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9428C - 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9428C
CN100589428C CN200610104281A CN200610104281A CN100589428C CN 100589428 C CN100589428 C CN 100589428C CN 200610104281 A CN200610104281 A CN 200610104281A CN 200610104281 A CN200610104281 A CN 200610104281A CN 100589428 C CN100589428 C CN 10058942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fringe node
bng
nod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04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3564A (zh
Inventor
郑若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jiang Xilai Nongcheng Operation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04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89428C/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70441 priority patent/WO20080196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123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3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94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942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该设备主要包括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该系统主要包括接入网系统和多业务多边缘系统,该接入网系统主要包括:SP(业务提供商)和接入网络。该多业务多边缘系统主要包括:通过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进行互连的至少两个上述接入网系统,每个接入网系统的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只和该接入网系统对应的SP相连。利用本发明所述设备和系统,从而在简化接入网边缘节点的功能,降低接入网边缘节点的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接入网给用户提供多业务。

Description

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入网的通用参考架构如图1所示,包括:CPN(用户驻地网络)、Access Network(接入网络)和SP(业务提供商)三部分。其中,CPN由UE(用户设备)和RG(驻地网关)组成;接入网络则由AN(接入节点)和EN(边缘节点)及两者间的汇聚网络(图1中未示)组成;接入网与SP相连,SP可以为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或NSP(Network Service Provider,网络业务提供者)。
对于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微波接入全球互联网络),EN为ASN(Access Service Network,接入服务网络)GW(Gateway,网关),AN为BS(基站);对于DSL(Digital SubscriberLine,数字用户线网络)网络,EN为BRAS(BRAS,Broadband RemoteAccess Server,宽带接入服务器)/BNG(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宽带网络网关),AN为DSLAM(DSL Access Multiplexer,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需要引入丰富的新业务,如IPTV(IP电视)、VoIP(IP话音)和一些在线游戏等多媒体业务。这些多媒体业务对于承载网络的要求与传统的Internet接入有很大不同,比如,带宽要求、QoS(服务质量)保障要求、可扩展性和可靠性要求等。而目前的城域网架构是仅针对尽力而为的Internet接入而设计的,并未考虑到引入各种多媒体业务对网络产生的影响。
网络边缘节点是相关业务的发起点。目前的城域网都是基于单边缘设备的架构,当需要在城域网上增加新的业务类型时,由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在本质特点上的不同,网络运营商在上述单边缘设备上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不同类型的业务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为了适应新的业务需求,网络接入提供商需要采用多种边缘设备。该多种边缘设备通过将不同的SP提供的业务分布在不同的边缘节点上,可为实施和提供各种新的业务类型提供极大的灵活性,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对于有冗余需求的业务,可以灵活地为其部署冗余的业务边缘节点。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的如图2所示的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其中,DSLoF(DSL over Fibre)和RoF(Radio over Fibre)技术就是通过光纤来传输DSL(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信号到远端的Remote DSLAM、BS或802.11的AP(接入点,Access Point)。由于光纤的衰减很小,因此通过上述DSLoF和RoF技术就可以将DSL和无线蜂窝网络的覆盖范围扩展到几十公里,而且Remote DSLAM、BS或AP基本无需进行软件升级和维护,并且可以做成免维护的封闭式设备,放在靠近用户的节点处。
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主要包括:OLT(光路终结点)、ODN(光分配网)和ONU/ONT(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其中,OLT实现于CS(Central Station,中心站)。为了支持DSLoF和RoF,CS还实现DSLAM和BS/AP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混合功能,Remote DSLAM、BS或AP可通过ODN和CS连接。CS相当于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边缘节点。
现有技术中一种单边缘多业务网络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该方案中,AN(接入节点)对应单一的BNG或BRAS或ASN GW,所有的SP的业务都接到单一的BNG或BRAS或ASN GW上,由接入服务器控制用户对业务提供商的选择,以及后续业务流的处理。
上述单边缘多业务网络的架构的缺点为:
1、由于不同SP的业务都汇合到同一个BNG/BRAS上,为了实现对不同SP的业务进行隔离,BNG/BRAS必须支持虚拟路由器技术,即必须在BNG/BRAS上模拟多个虚拟IP域,每个SP分属不同的虚拟IP域。因此,将导致BNG/BRAS功能复杂,成本高;每增加一个SP,就要对所有边缘节点重新分配IP地址,对于BNG和AN合一的网络冲击较大;
2、由于不同SP提供的业务特点的差异,导致BNG/BRAS需要支持各种业务特性,即每增加一种新的业务,就需要在BNG/BRAS上增加相关的特性支持;而且所有用户的认证、计费等控制流也需要在BNG/BRAS上支持,从而造成BNG/BRAS需要支持的功能繁多,扩展性差,导致BNG/BRAS成为了整个网络的瓶颈;
3、该单边缘多业务网络的架构是仅针对尽力而为的Internet接入而设计的,当引入IPTV等高带宽、需QoS支持的业务时,该架构将面临带宽紧张、QoS无法保证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一种多边缘多业务网络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AN分别连接到多个BNG,各个SP也都接到不同的BNG上。
上述多边缘多业务网络的架构的缺点为:
所有的AN都必须和不同SP所对应的BNG进行互连,每增加一个SP,同时也增加一个BNG,就要增加一倍的接入网连接建设,所有的AN也都必须增加一个上行口。因此,该方案虽然避免了BNG的瓶颈,但是对接入网的改造的冲击较大,成本较高,且网络的可扩展性不好。
特别的,当要在该架构中发展如图2所示的基于光纤技术的新网络时,新增的Remote DSLAM、BS或AP将连接到新增的CS上,基本不可能再与原有的BNG进行连接。如果新增的Remote DSLAM、BS或AP要连到原有的BNG上,则原有的BNG需要增强对DSLAM和BS/AP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混合功能的支持,将增加原有的BNG的复杂度。
对于在该架构上新增WiMAX网络,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新增的BS连到新增的ASN GW上,基本不可能再与原有的BNG进行连接,原有的AN也不可能连到新增的ASN GW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供多业务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从而在简化接入网边缘节点的功能,降低接入网边缘节点的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接入网给用户提供多业务。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业务提供商SP相联,并与SP通信,包括:
用户侧端口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网接入节点进行通信;
网络侧端口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网外部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边缘节点互连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络侧端口通信模块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互连通信;
IP路由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IP路由功能,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端口的分组,并且判断该分组的业务属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由该IP路由模块进行相应IP路由处理,将该分组路由到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侧和所述SP相连的端口的分组,则由该IP路由模块进行相应IP路由处理,将该分组通过相应的用户IP地址所在的端口路由到下一跳;
桥接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桥接功能,包括: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IP桥接功能的IP桥接模块和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二层桥接功能的二层桥接模块;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端口的分组,并且判断该分组的业务属于和其互连的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由所述IP桥接模块进行相应IP桥接处理或者由所述二层桥接模块进行相应二层桥接处理,将该分组转发到所述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侧和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互连的端口的分组,则由所述IP桥接模块进行相应IP桥接处理或者由所述二层桥接模块进行相应二层桥接处理,将该分组转发到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用户端口。
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还包括:
接入节点互连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其它接入网的接入节点设备互连通信。
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还包括地址解析协议ARP代理模块、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模块和认证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ARP代理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ARP代理功能;
DHCP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DHCP代理或中转功能;
认证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网络接入服务器NAS和/或认证中转AR功能。
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包括:中心站CS或宽带网络网关BNG或宽带接入服务器设备BRAS或接入服务网络网关ASN GW。
一种接入网系统,包括:业务提供商SP和接入网络,该接入网络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接入节点AN,该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SP、AN相连,并和SP、AN进行通信。
一种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接入网系统,每个接入网系统通过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其它的接入网系统进行互连,每个接入网系统的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只和该接入网系统对应的SP相连;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端口的分组,并且判断该分组的业务属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路由模块进行相应IP路由处理,将该分组路由到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端口的分组,并且判断该分组的业务属于和其互连的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桥接模块进行相应IP桥接处理或者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二层桥接模块进行相应二层桥接处理,将该分组转发到所述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侧和SP相连的端口的分组,则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路由模块进行相应IP路由处理,将该分组通过相应的用户IP地址所在的端口路由到下一跳;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侧和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互连的端口的分组,则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桥接模块进行相应IP桥接处理或者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二层桥接模块进行相应二层桥接处理,将该分组转发到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用户端口。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端口的ARP请求时,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ARP代理模块以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的MAC地址,从所述用户端口返回ARP应答;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和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互连的端口的ARP请求时,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ARP代理模块以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的MAC地址,从所述和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互连的端口返回ARP应答。
在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桥接模块中建立保存IP会话和IP业务连接的对应关系的IP桥接转发表,IP会话包括用户侧物理端口、用户IP地址和用户的MAC地址,IP业务连接包括网络侧物理端口、虚拟局域网标识S-VLAN和IP边缘节点MAC地址;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桥接模块根据该IP桥接转发表完成IP桥接。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携带网络接入标识NAI的认证消息,并且根据该NAI判断该用户终端的业务属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作为NAS和验证、授权、计费AAA客户,将该认证消息转往相应的AAA服务器实现认证;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携带NAI的认证消息,并且根据该NAI判断该用户终端的业务属于和其互连的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作为认证中转将该认证消息中转到所述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该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作为NAS/AAA客户,将该认证消息转往相应的AAA服务器实现认证。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携带属性参数的DHCP消息,并且根据该属性参数判断该用户终端的业务属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DHCP模块作为DHCP代理/中转,将该DHCP消息转往相应的DHCP服务器;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携带属性参数的DHCP消息,并且根据该属性参数判断该用户终端的业务属于和其互连的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DHCP模块将该DHCP消息中转到所述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该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的DHCP模块作为DHCP代理/中转,将该DHCP消息转往相应的DHCP服务器。
所述接入网包括:数字用户线DSL接入网、微波接入全球互联WIMAX接入网或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
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包括:DSL接入网单元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单元;
DSL接入网单元:包括BNG/BRAS设备、汇聚网络和AN,BNG/BRAS设备作为DSL接入网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AN,所述与BNG/BRAS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所述BNG/BRAS设备通过DSL接入网中的汇聚网络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单元中的CS设备相连;
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单元:包括CS设备、光分配网ODN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AN,CS设备作为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ODN,所述与CS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CS设备相连,所述CS设备还和DSL接入网中的汇聚网络相连。
所述CS设备具体包括:
通过光纤来传输DSL信号的DSLoF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混合,使CS设备通过ODN与远端的Remote DSLAM连接;
和/或
通过光纤来传输无线信号的RoF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基站BS/接入点AP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混合,使CS设备通过ODN与BS/AP连接;或者,实现CS设备支持ASN GW,使CS设备通过ODN与BS连接;
和/或,
光路终结点OLT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OLT,使CS设备通过ODN与光网络单元ONU/光网络终端ONT连接。
所述BNG/BRAS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到CS到BS/AP/Remote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所述CS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设备到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
所述BNG/BRAS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
如果CS设备不支持与DSL接入网的AN互连,则BNG/BRAS设备实现IP桥接或二层桥接,所述CS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设备到BNG/BRAS设备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否则,所述CS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设备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
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包括:DSL接入网单元和WIMAX接入网单元,
DSL接入网单元:包括:BNG/BRAS设备和AN,BNG/BRAS设备作为DSL接入网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AN,所述与BNG/BRAS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同时,所述BNG/BRAS设备还和WIMAX接入网单元中的ASN GW设备相连;
WIMAX接入网单元:包括:ASN GW设备和BS,ASN GW设备作为WIMAX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BS,所述与ASN GW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ASN GW设备相连,同时,所述ASN GW设备还和DSL接入网中的BNG/BRAS设备相连。
所述BNG/BRAS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到ASN GW到BS的路径提供业务给WIMAX接入网;所述ASN GW设备连接的SP通过ASN GW到BS的路径提供业务给WIMAX接入网;
所述BNG/BRAS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所述ASN GW设备连接的SP通过ASN GW到BNG/BRAS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
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包括: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单元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单元,
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单元:包括CS1设备、ODN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AN,CS1设备作为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中的ODN,所述与CS1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CS设备相连,同时,所述CS1设备还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中的CS2设备相连;
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单元:包括CS2设备、ODN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AN,CS2设备作为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中的ODN,所述与CS2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CS设备相连,同时,所述CS2设备还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中的CS1设备相连。
所述CS1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1设备到CS2设备到BS/AP/Remote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所述CS2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2设备到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
所述CS1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1设备到BS/AP/Remote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所述CS2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2设备到CS1设备到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
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包括:DSL接入网1单元和DSL接入网2单元,
DSL接入网1单元:包括:BNG/BRAS1设备和AN,BNG/BRAS1设备作为DSL接入网1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所述与BNG/BRAS1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同时,所述BNG/BRAS1设备还和DSL接入网2中的BNG/BRAS2设备相连;
DSL接入网2单元:包括:BNG/BRAS2设备和AN,BNG/BRAS2设备作为DSL接入网2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所述与BNG/BRAS2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同时,所述BNG/BRAS2设备还和DSL接入网1中的BNG/BRAS1设备相连。
所述BNG/BRAS1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1到BNG/BRAS2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2;所述BNG/BRAS2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2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2;
所述BNG/BRAS1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1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1;所述BNG/BRAS2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2到BNG/BRAS1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1。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对接入网边缘节点(例如CS)的功能进行扩展,通过接入网边缘节点将多个接入网相连。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在实现多业务时,现有DSL接入网中的BNG/BRAS无须支持虚拟路由器技术,即无需在BNG/BRAS上模拟多个虚拟IP域,简化了BNG/BRAS的功能,降低了BNG/BRAS成本。
2、引入多边缘结构,避免了现有单边缘多业务接入网中的BNG/BRAS成为瓶颈的问题。
3、通过对CS的功能进行扩展,新增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解决了现有单边缘多业务接入网将面临带宽紧张、QoS无法保证等问题。
4、新增的Remote DSLAM、BS或AP无须与原有的DSL接入网中的BNG/BRAS进行连接,通过CS与原有的DSL接入网中的BNG/BRAS的互连,从而得到原有的DSL接入网中的SP提供的业务。原有的AN亦可通过CS与原有的DSL接入网中的BNG/BRAS进行互连,从而得到新增SP提供的业务。从而使新增的Remote DSLAM、BS或AP、原有的AN不用增加其上行口,原有的DSL接入网中的汇聚网络也不用改造,对原有的DSL接入网的冲击较低,成本低,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强。
同样,对于在DSL接入网上新增WiMAX网络,新增的BSP无须与原有的BNG进行连接,通过ASN GW与原有的BNG的互连得到原有DSL接入网的SP的业务提供,原有DSL接入网的AN亦可通过ASN GW与原有DSL接入网的BNG的互连得到新增SP的业务提供。
5、原有的DSL接入网中的BNG/BRAS不需增强对DSLAM和BS/AP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混合功能的支持,即可与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进行共存,支持DSLoF和RoF。
6、CS支持IP路由和IP桥接的二三层混合功能,从而使整个系统实现了灵活地支持多业务的接入网。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通用接入网的通用参考架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单边缘多业务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多边缘多业务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边缘节点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的实施例1中的一种逻辑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的实施例1中的一种逻辑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的实施例1中的一种逻辑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的CS的ARP代理过程示意图;
图13为图6中的CS的IP bridging/routing混合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中的CS的NAS和AR代理功能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中的CS的NAS和AR代理功能的具体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中的CS的DHCP Proxy/Relay功能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中的CS的DHCP Proxy/Relay功能的具体实现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本发明的核心为:对接入网中的边缘节点的功能进行扩展,将接入网和接入网之间通过边缘节点进行互连,每个接入网的边缘节点只和该接入网对应的SP和AN相连。
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由通过边缘节点设备进行互连的各个接入网组成,每个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只和该接入网对应的SP和AN相连。上述接入网包括:DSL接入网、WIMAX接入网和基于光纤技术的光接入网等接入网络。
上述边缘节点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如图5所示,必须包括如下模块:
用户侧端口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网接入节点进行通信;
网络侧端口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网外部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边缘节点互连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其它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互连通信;
IP路由(IP routing)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IP路由功能;
桥接(Bridging)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桥接功能。桥接模块包括:IP桥接模块和二层桥接模块。
其中,IP桥接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IP路由和IP桥接的二三层混合功能。
其中,二层桥接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IP路由和二层桥接混合功能。
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接入节点互连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其它接入网的接入节点设备互连。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代理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ARP代理。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DHCP代理或中转。
NAS(Network Access Server,网络接入服务器)和AR(Authentication Relay,认证中转)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NAS及AR代理。
基于上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接入网系统,该接入网系统主要包括:SP(业务提供商)和接入网络,
SP:和接入网络中的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相连并进行通信;
接入网络:包括上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N,该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SP、AN相连,并和SP、AN进行通信。
基于上述接入网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多业务多边缘系统,该多业务多边缘系统主要包括:
通过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进行互连的至少两个上述接入网系统,每个接入网系统的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只和该接入网系统对应的SP相连。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本方法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单元:DSL接入网单元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单元。
DSL接入网单元:包括BNG/BRAS设备、汇聚网络和AN。BNG/BRAS设备作为DSL接入网的IP边缘节点,连接其对应的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的SP和DSL接入网中的AN,同时,通过DSL接入网中的汇聚网络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单元中的CS设备相连。
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单元:包括CS设备、ODN和BS/AP/RemoteDSLAM/ONU/ONT。CS设备作为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的IP边缘节点,连接其对应的不和其它CS设备相连的的SP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ODN,同时,和DSL接入网中的汇聚网络相连。SP与CS设备间可以存在ER(边缘路由器),ER起SP和CS间的互连路由作用。
每个BNG/BRAS设备包括如下模块:
网络侧端口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网外部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边缘节点互连通信模块:用于实现BNG/BRAS设备和其它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互连通信;
IP路由模块:用于实现BNG/BRAS设备支持IP路由功能;
桥接模块:用于实现BNG/BRAS设备支持桥接功能。桥接模块包括:IP桥接模块和二层桥接模块。
其中,IP桥接模块:用于实现BNG/BRAS设备支持IP桥接功能。即BNG/BRAS设备即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IP边缘节点,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AN。
其中,二层桥接模块:用于实现BNG/BRAS设备支持二层桥接功能。
每个CS设备中包括如下模块:
网络侧端口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网外部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边缘节点互连通信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和其它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互连通信;
IP路由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IP路由功能;
桥接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桥接功能。桥接模块包括:IP桥接模块和二层桥接模块。
其中,IP桥接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IP桥接功能。即CS设备即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IP边缘节点,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AN。
如图6所示,对于SP1,BNG1为IP边缘节点,CS作为BNG1的一种特殊的AN,支持IP bridging或二层桥接的功能;对于SP2,CS为IP边缘节点,支持IP routing的功能;若CS不支持与DSL接入网的AN互连,则BNG1作为CS的一种特殊的AN,必须支持IP bridging或二层桥接的功能。
二层桥接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二层桥接功能。
AN互连模块:用于和DSL接入网中的汇聚网络相连,通过该汇聚网络和DSL接入网中的AN设备互连。
ARP代理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ARP代理功能。
DHCP代理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ARP代理或中转功能。
NAS和AR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NAS及AR代理功能。
由于上述CS设备作为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IP边缘节点,因此,CS设备还包括:
DSLoF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DSLAM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功能,即实现DSLoF功能。使CS设备通过ODN与Remote DSLAM连接。
RoF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BS/AP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功能,即实现RoF功能。使CS设备通过ODN与BS/AP连接。或者,实现CS设备支持ASN GW的功能,使CS设备通过ODN与BS连接。
OLT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OLT功能,使CS设备通过ODN与ONU/ONT连接。
该实施例中的逻辑连接示意图如图7-9所示。
如图7所示,SP1通过BNG/BRAS1->CS->BS/AP/Remote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新增的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SP2则直接通过CS->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新增的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
如图8所示,SP1直接通过BNG/BRAS1->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当CS不支持与DSL接入网的AN互连,则BNG/BRAS1作为CS的一种特殊的AN,提供IP bridging或二层桥接的功能。于是,SP2通过CS->BNG/BRAS 1->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
如图9所示,当CS支持与DSL接入网的AN互连时,SP2通过CS->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SP1则还是直接通过BNG/BRAS1->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
本方法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DSL接入网单元和WIMAX接入网单元。
DSL接入网单元:包括:BNG/BRAS设备和AN。BNG/BRAS设备作为DSL接入网的IP边缘节点,连接其对应的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的SP和DSL接入网中的AN,同时,和WIMAX接入网单元中的ASN GW设备相连。
WIMAX接入网单元:包括:ASN GW设备和BS。ASN GW设备作为WIMAX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连接其对应的不和其它ASN GW设备相连的SP和WIMAX接入网中的BS,同时,和DSL接入网中的BNG/BRAS设备相连。
该实施例中的逻辑连接过程为:
所述BNG/BRAS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到ASN GW到BS的路径提供业务给WIMAX接入网;所述ASN GW设备连接的SP通过ASN GW到BS的路径提供业务给WIMAX接入网;
所述BNG/BRAS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所述ASN GW设备连接的SP通过ASN GW到BNG/BRAS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
本方法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的实施例3的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如下单元:
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单元:包括中心站1设备、ODN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AN。中心站1设备作为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的IP边缘节点,连接其对应的不和其它中心站设备相连的SP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中的ODN,同时,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中的CS2设备相连。
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单元:包括中心站2设备、ODN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AN。CS2设备作为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的IP边缘节点,连接其对应的不和其它中心站设备相连的SP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中的ODN,同时,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中的中心站1设备相连。
每个CS设备中包括如下模块:
网络侧端口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网外部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边缘节点互连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其它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互连通信;
IP路由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IP路由功能;
桥接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桥接功能。桥接模块包括:IP桥接模块和二层桥接模块。
其中,IP桥接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IP桥接功能。即CS设备即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IP边缘节点,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AN。即CS设备即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IP边缘节点,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AN。
如图12所示,对于SP1,CS1为IP边缘节点,支持IP routing的功能,CS2作为CS1的一种特殊的AN,支持IP bridging或二层桥接的功能;对于SP2,CS2为IP边缘节点,支持IP routing的功能,CS1作为CS2的一种特殊的AN,支持IP bridging或二层桥接的功能。
其中,二层桥接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二层桥接功能。
接入节点互连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其它接入网的接入节点设备互连。
ARP代理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ARP代理功能。
DHCP代理: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DHCP代理或中转功能。
NAS和AR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NAS及AR代理功能。
DSLoF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DSLAM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功能,即实现DSLoF功能。使CS设备通过ODN与Remote DSLAM连接。
RoF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BS/AP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功能,即实现RoF功能。使CS设备通过ODN与BS/AP连接。
OLT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OLT功能,使CS设备通过ODN与ONU/ONT连接。
上述实施例3中的逻辑连接的过程为:
SP1通过CS1->和CS1相连的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CS1所在的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SP1还通过CS1->CS2->和CS2相连的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CS2所在的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
SP2通过CS2->和CS2相连的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CS2所在的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SP2还通过CS2->CS1->和CS1相连的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CS1所在的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
本方法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的实施例4包括如下单元:
DSL接入网1单元:包括:BNG/BRAS1设备和AN。BNG/BRAS1设备作为DSL接入网1的IP边缘节点,连接其对应的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的SP,同时,和DSL接入网2中的BNG/BRAS2设备相连;
DSL接入网2单元:包括:BNG/BRAS2设备和AN。BNG/BRAS2设备作为DSL接入网2的IP边缘节点,连接其对应的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的SP,同时,和DSL接入网1中的BNG/BRAS1设备相连。
上述实施例4中的逻辑连接的过程为:
所述BNG/BRAS1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1到BNG/BRAS2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2;所述BNG/BRAS2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2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2;
所述BNG/BRAS1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1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1;所述BNG/BRAS2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2到BNG/BRAS1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1。
下面以图7为例,说明CS的ARP代理功能和IP bridging/routing混合功能,对于图8、图11中的CS和图9、图10中的BNG的ARP代理功能和IPbridging/routing混合功能和下述说明类似。
假设CPN中的RG为二层桥接设备,UE的IP地址为IPa,BNG/BRAS1的IP地址为IPx,UE的MAC地址为MAC1,CS的MAC地址为MAC2,BNG/BRAS1的MAC地址为MAC4;UE所在的CS用户端口为端口x,CS通过端口n连接到BNG/BRAS,CS通过端口t连接到SP2。
CS的ARP代理过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CS支持ARP代理功能功能,ARP为在TCP/IP网络环境下,用来把IP地址转换成相应的MAC地址的一种协议。对于来自用户端口x的ARP请求(ARP-req),CS以CS的MAC地址MAC2回应ARP应答(ARP-reply)给用户;对于来自端口n的ARP请求(ARP-req),CS同样以CS的MAC地址MAC2由端口n回应ARP应答(ARP-reply)。
由于CS还支持DHCP代理或中转功能,因此,CS可以通过UE发起的DHCP报文得到UE的MAC地址,从而在CS上建立起基于IP会话的IP桥接转发表,该IP桥接转发表的结构如表1所示。其中,IP会话由用户侧物理端口、用户IP地址和用户的MAC地址表征;IP业务连接由网络侧物理端口、S-VLAN(虚拟局域网标识)和IP边缘节点MAC地址表征。
表1:CS的IP桥接转发表
Figure C20061010428100281
图7中的CS的IP bridging/routing混合处理过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其中的括号表示某一层的分组,带IP地址的为IP分组,带MAC地址的为MAC帧。CS的IP bridging/routing混合处理的详细描述如下:
在上行方向:
对来自CS用户侧端口的分组(带MAC帧和IP包头),CS根据连接标识、隧道标识或S-VLAN等信息感知业务。如果用户分组的业务属于SP2,则由CS的IP routing功能模块进行相应路由处理,通过CS网络侧端口t路由到下一跳。
如果用户分组的业务属于SP1,则CS根据IP分组源IP地址(本例中为IPa)查CS的IP桥接转发表(即表1),得到网络侧物理端口(本例中为端口n)、S-VLAN(本例中为0111)和IP边缘节点MAC地址(本例中为MAC4),然后将该分组的MAC帧的目的地址改为MAC4,源地址改为CS的MAC地址MAC2,添加或修改MAC帧中的S-VLAN为“0111”;随后将该分组通过端口n转发给BNG/BRAS,完成在该节点的IP桥接。也可将端口n缺省绑定特定S-VLAN值,如“0111”,IP业务连接仅由S-VLAN和BNG MAC地址表征,当查表得到S-VLAN为“0111”,即默认由端口n转发。
在下行方向:
对来自CS网络侧端口t的分组,经CS的IP routing功能模块进行相应路由处理,通过相应的用户IP地址所在的端口路由到下一跳。
对来自CS网络侧端口n的分组(带MAC帧和IP包头),CS根据IP分组目的IP地址(本例中为IPa)查CS的IP桥接转发表(即表1),得到用户侧物理端口(本例中为端口x)和用户的MAC地址(本例中为MAC1),然后将该分组的MAC帧的目的地址改为MAC1,源地址改为CS的MAC地址MAC2;随后将该分组通过端口x转发给用户,完成在该节点的IP桥接。
图7中的CS的IP routing和二层桥接混合功能的详细描述如下:
上行方向:
对来自CS用户侧端口的分组(带MAC帧和IP包头),CS根据MAC地址、连接标识或用户VLAN等方法感知业务。如果用户数据的业务属于SP2,则由CS的IP routing功能模块进行相应路由处理,通过CS网络侧端口t路由到下一跳;如果用户数据的业务属于SP1,则CS的二层桥接功能模块进行相应二层桥接处理,通过端口n转发给BNG/BRAS。
下行方向:
对来自CS网络侧端口t的分组,经CS的IP routing功能模块进行相应路由处理,通过相应的用户IP地址所在的端口路由到下一跳;对来自CS网络侧端口n的分组,CS的二层桥接功能模块进行相应二层桥接处理,通过端口x转发给用户。
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中的CS的NAS和AR代理功能示意图如图14所示,其具体实现过程如图15所示,该具体实现过程同样适用于BNG/BRAS/ASN GW,具体描述如下:
UE(用户终端)向CS1发送认证消息发起认证过程,认证消息中携带NAI(Network Access Identifier,网络接入标识),NAI用于表明UE的业务属于哪个业务服务商,CS1根据NAI决定做NAS/AAA客户功能体还是做认证中转功能。
若NAI表明UE的业务属于SP1,则CS1作为NAS/AAA客户功能体将认证消息转往AAA Server1实现认证。
若NAI表明UE的业务属于SP2,则CS1作为AR功能体将认证消息中转到CS2,CS2根据NAI实现NAS/AAA客户功能将认证消息转往AAA Server2以完成认证。
本发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中的CS的DHCP Proxy/Relay功能示意图如图16所示,其具体实现过程如图17所示,该具体实现过程同样适用于BNG/BRAS/ASN GW,具体描述如下:
UE向CS1发送DHCP消息发起DHCP过程,DHCP消息中携带属性参数,用于表明用户终端类型或业务类型,CS1根据DHCP消息中携带的属性参数将DHCP消息发往相应的SP。
若DHCP消息中携带的属性参数表明用户终端类型或业务类型属于SP1,则CS1作为DHCP Proxy/Relay将DHCP消息发往SP1的DHCPServer1;
若DHCP消息中携带的属性参数表明用户终端类型或业务类型属于SP2,则CS1作为DHCP Relay/Relay将DHCP消息中转到CS2,CS2根据DHCP消息中携带的属性参数实现DHCP Proxy/Relay功能将DHCP消息转往SP2的DHCP Server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和业务提供商SP相联,并与SP通信,包括:
用户侧端口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网接入节点进行通信;
网络侧端口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网外部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边缘节点互连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络侧端口通信模块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互连通信;
IP路由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IP路由功能,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端口的分组,并且判断该分组的业务属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由该IP路由模块进行相应IP路由处理,将该分组路由到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侧和所述SP相连的端口的分组,则由该IP路由模块进行相应IP路由处理,将该分组通过相应的用户IP地址所在的端口路由到下一跳;
桥接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桥接功能,包括: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IP桥接功能的IP桥接模块和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二层桥接功能的二层桥接模块;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端口的分组,并且判断该分组的业务属于和其互连的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由所述IP桥接模块进行相应IP桥接处理或者由所述二层桥接模块进行相应二层桥接处理,将该分组转发到所述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侧和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互连的端口的分组,则由所述IP桥接模块进行相应IP桥接处理或者由所述二层桥接模块进行相应二层桥接处理,将该分组转发到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用户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还包括:
接入节点互连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其它接入网的接入节点设备互连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还包括地址解析协议ARP代理模块、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模块和认证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ARP代理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ARP代理功能;
DHCP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DHCP代理或中转功能;
认证模块:用于实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支持网络接入服务器NAS和/或认证中转AR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包括:中心站CS或宽带网络网关BNG或宽带接入服务器设备BRAS或接入服务网络网关ASN GW。
5、一种接入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业务提供商SP和接入网络,该接入网络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接入节点AN,该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SP、AN相连,并和SP、AN进行通信。
6、一种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接入网系统,每个接入网系统通过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和其它的接入网系统进行互连,每个接入网系统的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只和该接入网系统对应的SP相连;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端口的分组,并且判断该分组的业务属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路由模块进行相应IP路由处理,将该分组路由到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端口的分组,并且判断该分组的业务属于和其互连的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桥接模块进行相应IP桥接处理或者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二层桥接模块进行相应二层桥接处理,将该分组转发到所述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侧和SP相连的端口的分组,则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路由模块进行相应IP路由处理,将该分组通过相应的用户IP地址所在的端口路由到下一跳;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侧和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互连的端口的分组,则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桥接模块进行相应IP桥接处理或者由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二层桥接模块进行相应二层桥接处理,将该分组转发到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用户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端口的ARP请求时,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ARP代理模块以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的MAC地址,从所述用户端口返回ARP应答;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和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互连的端口的ARP请求时,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ARP代理模块以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的MAC地址,从所述和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互连的端口返回ARP应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桥接模块中建立保存IP会话和IP业务连接的对应关系的IP桥接转发表,IP会话包括用户侧物理端口、用户IP地址和用户的MAC地址,IP业务连接包括网络侧物理端口、虚拟局域网标识S-VLAN和IP边缘节点MAC地址;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IP桥接模块根据该IP桥接转发表完成IP桥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携带网络接入标识NAI的认证消息,并且根据该NAI判断该用户终端的业务属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作为NAS和验证、授权、计费AAA客户,将该认证消息转往相应的AAA服务器实现认证;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携带NAI的认证消息,并且根据该NAI判断该用户终端的业务属于和其互连的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作为认证中转将该认证消息中转到所述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该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作为NAS/AAA客户,将该认证消息转往相应的AAA服务器实现认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携带属性参数的DHCP消息,并且根据该属性参数判断该用户终端的业务属于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DHCP模块作为DHCP代理/中转,将该DHCP消息转往相应的DHCP服务器;
当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携带属性参数的DHCP消息,并且根据该属性参数判断该用户终端的业务属于和其互连的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连接的SP,则所述接入网边缘节点设备中的DHCP模块将该DHCP消息中转到所述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该其它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设备的DHCP模块作为DHCP代理/中转,将该DHCP消息转往相应的DHCP服务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包括:数字用户线DSL接入网、微波接入全球互联WIMAX接入网或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包括:DSL接入网单元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单元;
DSL接入网单元:包括BNG/BRAS设备、汇聚网络和AN,BNG/BRAS设备作为DSL接入网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AN,所述与BNG/BRAS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所述BNG/BRAS设备通过DSL接入网中的汇聚网络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单元中的CS设备相连;
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单元:包括CS设备、光分配网ODN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AN,CS设备作为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ODN,所述与CS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CS设备相连,所述CS设备还和DSL接入网中的汇聚网络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S设备具体包括:
通过光纤来传输DSL信号的DSLoF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混合,使CS设备通过ODN与远端的Remote DSLAM连接;
和/或
通过光纤来传输无线信号的RoF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基站BS/接入点AP的二层、二层以上及部分物理层混合,使CS设备通过ODN与BS/AP连接;或者,实现CS设备支持ASN GW,使CS设备通过ODN与BS连接;
和/或,
光路终结点OLT模块:用于实现CS设备支持OLT,使CS设备通过ODN与光网络单元ONU/光网络终端ONT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BNG/BRAS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到CS到BS/AP/Remote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所述CS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设备到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
所述BNG/BRAS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
如果CS设备不支持与DSL接入网的AN互连,则BNG/BRAS设备实现IP桥接或二层桥接,所述CS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设备到BNG/BRAS设备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否则,所述CS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设备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包括:DSL接入网单元和WIMAX接入网单元,
DSL接入网单元:包括:BNG/BRAS设备和AN,BNG/BRAS设备作为DSL接入网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AN,所述与BNG/BRAS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同时,所述BNG/BRAS设备还和
WIMAX接入网单元中的ASN GW设备相连;
WIMAX接入网单元:包括:ASN GW设备和BS,ASN GW设备作为WIMAX接入网的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BS,所述与ASN GW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ASN GW设备相连,同时,所述ASN GW设备还和DSL接入网中的BNG/BRAS设备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BNG/BRAS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到ASN GW到BS的路径提供业务给WIMAX接入网;所述ASN GW设备连接的SP通过ASN GW到BS的路径提供业务给WIMAX接入网;
所述BNG/BRAS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所述ASN GW设备连接的SP通过ASN GW到BNG/BRAS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包括: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单元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单元,
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单元:包括CS1设备、ODN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AN,CS1设备作为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中的ODN,所述与CS1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CS设备相连,同时,所述CS1设备还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中的CS2设备相连;
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单元:包括CS2设备、ODN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中的AN,CS2设备作为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和所述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中的ODN,所述与CS2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CS设备相连,同时,所述CS2设备还和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中的CS1设备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CS1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1设备到CS2设备到BS/AP/Remote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所述CS2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2设备到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2;
所述CS1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1设备到BS/AP/Remote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所述CS2设备连接的SP通过CS2设备到CS1设备到BS/AP/Remote DSLAM/ONU/ONT的路径提供业务给基于光纤技术的接入网1。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包括:DSL接入网1单元和DSL接入网2单元,
DSL接入网1单元:包括:BNG/BRAS1设备和AN,BNG/BRAS1设备作为DSL接入网1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所述与BNG/BRAS1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同时,所述BNG/BRAS1设备还和DSL接入网2中的BNG/BRAS2设备相连;
DSL接入网2单元:包括:BNG/BRAS2设备和AN,BNG/BRAS2设备作为DSL接入网2的IP边缘节点,连接SP,所述与BNG/BRAS2设备连接的SP不再和其它BNG/BRAS设备相连,同时,所述BNG/BRAS2设备还和DSL接入网1中的BNG/BRAS1设备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业务多边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BNG/BRAS1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1到BNG/BRAS2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2;所述BNG/BRAS2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2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2;
所述BNG/BRAS1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1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1;所述BNG/BRAS2设备连接的SP通过BNG/BRAS2到BNG/BRAS1到AN的路径提供业务给DSL接入网1。
CN200610104281A 2006-08-09 2006-08-09 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 Active CN10058942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04281A CN100589428C (zh) 2006-08-09 2006-08-09 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
PCT/CN2007/070441 WO2008019619A1 (fr) 2006-08-09 2007-08-09 Équipement et système multi-extrémité et multiser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04281A CN100589428C (zh) 2006-08-09 2006-08-09 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3564A CN101123564A (zh) 2008-02-13
CN100589428C true CN100589428C (zh) 2010-02-10

Family

ID=39081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4281A Active CN100589428C (zh) 2006-08-09 2006-08-09 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9428C (zh)
WO (1) WO20080196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1399B (zh) * 2008-06-30 201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的管理方法、系统及光线路终端
CN101674139B (zh) * 2008-09-09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网络设备上感知服务提供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515950B (zh) * 2009-04-09 2011-11-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Wlan子网终端的dhcp实现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客户端
WO2011160813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Deutsche Telekom Ag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use of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a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US8798077B2 (en) * 2010-12-29 2014-08-05 Juniper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tandard protocol validation mechanisms deployed over a switch fabric system
CN102882699B (zh) * 2011-07-14 2015-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边缘节点的分配方法和装置及边缘节点控制器
CN106161227B (zh) * 2016-06-27 2021-02-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966279B (zh) * 2018-08-17 2020-02-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心压力边缘化的光载无线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14449377A (zh) * 2020-10-30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的组网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8218B2 (ja) * 1999-12-27 2003-12-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エッジノード交換機と交換機
US20050160174A1 (en) * 2002-02-08 2005-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system relating service providers to clients in a access network using dynamically allocated mac addresses
US20080037558A1 (en) * 2004-05-18 2008-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ccess Network System and Subscriber Data Route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3564A (zh) 2008-02-13
WO2008019619A1 (fr) 200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9428C (zh) 多业务多边缘设备和系统
CN101119252B (zh) 接入网络系统、接入装置、arp代理方法和ip桥接转发方法
US7792972B2 (en) Packet forwarding control method and packet forwarding apparatus
US773385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cket forwarding in layer 2 network
EP2037632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proxy
US8121126B1 (en) Layer two (L2) network access node having data plane MPLS
US9112725B2 (en) Dynamic VLAN IP network entry
CN100566334C (zh) 提供动态服务选择和最终用户配置的以太网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和方法
CN110191036A (zh) 基于无线接入方式的互联网与专网融合传输系统
CN103685026A (zh) 一种虚拟网络的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2170395A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2238075A (zh) 基于以太网点对点协议的IPv6路由建立方法及接入服务器
CN103227787B (zh) 一种基于ARP代理的4over6隧道自动建立方法
CN104521189A (zh) 网络终端获取业务的方法、设备、系统
CN101242370B (zh) 实现以太网与帧中继互联的方法与协议转换设备
CN101123800B (zh) WiMAX多边缘系统和WiMAX与有线网络互连的多边缘系统
EP3583751A1 (en) Method for an improved deployment and use of network nodes of a switching fabric of a data center or within a central office point of delivery of a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8004976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 working a point-to-point link and a LAN service
US7406085B2 (en) Auto configuration for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based access device
CN113746736B (zh) 发送和接收消息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EP2073506B1 (en) Method for resolving a logical user address in an aggregation network
WO2008125603A1 (en) Method for forwarding data packets in an access network and device
KR20060059877A (ko) 이더넷 접근 시스템에 관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327987A1 (en) Concurrently supporting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and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ipv4) in a cloud-managed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3032859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pass-through edge data center (p-edc)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3

Address after: Group 2, niqiao village, Xilai Town, Jingjiang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jiang Baisheng Fastener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2414-2416, main building, no.37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3

Address after: Unit 2414-2416, main building, no.37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4

Address after: 214500 No. 1, Botanical Garden Road, Xilai Town, Jingjiang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jiang Xilai Ecological Culture Tourism Co.,Ltd.

Address before: Group 2, niqiao village, Xilai Town, Jingjiang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gjiang Baisheng Fastener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31

Address after: 214500 No. 1, Botanical Garden Road, Xilai Town, Jingjiang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jiang Xilai Nongcheng Operation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500 No. 1, Botanical Garden Road, Xilai Town, Jingjiang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gjiang Xilai Ecological Culture Tourism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