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2253B -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2253B
CN101042253B CN2007100023732A CN200710002373A CN101042253B CN 101042253 B CN101042253 B CN 101042253B CN 2007100023732 A CN2007100023732 A CN 2007100023732A CN 200710002373 A CN200710002373 A CN 200710002373A CN 101042253 B CN101042253 B CN 1010422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indoor unit
forward frame
connecting rod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23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2253A (zh
Inventor
孙良武
李元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0254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04608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42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2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2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0/00Body-drying implements; Toilet paper; Holders therefor
    • A47K10/16Paper towels; Toilet paper; Holde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7/00Body washing or cleaning impl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7/00Special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made by multi-step proces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前部框架、与前部框架枢转连接的面板、一个或多个设置在面板侧面上的连接肋以及用于保持面板自前部框架的开启状态的支撑连杆,其中连接肋用来作为面板的枢轴。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是一种这样的系统,该系统用于控制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或纯度并在诸如室内的封闭空间内循环冷却了的空气。空调器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其中整体式为全部的部件都设置在一个装置内,分体式具有彼此分离的室内和室外单元。
图1示出了传统空调器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参见图1,传统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安装在房间内壁上的主机壳1、安装在主机壳1前部的面板3、形成在面板3上的进气格栅5a以及安装在面板3下端的排气格栅7。用于显示当前操作状态并指导使用者操作的显示装置9安装在空气吸入和排气格栅5a和7之间。
同时,主机壳1的上表面上可还设置另一个进气格栅5b。
传统空调器具有以下问题。
由于面板3通过多个螺钉与主机壳1相连接,为了更换内部过滤器(未示出)或进行用于内部部件的维修而拧掉全部的螺钉是令人厌烦的。
也就是说,将面板3安装在主机壳1上或将面板3由主机壳1拆卸都是困难的,而且拆下的面板必须好好保管以免遗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基本上可以避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产生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具有能够通过绕着其上端枢转向前开启的面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具有能够在通过连杆支撑的状态下保持其开启状态的面板。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及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在这里做具体化及概括地描述,这里提供的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前部框架;与前部框架枢转连接的面板;一个或多个设置在面板侧面上的连接肋以及用于保持面板自前部框架的开启状态的支撑连杆;其中连接肋用来作为面板的枢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这里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前部框架;绕着其上端与前部框架枢转连接的面板;用于保持面板自前部框架的开启状态的支撑连杆;以及用于将支撑连杆端部枢转连接至面板的铰链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这里提供的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前部框架,在两侧分别设有连杆座部;与前部框架相连的面板,从而能够与前部框架分离;支撑连杆,具有与前部框架相连的第一端和与面板相连的第二端;以及由面板后表面伸出的连接肋,其插入前部框架用来作为面板的枢转轴。
根据本发明,面板绕着其上端枢转。因此,当需要进行用于诸如室内单元空气过滤器等部件的维修时,面板能够通过仅向前拉动下端来容易地开启,其中室内单元通常位于房间内壁的较高位置处。
而且,当面板开启时,支撑连杆由挡块来固定。因此,维修能够在面板未完全与室内单元分离的状态下进行。
如上所述,由于面板的下部是开启的,即使当工人较矮或室内单元位于较高位置时,维修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此外,由于不是在面板由室内单元完全分开的情况下进行维修,能够防止面板遗失的可能性发生,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提供对本发明更进一步的理解,是并入以及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示出具体实施方式与说明书一起足以阐明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传统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图2和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2和3所示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5示出了沿图2中直线I-I′的截面图;
图6和7示出了当排气面板与前部上面板连接时,图2和3所示前部框架的透视图;
图8示出了图6和7所示前部框架的后部透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直线II-II′的截面图;
图10是沿图8中直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的后部透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排气面板前部的局部断开透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排气面板前部的局部断开的透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排气面板后部的局部断开的透视图;以及
图15示出了当面板开启时,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已参考其示范性实施例所具体地图示及描述的同时,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和细节方面作出多种改变。
图2和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参见图2和3,室内单元100包括外壳102、与外壳102前部相连的面板160、与面板160下端可滑动连接的排气面板170、与面板160的上端可滑动连接的前部-上面板172以及与外壳102的下端可滑动连接的排气叶片122。
外壳102包括主机壳110和与主机壳110前部相连的前部框架130。进气格栅132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顶表面上,而且遥控信号接收部150形成在外壳102的下部上。
通过进气格栅132吸入的空气流经安装在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器,然后通过排气叶片122排至房间。通过排气面板170的竖直运动,空气由室内单元100向前地排出。随后将描述这些。
图4示出了该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而且图5示出了沿图2中直线I-I′的室内单元的侧截面图。
参见图4和5,空调器的室内单元100成六面体形状,且其外壳限定了室内单元100的轮廓。
也就是说,室内单元100包括热交换器118、风机114、电机组件116以及空气过滤器144和电集尘器146,其中热交换器118与主机壳110的前部相连,用于使引入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风机114安装在热交换器118后部内部,用于吸入及排出室内空气;电机组件116安装在主机壳110的侧部,用于驱动风机114;空气过滤器144和电集尘器146可拆卸地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部上。
主机壳110包括形成主机壳110后部轮廓的后部机壳单元110′和设置在后部机壳110′前部的前部机壳单元110″。主机壳110在其顶部设置有进气口112,通过该进气口112引入室内空气。进气格栅设置在进气口112上。
风机114可以是水平布置的横流风扇。  由进气口112引入的空气通过风机114由排气叶片122排出。
电机组件116安装在风机114的右侧,用于利用由外部施加的电力产生旋转力。通过电机组件116产生的旋转力传送至风机114。
此外,热交换器118安装在前部机壳110″的前部,用于进行通过进气口112引入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与风机114类似,热交换器118水平地延伸来布置,因此其能够围绕着风机114的前部及上部。主显示器单元120形成在前部机壳110″的前部上端上。主显示器单元120显示各种信息并通过前部-上面板172来有选择地遮盖。
在前部框架130的下端之上,排气叶片122安装在前部机壳单元110″的下端上。
排气叶片122由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并与排气面板170及前部-上面板172一起同时地打开启及关闭,或与排气面板170及前部-上面板172独立地打开启及关闭。
前部机壳单元110″的前部-右-下端还设置有模式显示单元124。该模式显示单元124显示空调器的当前操作模式或当前设定状态。
前部框架安装在主机壳的前部。也就是说,前部框架130形成了室内单元100的前部轮廓。前部框架130连接从而围绕着主机壳110的前部机壳单元110″。进气格栅132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上部上。也就是说,当前部框架130与主机壳110连接时,进气格栅132设置在主机壳110的进气口112之上。进气格栅132具有多个空气流过的狭缝。
前部框架130具有过滤器支撑部134和集尘器支撑部136,用于分别支撑空气过滤器144和集尘器146。检查孔138接近于前部框架130的前部-右端来形成。检查板138′有选择地安装在检查孔138中。因此,检查板138′有选择地开启及关闭检查孔138。
显示窗口 140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部-上端上。显示窗口140的尺寸对应于主机壳110的主显示器单元120,并由透明材料形成。因此,能够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面识别显示在主显示装置120的信息。
同时,前部框架130的前部-下部右侧上形成有模式显示窗口 142。该模式显示窗 口142同样由透明材料形成,且其尺寸对应于主机壳110的模式显示单元124。因此,能够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面识别显示在模式显示单元124的信息。
如上所述,空气过滤器144和电集尘器146安装在前部框架130上。这里,空气过滤器144的功能是过滤通过进气口112引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杂物。空气过滤器130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部和上部上。空气过滤器144由柔性材料形成,因此当从侧面观察时,其能够以预定曲率弯曲。
此外,电集尘器146的功能是利用由外侧施加的电力通过离子化过程收集诸如空气中含有的灰尘等异物。电集尘器146安装在空气过滤器144的后部并由集尘器支撑部136来支撑。
此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单元150具有用于接收由遥控器传送的信号的圆形按钮结构,借此控制空调器的操作。如上所述,考虑到室内单元100通常安装在房间内壁的预定高度,遥控器信号接收单元150设置在前部框架130的底部。
此外,安装在前部框架130前部的面板160成矩形平板形状,从而形成室内单元100的前部轮廓。也就是说,面板160包括装饰玻璃162和装饰框架164,其中装饰玻璃是透明的,如果需要也可采用预定的颜色,其安装在装饰框架164上。
而且,装饰框架164的尺寸与形状与装饰玻璃162相对应。装饰玻璃162可使用粘合剂来与装饰框架164相连,或通过诸如钩或螺钉等的连接部件与装饰框架164连接。
排气面板170与面板160的下部相连,其长度对应于面板160的左-右长度。排气面板170能够通过下文描述的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参见图8)向上或向下移动。
在室内单元100中,当风机114驱动时,室内空气通过进气格栅132和进气口被引入室内单元100。然后,空气流过空气过滤器144和电集尘器146,在此过程中过滤掉空气中所含的异物。然后,在流过热交换器的同时,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加热模式,室内温度增加。在冷却模式,室内温度降低。通过排气叶片122和排气面板170开启的排气口将与制冷剂热交换了的空气排至房间。
图6和7示出了当排气面板与前部上面板连接时,图2和3所示前部框架的透视图。
参见图6和7,向前排气口174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下部-中心部上。也就是说,向前排气口174这样的形成,其由模式显示窗口142向左端伸出。由风机114引入的空气排至室内单元100前部。然后,向前排气口174通过排气面板170有选择地遮蔽。当排气面板170向上移动时,向前排气口174开启。当排气面板170向下移动时,向前排气口174被遮蔽。
此外,前部框架130在底部设置有容纳遥控信号接收单元150的容纳孔152。在遥控信号单元150下部还安装有盖154,用于围绕遥控信号接收单元150。遥控信号接收单元150的盖154可由透明材料形成。
此外,前部框架130在前部设有多个连接和支撑槽180和182。也就是说,连接和支撑槽180和192是其中插入连接和支撑凸起220和222(参见图11)的部件。这里,连接和支撑槽180和182的数目和形成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同时,连接安装部210分别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部-左侧和前部-右侧端部。支承连杆230(参见图11)有选择地安装在连杆座部210上。也就是说,支撑连杆230在连杆座部210上滑动。连杆座部210的尺寸与支撑连杆230相对应并向后凹陷。也就是说,在面板160关闭的状态下,支撑连杆230插入连杆座部210中,并因此在面板160和前部框架130之间不会有间隙形成。
此外,铰链容纳槽212形成在连杆座部210的下端上。铰链容纳槽212是其中插入铰链单元234(参见图11)的部件。此外,铰链容纳槽212的宽度大于连杆座部210的左-右宽度。也就是说,铰链容纳槽212的宽度对应于铰链单元234的左-右宽度。优选的是,铰链容纳槽212的宽度略微大于铰链单元234的左-右宽度。
此外,在连杆座部210上还形成有挡块凸起214,用于挡住下文将描述的支撑连杆230的支撑端232。也就是说,挡块凸起214由连杆座部210的底部向前突出。
而且,在连杆座部210上还形成有安装/拆卸导件216。也就是说,设置安装/拆卸导件216,用于使支撑连杆230的支撑端232易于插入连杆座部210。在连杆座部210的上边缘上还对称地形成有安装/拆卸导件216。安装/拆卸导件216上部敞开。因此,支撑连杆230的支撑端232和连杆凸起232′通过安装/拆卸导件216的敞开上部插入。
此外,开关槽214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右侧上。操作开关(未示出)安装在开关槽214中。设置操作开关,从而由使用者来强制空调器的操作或停止。
同时,操作开关独立地设置在前部框架130的侧表面上,或与遥控信号接收单元150一体地设置。也就是说,开/关操作开关插入形成在前部框架底部的容纳孔152中,而且遥控信号接收单元150可安装在操作开关中。这里,操作开关的盖可由透明材料形成。
多个导引单元200和200′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前下部上,从而在不发生侧向摇动或移动的情况下导引排气面板170的垂直运动。随后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导引单元200和200′。
图8示出了前部框架的后部透视图。
参见图8,面板驱动单元190和190′分别安装在前部框架的后表面上,从而控制排气面板170和前部-上面板172的垂直运动。也就是说,上部面板驱动单元190接近于前部框架130的后部-上端部设置,而且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设置在前部框架的后部-下端部上,从而来控制排气面板170的垂直运动。
上部和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和190′在结构上彼此一致。上部和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和190′在竖直方向上对称地安装。在下文的描述,将仅描述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
面板驱动单元190′包括驱动电机192、驱动轴、轴支撑单元195以及连杆196,其中驱动电机192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后部左端部或后部右端部上,用于产生旋转力;驱动轴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后表面上,用于水平地输送由驱动电机192产生的旋转力;轴支撑单元195用于支撑驱动轴194;以及连杆196用于将驱动轴194连接至前部-上面板172或排气面板170。
驱动电机192 可以是安装在前部框架130后部表面上的步进电机。驱动轴194由驱动电机192的中心轴线处伸出,用于将驱动电机192产生的旋转力输送至连杆196。驱动轴194由前部框架130的左端部伸至右端部。连杆196枢转安装在驱动轴194的两个端部上。
连杆196设置为多个,用于将驱动轴194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竖直运动并将该竖直运动传递至排气面板170或前部-上面板172。
也就是说,连杆196包括与驱动轴194固定连接的轴连杆196′和与排气面板170或前部-上面板172铰链连接的面板连杆196″。轴连杆196′与面板连杆196″枢转连接。因此,轴连杆196′和面板连杆196″可线性地布置或之间具有一定角度来布置。因此,排气面板170或前部-上面板172能够向上或向下移动。
连接狭缝198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左和右侧端部,而且面板连杆196″通过连接狭缝198与排气面板170或前部-上面板172相连。因此,通过驱动电机192的旋转力,排气面板170和前部-上面板172向上或向下移动,同时它们之间的角度θ减小及增加。也就是说,当它们之间的角度减小时,排气面板170向上移动来开启向前排气口174。前部-上面板172向下移动,从而将显示窗口露至外侧。
相反地,当轴连杆196′和面板连杆196″之间的角度增加或变成180°时,排气面板170向下移动且前部上部面板172向上移动。因此,排气面板170遮蔽向前排气口174,前部-上面板172关闭显示窗口140,从而不能从外侧识别主显示装置120显示的信息。
此外,连杆导件199还形成在连接狭缝198的后部上。连杆导件199容纳面板支撑单元240(参见图12)。也就是说,连杆导件199导引与面板连杆196″一端连接的面板支撑单元240的竖直运动。
同时,前部框架130还设有用于导引排气面板170竖直运动的导引单元200和200′。
也就是说,当从前侧观察时导引单元200设置在前部框架130的左侧上,而且导引单元200′设置在前部框架130的右侧上。导引单元200和200′对称地布置。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导引单元200和200′的连接结构。
图9是沿图8中直线II-II′的截面图,而且图10是沿直线III-III′的截面图。
参见图9和10,导引单元200、200′包括框架导件202、202′和面板导件204、204′。
也就是说,左侧导引单元200包括左侧框架导件202和左侧面板导件204。右侧导引单元200′包括右侧框架导件202′和右侧面板导件204′。
也就是说,左和右导引单元200和200′关于竖直线对称。也就是说,左和右框架导件202和202′彼此对称,而且左和右面板导件204和204′也彼此对称。
例如,左面板导件204由排气面板170的底部向下伸出,并向右侧垂直弯曲成形。右面板导件204′由排气面板170的底部向下伸出,并向左侧弯曲成
Figure S07102373220070122D000122
形。
此外,左框架导件202由前部框架130的顶部垂直地向上伸出,并向左侧弯曲成
Figure S07102373220070122D000123
形状,而且右框架导件202′由前部框架130顶部向上伸出,并向右侧弯曲成
Figure S07102373220070122D000124
形状。
因此,左面板导件204和左框架导件202以组合在一起的状态滑动,右面板导件204′和右框架导件202′以组合在一起的状态滑动。
对称地形成左和右导引单元200和200′的理由是防止排气面板170和前部框架130在其进行滑动动作期间发生侧移,并因此防止它们由前部框架130分离。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的后部透视图。
参见图11,多个连接和支撑肋220和222形成在面板160的后部表面上。也就是说,三个连接肋220这样的形成,其在接近面板160后部-上端部的中心-左端部和中心-右端部向后伸出。
连接肋220插入前部框架130的连接槽180。连接肋220以预定曲率弯曲。连接肋200向上延伸,而且其可通过注塑工艺与面板160整体地形成。也就是说,连接肋160随着向后和向上逐渐圆化。
如上所述,由于连接肋220是弯曲的,当面板160向前开启时连接肋220不会由连接槽180脱落。
此外,支撑肋222形成在面板160的后-下部上。这里,支撑肋222由面板160的后部向后伸出,并插入支撑槽182。
支撑肋222的最外端向上弯曲。因此,在支撑肋222插入前部框架130支撑槽182的状态下,除非对支撑肋222施加预定的拉力否则其不会从支撑槽182脱落。因此,面板160保持封闭状态。这里,连接和支撑肋220和222的数目和形成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同时,支撑连杆230安装在面板160的相对端部上,用于控制面板160向前枢轴转动。也就是说,支撑连杆230可枢转安装在面板160中心-左端部和中心-右端部上,用于将前部框架130连接至面板160。
支撑连杆230的下端部与面板160可枢转连接,而且支撑连杆230的上端部与前部框架130相连。因此,支撑连杆230的上端部滑动地插入前部框架130的连杆座部210。也就是说,对应于支撑连杆230上部端部的支撑端部232插入连杆座部210,从而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滑动。
连杆凸起232′由支撑连杆230的支撑端部232的左侧和右侧向左及向右伸出。也就是说,通过连杆凸起232′,支撑连杆230的支撑端部232不会由连杆座部210脱落。连杆凸起232′通过前部框架130的安装拆卸导件216插入连杆座部。也就是说,连杆凸起232′通过安装/拆卸导件216的顶部开口插入连杆座部210或由连杆座部210脱落。即,安装/拆卸导件216的顶部开口用作连杆凸起232′的入口。
而且,铰链单元234设置在支撑连杆230的下端上。铰链单元234使得支撑连杆230与面板160枢转连接。
图11所示支撑连杆的状态为当前部框架130关闭时支撑连杆230紧密地接触前部框架130。在这种状态,支撑连杆230插入连杆座部210。此外,铰链单元234装在铰链容纳槽212中。随后将更详细地描述铰链单元234。
断电肋236由面板160的后部表面伸出。断电肋236的功能是有选择地关闭施加于电集尘器146的电源。也就是说,当面板160开启时,断电肋236切断电力,从而不会为电集尘器146通电。当面板160关闭时,断电肋236使电集尘器146通电。
图12示出了铰链单元的放大视图。
参见图12,铰链单元234包括支撑连杆230绕其旋转的铰链轴234′和支撑铰链轴234′的铰接支架234″。
铰接支架234″由面板160的后部表面伸出,并包括一对用于支撑铰链轴234′相对端的支撑件。这里,铰链轴234′的相对端贯穿铰接支架234″。支撑连杆230在下端设置有其中插入铰链轴234′的通孔。
铰链轴234′可成形为圆形杆状或由两个部件彼此组合来形成。也就是说,铰链轴234′的两个部件分别通过支撑连杆230的左侧和右侧插入并彼此组合在一起。这里,铰链轴234′的两个元件可以通过诸如螺钉来彼此组合。
此外,在铰链轴234′的顶部或底部表面可形成有-或+形驱动槽,从而铰链轴234′能够利用螺丝起子来容易地旋转。
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想要旋转铰链轴234′并因此用螺丝起子接触驱动槽时,能够易于实现铰链轴234′的旋转。
铰链凸起234’a可由铰链轴234′的一端伸出,而且铰链凸起234’a钩接在其上的固定肋235由面板160的后部表面伸出。
铰链凸起234’a钩接在固定肋235上,从而防止铰链轴234′旋转。固定阶235′由固定肋235伸出。铰链凸起234’a钩接在固定阶235′上,从而不会旋转。
同时,将描述铰链单元234的连接过程。
首先,支撑连杆230的下端布置在铰接支架234″的两个元件之间,然后铰链轴234′由一侧向另一侧插入。也就是说,铰链轴234′贯穿支撑连杆230的下端和铰接支架234″。
然后,铰链轴234′这样的旋转,从而铰链凸起234’a与固定肋235相接触。
更详细地描述,由图12所示状态,当铰链轴234旋转从而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铰链凸起234’a时,该铰链凸起234’a与固定肋235相干涉。在这种状态,当铰链凸起234’a更进一步旋转时,铰链凸起234’a钩接在固定阶235′上从而防止铰链轴234′旋转。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排气面板前部的局部透视图。
参见图13,面板支撑单元240分别形成在排气面板170相对的端部上。也就是说,设置面板支撑单元240来支撑安装在前部框架130上的排气面板170。面板支撑单元240的端部插入连杆导件199,从而被向上及向下地导引。
连杆连接钩242形成在面板支撑单元240的端部上。连杆连接钩242具有与连杆196一端相连的圆形槽。
此外,在面板支撑单元240的下端上还形成有固定槽244。固定槽244由面板支撑单元240的底部向上凹进,用于容纳连接狭缝198的下端。也就是说,当排气面板170向下移动且连接狭缝198的下端插入固定槽244时,排气面板170不会再继续向下移动。
此外,在排气面板170的前部上还形成有多个面板凸起250。也就是说,面板凸起250的功能是当排气面板170向上及向下移动时,将面板160与排气面板170而隔开。也就是说,在排气面板170的竖直运动期间,面板凸起250的最顶端沿着面板160的后部表面滑动。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排气面板后部的局部透视图。
参见图14,框架凸起252形成在排气面板170的后表面上。也就是说,当排气面板170向上及向下移动时,框架凸起252使前部框架130与排气面板170隔开。也就是说,当排气面板17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框架凸起252的后端部与前部框架130相接触。
通过将面板凸起250和框架凸起252分别形成在排气面板170的前部和后部上,在排气面板170的移动期间,面板160与前部框架130的接触面积最小。因此,在排气面板170的移动期间,面板160与前部框架130之间的摩擦力最小。
同时,面板连杆196″的端部与面板支撑单元240的连杆连接钩242可枢转地连接。
也就是说,由图13所示的状态,枢转插入连杆连接钩242的第一连杆轴196″a由面板连杆196″的左侧突出。与轴连杆196′相连的第二连杆轴196″b由面板连杆196″的上部-右侧突出。
此外,具有与连杆连接钩242相同形状的第一固定钩196’a形成在轴连杆196′的下端上。第二固定钩196′b形成在轴连杆196′的上端上。也就是说,面板连杆196″的第二连杆轴196″b插入第一固定钩196″a。然后,驱动轴194固定地插入第二固定钩196′b。因此,轴连杆196′与驱动轴194一起一体地旋转。
图15示出了当面板开启时,空调器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参见图15,为了更换或维修诸如空气过滤器等的内部部件,面板160开启。
也就是说,当拉动面板160下端时,支撑连杆230的上端向下滑动,而且面板160枢转从而开启室内单元100的前部。
更详细地描述,在面板160与前部框架130紧密接触的状态,支撑连杆230与面板160的后部表面紧密接触,并容纳在前部框架130的连杆座部210中。然后,面板160的支撑肋222保持它们在前部框架130支撑槽182中的插入状态。
在上述状态,当使用者拉动面板160的下端时,面板160的支撑肋222由前部框架130的支撑槽182脱落,然后面板160围绕着形成在面板160上端的连接肋220枢转。
这里,面板160的连接肋220在它们插入前部框架130的连接槽180的状态下旋转。然后,支撑连杆230的支撑端部232滑动沿着前部框架130的连杆座部210滑动。这里,通过支撑端部232的连杆凸起232′,支撑连杆230的支撑端部232不会由连杆座部210脱落。
更详细地描述,当进一步向前拉动面板160的下端时,面板160如图15所示移动。这里,支撑连杆230的支撑端232布置在低于铰链单元234的位置。此外,支撑连杆230的支撑端232通过连杆座部210的挡块凸起214被钩住。因此,面板160通过支撑连杆230来支撑,因此即使当解除外力时,其也保持如图15所示的打开状态。
当面板160打开时,使用者能够更换维修内部部件。
同时,为了关闭面板160,进行与上述开启过程相反的过程。也就是说,向上推动连接肋220的支撑端232。然后,连接肋220的支撑端部232沿着连杆座部210向上滑动。
当支撑连杆230的支撑端232向上滑动时,面板160逐渐关闭。这里,当进一步向后推动面板160时,面板160的支承肋222插入前部框架130的支撑槽182。然后,除非对其施加预定的外力,面板160不会向前移除。当面板160完全关闭时,支撑连杆230的铰链单元234容纳在铰链容纳槽212中。
下文将描述上述室内单元的操作。
当空调器开启时,其根据预设模式工作。
这里,风机114通过电机组件116旋转以产生进气吸力。然后,室内空气通过进气格栅132吸入室内单元100。
然后,吸入的空气流过空气过滤器144和电集尘器146,在此过程中过滤掉空气中所含的异物。然后,空气与热交换器118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然后,空气通过风机114强制排出,然后通过排气叶片122被朝着排气口的方向导引。由排气叶片114导引的空气由室内单元100向下或向前排出。由于排气面板170和排气叶片122能够同时或独立地驱动,空气能够有选择地向前和/或向下排出。
也就是说,向前排出空气利用排气面板170通过有选择地开启及关闭向前排气口174来控制,而且向下排出空气能够通过排气叶片122来控制。也就是说,当排气叶片122向下开启时,由风机114强制驱动的空气向下排出。与之相反,当排气叶片122不开启且排气面板170向上移动时,空气排至室内单元100前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面板通过绕其上端枢转而开启,能够容易地对位于房间内壁较高位置的室内单元的内部部件进行更换及维修。因此,本发明非常有可能用于工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和变化由上述技术书及其等同物的内容涵盖。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包括热交换器、风机、以及用于过滤通过风机吸入的空气中所含杂物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室内单元还包括:
具有前部框架和主机壳的外壳,过滤器安装在前部框架的前表面,主机壳用于容纳风机和热交换器;
与前部框架枢轴相连的面板;
一个或多个设置在面板侧面上的连接肋,用作面板的枢轴;以及
支撑连杆,该支撑连杆具有与面板铰接相连的第一端和构造为与前部框架可滑动连接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二端能够在所述前部框架上被由连杆座部的底部向前突出的挡块凸起挡住,以保持所述面板自所述前部框架的开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室内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设置在面板侧面的支撑肋,用于使面板与前部框架紧密地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支撑肋的一端是弯曲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连接肋由面板的后表面伸出并向上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室内单元还包括由面板的后表面伸出的断电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面板具有用于容纳支撑连杆的连杆座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室内单元还包括用于将支撑连杆的一端枢转连接至面板的铰链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铰链单元包括贯穿支撑连杆一端的铰链轴和用于支撑铰链轴两端的铰接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铰链轴成形为贯穿铰接支架和支撑连杆的单个元件,或两个由铰接支架的相对侧插入铰接支架的相对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室内单元还包括设置在铰链轴一端上的铰链凸起和设置在面板上的固定肋,固定肋用于防止铰链凸起过度地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固定阶由固定肋的一端伸出以与铰链凸起相接触。
12.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室内单元包括:
在两侧分别设有连杆座部的前部框架;
与前部框架相连的面板,从而能够与前部框架隔离开;
支撑连杆,该支撑连杆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与前部框架可滑动连接的上端和包括铰链单元的下端,铰链单元与面板的后表面连接;以及
由面板后表面伸出的连接肋,其插入前部框架用来作为面板的枢转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连杆座部在下端设置有用于容纳铰链单元的铰链容纳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当面板完全地开启时,支撑连杆的上端定位到等于或低于所述下端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室内单元还包括由支撑连杆上端伸出的连杆凸起,用于防止在滑动过程期间支撑连杆脱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连杆座部在上部设置有用于容易地安装及拆卸支撑连杆端部的安装/拆卸导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安装/拆卸导件具有顶部开口,并基于连杆座部彼此相对。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室内单元还包括由连杆座部下端伸出的挡块凸起,用于控制支撑连杆的最大向下运动。
CN2007100023732A 2006-03-20 2007-01-15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22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25449A KR101270298B1 (ko) 2006-03-20 2006-03-20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006-0025450 2006-03-20
KR10-2006-0025449 2006-03-20
KR1020060025450A KR101304608B1 (ko) 2006-03-20 2006-03-20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0060025449 2006-03-20
KR1020060025450 2006-03-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253A CN101042253A (zh) 2007-09-26
CN101042253B true CN101042253B (zh) 2010-12-15

Family

ID=38688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237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2253B (zh) 2006-03-20 2007-01-15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270298B1 (zh)
CN (1) CN1010422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7442A1 (en) * 2008-10-21 2010-04-29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CN104596082B (zh) * 2015-01-21 2017-10-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以及玻璃面板组件
CN111878907A (zh) * 2015-03-31 2020-11-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和空调器室内机
CN109668229B (zh) * 2019-01-04 2020-09-04 北京仰生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休息及睡眠的微环境系统及运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70298B1 (ko) 2013-05-31
KR20070095140A (ko) 2007-09-28
CN101042253A (zh) 200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4322351B2 (en) Air conditioner
EP1686324B1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P1837607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1042253B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04501306A (zh) 易拆洗的空调器室内机
CN100572939C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KR10130460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EP1950501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2032657B (zh) 立式空调机
CN101004275B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EP1780474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H11316032A (ja) 窓型エアコンのグリルヒンジ装置
KR101341489B1 (ko) 공기조화기
EP1950503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with air inlet via movable front panel and air outlet via bottom/top towards rearside
CN101008508B (zh) 空调室内单元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26044A (zh) 空调
KR101280373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40041444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1280374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30034642A (ko) 공기조화기의 풍향조절장치
KR20080055461A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40026076A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
KR100613503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프론트 패널 구조
CN216203932U (zh) 一种新型凉霸风扇
KR100591322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디스플레이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