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9068C - 钓鱼竿 - Google Patents

钓鱼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9068C
CN100569068C CNB2005100554925A CN200510055492A CN100569068C CN 100569068 C CN100569068 C CN 100569068C CN B2005100554925 A CNB2005100554925 A CN B2005100554925A CN 200510055492 A CN200510055492 A CN 200510055492A CN 100569068 C CN100569068 C CN 1005690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holder
pole
lid
opening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54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0794A (zh
Inventor
盐谷幸信
谷口一真
细谷靖典
松本圣比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720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0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90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906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6Devices for fixing reels on r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8Handgri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60Fishing; Aquaculture; Aquafarm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00Fishing, trapping, and vermin destroy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钓鱼操作时容易握持渔线轮座的钓鱼竿。在与筒状的渔线轮座(5)的渔线轮脚安装部相对峙侧的面上形成开口(9),在开口(9)上装设软质弹性材料制的盖体(8),并由盖体覆盖该开口(9)。把装设了盖体(8)的渔线轮座(5)外嵌固定于底竿的规定位置,粘接固定盖体(8)的内表面与底竿(2)的外周面,把装备于渔线轮座(5)的可动罩(7)的横向宽度(D)设定成小于渔线轮座(5)的横向宽度(L)。

Description

钓鱼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竿,该钓鱼竿在其底竿上具有渔线轮座,而该渔线轮座具有可动罩。
背景技术
从与渔线轮座的渔线轮脚安装部对峙侧,钓鱼者握住渔线轮座部位,把渔线轮脚夹在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在该握住的状态下,钓鱼者摆动钓鱼竿,把钓钩组件甩出去,进行钓鱼。
而且,公知有下述的技术,即,在渔线轮座的圆周方向相隔120°的规定位置上,装设橡胶等弹性构件而使钓鱼竿具有防滑功能,以便握住渔线轮座的手指在该甩竿时等不滑动(【专利文献1】特开平11-046634号公报(公报段落编号〔0012〕~〔0013〕,图1,图3,图6))。
发明内容
虽然上述橡胶等弹性构件安装于凹部,但是,它是直接粘接固定于渔线轮座的外表面上的。因而,为了设置凹部,与其他底竿部分相比较而言,就得把渔线轮座部分加厚而使之大直径化,竿由此而变重。此外,由于把弹性构件直接安装于大直径部分,所以竿握持困难,并且,就装备于渔线轮座的可动罩来说,如果其横向宽度大于渔线轮座的横向宽度,则更不容易握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渔线轮座的钓鱼竿,该钓鱼竿可以实现底竿的轻量化且容易握持。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底竿的规定位置具有筒状的渔线轮座,在夹着竿轴线而与上述渔线轮座的渔线轮脚安装部相对峙侧的渔线轮座表面上形成开口,在前述开口上装设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的盖体,该盖体覆盖该开口,并且,把装设了上述盖体的渔线轮座外嵌固定于底竿的规定位置,粘接固定前述盖体的内表面与底竿的外周面,把设置于前述渔线轮座上的可动罩的横向宽度设定成小于渔线轮座的横向宽度。其作用效果如下。
由于与底竿分体构成渔线轮座,所以,虽然为了得到容易握持或不容易打滑的钓鱼竿,而需要在渔线轮座上装设软质弹性材料制的盖体,但是,其装设方法是通过在渔线轮座上形成开口来进行的。因此,即使渔线轮座为与底竿分体的结构,也可以实现钓鱼竿的轻量化。
而且,由于在把盖体嵌入该开口的状态下将其安装,所以,盖体不从渔线轮座的外周面过分突出,容易握住该盖体部分。
进而,通过开口可以直接把盖体的内表面粘接固定于底竿的外周面,所以盖体不容易剥落。
盖体设在渔线轮座的背面侧,而可动罩设在渔线轮座上的与上述盖体相对峙的一侧,其横向宽度设定成小于渔线轮座的横向宽度。借此,握住渔线轮座的手指可抓住可动罩的外侧,容易握竿,不容易打滑并可以得到竿的稳定保持状态。
此外,由于像这样设定可动罩宽度,所以可以防止该可动罩与其他东西接触,不会出现卷边脱落等问题。
通过对渔线轮座的渔线轮脚安装侧的可动罩以及位于与渔线轮脚安装侧相对峙侧的背面侧的盖体进行的改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了竿容易握持、且可以减少握持时的不适感的渔线轮座。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夹着上述渔线轮座的竿轴线而与渔线轮脚安装部相对峙侧的位置上,前述开口形成在渔线轮座中的从竿尖侧罩到竿尾侧可动罩的范围。其作用效果如下。
也就是说,由于开口形成在从竿尖侧罩到竿尾侧可动罩的范围,所以,即使在与握住可动罩的手指相隔180°的对峙侧处也存在盖体,因此,在握竿时不会压迫手指,长时间进行竿握持操作时,手指也不会疲劳。
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之特征在于:上述盖体的从竿轴线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最大突出部设在从前述盖体的竿尾侧端部到其竿尖侧端部的长度的二等分位置与前述竿尖侧端部之间。其作用效果如下。
也就是说,最大突出部的形成位置形成于:比盖体的竿尖侧端部到其竿尾侧端部的长度的二等分位置更靠近竿尖侧的位置上。因而,由于最大突出部不在竿尾侧,所以在握住渔线轮座之际,手掌不作用于最大突出部,减轻了手掌所受的压迫。另一方面,由于最大突出部在竿尖侧形成,所以可以使食指等从竿尾侧接触于最大突出部,握住渔线轮座的手指不会移动,可以得到稳定的竿握持操作状态。
而且,由于可动罩的宽度成为小于渔线轮座的宽度,所以把小指等容易绕握于可动罩的外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竖起竿钓鱼的动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底竿的渔线轮座与肘支承部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渔线轮座的渔线轮脚安装部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取下装饰罩、可动罩与后承挡构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装饰罩、可动罩与后承挡构件的安装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后承挡构件的装设前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卸下后承挡构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渔线轮座的开口与覆盖该开口的盖体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把渔线轮座安装于底竿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A-A线剖视图。
图11是图9中的B-B线剖视图。
图12是图9中的C-C线剖视图。
图13是图9中的D-D线剖视图。
最佳实施方式
以下,就海钓、矶钓等中所使用的钓鱼竿1进行说明。
钓鱼竿1为由底竿2、多个中竿、尖端竿构成的抽出式竿,底竿2、多个中竿、尖端竿分别备有渔线导向器,如图1中所示,在底竿2的中间部外嵌装设着能够安装渔线轮3的渔线轮座5。
钓鱼竿1的基本形成方法如下:使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浸渍于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强化纤维而形成预浸渍材,将上述预浸渍材卷绕于芯轴而形成筒状的坯件,对该坯件进行烧结,从而形成钓鱼竿。
就渔线轮座5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渔线轮座5通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或ABS树脂等工程树脂的注射成形而形成。在安装渔线轮脚的表侧上,与渔线轮座主体整体形成固定罩(竿尖侧罩)6,在固定罩6的竿尾侧安装金属制的可动罩(竿尾侧罩)7,该可动罩7可在竿轴线方向上自如地滑动移动。
如图8中所示,在与渔线轮座5中的前述表侧相隔180°、即与上述表侧相对峙例的背面侧,形成连通于内部空间的开口9,后述的橡胶制的盖体8粘接固定于该开口9。
如图8中所示,开口9形成为前端部稍呈扩张状的长孔,其前端设在对应于固定罩6的位置,其后端延长到可动罩7移动范围中的其移动范围后端附近。
开口9的前端稍稍靠竿尾侧的部分的横向宽度最宽,即使该最宽的横向宽度部分也被抑制到小于圆周方向的180°的圆周方向长度。也就是说,如图2和图9中所示,开口9形成为下述状态:在从横向侧看渔线轮座5的场合,其边缘不越过作为渔线轮座5的上下宽度方向的中心的竿轴线X进入到下方。通过形成该开口9,即使是把渔线轮座5外嵌固定于底竿2,也可以实现与开口量相应的轻量化,并且可以从开口9直接接触底竿2,从而可以通过底竿2提高鱼上钩时的竿灵敏度。
下面就橡胶制的盖体8进行说明。如图8和图9中所示,该橡胶制盖体8是以氯丁橡胶等为材料注射成形的弹性体,它富有弹性,其外形形状形成为与开口9的开口边缘9a相一致的形状。在该橡胶制盖体8的外周面上,进行“皱纹”或“麻面”处理,使之具有美观与防滑功能。在橡胶制的盖体8的侧视图上,如图9中所示,该盖体8为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变高的鼓起形状,并且如图10中所示,在沿着竿轴线X的向视图上,该盖体8为纵断面呈大致圆弧状,在前述横向宽度方向上,横向宽度最宽的部分呈以最大的半径突出的圆弧状突出部a。与装设于两个罩6、7的渔线轮3中的渔线轮脚的中心位置b相比,该圆弧状突出部a的位置设定于更靠近固定罩6侧的位置上。
橡胶制盖体8的安装顺序如下:首先,从底竿2的小口径侧以外嵌的状态套上渔线轮座5,用粘接剂把渔线轮座5固定于底竿2的规定位置。为了固定该渔线轮座5,把粘接剂涂布于渔线轮座5与底竿2的外周面之间,由于在渔线轮座5上形成前述开口9,所以,与没有开口9的场合相比,粘接剂不会发生偏聚,而容易涂遍于渔线轮座5的内周面。
粘接固定渔线轮座5后,或者,同时把橡胶制盖体8嵌入开口边缘9a粘接固定,那么,橡胶制盖体8的周缘部便会粘接于该开口边缘9,并且位于盖体8的周缘部内侧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也会粘接固定于该底竿2的外周面。
此外,不把橡胶制盖体8形成为球壳状,而是形成为使圆弧状突出部a壁厚的结构,这样,橡胶制盖体8的内周面便可以沿着底竿2的外周面,并紧密粘接于底竿2的外周面,使得其不易剥落。
如上所述,由于在渔线轮座5的背面侧形成开口9,并把橡胶制盖体8以嵌入该开口边缘9a的状态粘接固定,所以,与不形成开口9而直接将盖体粘接固定于渔线轮座5的外周面的情形相比,可以抑制橡胶制盖体8从底竿2向半径方向外侧的突出量,并且还有减轻重量的效果。此外,在渔线轮座5上不设置开口9而把橡胶制盖体8直接覆盖该渔线轮座5的场合,从竿轴线X到橡胶制盖体8的突出部分的半径方向长度为大直径,这样便使得竿变得难以握持。与此相反,在本申请发明中,如前所述,由于在渔线轮座5上形成开口9,以落入该开口9的状态套上固定橡胶制盖体8,所以可以缩短从竿轴线X到橡胶制盖体8的突出部分的半径方向长度,竿容易握持。
在用上述钓鱼竿1进行深水钓鱼等的场合,如图1和图2中所示,由于在竖起钓鱼竿1而将鱼拉近的场合,握住渔线轮座5的食指与拇指的根部部分为位于卡住该圆弧状突出部a的状态,所以钓鱼竿1不容易滑落而容易进行鱼的拉近操作。而且,由于圆弧状突出部a还是横向宽度最宽的部分,不会压迫手指,即使长时间握持、进行钓鱼操作,也不会感到疲劳。此外,由于手指接触橡胶制盖体8的面积加宽到食指侧面,所以不容易滑动。由于在拉近上钩的鱼之际握持稳定,所以容易进行倒手操作等,从鱼钩取下鱼也是容易的。
以下,就可动罩7的构成进行说明。在渔线轮座5的可动罩安装台座5A的两横侧面上设有导向槽5a、5a,把可动罩7的两脚部7A、7A插入导向槽5a、5a,把可动罩7构成为能够滑动移动。在前述安装台座5A的上表面上形成卡固固定可动罩7的锁定槽,设在可动罩7上的锁定片与锁定槽配合,进行可动罩7的定位。
下面,就固定罩6的装饰罩10进行说明。如图3~5中所示,装饰罩10包括:隆起部10A,该隆起部10A覆盖从固定罩6的罩状外周面至位于竿尾侧的渔线轮脚的安装台座5A的部分;后伸部10B,该后伸部10B为长方形状,且伸出到该隆起部10A的竿尾侧而嵌入装设于安装台座5A。隆起部10A包括:半圆锥台状的前壁10a、从该前壁10a的两侧端向后方伸出的纵向的侧壁10b、以及连接设置于两侧壁10b的后端部上方的上壁10c。侧壁10b与上壁10c向后方伸出,构成前述后伸部10B。在前壁10a与侧壁10b与上壁10c的中间位置,形成渔线轮脚插入用的通孔10C。这里,把隆起部10A与后伸部10B称为罩主体。
装饰罩10是对薄板金属进行模具成形后再经树脂镀而成的,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装设于规定位置。为了进行装饰罩10的装设固定,还并用了粘接剂。也就是说,如图8中所示,为了将装饰罩弹性地夹持安装,在从固定罩6至安装台座5A的范围内形成嵌入台阶部6A、5B,把装饰罩10安装于该台阶部6A、5B。上述台阶部6A凹入前壁10a与侧壁10b,台阶部5B凹入安装台座5A。因而,在把装饰罩10安装于该台阶部6A的状态下,装饰罩10与固定罩6的边界面成为在外观表面上没有台阶的齐平状态。
如图8中所示,在装饰罩10上的通孔10C的后缘部10B侧的缘部上,形成朝其后伸部10B凹入的缺口部10d。在不设置该缺口部10d的场合,为了把装饰罩10装设于台阶部6A、5B,如果向该装饰罩10本身施加左右方向等的弹性变形力,则存在着在通孔10C的左右缘部10e、10e上发生皲裂等问题。因此,如上所述,如果形成缺口部10d,则即使使装饰罩10左右拉伸地弹性变形,该缺口部10d也在左右宽度方向上加宽,从而缓和了弹性变形力集中于通孔10C的左右缘部10e、10e的程度。
虽然就装饰罩10仅谈到用不锈钢或铝等的金属材料模具成形这一点,但是它也可以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形来形成。进而,也可以仅在树脂成形品的通孔10C的缘部嵌入金属,以谋求装饰效果与强度提高。
接下来,就具有可动罩7的防脱功能的后承挡构件11进行说明。如图3~图7中所示,后承挡构件11是树脂注射成形品,包括后下倾斜面的上壁11A和左右的纵向侧壁11B。如图5中所示,在其内表面上形成两个配合用凹入部11a、11a,该配合用凹入部11a、11a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并呈前后平行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渔线轮座5的安装台座5A的后端位置,凹入形成用于与后承挡构件11配合并将之固定的装设台座5C,在该装设台座5C上,前后平行地设有横长突起5b、5b。
采用上述结构,当把后承挡构件11放置于装设台座5C上,并推压后承挡构件11的上壁11A时,则装设台座5C上形成的横长突起5b、5b嵌入后承挡构件11的配合用凹入部11a、11a,后承挡构件11靠后承挡构件11的弹性变形力而装设固定于装设台座5C。上述的固定是通过敛缝处理来实现的。后承挡构件11的周缘为向内的倾斜面,该向内倾斜面接触于装设台座5C的周面上所形成的倾斜面5c。
如图7中所示,在后承挡构件11的上壁11A的后端缘部处里面侧上,设有向前凹入的供拆卸工具插入的插入凹入槽11b。由于该插入凹入槽11b在后端缘部的里面侧以向上凹入的状态形成,所以,它不露出于上壁11A的表面。与此相反,在装设后承挡构件11的装设台座5C上,形成对应于前述插入凹入槽11b的向下凹入的凹入槽5c。通过在该插入凹入槽11b与装设台座侧的凹入槽5c处形成插入孔,对嵌固于渔线轮座5的装设台座5C的后承挡构件11,仅靠把作为拆卸工具的一字改锥等插入插入孔进行轻轻抬起的操作,就可以取下后承挡构件11。
接下来,就底竿2的的肘支承部12与渔线轮座5的构成进行说明,该肘支承部12比渔线轮座5的装设部靠近竿尾侧。如图1和图2中所示,橡胶制盖体8与肘支承部12从竿轴线向半径方向突出的突出长度设定为不同的长度。也就是说,如图2中所示,从竿轴线X到肘支承部12上最大直径部的突出长度Q比从竿轴线X到橡胶制盖体8的圆弧状突出部a的突出长度P要长。
由于采用这种构成,所以如图1中所示,在竖起钓鱼竿1操作的场合,或在以水平状态握持期间,该操作为肘支承部12碰到胳膊肘而操作竿的状态。在进行这种操作的场合,由于成为前述那种突出长度的关系,所以在胳膊肘碰到肘支承部12的状态下握住渔线轮座5部分的手腕稳定,竿的操作变得容易。前述倒手操作也变得更容易。
如图1和图2中所示,肘支承部12在其全周上施行了特殊的涂装。也就是说,该特殊的涂装是使用双元特殊聚氨酯树脂涂料来进行的,进行了该特殊涂装的肘支承部12,不仅能发挥通常的涂料具有的“底料保护”“美化”这样的基本的性能,并且在接触该肘支承部12的场合,其感触富于和谐的“柔软感”“温暖感”。也就是说,通过涂布这种涂料,可以赋予肘支承部12以微小的弹性变形力,可以使之对接触该肘支承部12的胳膊肘具有防止打滑的效果。而且,因为在渔线轮座5的背面部上设有橡胶制盖体8,所以可提高握持的感觉,此外,通过上述涂料以及盖体的共同作用,不仅在放平竿的场合,即使在竖起竿进行将鱼拉近的操作的场合,均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
以下,就钓竿的使用舒适性与渔线轮座5的横向宽度D的关系进行说明。如图9、图10、和图11中所示,在把装饰罩10装设于固定罩6的状态下,装饰罩10的横向宽度形成为不从装饰罩10的横侧面突出的尺寸。而且,在该装饰罩上没有阶梯,为装饰罩10的横侧面与渔线轮座5的横侧面相连续的状态。借此,如图1中所示,在握持渔线轮脚部的场合,环绕于装饰罩10的食指等所受压迫减轻。
如图9和图12中所示,在把可动罩7装设于渔线轮座5的安装台座5A的状态下,可动罩7的横向宽度L为比渔线轮座5的横向宽度D要小的尺寸。借此,如图1中所示,在握持渔线轮脚部的场合,卷绕于可动罩7的无名指或小指等所受压迫减轻。
〔其他实施形态〕
(1)盖体8也可以是以下的构成:以树脂板为基板,使该基板接触于底竿2的外周面,并且对该基板植设前述弹性体。弹性体的厚度只要是具有相当于前述最大突出部a的厚度者就可以了。
(2),除了弹性体以外,也可以由布或织线者来形成软质弹性材料。
(3)盖体8的圆周方向宽度也可以不是从竿尾侧向竿尖侧渐渐扩大的宽度,只要是竿尖侧的圆周方向宽度比竿尾侧的圆周方向宽度大就可以了。
(4)盖体8的从竿轴线X向半径方向外方侧的最大突出部a的位置这样设置即可:在渔线轮安装于渔线轮座5的状态下,与渔线轮3的脚部之间的从竿尖侧到竿尾侧的中心相比,最大突出部a的位置更靠近竿尖侧。
(5)虽然可动罩7由金属形成沟道状的主体部,并且使该主体部的两脚部7A、7A的下端部向内弯曲,使该弯曲部配合于导向槽5a、5a内,但是也可以以倾斜姿势构成脚部7A、7A,这种倾斜姿势为:越靠近两脚部的顶端则其横向宽度越窄。这样一来,可以使顶端部的横向宽度比两个脚部7A、7A的下端部彼此的横向间隔(横向宽度L)要小。借此,渔线轮座5处的的横向宽度D最大,越靠近可动罩7的顶端侧横向宽度D越小,竿握持变得容易。
(6)虽然渔线轮座5与底竿2为分体结构,但是也可以在底竿2的规定位置上直接形成渔线轮座。

Claims (3)

1.一种钓鱼竿,其中,在底竿的规定位置具有筒状的渔线轮座,在夹着竿轴线而与上述渔线轮座的渔线轮脚安装部相对峙侧的渔线轮座表面上形成开口,在前述开口上装设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的盖体,该盖体覆盖该开口,并且,把装设了上述盖体的渔线轮座外嵌固定于底竿的规定位置,粘接固定前述盖体的内表面与底竿的外周面,把设置于前述渔线轮座上的可动罩的横向宽度设定成小于渔线轮座的横向宽度。
2.如权利要求1的钓鱼竿,其中,在夹着上述渔线轮座的竿轴线而与渔线轮脚安装部相对峙侧的位置上,前述开口形成在渔线轮座中的从竿尖侧罩到竿尾侧可动罩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2的钓鱼竿,其中,上述盖体的从竿轴线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最大突出部设在从前述盖体的竿尾侧端部到其竿尖侧端部的长度的二等分位置与前述竿尖侧端部之间。
CNB2005100554925A 2004-07-15 2005-03-18 钓鱼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90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8727/2004 2004-07-15
JP2004208727A JP2006025686A (ja) 2004-07-15 2004-07-15 釣り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0794A CN1720794A (zh) 2006-01-18
CN100569068C true CN100569068C (zh) 2009-12-16

Family

ID=35892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549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9068C (zh) 2004-07-15 2005-03-18 钓鱼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25686A (zh)
KR (1) KR20060043762A (zh)
CN (1) CN100569068C (zh)
TW (1) TW20060196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61963A (ja) * 2009-01-14 2010-07-29 Shimano Inc 釣り竿
US20170013816A1 (en) * 2015-07-14 2017-01-19 Ben Huang Reel seat with gripping surfa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0794A (zh) 2006-01-18
TW200601965A (en) 2006-01-16
KR20060043762A (ko) 2006-05-15
JP2006025686A (ja) 2006-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52589A (en) Face decora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00569068C (zh) 钓鱼竿
US20110180573A1 (en) Bracelet fastening device
JP2006511314A (ja) 人工爪の取付器具
KR100605671B1 (ko) 손발톱용 장신구 및 그 장착방법
US20070137410A1 (en) Contouring pad for shaping bicycle handlebars
KR20190000572U (ko) 속눈썹 로드
CN101897323A (zh) 筒状渔线轮座
CN201580472U (zh) 自行车水壶架
KR20190000957U (ko) 속눈썹 로드
WO2007078527A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joining jewelry components
CN203873143U (zh) 可牢固固定的耳钉
US9572333B1 (en) Trigger happy comfort grip
CN209833749U (zh) 一种拉长石方向盘套
CN1154422C (zh) 耳朵装饰品
US11980804B1 (en) Ski pole basket and ski pol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219803404U (zh) 一种新型假睫毛
JP3123240U (ja) 留め具、装飾用指輪
CN212488505U (zh) 一种具有定型功能的菱形杯面内衣
CN101897322A (zh) 渔线轮座
CN210043326U (zh) 一种新型宝石镶嵌装置
CN219721861U (zh) 一种用于滑雪杆的手柄结构
CN219762272U (zh) 一种钓鱼竿用手指缓冲套
CN214181470U (zh) 一种面部光学美容仪
CN215501611U (zh) 一种放射状戒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