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0058A - 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0058A
CN101060058A CNA2007101044308A CN200710104430A CN101060058A CN 101060058 A CN101060058 A CN 101060058A CN A2007101044308 A CNA2007101044308 A CN A2007101044308A CN 200710104430 A CN200710104430 A CN 200710104430A CN 101060058 A CN101060058 A CN 101060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pt
fluorophor
anode
view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44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勇一
三上佳朗
平泽重实
小寺喜卫
小西信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Display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Display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Display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0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00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01J31/125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 H01J31/127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using large area or array sources, i.e. essentially a source for each pixel grou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86Vessels; Containers; Vacuum locks
    • H01J29/864Spacers between faceplate and backplate of flat panel cathode ray 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29/00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e.g.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 H01J2329/86Vessels
    • H01J2329/8625Spacing members

Landscapes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减少在间隔物端部的电子束的误击和放电的发生,抑制颜色不均和黑点缺陷。将间隔物(SPC)在扫描线(sL)上作为没有分割部的单一部件配置,使其两端超出由电子源和荧光体的二维配置形成的显示区域(AR)的左右方向(x方向)的两侧。以超过显示区域(AR)的扫描线(sL)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的宽度来覆盖该显示区域而形成阳极(AD)。在比阳极(AD)的宽度后退的位置配置间隔物SPC的左右方向(x方向)两端部。在左右方向,显示区域AR的宽度<间隔物SPC的宽度<阳极(AD)的宽度。荧光体被涂敷在沿上下方向(y方向)延伸的条状的黑色矩阵开口。

Description

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发光型显示装置,适用于使用了薄膜型电子源的平板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了薄膜型电子源的平板型显示装置之一是以MIM型电子发射元件为电子源的显示装置。图5是剖开说明以MIM型电子发射元件为电子源的显示装置(以下也称面板)的结构例的一部分来示出内部的立体图。图6是沿图5的A-A’线切断的剖视图。该面板通过将背板PNL1、前板PNL2、以及密封框MFL一体化而构成的,其中,上述背板PNL1在背面基板SUB1的内面形成有电子源结构,上述前板PNL2在前面基板SUB2的内面形成有靠电子的激励发光的荧光面,上述密封框MFL被插在背板PNL1和前板PNL2相对的边缘上,在用间隔物SPC来规定间隔的背板PNL1和前板PNL2的对置区域形成密封空间。
背板PNL1在以玻璃为宜的背面基板SUB1上设置有多条数据线dL和与该数据线dL隔着绝缘层而交叉的多条扫描线sL。在数据线dL的靠近扫描线sL之处形成有电子源。前板PNL2在以透明玻璃为宜的前面基板SUB2上形成有荧光面,该荧光面由涂敷于遮光膜(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的开口(BM开口)的多个荧光体PH和阳极(背金:metal back)AD构成。从电子源发射的电子,由施加于阳极AD的加速电压加速,形成电子束来轰击荧光体,激励荧光体而发光。
插在背板PNL1和前板PNL2相对的边缘的密封框MFL多使用玻璃。此外,在该结构中,间隔物SPC在各扫描线sL之上以被分成3段的状态设立。这些各结构零件由熔接玻璃粘接。数据线dL的端部作为数据线引出端子dT而被引出到密封框MFL之外,扫描线sL的端部作为扫描线引出端子sT而被引出到密封框MFL之外。密闭空间的内部由排气管EXC减压到预定的真空度。这种显示装置由专利文献1所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630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33051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使用MIM型电子发射元件作为电子源的显示装置中,位于间隔物附近的像素,其电子束由于间隔物带电引起的偏转作用而偏移,从预定的荧光体偏离而发生误击(脱靶),导致亮度下降。这成为像质不良的原因。此前,借助于间隔物的电阻或表面涂层来应对,但在完全消除带电电荷的条件下间隔物的电阻降低,在间隔物上的功耗增大,因此,仅通过降低电阻难以完全消除像质不良。此外,该带电电荷引起的电子束的误击,在间隔物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扫描线延伸方向两端、左右端),电子束的轨道横向(左右方向)变化,因此会发生混色。
作为间隔物的结构,此前,由于间隔物本身容易制造且小型显示装置容易装配,所以对显示装置的每1条扫描线排列使用2-10条左右的间隔物,但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案是通过在横向上将其置换成1条长间隔物来简化装配工序,通过减少零件数量来降低成本。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中,在扫描布线上配置有半导电性的1条长间隔物,间隔物和前面基板(也称为阳极基板)以及扫描线通过抵接而电连接。通过将半导电性间隔物的表面电阻控制在105~1012Ω/□范围内,能够防止电子束的轨道偏移(偏转)。
在专利文献2中,关于配置间隔物的部位,仅描述了设在扫描线之上,但当详细研究电子束的轨道偏移时,判明了在间隔物的端部电子束沿x方向偏移。图7是间隔物和电子束偏移的像素的说明图。在图7中,标号BS表示电子束的束点,ELSCX表示电子源(阴极)的x方向开口部中心,ELSCY表示电子源的y方向开口部中心,PY表示电子束沿y方向偏移的像素,PXY表示电子束在xy方向上偏移的像素。
如图7所示,在位于间隔物SPC的端部以外的附近的像素中,电子束在y方向偏移。而且,在位于间隔物SPC的端部附近的像素中,电子束还沿x方向偏移。即,在位于该端部附近的像素中,电子束在xy方向上偏移。
在专利文献2中,仅描述了在间隔物的上下(纵向、y方向)部分的偏移,但在重复配置RGB的子像素的显示装置中,左右方向(横向、x方向)的间距只有纵向的间距的1/3,因此,在间隔物的左右方向端部的由x方向的电子束偏移对像质不良的影响大,与在y方向偏移相同量的情况相比是更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当电子束在X方向偏移时,发生电子束轰击到相邻的子像素的荧光体而使其它颜色发光的显示故障即“混色”,成为使显示质量显著下降的显示故障。这样,人们要求消除由横向的电子束偏移引起的像质不良。
当试制降低了间隔物的表面电阻的显示装置来研究电子束的偏移时,可以确认,如果降低电阻率,电子束偏移就减轻,但在5×107Ω/□时还会发生电子束偏移。假设在公称32型的面板中排列20条间隔物,则在5×107Ω/□时流过间隔物的电流将增大。如果估算间隔物的功耗,则确定为46W。存在当流过过大的电流时显示装置的功耗增大的问题。并且,由于在间隔物中流过大电流,间隔物被加热,由热应力导致损坏。这样,人们要求即使是间隔物的功耗不大幅度增大的范围的电阻值也不会发生由电子束偏移引起的显示故障。并且,间隔物端部的放电频率高,当由像素的电子源放电时,被施加远远超出了电子源耐压的电压,将会损坏MIM电子源元件(阴极)而成为黑点缺陷,这将显著缩短面板的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光型显示装置,能减少在间隔物端部发生电子束的误击和放电,抑制颜色不均和黑点缺陷。
本发明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具备:
背面基板,具有多条数据信号线、与该数据信号线绝缘并交叉配置的多条扫描线、以及设置在上述数据信号线和上述扫描线的交叉部附近的多个电子源;
前面基板,具有由多色的荧光体构成的荧光面和阳极,与上述背面基板以预定间隔对置,其中,上述荧光体与上述背面基板的上述电子源分别成对,由从该电子源发射的电子的激励而发光;
密封框,插在上述背面基板和上述前面基板相对的周边,构成密闭空间;以及
间隔物,设立在上述背面基板和上述前面基板相对的间隙,保持上述预定的间隔。
而且,在本发明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将上述间隔物在上述扫描线上作为没有分割部的单一部件配置,使其两端部超出由上述电子源和上述荧光体的二维配置形成的显示区域的两侧并位于上述扫描线之上。
本发明也可以以超过上述显示区域的上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长度的宽度来覆盖该显示区域而形成上述阳极,并将上述间隔物的上述两端部配置在上述阳极的上述宽度的内侧(向上述显示区域的方向内缩)位置上。
本发明也可以是,将上述荧光体涂敷在沿着上述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并形成为连续的条状的黑色矩阵开口,或者,将上述荧光体沿着上述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涂敷在黑色矩阵开口,其中,该黑色矩阵开口为沿着上述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被隔开的条状,其长度相当于由上述间隔物的带电电荷引起的电子束向该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的偏移量。
根据本发明,能减少在间隔物端部的电子束的误击和放电的发生,能得到难以产生颜色不均和黑点缺陷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x方向左端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5是剖开说明将MIM型电子发射元件作为电子源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一部分、示出内部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5的A-A’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7是说明间隔物和电子束偏移的像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x方向左端的主要部分剖视图。该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在背面基板SUB1上,在沿左右方向(x方向)延伸的扫描线sL上配置有1条间隔物SPC。在前面基板SUB2上,沿上下方向(y方向)在条状的黑色矩阵BM的开口涂敷有荧光体PH。
在该自发光型显示装置中,二维配置形成于背面基板SUB1的电子源ELS和形成于前面基板SUB2的荧光体PH所成的对来作为显示区域AR。显示区域AR的左右两侧有扫描线引出区域sTR,在该显示区域AR的上下两侧形成有伪扫描线sLD。
如图所示,在实施例1中,在扫描线sL上将间隔物SPC作为不具有分割部的单一部件配置,使其两端部超出由上述电子源和上述荧光体的二维配置形成的显示区域AR的左右方向(x方向)的两侧地配置。密封框MFL用熔接玻璃FG粘接在背面基板SUB1和前面基板SUB2上进行固定。此外,间隔物SPC用导电性玻璃料FGC粘接在背面基板SUB1和前面基板SUB2上进行固定。
此外,以超过显示区域AR的扫描线sL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的宽度来覆盖该显示区域而形成有阳极AD。将间隔物SPC的左右方向(x方向)两端部配置在比阳极AD的宽度向内侧(显示区域方向)后退的位置。即,在左右方向,显示区域AR的宽度<间隔物SPC的宽度<阳极AD的宽度。此外,荧光体被涂敷在沿上下方向(Y方向)延伸的条状黑色矩阵开口。
由于间隔物的长度比显示区域的横向宽度长,间隔物的左右端部配置在显示区域之外,间隔物的左右端不在显示区域内,因此,在整个显示区域没有电子束的x方向的弯曲,不会发生显示故障。
在阴极基板上形成数据信号布线、扫描布线。作为数据信号布线使用铝(Al),对表面进行阳极氧化(AO)处理,由此形成电子源(MIM元件)。背面基板和前面基板的制造工艺、面板装配、排气工序与以往相同。显示区域AR的扫描线sL从显示区域AR经过扫描布线引出区域sTR而连接到左右的引出端子sT上。在显示区域外,在显示区域之上和之下的区域中使用扫描线的层来配置伪扫描线sLD,从左右的端子引出,施加扫描线的非选择电压或电源、接地电位等任意的低阻抗电位。这样一来,能够抑制该部分的背面基板表面的带电并防止放电。并且,即使放电也是对伪扫描布线放电,具有防止对数据信号布线放电的屏蔽效果,因此能防止在数据信号布线经过处的电子源、数据信号布线的驱动电路被破坏。
在阴极基板上,在扫描线上大致均等地配置1条间隔物。使间隔物的长度大于显示区域的横向宽度。阳极电极的横向宽度位于(延伸到)显示区域的外侧且位于(延伸到)间隔物的左右端部的外侧,使其比框架玻璃的内侧小。这样一来,能够将间隔物的端部配置在与阳极基板和阴极基板平行的上下方向的电场的内侧。并且,阳极电极的纵向的高度在显示区域的外侧并设置在框架玻璃的内侧。这样,能够将显示区域的外侧配置在与阳极基板和阴极基板平行的上下方向的电场的内侧,能够防止对像素的放电。
框架玻璃通过熔接玻璃粘接在阴极基板和阳极基板上,保持着面板内部的真空。间隔物借助于混合了熔接玻璃和导电浆的导电玻璃料与阴极基板、阳极基板粘接,在阴极基板侧粘接在扫描布线上,在阳极基板侧粘接在由铝(Al)构成的背金面上,由此阴极基板、阳极基板和间隔物具有导电性地粘接。
间隔物的左端位于配置有电子源的显示区域端部的左侧。并且,背金、黑色矩阵的左侧端部比间隔物更靠左侧,位于框架玻璃区域的右侧。由施加在阳极上的高电压形成的电场直到显示区域的外侧为止维持着基板间的平行电场的状态,因此难以放电。并且,即使在间隔物端部、阳极的电极端部放电也离开像素,对扫描线放电而不对电子源放电,因此不会破坏像素,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
即,在实施例1中,能通过使间隔物SPC的长度比阳极电极(阳极AD)的横向宽度小而将间隔物SPC的端部也配置在均匀电场内部,因此在间隔物端部也难以放电。并且,即使万一放电,也由于远离了像素,所以不会因放电而破坏像素,能够提高可靠度。根据实施例1的结构,能防止由在间隔物SPC的端部的电子束偏移引起的混色。
[实施例2]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实施例2中,在实施例1的间隔物结构中,将前面基板的荧光体形成为纵向条状,使黑色矩阵为纵长、连续的窗的结构。荧光体区域PHR覆盖黑色矩阵开口BMA地涂敷。图中,ELSC表示电子源(MIM元件)的开口中心,LS表示发光点,ARLP表示显示区域的左端像素。
即,在实施例2中,使像素结构为纵向条结构,以在上下方向连续的图案重复R、G、B、R、G、B地涂敷荧光体。涂敷荧光体的黑色矩阵的开口部形成纵向连续的窗。图3示出所有像素发光时的显示状态。图中,以圆形标记表示的LS是从各电子源(MIM元件)的开口部射出的电子束形成的荧光体的荧光点。电子束由于间隔物带电而偏移,因此,在间隔物SPC的附近,发光点LS的位置从电子源的开口部中心向上下偏离而靠近间隔物SPC地偏移。但是,所有的电子束到达荧光体而发光,不会造成显示故障。
在实施例2的结构中,电子束偏移的方向在所有像素中仅是y方向,荧光体在y方向连续形成,因此即使电子束偏移也能充分轰击荧光体,因此,不会导致亮度下降等像质不良。
[实施例3]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4中的与图3相同的标号对应于相同的部分。实施例3的结构是,在实施例2中进而以相当于偏移量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划分黑色矩阵的形状。即,是沿纵向(y方向)划分(分隔)了黑色矩阵开口部BMA的形状的分离槽状,黑色矩阵开口部BMA的高度大于间隔物SPC附近的最大电子束位置偏移BSm的2倍,并且处于比纵向的点间距小的范围。这样,即使电子束偏移也能轰击到荧光体,因此像素的发光量不变,不会造成显示故障。进而,与实施例2相比,荧光体的开口面积小,黑色矩阵的面积增大,从显示面一侧看不到不起显示作用的荧光体,因此,荧光体的开口率降低,除了实施例2的效果之外,还能提高对比度。
按照本发明,不必使间隔物的电阻过度降低,不增加多余的功耗,就能得到低功率的显示装置。并且,因为能够将间隔物的使用条数在公称32型面板中减少到20条左右,所以能够减少零件数目并减少装配工序,能够抑制间隔物部件的价格,降低成本。
不言而喻,本发明不限于使用MIM元件作为电子源的显示装置,也能应用于使用了所谓的SED、BSD、HEED、MOS等其他方式的电子发射元件的显示装置。

Claims (4)

1.一种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其具备:
背面基板,具有多条数据信号线、与该数据信号线绝缘并交叉配置的多条扫描线、以及设置在上述数据信号线和上述扫描线的交叉部附近的多个电子源;
前面基板,具有由多色的荧光体构成的荧光面和阳极,并与上述背面基板以预定间隔对置,其中,上述荧光体与上述背面基板的上述电子源分别成对,并利用从该电子源发射的电子的激励而发光;
密封框,插在上述背面基板和上述前面基板相对的周边,构成密闭空间;以及
间隔物,设立在上述背面基板和上述前面基板相对之间的间隙内,用于保持上述预定间隔,
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隔物在上述扫描线上作为没有分割部的单一部件而配置,其两端部超出由上述电子源和上述荧光体的二维配置构成的显示区域的两侧而置位于上述扫描线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极以超过上述显示区域的上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的宽度来覆盖该显示区域而形成,上述间隔物的上述两端部位于从上述阳极的上述宽度向上述显示区域方向后退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荧光体涂敷在黑色矩阵开口处,其中,上述黑色矩阵开口被形成为沿着上述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连续的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荧光体涂敷在黑色矩阵开口处,其中,上述黑色矩阵开口为沿着上述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被隔开的分离槽状。
CNA2007101044308A 2006-04-21 2007-04-20 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0600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7830A JP2007294131A (ja) 2006-04-21 2006-04-21 自発光型表示装置
JP117830/2006 2006-04-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0058A true CN101060058A (zh) 2007-10-24

Family

ID=38618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044308A Pending CN101060058A (zh) 2006-04-21 2007-04-20 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47058A1 (zh)
JP (1) JP2007294131A (zh)
CN (1) CN1010600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03726A1 (zh) * 2010-02-26 2011-09-01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自带驱动控制装置的led平板显示单元及其生产方法
CN114879415A (zh) * 2022-04-28 2022-08-09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基板、曲面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5166B2 (ja) * 1994-06-27 2002-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線装置
DE60045761D1 (de) * 1999-01-28 2011-05-05 Canon Kk Elektronenstrahlgerät
JP4203954B2 (ja) * 2002-12-26 2009-0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019247A (ja) * 2004-06-01 2006-01-19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03726A1 (zh) * 2010-02-26 2011-09-01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自带驱动控制装置的led平板显示单元及其生产方法
CN114879415A (zh) * 2022-04-28 2022-08-09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基板、曲面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879415B (zh) * 2022-04-28 2023-06-13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基板、曲面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94131A (ja) 2007-11-08
US20070247058A1 (en) 200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8722C (zh)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US6538391B1 (en) Image display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512468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825529A (zh) 场发射显示装置
JP3768803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20040066270A (ko) 카본계 물질로 이루어진 도전층이 형성된 애노드 기판을갖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832096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0501905C (zh) 能增强电子发射特性的发射器配置结构的场致发射显示器
US20060043877A1 (en) Self-luminous planar display device
KR100863952B1 (ko) 카본계 물질로 형성된 에미터를 갖는 전계 방출 표시 장치
CN101075543B (zh)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1060058A (zh) 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CN100395864C (zh) 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969363A (zh) 平面型显示装置
CN1737985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525524A (zh) 平板式图像显示装置
US20070035229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770380A (zh) 带有支承元件的电子发射装置
CN1956133A (zh) 电子发射装置和采用其的电子发射显示器
JP2007184150A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805104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941264A (zh) 图像显示装置
EP2075819A1 (en)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and light emiss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80180019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0803207B1 (ko) 표면전자 방출소자 및 그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