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1202A - 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1202A
CN101001202A CNA2006100614460A CN200610061446A CN101001202A CN 101001202 A CN101001202 A CN 101001202A CN A2006100614460 A CNA2006100614460 A CN A2006100614460A CN 200610061446 A CN200610061446 A CN 200610061446A CN 101001202 A CN101001202 A CN 101001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ignal
data
module
p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14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5249C (zh
Inventor
李瑞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614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25249C/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70194 priority patent/WO2008003263A1/zh
Priority to EP07764125A priority patent/EP2031812B1/en
Priority to AT07764125T priority patent/ATE514265T1/de
Publication of CN101001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1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52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524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1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digit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SMS or ISDN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intermediate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erminals, e.g. at an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89Details of handshaking
    • H04N1/3279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the handshaking procedure or protocol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当网关从PSTN侧接收、缓存的数据量达到门限值时,便将已缓存的数据打包发送,同时清空缓冲区。然后,继续接收PSTN侧数据并对接收缓存的数据量进行与门限值M的比较。当网关接收到帧结束信号时,如果缓冲区中有已缓存的数据,不管缓冲区中的数据是否达到门限值,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全部打包发送,并对该帧结束信号打包发送;如果缓冲区中没有已缓存的数据,直接将帧结束信号打包发送。通过对数据包承载的最大数据量进行限制,从而限制了上行网关因打包缓存数据而带来的延迟,保证了V.21帧信号数据在传送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到达接收端的传真机。

Description

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和技术的成熟,使得传统的传真信息承载在网络上传输成为可能,因此,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传输协议)传真的相关技术也就应运而生。IP传真根据实时特性可分为:IP存储转发传真,IP实时传真。
T.38(Procedures for real-tim Group 3 facsimile communication over IPnetworks,3类传真机IP实时承载协议)IP实时传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T.38IP实时传真网关主要完成T.38协议处理和DP(Data Pump,数据处理模块,本文中指传真的调制解调模块)的调制解调。T.38IP传真基本思想是,发送方的网关对传真机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将解调的净荷数据打成T.38协议规定的IP包,通过IP网络发往对方网关。接收方的网关对IP包解析,从IP包中剥离出净荷数据,并将净荷数据重新调制后发送给PSTN(Public Switch TelephoneNetwork,公共电话传输网)侧的传真机。可见,IP实时传真时,网络上承载的是两终端传真机间交互的传真信令或报文信息,两终端传真机间进行的是实时通信,并且传真流程遵循ITU-T T.30(Procedures for document facsimiletransmission in the general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文件传真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传输规程;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国际电信联盟)协议。
如图2所示,在T.30协议中,一次最简单的传真通信过程被分为以下5个阶段:
阶段A:传真呼叫建立阶段,这一阶段与电话呼叫建立的过程有些相似;
阶段B:报文传输前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传真机间能力的协商与训练;
阶段C:报文传输过程以及报文传输控制过程;
阶段D:报文传输后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报文的证实、纠错、多页续发的操作;
阶段E:传真呼叫释放的过程。
传真流程中,除了阶段B的TCF(Training Check Field,训练检查域)信号及阶段C的报文数据是根据ITU-T的V.27ter协议/V.29协议/V.17协议规定的速率进行调制的,其他控制信令都是根据V.21(300 BITS PER SECONDDUPLEX MODEM STANDARDIZED FOR USE IN THE GENERAL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传输速率为300bps的调制解调协议,用于传真控制信号的调制)(H)实现能力协商及报文证实等功能,格式为HDLC(High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帧,以下所说的‘V.21帧’就是指此。其中,V.21协议定义了两个通道调制方式,包括V.21(H)和V.21(L),根据V.21(H)进行调制的方式是指按V.21协议规定的FSK(Frequencyshiftkey,频移键控)调制方式,0调制为1850Hz,1调制为1650Hz。
在T.38IP传真业务中,为了节约网络带宽并降低网关的处理开销,网关可在上行方向(向IP网络打包发送的方向),将一个完整的V.21帧信号打成一个IFP(Intemet Facsimile Protocol,IP传真协议)包。但是,当V.21帧信号较长时,网关对V.21帧信号数据的缓存打包引入的延迟,可能会造成接收端传真机接收到的V.21帧信号数据无效或接收时间超时。
T.38IP传真的IFP数据包结构如图3所示,对于每个T.38IP传真的IFP数据包,在UDPTL(Facsimile UDP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传真UDP传输层协议)数据之外封装的IP包头、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包头,及UDPTL包头,会额外消耗一定的网络资源。
为了节约网络资源,网关对PSTN侧到达的V.21帧信号接收并解调,对解调得到的数据进行缓存,直到接收完完整的一帧数据,对完整的一帧数据打一个IFP包,尽可能的减少IFP包的数量。
如图4所示,一个完整的V.21帧信号包括前导序列(称v21-preamble,即0x7e序列,T.30协议规定该序列长度范围为0.85s到1.15s)、V.21帧数据、V.21帧FCS(Training Check Field,训练检查域)校验字。
如图5所示,一个完整的V.21帧信号的T.38 IFP包中包括:V.21前导序列指示包,即T.30-IND,是对帧数据前的前导序列打的指示包;V.21帧数据包,即V.21HDLC-DATA,是从地址域到FCS前的帧数据打包;FCS校验结果包,即V.21HDLC-FCS-OK或V.21HDLC-FCS-BAD,如果网关解调得到的帧数据正确,打V.21HDLC-FCS-OK包,如果错误,打V.21HDLC-FCS-BAD包;V.21帧结束包,即V.21SIG-END包,表示网关解调接收的V.21帧信号能量消失。
以发送端传真机向接收端传真机发送V.21帧信号为例,发送端传真机调制发送V.21帧信号,发送端网关对PSTN侧接收到的V.21帧信号解调,解调出0x7e后,判断接收到了V.21前导序列,按照T.38协议打指示包T.30_IND:FLAG,并将该指示包发送给接收端网关。同样,发送端网关解调出V.21帧数据,根据T.38协议规定的方式将帧数据打V.21:HDLC-DATA包,将FCS校验结果打V.21:HDLC-FCS-OK包。
接收端网关收到该T.30_IND:FLAG指示包,按V.21(H)调制方式向接收端传真机发送0x7e序列,直到接收完V.21:HDLC-DATA包,才开始向接收端传真机调制发送V.21帧数据。
以长度为1.3秒的V.21帧信号进行整帧缓存打包,来阐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1)如图5所示,这种对整帧进行缓存打包的方式,会造成V.21前导序列指示包与V.21:HDLC-DATA数据包之间间隔很长(时长1秒左右的前导序列+缓存整帧数据的时长1.3秒=2.3秒),与之对接的接收网关如果收到V.21前导序列指示包T.30_IND:FLAG就开始建立V.21(H)调制(这是网关产品通常的处理方法),并向接收端的传真机调制发送V.21前导序列,即0x7e序列,直到接收完V.21:HDLC-DATA,才开始向接收端的传真机发送V.21帧数据,这样会导致接收端网关向传真机发送的V.21前导序列时长达2秒多。V.21帧数据包传输时长加上前导序列的传输时长超过了3.5秒,有些厂商的传真机接收到这种超长的V.21帧信号,认为是无效信号。因为发送端网关对V.21帧数据打包的方式是固定的,发送端的传真机即使重传该帧信号,接收端传真机依然会认为接收到的是无效信号,直至超时拆线。
2)网关的这种打包机制,使得打包处理时延与V.21帧数据的长度成正比,V.21帧数据越长,发送端网关对V.21帧数据的打包处理时延就越大,因此,越容易造成接收端传真机等待响应超时(一般是ITU-T T.30协议定义的T4定时器超时),这样,使得该IP传真系统抗网络延迟、抖动的性能降低。
如图6所示,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两传真机呼叫建立后,接收端传真机发送NSF/DIS命令信号给发送端传真机,其中,根据ITU-T T.30协议规定,接收端传真机发送DIS后,开始T4定时器(该定时器时限为3s±15%,即2.55秒到3.45秒)计时,如果在2.55秒到3.45秒内没有接收到响应信号的V.21前导序列,就认为响应接收超时。即NSF/DIS命令信号发出与接收到响应信号所需要的时间包括:接收端网关和发送端网关的处理时延、网络传输时延、两端PSTN线路上的传输时延。因此可知,网关的处理延迟越小,IP传真系统抵抗网络延迟和抖动的能力越强,对命令信号与响应信号的交互越有利。
因此,网关这种按整帧打包的处理机制,在V.21长帧情况下,会引入较长的处理延迟,从而给传真机用户之间的资料传送带来了不便,降低了网关的兼容性,以及抗网络延迟的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打包的装置及方法,解决目前采用的整帧缓存打包方式所造成的,数据传输超时,数据接收失败的问题。
为完成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网关解调接收第一传真机发送的V.21帧信号数据,然后执行步骤B;
B、第一网关判断解调出的V.21帧信号数据是否为帧结束信号,如果是帧结束信号,则执行步骤C,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D;
C、第一网关将已缓存的,并且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并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后发送,然后执行步骤G;
D、第一网关对接收的所述V.21帧信号数据进行缓存,然后执行步骤E;
E、第一网关判断已缓存的V.21帧信号数据量是否已达到门限值M,如果已达到门限值M,则执行步骤F,如果还没有达到门限值M,则执行步骤A;
F、第一网关将已缓存的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然后执行步骤G;
G、第二网关接收到的V.21帧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所述帧结束信号为V.21帧FCS校验字。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判断是否有已缓存的,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如果有,则依次执行步骤C2和步骤C3,如果没有,则执行步骤C3;
C2、将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
C3、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后发送。
所述门限值M的范围为6bytes~8bytes。
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H和步骤I,所述步骤H位于所述步骤A之前:
H、对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载波消失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执行步骤A,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执行步骤I;
I、对载波消失信号打包后发送;
所述步骤G中,还包括:
第二网关接收到载波消失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包括设置于第一网关的数据接收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一打包模块、第二打包模块和缓存模块,以及设置于第二网关的传送模块,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解调接收第一传真机发送的V.21帧信号数据;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解调出的V.21帧信号是否为帧结束信号,如果是帧结束信号,则由第一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不是,则由缓存模块进行处理;
第一打包模块,用于将已缓存的,并且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并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后发送;
缓存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所述V.21帧信号数据进行缓存;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已缓存的V.21帧信号数据量是否已达到门限值M,如果已达到门限值M,则由第二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还没有达到门限值M,则由数据接收模块进行处理;
第二打包模块,用于将缓存的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
传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V.21帧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所述第一打包模块具体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已缓存的,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如果有,则由第三打包模块和第四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则由第四打包模块进行处理;
第三打包模块,用于将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
第四打包模块,用于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所述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和第五打包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由第一传真机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载波消失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由数据接收模块进行处理,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由第五打包模块进行处理;
第五打包模块,用于对载波消失信号打包后发送;
所述传送模块的功能还包括:
在接收到载波消失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本发明具有明显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通过对数据包承载的最大数据量进行限制,尽量减小因打包缓存数据而带来的延迟,从而提高了数据在网络传送中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T.38IP实时传真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典型的IP实时传真流程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T.38IP传真的IFP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一个完整V.21帧信号的结构式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数据缓存打包所造成的时延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发送端传真机和接收端传真机的命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打包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思想在于:通过调整对数据帧进行缓存打包的时长,确保在数据帧长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按时传送到接收端,从而提高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速度。
如图7所示,本发明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方法的实施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网关解调接收第一传真机发送的V.21帧信号数据,然后执行步骤B;
B、第一网关判断解调出的V.21帧信号数据是否为帧结束信号,如果是帧结束信号,则执行步骤C,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D;
C、第一网关将已缓存的,并且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并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后发送,然后执行步骤G;
D、第一网关对接收的所述V.21帧信号数据进行缓存,然后执行步骤E;
E、第一网关判断已缓存的V.21帧信号数据量是否已达到门限值M,如果已达到门限值M,则执行步骤F,如果还没有达到门限值M,则执行步骤A;
F、第一网关将已缓存的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然后执行步骤G;
G、第二网关接收到的V.21帧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判断是否有已缓存的,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如果有,则依次执行步骤C2和步骤C3,如果没有,则执行步骤C3;
C2、将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
C3、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后发送。
因为一般在数据传输结束时,会有载波消失的情况出现,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就可以判断数据传输已经结束了,不必再接收数据,也不必要再打包了,所以在打包之前,需要进行判断接收到的数据信号是否为载波消失信号。
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H和步骤I,所述步骤H位于所述步骤A之前:
H、对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载波消失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执行步骤A,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执行步骤I;
I、对载波消失信号打包后发送;
所述步骤G中,还包括:
第二网关接收到载波消失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如图9所示,本发明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的实施例,包括设置于第一网关的数据接收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一打包模块、第二打包模块和缓存模块,以及设置于第二网关的传送模块,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解调接收第一传真机发送的V.21帧信号数据;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解调出的V.21帧信号是否为帧结束信号,如果是帧结束信号,则由第一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不是,则由缓存模块进行处理;
第一打包模块,用于将已缓存的,并且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并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后发送;
缓存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所述V.21帧信号数据进行缓存;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已缓存的V.21帧信号数据量是否已达到门限值M,如果已达到门限值M,则由第二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还没有达到门限值M,则由数据接收模块进行处理;
第二打包模块,用于将缓存的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
传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V.21帧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第一打包模块具体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已缓存的,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如果有,则由第三打包模块和第四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则由第四打包模块进行处理;
第三打包模块,用于将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
第四打包模块,用于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另外,在打包之前,最好进行判断接收到的数据信号是否为载波消失信号,所以本发明一种传真数据传输的系统的实施例,还包括检测模块和第五打包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由第一传真机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载波消失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由数据接收模块进行处理,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由第五打包模块进行处理;
第五打包模块,用于对载波消失信号打包后发送;
并且,传送模块的功能还包括:
在接收到载波消失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在本发明中,帧结束信号可以为V.21帧FCS校验字,或者其他显示V.21帧信号数据结束的信号。对V.21帧信号数据进行打包时,在网络资源允许的条件下,为了减小网关的处理延迟,每个包承载的数据量越小越好,也就是门限值M设的越小越好,为了尽量减少网络资源消耗,门限值M可设置在6bbyes~8bytes的范围内。另外,对V.21帧信号数据打包的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当网关从PSTN侧接收、缓存的数据量达到门限值时,便将已缓存的数据打包发送,同时清空缓冲区。然后,继续接收PSTN侧数据并对接收缓存的数据量进行与门限值M的比较。
当网关接收到FCS校验字时,如果缓冲区中有已缓存的数据,不管缓冲区中的数据是否达到门限值,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全部打包发送,并对该帧的FCS校验结果打包发送;如果缓冲区中没有已缓存的数据,直接对FCS校验结果打包发送。
根据T.30定义的传真流程,传真设备对每个信号的等待和接收都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作为实时传真网关,应当尽可能避免自身处理引入大的延迟。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即在T.38网关对V.21帧数据打包发送时,通过对IP包承载的最大数据量进行限制,也就限制了上行网关因打包缓存数据而带来的延迟,保证了V.21帧信号数据在传送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到达接收端的传真机,避免了因传真机接收V.21帧信号数据超时,造成的传真失败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上行网关与传真机之间的兼容性,以及IP实时传真中上行网关的抗网络抖动、延迟的能力。
另外,一般为了防止由于网络抖动,造成下行网关向传真机发送V.21帧信号数据时在PSTN线路上数据中断,下行网关通常要对接收到的IP侧V.21帧信号数据进行缓存,然后再调制发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打包方式后,下行网关可根据网络情况来灵活调整JB(Jitter Buffer,抗网络抖动缓冲区)的大小或可存储的数据量,从而在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下行网关与传真机之间的兼容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打包的方法,可参阅图8,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接收待打包的数据帧,然后执行步骤B;
B、判断所述待打包的数据帧是否为数据帧的帧结束信号,如果是帧结束信号,则执行步骤C,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D;
C、将已缓存的,并且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打包,并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D、对接收的所述待打包的数据帧进行缓存,然后执行步骤E;
E、判断已缓存的,待打包的数据帧的数据量是否已达到门限值M,如果已达到门限值M,则执行步骤F,如果还没有达到门限值M,则执行步骤A;
F、将缓存的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打包。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判断是否有已缓存的,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如果有,则执行步骤C2和步骤C3,如果没有,则执行步骤C3;
C2、将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打包;
C3、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另外,在打包之前,最好进行判断接收到的数据信号是否为载波消失信号,所以所述的数据打包的方法还包括步骤H和步骤I,所述步骤H位于所述步骤A之前:
H、对接收到的待打包的数据信号进行载波消失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执行步骤A,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执行步骤I;
I、对载波消失信号打包。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打包的装置,可参阅图9和图10,作为较佳的实施例,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一打包模块、第二打包模块及缓存模块,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打包的数据帧;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打包的数据帧是否为数据帧的帧结束信号,如果是帧结束信号,则由第一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不是,则由缓存模块进行处理;
第一打包模块,用于将已缓存的,并且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打包,并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缓存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所述待打包的数据帧进行缓存;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已缓存的待打包的数据帧的数据量是否已达到门限值M,如果已达到门限值M,则由第二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还没有达到门限值M,则由数据接收模块进行处理;
第二打包模块,用于将已缓存的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打包。
所述第一打包模块具体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已缓存的,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如果有,则由第三打包模块和第四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则由第四打包模块进行处理;
第三打包模块,用于将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打包;
第四打包模块,用于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另外,在打包之前,最好进行判断接收到的数据信号是否为载波消失信号,所述数据打包的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和第五打包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待打包数据信号进行载波消失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由数据接收模块进行处理,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由第五打包模块进行处理;
第五打包模块,用于对载波消失信号打包。
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打包的方法和装置中,帧结束信号可以为V.21帧FCS校验字,或者其他显示帧数据结束的信号。对数据帧进行打包时,在网络资源允许的条件下,为了减小网关的处理延迟,每个包承载的数据量越小越好,也就是门限值M设的越小越好,为了尽量减少网络资源消耗,门限值M可设置在6bbytes~8bytes的范围内。另外,对数据帧打包的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提供的数据打包方法和装置,除可用于T.38IP实时传真系统外,还可应用于其他的数据传输系统,可以避免数据打包传输时引起的大的延迟,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在网络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节点一般需要先对数据进行缓存打包后再发送出去,因为缓存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势必会因起数据传输的延迟。采用本发明的数据打包方法和装置,通过对数据包承载的最大数据量进行限制,尽量减小因打包缓存数据而带来的延迟,从而提高了数据在网络传送中的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网关解调接收第一传真机发送的V.21帧信号数据,然后执行步骤B;
B、第一网关判断解调出的V.21帧信号数据是否为帧结束信号,如果是帧结束信号,则执行步骤C,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D;
C、第一网关将已缓存的,并且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并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后发送,然后执行步骤G;
D、第一网关对接收的所述V.21帧信号数据进行缓存,然后执行步骤E;
E、第一网关判断已缓存的V.21帧信号数据量是否已达到门限值M,如果已达到门限值M,则执行步骤F,如果还没有达到门限值M,则执行步骤A;
F、第一网关将已缓存的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然后执行步骤G;
G、第二网关接收到的V.21帧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帧结束信号为V.21帧FCS校验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判断是否有已缓存的,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如果有,则依次执行步骤C2和步骤C3,如果没有,则执行步骤C3;
C2、将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
C3、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后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值M的范围为6bytes~8byte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H和步骤I,所述步骤H位于所述步骤A之前:
H、对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载波消失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执行步骤A,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执行步骤I;
I、对载波消失信号打包后发送;
所述步骤G中,还包括:
第二网关接收到载波消失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6、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第一网关的数据接收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一打包模块、第二打包模块和缓存模块,以及设置于第二网关的传送模块,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解调接收第一传真机发送的V.21帧信号数据;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解调出的V.21帧信号是否为帧结束信号,如果是帧结束信号,则由第一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不是,则由缓存模块进行处理;
第一打包模块,用于将已缓存的,并且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并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后发送;
缓存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所述V.21帧信号数据进行缓存;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已缓存的V.21帧信号数据量是否已达到门限值M,如果已达到门限值M,则由第二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还没有达到门限值M,则由数据接收模块进行处理;
第二打包模块,用于将缓存的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后发送;
传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V.21帧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包模块具体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已缓存的,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如果有,则由第三打包模块和第四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则由第四打包模块进行处理;
第三打包模块,用于将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V.21帧信号数据打包;
第四打包模块,用于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和第五打包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由第一传真机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载波消失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由数据接收模块进行处理,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由第五打包模块进行处理;
第五打包模块,用于对载波消失信号打包后发送;
所述传送模块的功能还包括:
在接收到载波消失信号数据包后,进行解包,并调制发送给第二传真机。
9、一种数据打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接收待打包的数据帧,然后执行步骤B;
B、判断所述待打包的数据帧是否为数据帧的帧结束信号,如果是帧结束信号,则执行步骤C,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D;
C、将已缓存的,并且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打包,并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D、对接收的所述待打包的数据帧进行缓存,然后执行步骤E;
E、判断已缓存的,待打包的数据帧的数据量是否已达到门限值M,如果已达到门限值M,则执行步骤F,如果还没有达到门限值M,则执行步骤A;
F、将缓存的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打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打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帧结束信号为V.21帧FCS校验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打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判断是否有已缓存的,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如果有,则执行步骤C2和步骤C3,如果没有,则执行步骤C3;
C2、将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打包;
C3、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或11所述的数据打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值M的范围为6bytes~8bytes。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打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H和步骤I,所述步骤H位于所述步骤A之前:
H、对接收到的待打包的数据信号进行载波消失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执行步骤A,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执行步骤I;
I、对载波消失信号打包。
14、一种数据打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一打包模块、第二打包模块及缓存模块,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打包的数据帧;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打包的数据帧是否为数据帧的帧结束信号,如果是帧结束信号,则由第一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不是,则由缓存模块进行处理;
第一打包模块,用于将已缓存的,并且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打包,并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缓存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所述待打包的数据帧进行缓存;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已缓存的待打包的数据帧的数据量是否已达到门限值M,如果已达到门限值M,则由第二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还没有达到门限值M,则由数据接收模块进行处理;
第二打包模块,用于将已缓存的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打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打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包模块具体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已缓存的,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如果有,则由第三打包模块和第四打包模块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则由第四打包模块进行处理;
第三打包模块,用于将与所述帧结束信号属于同一帧的数据帧打包;
第四打包模块,用于将所述帧结束信号打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数据打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和第五打包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待打包数据信号进行载波消失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由数据接收模块进行处理,如果检测到载波消失信号,则由第五打包模块进行处理;
第五打包模块,用于对载波消失信号打包。
CNB2006100614460A 2006-06-29 2006-06-29 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052524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614460A CN100525249C (zh) 2006-06-29 2006-06-29 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PCT/CN2007/070194 WO2008003263A1 (fr) 2006-06-29 2007-06-27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e données télécopiées via réseau,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e mise en paquet de données
EP07764125A EP2031812B1 (en) 2006-06-29 2007-06-27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simile data transmission via network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data
AT07764125T ATE514265T1 (de) 2006-06-29 2007-06-27 System und verfahren für faksimiledatenübertragung über ein netzwerk und 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packen von dat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614460A CN100525249C (zh) 2006-06-29 2006-06-29 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1202A true CN101001202A (zh) 2007-07-18
CN100525249C CN100525249C (zh) 2009-08-05

Family

ID=38693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14460A Active CN100525249C (zh) 2006-06-29 2006-06-29 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031812B1 (zh)
CN (1) CN100525249C (zh)
AT (1) ATE514265T1 (zh)
WO (1) WO200800326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8247A (zh) * 2011-12-31 2013-07-03 深圳市金蝶友商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813049A (zh) * 2012-11-01 2014-05-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t.30协议执行握手过程的传真机及方法
CN115348217A (zh) * 2022-08-16 2022-11-15 青岛海信智慧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数据进行打包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018B (zh) * 2012-03-13 2014-08-27 网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Ims基于xml隧道下的传真实现方法
CN105527045B (zh) * 2015-12-03 2019-06-14 徐州博林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工作面支架压力数据分段拟合方法及装置
CN106973188A (zh) * 2017-04-11 2017-07-21 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输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6793A (en) * 1995-04-04 1999-03-23 Oki Data Corporation Facsimile machine adapted to reduce risk of data loss
US5790641A (en) * 1996-06-19 1998-08-04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facsimile delay tolerances
US6104505A (en) * 1997-04-30 2000-08-15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data information conveyed in a facsimile message
JP2001203849A (ja) * 2000-01-20 2001-07-27 Canon Inc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4168582B2 (ja) * 2000-08-31 2008-10-2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接続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出力制御方法
US20040042467A1 (en) * 2002-08-28 2004-03-04 Mehrdad Abrishami Method to improve fax transmission quality over packet based networks with high packet jitter by means of sending "Fill" at the end of a scan line
CN1239010C (zh) * 2002-12-04 2006-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传真数据的方法
EP1594263A1 (en) * 2004-05-04 2005-11-09 Alcatel Frame-to-cell traffic scheduling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8247A (zh) * 2011-12-31 2013-07-03 深圳市金蝶友商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813049A (zh) * 2012-11-01 2014-05-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t.30协议执行握手过程的传真机及方法
CN103813049B (zh) * 2012-11-01 2016-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t.30 协议执行握手过程的传真机及方法
CN115348217A (zh) * 2022-08-16 2022-11-15 青岛海信智慧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数据进行打包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348217B (zh) * 2022-08-16 2024-03-22 青岛海信智慧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数据进行打包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514265T1 (de) 2011-07-15
EP2031812A1 (en) 2009-03-04
EP2031812B1 (en) 2011-06-22
WO2008003263A1 (fr) 2008-01-10
EP2031812A4 (en) 2009-12-30
CN100525249C (zh)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5249C (zh) 一种传真数据网络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US6882711B1 (en) Packet based network exchange with rate synchronization
EP1727323A1 (en) Signal-type dependent real-time fax relay
CN100384184C (zh) T.38网关对非标准帧的处理方法
US95490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uaranteed high speed fax delivery
CN101119269B (zh) 无线核心网传送互通业务的方法及互通功能单元
US20040042467A1 (en) Method to improve fax transmission quality over packet based networks with high packet jitter by means of sending "Fill" at the end of a scan line
US20020001373A1 (en) Internet facsimile gatew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060067301A1 (en) Forcing V.34 fax terminals to fallback to legacy G3 modulations over voice over intrnet protocol networks
JP4008632B2 (ja) ファクシミリ通信システム
CN100359883C (zh) 一种通过t.38协议实现v.34高速传真的方法
US20030223463A1 (en) Method to improve fax transmission quality over packet based networks with significant delay and packet jitter using protocol re-timing
US9094560B2 (en) Facsimile system that packetizes and transmits coded image data
US20030099338A1 (en) Fax tranmission over congested or corrupted wideband network, or narrowband network, using ECM error block flow control
CN101217461B (zh) 网关及处理v.21帧数据的方法
JP2009212998A (ja) ファクシミリゲートウェイ及びファクシミリゲートウェイにおけるデータ転送方法
JP6501589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28624B2 (ja) 画像通信装置及び画像通信装置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6436832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ファクシミリ伝送システム
CN101175134A (zh) T.38网关对非标准帧的处理方法
JP5709945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370723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3581117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ファクシミリ通信方法
JP2022127703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0342700C (zh) 一种t.38网关针对v.21帧自适应调整下行缓存长度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