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6608A - 无线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6608A
CN101006608A CNA2005800277899A CN200580027789A CN101006608A CN 101006608 A CN101006608 A CN 101006608A CN A2005800277899 A CNA2005800277899 A CN A2005800277899A CN 200580027789 A CN200580027789 A CN 200580027789A CN 101006608 A CN101006608 A CN 101006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antenna
mentioned
radio
circui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77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村晋一郎
桥山真二
冈野佑三
新开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06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6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电设备,其不依赖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而能够实现小型化。该无线电设备(10)具有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具有发送及/或接收信号的信号收发面(A),无线电路基板(2)对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及/或将应发送的信号转换成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输出对应的信号。在无线电设备(10)中,以无线电路基板(2)上的规定的点(I)为起点且向从规定的点(I)朝向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上的规定的点(II)的方向的反向延伸的直线(II)-(I)通过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上的规定的点(III)。

Description

无线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设备,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技术背景
近年来,具有无线电通信功能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的普及显著。作为这样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无线电通信,多采用例如使用2.4GHz带频(2.471~2.497GHz)的电波的无线LAN等通信。
作为用于这样的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设备,例举有例如图10所示那样的USB无线电模块。
如图10所示,无线电设备(USB无线电模块)100具有USB插头101和无线电路基板102。USB插头101用于插入未图示的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USB插入部。通过将USB插头101插入电子设备的USB插口而实现电子设备与其周边设备(打印机、鼠标等)的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路基板102具有信号处理电路和基板106,该信号处理电路具有无线电模块103、USB模块104以及无线电设备用天线部105。无线电路基板102在基板106上安装无线电模块103、USB模块104以及无线电设备用天线部105。
无线电设备用天线部105收发规定的无线电信号。并且,USB模块104将由无线电设备用天线部105接收的规定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USB信号并向电子设备传递。另外,USB模块104将来自电子设备的USB信号转换成无线电信号,并向无线电设备用天线部105传递。
但是,上述现有的无线电设备中具有以下的问题。
即,上述现有的无线电设备中,由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部安装在无线电路基板上,故信号处理电路在无线电路基板上的安装面积根据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而限定。由此,在上述现有的无线电设备中,随着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变大,在无线电路基板上的安装面积变大。结果,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变大,则出现无线电设备的大型化问题。
另外,在具有多个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无线电设备中,无线电设备进一步大型,不能在实际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能够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具有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接收及/或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对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并且/或者,将应发送的信号转换成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输出对应的信号,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由一个或多个电极构成,连接上述一个或多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上的任意两点的直线中,至少存在一个通过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直线。
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中,由信号处理电路对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并且/或者,由信号处理电路将应发送的信号转换成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输出对应的信号,由此进行无线电通信。
根据上述的结构,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由一个或多个电极构成,连接上述多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上的任意两点的直线中,至少存在一个通过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直线。即,通过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任意一点的直线中至少存在一个如下的直线,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电极的一个电极中存在两个该直线通过的点。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形成由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一个电极的规定的面或直线包围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由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一个电极的规定的面或直线包围的区域,实现更加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也可以是平面天线。
上述“平面天线”是指在同一平面上配置棒状体的天线。本发明的平面天线包括各种形状的片状天线(パツチアソテナ)、例如棱柱形状或圆柱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这样的平面天线通过以规定的棒状体包围信号处理电路,能够有效地利用上述棒状体包围的区域,实现更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在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中,理想的是,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具有锥面状表面和平面状表面的盘锥(デイスコ一ン)形状的天线,在由上述锥面状表面包围的区域上配置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至少一部分。
“盘锥形状的天线”是指由具有锥面形状的电极(锥)和在该锥面形状的顶点附近具有与其中心线同心且垂直的平面状表面的电极(盘)构成的天线。
上述“盘锥形状的天线”中,由上述锥面状表面包围的区域是不起到天线作用的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上述锥面状表面包围的区域上配置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至少一部分,故在具有盘锥形状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无线电设备中能够有效利用由不起到天线作用的锥面状表面包围的区域,能够实现更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中,理想的是,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具有螺旋形状的螺旋天线,上述螺旋形状包围的区域上配置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至少一部分。
“螺旋天线”是指电线等是螺旋形状、即卷成盘卷状的天线。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上述螺旋形状包围的区域上配置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至少一部分,故在具有盘锥形状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无线电设备中,能够有效利用由不起天线作用的锥面状表面所包围的区域,能够实现更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在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中,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至少一部分优选是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上述“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是指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相对侧的边缘部分对应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而倾斜的形状。
通过将上述无线电路基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这样的形状,能够缩小间隙而配置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并且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利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规定的面或直线所包围的区域。结果,能够实现更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在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中,优选在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处理电路之间还设有由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构成的层。
根据上述结构,由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构成的层将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产生的杂音降低。因此,能够降低杂音对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影响,提供信号收发的灵敏度更高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在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中,理想的是,还具有将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的连接机构,上述连接机构设置在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在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之间、即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规定的面或直线包围的区域上设有连接机构。因此,能够将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规定的面或直线包围的区域有效利用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无线电路基板的连接。结果,能够实现更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在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中,理想的是,上述连接机构在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侧设有连接器,在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侧设有插入电极,上述连接器和上述插入电极以插入方式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无线电路基板的连接是插入式,故能够削减无线电设备的零件数量。结果,能够实现无线电设备的成本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中,理想的是,上述连接机构由导电性弹性材料将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另外,还设有固定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固定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无线电路基板由导电性弹性材料连接,故与例如由焊锡将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连接工序简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中,理想的是,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非馈电元件,在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上设有通过谐振将电波输送给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谐振用天线。
根据上述结构,谐振用天线通过谐振向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传送电波。因此,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即使是非馈电状态也能够起到天线的作用。结果,无需设置电连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的连接机构,能够大幅度削减零件数量,可进一步使无线电设备小型化。
另外,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配置,如上所述,只要连接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多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上的任意两点的直线中,至少存在一个通过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直线即可,而不做特别限定,例举有例如在安装有信号处理电路的无线电路基板的角部上配置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结构。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由以下所记载的内容具体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具有由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构成的层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的连接适用插入式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的连接适用弹性材料进行连接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5(a)是表示压接前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通过弹性材料连接的剖面图。
图5(b)是表示压接后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通过弹性材料的连接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7(a)是用于说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是盘锥形状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说明图,其表示罩式天线覆盖插头的阶段。
图7(b)是用于说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是盘锥形状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说明图,其表示罩式天线从插头取出的阶段。
图7(c)是用于说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是盘锥形状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说明图,其表示罩式天线移动到无线电路基板壳体的前端的阶段。
图7(d)是用于说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是盘锥形状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说明图,其表示罩式天线安装在无线电路基板壳体上的阶段。
图8(a)是用于说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圆形的螺旋天线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说明图,其表示罩式天线覆盖插头的阶段。
图8(b)是用于说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圆形的螺旋天线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说明图,其表示罩式天线从插头取出的阶段。
图8(c)是用于说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圆形的螺旋天线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说明图,其表示罩式天线移动到无线电路基板壳体的前端的阶段。
图8(d)是用于说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圆形的螺旋天线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说明图,其表示罩式天线安装在无线电路基板壳体上的阶段。
图9(a)是表示无线电设备的形状是棱柱形状时上述无线电设备的形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无线电设备的形状是椭圆柱形状时上述无线电设备的形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无线电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是盘锥形状时无线电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是双锥形状时无线电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10的要部结构。如图1所示,无线电设备10具有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无线电路基板(信号处理电路)2以及覆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壳体3。
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是具有收发电波的信号收发面的结构。作为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一例,例举由圆锥面形状的电极(锥)、和在该圆锥面形状的顶点附近与其中心线同心且垂直设置的圆板形状的电极(盘)构成的盘锥形状的天线,下面进行说明。即,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具有馈电电极4和接地电极5以及馈电端子6。
馈电电极4是导体构成的电极,其形状呈圆锥体的锥面(圆锥面)状。另外,图1中,将馈电电极4的形状表示为吊钟形状,这是为了便于理解后述的“死区带域”而模式性地表示的。
接地电极5是导体构成的电极,具有圆板形状,在其中心具有同心的圆筒形的贯通孔5a。接地电极5相对于馈电电极4构成的圆锥面的中心线垂直地设置。并且,接地电极5配置成其中心线位于贯通孔5a的中心。另外,将馈电电极4构成圆锥面的顶点V配设在接地电极5的馈电电极4侧的表面的高度附近。即,馈电电极4构成的圆锥面的中心线和接地电极5构成的圆板的中心线以及贯通孔5a构成的圆筒面的中心线都是共通的中心线G。接地电极5例如可由金属板材构成。
馈电电极6是导体构成的端子,具有圆柱状或圆筒状,使其中心线与中心线G对齐而配置在接地电极5的贯通孔5a内。馈电端子6通过与接地电极5的贯通孔5a的内周面分离开而与接地电极5电绝缘。另外,将馈电端子6与馈电电极4的连接部分、即馈电电极4的顶点V称为馈电部。在无线电设备10中,由该馈电部将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连接。即,无线电设备10作为连接机构而具有馈电端子6。
无线电路基板2对由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将规定的电信号传给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并且/或者,将来自电子设备的要发送的规定的电信号转换成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输出对应的无线电信号。即,图1虽未表示,但是无线电路基板2是在基板上安装有将规定的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模块、以及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规定的电信号的电信号模块等的结构。另外,上述“规定的电信号”是指用于连接无线电设备10和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电信号。因此,在无线电设备10中“规定的电信号”能够根据连接的电子设备而进行适当设定。这样的“规定的电信号”可例举例如USB信号、IEEE1394信号、差动传送信号等。
在无线电设备10中,这样分别设置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即,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不安装在无线电路基板2上。因此,在无线电设备10中,与现有的在无线电路基板上安装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无线电设备相比,能够对应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在无线电路基板上的安装面积的量而实现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另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即使例如是在无线电路基板2上的安装面积占大部分的大型天线,也能够实现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
由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发送电波的情况下,若对馈电电极4的顶点V馈电,则从馈电电极4的A面和接地电极5的B面产生规定频率的电波。并且,该电波一边以顶点V为中心同心球状地扩展,一边在馈电电极4和接地电极4之间输送。另外,在接收电波的情况下,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在馈电电极4的A面和接地电极5的B面接收电波。
这样,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中,以具有锥面状表面的馈电电极4的A面和具有平面状表面的接地电极5的B面为信号收发面。并且,无线电路基板2配置在作为馈电电极4的信号收发面的A面的死区带域上。在此,所谓的“死区带域”是指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上不起到天线作用的区域、即不接收及/和发送电波的区域。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中,馈电电极4的A面是信号收发面,起到天线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馈电电极4上,与A面相反一例的C面不收发电波,不起到天线的作用。因此,上述“死区带域”也包含馈电电极4的C面所包围的区域。
另外,在无线电设备1上,以无线电路基板2上的规定的点I为起点且在从规定的点I朝向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规定的点II的方向的反向上延伸的直线II-I线,通过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规定的点III。
即,无线电设备10也可以说是这样的结构:连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上的规定两点的直线中,至少存在一个通过无线电路基板2的直线(连接例如图1的点II和点III的直线)。
在无线电设备10中,在这样地由作为馈电电极4的死区带域即C面包围的区域上配置无线电路基板2。因此,在无线电设备10中,能够有效地利用馈电电极4的C面所包围的区域,能够实现进一步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本发明的“盘锥形状的天线”只要是具有锥面状表面和平面状表面的结构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上述锥面状表面是指以中心线G为轴的旋转体的侧面。由此,“盘锥形状的天线”的锥面状表面可以是顶点成锥状或吊钟状的旋转体的侧面,也可以是顶点塌毁的旋转体的侧面。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除了上述“盘锥形状的天线”以外,例如也可以是两个锥面形状的电极的顶点相互对齐的面对称配置的双锥天线。
另外,在无线电设备10中,馈电电极4由壳体3覆盖。并且,在无线电设备10中,无线电路基板2上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侧的边缘部是与馈电电极4的C面对应的形状。在此,所谓的“与馈电电极4的C面对应的形状”是指从与无线电路基板2表面相对的一侧看时,无线电路基板2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侧的边缘部对应于馈电电极4的C面而倾斜的形状。在无线电设备10中,如图1所示,从与无线电路基板2表面相对的一侧看时,无线电路基板2的边缘部具有连接a、b、c和d的梯形形状。在这样的无线电路基板2的边缘部上,边缘部ab和cd对应于馈电电极4的C面而倾斜。另外,“与馈电电极4的C对应的形状”除了馈电电极4的C面自身的形状外,也包含覆盖馈电电极4的C面的框体的形状。
通过将无线电路基板2的端部形成这样的形状,能够无间隙地配置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并且能够进一步有效利用由馈电电极4的C面包围的区域。结果,能够实现进一步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无线电设备10中,作为连接机构的馈电端子6设置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之间。因此,由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C面包围的区域能够有效利用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连接。结果,能够实现进一步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在无线电设备10中,在覆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壳体3与无线电路基板2之间,优选设有由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构成的层。以下,参照图2说明具有由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构成的层的无线电设备11。图2是表示具有由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构成的层的无线电设备11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2所示,在无线电设备11中,在覆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壳体3与无线电路基板2之间设有高介质衰耗因数层(由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构成的层)7。
高介质衰耗因数层7将无线电路基板2产生的杂音降低。因此,提供能够降低对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杂音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提高信号收发的灵敏度的无线电设备。
上述“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是指介质衰耗因数(tanδ)高的材料。“介质衰耗因数”是指对电介质施加正旋波电压时流入电介质中的电流中、相对与施加电压具有相同频率的电流成分的相位差角的余角的正切。该介质衰耗因数越高,越难通过高频信号(传送损失大)。
另外,在无线电设备11中,高介质衰耗因数层7的介质衰耗因数能够根据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大小或无线电路基板2的大小而适当设定。
另外,作为这样的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只要是以往公知的介质衰耗因数高的材料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PPS、LCP或PBT等,特别优选PPS。PPS的介质衰耗因数是0.1左右。
另外,在无线电设备10中,由上述馈电部将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连接。并且,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连接后不能拆下。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连接是以往公知的连接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插入型的连接、或者利用弹性材料的连接。以下,参照图3和图4说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连接。图3是表示将插入型的连接适用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连接的情况下、无线电设备12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另外,图4是将利用弹性材料的连接适用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连接的情况下、无线电设备13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在无线电设备12中,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馈电部上设有连接器8。另外,在无线电路基板2上设有以插入式与连接器8连接的插入电极9。通过将连接器8和插入电极9连接,而将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电连接。即,无线电设备12作为连接机构,具有连接器8和插入电极9。
这样,通过使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连接为插入式连接,能够削减无线电设备12的零件数量。结果,能够降低无线电设备12的成本。
另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连接,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弹性材料的连接。
如图4所示,在无线电设备13中,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馈电部与无线电路基板2之间设有弹性材料连接部14。弹性材料连接部14具有金属线层15和弹性层16及17(以下记作弹性层16、17)。
并且,在弹性材料连接部14中,按照弹性层16、金属线层15、弹性层17的顺序将其层叠。即,弹性材料连接部14是弹性层16、17夹持金属线层15的结构。另外,在无线电设备13中,在与弹性层16、金属线层15、弹性层17的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经由弹性材料连接部14连接。并且,通过压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而能够实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电连接。
以下,参照图5说明弹性材料连接部14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连接。图5是表示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通过弹性材料连接的剖面图。图5(a)表示压接前的状态,图5(b)表示压接后的状态。
如图5(a)所示,弹性材料连接部14是金属线层15被弹性层16、17夹持的结构。弹性层16、17由弹性树脂构成。作为该弹性树脂,只要是以往公知的具有弹性的树脂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天然橡胶、高分子树脂材料等。
另外,如图5(b)所示,在无线电路基板2的弹性材料连接部14侧设有电路2a,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馈电部的弹性材料连接部14侧设有天线端子1a。并且,在弹性材料连接部14上,天线端子1a和电路2a经金属线层15连接。弹性层16、17由弹性树脂构成,因此,通过压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而能够电连接电路2a和天线端子1a。
这样,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通过弹性材料连接,与例如通过焊锡连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连接工序。另外,在弹性材料连接部14被压接的状态下,将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电连接,因此,在无线电设备13上弹性材料连接部14所占的区域变小,能够进一步使无线电设备小型化。另外,图4中虽未表示,但在无线电设备13上设有用于固定弹性材料连接部14的压接状态的固定部件。
另外,可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不限于上述的盘锥形状的天线。作为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例如可以是平面天线。上述“平面天线”是指在同一平面上配置棒状体的天线。本发明的平面天线包括各种各样形状的片状天线,例如棱柱形状或圆柱形状。这样的平面天线通过由规定的棒状体包围无线电路基板2,能够有效利用由上述棒状体包围的区域,可实现进一步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作为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也可以是具有螺旋形状的螺旋天线。“螺旋天线”是指电线等卷绕成螺旋形状或盘卷形状。作为螺旋天线例如后面的图8所示那样的圆形状的螺旋天线。
如图8所示,螺旋天线是电线盘卷状地卷绕在圆柱容器的外壁上的形状。并且,在卷绕成盘卷状的电线所包围的区域内配置有无线电路基板2。因此,能够有效利用螺旋天线的卷绕成盘卷状的电极所包围的区域,实现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两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所包围的区域上配置无线电路基板。
因此,可适用于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只要其电极包围无线电路基板2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则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附图所示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1的无线电设备是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之间设置连接机构的结构。对此,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20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和无线电路基板2之间不设置连接机构,而在无线电路基板2上设有谐振天线。以下,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20的结构。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20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6所示,无线电设备20具有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谐振天线22以及高介质衰耗因数层23。
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具有在顶点附近具有平面的大致圆锥面,由与无线电路基板2侧相反一侧的E面收发电波。并且,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的信号收发面(E面)的相反侧的面即F面所包围的区域为死区带域。另外,无线道路基板2中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侧的端部是与覆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的F面的壳体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另外,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上,不像上述实施方式1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那样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2之间设置连接机构。即,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是非馈电元件。
并且,在无线电设备20中,以无线电路基板2上的规定的点I′为起点且在从规定的点I′朝向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上的规定的点II′的方向的反向上延伸的直线II′-I′通过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上的规定的点III′。
即,无线电路基板2的端部配置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的F面包围的区域。由此,在无线电设备20中,能够有效地利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的F面包围的区域,实现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
另外,在无线电设备20中,在无线电路基板2上设有谐振用天线22和高介质衰耗因数层23。谐振用天线22具有馈电部,通过谐振向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传送电波。从谐振用天线22放射的电波谐振传送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因此,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即使是非馈电的状态,也能够起到天线的作用。
通过将无线电设备20形成这样的结构,无需设置将无线电设备用天线21和无线电路基板2电连接的连接部,无线电设备的制造变得容易,并且能够进一步使无线电设备小型化。
另外,在谐振用天线22的无线电路基板2侧设有高介质衰耗因数层23。高介质衰耗因数层23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高介质衰耗因数层7同样地,由介质衰耗因数(tanδ)高的材料构成。
由此,能够降低谐振用天线22的电波的放射对无线电路基板2的影响或无线电路基板2产生的杂音对谐振用天线22的影响。
另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螺旋天线的情况下,通过在螺旋天线和信号处理电路之间设置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从而能够抑制信号处理电路产生的杂音的影响。
〔实施方式3〕
下面参照图7~9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2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2的附图所示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连接是不能拆下的。对此,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是可以拆卸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和无线电路基板2的结构。以下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30的结构。图7是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是盘锥形状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说明图。图7(a)表示罩式天线覆盖插头的阶段,图7(b)表示罩式天线从插头拆下的阶段,图7(c)表示将罩式天线移动到无线电路基板壳体的前端的阶段,图7(d)表示将罩式天线安装到无线电路基板壳体上的阶段。
如图7所示,无线电设备30具有覆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的罩式天线(框体)31和覆盖无线电路基板332的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即,无线电设备30是由各个壳体分别覆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和无线电路基板332的结构,具有罩式天线31和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两个框体。
在罩式天线31上设有盘锥形状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另外,在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上设有插头33,在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的死区带域相当的位置上可收纳插头33。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沿着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的死区带域的形状。另外,在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的长度方向上,在与插头33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前端上设有用于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电连接的连接器332c。
另外,作为无线电设备30的插头33,可以是用于连接以往公知的无线电设备和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插头,不作特别限定。例如,USB插头、IEEE1394插头等。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30的罩式天线31的安装。
如图7(a)所示,首先,罩式天线31被安装在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的插头33侧。这时,插头33配置在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的死区带域相当的位置上。
并且,如图7(b)所示,从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的插头33侧拆下罩式天线31。然后,如图7(c)所示,使罩式天线31向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的插头33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移动。然后,如图7(d)所示,使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 1与连接器332c连接。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的插头33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是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死区带域,实现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
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和连接器332c的连接只要是能够拆下的连接即可,可采用以往公知的连接。例如,作为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和连接器332c的连接例如采用阴阳连接器连接。
这样,无线电设备30分别由各自的壳体覆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和无线电路基板332。并且,覆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的壳体具有作为保护插头33的保护机构的作用。因此,无需另外设置保护插头33的保护机构,罩式天线31保护插头33,故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可进一步使无线电设备小型化。
另外,作为罩式天线31,除了设置盘锥形状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的结构外,作为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例如也可以采用螺旋状的螺旋天线。以下参照图8说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螺旋天线时的无线电设备40。图8是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圆形的螺旋天线时的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说明图。图8(a)表示罩式天线覆盖插头的阶段。图8(b)表示罩式天线从插头取下的阶段。图8(c)表示罩式天线移动到无线电路基板壳体的前端的阶段。图8(d)表示罩式天线安装在无线电路基板壳体上的阶段。另外,由于无线电设备40的无线电路基板壳体和插头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和插头33大致相同,故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罩式天线41具有圆柱容器的形状。在该罩式天线41上设有无线电设备用天线441。无线电设备用天线441是将电线盘卷状地卷绕在圆柱容器外壁上的形状,电线和圆柱容器的外壁部分成为信号收发面。并且,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441包围的区域内收纳插头33。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40的罩式天线41的安装。
如图8(a)所示,首先,将罩式天线41安装在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的插头33侧。这时,插头33配置在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441的死区带域相当的位置上。
并且,如图8(b)所示,从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的插头33侧拆下罩式天线41。并且,如图8(c)所示,使罩式天线41移动到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的插头33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并且,如图8(d)所示,将无线电设备用天线441与连接器332c连接。这时,无线电路基板壳体32的插头33侧的相反侧的端部配置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441包围的区域内,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441包围的区域,实现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
另外,覆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331的罩式天线31优选由树脂材料构成。树脂材料具有可塑性并且可由注射成型等自由设计其形状。图9表示这样的罩式天线31的形状的一例。图9(a)表示罩式天线31的形状是棱柱形状的情况,图9(b)表示罩式天线31的形状是椭圆柱形状的情况。
如图9(a)和图9(b)所示,能够设计罩式天线3 1的形状,因此能够根据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大小、设置空间和用途来适当设计罩式天线31的形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和2的覆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1的壳体3也优选由树脂材料构成。由此,能够根据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大小、设置空间和用途来适当设计无线电设备的形状。
〔实施方式4〕
以下参照图11和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附图所示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1的无线电设备,以无线电路基板相对于中心线G线对称的方式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连接。对此,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中,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的配置相对中心线G不线对称。以下参照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结构。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11所示,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是由圆锥面形状的馈电电极54和圆板形状的接地电极(上部的电极)55构成的盘锥形状的天线。接地电极55设于馈电电极54的圆锥面形状的顶点附近。并且,接地电极55与馈电电极54的圆锥面形状的中心线G同心且垂直。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中,在馈电电极54中具有点ii和点iii的C′的面所包围的区域是死区带域。
另外,无线电路基板52具有连接点a′、b′、c′和d′的梯形形状的边缘部。该梯形形状的边缘部由具有点a′和b′的倾斜边缘部a′b′、具有b′和c′的边缘部b′c′、以及具有点c′和d′的倾斜边缘部c′d′构成。并且,无线电路基板52是相对于对称轴M线对称的结构。在此,所谓的“倾斜边缘部”是指无线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中相对无线电路基板的对称轴或长度方向倾斜的边缘部。
另外,上述倾斜边缘部a′b′和倾斜边缘部c′d′形成在无线电路基板52的角部上。即,无线电路基板52在该角部上具有倾斜边缘部a′b′和倾斜边缘部c′d′。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50中,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的馈电部由上述倾斜边缘部a′b′与无线电路基板52连接。由此,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由相对无线电路基板52的对称轴M或长度方向垂直的边缘部(例如图11所示的边缘部b′c′)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与无线电路基板52的间隙更加狭窄。由此,能够进一步缩小覆盖馈电电极54的壳体53,缩小壳体53相对无线电设备50整体的占有部分。结果,能够进一步缩小无线电设备50整体的大小。
换言之,无线电设备50可以说是这样的结构:在无线电路基板5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中至少一个(例如图11的对称轴M)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的馈电电极54的圆锥面形状的中心线G相交,使其交点X位于无线电路基板52表面上地连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和无线电路基板52。即,在无线电路基板52表面上,中心线G与对称轴M相交。对此,上述实施方式1的无线电设备使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馈电电极的圆锥面形状的中心线与无线电路基板的对称轴大致是共用的直线地连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无线电设备50中,以无线电路基板52上的规定的点i为起点且在从规定的点i朝向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上的规定的点ii的方向的反向上延伸的直线ii-i通过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上的规定的点iii。
即,无线电设备50也可以说是这样的结构:连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上的规定的两点的直线中,至少存在一个通过无线电路基板52的直线(例如连接图11的点ii和iii的直线)。
在无线电设备50中,这样在作为馈电电极54的死区带域即C′面包围的区域上配置无线电路基板52。因此,在无线电设备50中,能够有效地利用馈电电极54的C′面包围的区域,实现进一步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
另外,在图11中,说明了无线电设备用天线51是由圆锥面形状的馈电电极54和圆板形状的接地电极55构成的盘锥形状,并且说明了无线电路基板52相对于对称轴M是线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中适用的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无线电路基板的形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接地电极(上部的电极)是圆锥面形状(锥型),无线电路基板相对于对称轴线非线对称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其他结构。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设备的其他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12所示,无线电设备用天线61是由圆锥面形状的馈电电极64和圆锥面形状的接地电极(上部的电极)65构成的双锥天线。馈电电极64和接地电极65使其圆锥面形状的相互的顶点对齐而配置成面对称。
另外,无线电路基板62在其角部具有相对其长度方向倾斜的倾斜边缘部a”b”。无线电设备用天线61的馈电部由上述倾斜边缘部a”b”而与无线电路基板62连接。
即,在无线电设备60上,作为在无线电路基板6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中至少一条的直线H,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61的馈电电极64的圆锥面形状的中心线G相交,使其交点X′位于无线电路基板62的表面上地将无线电设备用天线61和无线电路基板62连接。
在这样的图12所示的结构中,也能够使覆盖馈电电极64的壳体63进一步缩小,减小壳体63相对无线电设备60整体的占有部分。结果,能够进一步缩小无线电设备60整体的大小。
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如上所述,以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上的规定的点为起点且在从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上的规定的点朝向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上的规定的点的方向的反向的直线通过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这样的、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上的规定的点至少存在一个,所以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规定的面或直线包围区域能够进一步被有效利用,可实现进一步小型化的无线电设备。另外,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即使例如是无线电路基板上的安装面积占大部分的大型天线,也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仅是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能够理解,而不限定于这样的具体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思想和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将不同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内容使得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是在与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信号发送面的凸面的死区带域相当的位置上设有无线电路基板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由此,作为本发明的无线电设备的用途,例如可用于PC卡型无线电机、CF(压缩闪片--注册商标)型微型机、SD卡型微型机、IEEE1394型无线电机、或手机、PDA等便携设备的框体部分的无线电设备等。

Claims (10)

1.一种无线电设备,其具有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接收及/或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对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以及/或者,将应发送的信号转换成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输出对应的信号,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由一个或多个电极构成,
连接上述一个或多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上的任意两点的直线中,至少存在一个通过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平面天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设备,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具有锥面状表面和平面状表面的盘锥形状的天线,在上述锥面状表面所包围的区域上配置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至少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具有螺旋形状的螺旋天线,在上述螺旋形状所包围的区域上配置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至少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至少一部分是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之间还具有由高介质衰耗因数材料构成的层。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的连接机构,上述连接机构设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机构在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侧设有连接器,并且在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侧设有插入电极,上述连接器和上述插入电极以插入方式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机构由导电性弹性材料将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
还设有将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固定的固定部件。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是非馈电元件,在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中设有通过谐振将电波向上述无线电设备用天线输送的谐振用天线。
CNA2005800277899A 2004-08-26 2005-04-07 无线电设备 Pending CN1010066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7474A JP3741139B1 (ja) 2004-08-26 2004-08-26 無線機器
JP247474/2004 2004-08-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6608A true CN101006608A (zh) 2007-07-25

Family

ID=35906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277899A Pending CN101006608A (zh) 2004-08-26 2005-04-07 无线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36688A1 (zh)
JP (1) JP3741139B1 (zh)
CN (1) CN101006608A (zh)
WO (1) WO20060220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8254B2 (ja) * 2009-04-02 2014-12-1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情報通信装置及びアンテ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3719A (ja) * 1992-01-30 1995-07-21 Yuseisho Tsushin Sogo Kenkyusho 全方位アンテナ
JP2001016020A (ja) * 1999-06-29 2001-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ンテナ接続構造
JP3746487B2 (ja) * 2003-01-31 2006-02-15 Tdk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41139B1 (ja) 2006-02-01
JP2006067253A (ja) 2006-03-09
WO2006022047A1 (ja) 2006-03-02
US20080036688A1 (en) 200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58732A1 (en) Wideband antenna unit
CN100442598C (zh) 天线装置
CN1879256B (zh) 天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天线的便携无线终端
JP515061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端末機器
US6133884A (en) Communication unit, an antenna and a method for connecting an antenna
JP2003258540A (ja) 積層パッチアンテナ組立体
CN101989678B (zh) 天线以及包含天线的通信设备
TWI427858B (zh) Digital TV antenna
US20100103053A1 (en)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US20100315297A1 (e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649370A (zh) 一种天线单元和电子设备
CN201167131Y (zh) 双频耦合天线
CN101090176A (zh) 平面天线
WO2021104238A1 (zh) 天线单元和电子设备
CN101826652A (zh) 具有集成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电路板折叠偶极子
CN101006608A (zh) 无线电设备
US7193580B2 (en) Antenna device
US2012014239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gsm multi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CN216354780U (zh) 一种新型5g通信天线
US20150123853A1 (en) Wireless transceiver device and antenna module thereof
CN110649376A (zh) 一种天线和电子设备
US11121470B2 (en) Film antenna
CN101388488A (zh) 平面双频天线
CN102831469A (zh) 电子标签
CN202795424U (zh) 电子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