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7378A - 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7378A
CN101077378A CN 200610021011 CN200610021011A CN101077378A CN 101077378 A CN101077378 A CN 101077378A CN 200610021011 CN200610021011 CN 200610021011 CN 200610021011 A CN200610021011 A CN 200610021011A CN 101077378 A CN101077378 A CN 101077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rhizoma belamcandae
virus infectio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210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7378B (zh
Inventor
王飞
张廷模
肖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王飞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飞 filed Critical 王飞
Priority to CN2006100210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77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77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7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7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73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射干、黄芪为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原料组方精练,功效明确,在祛邪解毒同时益气扶正,兼以活血。以祛邪解毒、抗炎解热为主,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在快速缓解感冒症状,减轻病痛的同时,提高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力,且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两味原料配伍使用,发挥了协同增效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具体地,是以中药材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迄今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已知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有10余种约200多型。最常见者为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还有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巨细胞病毒(CMV)、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单纯疱疹病毒(HSV)、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轮状病毒等亦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病毒向下漫延可导致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感染约占20%~50%。有资料表明其发病率还在逐渐增高,多发生在儿童,成人相对少见。婴幼儿、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较高。此外感冒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国内平均每人每年患感冒3~4次,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流感病毒相关性疾病,是老年和儿童常见死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抗病毒药通过以下方式抑制或杀灭病毒:(1)抑制病毒吸附;(2)抑制病毒传入;(3)抑制病毒脱壳;(4)抑制病毒核酸复制;(5)抑制病毒核酸转录;(6)抑制病毒蛋白合成;(7)促进机体抵抗力,诱生干扰素;(8)抑制病毒装配;(9)阻断细胞受体。抗呼吸道病毒药物主要有: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沿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流感病毒疫苗、扎那米韦;由Gilead公司和F.Hoffman-LaRoche公司联合推出的环己烯衍生物oseltamivir;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感冒的预防和治疗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苯甲酸衍生物类,以及正在研制的环戊烷衍生物类。
中医药在辨病或辨证预防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上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抗呼吸道病毒中医成药主要有:双黄连粉针剂,鱼腥草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等;中药有(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如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类中药对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常用的有麻黄、石膏、黄芩、鱼腥草、黄连、虎杖、板蓝根、杏仁、大黄、半夏、枇杷叶等。(2)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物,如当归、红花、丹参、桃仁、川芎、虎杖等可改善肺部微循环、增加肺毛细血管血流灌注、防止血小板聚集、减轻红细胞瘀滞和白细胞阻塞,从而减轻肺毛细血管的损伤、减轻肺水肿,有利于气体交换。(3)调节机体免疫作用:如黄芪、麻黄、杏仁、鱼腥草、当归等有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此外,中药常山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麻黄、桂枝、木贼、马鞭草,连翘等抗病毒中药也很常用。夏季感冒常由肠道病毒引起,以埃可病毒感染最常见,其特点是汗出热不解,用清热利湿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常用青篙、黄芩、木通、桑叶等。在预防方面,现代研究表明玉屏风散、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剂对感冒的预防有着确切和较为满意的疗效。刘耀武等报道加味玉屏风散(加甘草)预防矽肺病人患感冒106例观察三年,感冒发病率由40%降为7.5%。孟月华等用加味玉屏风散(由生黄芪、白术、防风、生牡蛎、山药、陈皮组成)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5例,经随访取得满意疗效。沙庆红等报道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组方(黄芪、白芍、甘草、龙骨、牡蛎等)而成的防感口服液,预防小儿呼吸道感124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左旋咪唑对照组(P<0.01);在药效学试验中发现此方能提高小鼠的耐寒能力,诱生干扰素。袁红霞用香砂六君子汤为主制成“胃一号冲剂”预防感冒,结果表明:33例易感患者在感冒好发季节每月感冒次数由原来的平均2.697±0.528次减少到0.97±0.023次,每次感冒持续天数也由平均7.424±1.342天减少到4.06±1.128天;减少感冒发生总有效率84.8%。
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作用机制层次不一,作用环节众多,既有直接的抗微生物作用,又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机体固有抗细菌、抗病毒作用。目前中药复方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原料用量较大,针对的具体适应症不同,目前,尚未将射干、黄芪两药配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具体地,是以射干、黄芪为原料制备而成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射干2~6份、黄芪4~12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射干1份、黄芪2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是由射干、黄芪的原生药材或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剂。
其中,所述的射干有机溶剂提取物为1-95%的乙醇提取物。进一步地,所述的射干提取物为50%乙醇提取物。
其中,所述的药剂是口服制剂、口含制剂。
其中,每制剂单位含有次野鸢尾黄素不得少于1.6mg。其中,所述的每制剂单位是指片剂中的每片,胶囊剂中的每粒胶囊、颗粒剂中每10g、口服液中的每ml。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该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重量配比的原料:射干2~6份、黄芪4~12份;
b、黄芪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2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即得黄芪提取物;
c、射干加1-95%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2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即得射干提取物;
d、将b、c步骤制备的提取物合并,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的药物是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之热毒壅肺证的药物。
本发明药物由射干和黄芪组成,功效清热解毒、益气扶正,利咽化痰,兼以活血;主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流行性发热、咽喉肿痛等疾病。该制剂组方严谨,疗效确切。
本发明药物中射干味苦,性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兼有活血化瘀之功。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热,为散血消肿,解毒利咽之要药,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本品一则消炎解毒,用于肺经热盛之咽喉肿痛,目赤等症;二则祛痰利咽,止咳平喘,用于痰热壅热,止咳喘症。无论寒热,可加以不同配伍应用于临床咳喘症,疗效肯定;三则活血化瘀消肿。通过以上三方面功效,可直针对病因风热毒邪壅肺,又兼顾咽喉不利,并针对咳喘痰多之症再兼活血消肿,可为治疗邪在肺卫,肺热壅盛之要药。《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名医别录》谓能“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药性论》除记载其“治喉痹水浆不入”外,尚认为有“通女人月闭,治疰气,消瘀血”的作用。《日华子本草》则曰其“消痰,破瘸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消肿毒,镇肝明目。”《滇南本草》更准确地概括了本品“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之功效。此外,后世医家还有其它论述与补充,如《本草纲目》之“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等。纵观古今之应用,本发明药物以咽喉肿痛为主,兼治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痈肿疮毒,妇人经闭及疟母等。对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流行性发热、咽喉肿痛等疾病,无论单用或复方,均有明显疗效,本方以为君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射干有独特的化学成分和显著的生物活性,主要在抗病毒、抗细菌感染、抗炎、解热、镇痛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实验显示射干醇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巴豆油致炎小鼠,大鼠透明质酸酶性足肿胀等炎症模型均有明显治疗作用。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有一定解热作用;具有较好的抗流感病毒、腺病毒、疮疹病毒等作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为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的功能。《本经》将其列为上品,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记载了本品的主治范围。其后《名医别录》加以补充,言其“疗妇人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扶虚损,五劳赢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唐《药性论》增入“疗寒热”功效。《日华子本草》:“恶白鲜皮。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症癖,瘰沥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本品配伍解表药的玉屏风散是主治体虚外感的名方,临床实践证明其与祛邪药同用并无敛邪之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能有效保护小鼠免受流感病毒的感染,对流感病毒、腺病毒、滤泡性口腔炎病毒、DNN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抑制作用。但黄芪对病毒并无明显的灭活作用,黄芪对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只是由于黄芪通过细胞抑制了病毒的繁殖。黄芪可以增加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黄芪注射液0.4ml/只,静脉注射小鼠6~24小时有效保护小鼠对流感病毒的静脉感染50%以上。5%黄芪可有效保护细胞抑制病毒致细胞病变,实验证明黄芪还可增强小鼠抗流感病毒抗体生成。黄芪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E-玫瑰花环率,促进T细胞分化和成熟,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诱生干扰素。黄芪能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增加小鼠和组织内环核背酸的含量,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降低血脂等作用。黄芪对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黄芪皂苷对离体鼠心有正性肌力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贫血动物血象,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减少血栓形成。黄芪具利尿、消除蛋白尿的作用,能治疗动物增值性肾炎,肾毒血清性肾炎肾病。黄芪具镇静作用,能加强小鼠学习记忆和记忆的巩固,黄芪苷具镇静、镇痛作用。黄芪、黄芪多糖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辐射、耐低温和耐高温作用。黄芪能延长动物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寿命,明显降低老龄大鼠主动脉和肺中胶原的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的活力,降低血清脂褐质的含量。黄芪在体外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抗菌作用;黄芪多糖对结核菌感染有明显对抗作用。黄芪还具有保肝、兴奋呼吸,促雌激素样作用。可见黄芪除益气健脾,升举阳气外,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为方中臣药。
本发明药物方中射干与黄芪君臣相配,一寒一(微)温,一苦一甘相得益彰,从而从该方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扶正,祛痰利咽,兼以活血之功,对呼吸道病毒感染之热毒壅肺证甚为适应。
本发明药物原料组方精练,各味原料药功效明确,组方巧妙,在祛邪解毒同时益气扶正,兼以活血。以祛邪解毒、抗炎解热为主,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在快速缓解感冒症状,减轻病痛的同时,提高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力,且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两味原料料配伍使用,发挥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其次,应用制剂新工艺、新方法,制成起效迅速、口味适宜、方便携带的口崩片剂型;第三,质量可控,对处方中各味药物均进行了鉴别研究,选取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的成分鉴别与含量测定作为成品质量控制指标。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片剂的制备
a、称取原料用量:黄芪760g、射干380g;
b、以上2味,黄芪加水煎煮3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1g生药/ml,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7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干燥,粉碎成细粉,过6号筛,即得黄芪提取物。射干加5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滤过,合并提取液,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适量,调节浓度为0.3g生药/ml,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70%的乙醇洗脱,收集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干燥,粉碎成细粉,过6号筛,即得射干提取物。将上述提取物合并,加入辅料,混合均匀,压片,即得。
若辅料是药学领域常规口崩剂辅料,可制备成口崩片。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胶囊剂的制备
a、称取原料用量:黄芪380g、射干570g;
b、以上2味,黄芪加水煎煮3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1g生药/ml,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3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干燥,粉碎成细粉,过6号筛,即得黄芪提取物。射干加1%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滤过,合并提取液,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适量,调节浓度为0.3g生药/ml,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20%的乙醇洗脱,收集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干燥,粉碎成细粉,过6号筛,即得射干提取物。将上述提取物合并,加入辅料,混合均匀,直接装胶囊,得本发明胶囊剂。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颗粒剂的制备
a、称取原料用量:黄芪1140g、射干190g;
b、以上2味,黄芪加水煎煮3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1g生药/ml,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干燥,粉碎成细粉,过6号筛,即得黄芪提取物。射干加9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滤过,合并提取液,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适量,调节浓度为0.3g生药/ml,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90%的乙醇洗脱,收集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干燥,粉碎成细粉,过6号筛,即得射干提取物。将上述提取物合并,加入辅料,混合均匀,制粒、整粒,即得本发明颗粒剂。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胶囊剂的制备
取原料用量:黄芪800g、射干300g,按实施例1提取方法制备提取物,混合,制粒,装胶囊,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射干乙醇浓度筛选试验
称取药材6份,每份80g,分别加不同浓度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3次分别加乙醇560ml、480ml、480ml,每次1h,合并提取液,测定干膏率及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结果见表1。
                 表1乙醇浓度的考察结果
序号   乙醇浓度(%)   干膏率(%)   次野鸢尾黄素含量(mg/g)
  123456   304050607080   22.1021.6220.8420.1819.6318.26   2.9863.0733.1333.0162.8702.927
结果,乙醇浓度为40%、50%、60%时,提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组,以50%乙醇提取效果最佳。
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1、性状  根据实施例1制备的本发明药物观察描述。质量控制方法中所述的本品为实施例1制备的片剂,为棕黄色片剂,气微,味甜微苦,有清凉感。
2、黄芪的薄层鉴别
取本品适量,研细,称取粉末0.25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0.3%氢氧化钠溶液15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5~6,用乙酸乙酯15ml振摇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用铺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对照药材,缺黄芪阴性样品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以系统1:三氯甲烷-甲醇(10∶1)、系统2: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10∶3∶1)作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后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系统1和系统2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阴性无干扰。经比较得出,系统1的分离效果好,Rf值适宜,斑点清晰、圆整。
3、崩解时限  根据口腔崩解片的特性,参照中国药典崩解时间的测定方法测定。即每次取一片口崩片于吊篮中,水为介质,温度为37.5℃,从口崩片接触水面开始用秒表记时,直到颗粒全部通过筛网的时间就为崩解时间。结果见表2。
              表2三批样品的崩解时限检查
  批号   标准规定   崩解时间(秒)   结论
  050301050302050303 ≤30秒   15.6615.4815.43   符合规定符合规定符合规定
4、含量测定
射干为处方中主药,次野鸢尾黄素又是射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故选择次野鸢尾黄素作为本片剂的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射干项下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控制本品含量。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次野鸢尾黄素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测定法  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200页射干项下测定。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系统适应性试验色谱柱选择了Kromasil C18柱(250*4.6mm),Phenomenex C18柱(250*4.6mm),两者保留时间都在22分钟左右,但是后者不如前者分离的好。流动相参照药典选用了甲醇-0.2%的磷酸溶液(53∶47);(50∶50);(60∶40),结果还是药典分离效果最好。故确定色谱条件为:甲醇-0.2%的磷酸溶液(53∶47);Kromasil C18柱(250*4.6mm);1.0ml/min;检测波长:266nm。按照上述色谱条件,所得色谱峰的理论板数以次野鸢尾黄素计为10000以上,经参照药典2005版将本品含量测定的理论板数定为不低于8000。
样品测定
取本品(批号050301,050302,050303)各三份,约0.02g,精密称定,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照下列算式计算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结果见表3。
Figure A20061002101100101
                 表3样品含量测定(n=3)
  批号   取样量(g)   次野鸢尾黄素(mg/片)   平均含量(mg/片)   RSD(%)
050301050302050303   0.020480.021120.020360.021040.020960.020610.020740.020550.02069   4.1134.1224.0894.1254.1094.1404.0864.1274.155 4.1084.1274.123 0.420.380.84
限度确定:
根据样品测定结果,每片次野鸢尾黄素平均含量在4.1mg左右。工艺研究显示,次野鸢尾黄素转移率为80%左右,每片对应射干药材为2g。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射干药材中次野鸢尾黄素含量不得低于0.1%,即不得低于1mg/g,为保证符合药典最低含量限度规定的射干药材生产的成品能达到本标准的含量限度要求,每片次野鸢尾黄素理论限度为2g×1mg/g×80%=1.6mg。故限定本发明药物片剂含次野鸢尾黄素每片不得少于1.6mg。
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死亡保护作用与肺指数及其抑制率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病毒: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购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鸡胚传代后,-70℃保存备用。
鸡胚:北京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1.2实验动物:CD-1(ICR)SPF/VAF小鼠,雌雄各半。体重用14±1g,由北京维通利华试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动物合格证编号:SCXK(京)-2002-0003。购入后置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理(国家二级)雌雄分笼饲养。
1.3药物:
本发明药物浸膏:按实施例1方法所述的原料用量及方法制备,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制剂研究室提供。批号:050301;临床拟定剂量为每日服用原生药材36g,按成人一般体重约60kg计算,人用剂量为原生药材0.6g/kg体重。实验时配制成分别为5.4g/kg/d(相当于人临床拟定剂量的9倍)。给药体积为0.2ml/10g体重。
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颗粒(病毒唑),四川百利药业有效责任公司产品,批号:041201;试验时小鼠按8.0g/kg/d(临床9倍剂量)灌胃给药。
射干提取物:按实施例1所述射干提取方法制备。
黄芪提取物:按实施例1所述黄芪提取方法制备。
2.实验方法
2.1复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以乙醚分别将各组小鼠轻度麻醉后,以15个LD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每只0.05ml。正常空白对照组同等条件下用蒸馏水滴鼻。
2.2实验分组与给药
将动物分别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分别为:
正常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
病毒感染对照组(Model):灌服生理盐水;
利巴韦林对照组(Ribavirin):感染病毒并给予利巴韦林灌胃给药8.0g/kg/d;
本发明药物组:感染病毒并给予本发明药物5.4g/kg/d;
射干组:感染病毒并给予射干1.8g/kg/d;
黄芪组:感染病毒并给予黄芪3.6/kg/d;
给药方法为每日灌胃1次,感染前1d开始给药,连续5d。
2.3观察指标和方法
(1)死亡保护作用:
从感染之日起,连续观察14d,观察小鼠的发病症状,记录死亡时间和小鼠死亡数,计算死亡率、死亡保护率。
按下列公式计算死亡保护率:
死亡保护率(%)=(对照组死亡率-实验组死亡率)×100%
(2)肺指数和抑制率
感染后第5d,先禁食水8h以上,称体重后摘除眼球放血处死动物,打开胸腔摘出全肺,以生理盐水洗涤2次,用滤纸吸干表面水份,用电子天平(1/1000)称肺重,以如下公式,逐个计算肺指数和抑制率。
肺指数=[肺重(g)/体重(g)]×100
Figure A20061002101100111
3.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以 x±SD表示,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
4.实验结果
(1)死亡保护作用:
正常组小鼠精神良好,行为反应敏捷,毛发有光泽,呼吸正常,体重如常。感染流感病毒FM1小鼠在感染后24h,开始发病,出现甩头、呼吸逐日加快、短促并以腹式呼吸为主,逐渐行动迟缓无力,蜷缩、怕冷、毛发无光泽,食差消瘦,饮水量明显降低,持续96h左右。说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模型复制成功。从第5d起,小鼠饮食逐渐增多,与正常组比较,摄食量仍少;从第5d起,各组小鼠陆续出现死亡,直至第8d左右达到高峰,以感染对照组为明显。从第11d起,各感染病毒组,小鼠活动逐渐增加,饮食量增加,状态恢复,14d后,各组均不再有死亡,小鼠饮食与活动无差异,
                       表4:本发明药物对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死亡保护作用
            Tab1 The effect of GDQ on the life protection in FM1 infected mice   ( x±SD)
Groups n   DoseG/kg/d   Deathnumber   Survivalnumber   Deathrate(%)   Life protectionrate(%)
  ControlModelRibavirin本发明药物组射干组黄芪组   202020202020   --85.41.83.6   0152348   20518171612   07510***15***20***40*   --65605535
Note:***P<0.001,compared with model;*P<0.05,compared with model
如表4所示:感染前1d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5d,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蒸馏水。本发明药物组、射干组、黄芪组小鼠死亡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其中本发明药物死亡率最少,仅有15%;死亡保护率最高,达到60%。说明本发明药物对流感病毒FM1所致小鼠死亡在一定剂量内有保护作用。
(2)肺指数和抑制率
                 表5:本发明药物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
        Tab2 The effect of GDQ on the lung index in FM1 infected mice   x
Groups   Doseml/kg/d n Lung index   Inhibitory rate(%)
  ControlModelRibavirin本发明药物组射干组黄芪组   --8.05.41.83.6   101010101010   0.863±0.2301.722±0.410##1.092±0.280**1.133±0.230**1.334±0.260*1.331±0.230*   --36.5834.2022.5322.71
Note:##P<0.01,compared with control
**P<0.01,compared with model;
结果如表5显示:病毒感染组较正常动物组的肺指数明显增加(P<0.01);利巴韦林对照组肺指数显著低于病毒感染组(P<0.01);说明流感病毒动物实验模型复制成功且可靠。治疗组中本发明药物、射干、黄芪组肺指数均显著低于病毒感染对照组(P<0.01或P<0.05),提示均能减轻流感病毒所致肺部病变,且说明本发明药物原料将黄芪、射干配伍,并非是药效的简单叠加,而是发挥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中本发明药物组与利巴伟林组肺指数最低;本发明药物与利巴韦林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抑制肺部病变上,本发明药物与利巴韦林有相似效果;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药效试验
1.以小鼠经鼻吸入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复制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采用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治疗5天,同时设立西药利巴韦林、中药莲花清瘟(河南以岭药业有限公司)阳性对照及正常空白对照。观察①死亡保护作用;②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③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④胸腺及脾指数。2.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本发明药物的体温变化;3.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和胀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4.采用小鼠热刺激致痛和小鼠化学刺激致痛模型,计算痛阈值;5.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0含量;6.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石蜡切片中细胞因子TNF-α、ICAM-1、NF-KB P65的表达和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结果:
1.主要药效研究结果
(1)感染病毒后14d内,小鼠死亡率明显下降,并呈一定量效关系。其中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死亡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
(2)治疗组中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肺指数均显著低于病毒感染对照组(P<0.01);与利巴韦林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①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与病毒感染模型组比较肺部大体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②光镜下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较大改善或减轻较重的间质性肺炎病变,以高剂量组为显著;对各组标本就其病变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治疗组和利巴韦宁治疗组较病毒感染模型组病变明显减轻(P<0.05)。
(4)①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及其他各实验组对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脾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
②本发明药物中、低剂量组、莲花清瘟组及利巴韦林组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胸腺缩小无明显改善(P>0.05);
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较病毒感染模型组的胸腺指数明显增加(P<0.05)。(5)①注射内毒素家兔给药后1h~4h本发明药物大剂量组兔体温升高受到抑制并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兔体温在2h~3h内用药后体温下降也较空白对照组显著(P<0.05);②给予高、中剂量本发明药物组的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体温明显抑制且迅速消退,其中以中剂量组最为明显。(6)①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明显降低,与正常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本发明药物各剂量组大鼠足趾注射蛋清后30min~90min内脚趾肿胀程度受到明显抑制(P<0.01,P<0.05)。以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60min最为明显,大鼠足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3)①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小鼠的热板测定痛阈值明显提高(P<0.05)。至60min痛阈值则更加明显提高(P<0.01)。②本发明药物高、中剂量组小鼠对0.9%冰醋酸诱发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扭体反应抑制率分别为11.63%、6.69%,与正常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免疫机理研究结果
(1)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对照利巴韦林组和莲花清瘟组能使小鼠血清IFN-γ含量升高;与病毒感染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对照利巴韦林组和莲花清瘟组能使小鼠血清IL-10含量进一步升高,与病毒感染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通过图像定量分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FM1感染小鼠肺组织中TNF-α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发明药物低剂量组对TNF-α有一定的抑制趋势,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细胞浆及胞核内见分布均匀的大量棕色颗粒,且大多数已进入细胞核。模型组NF-κB P65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和利巴韦林、莲花清瘟组NF-κB p65的活化程度(棕色颗粒)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5)病毒感染对照组CD4显著低于正常空白对照组(P<0.001),而CD8显著高于正常空白对照组(P<0.001),CD4/CD8则明显低于正常空白对照组(P<0.001)。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对照莲花清瘟组则能升高CD4,降低CD8,提高CD4/CD8比值;与病毒感染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利巴韦林明显升高CD4,降低CD8(P<0.01),但CD4/CD8无明显变化(P>0.05)。
3、结论:
本发明药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FM1所致病毒性肺炎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药效学研究表明本发明药物有抗病毒、解热、抗炎和镇痛的作用,可减轻肺组织的损伤,改善症状;通过免疫作用机理实验研究,一方面本发明药物可提升高T细胞亚群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比值,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另一方面可促进IFN-γ、IL-10的分泌,抑制TNF-α、ICAM-1和NF-κB P65,增强细胞免疫,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为中医药治疗与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提供新的治法和制剂。

Claims (10)

1、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射干2~6份、黄芪4~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射干4份、黄芪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射干、黄芪的原生药材或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干有机溶剂提取物为1~95%的乙醇提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干提取物为50%乙醇提取物。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口服制剂、口含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每制剂单位含有次野鸢尾黄素不得少于1.6mg。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重量配比的原料:射干2~6份、黄芪4~12份;
b、黄芪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3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即得黄芪提取物;
c、射干加1-95%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2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即得射干提取物;
d、将b、c步骤制备的提取物合并,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9、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之热毒壅肺证的药物。
CN2006100210113A 2006-05-26 2006-05-26 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7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10113A CN101077378B (zh) 2006-05-26 2006-05-26 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10113A CN101077378B (zh) 2006-05-26 2006-05-26 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7378A true CN101077378A (zh) 2007-11-28
CN101077378B CN101077378B (zh) 2011-06-08

Family

ID=38905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2101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7378B (zh) 2006-05-26 2006-05-26 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773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0863A (zh) * 2011-11-22 2012-03-14 王洪强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
CN104474411A (zh) * 2014-11-29 2015-04-01 郑州后羿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9685C (zh) * 2003-08-25 2005-05-04 赵艺先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的药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0863A (zh) * 2011-11-22 2012-03-14 王洪强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
CN104474411A (zh) * 2014-11-29 2015-04-01 郑州后羿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411B (zh) * 2014-11-29 2017-12-08 河南后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7378B (zh) 201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5277C (zh) 一种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46819C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785357A (zh) 一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299742C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62020B (zh) 一种具有改善通便作用的松花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72079A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57999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856438B (zh) 一种治疗婴幼儿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843682A (zh) 麻杏石甘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799564A (zh) 蜘蛛香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焦虑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1077378B (zh) 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045152A (zh)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伴炎性包块的中药组合物
CN1232279C (zh) 一种降血脂的中药
CN106310017B (zh) 一种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肾气虚证的中药颗粒
CN104436145A (zh)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哮喘的药物组合物
CN1899560A (zh) 一种用于治疗暑湿型感冒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12055A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制剂(溶石胶囊)
CN100337658C (zh) 治疗感冒风热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4883A (zh) 参芪抗过敏鼻炎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308018C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辛芩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1520B (zh) 一种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虚证的中药颗粒
CN101732469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失音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047948C (zh) 治疗子宫肌瘤的口服型天然药物组合物
CN1251751C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病及抗肝纤维化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CN1337252A (zh)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成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718

Address after: No. twelve, 37 Bridge Road, Sichuan, Chengdu

Applicant after: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No. three, No. 10, twelve Bridge Road, No. 34, Sichuan, Chengdu, Jinniu District Province, No. 17

Applicant before: Wang Fei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