
接收来自管理员的将所述网络装置的第一组接口配置为用于从下游网络装置接收数据包的下游接口的配置信息;
接收来自所述管理员的将所述网络装置的第二组接口配置为用于从上游网络装置接收数据包的上游接口的配置信息;
通过使用数据包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来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并向所确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转发所述数据包,利用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网络装置以点对多点(P2MP)的方式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以及
通过在基于数据包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符所选择的点对点(P2P)连接上输出每个所述数据包而不考虑所述数据包的MAC地址,利用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所述网络装置以P2P的方式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上游网络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包括在所述网络上创建的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装置包括源装置,所述源装置使用数据包的MAC地址以P2MP的方式转发所述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装置包括目的装置,所述目的装置使用数据包的VLAN标识符以P2P的方式转发所述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上游转发信息保存在所述网络装置中,所述上游转发信息包括本地地址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下游转发信息保存在所述网络装置中,所述下游转发信息包括远程地址表和地址获取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以P2MP的方式转发数据包包括使用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转发来转发来自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网络装置的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网络装置和所述上游网络装置之间创建连接,其中,以P2P的方式转发数据包包括沿从所述网络装置至所述上游网络装置的所述连接转发所述数据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创建所述连接包括在所述网络装置和所述上游网络装置之间的P2P伪线发送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网络装置和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中的每一个之间创建连接,其中,以P2MP的方式转发数据包包括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的所述MAC地址,并基于所述MAC地址沿所述连接转发所述数据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网络装置的该组下游接口上接收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的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P2P的方式转发数据包包括访问在所述网络装置中保存的上游转发信息,以确定在该组下游接口上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以P2P的方式转发数据包包括根据在所述上游转发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源路由目标选择发送所述数据包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网络装置的该组上游接口上接收来自所述上游网络装置的数据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以P2MP的方式转发数据包包括访问在所述网络装置中保存的下游转发信息,以确定在该组上游接口上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以P2MP的方式转发数据包包括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AC地址和包括在所述下游转发信息中的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目的路由目标来选择发送所述数据包的一个或多个连接。
17.一种在网络上创建的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网络装置,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适于在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网络装置和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之间传输第二层(L2)通信;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适于通过使用数据包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来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并向所确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转发所述数据包,以点对多点(P2MP)的方式在配置为上游接口的第一组接口上将从上游网络装置接收的数据包转发至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适于通过在基于数据包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符所选择的点对点(P2P)连接上输出每个所述数据包而不考虑所述数据包的MAC地址,以P2P的方式在配置为下游接口的第二组接口上将从下游网络装置接收的数据包转发至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上游网络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包括在所述网络上创建的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网络装置包括源装置,以及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数据包的MAC地址以P2MP的方式仅将数据包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网络装置包括目的装置,以及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数据包的VLAN标识符以P2P的方式仅将数据包转发至所述上游网络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保存包括本地地址表的上游转发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保存包括远程地址表和地址获取表的下游转发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以P2MP的方式转发数据包包括使用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转发来转发来自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网络装置的数据包。
24.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网络装置和所述上游网络装置之间创建所述P2P连接,并盲目地沿从所述网络装置至所述上游网络装置的所述连接转发数据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网络装置和所述上游网络装置之间的P2P伪线上发送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网路装置和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中的每一个之间创建连接,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的所述MAC地址,并基于所述MAC地址沿所述连接转发所述数据包。
27.根据权利要求17、18或2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装置,
其中所述网络装置的所述第一组接口被管理员配置为下游接口;以及
其中所述网络装置的所述第二组接口被管理员配置为上游接口。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该组下游接口接收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网络装置的数据包。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网络装置中的上游转发信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访问所述上游转发信息,以确定在该组下游接口上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并以P2P的方式转发接收到的数据包。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包括在所述上游转发信息中的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源路由目标选择发送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该组上游接口接收来自所述上游网络装置的数据包。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网络装置中的下游转发信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访问所述下游转发信息,以确定在该组上游接口上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并以P2MP的方式转发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地址和包括在所述下游转发信息中的所述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的目的路由目标,来选择发送所述数据包的一个或多个连接。
CN2007100049041A 2006-02-07 2007-02-07 在网络上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中的双向转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9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7108606P 2006-02-07 2006-02-07
US60/771,086 2006-02-07
US11/621,425 US7860112B2 (en) 2006-02-07 2007-01-09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in ethernet-based service domains over networks
US11/621,425 2007-0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9806A CN101079806A (zh) 2007-11-28
CN101079806B true CN101079806B (zh) 2012-10-17

Family

ID=38051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490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9806B (zh) 2006-02-07 2007-02-07 在网络上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中的双向转发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60112B2 (zh)
EP (1) EP1816796B1 (zh)
CN (1) CN101079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3597B1 (en) * 2004-08-27 2008-12-09 Juniper Networks, Inc.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ynchronization withi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US7801150B1 (en) * 2006-02-14 2010-09-21 Juniper Networks, Inc. Multiple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US8478988B2 (en) * 2007-05-15 2013-07-0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792111B2 (en) * 2008-04-23 2010-09-07 Cisco Technology, Inc. Point-to-multipoint for multicast and unicast forwarding
CN101616169B (zh) 2008-06-23 2013-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服务提供实体的方法、系统、服务选择实体、服务管理实体
US8160071B2 (en) * 2008-12-02 2012-04-1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L2/L3 packet
US8411691B2 (en) * 2009-01-12 2013-04-02 Juniper Networks, Inc. Transfer of mobile subscriber context in cellular networks using extended routing protocol
CN101667954B (zh) * 2009-10-14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的网络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US8576844B1 (en) * 2010-04-16 2013-11-05 Juniper Networks, Inc. Forwarding multicast packets in a VPLS router on the basis of MAC addresses
CN101986623B (zh) * 2010-11-11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Vpls mac表项空间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US8612626B2 (en) 2010-12-21 2013-12-17 Cisco Technology, Inc. Group member detection among nodes of a network
US8559431B2 (en) 2010-12-22 2013-10-15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ple label based processing of frames
CN102769561B (zh) * 2012-06-28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业务保护方案中减少丢包的方法和系统
US9019973B1 (en) * 2012-09-28 2015-04-28 Juniper Networks, Inc. Static MAC address propagation in multipoint network services
CN104869055B (zh) * 2014-02-20 2019-11-05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5391641A (zh) * 2014-09-03 2016-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网络内消息转发方法及装置
US9948472B2 (en) * 2014-10-22 2018-04-17 Juniper Networks, Inc.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sparse mode (PIM-SM) support for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
US11115342B2 (en) * 2019-04-16 2021-09-0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Using BFD packets in a virtualized devic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532A (zh) * 2003-07-15 2005-01-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与组播业务中点到点和点到多点转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0897B2 (en) * 2001-12-06 2007-01-30 Alcatel Canad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over a connection- based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260097B2 (en) * 2002-01-30 2007-08-2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Label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rtual private LAN segment networks
US20050169270A1 (en) * 2003-03-19 2005-08-04 Ryoichi Mutou Router, frame forwarding method, and lower layer frame virtual forwarding system
US20040202199A1 (en) 2003-04-11 2004-10-14 Alcatel Address resolution in IP interworking layer 2 point-to-point connections
US7372853B2 (en) * 2003-06-25 2008-05-13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asting data packets in an MPLS network
US7796611B2 (en) * 2004-06-07 2010-09-14 Alcatel Method for providing efficient multipoint network services
WO2006126919A1 (en) * 2005-05-23 2006-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l peer-to-peer traffic
US8169924B2 (en) * 2005-08-01 2012-05-01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mal bridging over MPLS/IP through alignment of multicast and unicast path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532A (zh) * 2003-07-15 2005-01-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与组播业务中点到点和点到多点转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60112B2 (en) 2010-12-28
EP1816796A2 (en) 2007-08-08
EP1816796B1 (en) 2012-05-16
CN101079806A (zh) 2007-11-28
US20070183419A1 (en) 2007-08-09
EP1816796A3 (en) 2008-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9806B (zh) 在网络上基于以太网的服务域中的双向转发
US8625465B1 (en) Auto-discovery of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CN103236973B (zh) 创建多点到多点传输树的网络路由器元件
EP2378720B1 (en) Extranet networking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US8310957B1 (en) Minimum-cost spanning trees of unicast tunnels for multicast distribution
US79699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gruent multicast and unicast routing
US7698455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scalable multicast service in a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US7830787B1 (en) Flooding control for multicast distribution tunnel
US9166807B2 (en) Transmission of layer two (L2) multicast traffic over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s
US1000926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 underlying physical network by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US8125926B1 (en) Inter-autonomous system (AS) virtual private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VPLS)
US7843917B2 (en) Half-duplex multicast distribution tree construction
US201003292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Multicast Route Leaking Between VRFs in Different VPNs
CN102739501B (zh) 二三层虚拟私有网络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和系统
CN109075984A (zh) 计算的spring组播的多点到多点树
CN102571375B (zh) 组播转发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9008118B2 (en) Multicast data delivery over mixed multicast and non-multicast networks
CN1859430B (zh) Ip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Laura et al. Interdomain VPLS and deployment experiences
Zhou et al. A Solution for IP Multicast VPNs based on Virtual Rou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JUNIPER NETWORKS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ETSCREEN TECHNOLOGIES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Juniper Networks,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Jungle networ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