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2595A -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2595A
CN101042595A CN 200610024998 CN200610024998A CN101042595A CN 101042595 A CN101042595 A CN 101042595A CN 200610024998 CN200610024998 CN 200610024998 CN 200610024998 A CN200610024998 A CN 200610024998A CN 101042595 A CN101042595 A CN 101042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key panel
trackpad
portable computer
keyboar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249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润太
李俊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Kunshan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Kunshan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Kunshan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Kunshan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0249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42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42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包括:设在键面板,用户直接接触的触控区;粘贴在相当于上述触控区的键面板的底面,得到触控信号输入的触控板;通过与上述键面板的触控区相邻而形成的按钮口,向键面板上面至少漏出一部分的按钮;装在上述键面板的底面,内置包括以上述按钮操作的开关在内的部件,并设有以电连接上述触控板的接地领域和针对其自身接地的构成的接地指针的键盘基板。在上述触控区,粘贴有触控基板。本发明的触控板装置因用户不会直接给触控板施加力量,可以始终维持一定的触控板设置状态,从而提升触控板装置的动作信赖度,还可以使构成触控板装置的部件数达到最小,从而减少组装工程数的同时,维持一定状态的接地性能。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脑,尤其涉及在便携式电脑作为一种输入设备使用的触控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笔记本电脑之类的便携式电脑,作为携带时可以替代鼠标使用的专用定位设备,使用触控板装置或操控捧。图1是设有现有技术的触控板装置的便携式电脑示意图。
如图所示,便携式电脑大致以主机部1和显示部3构成。上述显示部3与上述主机部1的后端以合叶部5连接其两端,从而可以折叠在主机部1的上面或如图所示,能够以一定角度打开。在上述显示部3,设有液晶面板之类的显示画面3′。
上述主机部1的上面是由键面板7形成。在上述键面板7,排列有多个键8。上述键8位于倾向主机部1上面后端,多个键以几个列排列。利用上述键8进行打字操作时,在上述键面板7的上面前端形成可支撑用户手指的扶手9,上述扶手9的中央设有触控板装置10。
上述触控板装置10的构成充分显示在图1的详细示意图。首先,在上述键面板7,设有面板口11和按钮口12。上述面板口11大致具有四角形形状,比上述面板口11前端的键面板7一侧设有按钮口12。
在上述面板口11,以键面板7的下面方向安装有触控板13。上述触控板13是感知手指接触,从而得到用户要指示的位置的输入。在上述触控板13,设有电缆14和连接器15,从而与外部连接信号。
为了将上述触控板13固定在上述键面板7,设有触控板壳体16。在上述触控板壳体16,设有安装上述触控板13的安装端16′。在上述安装端16′,将安装上述触控板13的底面边缘部分。
在上述触控板壳体16,设有旨在安装到上述键面板7的固定头17。在上述固定头17,设有贯通与上述键面板7固定的螺丝的固定孔17h。
按钮18设置在上述触控板壳体16前端的与上述按钮口12对应的位置。上述按钮18起选择通过上述触控板13输入的位置信息的功能。
同时,在键盘基板19,设有针对触控板13操作的各种部件,如利用上述按钮18驱动的开关19′。
但上述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缺陷。
首先,在现有技术的触控板装置10,因用户的手指直接接触到触控板13的表面,用户施加的力量直接作用于触控板13。因此,如果长时间使用,将导致上述触控板壳体16与键面板7底面固定的状态松动,从而有可能无法正常运行触控板13的动作。
此外,在现有技术的触控板装置10,为了上述触控板13的接地,将其它的接地板(没有图示)设置在键面板7的底面,以电连接了接地板和触控板。但如果使用这样的其它接地板,就出现触控板装置10的整体部件数增加,且组装工程数也较多,接地板设置需要较大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会被外力变更设置状态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简构成触控板装置的部件数的同时,确实形成接地的一种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构成:设在键面板,用户直接接触的触控区;粘贴在相当于上述触控区的键面板底面,得到触控信号输入的触控板;通过与上述键面板的触控区相邻而形成的按钮口,向键面板上面至少漏出一部分的按钮;装在上述键面板的底面,内置包括以上述按钮操作的开关在内的部件,并设有以电连接上述触控板的接地领域和针对其自身接地的构成的接地指针的键盘基板。
在上述触控区,粘贴有触控基板。
上述触控板是利用可拆装的双面胶带粘贴在上述键面板底面。
上述触控板是其一端挂在上述键面板底面形成的挂条,贯通围绕其余边缘部分而形成的固定口的螺丝因被键面板底面的固定头固定,安装在键面板底面。
在上述键盘基板的两端,以挂在上述挂面板的端部方向延长而形成挂锁,挂在上述键面板上形成的导销,从而可以临时组装键盘基板。
上述接地指针是以导电性材质形成,与上述键盘基板焊接而内置。
在上述键盘基板与触控板之间,还设有隔板,因上述键盘基板安装在键面板而将上述触控板向键面板底面按住。
上述隔板是以围绕上述触控板的边缘部分而能够安装的形状形成。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具有如下长处,即,因用户不会直接给触控板施加力量,可以始终维持一定的触控板设置状态,从而提升触控板装置的动作信赖度,还可以使构成触控板装置的部件数达到最小,从而减少组装工程数的同时,维持一定状态的接地性能。
本发明的效果:
上述详细说明的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在本发明,因触控板粘贴在键面板底面,用户不会直接向触控板施加力量,从而具有可长时间坚固维持触控板设置状态的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为了触控板的接地,无需使用其它部件,将接地指针设置在用于触控板装置的键盘基板,从而与触控板的接地领域保护电的连接。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可以相对精简构成触控板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同时,能够更确实保持触控板的接地。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现有技术的触控板装置的便携式电脑外观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从键面板的上面方向显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的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从键面板的下面方向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30:键面板           31:扶手
33:键盘             33′:键
35:触控区           37:按钮口
39:固定头           39′:导销
40:触控基板          42:触控板
43:接地领域          45:按钮
46:推动部            46′:固定部
47:推动突起          50:键盘基板
51:开关              52:固定孔
54:挂锁              56:贯通部
58:接地指针          6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从键面板的上面方向显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的理想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从键面板的下面方向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键面板30形成便携式电脑的主机部上面外观。在上述键面板30的上面前端部,设有可放置用户手指的扶手31。在上述键面板30的上面后端部,设有键盘33。上述键盘33是由多个键33′以多个列排列。
在上述键面板30的扶手31的中心部分,设有触控区35。上述触控区35以低于键面板30表面凹入。在本发明实施例,上述触控区35具有四角形形状。但这并没有绝对性,可以具有多种形状。
在上述触控区35和键面板30前端之间,设有按钮口37。上述按钮口37是以上下贯通上述键面板30而形成。在上述按钮口37,设有将在下面说明的按钮45的推动部46。
在上述键面板30底面,如图3所示,设有挂条38。上述挂条38是在上述键面板30底面向下突出一定长度而形成。上述挂条38是挂住将在下面说明的键盘基板50一端的部分。上述挂条38设置在与上述触控区35和键盘33之间对应的键面板30底面。
在上述键面板30底面,设有多个固定头39。上述固定头39沿着与上述触控区35、按钮口37的边缘部分对应的键面板30底面形成多个。上述固定头39的数量根据键盘基板20大小等设计条件,可能发生变化。图中的符号39′是针对键盘基板20的临时组装的导销。
在上述键面板30上面的触控区35,粘贴有触控基板40。上述触控基板40是粘贴在上述触控区35,与用户手指直接接触的部分。上述触控基板40是一般使用双面胶带粘贴在上述触控区35。
在相当于上述触控区35的键面板30底面,粘贴有触控板42。上述触控板42也是利用双面胶带粘贴在上述键面板30的底面。在这里,上述双面胶带不是将上述触控板42永久粘贴在键面板30,而是临时粘贴在键面板,以便能够替换和维修上述触控板42。在上述触控板42底面,接地领域43设在其一侧。
按钮45安装在上述按钮口37,大致以推动部46和固定部46′构成。上述推动部46是通过上述按钮口37漏在键面板30上面的部分,上述固定部46′是将上述按钮45固定在键面板30底面的部分。上述固定部46′是能够贯通上述固定头39而构成。
在上述推动部46底面,设有推动突起47。上述推动突起47是有选择性地按住将在下面说明的键盘基板50的开关51的部分。上述推动突起47是在推动部46的底面,向下突出形成。
键盘基板50作为印刷电路板,内置有旨在构成触控板装置的各种部件。在上述键盘基板50,设有开关51。上述开关51设置在与上述按钮45的推动突起47对应的位置。在上述键盘基板50,穿透有针对与上述固定头39间固定的多个固定孔52。上述固定孔52穿透在与上述固定头39对应的位置。
在上述键盘基板50两端,设有挂锁54。上述挂锁54是被上述导销39′夹住,引导设置键盘基板50的位置,并维持临时组装状态。上述挂锁54向挂到上述挂条38的键盘基板50的一端延长形成。
贯通上述键盘基板50,形成贯通部56。通过上述贯通部56,上述触控板42的一部分漏在外部。在相当于上述贯通部56的边缘部分的键盘基板50一侧,设有接地指针58。上述接地指针58是焊接在上述键盘基板50而粘贴。
上述接地指针58设在与上述触控板42的接地领域43对应的位置,因把键盘基板50安装在上述键面板30而由接地指针58接触到接地领域43。上述接地指针58是以电连接上述键盘基板50的针对接地的构成和上触控板42的接地领域43。
上述接地指针58形成为具有一定弹性。当然,即使没有弹性,也应设计为上述接地指针58能够确实粘贴在上述接地领域43。上述接地指针58是以导电性材质制作,应以金属板制作。
这样,因上述键盘基板50的接地指针58与上述触控板42的接地领域保持电连接,可以充分确保触控板42的接地容量。当然,根据设计条件,接地也有可能只靠与上述键盘基板50间的连接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上述键盘基板50与主机部内部的针对其它接地的构成(例如,针对硬盘驱动器或主板接地的构成)保持电的连接。
隔板60设置在上述触控板42和键盘基板50之间,使上述触控板42牢固粘贴在键面板30底面。即,设置在上述触控板42与键盘基板50之间的缝隙,因上述键盘基板50安装在上述键面板30而按住上述触控板42。
上述隔板60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四角框形状,但这并没有绝对性,可能根据上述触控板42和键盘基板50的形状等设计条件发生变化。上述隔板60应以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制作,如橡胶。此外,如果上述隔板60具有上述键盘基板50能够直接按住上述触控板42的构成,就不一定必须被使用。
下面将详细说明具有以上构成的本发明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的作用。
首先,将说明本发明触控板装置的组装。上述触控板42粘贴在与上述触控区35对应的键面板30底面。在使上述键面板30下面向上的状态下,粘贴上述触控板42。
另外,上述键面板42是利用双面胶带粘贴。在这里,因上述双面胶带具有可容易粘贴或分离的粘着力,即使上述触控板42粘贴在上述键面板30,也容易解除粘贴状态。
另外,将上述按钮45安装在上述键面板30底面。即,使上述推动部46安装在上述按钮口37,还使上述固定头39贯通上述固定部46′。
将上述按钮45安装在键面板30底面后,将上述隔板60安装在上述触控板42上。上述隔板60安装在上述触控板42的底面边缘部分。
在上述状态下,将上述键盘基板50安装在键面板30底面。即,将上述挂锁54放在与上述导销39′对应的位置,使上述键盘基板50前端能够挂在上述挂条38,进行移动。根据上述键盘基板50的移动,上述挂锁54夹住上述导销39′,在上述挂条38,挂有上述键盘基板50前端。结果,上述键盘基板50上形成的固定孔52分别处在与上述固定头39对应的位置。如果在上述固定头39,贯通上述贯通孔52固定螺丝,就可以固定上述键盘基板50。
如果上述键盘基板50安装在上述键面板30底面,上述隔板60就被上述键盘基板50按住,从而将上述触控板42牢固固定在上述键面板30的底面。这样,上述隔板60可以使上述触控板42确实固定在上述键面板30底面。这样,使用隔板60按住上述触控板42是因为,将上述触控板42粘贴在键面板30的双面胶带的粘着力相对较弱。但如果其结构是上述键盘基板50可以直接按住上述触控板42,就不一定必须使用隔板60。
同时,如果上述键盘基板50安装在上述键面板30,上述推动突起47就位于与上述键盘基板50的开关51对应的位置。因此,如果上述按钮45的推动部46被按住,上述推动突起47就可以开/关上述开关51。
同时,如果上述键盘基板50安装在上述键面板30,上述接地指针58就接触上述接地领域43,导致上述触控板42与键盘基板50的电连接,从而实现接地。当然,上述键盘基板50也可以与主机部内部的其它构成实现接地。
之后,将触控基板40粘贴在上述键面板30的上面形成的触控区35。当然,也有可能在组装上述触控板42之前,首先粘贴上述触控基板40。上述触控基板40是以双面胶带粘贴在上述触控区35。
本发明的权利并不局限在上述说明的实施例,而是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所定义,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举个例子来说,不一定非要将触控基板40粘贴在上述键面板30的触控区35。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触控区35应形成为区别于上述键面板30上面的其它领域,以便用户能够识别相关领域。即,比起其它部分,相对凹入形成触控区35,或者变更颜色,或者划线,这样能够与其它部分进行区分。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设在键面板,用户直接接触的触控区;
粘贴在上述触控区的键面板底面,得到触控信号输入的触控板;
通过与上述键面板的触控区相邻而形成的按钮口,至少向键面板上面露出一部分的按钮;
装在上述键面板的底面,内置包括以上述按钮操作的开关在内的部件,并设有以电连接上述触控板的接地领域和针对其自身接地的构成的接地指针的键盘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控区,粘贴有触控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板是利用可粘贴或分离的双面胶带粘贴在上述键面板的底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盘基板是其一端挂在上述键面板底面上形成的挂条,贯通围绕其余边缘部分而形成的固定孔的螺丝因被键面板底面的固定头固定,从而粘贴在键面板底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键盘基板两端,以挂到上述挂面板一端方向延长而形成挂锁,挂到上述键面板上形成的导销,从而可以临时组装键盘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指针是以导电性材质制作,焊接在键盘基板而内置。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盘基板与触控板之间还设有隔板,从而因上述键盘基板安装在键面板,将上述触控板向键面板底面按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是以能够围绕上述触控板边缘部分而安装的形状形成。
CN 200610024998 2006-03-23 2006-03-23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Pending CN101042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24998 CN101042595A (zh) 2006-03-23 2006-03-23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24998 CN101042595A (zh) 2006-03-23 2006-03-23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595A true CN101042595A (zh) 2007-09-26

Family

ID=38808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24998 Pending CN101042595A (zh) 2006-03-23 2006-03-23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425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487B (zh) * 2007-10-25 2011-03-2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及运用此壳体的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487B (zh) * 2007-10-25 2011-03-2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及运用此壳体的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4847A (zh)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KR101119251B1 (ko) 터치패널
CN1207654C (zh) 触摸屏和使用触摸屏的电子仪器
KR101204121B1 (ko) 상호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패널
JP2011044137A (ja) タッチパネル
KR20130116784A (ko) 표시장치용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30069076A (ko) 터치패널용 기판과 fpcb의 연결구조
CN1401157A (zh) 符合于弧形表面的柔性触摸板传感器网格
KR101156782B1 (ko) 터치패널
CN103365519A (zh) 电容式触摸屏面板
CN101075169A (zh) 触摸屏
KR20110107590A (ko) 터치패널
CN1137506C (zh) 层压基板
KR101461290B1 (ko) 터치패널
KR20130010637A (ko) 터치패널
KR20110133359A (ko)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패널
CN1110780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KR20110138545A (ko)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40054152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me
JP2011175612A (ja) タッチパネル
KR20130051316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912820A (zh) 一种触控面板的布线结构
CN101042595A (zh)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KR20110010191U (ko) 터치 패널
US7211951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lasma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