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6039C - 通信系统、基站、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基站、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6039C
CN100586039C CN200610001458A CN200610001458A CN100586039C CN 100586039 C CN100586039 C CN 100586039C CN 200610001458 A CN200610001458 A CN 200610001458A CN 200610001458 A CN200610001458 A CN 200610001458A CN 100586039 C CN100586039 C CN 1005860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signal
diversity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01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8933A (zh
Inventor
石井启之
中村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808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8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60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603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2Feedback error handling
    • H04B7/0654Feedback error handling at the receiver, e.g. antenna verification at mobile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基站、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它能够在有效利用有限的功率资源的同时,有效实现发送分集控制的功能。在通信系统(1)中,在基站(100)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200)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同时,基站(100)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移动台(200)发送下行数据信号,该通信系统(1)具有:判定是否正在进行调整经由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的发送分集控制的分集判定部(302);根据分集判定部(302)的判定结果,决定用于控制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功率偏移值的功率偏移值决定部(303)。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基站、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的通信系统、基站、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有时发生移动台或基站接收的数据信号的接收状态变动的现象(所谓“衰减现象”),由于衰减现象的发生传输质量(即误比特率等特性)大大恶化。
另外,一般作为减轻由于衰减现象的发生引起的传输质量的恶化的技术,公知“发送分集控制”。以下说明作为“发送分集控制”的一种的“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
具体说,发送侧(下面称基站),在生成两个序列的下行数据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以下简单称下行信号)以及两个序列的共用导频信号的同时,对下行信号以及共用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由此生成两个序列的多路复用信号。另外,基站通过两个天线向接收侧(以下称移动台)发送两个序列的多路复用信号。
此时,基站根据从移动台接收的反馈信息(以下称FBI),在下行信号上乘以对应各下行信号的复数权重的同时,扩散乘以复数权重的下行信号。另外,下行数据信号通过下行专用数据信道(DPDCH)传输,下行控制信号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DPCCH)传输。
另外,基站使用同一扩散信号扩散两个序列的共用导频信号。此外,被扩散的共用导频信号互相正交,通过下行共用导频信道(CPICH)以相同的载波相位传输。
另一方面,移动台在对于通过两个天线发送的两个序列的共用导频信号进行逆扩散的同时,计算两个序列的共用导频信号的载波相位差。另外,移动台根据计算出来的共用导频信号的载波相位差,生成用于调整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的反馈信息(上述FBI)。此外,FBI通过上行专用控制信道(DPCCH)传输。
这样,基站根据从移动台接收的FBI,调整经由两个天线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由此减轻由衰减现象的发生所引起的传输质量的恶化。
这里,存在FBI在无线区间中出错的可能性,如果基站根据错误的FBI调整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则“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不能有效发挥功能。
因此,公知根据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专用导频信号以及上述共用导频信号,移动台估计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的天线验证。
这样,移动台根据天线验证估计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使用上述估计的载波相位差,进行下行信号的解调和解码,由此即使在FBI在无线区间中出错的情况下,也能正确地对上述下行信号进行解码。
【非专利文献1】3GPP TS25.214V6.4.0
如上所述,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例如专用导频信号)用于补充完成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天线验证。
因此,为有效发挥天线验证以及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功能,希望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大。
另一方面,因为无线通信中的功率资源有限,不希望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过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基站、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它能够在有效利用有限的功率资源的同时,有效发挥发送分集控制的功能。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的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同时,所述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下行数据信号,该通信系统具有:判定是否正在进行调整经由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所述下行数据信号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中至少任何一方的载波相位差的发送分集控制的分集判定部;根据所述分集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部。
根据第一特征的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所述分集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是否正在进行发送分集控制),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由此通信系统能够在有效利用有限的功率资源的同时,有效实现发送分集控制的功能。
在第一特征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发送分集控制是,所述基站根据由所述移动台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的反馈信息来调整多个所述下行数据信号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中至少任何一方的载波相位差的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
在第一特征的通信系统中,进一步具有判定包含所述下行数据信道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信道是否是特别指定的下行信道的信道判定部,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所述信道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
在第一特征的通信系统中,所述信道判定部判定所述下行信道是否是附随下行共享信道的下行附随专用信道。
在第一特征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控制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移动台固有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
在第一特征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控制为控制通过上行信道发送的信号的功率而使用的、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
在第一特征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以使在正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比不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更大。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一种基站,其在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同时,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下行数据信号,该基站具有:判定是否正在进行调整经由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所述下行数据信号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中至少任何一方的载波相位差的发送分集控制的分集判定部;根据所述分集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部。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是一种无线控制装置,其控制在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同时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下行数据信号的基站,该无线控制装置具有:判定是否正在进行调整经由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所述下行数据信号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中至少任何一方的载波相位差的发送分集控制的分集判定部;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分集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基站控制部。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是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在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同时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下行数据信号的通信系统中,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该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包含:判定是否正在进行调整经由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所述下行数据信号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载波相位差的发送分集控制的步骤;根据是否正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基站、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它能够在有效利用有限的功率资源的同时,有效发挥发送分集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台200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控制装置300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变更例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通信系统,100基站,101接收天线,102数据/控制信号生成部,103信道编码部,104天线权重生成部,105加权部,106扩散代码生成部,107扩散部,108导频信号生成部,109多路复用部,110发送功率控制部,111发送天线,200移动台,201接收天线,202DPCH用逆扩散部,203CPICH用逆扩散部,204相位比较部,205FBI生成部,206发送天线,207天线验证部,208信道估计部,209RAKE合成部,210信道解码部,300无线控制装置,301接收部,302分集判定部,303功率偏移值决定部,304发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通信系统)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给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或者类似的符号。不过要注意附图是示意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具有多个基站100(基站100a~基站100e)、多个移动台200(移动台200a~移动台200c)和无线控制装置300。
此外,基站100a~基站100e具有同样的结构,移动台200a~移动台200c也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只记载基站100和移动台200。
基站100和位于分配给基站100的单元内的移动台200进行通信。具体说,基站100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200发送下行控制信号,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移动台200发送下行数据信号。
这里,所谓下行控制信道是给移动台200个别分配的下行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中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另外,所谓下行数据信道是给移动台200个别分配的下行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中的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
此外,作为下行信道,也公知给多个移动台200共享而分配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PDSCH(High Speed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移动台200和与移动台200所在单元对应的基站100进行通信。具体说,移动台200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100发送上行控制信号,通过上行数据信道向基站100发送上行数据信号。
这里,所谓上行控制信道是给移动台200个别分配的上行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中的上行专用控制信道(DPCCH)。
另外,所谓上行数据信道是给移动台200个别分配的上行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中的上行专用数据信道(DPDCH)等。
无线控制装置300连接到多个基站100,控制与无线控制装置300连接的基站100。例如,无线控制装置300根据移动台200发送的信号的质量(信息组错误率等),修正基站100在生成TPC命令时参照的SIR目标值(外环控制)。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上述基站100的结构。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通过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调整经由多个发送天线发送的多个下行数据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的至少任何一方(以下,简单称为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
如图2所示,基站100具有接收天线101、数据/控制信号生成部102、信道编码部103、天线权重生成部104、多个加权部105(加权部105a及加权部105b)、扩散代码生成部106、多个扩散部107(扩散部107a及扩散部107b)、导频信号生成部108、多个多路复用部109(多路复用部109a及多路复用部109b)、发送功率控制部110和多个发送天线111(第一发送天线111a以及第二发送天线111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具有接收天线101和发送天线111,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用一个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
另外,基站100具有在和无线控制装置300之间收发信息的收发部,但是在图2中为简化说明而省略。
接收天线101通过上行控制信道以及上行数据信道由移动台200接收上行控制信号以及上行数据信号。例如,接收天线101,作为上行控制信号,接收下行信道用TPC命令(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FBI(Feedback Information)以及TFCI(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此外,所谓下行信道用TPC命令是用于控制通过下行专用数据信道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的信号。另外,FBI是为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由移动台200生成的信号。再有,所谓TFCI是用于确定传输信道的组合的信号。
另外,接收天线101给天线权重生成部104输入FBI,给发送功率控制部110输入下行信道用TPC命令。
数据/控制信号生成部102生成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这里,所谓下行控制信号是上行信道用TPC命令(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Command)、TFCI(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以及专用导频信号(移动台固有的导频信号)等。
所谓上行信道用TPC命令是用于控制通过上行信道发送的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的信号。另外,如上所述,所谓TFCI是用于确定传输信道的组合的信号。再有,所谓专用导频信号主要是在下行发送功率控制中使用的信号。此外,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时,在移动台进行天线验证的情况下,专用导频信号用于上述天线验证等。
信道编码部103使用卷积码或turbo码等纠错码,对由数据/控制信号生成部102生成的下行数据信号进行编码。
天线权重生成部104根据经由接收天线101接收的FBI,生成用于调整经由第一发送天线111a以及第二发送天线111b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的复数权重(复数权重【公式1】和【公式2】)。
【公式1】
W 1 = A 1 e i φ 1
【公式2】
W 2 = A 2 e i φ 2
另外,天线权重生成部104给加权部105a输入复数权重【公式3】,给加权部105b输入复数权重【公式4】。
【公式3】
W i = A i e i φ 1
【公式4】
W 2 = A 2 e i φ 2
此外,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在3GPP TS25.214中记载。这里,说明在3GPPTS25.214中记载的“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方式1”中,天线权重生成部104调整时隙n+1的载波相位差的情况。
另外,在“闭环型发送分集方式1”中,调整以π/4的分解度通过第二发送天线111b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使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成为相同相位。此外,在时隙n,由第一发送天线111a以及第二发送天线111b发送的信号的振幅如下。
【公式5】
A 1 , n = A 2 , n = 1 2
载波相位如下。
【公式6】
φ1,n=0
【公式7】
φ2,n={±π/4,±3π/4}
另外,天线权重生成部104,根据FBI的解码结果【公式8】(若FBI在无线区间中出错,则为【公式9】),计算由第二发送天线111b通过下行专用信道发送的信号的时隙n+1的暂定载波相位【公式10】。
【公式8】
b ^ n
【公式9】
b ^ n = b n
【公式10】
具体说,天线权重生成部104在n是偶数的情况下,根据下式计算暂定载波相位【公式11】。
【公式11】
Figure C20061000145800125
【公式12】
b ^ n = 0
Figure C20061000145800127
其他
Figure C20061000145800128
另一方面,天线权重生成部104在n是奇数的情况下,根据下式计算暂定载波相位【公式13】。
【公式13】
【公式14】
b ^ n = 0 其他
Figure C20061000145800133
再有,天线权重生成部104根据时隙n的载波相位和时隙n+1的暂定载波相位计算时隙n+1的载波相位。此时,天线权重生成部104根据下式计算时隙n+1的载波相位【公式15】。
【公式15】
φ2,(n+1)
【公式16】
Figure C20061000145800134
另外,天线权重生成部104根据计算出来的时隙n+1的载波相位【公式17】,生成【公式18】。
【公式17】
φ2,(n+1)
【公式18】
W 2 = A 2 e i φ 2
加权部105a给由数据/控制信号生成部102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和由信道编码部103编码的下行数据信号乘以复数权重【公式19】。
【公式19】
W 1 = A 1 e i φ 1
同样,加权部105b给由数据/控制信号生成部102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和由信道编码部103编码的下行数据信号乘以复数权重【公式20】。
【公式20】
W 2 = A 2 e i φ 2
扩散代码生成部106生成用于扩散向移动台200发送的信号的扩散代码(多路化代码或者扰码等)。
扩散部107a使用由扩散代码生成部106生成的扩散代码扩散由加权部105a乘以复数权重【公式21】的下行信号。
【公式21】
W 1 = A 1 e i φ 1
同样,扩散部107b使用由扩散代码生成部106生成的扩散代码扩散由加权部105b乘以复数权重【公式22】的下行信号。
【公式22】
W 2 = A 2 e i φ 2
导频信号生成部108生成两系统的共用导频信号(导频比特)。此外,共用导频信号是在FBI生成或者信道估计中使用的信号,通过下行共用导频信道(CPICH)发送。
多路复用部109a对由扩散部107a扩散的下行信号和由导频信号生成部108生成的一方的共用导频信号(CPICH1)进行多路复用。同样,多路复用部109b对由扩散部107b扩散的下行信号和由导频信号生成部108生成的另一方的共用导频信号(CPICH2)进行多路复用。
发送功率控制部110根据下行信道用TPC命令,控制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
另外,发送功率控制部110根据从后述的无线控制装置300接收到的功率偏移值,控制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例如专用导频信号,上行信道用TPC命令等)的发送功率。
具体说,发送功率控制部110通过在上述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上加上功率偏移值,来控制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
再有,发送功率控制部110还控制上述两系统的共用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此外,一般,固定地设定上述共用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
第一发送天线111a用由发送功率控制部110控制的发送功率向移动台200发送由多路复用部109a进行多路复用的信号。同样,第二发送天线111b用由发送功率控制部110控制的发送功率向移动台200发送由多路复用部109b进行多路复用的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把基站100作为具有执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结构的设备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具有执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以外的控制的结构也行。
例如,基站100也可以具有执行开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结构。另外,基站100也可以具有使用一个天线向移动台200发送信号的结构。再有,基站100也可以具有根据无线区间的状况等切换它们的功能。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上述移动台200的结构。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200的框图。此外,移动台200生成在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中使用的FBI的同时,即使在无线区间中FBI出错的情况下也进行估计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的天线验证。
如图3所示,移动台200具有接收天线201、DPCH用逆扩散部202、CPICH用逆扩散部203、相位比较部204、FBI生成部205、发送天线206、天线验证部207、多个信道估计部208(信道估计部208a以及信道估计部208b)、多个RAKE合成部209(RAKE合成部209a以及RAKE合成部209b)和信道解码部2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台200具有接收天线201和发送天线206,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用一个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
接收天线201接收通过下行专用信道发送的下行信号、通过下行共用导频信道(CPICH)发送的共用导频信号。
DPCH用逆扩散部202对通过下行专用信道发送的下行信号进行逆扩散。
CPICH用逆扩散部203对通过下行共用导频信道(CPICH)发送的两系统的共用导频信号进行逆扩散。此外,如上所述,两系统的共用导频信号通过在基站100上设置的两个发送天线(第一发送天线111a以及第二发送天线111b)发送。
相位比较部204对由CPICH用逆扩散部203进行逆扩散的两系统的共用导频信号,计算载波相位的估计值(【公式23】和【公式24】),比较计算出来的估计值(【公式25】和【公式26】)。
【公式23】
θ1,n CP
【公式24】
θ2,n CP
【公式25】
θ1,n CP
【公式26】
θ2,n CP
FBI生成部205根据基于相位比较部204的比较结果,对于每一时隙生成用于调整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的FBI。
具体说,FBI生成部205在偶数时隙n,根据下式生成FBI。
【公式27】
- π / 2 ≤ ( θ 1 , n CP - θ 2 , n CP ) ≤ π / 2 则bn=0,其他bn=1
另一方面,FBI生成部205在奇数时隙n,根据下式生成FBI。
【公式28】
0 ≤ ( θ 1 , n CP - θ 2 , n CP ) ≤ π 则bn=0,其他bn=1
发送天线206通过上行专用控制信道向基站100发送包含由FBI生成部205生成的FBI的上行控制信号。此外,如上所述,除了FBI,上行控制信号包含下行信道用TPC命令或TFCI等。
天线验证部207根据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专用导频信号)和通过下行共用导频信道(CPICH)发送的共用导频信号,执行估计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的天线验证。此外,关于天线验证,例如在3GPPTS25.214(Annex A.1 Antenna verification)中记载。
此外,天线验证即使在通过上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FBI出错的情况下也能估计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所以是有效的技术。
信道估计部208a根据从第一发送天线111a发送的共用导频信号,执行从第一发送天线111a发送的信号的信道估计。同样,信道估计部208b根据从第二发送天线111b发送的共用导频信号,执行从第二发送天线111b发送的信号的信道估计。
RAKE合成部209a使用通过信道估计部208a的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估计值,对下行信号进行RAKE合成。同样,RAKE合成部209b使用通过信道估计部208b的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估计值,对下行信号进行RAKE合成。
信道解码部210考虑通过天线验证估计的下行信号的载波相位差、或者从之前由FBI比特生成部生成的FBI比特求得的载波相位差,合成通过RAKE合成部209a执行RAKE合成的信号以及通过RAKE合成部209b执行RAKE合成的信号之后,执行下行信号的解码。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上述无线控制装置300的结构。图4是表示无线控制装置300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4所示,无线控制装置300具有接收部301、分集判定部302、功率偏移值决定部303和发送部304。
接收部301从基站100接收信息。例如接收部301接收确定基站100的ID(基站ID)等。
分集判定部302根据从基站100接收的信息(例如基站ID)等,判定在基站100和移动台200之间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
例如,分集判定部302参照将表示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信息和基站ID对应起来的表等,判定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另外,分集判定部302也可以根据在从基站100接收的信息中包含的表示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信息,判定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
功率偏移值决定部303根据分集判定部302的判定结果,决定用于控制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功率偏移值。
具体说,功率偏移值决定部303在判定为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把功率偏移值设为Offset1,在判定为不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把功率偏移值设为Offset2
此外,为提高上述天线验证的精密度,优选Offset1的值比Offset2大,但是不限于此,Offset1的值也可以比Offset2小。
发送部304向基站100发送信息。例如,发送部304向基站100发送由功率偏移值决定部303决定的功率偏移值。
下面说明通过下行专用信道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的结构。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对应于下行专用信道的无线帧的结构的图。
如图5所示,一个无线帧(radio frame)具有10msec的时间长度,由多个时隙(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5个)构成。另外,在各时隙,把下行控制信号(上行信道用TPC命令,TFCI,专用导频信号等)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在时间上多路复用。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步骤10,无线控制装置300判定在基站100和移动台200之间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另外,无线控制装置300在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20的处理,在不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30的处理。
在步骤20,无线控制装置300把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专用导频信号的功率偏移值设为Offset1
在步骤30,无线控制装置300把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专用导频信号的功率偏移值设为Offset2
这里,如上所述,Offset1优选比Offset2大。
此外,无线控制装置300向基站100发送所决定的功率偏移值,基站100根据接收到的功率偏移值,控制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也可以把本发明所适用的下行控制信号作为用于控制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的上行信道用TPC命令。
(通信系统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通信系统1根据分集判定部302的判定结果(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控制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由此能够在有效利用有限的功率资源的同时,有效地实现发送分集控制的功能。
具体说,无线控制装置300(功率偏移值决定部303)在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把功率偏移值设为Offset1(其中,Offset1>Offset2),由此通信系统1能够有效地实现发送分集控制的功能。
例如,功率偏移值适用于在天线验证中使用的专用导频信号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天线验证的精密度。另外,功率偏移值适用于用来控制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的上行信道用TPC命令的情况下,能够使通过上行信道发送的信号稳定,能够减小FBI在无线区间出错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无线控制装置300(功率偏移值决定部303)在不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把功率偏移值设为Offset2(其中,Offset1>Offset2),由此通信系统1能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
(变更例1)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更例(变更例1)。此外,以下主要说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更例1的不同点。
具体说,在变更例1中,分集判定部302在判定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前,判定下行信道是否是特别指定的下行信道。以下关于上述特别指定的下行信道是附随HS-PDSCH的A-DPCH的情况下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这里,所谓HS-PDSCH是多个移动台200共享的信道,传送高速发送的数据信号。另外,在HS-PDSCH中,因为不存在与HS-PDSCH对应的专用导频信号,所以移动台200根据通过附随HS-PDSCH的A-DPCH发送的专用导频信号,进行天线验证。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变更例1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在步骤40,无线控制装置300判定在基站100和移动台200间使用的下行信道是否是附随HS-PDSCH的A-DPCH。另外,无线控制装置300在下行信道是A-DPCH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50的处理,在下行信道不是A-DPCH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80的处理。这里,上述下行信道不是A-DPCH的情况是指例如上述下行信道是一般的DPCH的情况。
在步骤50,无线控制装置300判定在基站100和移动台200间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另外,无线控制装置300在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60的处理,在不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70的处理。
在步骤60,无线控制装置300把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专用导频信号的功率偏移值设为Offset1
在步骤70,无线控制装置300把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专用导频信号的功率偏移值设为Offset2
在步骤80,无线控制装置300把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专用导频信号的功率偏移值设为Offset3
这里,为在提高天线验证的精密度的同时有效利用功率资源,Offset1的值优选比Offset2以及Offset3大。
此外,无线控制装置300向基站100发送所决定的功率偏移值,基站100根据接收到的功率偏移值,控制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
根据变更例1的通信系统1,无线控制装置300仅在下行信道是A-DPCH而且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把功率偏移值设为Offset1(Offset1>Offset2、Offset3),由此能够在有效利用有限的功率资源的同时,提高天线验证的精密度,谋求改善通过HS-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的错误率等。
因此,通信系统1能够在有效利用有限的功率资源的同时,有效地实现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的功能。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也可以把本发明所适用的下行控制信号作为用于控制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的上行信道用TPC命令。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记载,但是不应该理解为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限定本发明。专业人员从本公开能够明了各种各样的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无线控制装置300来判定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基站100来判定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来控制发送功率的信号是专用导频信号,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上所述,发送功率被控制的信号可以是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上行信道用TPC命令,也可以是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的TFCI。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是否正在进行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来控制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是否正在进行开环型发送分集控制(例如STTD(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或根据上行信号进行下行分集控制的发送分集控制等)来控制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

Claims (9)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同时,所述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下行数据信号;
该通信系统包括:
分集判定部,判定是否正在进行调整经由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所述下行数据信号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中至少任何一方的载波相位差的发送分集控制,和
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所述分集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以使在正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比不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更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分集控制是,所述基站根据由所述移动台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的反馈信息,调整多个所述下行数据信号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中至少任何一方的载波相位差的闭环型发送分集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信道判定部,判定包括所述下行数据信道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信道是否为特定的下行信道;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所述信道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判定部判定所述下行信道是否是附随下行共享信道的下行附随专用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控制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移动台固有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用来控制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所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是为控制通过上行信道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功率而使用的,并且通过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发送。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同时,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下行数据信号;
该基站包括:
分集判定部,判定是否正在进行调整经由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所述下行数据信号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中至少任何一方的载波相位差的发送分集控制,和
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所述分集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以使在正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比不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更大。
8.一种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控制在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同时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下行数据信号的基站;
该无线控制装置包括:
分集判定部,判定是否正在进行调整经由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所述下行数据信号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中至少任何一方的载波相位差的发送分集控制,和
基站控制部,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分集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以使在正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比不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更大。
9.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在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同时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下行数据信号的通信系统中,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
该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包含:
判定是否正在进行调整经由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所述下行数据信号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中至少任何一方的载波相位差的发送分集控制的步骤,和
根据是否正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以使在正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比不在进行所述发送分集控制的情况下,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更大的步骤。
CN200610001458A 2005-01-17 2006-01-17 通信系统、基站、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0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09711 2005-01-17
JP2005009711A JP4523429B2 (ja) 2005-01-17 2005-01-17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無線制御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8933A CN1808933A (zh) 2006-07-26
CN100586039C true CN100586039C (zh) 2010-01-27

Family

ID=35981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14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039C (zh) 2005-01-17 2006-01-17 通信系统、基站、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22890B2 (zh)
EP (1) EP1681782B1 (zh)
JP (1) JP4523429B2 (zh)
CN (1) CN100586039C (zh)
DE (1) DE602006005086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32311B1 (ko) * 2003-03-26 2005-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다이버시티 복조를 위한 장치및 방법
DE102005053783A1 (de) * 2005-11-09 2007-05-10 T-Mobile International Ag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mobilen Kommunikationssystems und entsprechendes mobiles Kommunikationssystem
US8238463B1 (en) * 2007-06-14 2012-08-07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Reception and measurement of MIMO-OFDM signals with a single receiver
JP4485547B2 (ja) * 2007-06-21 2010-06-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および、移動局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KR101098096B1 (ko) 2007-09-06 2011-12-26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적응 멀티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이동체 통신 시스템
CN101505208A (zh) * 2008-02-04 2009-08-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分配上行ack/nack信道的方法
EP2272289B1 (en) * 2008-04-29 2016-12-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of multiple downlink carriers
WO2010090052A1 (ja) * 2009-02-03 2010-08-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WO2010150512A1 (ja) * 2009-06-22 2012-12-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および制御チャネル受信方法
CN102843695B (zh) * 2011-06-21 2017-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46190B2 (ja) * 1995-04-27 1998-04-2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装置
JP3323424B2 (ja) * 1996-07-29 2002-09-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下り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GB0006955D0 (en) * 2000-03-23 2000-05-1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tenna diversity arrangement
FI20000851A (fi) * 2000-04-10 2001-10-11 Nokia Networks Oy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US7366536B2 (en) * 2001-09-21 2008-04-29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control apparatus in mobile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0220930A1 (de) 2002-05-10 2003-11-27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Signalisierung
JP4145165B2 (ja) * 2003-02-27 2008-09-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並びに下り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VEL SIR MEASUREMENT METHOD FOR MODIFIED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INW-CDMA. PRIANTORO etc.PERSONAL,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Vol.5 . 2004
NOVEL SIR MEASUREMENT METHOD FOR MODIFIED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INW-CDMA. PRIANTORO etc.PERSONAL,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Vol.5 . 20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6005086D1 (de) 2009-03-26
JP2006203274A (ja) 2006-08-03
EP1681782A2 (en) 2006-07-19
CN1808933A (zh) 2006-07-26
JP4523429B2 (ja) 2010-08-11
EP1681782A3 (en) 2007-03-07
US7522890B2 (en) 2009-04-21
US20060183438A1 (en) 2006-08-17
EP1681782B1 (en) 200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6039C (zh) 通信系统、基站、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00578959C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处理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7920639B2 (en) Recep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31425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MIMO) channel interface
EP1163739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while in soft handoff
CN1913389B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
JP4574258B2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変動を補償した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839326B1 (en) Antenna phase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WCDMA closed loop transmitter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
EP1733498B1 (en) Method to enable open loop antenna transmit diversity on channels having dedicated pilots
WO200302179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ress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usingprecoded pilots
CN101233698A (zh) 在闭环发送分集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质量的方法
US20080317159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 Radio Station,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CN101582710B (zh)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164254B (zh) 移动站及反馈信息生成方法
AU2004310240B2 (e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obile station
JP2006526351A5 (zh)
Chen et al. Error performance of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in multiple-antenna two-way relay systems with outdated CSI
CN10247438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协作中继的方法和设备
US9397742B2 (en) Receiver circuit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such receiver circuit
EP140863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a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in WCDMA systems
Hamalainen et al. Combining multiuser diversity and WCDMA transmit diversity modes
Yu et al. Multiplicative superposition signaling based detection schemes for heterogeneous-speed users
Chae et al. Hybrid inter-sect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che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