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6500C - 麻醉装置 - Google Patents

麻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6500C
CN100586500C CN200610154374A CN200610154374A CN100586500C CN 100586500 C CN100586500 C CN 100586500C CN 200610154374 A CN200610154374 A CN 200610154374A CN 200610154374 A CN200610154374 A CN 200610154374A CN 100586500 C CN100586500 C CN 10058650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esthetics
anesthesia
flexible pipe
medicinal liquid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54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3811A (zh
Inventor
宫胁哲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43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3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65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650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麻醉装置,在柔性管(10)中形成有药液流路(11),在其基端部连接设置有麻醉药存留部(12),在前端部(10a)形成有用于注入低浓度麻醉药液的开口部分(13),且柔性管(10)的外周面成为涂敷有高浓度麻醉药的麻醉药涂敷面部(15),可以在鼻腔内的路径中,将柔性管(10)的前端部(10a)插入到鼻后孔的位置,使麻醉药涂敷面部(15)的麻醉药对狭窄的路径即鼻腔壁进行麻醉,由此,从鼻后孔到食道入口部的部位被注入低浓度的麻醉药液。由此,在将经鼻插入式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之前的阶段,通过一次操作就能够容易地在必要的位置涂敷适当浓度以及用量的麻醉药。

Description

麻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麻醉装置以及麻醉方法,其是在用作胃镜等上部消化道用的内窥镜等的经鼻插入到体腔内的经鼻插入式内窥镜的插入部等被插入到的鼻腔内路径中的必要位置的内壁,涂敷麻醉药。
背景技术
上部消化道用的内窥镜等,通常采用经由口腔将插入部导入到体腔内的经口插入方式。因此,接受内窥镜检查的被检测者以横卧状态含着接口管(mouth piece),沿着由该接口管所确保的路径,插入部被导入到体腔内。在经由口腔被插入的情况下,当使插入部通过咽喉之际,由于插入部与舌根接触,另外插入部的前端对食道入口部进行压动,会引起咽喉反射或者呕吐反射,由此,对被检测者赋予呕吐感,会伴随有痛苦。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抑制咽反应、且实现痛苦的减轻以及刺激的缓解,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内窥镜插入之前的阶段,从口腔朝向咽喉部喷雾麻醉药液的装置。该专利文献1的麻醉药液喷雾装置构成为,通过将以前端弯曲的方式而弯曲的筒状喷雾导管连接于填充了麻醉药液的容器,经由节流部将空气配管连结于该喷雾导管,并在该节流部使来自容器的麻醉药液的汲取细管开口,由此,基于喷雾的原理从喷雾导管的前端喷出麻醉药液。因此,通过将喷雾导管插入到被检测者的口腔内,朝向咽喉部喷雾麻醉药液。
专利文献1:特开昭56-11068号公报
可是,内窥镜插入时所必要的麻醉区域是从舌根至食道入口部的部位,从减轻被检测者所承受的负担的观点出发,需要在必要部位之外的区域不附着麻醉药液。但是,由于上述的麻醉药液喷雾装置从喷雾导管的前端遍布广泛的范围喷雾麻醉药液,所以,除了必要的位置之外,麻醉药液的喷雾区域还波及到其周围的广泛范围。因此,如果对必要的位置提供足够的麻醉药液,则其周边也会附着大量的麻醉药液,由此,会产生使被检测者受到很大伤害的不良情况。特别是为了进行能够确切地不引起咽喉反射与呕吐反射程度的麻醉,需要喷雾高浓度的麻醉药,这样的高浓度麻醉药附着在周围将造成过度麻醉,由此,会产生在内窥镜检查之后经过长时间还持续有麻醉的影响等不良情况。如果采用低浓度的麻醉药,则不能够对舌根或食道入口部发挥足够的麻醉作用,在内窥镜插入时会对被检查者造成痛苦。
作为内窥镜的插入路径,除了上述的口腔之外,还能够采用经鼻插入的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存在着内窥镜的插入部细径化的倾向,具有经由鼻腔插入的最佳外径的内窥镜也已被实际应用。如果将内窥镜的插入部从鼻腔插入,则由于不会刺激舌根、对食道入口部的刺激也少,所以,能够显著缓解呕吐感等,减轻被检测者的痛苦与负担,并存在着被检测者在检查过程中可以与术者等对话、还能够进行口呼吸等优点,因此,可以预测利用经鼻插入式内窥镜的检查在今后将会增加。
由于在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鼻腔内时,插入部也会作为异物而刺激敏感的鼻粘膜,所以,希望在将插入部插入之前的阶段,在该插入部一边接触一边通过的鼻腔内的插入路径涂敷麻醉药。这里,从外鼻孔经过中鼻道或者下鼻道到达鼻后孔的部位是狭窄的路径,特别是鼻中隔、中鼻甲以及下鼻甲集中的总鼻道的部位最狭窄。因此,对被检测者而言,在经鼻插入的内窥镜的插入部通过该狭窄路径时会被赋予最大的痛苦,还特别存在着插入部一边扩张最狭窄部分一边插入的情况,此时被检测者的痛苦会变得更大。因此,即使在使用经鼻插入的内窥镜的情况下,为了减轻被检测者的痛苦,也需要预先对插入该插入部的路径进行麻醉。而且,在经由鼻腔的插入路径中,对通过鼻后孔至食道入口部为止的部位也需要进行用于降低被检测者的刺激的麻醉。
这样,在经鼻而被插入的内窥镜中,作为整体,需要对从外鼻孔至食道入口部或其附近为止的范围进行麻醉,但是,遍布该整个路径,被检测者所受到痛苦的程度是不相等的。若考虑对被检测者的损伤,则希望在内窥镜的插入路径中,根据被检测者感觉痛苦的程度来改变麻醉的程度。即,在被称作中鼻道或下鼻道的狭窄路径、和其之后的从鼻后孔至食道入口部分附近的比较宽的路径,使麻醉浓度或用量不同对减轻被检测者的负担而言是很重要的。另外,对食道的内部乃至其以后的路径而言,不需要特别实施麻醉。
但是,利用上述以往技术的麻醉药喷雾装置,是用于对经由口腔的路径进行麻醉的设备,不适于鼻腔内路径的麻醉。而且,即使可以通过该麻醉药喷雾装置在鼻腔内喷雾麻醉药,进而采用其它的麻醉方式,在经由鼻腔的内窥镜的插入路径中,都不能够对不同的部位而采用不同浓度或用量的麻醉药,因此,目前的现状是,希望能够实现一种装置,其在将经鼻插入式内窥镜插入之前的阶段,能够通过一次的操作向恰当的位置供给最佳量以及浓度的麻醉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观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在将经鼻插入式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之前的阶段,能够通过一次的操作容易地向必要的位置供给适当浓度以及用量的麻醉药。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有能够插入到鼻腔内路径的直径的柔性管的内部形成流路,并且,在前端部设置麻醉药注入用的开口部分,在该柔性管的基端部连结设置有麻醉药液存留部,其由存留规定量麻醉药液的柔性容器构成,通过压缩能够从所述流路向所述开口部分压送麻醉药液;另外,所述柔性管的外周面成为麻醉药涂敷面部,在所述柔性管的麻醉药涂敷面部涂敷的麻醉药比在所述麻醉药液存留部存留的麻醉药液浓度高。
在鼻腔内路径中,一般鼻中隔、中鼻甲以及下鼻甲集中的部位最狭窄,因此,柔性管被设定成能够容易通过作为该狭窄部的总鼻道的粗度。如果考虑被检测者的个体差异等,则为了通过该狭窄部,优选柔性管的直径为4mm左右。不过,由于在涂敷了麻醉药之后内窥镜的插入部被插通,所以,也可以使用与该内窥镜的直径相同程度例如6mm左右直径的柔性管。为了减轻被检测者的痛苦,优选柔性管采用软性的管,但是为了克服向鼻腔内路径插入时的阻力,使按压推力可靠地作用于前端,需要具有某一程度的塑性。
由于在从外鼻孔至食道入口部的内窥镜的插入路径中,从外鼻孔至鼻后孔的路径是狭窄的路径,从鼻后孔至食道入口部的路径相对来说是宽的路径,所以,在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时,被检测者所受到的刺激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根据部位来改变麻醉药的浓度以及用量,通过单一的麻醉装置,以麻醉药的涂敷和麻醉药液的注入这两种方式进行麻醉。具体而言,对从外鼻孔至鼻后孔的路径涂敷麻醉药,对插入路径中比鼻后孔靠向前方的部位注入麻醉药。因此,作为麻醉药的供给源,在到鼻后孔为止的路径,将柔性管的外周面作为麻醉药涂敷面部,以从该麻醉药涂敷面部对体腔内壁涂敷麻醉药的方式进行供给。另一方面,对于比鼻后孔靠向前方的路径,通过从在柔性管的基端部设置的由能够压缩的柔性容器构成的麻醉药液存留部,经由开口部分流出乃至喷出麻醉药液来进行注入。
涂敷在麻醉药涂敷面部的麻醉药为高浓度的麻醉药,即,在内窥镜的插入部通过狭窄的路径,特别是通过鼻中隔、中鼻甲以及下鼻甲集中的部位时,使用被检测者不会十分感到痛苦的高浓度麻醉药,存留在麻醉药液存留部的麻醉药液,其浓度低于涂敷用的麻醉药。对麻醉药的种类虽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涂敷用的麻醉药和注入用的麻醉药使用相同的种类。作为这种局部麻醉,一般使用利多卡因粘液(viscous)或冻胶,例如涂敷用的麻醉药采用8%的利多卡因粘液或冻胶,注入用的麻醉药使用2%的利多卡因粘液。
高浓度麻醉药的涂敷是从外鼻孔到鼻后孔,因此,柔性管的前端形成为能够引导至鼻后孔乃至其附近。通过从在柔性管的前端部设置的开口部分注入麻醉药液,将低浓度的麻醉药液从鼻后孔供给到食道入口部。因此,柔性管的全长是以从外鼻孔至鼻后孔的路径长度为基准而设定的。如果考虑到被检测者的个体差异等,最希望将柔性管的全长设定为10cm~16cm左右的长度。
虽然麻醉装置也能够再次使用,但是从卫生的观点出发,优选其仅使用一次,即采用所谓的使用即扔方式。因此,将柔性管与麻醉药液存留部一体化设置,麻醉药液存留部由例如吸水管或皱纹管等能够扩张伸缩的柔性容器构成,通过利用手动操作压缩该容器来注入麻醉药液,这在实现结构简略上是优选的。而且,在柔性管的前端部形成的开口部分可以在前端侧部或者前端设置一处或者多处。如果在前端侧部形成开口部分,则在将柔性管插入到鼻腔内时,不会发生鼻中的粘性分泌物等附着在柔性管的前端,导致开口部分被封闭等不良情况。
从柔性管向鼻腔内路径的插入操作性出发,该麻醉药涂敷面部可以构成为平滑的面,在该情况下,涂敷在该麻醉药涂敷面部的麻醉药采用高粘度的麻醉药液或者冻胶状的麻醉药。而且,为了保持麻醉药,麻醉药涂敷面部也可以形成有微小的凸凹面、在柔性管的轴线方向形成的多个微小直线槽、和交叉图案构造的网格槽中的任意一种。在该情况下,即便是低浓度的麻醉药液,也可以用于涂敷。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麻醉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下所述的麻醉装置,即在形成有麻醉药液的流路并能够插入到鼻腔内路径的柔性管的基端部连结有麻醉药液存留部,该麻醉药液存留部由存留麻醉药液的柔性容器构成,通过压缩能够压送麻醉药液,在该柔性管的前端部形成有注入来自所述流路的麻醉药液的开口,并且,在所述柔性管的外周面涂敷麻醉药;使用上述麻醉装置,将低浓度的注入用麻醉药液从所述麻醉药液存留部填充到所述柔性管的流路,在所述柔性管的外周面涂敷浓度比所述注入用麻醉药液高的涂敷用麻醉药,经由鼻腔内路径将所述柔性管插入到鼻后孔乃至其附近,来将涂敷用麻醉药涂敷到与该柔性管的外周面接触的鼻腔内壁,然后,通过对所述麻醉药液存留部进行加压,从所述开口注入麻醉药液。
在鼻腔中的内窥镜插入部的插入路径中,通过只进行一次将柔性管插入到鼻腔内的操作,可以在必要的位置供给最佳浓度和用量的麻醉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被检测者的体腔内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将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麻醉装置插入在被检测者的鼻腔内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麻醉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与表示压缩了麻醉药存留部的状态的与图4相同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柔性管中的麻醉药液注入用的开口部分的其他实例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麻醉装置中的麻醉药涂敷面部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麻醉装置中的麻醉药涂敷面部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中:1-内窥镜;2-插入部;10-柔性管;10a-前端部;11-药液流路;12-麻醉药液存留部;12a-厚壁部;12b-挤压操作部;12c-皱纹管部;13-注入用开口;15、15A、15B-麻醉药涂敷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中,1是内窥镜,内窥镜1构成为在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部2的基端部连结设置有主体操作部3,并从主体操作部3使与光源装置或处理器连接的通用软线(universal code)4延伸出来。插入部2被插入到例如食道、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内,用于进行所期望的检查或治疗等。这里,插入部2不经由被检测者的口腔,而是经由鼻腔插入到体内。也就是说,从作为鼻道的入口的外鼻孔通过包含中鼻道或下鼻道的鼻腔,取得从鼻后孔经过上下鼻咽喉部而到达食道的路径。
在将内窥镜1的插入部2插入到鼻腔内之前的阶段涂敷麻醉药。因此,从外鼻孔插入麻醉装置,将其前端配置在鼻后孔乃至其附近,对从鼻腔内路径的大致整体至食道入口部的部位进行麻醉。为此而使用的麻醉装置的一个例子如图2~图4所示。
在图2和图3中,10是柔性管,该柔性管10至少具有从外鼻孔到鼻后孔的距离长度,具体而言,具有10cm~16cm左右的长度。而且,外径比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外径细,具体而言,在将插入部2的直径设定为6mm时,柔性管10的直径为4mm左右。
而且,柔性管10在弯曲方向具有柔性,且实质上成为非压缩结构,进而具有在使其通过狭窄部时能够可靠地使按压推力作用到其前端程度的塑性。并且,该柔性管10的前端部10a呈不存在边缘或角部等的凸半球面或者旋转椭圆面等的凸球面形状。
柔性管10如图4所示为中空状的管,该中空部作为用于提供麻醉药液的药液流路11而发挥功能。在柔性管10的基端部连接设置有麻醉药液存留部12。该麻醉药液存留部12与药液流路11连通,并且,为了使麻醉药液注入到柔性管10的前端部,在该前端侧部形成有开口部分13。麻醉药液存留部12在向柔性管10的连接设置侧处形成有圆环状的厚壁部12a,而且,在后端部形成有厚壁圆板状的按压操作部12b,在该厚壁部12a与按压操作部12b之间成为皱纹管部12c。
预先从麻醉药液存留部12将麻醉药液填充到柔性管10的药液流路11的内部,麻醉药液存留部12构成为柔性容器,皱纹管部12c通过手动操作,即通过用手指压动可以压缩变形。而且,如果皱纹管部12c被压缩,则如图5所示,麻醉药液存留部12缩小,相应量的麻醉药液会从设置在柔性管10的前端部10a的开口部分13被供给。这样,在皱纹管部12c被压缩之后,希望皱纹管部12c不复原而保持为压缩状态。并且,在将柔性管10插入到鼻腔内时,为了不错误地将麻醉药液存留部12埋入到鼻腔内,使该麻醉药液存留部12的外径尺寸为大于外鼻孔的孔径足够的尺寸。
通过压缩麻醉药液存留部12,麻醉药液会从在柔性管10的前端部10a的侧部设置的开口部分13流出甚至喷射,由此,可以对必要的位置进行麻醉药液的注入。这里,开口部分如图6所示的开口部分13A那样,在柔性管10的前端部10a的前端位置开口,构成为能够朝向柔性管10的轴线方向注入麻醉药液,而且,不仅在一处可以形成开口部分13,还可以在多处形成开口部分13。
柔性管10的外周面,除了麻醉液存留部12的连接设置部附近以外的近似整个面成为麻醉药涂敷面部15。该麻醉药涂敷面部15被涂敷麻醉药,并保持附着了该麻醉药的状态。如果涂敷在该麻醉药涂敷面部15的麻醉药为冻胶状,或者具有高的粘度,则可以构成平滑的面。另外,在涂敷低粘度的麻醉药液时,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在柔性管10的表面形成微小的凹凸而成为麻醉药涂敷面部15A,或者,可以如图8所示的麻醉药涂敷面部15B那样,朝向柔性管10的轴线方向形成多个微小的直线槽G。
如上所述而构成的麻醉装置,注入用麻醉药液从麻醉药液存留部12的内部填充到药液流路11的内部,在形成于柔性管10的外周面的麻醉药涂敷面部15上,涂敷用麻醉药均匀地涂敷在其近似整个面。该麻醉药涂敷面部15的麻醉药的涂敷量尽量准确调整。而且,注入用麻醉药液和涂敷用麻醉药采用不同的浓度。具体而言,例如注入用麻醉药液在麻醉药液存留部12中填充大约2%的利多卡因液,而且,对柔性管10中的麻醉药涂敷面部15涂敷大约8%的利多卡因液或者冻胶(jelly)。
该状态下,将柔性管10的前端部10a插入到被检测者的外鼻孔的内部。由于柔性管10的前端部10a呈凸曲面形状,并且在弯曲方向具有柔性,所以,不会在狭窄的通路即鼻腔内压迫粘膜、造成伤害,可以顺畅地插入,由此,可以将施加给被检测者的痛苦抑制为最小限度。而且,由于柔性管10具有某一程度的塑性,并且为细径的管,所以,能够可靠地使按压推力作用至前端部10a。因此,即使是插入路径中鼻中隔、中鼻甲以及下鼻甲集中的狭窄部,也能够顺畅地通过。而且,随着该柔性管10向鼻腔内的行进,涂敷在其麻醉药涂敷面部15的涂敷用麻醉药会遍布鼻腔内面的粘膜的近似全周涂敷麻醉药。该麻醉药是8%的利多卡因液或者冻胶,由此,能够遍布该狭窄的路径整体有效地进行麻醉处理。并且,仅在必要位置采用该高浓度麻醉药,不会附着在其以外的部位。
如图2所示,如果柔性管10的前端部10a到达上咽部跟前的鼻后孔乃至其附近,则在该位置处停止插入。然后,通过基于手指的操作,将麻醉药液存留部12的按压操作部12b向靠近厚壁部12a的方向压动。由此,皱纹管部12c被压缩,基于因此而作用的压力,以从开口部分13喷射的方式注入麻醉药液。这样注入的低浓度麻醉药液会可靠地附着在从鼻后孔的部位至食道入口部为止的部位。结果,从鼻后孔遍布上中下的咽部以及食道入口部的整体都被轻度麻醉。这里,由于开口部分13设置在柔性管10的前端侧部,所以,当柔性管10在鼻腔内行进之际,不会发生由于鼻中的粘性分泌物等的附着,导致开口部分封闭的状况。
将柔性管10插入到鼻腔内,基于麻醉药液存留部12的压缩使得麻醉药液的注入结束,优选注入后也能够以留置的状态暂时使柔性管10备用,以使涂敷在麻醉药涂敷面部15的麻醉药能够充分作用于鼻腔内壁。之后,从鼻腔将柔性管10引出。由此,完成了经鼻插入的内窥镜检查的准备。
鉴于此,通过将内窥镜1的插入部2插入到鼻腔内,使该插入部2的前端部行进至应该进行检查的位置,并适宜地操作该插入部2来进行内窥镜检查。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经由处置器械插通途径将钳子等处置器械插入到体腔内,实施规定的治疗。
由于在将内视镜1的插入部2插入之前的阶段,对于包括鼻腔内路径的狭窄部、从外鼻孔至鼻后孔的路径涂敷了高浓度的麻醉药,所以,在通过插入部2之际,不会对被检测者造成痛苦或不舒适感等。而且,由于对从鼻后孔至食道入口部的比较宽的路径实施了低浓度的轻度麻醉,并且,插入部2在食道入口部附近与该腔壁大致平行地行进,所以,在插入部2通过之际不会受到刺激。因此,与经由口腔插入的情况相比,对食道入口部的刺激为最小限度,只通过进行轻度麻醉不会使被检测者产生呕吐感等。
这样,在通过鼻腔内的内窥镜的插入路径中,可以对必要的部位以适当的浓度实施恰当用量的麻醉,而不会由于过度麻醉对被检测者造成伤害,而且,也不会由于麻醉药的不足使被检测者忍受痛苦,并且,不必要的部位几乎不会受到麻醉药的波及。因此,通过在将内窥镜1的插入部2插入之前的阶段进行最佳的麻醉,可以显著减轻被检测者的负担。

Claims (5)

1、一种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能够插入到鼻腔内路径的直径的柔性管的内部形成流路,并且,在前端部设置麻醉药注入用的开口部分,
在该柔性管的基端部连接设置有麻醉药液存留部,所述麻醉药液存留部由存留规定量麻醉药液的柔性容器构成,通过压缩能够从所述流路向所述开口部分压送麻醉药液,
而且,所述柔性管的外周面作为麻醉药涂敷面,
在所述柔性管的麻醉药涂敷面涂敷的麻醉药比在所述麻醉药液存留部存留的麻醉药液浓度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管至少具有与所述鼻腔内路径中的从外鼻孔到鼻后孔的距离相当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分形成在所述柔性管的前端或者前端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麻醉药涂敷面是平滑的面,涂敷在该麻醉药涂敷面的麻醉药是高粘度的麻醉药液或者冻胶状的麻醉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麻醉药涂敷面形成有微小的凸凹面、在所述柔性管的轴线方向形成的多个微小槽、和交叉图案槽中的任意一种。
CN200610154374A 2005-10-07 2006-09-26 麻醉装置 Active CN1005865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95566 2005-10-07
JP2005295566 2005-10-07
JP2005361434 2005-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3811A CN1943811A (zh) 2007-04-11
CN100586500C true CN100586500C (zh) 2010-02-03

Family

ID=38043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4374A Active CN100586500C (zh) 2005-10-07 2006-09-26 麻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650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6652A (zh) * 2013-06-09 2013-12-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鼻咽腔表面麻醉装置
US10668243B2 (en) * 2014-07-09 2020-06-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nesthesia compliant volume system and metho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S4336794(A) 1982.06.2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3811A (zh) 200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96763A1 (en) Nasal delivery
CN104428024B (zh) 鼻部递送装置
US5116311A (en) Method for drug administration
GB2435835A (en) Nosepiece for nasal delivery device
WO2023284852A1 (zh) 喷雾给药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喷雾给药系统
US20180264220A1 (en) Seal Between Bag Valve Mask and Face, with Nasal Cannula
CN206473643U (zh) 一种经鼻插管的表面麻醉与扩张引导器
CN105435345A (zh) 弱刺激三重防误吸可经鼻置胃肠管喉罩
CN100586500C (zh) 麻醉装置
TW202026025A (zh) 鼻腔插入器
CN203647319U (zh) 一次性内镜用口咽通气套装
CN207837990U (zh)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
CN209463959U (zh) 一种可喷雾纤支镜
CN209075763U (zh) 一次性用多功能口咽通气道
CN206026817U (zh) 口咽雾化吸入麻醉通气管
CN208678116U (zh) 一种改良型用于气管手术的气管插管
CN201120026Y (zh) 麻醉药喷壶
CN208741683U (zh) 一种注药型鼻咽通气道
CN2437348Y (zh) 吸氧管
CN216124860U (zh) 一种防压伤胃管贴
CN114869778A (zh) 消化内科用胃管
JP4832071B2 (ja) 麻酔装置
CN205307530U (zh) 弱刺激三重防误吸可经鼻置胃肠管喉罩
CN220757779U (zh) 一种儿科用雾化治疗装置
CN209405433U (zh) 张口困难经口插管软镜保护咬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