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2944B - 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 - Google Patents

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2944B
CN101012944B CN2006101004363A CN200610100436A CN101012944B CN 101012944 B CN101012944 B CN 101012944B CN 2006101004363 A CN2006101004363 A CN 2006101004363A CN 200610100436 A CN200610100436 A CN 200610100436A CN 101012944 B CN101012944 B CN 101012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holder
protect
saucepan
cir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004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2944A (zh
Inventor
王再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6101004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12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2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2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2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29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供大众家庭应用和以后广泛适用扩展应用于各种饮食店固定灶的“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它是在已有的漏底锅基础上,重新设计出一种新式护托锅托,并增加一个关键的二级护托锅、调整锅身升降的三用圈,大锅增设底支架,还设活变圈,它可在不改变原灶马蹄烟囱和燃料并燃烧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增加煮锅与燃火面积,比旧式漏底锅燃煮方法增大一倍以上传热面积,通过活变圈的活变,每种规格锅托可使用三种以上煮锅应用,通过三用圈的调节应用,还能随意方便调整煮锅底部与马蹄之间的距离以确保最佳燃烧状态,最有效地利用好热能,两级有效保护上半锅身和锅耳,节省烧煮时间和燃料一半以上,从而达到节能省时护锅室内环保无烟尘的目的。

Description

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护托锅托和二级升降护托锅三用圈、煮锅规格活变锅托圈并大型锅增用底支架的构造和应用,尤其是能使煮锅底部与马蹄之间的距离随最佳燃烧状态的需要任意升降调节,还有一锅多级活变、系列无级、双级护锅省时的室内环保“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
背景技术:此前,公知有一种俗称漏底锅的护锅托,它是一口类似于炒菜铁锅,在其底部开一个大洞单一死定的护托锅托,这种锅托一个规格只能勉强烧煮一种规格的煮锅,小了就会落入灶内无法使用,大了就会在漏底锅洞和煮锅之间形成一个气流死角空间,并受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影响,燃烧火焰受阻,其传热效果更低,其燃烧发热面积局限于煮锅底部有限的面积上,大量可利用火焰热量循环于漏底锅周边广大的面积上无法控制利用而随烟囱流失浪费,耗时耗燃料,还有它不能灵活调整煮锅底部与马蹄之间的距离,其燃烧面积和煮锅与马蹄距离并用锅规格是死定的,只起护锅作用,传热利用效果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省时“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它不仅能起护锅作用,而且能在不改变现行众多居家通用烟囱马蹄灶和燃料并燃烧方法的基础上,不用改灶蹄,只需选用相近似原灶体规格的本组合炉具支撑在原灶上,就能够随需要方便任意地调整升降煮锅与马蹄之间的距离,从而最佳地增加煮锅与燃烧火焰的传热接触面积,比同规格护托锅托的老式燃煮方法增大一倍以上传热面积,节省时间和燃料一倍以上,能够极大地利用节省烧煮时间和燃料,有效保护上半锅身不受火烟熏污和烧坏锅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级主护托锅托俯视图。
图2是图1的B-B正中冠切面剖面图。
图3是二级护托锅并锅身升降调节三用圈平面图。
图4是煮锅规格变动支撑活变圈的上平面平面图。
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
图6是大型锅灶专用底支架。
图7是煮锅、主护托圈托、托锅三用圈和灶体组合正中冠切面图。
图8是新式组合炉具的火焰燃烧热能利用示意图。
图9是老式1.4尺锅托烧煮20公分锅的火焰燃烧热能利用示意图。
图10是老式1.4尺锅托烧煮26公分锅时的火焰燃烧热能利用示意图。
图11是老式大型直身锅的锅灶燃烧冠切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锅底炉条部位平面图。
在图1中,1是弧斜支撑边,2是平板圆圈、图2参图1便知,1和2是一个不可分割连为一体的整体,起总托重和一级防烟火上患作用,2的内圆起直接托起三用圈作有。
图3的1是调节松紧锣钉,此圈起直接托锅,二级防护,锅身升降调节作用,用法是:首先用圈套住空锅,并上锣钉锣母略拧紧,把锅托支于灶上,把套好圈的空锅放一级锅托圈或活变圈洞中,反复进行上下调整,使煮锅底与马蹄口距离1-1.5公分为佳,然后拧紧锣钉,使其托煮重物不会下滑为度,就可应用。
图5中,1是支撑边,2是固定卡圈,3是为下一级活变圈服务的被支撑内圆沿。1起支撑于主锅托上和连变时小圈支撑于大圈上的作用,2是起卡死不使本圈滑动的作用。3是本级的直接活变一级托护锅圈圈。
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1是锅托弧斜支撑边圈,2是平板内圆托圈,3是三用圈,4是锅身,5是锅身下周边火焰循环利用空间,6是马蹄圈,7是马蹄外则气流回风空间,8是燃烧堂,9是灶体,10是炉条,11是灶底进风洞。
图8的1是锅周循环火焰利用区,2是燃烧堂,3是三用圈。
图9的1是旧锅托热浪费区示意。
图10的1是受空气动力学原理制约影响的热能低利用区,2同图9的1。
图11的1是锅底支脚。
图12的1是锅底支脚,2是炉条,3是炉条圈外空气与燃烧混合堂,其中2和3是平行连通的。4是烟囱路,从图上可以看出这种灶无马蹄,只是在原始老虎灶上加设炉条和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拟设一口直径46公分的护锅托为例,同时可支撑于同规格的老式锅灶上应用,(这种规格的老式护锅托称1.4尺漏底锅,它的尺寸是:口径直径46公分、弧斜边高18公分、平行垂直高度12公分、底开口园洞直径17.5公分,最佳燃热利用煮锅20公分)本新式实例试验样锅护锅托口径直径46公分,弧斜边高7.5公分,平行高度4.5公分、平底盘外径直径34公分,平底盘内中心开—26.5公分圆洞供未活变前的26公分直身铸铝锅直接应用,也称26公分一级护托锅锅圈。
2、又根据实际需要设一多级供各种不同规格煮锅具体使用的二级护锅、直接托锅和锅身升降调节的三用护托调托锅圈,此锅圈两端是分开不连接的,两端弯曲成90度角,整圈正好围住锅体并短0.4公分左右,每边弯头长约1.5至2公分,弯头上打对应小孔,使用时用螺栓拧紧即可。三用圈的主要作用和使用原理是:(1)各种锅的规格都是以内径为标称的,如以26公分的高压锅和铸铝锅为例,它们的外径大约都在26.5公分左右,而有些精铝锅的外径要小一些。而本实用的主托护锅托都是以高压铝和铸铝锅为标准依据设计的。(2)灶与灶之间马蹄和锅托平面距离有别,所以设了此护托锅升降调整三用圈,首先它是起托锅作用,二是起调节马蹄与锅底距离的作用,三是起一旦使用精度些小的锅,一级锅托圈与锅之间形成间隙、烟火上患起二级密封护锅作用。
3、为了通过活变圈的变动能起到供3至4种规格煮锅同时应用,就增设了活变圈。(1)这里举二个规格主护托锅托和一次变圈的实施例:其余类推可知,如就以前46公分口径新型主护托锅托为例:它同时可变得20、22、24和26公分活变规格煮锅使用,加上主护托锅托的不变直接应用于28公分煮锅,所以就变成了一灶一锅同时可供5种规格煮锅共用,也就是所指的多级之意。现实生活中还有80-90年代所建商品房内都设有更小、即老式1.2尺锅灶,按上述理论,为了满足这部分家庭需要和活变理论,1.2尺锅和灶可变得18、20、22、24公分4种煮锅应用。(2)活变圈的具体形状和变法,下又以1.2尺新式发明护托锅托为例,这个规格锅托的最大使用煮锅是24公分。锅托死定一级护托圈空心直径应是24.5公分,那么从24公分变为22公分煮锅应用一次一级的活变圈规格尺寸应是外径25.5公分,活圈边沿直径1.5公分,其周边支撑于主锅托上0.5公分,内径22.5公分,为第二变级活变服务的被支撑沿0.5公分、厚度0.5公分,另大型锅活变圈厚度加至0.7-1公分,活变圈一次变一级,使用时每从大变小一级套一圈,连变连套。
4、为了大型锅灶的使用安全,特设用了大型锅底支架,大型锅底支架从表面上看很简单和平常,但具体组合应用于锅灶领域就是首创,可贵之处就在于此。(1)形状构造和使用要点:形状为长方,顶中部支二条横梁平焊于主支架上平面上,两边各焊一条拉杆于底部马蹄外侧下沿,主支架上平面和横梁呈
Figure DEST_PATH_S061A0436320070419D000011
形,起总托重作用,主架窄方和横梁都不能超出马蹄内壁边沿,以免阻挡火路影响火焰发挥,四脚应支于马蹄外侧气流回风沟内,并紧靠马蹄,顶两边弯角应尽量不占堵然烧火焰循环通道为度;(2)使用支架时应反复调整高度以达最佳燃烧效果为度,为了防止炉堂高温对支架的可能影响软化,支架不能单独应用,必须与三用圈配合相互帮辅应用,以防万一;(3)支架的规格尺寸、使用材料由用户根据实际用灶的规格自行灵活自制,笔者只是名誉发明并提供使用思路。(4)此前的无锅托大型直身锅都是使用周边无火趋循环利用空间、底部无回风气道和燃烧堂共为一体不科学的锅灶紧贴灶形势,其热能利用和燃烧效果由于受空气动力学原理的限制,比20公分漏底锅利用率还低;(5)在加工选用底支架时,四只脚宜略短三至五公分,以便进行高低调节,短余部分可用砖、石、铁块垫上即可。
5、整套组合炉具的使用原理步骤是:主锅托弧斜边支撑于灶体上沿斜边上,内圆圈托起三用圈,三用圈钳住托起煮锅,从而达到节能省时方便灵活的应用目的。
6、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起托护锅作用的同时,还具备方便灵活节能省时多级、占地空间小,例1.4尺老式锅托的最佳使用煮锅为20公分,而本新型的同规格锅托,通过活变圈的设计调整就可应用于20至28公分五种规格煮锅,其最佳应用煮锅为22至26三种,且结构简单;易灵活变级方便使用,全套组合炉具由一级主护锅托锅托、二级护锅调节升降、托锅三用圈、煮锅规格活变调节圈、大型锅增设底支架四大部份组成。
下面再用几组实验数据来进一步说明:
一、灶况:家庭常用1.4尺炒菜铁锅用马蹄灶,灶顶圈46公分,炉堂圈36.5公分,铸铁马蹄内空18公分,马蹄高11公分。炒菜铁锅底与马蹄口距离1.5公分,烧柴烧煤煮炒菜燃烧良好。
2、用1.4尺旧锅托支上,底圈沿离马蹄3公分,煮锅底离马蹄3.5公分。
3、用新式锅托支可调节煮锅底离马蹄0.6至1公分或任意调整,煮锅下半锅身从三用圈下沿伸出8公分,用26公分的铸铝锅,其外径是26.5公分,锅身下周增加火焰传热面积26.5×χ×8=666平方厘米,底面积是551平方厘米。
二、燃料为25公分直径松树解板后的边壁锯成35公分短节壁成4公分直径小块,干透。
三、具体实验数据  时空2006年6月21日
Figure S061A0436320070308D000041
表中一、二组的实验目的,同煮锅同水量新旧锅托的比较,2两组间进行不同水量的交叉比较。
表中三组的实验目的:主要是与二组进行不同火势的比较。所注①是冷灶点火的头一锅,所以认为出入大不准,又进行②第二锅式验。
表中四组的实验目的:一是与二组进行不同火势的对比,二是本组间新旧锅托之间的对比。
实验评判:编号1、3、9都是冷灶第一锅点火不准不作比较,用8和10比对同锅同水量同火势新旧锅托间省时13分,烧柴0.9市斤、5和6是同水量同火势同锅托不同锅之间的比对,从中显示大锅26公分比20公分小锅省时2分、燃料0.1市斤,这就证明空气动力原理的影响存在。5和7是同水量同火势新旧锅托不同锅的对比,也是小锅满水大锅半水间的对比,其中7比5省时5分钟,省柴0.2市斤。
又从6和7与8和10两组间比较证明,同锅水量少显示不大,水量一多其新旧锅托的节能省时距离优势一突出。又从几组间看出中火省燃料猛火省时。又从编号3和8来看中火37分耗柴2.4斤,再从4和10来看,4、17分耗柴1.4斤,10、11分耗柴1.5斤,综合利用还是以猛火为佳。
四、大型锅灶未作式验,但其原理基本相同。

Claims (4)

1.一种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在所述的组合炉具中:有一级主护托锅托、煮锅规格活变锅托圈、二级护托锅并调节锅身升降直接托锅三用圈和大型锅底支架四种组件,具体可分为三种方式连接运用;所述的三种方式分别是:(1)、一级主护托锅托直接托起二级护托锅并调节锅身升降直接托锅三用圈、二级护托锅并调节锅身升降直接托锅三用圈再托起煮锅;(2)、一级主护托锅托先托起煮锅规格活变锅托圈、煮锅规格活变锅托圈再托起二级护托锅并调节锅身升降直接托锅三用圈、二级护托锅并调节锅身升降直接托锅三用圈又再托起煮锅;(3)、为了大型锅的使用安全,增设大型锅底支架,所述大型锅底支架从底撑起煮锅与所述二级护托锅并调节锅身升降直接托锅三用圈相辅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煮锅规格活变锅托圈是厚度1至2公分之间正面水平、下有卡坎的大空心小边径圆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其特征是:对于大型锅,所述的二级护托锅并调节锅身升降直接托锅三用圈采用2至3乘2至3公分之间的角铁,两端弯成90度角弯头,弯头上打对应的螺钉孔,并从弯头起卷成圆形、两端可合拢的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大型锅底支架的形状为长方,大型锅底支架顶中部支二条横梁平焊于其主支架上平面上,大型锅底支架两边各焊一条拉杆于底部马蹄外侧下沿,主支架上平面和横梁呈
Figure FSB00000139625800011
形。
CN2006101004363A 2006-06-26 2006-06-26 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2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004363A CN101012944B (zh) 2006-06-26 2006-06-26 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004363A CN101012944B (zh) 2006-06-26 2006-06-26 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2944A CN101012944A (zh) 2007-08-08
CN101012944B true CN101012944B (zh) 2010-09-22

Family

ID=38700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043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2944B (zh) 2006-06-26 2006-06-26 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129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7067A (zh) * 2012-04-20 2012-07-25 郝晓强 一种节能燃炉
CN105877466A (zh) * 2016-06-03 2016-08-24 杨淑娟 一种自动煮饭的智能电饭煲
CN112754264B (zh) * 2021-02-23 2022-07-22 永康市银海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分隔火锅容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197U (zh) * 1989-03-26 1990-09-19 孙本德 多用炊具隔烟圈
US5345062A (en) * 1992-10-26 1994-09-06 Inge Maudal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sian WOKS on modern kitchen ranges
CN2262200Y (zh) * 1996-05-27 1997-09-10 谢卓祥 灶具节能圈装置
CN2335543Y (zh) * 1998-04-30 1999-09-01 王建雄 可调锅架
CN2581864Y (zh) * 2002-09-25 2003-10-22 冼茂忠 电磁炉锅具用的固定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197U (zh) * 1989-03-26 1990-09-19 孙本德 多用炊具隔烟圈
US5345062A (en) * 1992-10-26 1994-09-06 Inge Maudal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sian WOKS on modern kitchen ranges
CN2262200Y (zh) * 1996-05-27 1997-09-10 谢卓祥 灶具节能圈装置
CN2335543Y (zh) * 1998-04-30 1999-09-01 王建雄 可调锅架
CN2581864Y (zh) * 2002-09-25 2003-10-22 冼茂忠 电磁炉锅具用的固定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9-250756A 1997.09.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2944A (zh) 200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2944B (zh) 直身锥形锅用节能活变护锅组合炉具
CN201909354U (zh) 具有二次燃烧结构的节能炉
CN110006072A (zh) 一种可收缩支架式高效纯平电燃灶
CN102734844B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灶
CN201053696Y (zh) 一种节能、高效、环保的民用采暖炉
CN202024329U (zh) 预混式二次燃烧器
CN102062418B (zh) 具有二次燃烧结构的节能炉
CN204513480U (zh) 一种民用锅炉煤灰煤渣排放装置
CN101725987B (zh) 内焰式聚能立管型燃气燃烧器
CN202733960U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灶
CN205979886U (zh) 节能型燃气灶具
CN209558666U (zh) 一种采用水冷瓦楞式炉排的环保节能锅炉
CN2793589Y (zh) 波导高效节能多功能民用取暖炉
CN201286618Y (zh) 节能水壶
CN201072122Y (zh) 水能红外线燃烧器
CN203323101U (zh) 新型制板行业用供热中心炉
CN2603347Y (zh) 燃烧式节能茶水炉
CN201751737U (zh) 一种新型反烧炉
CN2669011Y (zh) 节能炉具
CN201265945Y (zh) 浴暖无烟环保多用锅炉
CN201569045U (zh) 一种隔热反射式节气炉圈
CN2882480Y (zh) 民用节能厨具
CN205425025U (zh) 一种农用节能灶
CN205137875U (zh) 可多方式加热的热水产生炉
CN2750211Y (zh) 水暖热风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