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0061A - 一种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0061A
CN101020061A CNA2007100174658A CN200710017465A CN101020061A CN 101020061 A CN101020061 A CN 101020061A CN A2007100174658 A CNA2007100174658 A CN A2007100174658A CN 200710017465 A CN200710017465 A CN 200710017465A CN 101020061 A CN101020061 A CN 101020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solution
gelatin
weight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174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道澄
吴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7100174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20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20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0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现有非专门的超声控释载药体系稳定性差、载药效率不高,超声触发释药量较低。且载体药物释放的不可逆性,公开了一种新的超声波触发释药体系—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的制备工艺,包括下述工序:将一定浓度的明胶溶液加热后载药,加入卤素钠盐溶液及表面活性剂对载药明胶体系进行离子化修饰,然后进行磁力搅拌及超声波处理、再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终止反应后放入冰箱中静置过夜,最后得到具有优良超声控释性能的载药明胶微凝胶制品。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明胶微凝胶载药体系在药物新剂型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Description

一种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超声控制所含药物释放速度的药物载体-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纳米药物载体系统是具有微米及纳米尺寸的药物载体系统,包括微球、微凝胶、微乳剂、纳米微粒、纳米乳剂及纳米凝胶等。与传统药物剂型相比,它们的特点是具有体内药物缓释性和一定的组织靶向性,由于它们和细胞的融合及内吞作用,改变了给药途径,不仅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而且改变了药物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通常,微/纳米药物载体系统适用于各种给药方式,如动脉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粘膜给药和关节内给药等。因此该类药物载体系统在抗肿瘤、抗病毒、心血管疾病、DNA靶向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微/纳米载体一旦进入体内,人们便不能控制其靶向性和释药方式,载体在体内只有被动地随血液全身循环,被动地释放药物。这对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往往难以奏效,以恶性肿瘤为例,化疗药物由于毒副作用大、细胞耐药等原因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只能采用间隙给药的方法,肿瘤细胞不能一次被杀灭。由于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快于正常细胞,用药结果是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灭甚于肿瘤细胞,形成恶性循环。此外,由于肿瘤种类不同,其增殖方式、增殖速度等各不相同,甚至不同个体之间都有很大差异。临床化疗方案仅有给药剂量和间隙时间,对不同生长期的肿瘤细胞采用同样的给药剂量和间隙时间,常常达不到预期疗效。因此,理想的载药体系应该具有药物定位、定时、定量释放的性质才能达到罪佳治疗。药物定位可由靶向制剂来解决,而定时、定量给药则需要通过控释制剂来实现。控释方式主要包括物理信号如温度、电场、磁场、超声波等和化学信号如pH值、离子强度和化学物质等。其中,超声触发释药体系具有方法简便、定位准确、对人体损伤小、可以深入到身体内部、作用距离长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在我国尚无超声触发释药体系方面的发明专利。国际专利申请WO2004082607-A2“A METHODOF PREPARING GAS-FILLED POLYMER MATRIX MICROPARTICLESUSEFUL FOR DELIVERING DRUG”(一种用于有效递送药物的充气聚合物基质微球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微粒的制备方法,这种多聚物微粒可用于超声介导的药物靶向递送:首先把微球送达特定的组织或器官;然后在该组织或器官施加超声,该超声的能量密度可引起微球破裂;保持该超声能量密度直到大多数的微球破裂即可将药物介导到靶部位。该制备方法的特点在于提高了制备过程中乳状液的稳定性。国际专利申请WO2003015831-A“GAS MICROSPHERE LIPOSOME COMPOSITES”(充气微球脂质体复合物)公开了一种用于诊断超声成像和药物靶向递送的微泡-脂质体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新颖性在于当其悬浮于介质中时,微泡-脂质体复合物由一个含气的微球(MS)和充满液体的脂质体(LP)组成,该微球表面至少吸附了一个酯类分子(Ia)或表面活性剂分子(Ib),而充满液体的脂质体则通过Ia或Ib与含气微球相连。该方案主要用于诊断成像,特别是超声诊断成像,如对受体、或RNA酶的成像;或者在包含药物的情况下,用于心脏病、炎症、传染病、癌症和血管栓塞的治疗。该方案的特点在于可以选择性地靶向递送诊断或治疗试剂,并通过施加超声加速局部药物释放。国际专利申请WO9851284-A“NOVEL ACOUSTICALLY ACTIVE DRUGDELIVERY SYSTEMS”(新型声学活性药物递送系统)公开了一种可用于药物定位释放的声学靶向药物递送系统,使用含有油和表面活性剂的填气颗粒,通过加热或诊断超声实现眼、前列腺、肺和癌症的局部治疗。由于微粒含有可检测的组分如氟碳化合物,因此药物的递送过程可以被有效的监测,当药物到达特定位点可通过在特定位点施加超声能量给气体,破坏脂质体微粒从而释放诊断或治疗药物。上述所公开的超声控制释药体系均是兼有载药功能的超声造影剂,其所存在的缺点是稳定性较差、载药效率不高,并非专门的超声释药体系,它们的超声触发释药量较低。且均为不可逆地药物释放,载体破坏后不能恢复。因此,开发性能稳定的新型可逆超声触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超声波触发释药体系-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制备工艺,所述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体系是以明胶为载体材料、将药物成份包裹成微/纳米级凝胶颗粒,减小药物与正常细胞的接触,降低药物毒性,到达局部后在病灶部位施加超声波,使药物从该载药系统中定时、定量释放,达到增加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小整体药物浓度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含重量浓度为5~20%的明胶溶液加热至35~60℃,加入1%~10%重量的药物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摩尔浓度为0.5~1.5mol·L-1卤素钠盐溶液,至卤素阴离子终重量浓度为1~5%,用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溶液的重量浓度为0.5%~5%,再加入0.5~2%重量的表面活性剂;
b.在35~60℃热水浴中进行磁力搅拌,并逐滴加入重量浓度为20%的蛋白沉淀剂,至观察到溶液混浊,再逐滴加入溶剂化剂至观察到溶液恢复澄清;
c.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1-4分钟,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
d.在步骤b同样的磁力搅拌条件下,加入0.1%~3%重量的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
e.交联反应25分钟~2小时后,加入0.1~1.0%重量的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2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
所述步骤a的药物可以是抗生素类、抗菌素类、抗肿瘤类、抗病毒类、抗凝血剂、提高免疫力类、蛋白类、核酸类、激素类和基因类药物中的一种,其在水溶液中为亲脂性或亲水性的;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吐温-20(Tween-20)、吐温-40(Tween-40)、吐温-60(Tween-60)、吐温-65(Tween-65)、吐温-80(Tween-80)、吐温-85(Tween-85)和司盘-20(Span-20)、司盘-40(Span-40)、司盘-60(Span-60)、司盘-80(Span-80)中的一种,或者是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步骤b中的蛋白沉淀剂,可以是硫酸钠、硫酸铵或氯化钠中的一种,或者是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步骤c中的溶剂化剂可以是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这两种混合物
所述步骤d中的交联剂可以是甲醛、戊二醛、甘油醛、环氧化物、氧化葡聚糖、异氰酸酯、酰基叠氮化合物和水溶性碳化二亚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物。
上述方案中,步骤b中所述的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200~500转/分;步骤c中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超声频率为20KHz,功率为75w。
本发明基于卤素离子共沉淀法制备的含药明胶微凝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内有大量的水,本发明利用卤素离子(如F-离子)共沉淀一方面可以制备含药明胶微凝胶,另一方面微凝胶含有大量的卤素离子,由于卤素离子如F-离子具有较大的电负性,使得明胶凝胶表面带有微小的孔隙,超声波可以透过而不破坏微凝胶,当超声波在适当的条件下达到某个特定值时,三维网状结构中的水产生大量气泡,使微凝胶的体积急剧增大,气泡再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运动并最终逸出凝胶,从而带走了溶解其中的药物,药物释放增加。而超声波停止后,大量气泡破裂,微凝胶的体积降低,加上体系要维持稳定的结构,所以几分钟后体系可以恢复原状,而未含有卤素离子的明胶微凝胶其表面没有孔隙,超声波难以透过或者透过会破坏微凝胶,因此不会产生超声触发释药效应。所以在交联反应时必须严格控制条件,一旦形成微凝胶则马上终止交联反应,反应过长则微凝胶其表面没有孔隙,反应过短无法形成一定形状的微凝胶。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新型超声触发释药体系对未来的研究和应用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明胶作为载体材质,与合成高分子材料相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本发明的药物载体在药物新剂型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例1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的粒径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实例2的透射电镜图(×30000)。
图4是本发明实例2在超声作用下平均粒径的变化图。
图5是本发明实例2在超声作用下药物释放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将含重量浓度10%的明胶溶液加热至40℃,加入2%重量的抗生素类药物林可霉素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1.50mol·L-1的NaCl溶液至Cl-终浓度为2%,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重量浓度为0.6%,加入0.8%重量的Tween-40,在35℃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3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的硫酸铵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乙醇至溶液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2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35℃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300转/分下加入0.2%重量的交联剂甲醛,交联反应45分钟后,加入0.2%重量的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5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林可霉素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制得的产品静置后分层,上层澄清透明下层为白色颗粒状沉淀,振荡可分散。取2ml左右液体置于5ml小烧杯中,室温下用探头式超声细胞破碎仪作用,超声频率为20kHz。超声作用约前80秒,液体略显混浊,浊度低。作用约80秒左右时,液体由半透明溶液变为乳白色悬浊液。室温下静置100秒左右,溶液恢复原状,无大块絮状物生成。
经粒度分析仪测定,体系平均粒径为3.5709±1.45518μm,D10为1.76423μm,D90为5.29389μm。附图2为该空白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的粒径分布图。所用仪器为:Multisizer 3型颗粒粒度分布及颗粒计数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公司生产。测定条件为:20℃。
实施例2
将含重量浓度5%的明胶溶液加热至35℃,加入1%重量的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1.0mol·L-1的NaF溶液至F-终浓度为1%,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浓度为0.5%,加入0.5%重量的Tween-20,在3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2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的硫酸钠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异丙醇至溶液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1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3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200转/分下加入0.1%重量的交联剂戊二醛,交联反应25分钟后,加入0.1%重量的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的明胶微凝胶的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阿霉素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
阿霉素离子化修饰明胶纳米凝胶粉末加入双蒸水分散为为乳白色的胶体混悬液,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离子化修饰明胶纳米凝胶呈球形且大小较均匀,如附图3所示。将采集的图象经计算机图象分析,求得离子化修饰明胶纳米凝胶的平均粒径为(46±12)nm。所用仪器为:JEM-2000EX型透射电镜,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经高效液相质谱测定和计算,载药率及包裹率分别为0.091g/L和87.2%。该体系于4℃放置6个月后,外观依然为均质胶体混悬液,无分层和沉淀现象。电镜观察颗粒大小无变化,载药率及包裹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未施加超声波时,离子化修饰明胶纳米凝胶的粒径为40nm。而施加了超声波后,约7-8min后,粒径即增加到最大值(1100nm)左右。停止超声3min左右,离子化修饰明胶纳米凝胶的粒径又基本恢复至40nm。说明该现象是可逆且可以连续进行的。图4是实例2在超声作用下平均粒径的变化图。测试条件:超声频率为20kHz,能量密度为0.4w/Gm2。图5是超声前后离子化修饰明胶纳米凝胶的释药特性,该体系在超声施加后7-8min可以达到条件体积相变值最大。此时,药物释放量也最大,而停止超声波3min后体系恢复原状。所用仪器为:Shimadzu 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公司生产。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01mol·L-1磷酸二氢铵∶冰乙醇(7∶30∶0.5),流速1.0ml·min-1,激发波长450nm,发射波长530nm,20℃。
实施例3
将含重量浓度12%的明胶溶液加热至50℃,加入2%重量的抗真菌类药物两性霉素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1.2mol·L-1的NaBr溶液至Br-终浓度为3%,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浓度为1%,加入1.0%重量的Tween-60,在在4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4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的氯化钠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重量比1∶1的乙醇与异丙醇混合物至溶液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3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4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400转/分下加入0.8%重量的交联剂甘油醛,交联反应1小时后,加入0.4%重量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2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的明胶微凝胶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两性霉素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
经粒度分析仪测定,体系平均粒径为1.57±1.45μm,D10为1.06μm,D90为3.29389μm。载药率及包裹率分别为0.082g/L和80.2%。该体系具有明显的超声控释药物的性质,于4℃放置6个月后,外观依然为均质胶体混悬液,无分层和沉淀现象。电镜观察颗粒大小无变化,载药率及包裹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施例4
将含重量浓度15%的明胶溶液加热至55℃,加入4%重量的提高免疫力药物α-干扰素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1.4mol·L-1的NaI溶液至I-终浓度为4%,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浓度为4%,加入1.2%重量的Tween-65,在3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2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的硫酸钠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异丙醇至溶液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4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3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500转/分下加入1.0%重量的交联剂甘油醛,交联反应1小时20分钟后,加入1%重量的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的明胶微凝胶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α-干扰素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经粒度分析仪测定,体系平均粒径为5.21±1.05μm,D10为2.06μm,D90为7.46μm。载药率及包裹率分别为0.086g/L和82.4%。该体系具有明显的超声控释药物的性质,于4℃放置6个月后,外观依然为均质胶体混悬液,无分层和沉淀现象。电镜观察颗粒大小无变化,载药率及包裹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施例5
将含重量浓度20%的明胶溶液加热至60℃,加入6%重量的抗凝血剂双香豆素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1.0mol·L-1的NaI溶液至I-终浓度为5%,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浓度为5%,加入1.4%重量的Tween-80,在30℃磁力搅拌下,搅拌转速为2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重量比1∶1的硫酸钠和硫酸铵混合物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异丙醇至溶液浑浊后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3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3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200转/分下加入1.5%重量的交联剂环氧乙烷,交联反应1小时40分钟后,加入1.0%重量的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的明胶微凝胶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双香豆素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经粒度分析仪测定,体系平均粒径为0.47±0.25μm,D10为0.16μm,D90为1.09μm。载药率及包裹率分别为0.062g/L和75.4%。该体系具有明显的超声控释药物的性质,于4℃放置6个月后,外观依然为均质胶体混悬液,无分层和沉淀现象。电镜观察颗粒大小无变化,载药率及包裹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施例6
将含重量浓度15%的明胶溶液加热至40℃,加入8%重量的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1.5mol·L-1的NaBr溶液至Br-终浓度为3%,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浓度为2%,加入1.6%重量的Tween-85,在30℃水浴中磁力搅拌下,搅拌转速为2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的氯化钠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重量比1∶1的乙醇与异丙醇混合物至溶液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3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3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200转/分下加入1.8%重量的交联剂氧化葡聚糖,交联反应2小时后,加入0.4%重量的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2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的明胶微凝胶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金刚烷胺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经粒度分析仪测定,体系平均粒径为0.26±0.07μm,D10为0.16μm,D90为0.59μm。载药率及包裹率分别为0.068g/L和77.4%。该体系具有明显的超声控释药物的性质,于4℃放置6个月后,外观依然为均质胶体混悬液,无分层和沉淀现象。电镜观察颗粒大小无变化,载药率及包裹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施例7
将含重量浓度20%的明胶溶液加热至35℃,加入10%重量的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1.0mol·L-1的NaCl溶液至Cl-终浓度为2%,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浓度为2.5%,加入1.8%重量的Span-20,在35℃水浴中磁力搅拌,转速为3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的硫酸钠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乙醇至溶液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2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35℃水浴中磁力搅拌,转速为300转/分下加入2%重量的交联剂异氰酸酯,交联反应45分钟后,加入0.2%重量的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的明胶微凝胶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地塞米松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经粒度分析仪测定,体系平均粒径为2.42±0.34μm,D10为1.12μm,D90为6.09μm。载药率及包裹率分别为0.092g/L和88.4%。该体系具有明显的超声控释药物的性质,于4℃放置6个月后,外观依然为均质胶体混悬液,无分层和沉淀现象。电镜观察颗粒大小无变化,载药率及包裹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施例8
将含重量浓度20%的明胶溶液加热至55℃,加入10%重量的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1.50mol·L-1的NaF溶液至F-终浓度为3%,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浓度为3.5%,加入0.8%重量的Span-40,,在3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2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的硫酸钠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乙醇至溶液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2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35℃水浴中磁力搅拌,转速为300转/分下加入2.2%重量的交联剂酰基叠氮化合物,交联反应1小时后,加入0.4%重量的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的明胶微凝胶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丝裂霉素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经粒度分析仪测定,体系平均粒径为0.87±0.35μm,D10为0.36μm,D90为3.09μm。载药率及包裹率分别为0.088g/L和79.1%。该体系具有明显的超声控释药物的性质,于4℃放置6个月后,外观依然为均质胶体混悬液,无分层和沉淀现象。电镜观察颗粒大小无变化,载药率及包裹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施例9
将含重量浓度12%的明胶溶液加热至45℃,加入5%重量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1.50mol·L-1的NaF溶液至F-终浓度为1.5%,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浓度为8%,加入2%重量的Span-60,在在4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2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的硫酸钠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乙醇至溶液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2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4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200转/分下加入2.5%重量的交联剂酰基叠氮化合物,交联反应1小时后,加入0.6%重量的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的明胶微凝胶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重组人P53腺病毒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经粒度分析仪测定,体系平均粒径为0.13±0.03μm,D10为0.06μm,D90为0.39μm。载药率及包裹率分别为0.042g/L和62.4%。该体系具有明显的超声控释药物的性质,于4℃放置6个月后,外观依然为均质胶体混悬液,无分层和沉淀现象。电镜观察颗粒大小无变化,载药率及包裹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施例10
将含重量浓度10%的明胶溶液加热至55℃,加入4%重量的蛋白类药物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1.5mol·L-1的NaI溶液至I-终浓度为4%,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浓度为4.5%,加入1.2%重量的Span-80,在35℃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4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的硫酸钠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异丙醇至溶液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4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35℃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400转/分下加入3%重量的交联剂水溶性碳化二亚胺,交联反应1小时20分钟后,加入0.8%重量的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的明胶微凝胶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经粒度分析仪测定,体系平均粒径为5.27±0.45μm,D10为2.16μm,D90为9.19μm。载药率及包裹率分别为0.092g/L和78.6%。该体系具有明显的超声控释药物的性质,于4℃放置6个月后,外观依然为均质胶体混悬液,无分层和沉淀现象。电镜观察颗粒大小无变化,载药率及包裹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施例11
将含重量浓度8%的明胶溶液加热至45℃,加入4%重量的核酸药物三链形成寡核甘酸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0.50mol·L-1的NaI溶液至I-终浓度为3%,加入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浓度为3%,加入1.2%重量的1∶1的Tween-80和Span-80的混合物,在4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500转/分下逐滴加入重量浓度20%的硫酸铵至溶液浑浊,再逐滴加入异丙醇至溶液再变清。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2min(功率为75w,频率20KHz)后,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在40℃水浴中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500转/分下加入1%重量的重量比为1∶1的水溶性碳化二亚胺和氧化葡聚糖的混合物,交联反应1小时后,加入1.0%的重量的交联反应终止剂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将得到的离子化修饰的明胶微凝胶过Sephadax G-75柱,再冷冻干燥后轻轻粉碎得到三链形成寡核甘酸明胶氟离子化修饰微凝胶粉末。经粒度分析仪测定,体系平均粒径为0.87±0.21μm,D10为0.46μm,D90为3.11μm。载药率及包裹率分别为0.070g/L和70.2%。该体系具有明显的超声控释药物的性质,于4℃放置6个月后,外观依然为均质胶体混悬液,无分层和沉淀现象。电镜观察颗粒大小无变化,载药率及包裹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本发明以上实施例并非构成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按照其对本发明的理解所进行的发明要素的组合或者等同替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骤:
a.将含重量浓度5~20%的明胶溶液加热至35~60℃,加入1%~10%重量的药物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浓度为0.5~1.5mol·L-1卤素钠盐溶液,至卤素阴离子终重量浓度为1~5%,用双蒸水调节溶液的体积使明胶溶液的重量浓度为0.5%~5%,再加入0.5~2%重量的表面活性剂;
b.在35~60℃热水浴中进行磁力搅拌,并逐滴加入重量浓度为20%的蛋白沉淀剂,至观察到溶液混浊,再逐滴加入溶剂化剂至观察到溶液恢复澄清;
c.在0-5℃水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处理溶液1-4分钟,使之成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溶液;
d.在步骤b同样的磁力搅拌条件下,加入0.1%~3%重量的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
e.交联反应25分钟~2小时后,加入0.1~1.0%重量的焦亚硫酸钠,终止交联反应,继续搅拌1~2小时,放入4℃的冰箱中静置过夜,即得到载药的离子化修饰明胶微凝胶;
所述步骤a中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菌素类、抗肿瘤类、抗病毒类、抗凝血剂、提高免疫力类、蛋白类、核酸类、激素类和基因类中的一种,其在水溶液中为亲脂性或亲水性的;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65、吐温-80、吐温-85、司盘-20、司盘-40、司盘-60和司盘-8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步骤b中的蛋白沉淀剂为硫酸钠、硫酸铵或氯化钠中的一种,或者是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步骤c中的溶剂化剂为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这两种混合物;
所述步骤d中的交联剂为甲醛、戊二醛、甘油醛、环氧化物、氧化葡聚糖、异氰酸酯、酰基叠氮化合物和水溶性碳化二亚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b中所述的磁力搅拌,搅拌转速为200~500转/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c中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超声频率为20KHz,功率为75w。
CNA2007100174658A 2007-03-06 2007-03-06 一种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020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174658A CN101020061A (zh) 2007-03-06 2007-03-06 一种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174658A CN101020061A (zh) 2007-03-06 2007-03-06 一种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0061A true CN101020061A (zh) 2007-08-22

Family

ID=38707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174658A Pending CN101020061A (zh) 2007-03-06 2007-03-06 一种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20061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8960A (zh) * 2010-12-01 2011-04-20 安徽省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质量稳定性的方法
CN101288781B (zh) * 2008-04-10 2011-07-20 浙江大学 一种促进载抗生素骨水泥局部药物释放的方法
CN102319453A (zh) * 2011-08-17 2012-01-1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超声智能控释的载药支架
CN102038638B (zh) * 2009-10-26 2012-12-26 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5302A (zh) * 2013-01-08 2013-04-24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超声生物效应介导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控释制剂
CN108495709A (zh) * 2016-01-25 2018-09-04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含有功能性物质的胶囊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81321A (zh) * 2019-10-14 2020-01-1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多糖凝胶微囊及制备方法
CN114728067A (zh) * 2019-08-01 2022-07-08 帝国理工学院创新有限公司 超声触发的脂质体有效负载释放
CN115089763A (zh) * 2022-03-28 2022-09-23 东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3d打印的多功能甘油水凝胶生物墨水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8781B (zh) * 2008-04-10 2011-07-20 浙江大学 一种促进载抗生素骨水泥局部药物释放的方法
CN102038638B (zh) * 2009-10-26 2012-12-26 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18960A (zh) * 2010-12-01 2011-04-20 安徽省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质量稳定性的方法
CN102319453A (zh) * 2011-08-17 2012-01-1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超声智能控释的载药支架
CN103055302A (zh) * 2013-01-08 2013-04-24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超声生物效应介导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控释制剂
CN103055302B (zh) * 2013-01-08 2014-05-14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超声生物效应介导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控释制剂
CN108495709A (zh) * 2016-01-25 2018-09-04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含有功能性物质的胶囊及其制造方法
TWI715712B (zh) * 2016-01-25 2021-01-11 日商三得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機能性物質之膠囊及其製造方法
CN108495709B (zh) * 2016-01-25 2021-09-03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含有功能性物质的胶囊及其制造方法
US11207258B2 (en) * 2016-01-25 2021-12-28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Capsule containing functional substan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capsule
CN114728067A (zh) * 2019-08-01 2022-07-08 帝国理工学院创新有限公司 超声触发的脂质体有效负载释放
CN110681321A (zh) * 2019-10-14 2020-01-1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多糖凝胶微囊及制备方法
CN110681321B (zh) * 2019-10-14 2021-11-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多糖凝胶微囊及制备方法
CN115089763A (zh) * 2022-03-28 2022-09-23 东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3d打印的多功能甘油水凝胶生物墨水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0061A (zh) 一种超声控释含药明胶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Kataria et al. Stealth liposomes: a review.
Awad et al. Effect of pegylation and targeting moieties on the ultrasound-mediated drug release from liposomes
CN107213476B (zh) 一种透明质酸修饰的硅包裹载药磷脂液态氟碳纳米球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Duong et al. One step encapsulation of small molecule drugs in liposomes via electrospray-remote loading
US20110008416A1 (en) Acoustically sensitive drug delivery particles comprising non-lamellar forming lipids
Diltemiz et al. Use of artificial cells as drug carriers
WO2010143969A2 (en) Acoustically sensitive drug delivery particles comprising non-lamellar forming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US20110020429A1 (en) Use of particles comprising an alcohol
Jiang et al. Microneedle-mediated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drug-carrying nanoparticles
Chauhan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liposome
CN109316440A (zh) 一种温敏性液晶纳米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P4218855A2 (en) Adjustable rate drug delivery implantable device
CN114469864A (zh) Sting激动剂脂质体-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igaltsev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brid lipid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gold nanoparticles and a weak base drug
EP2440176A2 (en) Acoustically sensitive drug delivery particles comprising non-lamellar forming phosphatidylcholine
Lin et al. Advances and prospects of ultrasound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using biomaterial-modified micro/nanobubbles for tumor therapy
US20070110674A1 (en) Sono-active liposomes and lipid particles and use thereof as contrast agents and active-agent delivery systems
Rafe Liposo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have opened a new window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A literature-based review
Rao et al. Niosomes: a vesicular drug delivery system
Kurup et al. Microbubbles: a novel delivery system
Xie et al. The Effect of Lipid Composition on the Liposomal Delivery of Camptothecin Developed by Active Click Loading
Ji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Intratumoral Drug Delivery Based Strategies for Antitumor Therapy
EP2440182A2 (en) Lipophilic drug carrier
Shah et al. Liposo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Concept and Recent Advanc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