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3620B - 减少mimo/sic/harq中的ack/nack差错 - Google Patents
减少mimo/sic/harq中的ack/nack差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23620B CN101023620B CN200580031396.5A CN200580031396A CN101023620B CN 101023620 B CN101023620 B CN 101023620B CN 200580031396 A CN200580031396 A CN 200580031396A CN 101023620 B CN101023620 B CN 1010236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 confirmation signal
- transmitting
- decoded
- mist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35—Cumulative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applying to all previous messa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2001/125—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return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减少与确认信号解码差错有关的失配差错的影响的一些系统和方法,这些确认信号表明无线网络环境中数据包被成功解码。能够识别对涉及成功解码数据包数量的累加式确认信号的错误解释,同时能够评估由此产生的数据包发射失配差错,以确定对剩余数据包进行解码和确认的最优方式,从而减少数据包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失配并恢复同步。
Description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35美国U.S.C.§119(e),本申请要求2004年7月20日递交的,标题为“A Mechanism for Mitigating ACK/NACK errors inMIMO/SIC/HARQ”的第60/589,816号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以及2005年6月6日递交的,标题为“Mitigating ACK/NACK errors inMIMO/SIC/HARQ”的第60/688,091号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这里将它们全部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总的来说,以下描述涉及无线通信,具体而言,涉及如何减少确认信号解释差错以及与之有关的不利影响,以提高无线网络环境中的吞吐量。
背景技术
无线联网系统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多数人进行通信的主要手段。无线通信装置已经变得更小,功能更强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提高便携性和方便性。蜂窝电话这种移动装置处理能力的提高对无线网络传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移动装置能力的扩展,维持旧的无线网络系统,同时完全支持新的、改进的无线装置能力,有可能非常困难。
更加具体地说,典型的频分技术通过将频谱均匀地划分成多个频带,来将频谱分成不同的通道,例如,可以将分配给无线蜂窝电话通信的频带分成30个通道,每个通道都用于一个话音对话,对于数字业务,每个通道都用于传递数字数据。每个通道每一次都可以只分配给一个用户。这种技术的一个常用变形是正交频分技术,它将整个系统频带有效地划分成多个正交子带。也将这些子带叫做音调(tones)、载波、子载波、频率间隔(bin)和/或频道。每个子带都与可以用数据进行调制的一个子载波相联系。利用时分技术,可以在时间上划分成一系列的时间片或时隙。以循环(round-robin)方式给通道的每个用户提供一个时间片用于发射和接收信息。例如,在任意给定时刻t,让用户通过一个短脉冲串使用通道。然后,换成另一个用户使用这个通道,给这个用户提供一个短脉冲串对应的时间用于发射和接收信息。这种“轮换”持续下去,最终每个用户都获得多个发射和接收脉冲串。
码分技术通常是在任意时刻能够获得的一个范围内的多个频率上发射数据。总的来说,将数据数字化,在可用带宽上进行扩频,其中,可以有多个用户在这个通道内重叠,给各个用户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码。用户可以在同一个宽频带内进行发射,其中每个用户的信号都用它自己独一无二的扩频码在整个频带内进行扩展。这一技术能够支持共享,其中一个或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进行发射和接收。这种共享可以通过扩频数字调制来实现,在其中以伪随机方式将用户的比特流在非常宽的频带上进行编码和扩展。接收机被设计成识别有关的独一无二序列码,去除随机化,以便以相干方式获得特定用户的信息比特。
典型的无线通信网络(例如采用频分、时分和码分技术)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这些基站提供覆盖区和一个或多个移动(例如无线的)终端,这些终端能够在这个覆盖区内发射和接收数据。典型的基站可以同时发射多个数据流用于广播、多播和/或单播服务,其中的数据流是只有一个移动终端有兴趣接收的数据构成的流。这个基站的覆盖区内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一个,多于一个,或者这个复合流所携带的所有数据流。同样,移动终端可以将数据发射给基站或者另一个移动终端。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或者不同移动终端之间这种通信的状况可能因为信道变化和/或干扰功率变化而变差。例如,前面提到的变化会影响基站调度、功率控制和/或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的速率预测。
传统的网络传输协议容易发生失配差错,这些失配差错会破坏发射和接收链之间的同步,导致严重的数据丢失,降低网络吞吐量。因此,在这个领域中需要提高无线网络系统吞吐量的系统和/或方法。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简单综述,以帮助理解这些实施例。这个综述不是所想到的所有实施例的全面概括,既不是要确定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单元,也不是要描绘所有或任意实施例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一种简单的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作为后面给出的详细说明的前序。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及其对应的公开内容,给出了各个方面,用于在采用多输入多输出协议结合混合自动请求(HARQ)重传协议的无线网络环境中减少确认信号解释差错。描述了一些系统和方法,这些系统和方法用于确定与成功解码数据包的数量相联系的累加式应答信号的误解,并且评估由此引起的数据包传输失配差错,以确定用于继续数据包解码的最优协议,减少失配,恢复数据包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同步。
一方面,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的通信过程里减小确认信号解释差错影响的方法包括:识别与确认信号的解释有关的差错,该确认信号表明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识别差错类型;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识别出来的差错类型,补救性地恢复提供所述确认信号的接收机和误解所述确认信号的发射机之间的同步状态。该方法还包括采用混合自动请求(HARQ)协议用于在所述发射机和所述接收机之间发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还采用累加式确认协议,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发射机确认所述接收机对至少一个数据包的成功解码。
另一方面,一种减少无线网络中因为失配差错而导致的吞吐量下降的系统包括:发射机,该发射机使用混合自动请求(HARQ)协议发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以及接收机,该接收机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给发射机提供与成功解码数据包的数量相关的累加式确认信号。该接收机包括对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器,以及产生所述确认信号的确认组件,以及差错检测组件,该差错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确认信号被误解所引起的失配差错。该接收机还包括能量估计组件,该组件估计因为失配差错而从后续数据包发射中略去或重复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能量电平。
另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检测和补偿无线网络中失配差错的设备,这种设备包括: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数据包的第一次发射的模块;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进行解码的模块;用于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的模块;以及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第二次发射,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的模块。另外,这一设备还包括用于基于通过应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能量估计协议获得的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解码和确认的模块。
再一方面,一种上面储存了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这些指令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数据包的第一次发射;对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进行解码;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第二次发射,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指令用于评估略去的和/或重复的数据包,来确定适合进行解码和/或确认的下一个数据包。
又一方面,一种用于执行指令以减少无线网络中确认信号差错的微处理器,这些指令包括:接收至少一个数据包的第一次发射;对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进行解码;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第二次发射,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
还有一个方面,一种支持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移动装置,包括:接收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无线网络中从发射机发射的数据包;差错检测组件,用于识别向上失配差错和向下失配差错中的至少一个;能量估计组件,用于评估与至少一个数据包相联系的能量电平;以及确认组件,用于产生一个或多个成功解码数据包的确认信号。
为了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下面将全面描述并且会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描述和附图详细给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特定方面。但是,这些方面只是说明了可以应用各实施例的原理的各种方式的一少部分,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和它们的等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说明这里给出的各实施例中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
图2说明一个系统,它能够降低与确认信号解码过程中的差错相联系的传输失配引起的吞吐量损失;
图3说明一个或多个方面中的一个系统,它能够检测因为误解解码确认信号而引起的传输失配差错;
图4说明各个方面中的一个系统,它能够检测确认信号解释中的向上差错并进行补偿,以便让接收机-发射机通信同步并降低吞吐量损失;
图5说明无线网络环境中的一个系统,它能减少因为误解确认信号而引起的吞吐量下降;
图6说明一个系统,它能够检测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确认信号误解差错并进行补偿,以维持这个网络中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之间的同步关系;
图7说明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天线之间发射信号的过程中,减少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之间的失配差错;
图8说明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认定因为失配差错而导致相应链失去同步的时候,让无线网络中一个天线内的接收机链与另一个天线中的发射机链重新同步;
图9说明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检测到无线通信环境中的失配差错时,恢复一个天线的接收链和另一个天线的发射链之间的同步状态;
图10说明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通过补偿无线网络中发射和接收链之间的失配差错来减少无线环境中的吞吐量下降;
图11说明能够应用这里描述的各系统和方法的无线网络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各实施例,其中相似的标号用于表示相似的部件。在以下说明中,为了进行说明,给出了大量的具体细节,以便帮助全面理解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但是很显然,可以实践这些实施例而没有这些具体细节。在其它情况下,用框图形式来说明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帮助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如同本申请中所使用的一样,“计算机”、“系统”等等术语都用于表示与计算机有关的实体,或者是硬件、软件、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或者是正在执行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处理器上运行的一个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的,执行的线程,程序/或计算机。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组件驻留在一个过程和/或执行的线程中,组件可以局限于一台计算机内,和/或分布在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之间。还有,这些组件可以从上面储存了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执行。这些组件可以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过程进行通信,比如按照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信号进行通信(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该组件通过信号与本地系统中的另一个组件相互作用,与分布式系统相互作用,和/或通过因特网这种网络与其它系统相互作用)。
此外,在这里描述各实施例的时候牵涉到了注册用户台。注册用户台也可以叫做系统、注册用户单元、移动台、远程台、接入点、基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或用户设备。注册用户台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WLL)台、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装置,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装置。
此外,这里描述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作为方法、设备或制造的商品,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来实现。“制造的商品”这个术语用于囊括能够从计算机可读装置、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装置(例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例如CD盘、数字多功能盘(DVD)……)、智能卡和闪存装置(例如卡、棒、密钥盘……)。
现在参考附图,图1说明这里给出的各实施例中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100。网络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扇区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102,这些基站102互相之间,并且在它们和一个或多个移动装置104之间接收、发射、中继无线通信信号。每个基站102都可以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每个链则可以包括与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有关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多路复用器、解调器、多路分离器、天线等等),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的一样。移动装置104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电脑、手持通信装置、手持计算装置、卫星无线电设备、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适合用于通过无线网络100进行通信的任意其它装置。
无线网络100可以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技术,以便在多条信号路径上进行数据传输。通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无线网络100和/或在这个网络上进行通信的组件能够因为多条路径传播而增加吞吐量。另外,无线网络100可以利用混合自动请求(HARQ)协议,在层上支持信号重传。显然,可以由无线网络100采用上述通信技术结合合适的任意无线通信协议(例如OFDM、OFDMA、CDMA、TDMA等等)。
HARQ协议建立在连续干扰消除(SIC)的基础之上,也叫做消隐层(BL,blanking layer)协议。在BL协议中,可以同时发射并且由一个接收机接收多个码字或层。当接收机在一个或多个层上解码的时候,它能够产生确认信号,表明已经对这些层成功解码,可以将这一确认信号发射回该信号的发射机。基于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发射机可以在剩余信号层内分配可用发射功率,从而用高于前述层的功率发射剩余层,这样做会提高这些剩余层成功解码的概率。发生失配差错的时候,比如发射机误解确认信号,重新发射成功解码的层,和/或没能按顺序发射一层,网络吞吐量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总共Nt层或数据包被丢弃而不发射,其中Nt是无线网络(例如无线网络100)中发射天线的数量。
图2说明系统200,该系统200能够减少因为与确认信号解码过程中的差错相关的传输失配导致的吞吐量损失。系统200包括类似于上面描述的无线网络100的无线网络202,用发射机204和接收机206来描述网络202。虽然无线网络202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发射机204和接收机206,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的一样,但是为了简单起见,图中只画出了单独一个发射机204发射通信数据信号给单独一个接收机206。发射机204包括编码器组件208,它能够按照合适的任意无线通信协议(例如OFDM、OFDMA、CDMA、TDMA等等)对信号进行调制和/或编码,然后可以将这些信号发射给接收机206。接收机206包括解码器组件210,它能够对其中接收到的信号和/或数据包进行解码用于处理。在对数据包的解码成功的情况下,确认组件212可以产生确认信号,表明对数据包的解码成功,可以将这一确认信号发送给发射机206,通知发射机206收到了这一数据包,并且已经完成了解码,因此不需要重新发射。
确认组件212可以采用累加式(cumulative)确认协议。例如,如果成功地对两个数据包(例如层)完成了解码,确认组件212可以发射包括二进制“2”(例如二进制的10)的确认信号而不分别对每个数据包进行确认。另外,确认组件212也可以采用“ON-OFF”确认协议,其中,只有成功地对一个或多个层完成了解码的时候才产生和/或发射确认信号。这一协议也可以叫做确认/无确认,或“ACK/NACK”协议。
图3说明系统300,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它能够检测因为误解解码确认信号而产生的传输失配差错。系统300包括无线网络302,类似于无线网络100,它采用MIMO和HARQ协议来发射通信数据包和确认信号。无线网络302包括发送数据给接收机306的发射机304。发射机304包括对信号和/或数据包进行编码,用于发射给接收机306的编码器组件。接收机306包括对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器组件310,以及产生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确认信号用于发射给发射机304的确认组件312。例如,确认组件312可以采用累加式确认技术结合ACK/NACK协议,从而使确认信号包括一个二进制值,表明成功解码的连续数据包的数量,将这一情况通知发射机304,并且允许发射机304确定一个适当的数据包序列,用于随后发射。在没有任何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情况下,不产生任何确认信号(NACK),没有确认信号这种情况用于通知发射机304没有任何数据包被成功解码,应该重复以前的发射。
接收机还可以包括差错检测组件314,该组件用于识别预期数据包系列发射之间的失配,并且通过让接收机306与发射机304同步来补偿失配。例如,在发射机304对确认信号的解码发生差错的情况下,随后的发射会受到不利影响(例如发射机304会发射一系列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包括重复的数据包,或者没能包括接收机306预期的顺序数据包)。
例如,根据一个具体实例,解码器310可以成功地对三层信号的第1层解码,并且确认组件312可以发送确认信号,该信号包括二进制值“01”,以表明第一个数据包解码成功。如果发射机304错误地将确认信号解释为二进制“10”,或者说表明第1层和第2层都被成功解码,那么在随后的发射中,发射机304只会发射第3层。当解码器310尝试对随后的发射进行解码的时候,接收机306在期待第2层,由于事实上发射机306不是在发射第2层,因此只会得到噪声(例如与固有系统静态之类相兼容)。差错检测组件314可以和能量估计组件316一起估计与第3层有关的预期能量,并且能够认识到收到的数据包事实上是第3层,第2层已经被丢弃。通过使用能量估计组件316产生的能量测量结果,接收机306能够确定第2层被丢弃,解码器310可以继续下去对第3层进行解码,以便让接收机306与发射机304同步,并且减少丢弃的数据层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不是丢失Nt层,在最差情况下,丢弃的层可以被限制为最多Nt-Nd层(例如其中Nt是发射的层的数量,Nd是成功解码的层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如果任何层都是因为向上失配差错而丢失的,那么其数量将不是Nt-Nd层,而是在1到Nt-Nd之间。根据这一实例,只丢弃一层,也就是第2层。要明白,前面的实例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是用于限制在给定信号中能够发射和/或确认的数据包的数量,也不是要限制检测和补偿差错的方式等等。
图4说明系统400,根据各个方面,它能够检测并补偿确认信号解释中的向上差错,以便同步发射机-接收机通信,减少吞吐量损失。系统400包括无线网络402,一个或多个移动装置(例如蜂窝电话个人通信装置……)能够在上面进行通信。所说明的无线网络402包括一个发射机404和一个接收机406,尽管很清楚无线网络事实上可以包括多个发射机和接收机,以及相关的通信组件。为了简单起见,发射机404可以是无线网络402中从第一天线算起的发射机链,接收机404可以是无线网络402中第二天线里的接收机链。另外,发射机404和接收机406可以是基站和/或移动装置的一部分,如同针对这里的各个方面所描述的一样。
发射机404包括编码器408,编码器408按照无线网络采用的一个或多个协议(例如OFDM、OFDMA、CDMA、TDMA……),对通信信号进行编码和/或调制。接收机406包括解码器组件410,它对收到的信号和/或数据包或者其中的层进行解码,供接收机406分析。接收机还包括确认组件412,该组件能够利用例如累加确认协议,结合ON-OFF确认技术,提供确认消息给发射机404,如同参考前面的附图所描述的一样。接收机406还包括能量估计组件416,该组件能够评估预测的信号能量,以帮助差错检测组件414确定发射机404对确认信号的解码是否发生了差错,并且引起了发射机404和接收机406之间的向上失配差错。
差错检测组件414可以包括“向上”差错检测器418和“向下”差错检测器420,用于补偿各种类型的失配差错,以便让接收机406和发射机404同步,减少通信会话过程中的吞吐量下降。例如,向上失配差错可以发生在以下情况下:接收机406发送对Nd层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发射机404将确认信号错误地解释为某个较大数量(例如Nd+1)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如同前面参考图3所说明的一样。在随后的发射的时候,发射机404将发送的层的数量比接收机406预期的少。例如,根据这个实例,接收机406可能在预期随后发射的数据包序列的最前面是第Nd+1层,但是发射机404错误地将Nd+2层作为随后发射中的第一个数据包进行发射。在这种情况下,能量估计组件可以针对第Nd+1层估计能量电平。如果针对第Nd+1层估计出来的能量电平低于预定最小门限电平,就可以假设发射的不是第Nd+1层(例如已经因为发射机404的解释错误而被丢弃),向上差错组件418可以让解码器410继续尝试对第Nd+2层解码(例如预期的数据包中的下一个),以便让接收机406和发射机404同步,减少数据包的进一步损失。可以针对多层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实现同步。
当接收机406发送确认信号表明已经对Nd层成功下载/解码,同时发射机404错误地将这一确认信号解释为少于Nd层的时候,就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在随后的发射中,发射机404因为误解了这一确认信号而发送重复的层。为了提供检查以进行保护防止这种失配,向下差错检测组件420可以尝试在对随后的发射进行解码之前对第Nd层进行解码。如果没有发生任何确认信号误解差错,那么对Nd的任何解码尝试都只能导致在接收机406中获得噪声,因为发射机404不是在发射第Nd层。
但是,在认识到存在向下失配差错的时候,解码器410可以继续对第Nd+1层进行解码,在对第Nd+1层解码成功的时候,确认组件412可以发送确认信号给发射机404。如果发射机404正确地解释了新的确认信号,那么发射机404和接收机406就已经成功地同步。在没有成功地对第Nd+1层完成解码的情况下,确认组件412可以产生并发射一个确认信号,再次表明成功地完成了对第Nd层的解码。
根据另一个实例,从发射机404的第一发射可以包括Nt=4层数据。接收机406成功地完成对第1和第2层的解码并进行确认。发射机404将确认信号误解为1,于是发射机404发射第2、3和4层,其中第2层是多余的发射。在对第3层进行解码之前,由于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对第2层的解码,接收机406可以重新产生、重构等等第2层的码字(也可以是第1层),并且能够识别如果发射机404误解确认信号就会发射的第2层的部分。向下差错组件420可以将重构的码字与多余的发射进行相关处理,并且能够评估相关程度是否高到足以(例如高于预定门限,比如50%匹配,以及75%匹配,或者需要的任何其它门限值)不必考虑这一多余层,而对发射中的下一层进行解码。如果达到相关门限,接收机406就会认识到这种多余发射,解码器410可以对下一个预期层(例如这个实例中的第3层)进行解码。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确认组件416可以产生和发射确认信号,如果被发射机406正确地解释,这个确认信号就会使得接收机406和发射机404同步。如果没能成功地对第3层完成解码,那么确认组件412就可以针对第2层确认,它也会同样地让接收机406和发射机404恢复同步状态。
图5说明系统500,该系统500能够减少因为无线网络环境中误解确认信号而导致的吞吐量下降。系统500包括无线网络502,该无线网络502类似于利用前面的附图所描述的网络。图中的网络502有一个发射机504和一个接收机506,尽管可以采用多个发射机和接收机,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明白的一样。发射机504包括编码器508,该编码器508能够按照网络502采用的特定调制方案对出去的信号进行编码。这样的信号可以由接收机506接收,并且由解码器510解码。确认组件512可以产生确认信号来表明信号中发射并成功解码的数据包,或者层,并且能够将确认信号返回发射机504。接收机506还可以包括差错检测组件514和信号能量估计器516,它们能够帮助检测与发射机504误解一个或多个确认信号有关的差错。差错检测组件514可以包括检测发射机504的向上失配差错的向上差错检测组件518,以及检测发射机504引起的向下失配差错的向下差错检测组件,如图4所示。
系统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22,该存储器522与接收机506连接,并且储存与收到的数据包和/或层、解码的层、被确认层、层能量估计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检测失配差错相关的任何其它信息,并且对它们进行补偿,以减少网络吞吐量的下降。处理器524可以与接收机506(和/或存储器522)连接,以支持与收到的信号层、已解码层、确认信号产生、差错检测、重新同步之类相关的信息的分析。显然,处理器524可以是专用于分析和/或产生接收机506收到的信息的处理器,控制系统5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处理器,和/或既分析和产生接收机506收到的信息,又控制系统5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处理器。
存储器522还能储存与产生确认信号、检测失配差错、采取补救措施以便让接收机506和发射机504重新同步等等相关的协议,从而使系统500能够采用所储存的协议和/或算法来提高这里描述的无线网络中的吞吐量。显然,这里描述的数据存储组件(例如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还可以既包括易失性又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说明,而不是用于施加限制,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ROM(EEPROM)或者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充当外部缓存。作为说明而不是作为限制,RAM有多种形式,例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SDRAM(ESDRAM)、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Rambus RAM(DRRAM)。这些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522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存储器和其它合适类型的存储器。
图6说明系统600,该系统600能够检测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确认信号误解差错,并且对此进行补偿,以维持网络内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之间的同步。系统600包括无线网络602,该无线网络602与结合前面的附图所描述的网络类似。无线网络602有一个发射机604和一个接收机606,虽然网络中也可以采用多个发射机和接收机,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的一样。发射机604包括按照网络602采用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OFDM、OFDMA、CDMA、FDMA……)对出去的信号进行编码的编码器608。接收机606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由解码器610解码。接收机606包括确认组件612,该组件能够产生成功解码数据包或层的确认信号,这些数据包或层可以包括在信号中,并且能够将确认信号返回给发射机604。接收机606还包括差错检测组件614和信号能量估计器616,它们能够检测与发射机604误解一个或多个确认信号有关的差错,如同参考前面的附图所介绍的一样。差错检测组件614可以包括检测发射机604的向上失配差错的向上差错检测组件618,以及检测发射机604引起的向下失配差错的向下差错检测组件,详见图4。
如同上面参考图5所描述的一样,系统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2和处理器624,它们与接收机606连接,并且互相连接。此外,AI组件626可以与接收机606连接,能够针对差错检测、信号能量估计等等作出推论。如同这里所使用的一样,“推断(infer)”或“推论(inference)”这些术语一般是指关于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的状态从通过事件和/或数据获得的观察结果进行推理或者推断其状态的过程。例如,可以将推论用于识别具体的上下文或操作,或者能够产生不同状态的概率分布。推论可以是概率意义上的,也就是说,基于数据和事件计算感兴趣的状态的概率分布。推论还可以用来从一组事件和/或数据组成更高阶事件的一些技术。这样的推论会从一组被观察事件和/或储存的事件数据构造新的事件或操作,而不管这些事件是否在时间上相关,也不管这些事件和数据是来自一个还是多个事件和数据源。
根据一个实例,至少部分地基于例如平均发射能量电平等等,AI组件626可以推断出适当的门限能量电平,在这个能量电平之上,判定给定信号内存在一层,在这个能量电平之下,判定不存在一层。根据这个实例,可以确定因为发射机604误解了确认信号而发生了差错,例如向下失配差错、向上失配差错等等。AI组件626与处理器624和/或存储器622一起,确定在随后发射的信号中一些层被重复了,和/或其中没有一些层。AI组件626可以推断应该进行检查来评估以前收到的层,例如,在检测到向下失配差错的情况下需要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AI组件626可以推断出一个适当的能量门限电平,在这个电平以上,发射中肯定存在一层,在这个电平以下,肯定不存在一层,从而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传输成本。显然,前面的实例在本质上都是说明性的,不是要限制AI组件626能够作出的推论的范围,也不是要限制AI组件626作出这种推论的方式。
参考图7~10,其中说明与产生补充系统资源分配有关的方法。例如,这些方法可以涉及通过补偿OFDM环境、OFDMA环境、CDMA环境、TDMA环境或者任何其它合适无线环境中的确认信号解释差错,来提高网络吞吐量。但是,为了简单起见,将这些方法说明和描述成一系列的操作,显然,这些方法不限于这些操作顺序,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操作可以与其它操作以不同于图中画出和这里描述的顺序和/或同时进行。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明白也可以将方法表示为一系列相关的状态或事件,如同状态图中一样。此外,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要实施一种方法,并不是需要所说明的所有操作。
图7说明方法700,该方法用于无线网络中天线之间发射信号的过程中,用于减少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之间的失配差错。在702中,可以评估和/或识别和/或检测ACK/NACK差错。确定存在这种差错的时候,可以在步骤704中确定差错的本质(例如向上还是向下)。
例如,可以在无线网络中采用MIMO通信技术,以便在多条信号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因为多路径传播而提高吞吐量。另外,还可以在层上采用HARQ协议来重传信号。显然,根据方法700,上述通信技术可以由无线网络采用,与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协议(例如OFDM、OFDMA、CDMA、TDMA等等)相结合。发生失配差错的时候,例如发射机误读了确认信号,并且重新发射了成功解码层和/或没能按顺序发射一层的时候,网络吞吐量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还可以在上述网络中采用累加式确认协议。例如,如果成功地对两个数据包(例如层)进行了解码,就可以发射包括二进制“2”(例如二进制10)的一个确认信号,而不分别对每个数据包进行确认。另外,这个网络还可以采用ON-OFF确认协议,其中只有在成功地对一个或多个层进行了解码的时候才产生和/或发射确认信号。可以将这样一个协议叫做确认/无确认或者ACK/NACK协议。
在步骤704里对ACK/NACK差错的评估可以包括确定是否因为误读了确认协议而重复发射了一层或者已经错误地漏掉了没有发射。在这两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情况下,在步骤706中,可以采取补救措施,识别差错的类型,恢复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之间的同步,同时减少作为失配差错的结果而丢弃的层数。
图8说明方法800,该方法用于在确定因为失配差错而在相应的链之间丢失了同步的情况下,将无线网络中一个天线的接收机链和另一个天线的发射机链重新同步。在步骤802处,可以从发射机接收包括一层或多层的第一信号。成功地对这些层进行了解码的时候,可以在804处将这些层的确认信号提供给发射机,通知发射机可以发射后续层。在806处,接收包括后续层的信号。在808处,确定已经发生了ACK/NACK差错。在810处,选择应用能量估计协议,用来例如估计与一个序列中下一个预期的层有关的能量电平。将估计出来的能量电平与一个预定门限进行比较,如果这一估计低于这个门限,就能确定804的确认信号被错误地解码(例如在向上差错情形中),在预期的序列中没有这一层。在向下确认信号差错情形中,不需要进行任何能量估计/噪声评估。相反,可以采用相关协议,如同上面参考图4,下面参考图10所描述的一样。基于这样一个确定结果,这一方法进入步骤812,对信号中的下一层/多层进行解码和确认。
图9说明方法900,该方法用于在检测到无线通信环境中有失配差错的情况下,恢复一个天线的接收链和另一个天线的发射链之间的同步状态。在步骤902中,接收链收到一个信号,其中的信号包括Nd层,或数据包,接收链产生成功解码数据包数量的一个确认信号,发送给发送这个信号的发射链。在904中,收到包括Nd+n层的后续信号,开始对它们进行解码。如果发射链将步骤902处提供的确认信号误解或者错误地解码成对更多数量的数据包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例如向上解释差错),那么在904处收到的信号将略去902处上次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和904处后续信号中第一数据包之间的数据包。为了评估这样一个差错,在906处,可以为下一个预期层(例如Nd+1)使用能量估计技术来评估发射功率,以便确定904处收到的后续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层。在908处,确定能量电平是否低于预定门限。如果不低于预定门限,那么所述层肯定存在,那么可以在910中照常对Nd+n个数据包的一个或多个进行解码和对成功解码进行确认。
如果在908处确定在906处估计的能量低于预定门限值,那么可以假设在902处产生的确认信号被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更多数量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并且触发了从904处收到的后续信号中略去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这样,在912处,可以认定是向上失配差错,可以对下一数据包(例如Nd+2)进行解码。这一方法回到906,进一步对能量估计进行迭代等等处理,以评估是否略去了第Nd+2层,直到找到发射的层并对其进行了解码。此时,接收链和发射链重会新同步。
图10说明方法1000,该方法1000用于通过补偿无线网络中发射链和接收链之间的向下失配差错来减少无线环境下的吞吐量下降。在步骤1002中,接收和确认包括Nd层的信号(例如从收到信号的接收链向发射信号的发射链发射确认信号,该确认信号包括成功解码的连续数据包的数量)。在步骤1004中,接收包括Nd+n层或数据包的后续信号。在1006中,在对Nd+n层解码之前,检查第Nd层的多余发射,以确定是否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例如发射链是否将步骤1002中提供的确认信号错误地解码成对少于全部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确认的信号)。
在步骤1008中,至少可以部分地基于在前面步骤1002处对第Nd层的解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来产生第Nd层的码字(例如副本、重复……)。这个码字可以包括第Nd层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步骤1010中,可以应用相关技术将这个码字与步骤1004处收到的包括Nd+n层的信号中的下一层进行比较。在步骤1012处,可以确定码字和所关心层之间的相关程度,以评估是否存在最低程度的相似性。例如,可以应用预定门限值(例如50%、60%或者合适的任何其它门限值),超过这个门限,这个码字和这个层就注定相同。
如果步骤1012处的确定结果表明这个码字和这个实例中的第Nd层之间存在足够高的相关性,就能够假定在步骤1004中收到的后续信号中已经多余地发射了第Nd层,而不管前面在步骤1002处对第Nd层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1016处,可以认识到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例如,发射机误解成为初始的确认信号表明成功解码的数据包的数量少于实际解码的数量),对第Nd+1层到第Nd+n层进行解码,产生一个新的确认信号,对第Nd层以及第Nd+n层的成功解码作出确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重新确认第Nd层,可以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实现同步。
在步骤1012处的确定结果表明所述码字和第Nd层之间的相关程度低于预定门限值的情况下,可以假定在步骤1004处收到的后续信号中没有第Nd层。在这种情况下,这一方法进入步骤1014,在其中照常对Nd+n层进行解码和确认,因为没有发生任何向下失配差错。
图11说明示例性的无线通信系统1100。为了简单起见,在无线通信系统1100中画出了一个基站和一个终端。但是很显然,这个系统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基站和/或一个以上的终端,其中另外的基站和/或终端可以基本上类似于这个示例性基站和下面描述的终端,或者与它们不同。另外很显然,这个基站和/或终端可以采用这里描述的系统(图1~6)和/或方法(图7~10),在它们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现在参考图11,在下行链路中,在接入点1105处,发射(TX)数据处理器1110对业务数据进行接收、格式化、编码、交织和调制(或码元映射)处理,并提供调制码元(数据码元)。调制器1115接收和处理数据码元和导频码元,并提供码元流。调制器1120在适当的子带上多路复用数据和导频码元,为每个不使用的子带提供零值信号,并且为每个码元周期获得N个子带的一组N个发射码元。每个发射码元都可以是数据码元、导频码元或者零值信号。可以在每个码元周期内连续地发送导频码元。导频码元可以是频分复用(FDM)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时分复用(TDM)的、频分复用(FDM)的或者码分复用(CDM)的。在OFDM系统情形中,调制器1120可以利用N点IFFT将每一组N个发射码元变换到时域,以获得包括N个时域码片的“已变换”码元。调制器1120通常重复每个已变换码元的一部分,以获得对应的码元。这个重复部分叫做循环前缀,用于对付无线信道中的延迟扩展。
发射机单元(TMTR)1120接收码元流,将它转换成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进一步对这些模拟信号进行调整(例如放大、滤波和变频),产生适合于在无线信道上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然后通过天线1125将下行链路信号发射给终端。在终端1130处,天线1135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提供接收到的信号给接收机单元(RCVR)1140。接收机单元114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例如滤波、放大和变频),并且将调整过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获得采样。解调器1145去掉附加在每个码元上的循环前缀,利用N点FFT将收到的变换过的每个码元变换到频域,为每个码元周期获得N个子带的N个接收到的码元,并且将接收到的导频码元提供给处理器1150用于信道估计。解调器1145进一步从处理器1150接收下行链路的频率响应估计,对收到的数据码元进行数据解调,获得数据码元估计(它们是发射的数据码元的估计),并且将这些数据码元估计提供给RX数据处理器1155,这个RX数据处理器1155对这些数据码元估计进行解调(也就是码元去映射)、去交织和解码,恢复发射的业务数据。解调器1145和RX数据处理器1155的处理分别与接入点1100处调制器1115和TX数据处理器1110的处理互补。
在上行链路上,TX数据处理器1160处理业务数据并提供数据码元。调制器1165接收数据码元,与导频码元进行多路复用,进行调制,并提供码元流。可以在分配给终端1130用于发射导频信号的子带上发射导频码元,其中上行链路导频子带数量可以与下行链路导频子代的数量相同或不同。接下来发射机单元1170接收并处理这个码元流,产生上行链路信号,由天线1135发射给接入点1110。
在接入点1110处,由天线1125接收来自终端1130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由接收机单元1175进行处理以获得采样。然后,解调器1180处理这些采样,并且提供收到的导频码元和上行链路的数据码元估计。RX数据处理器1185处理这些数据码元估计,来恢复终端1135发射的业务数据。处理器1190为在上行链路上发射信号的每个活动终端进行信道估计。可以有多个终端同时在分配给它们的导频子带组上在上行链路发射导频信号,其中的导频子带组可以交错。
处理器1190和1150分别引导在接入点1110和终端1135处的操作(例如进行控制、协调、管理等等)。对应的处理器1190和1150可以与储存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单元(图中没有画出)相联系。处理器1190和1150也可以进行计算,从而分别导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响应估计和冲击响应估计。
对于多址OFDM系统(例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可以有多个终端同时在上行链路上进行发射。对于这样一个系统,可以由不同的终端共享这些导频子带。可以将信道估计技术用于每个终端的导频子带扩展到了整个工作频带的情况下(有可能频带边缘除外)。需要这样的子带结构来获得每个终端的频率分集。这里描述的技术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用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用于信道估计的处理单元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以及设计成实现这里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者它们的组合中实现。对于软件实现,可以是通过实现这里描述的功能的模块来实现(例如程序、函数等)。软件代码可以储存在存储器单元里,可以由处理器1190和1150执行。
上面描述的内容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实例。当然,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不可能描述出能够想到的所有组件或方法的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认识到会有更多的组合和变化。因此,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包括落入后面的权利要求的实质和范围的所有这种改变、修正和变化。此外,在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中,“包括”这个术语的意思与“包含”一样。
Claims (49)
1.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的通信过程里减小确认信号解释差错影响的方法,包括:
识别与确认信号的解释有关的差错,该确认信号表明多层发射中成功解码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所述差错的差错类型是向上失配差错还是向下失配差错:
在对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将该副本与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若相关值超过相关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或者
估计与预期的数据包相联系的能量电平,将估计出来的能量电平与预定门限值进行比较,若能量电平低于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上失配差错;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识别出来的差错类型,补救性地恢复提供所述确认信号的接收机和误解所述确认信号的发射机之间的同步状态,其中
所述向上失配差错是指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所述发射机将所述确认信号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多数量的数据包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
所述向下失配差错是指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所述发射机将所述确认信号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少数量的数据包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采用混合自动请求(HARQ)协议用于在所述发射机和所述接收机之间发射所述数据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采用累加式确认协议,用于向所述发射机确认所述接收机对所述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成功解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差错是向上失配差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基于对所述确认信号的错误解释在后续多层发射中略去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估计与预期的数据包相联系的能量电平,并且将估计出来的能量电平与预定门限值进行比较,以核实在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不存在所述预期的数据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开始对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下一个预期的数据包进行解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发射机提供在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收到的成功解码数据包的确认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发射机正确地解释了在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收到的成功解码数据包确认信号的时候,所述发射机和接收机实现同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差错是向下失配差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基于对所述确认信号的错误解释,在后续多层发射中多余地发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并且将该副本与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超过预定的相关门限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数据包和所述副本之间的相关程度超过所述预定相关门限值的时候,将所述数据包识别为多余数据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开始对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下一个预期的数据包进行解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发射机提供在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收到的成功解码数据包的确认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收到的数据包里没有任何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时候,提供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确认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由移动装置执行。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装置是以下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装置、手持通信装置、手持计算装置、卫星电台、全球定位系统和个人数字助理。
19.一种减少无线网络中因为失配差错而导致的吞吐量下降的设备,包括:
发射机,该发射机使用混合自动请求(HARQ)协议发射与多层发射有关的数据包;以及
接收机,该接收机使用HARQ协议接收所述数据包,给所述发射机提供与所述多层发射中成功解码数据包的数量有关的累加式确认信号,并且基于所述失配差错的差错类型是向上差错还是向下差错来补救性地补偿与所述发射机处误解确认信号有关的失配差错,
其中所述接收机包括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器,以及产生所述确认信号的确认组件;
其中所述接收机还包括差错检测组件,该差错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多层发射中所述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确认信号被误解所引起的失配差错,并且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所述差错类型:
在对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将该副本与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若相关值超过相关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或者
估计与预期的数据包相联系的能量电平,将估计出来的能量电平与预定门限值进行比较,若能量电平低于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上失配差错,
其中所述接收机还包括能量估计组件,该组件估计与预期的数据包相联系的能量电平。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差错检测组件包括向上失配差错检测组件,该组件用于识别与确认信号有关的向上失配差错,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该确认信号被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所述多层发射中有更多数量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所述接收机将估计出来的能量电平与所述预定门限值进行比较,以确保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没有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所述解码器对下一个预期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如果成功,还要确认所述解码。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所述差错检测组件包括向下失配差错检测组件,该组件用于识别与确认信号有关的向下失配差错,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该确认信号被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少数量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所述向下失配差错检测组件为至少一个之前成功解码的数据包产生码字。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所述接收机将所述码字与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以评估相关程度是否超过预定相关门限值。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当超过所述预定相关门限值的时候,所述解码器不考虑重复的数据包,并且开始对下一个预期的数据包进行解码。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如果所述下一个预期的数据包解码成功,所述确认组件提供该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如果所述下一个预期的数据包解码不成功,所述确认组件提供所述重复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
29.一种用于检测无线网络中失配差错的设备,包括:
用于接收数据包的第一次多层发射的模块;
用于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模块;
用于提供所述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的模块;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数据包的第二次多层发射,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的模块,
其中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的模块包括确定是否从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中略去了预期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模块或者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成功解码数据包是否在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中被重复的模块;
用于识别与所述确认信号的解释有关的差错的模块;
用于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所述差错的差错类型是向上差错还是向下差错的模块:
在对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将该副本与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若相关值超过相关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或者
估计与预期的数据包相联系的能量电平,将估计出来的能量电平与预定门限值进行比较,若能量电平低于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上失配差错;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识别出来的差错类型,补救性地恢复提供所述确认信号的接收机和误解所述确认信号的用于发射的模块之间的同步状态的模块。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在确定略去了数据包的时候,继续对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行解码的模块。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还包括模块用于提供在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以便让所述用于接收的模块与用于发射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模块同步。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在确定有重复的数据包的时候,用于对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行解码的模块。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还包括模块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中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以便让所述用于接收的模块与用于发射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模块同步。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如果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没有一个被成功解码的时候,用于提供所述重复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的模块。
35.一种检测无线网络中失配差错的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包的第一次多层发射;
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
提供所述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
至少部分地基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第二次多层发射,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
其中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包括确定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中是否存在预期的数据包和重复的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个;
识别与所述确认信号的解释有关的差错;
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所述差错的差错类型是向上差错还是向下差错:
在对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将该副本与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若相关值超过相关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或者
估计与预期的数据包相联系的能量电平,将估计出来的能量电平与预定门限值进行比较,若能量电平低于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上失配差错,
至少部分地基于识别出来的差错类型,补救性地恢复提供所述确认信号的接收机和误解所述确认信号的发射机之间的同步状态。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跳过重复的数据包,对下一个预期的数据包进行解码。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提供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过程中收到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没有任何一个被解码,就提供所述重复数据包的确认信号。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采用能量估计协议来确定是否继续对下一个预期的数据包进行解码。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提供所述第二次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
41.一种用于减少无线网络中确认信号差错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数据包的第一次多层发射的接收机,该接收机包括:
用于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器;
用于提供所述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的确认组件;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数据包的第二次多层发射,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用于识别与所述确认信号的解释有关的差错,用于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所述差错的差错类型是向上差错还是向下差错:
在对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将该副本与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若相关值超过相关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或者
估计与预期的数据包相联系的能量电平,将估计出来的能量电平与预定门限值进行比较,若能量电平低于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上失配差错,
并且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识别出来的差错类型,补救性地恢复提供所述确认信号的接收机和误解所述确认信号的发射机之间的同步状态的差错检测器。
42.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移动装置,包括:
接收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无线网络中从发射机的多层数据包发射;
差错检测组件,用于将确认信号差错类型识别为向上失配差错或向下失配差错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所述差错类型:
在对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将该副本与所述后续多层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若相关值超过相关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或者
估计与预期的数据包相联系的能量电平,将估计出来的能量电平与预定门限值进行比较,若能量电平低于门限,则确定发生了向上失配差错;
能量估计组件,用于评估与所述多层数据包发射相联系的能量电平;以及
确认组件,用于产生所述多层数据包发射中一个或多个成功解码数据包的确认信号,其中
所述向上失配差错是指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将确认信号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多数量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
所述向下失配差错是指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将确认信号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少数量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是以下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装置、手持通信装置、手持计算装置、卫星电台、全球定位系统和个人数字助理。
44.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的通信过程里减小确认信号解释差错影响的方法,包括:
识别与确认信号的解释有关的差错,该确认信号表明成功解码的数据包;
确定差错类型,其中所述差错是向下失配差错,在该差错中,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发射机将所述确认信号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少数量的数据包被接收机成功解码,并且其中所述发射机基于对所述确认信号的错误解释,在后续发射中多余地发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在对所述后续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接收机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并且将该副本与所述后续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超过预定的相关门限值,若超过所述预定的相关门限值,则确定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识别出来的差错类型,补救性地恢复提供所述确认信号的接收机和误解所述确认信号的所述发射机之间的同步状态。
45.一种减少无线网络中因为失配差错而导致的吞吐量下降的设备,包括:
发射机,该发射机使用混合自动请求(HARQ)协议发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以及
接收机,该接收机使用HARQ协议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给所述发射机提供与成功解码数据包的数量有关的累加式确认信号,并且补救性地补偿与所述发射机处误解确认信号有关的失配差错,其中所述接收机还包括:
对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器,以及产生所述确认信号的确认组件,
差错检测组件,该差错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确认信号被误解所引起的失配差错,并且包括向下失配差错检测组件,该向下失配差错检测组件用于识别与确认信号有关的向下失配差错,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该确认信号被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少数量的数据包被成功解码,该向下失配差错检测组件还用于为至少一个之前成功解码的数据包产生码字,其中所述接收机将所述码字与后续数据包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以评估是否超过预定相关门限值,若超过所述预定的相关门限值,则确定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对所述后续数据包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确认成功解码的数据包。
46.一种用于检测和补偿无线网络中失配差错的设备,包括:
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数据包的第一次发射的模块;
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进行解码的模块;
用于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的模块;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第二次发射,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的模块;
用于识别与表明成功解码数据包的确认信号的解释有关的差错的模块,其中所述差错是向下失配差错,在该差错中,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将所述确认信号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少数量的数据包被用于接收的模块成功解码,并且其中基于对所述确认信号的错误解释,多余地发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所述第二次发射的至少一部分;
用于在对所述第二次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并且将该副本与所述第二次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超过预定的相关门限值的模块;以及
用于补救性地恢复的模块,该模块至少部分地基于识别出来的差错,补救性地恢复用于接收的模块和误解所述确认信号的用于发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模块之间的同步状态。
47.一种检测和补偿无线网络中失配差错的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数据包的第一次发射;
对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进行解码;
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第二次发射,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
识别与确认信号的解释有关的差错,该确认信号表明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差错是向下失配差错,在该差错中,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将所述确认信号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少数量的数据包在接收以后被成功解码,并且其中基于对所述确认信号的错误解释,在所述第二次发射中多余地发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在对所述第二次发射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并且将该副本与所述第二次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超过预定的相关门限值;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识别出来的差错,补救性地恢复提供所述确认信号的接收机和误解所述确认信号的发射机之间的同步状态。
48.一种减轻无线网络中确认信号差错的设备,包括:
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数据包的第一次发射的模块;
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进行解码的模块;
用于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被成功解码的确认信号的模块;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第二次发射,确定所述确认信号是否被正确解释的模块;
用于识别与确认信号的解释有关的差错的模块,该确认信号表明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差错是向下失配差错,在该差错中,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将所述确认信号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少数量的数据包在接收以后被成功解码,并且其中基于对所述确认信号的错误解释,在所述第二次发射中多余地发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用于在对所述第二次发射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并且将该副本与所述第二次发射中的数据包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超过预定的相关门限值的模块;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识别出来的差错,补救性地恢复提供所述确认信号的接收机和误解所述确认信号的发射机之间的同步状态的模块。
49.一种在无线网络上进行通信的移动装置,包括:
接收组件,该接收组件从所述无线网络中的发射机接收数据包发射;
差错检测组件,该差错检测组件识别与表明成功解码数据包的确认信号的解释有关的差错,该差错包括向上失配差错和向下失配差错中的至少一种差错,其中所述差错是向下失配差错,在该差错中,与实际成功解码相比较,发射机将所述确认信号错误地解释为表明有更少数量的数据包被所述接收组件成功解码,并且其中所述发射机基于对所述确认信号的错误解释,在后续发射中多余地发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所述差错检测组件在对所述后续发射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行解码之前,产生上次成功解码数据包的一个副本,并且将该副本与所述后续发射中的至少一个数据包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超过预定的相关门限值,若超过所述预定的相关门限值,则确定发生了向下失配差错,并且至少部分地基于识别出来的差错,补救性地恢复所述接收组件和误解所述确认信号的所述发射机之间的同步状态;
能量估计组件,该能量估计组件评估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有关的能量电平;以及
确认组件,该确认组件产生一个或多个成功解码数据包的确认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58981604P | 2004-07-20 | 2004-07-20 | |
US60/589,816 | 2004-07-20 | ||
US68809105P | 2005-06-06 | 2005-06-06 | |
US60/688,091 | 2005-06-06 | ||
PCT/US2005/025855 WO2006023192A2 (en) | 2004-07-20 | 2005-07-20 | Mitigating ack/nack errors in mimo/sic/harq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23620A CN101023620A (zh) | 2007-08-22 |
CN101023620B true CN101023620B (zh) | 2014-02-12 |
Family
ID=35447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3139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3620B (zh) | 2004-07-20 | 2005-07-20 | 减少mimo/sic/harq中的ack/nack差错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40663B2 (zh) |
EP (2) | EP1779579B1 (zh) |
JP (1) | JP4579981B2 (zh) |
KR (2) | KR100932405B1 (zh) |
CN (1) | CN101023620B (zh) |
AR (1) | AR049848A1 (zh) |
CA (1) | CA2574212A1 (zh) |
TW (1) | TW200627854A (zh) |
WO (1) | WO2006023192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52688B1 (en) * | 2002-12-31 | 2008-04-0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High data rate wireless bridging |
KR100688851B1 (ko) * | 2003-06-18 | 2007-03-02 | 니폰덴신뎅와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무선패킷통신방법 및 무선패킷통신장치 |
KR100929091B1 (ko) * | 2004-02-14 | 2009-11-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KR100922950B1 (ko) * | 2004-03-05 | 2009-10-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방식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프레임 처리 결과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
US7826871B2 (en) * | 2005-01-25 | 2010-11-0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US7895504B2 (en) * | 2005-06-16 | 2011-02-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AK-to-ACK error detection and recovery |
WO2007037655A1 (en) * | 2005-09-29 | 2007-04-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packe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ystem thereof |
CN101366227A (zh) * | 2006-02-07 | 2009-02-11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高速分组数据通信中的扩展控制面信令的装置和方法 |
US8116267B2 (en) * | 2006-02-09 | 2012-02-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users based on user-determined ranks in a MIMO system |
WO2007108751A2 (en) * | 2006-03-20 | 2007-09-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of reducing feedback signalling using sic |
JP5035969B2 (ja) * | 2006-04-27 | 2012-09-26 | イノヴァティヴ ソニック リミテッ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パケットデータ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US8059739B2 (en) * | 2006-06-05 | 2011-11-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data transmission errors |
CN101132259B (zh) * | 2006-08-23 | 2011-11-09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最后重传时刻控制数据重传的方法 |
US8103929B2 (en) * | 2006-09-11 | 2012-01-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orward/reverse ACK/NAC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953061B2 (en) | 2006-10-02 | 2011-05-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using efficient multiplexing |
MX2009003608A (es) | 2006-10-02 | 2009-04-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odo para transmitir una señal de control de enlace descendente. |
KR100870656B1 (ko) | 2006-10-27 | 2008-11-26 | 포스데이타 주식회사 | 디지털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ack/nack 피드백 정보탐지 장치 및 방법 |
KR100928584B1 (ko) | 2006-12-08 | 2009-11-2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지원 방법,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지원 방법 및 그시스템 |
PL2680523T3 (pl) | 2007-03-19 | 2018-04-30 | Lg Electronics, Inc. | Sposób i aparat do nadawania/odbioru informacji o przydziale zasobów w systemie komunikacji mobilnej |
KR101049138B1 (ko) | 2007-03-19 | 2011-07-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신호 수신 방법 |
WO2008120925A1 (en) * | 2007-03-29 | 2008-10-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913090B1 (ko) | 2007-06-13 | 2009-08-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
KR100908063B1 (ko) | 2007-06-13 | 2009-07-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
KR101347334B1 (ko) | 2007-06-14 | 2014-01-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수의 이동국에 대한 다중 입출력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동재송요구를 지원하는 응답문자 전송방법 |
WO2008155733A2 (en) * | 2007-06-18 | 2008-12-24 | Nokia Corporation | Acknowledgement aided space domain user scheduling for multi-user mimo |
US8599819B2 (en) * | 2007-06-19 | 2013-12-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
KR100900289B1 (ko) | 2007-06-21 | 2009-05-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
KR101397039B1 (ko) * | 2007-08-14 | 2014-05-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송 다이버시티를 사용하는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채널예측 오류의 영향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cdm 방식 신호전송 방법 |
WO2009022790A1 (en) * | 2007-08-14 | 2009-02-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806365B1 (en) | 2007-08-14 | 2022-10-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cquiring resource region information for phich |
KR101507785B1 (ko) | 2007-08-16 | 2015-04-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
KR101405974B1 (ko) * | 2007-08-16 | 2014-06-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US8320486B2 (en) * | 2007-09-28 | 2012-11-27 | Apple Inc. |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HARQ in MIMO systems |
US9083524B2 (en) * | 2008-03-26 | 2015-07-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ding an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294746A2 (en) * | 2008-07-03 | 2011-03-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0099653A1 (zh) | 2009-03-03 | 2010-09-10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
US8756477B2 (en) * | 2009-12-21 | 2014-06-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arly termination based on transport block fail for acknowledgment bundling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
US8315185B2 (en) | 2010-06-07 | 2012-11-20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 ACK/NACK detection in LTE PUSCH |
JP5533322B2 (ja) * | 2010-06-18 | 2014-06-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転送装置、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データ転送プログラム |
US9083497B2 (en) * | 2011-03-04 | 2015-07-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tting backhaul link subfr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ique applied thereto |
EP2704449A1 (en) * | 2012-08-30 | 2014-03-05 | Thomson Licensing | Rendering time control |
US8842552B2 (en) | 2012-12-17 | 2014-09-23 | Litepoint Corporation | Method of facilitating testing of multiple time-division-duplex (TDD) data packet signal transceivers |
US8842549B2 (en) * | 2012-12-17 | 2014-09-23 | Litepoin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allel testing of multiple data packet signal transceivers |
EP2827522A1 (en) * | 2013-07-15 | 2015-01-2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a first network node for transmitting or retransmitting data to a second network node and first network node thereof and method for a second network node for receiving data transmitted or retransmitted from a first network node and second network node thereof |
US9722732B2 (en) * | 2014-09-26 | 2017-08-0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ting repetition of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
US10009160B2 (en) * | 2015-03-13 | 2018-06-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 latency acknowledgements |
US10659112B1 (en) | 2018-11-05 | 2020-05-19 | XCOM Labs, Inc. | User equipment assis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
US10812216B2 (en) | 2018-11-05 | 2020-10-20 | XCOM Labs, Inc. |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scheduling |
US10432272B1 (en) | 2018-11-05 | 2019-10-01 | XCOM Labs, Inc. | Variab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
US10756860B2 (en) | 2018-11-05 | 2020-08-25 | XCOM Labs, Inc. |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
US11290172B2 (en) | 2018-11-27 | 2022-03-29 | XCOM Labs, Inc. | Non-coherent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
US11063645B2 (en) | 2018-12-18 | 2021-07-13 | XCOM Labs, Inc. | Methods of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with a group of devices |
US10756795B2 (en) | 2018-12-18 | 2020-08-25 | XCOM Labs, Inc. | User equipment with cellular link and peer-to-peer link |
US11330649B2 (en) | 2019-01-25 | 2022-05-10 | XCOM Lab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of multi-link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
US10756767B1 (en) | 2019-02-05 | 2020-08-25 | XCOM Labs, Inc. | User equipment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cellular signal with another user equipment |
US11032841B2 (en) | 2019-04-26 | 2021-06-08 | XCOM Labs, Inc. | Downlink active set management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
US10756782B1 (en) | 2019-04-26 | 2020-08-25 | XCOM Labs, Inc. | Uplink active set management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
US10735057B1 (en) | 2019-04-29 | 2020-08-04 | XCOM Labs, Inc. | Up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
US10686502B1 (en) | 2019-04-29 | 2020-06-16 | XCOM Labs, Inc. |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
US11411778B2 (en) | 2019-07-12 | 2022-08-09 | XCOM Labs, Inc. | Time-division duplex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alibration |
US11411779B2 (en) | 2020-03-31 | 2022-08-09 | XCOM Labs, Inc. |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estimation |
CA3175361A1 (en) | 2020-04-15 | 2021-10-21 | Tamer Adel Kadous | Wireless network multipoint association and diversity |
CA3178604A1 (en) | 2020-05-26 | 2021-12-02 | XCOM Labs, Inc. | Interference-aware beamforming |
KR20230091910A (ko) | 2020-10-19 | 2023-06-23 | 엑스콤 랩스 인코퍼레이티드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참조 신호 |
WO2022093988A1 (en) | 2020-10-30 | 2022-05-05 | XCOM Labs, Inc. | Clustering and/or rate selec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6000A (zh) * | 1997-11-03 | 2001-02-28 | 夸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率分级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EP1187386A1 (en) * | 2000-09-12 | 2002-03-1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asynchronous incremental redundancy recep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05876A (en) * | 1996-03-08 | 1999-12-21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 |
KR100387078B1 (ko) * | 1997-07-30 | 2003-10-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대역확산통신시스템의심볼천공및복구장치및방법 |
US6158041A (en) * | 1998-10-14 | 2000-12-05 | Cisco Technolog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Q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
GB0110125D0 (en) * | 2001-04-25 | 2001-06-20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031419B2 (en) | 2001-06-29 | 2006-04-18 | Nokia Corporatio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
DE10141092A1 (de) * | 2001-08-22 | 2003-03-06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paketen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
US20030066004A1 (en) | 2001-09-28 | 2003-04-03 | Rudrapatna Ashok N. | Harq techniques for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
US8089940B2 (en) | 2001-10-05 | 2012-0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and reliable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
US7379434B2 (en) * | 2001-10-19 | 2008-05-27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60235605D1 (de) * | 2002-01-03 | 2010-04-22 | Innovative Sonic Ltd | Mechanismus zur Vermeidung eines Datenstromabbruchs in drahtlosen Hochgeschwindigkeits-Kommunikationssystemen mittels eines Zeitschalters |
KR100747464B1 (ko) * | 2002-01-05 | 2007-08-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고속하향링크패킷접속(hsdpa)시스템을 위한타이머를 이용한 교착상황 회피방법 |
EP1381181A1 (en) * | 2002-07-09 | 2004-01-14 | Motorola,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hybrid ARQ packet combining |
US7397864B2 (en) * | 2002-09-20 | 2008-07-0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Incremental redundancy with space-time codes |
US7590094B2 (en) * | 2003-09-25 | 2009-09-15 | Via Telecom Co., Ltd. | Tristate requests for flexible packet retransmission |
US7826871B2 (en) * | 2005-01-25 | 2010-11-0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
2005
- 2005-07-15 US US11/182,694 patent/US794066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7-20 KR KR1020077003990A patent/KR10093240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7-20 CA CA002574212A patent/CA257421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7-20 WO PCT/US2005/025855 patent/WO2006023192A2/en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05-07-20 AR ARP050103009A patent/AR049848A1/es unknown
- 2005-07-20 KR KR1020097015878A patent/KR10097276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7-20 CN CN200580031396.5A patent/CN10102362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7-20 EP EP05805840.5A patent/EP177957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07-20 JP JP2007522746A patent/JP45799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7-20 EP EP10174917.4A patent/EP225947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07-20 TW TW094124569A patent/TW200627854A/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6000A (zh) * | 1997-11-03 | 2001-02-28 | 夸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率分级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EP1187386A1 (en) * | 2000-09-12 | 2002-03-1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asynchronous incremental redundancy recep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579981B2 (ja) | 2010-11-10 |
KR20070041583A (ko) | 2007-04-18 |
KR100932405B1 (ko) | 2009-12-17 |
AR049848A1 (es) | 2006-09-06 |
EP2259476B1 (en) | 2014-07-16 |
CN101023620A (zh) | 2007-08-22 |
EP1779579B1 (en) | 2013-12-11 |
CA2574212A1 (en) | 2006-03-02 |
WO2006023192A2 (en) | 2006-03-02 |
KR20090086137A (ko) | 2009-08-10 |
WO2006023192A3 (en) | 2006-04-20 |
EP1779579A2 (en) | 2007-05-02 |
US20060018259A1 (en) | 2006-01-26 |
TW200627854A (en) | 2006-08-01 |
KR100972768B1 (ko) | 2010-07-28 |
EP2259476A3 (en) | 2011-11-16 |
JP2008507917A (ja) | 2008-03-13 |
EP2259476A2 (en) | 2010-12-08 |
US7940663B2 (en) | 2011-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23620B (zh) | 减少mimo/sic/harq中的ack/nack差错 | |
CN101636960B (zh) | 通过重解码进行h-arq确认检测验证 | |
KR100906332B1 (ko) | 중계기를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 복합자동 재전송 기법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 |
JP4370245B2 (ja) | 自動再送要求(arq)方式の動的選択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
KR100818243B1 (ko) | 자동 재송 요구방식을 이용하는 멀티캐리어 통신 시스템을위한 통신 방법 | |
US7904034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RU2369019C2 (ru) | Эффективное обнаружение фактов ошибочной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и сообщений о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и приема (аск) как сообщений о неподтверждении приема (nack) | |
KR102161979B1 (ko) | 매크로 다이버시티를 갖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 |
JP6955575B2 (ja) | 第2のサービスの送信における第1のサービスのためのデータのパンクチャバンドルの構成 | |
US8537853B2 (en) | Side information bits of ACK and NACK bits in multiple ACK/NACK transmission | |
US7724640B2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RQ data transmission | |
CN101378296B (zh) | 一种分层数据传输方法 | |
CA2347226A1 (en) | Accumulative arq method and system | |
KR100897989B1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추정된 위상 정보를 이용한 협력자동 재송 요구 방법 | |
WO2008023922A1 (en) |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packets in mimo system | |
WO2020090029A1 (ja) |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KR20090041836A (ko) | Harq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73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73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