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7756C - 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7756C
CN100567756C CNB200510138016XA CN200510138016A CN100567756C CN 100567756 C CN100567756 C CN 100567756C CN B200510138016X A CNB200510138016X A CN B200510138016XA CN 200510138016 A CN200510138016 A CN 200510138016A CN 100567756 C CN100567756 C CN 1005677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device
actuator
external control
control type
typ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80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3679A (zh
Inventor
盐崎贤
芹泽茂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Original Assignee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3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3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77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775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0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varying pump speed, e.g. by changing pump-drive gear ratio
    • F01P7/04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varying pump speed, e.g. by changing pump-drive gear ratio using fluid coupl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5/00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 F16D35/02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rotary working chambers and rotary reservoirs, e.g. in one coupling part
    • F16D35/021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rotary working chambers and rotary reservoirs, e.g. in one coupling part actuated by valves
    • F16D35/024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rotary working chambers and rotary reservoirs, e.g. in one coupling part actuated by valves the valve being actuated electrically, e.g. by an electromag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电磁线圈和阀元件的位置关系没有布局限制,壳体和阀结构得到简化,而且防止了油泄漏和磁泄漏,该装置富有系统的通用性能。因此,由转轴支承的密封装置箱体的内部被隔板分隔成储油腔和用来内部安装驱动盘的扭矩传递腔,所述转轴将驱动盘固定连接到其上。在供给到扭矩传递腔中的油的作用下,驱动扭矩被传递到从动侧。通过由致动器操作的阀元件控制油的循环流道开启和关闭。在由这种机构构成的风扇耦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固定在外部的永久磁铁和固定在耦合装置侧且与上述永久磁铁相对的电磁线圈,设置用于通过在该电磁线圈中产生的电能来操作上述致动器的机构,以及设置用来操作上述致动器并停止这种操作的通断开关。

Description

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系统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该系统用于通过顺应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或旋转变化来控制风扇的旋转,其中风扇用于冷却车辆等中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下面的风扇耦合装置作为这种类型的风扇耦合装置为人们所公知。即,在这种风扇耦合装置中,驱动盘固接到转轴主体(驱动轴)的顶部。密封装置箱体由通过轴承支承在转轴主体上的非磁材料壳体和与连接到该壳体上的盖构成。密封装置箱体内部被带有供油调节孔的隔离板分隔成储油腔和用于内部安装驱动盘的扭矩传递腔。具有磁特性的阀元件设置在储油腔内,所述阀元件用于开启和关闭形成在所述扭矩传递腔和储油腔之间的油循环流道。所述油循环流道的开启和关闭通过由致动器操作阀元件来机械控制。通过增加和减少扭矩传递间隙部分中的油的有效接触面积来控制从驱动侧到从动侧的转动扭矩的传递,其中该扭矩传递间隙部分由驱动侧和从动侧形成。
正如这类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有一种系统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该系统用于通过磁化固定在发动机或机动车体侧的电磁线圈来操作耦合装置中的致动器,并从外部控制风扇转动(见美国专利第6443283号)。其结构可以设置成一个这样的系统,该系统构成了磁回路,用于通过由高磁导率的磁材料(轴和阀元件)构成的磁通道、利用电磁线圈的磁化将磁通量传递到阀元件上,并且再将磁通量返回到电磁线圈上。通过来自ECU的输入信号将电压加到电磁线圈上。扭矩传递油的流速可通过由电磁力开启和关闭耦合装置中的阀元件来控制。
但是,上述传统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有下述缺点。
即,在通过将用于磁化固定到内部中的电磁线圈的磁通量传递到耦合装置中的阀元件来执行操作的系统中,必须形成一个磁回路,其中该磁回路用于通过由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轴和阀元件)构成的磁通道、利用电磁线圈的磁化将磁通量传递到阀元件上,并且再将磁通量返回到电磁线圈上。因此,其具有下述诸多缺点。即,电磁线圈和阀元件的位置关系存在布局限制;壳体和阀的结构变得复杂;存在这样的担心:由于将用于构成磁回路的磁材料部件装配到耦合装置中而造成油泄漏;由于磁路长,磁泄漏会很大;相对于不同尺寸的风扇耦合装置来说,这种系统的通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传统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在该耦合装置中,在电磁线圈和阀元件的位置关系上不存在布局限制,并简化了壳体和阀的结构,并且该装置结构紧凑、重量轻,可以防止油泄漏和磁泄漏,所以该装置富有系统的通用性能。
本发明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可设置成这样的系统,其中通过利用驱动轴(转轴主体)的转动将用于供送电流的发电机安装到耦合装置中,以及用来操作阀元件的致动器可以被操作。重点在于:在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密封装置箱体由非磁材料的壳体和与壳体连接的盖构成的,壳体通过轴承支承在转轴主体上,转轴主体将驱动盘固接到其顶部;密封装置箱体的内部由固接到盖上的隔板分隔成储油腔和用来在内部安装驱动盘的扭矩传递腔;设置了在扭矩传递腔和储油腔之间形成的油循环流道、以及在隔板上形成的供油调节孔;用于开启和关闭上述供油调节孔的阀元件设置在储油腔中;设置了一种机构,该机构通过由致动器操作阀元件来控制油循环流道开启和关闭;通过增加和减少位于由驱动侧和从动侧形成的扭矩传递间隙部分中的油的有效接触面积来控制从驱动侧到从动侧的转动扭矩的传递;其中,致动器连接到密封装置箱体的盖上;并设置了固定到外部的永久磁铁、以及固定到耦合装置侧并与永久磁铁相对的电磁线圈;设置了一种机构,该机构通过电磁线圈内产生的电能控制连接到密封装置箱体盖上的致动器;以及设置了致动器的ON/OFF开关。
在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阀元件开关机构可以这样设置,以使操作阀元件用的致动器结构紧凑,并且该紧凑的致动器连接到密封装置箱体的盖上以使致动器相对于转轴主体偏心。
本发明还涉及到另外一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在这种耦合装置中,密封装置箱体由非磁材料的壳体和连接到壳体上的盖构成的,该壳体通过轴承支承在转轴主体上,转轴主体将驱动盘固接到其顶部;该密封装置箱体的内部由固接到驱动盘上的隔板分隔成储油腔和用来内部安装上述驱动盘的扭矩传递腔;设置了在扭矩传递腔与储油腔之间形成的油循环流道、和在隔板上形成的供油调节孔;用于开启和关闭上述供油调节孔的阀元件设置在储油腔中;设置了一种机构,该机构通过由致动器操作阀元件来控制油循环流道开启和关闭;可通过增加和减少位于由驱动侧和从动侧形成的扭矩传递间隙部分中的油的有效接触面积来控制从驱动侧到从动侧的转动扭矩的传递;其中致动器设置在转轴主体中;设置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将由致动器操作的控制杆在轴向上延伸通过转轴主体内部并控制阀元件的操作;设置了固定到外部的永久磁铁、以及固定到耦合装置侧并与永久磁铁相对的电磁线圈;设置了一种机构,该机构通过在电磁线圈中产生的电能操作设置在转轴主体内的致动器;以及设置了致动器的ON/OFF开关。
而且,本发明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还可以被设置成这样的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在电磁线圈中感应产生的交流电流通过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电流,并且上述致动器被操作。另外,在上述致动器中,可以使用旋转式螺线管型或直进式螺线管型。
本发明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具有一种这样的系统:电能通过发电机提供,其中发电机由永久磁铁和装配到耦合装置主体中的电磁线圈构成,以及用于操作阀元件的致动器受上述电能操作。因此,可以获得以下各种效果等。即,不必要构造一种如传统结构那样的复杂磁路(磁回路),从而简化了结构,而且几乎不用担心漏油。而且,磁泄漏极少,发电机和致动器通过导线相互电连接。因此,发电机和致动器两者的位置关系的布局限制极少。而且,因为致动器部件的尺寸限制极小,因此其通用性很大。而且,由于使用了这样的一种系统,该系统通过来自外部的信号在总是产生电力的状态下根据需要来操作致动器,因此其响应特性好,从而可以改善风扇的转动控制特性。而且,即使形成大型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来操作大型车辆的大型孔径的风扇并且供油孔的位置与装置的旋转中心相分离,也不需要将线圈尺寸设定得较大。因此,由于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可由小直径的线圈操作,因此这种装置结构紧凑、重量轻,而且改善了装置的布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剖面视图;
图2是表示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剖面视图;
图3是表示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剖面视图;
图4是表示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纵剖面视图;
图5是表示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纵剖面视图;
图6是表示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纵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的实施例。图1和图2是表示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的纵剖面视图,所述风扇耦合装置使用旋转式螺线管型致动器。图3到图6是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的纵剖面视图,所述风扇耦合装置使用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在这些图例中,参考数字1、2和2-1分别表示转轴主体(驱动轴)、密封装置箱体和壳体。参考数字2-2、3和4分别表示盖、驱动盘和隔板。参考数字5、6和7分别表示储油腔、扭矩传递腔和用于收集油的循环流道。参考数字8表示供油调节孔。参考数字9-1至9-6表示用于供油的阀元件。参考数字10-1、10-2表示旋转式螺线管型致动器。参考数字10-3至10-6表示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参考数字11、12和12-1分别表示整流器、发电机和永久磁铁。参考数字12-2、13和14分别表示电磁线圈、用于电能供给的导线和ON/OFF开关(继电器或磁开关)。参考数字15、16、17和18分别表示用于输入信号的导线、用于密封装置箱体的轴承、用于永久磁铁的轴承和风扇。
即,在图1示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由壳体2-1和盖2-2构成的密封装置箱体2支承在转轴主体(驱动轴)1上,其中转轴主体借助密封装置箱体用轴承16由驱动部件(发电机)的操作来转动。该密封装置箱体2的内部由带有供油调节孔8的隔板4隔离成储油腔5和扭矩传递腔6。固接到转轴主体1顶部的驱动盘3设置在扭矩传递腔6内,这样在驱动盘3和扭矩传递腔6的内圆周之间形成一扭矩传递间隙。
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1可以开启和关闭供油调节孔8,该孔用来使收集到循环流道7中的油流到扭矩传递腔6中,其中所述循环流道位于盖2-2中用来收集油。上述用来供油的阀元件9-1连接到旋转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1的控制杆10-1a上,其中该致动器设置在盖2-2的前面上。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1通过控制杆10-1a的旋转运动而在隔板4上摆动,并机械地开启和关闭供油调节孔8。当使用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时,可以通过控制杆10-1a的前后运动来开启和关闭供油调节孔8。
发电机12由固定到发动机或机动车体侧上的永久磁铁(多极)12-1、和固定到耦合装置的壳体2-1上的电磁线圈12-2构成。在其结构中,永久磁铁(多极)12-1连接到磁铁支承体12-3上,该磁铁支承体固定在发动机或机动车体侧并通过永久磁铁用轴承17可相互转动地连接到转轴主体(驱动轴)1的外圆周上。与永久磁铁12-1相对的电磁线圈12-2通过铁芯12-4固定到壳体2-1上。在这种发电机12中,通过相对转动固定到发动机或机动车体侧上的永久磁体(多极)12-1和设置于耦合装置侧的电磁线圈12-2,可以在电磁线圈12-2内产生感应电流。该电能通过输送电能用导线13机械地供送到致动器10-1。在这种发电机12的工作原理中,当永久磁体(多极)12-1和电磁线圈12-2相对转动时,相对的永久磁铁12-1的磁通量流到电磁线圈12-2的铁芯12-4上。该磁通量矢量的方向随着永久磁体(多极)12-1和电磁线圈12-2的相对转动以及永久磁体12-1的极数的频率而变化。通过因流到电磁线圈12-2的铁芯12-4上的磁通量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而引起的电磁感应作用,在电磁线圈12-2内产生一电流(当永久磁体12-1和电磁线圈12-2相对转动时,电能一直持续产生)。
电磁线圈12-2中产生的电流通过布置于密封装置箱体2中的电能供给用导线13而流到致动器10-1侧。该电流然后通过额外设在致动器10-1上的整流器(二极管电桥等)11转换成直流,并作为该致动器的驱动电能来操作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1。由被连接着的、用于输入信号的导线15通过一非接触型ON/OFF开关(继电器)14从外部发送一个操作致动器10-1用的信号,以产生电能和对电磁线圈12-2上的大量电能的激励的控制。当使用交流电流致动器时,不需要整流器11。
如图2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由一系统形成,在该系统中致动器10-2和整流器11设置在转轴主体(驱动轴)1内,致动器10-2的控制杆10-2a在轴向上延伸通过转轴主体1并操作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2。在其构造中,密封装置箱体2由盖2-2和壳体2-1构成,该壳体通过密封装置箱体用轴承16由转轴主体(驱动轴)1支承,该转轴主体将驱动盘3固定连接到其顶部。密封装置箱体2的内部由带有供油调节孔8的隔板4隔离成储油腔5和用于内部安装上述驱动盘的扭矩传递腔6,其中隔板4固接到上述驱动盘3上。固接在上述转轴主体1顶部的驱动盘3设置在上述扭矩传递腔6内,使得在驱动盘3和扭矩传递腔6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一个扭矩传递间隙。设置在转轴主体(驱动轴)1内的旋转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2的控制杆10-2a在轴向上延伸通过转轴主体1,并突入储油腔5中。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2固接到上述控制杆10-2a的顶部,其中,上述阀元件用来开启和关闭形成在隔板4上的供油调节孔8,所述隔板固接到上述驱动盘3上。其操作与图1中的上述装置类似,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2通过旋转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2的控制杆10-2a的旋转运动而在隔板4上摆动,并机械式开启和关闭供油调节孔8。而且,在这种风扇耦合装置的发电机12中,永久磁体(多极)12-1连接到固定在发动机或机动车体侧的磁铁支承体12-3上,并通过用于永久磁铁的轴承17可相互转动地连接到转轴主体(驱动轴)1的外圆周上。与该永久磁铁12-1相对的电磁线圈12-2通过铁芯12-4固定到转轴主体1上。当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用在这种装置上时,隔板4上的摆动运动也可以通过控制杆10-2a的前后运动来实现,从而开启和关闭供油调节孔8。
电磁线圈12-2中产生的电流通过用于电能供给的导线13流向致动器10-2侧,所述导线13延伸通过转轴主体(驱动轴)1并布置于其中。与上述情况类似,该电流通过额外设在致动器10-2上的整流器(二极管电桥等)11转换成直流,作为该致动器的驱动电能来操作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2。由输入信号的导线15从外部发送一个操纵致动器10-2用的信号,其中该导线15通过ON/OFF开关(电磁开关)14连到电磁线圈12-2上。在这种装置中,当使用交流电流致动器时,不需要整流器11。
在这样的系统的情况下,在其中致动器10-2和整流器11设置于转轴主体(驱动轴)1内,并如上述图2中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那样该致动器10-2的控制杆10-2a在轴向上延伸通过转轴主体1且操作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2,那么可以将储油腔5设置在固定于驱动盘3上的隔板4中,该驱动盘以比密封装置箱体2更高的速度转动。因此,可以利用由转轴主体(驱动轴)1的高速转动而产生的大离心力来供油,从而使得供油能力提高。因此,改善了风扇的转动响应。而且,因为在盖子侧不存在致动器的重量重,因此降低了力矩载荷。与用于将致动器固定于盖2-2上的、图1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系统相比,能够减少用于支承驱动部件(由壳体2-1和盖子2-2构成的密封装置箱体2)的轴承16的载荷,并减少了用于操作转轴主体1的发动机侧驱动轴(未示出)的轴承(未示出)的载荷。因此,提高了该轴承的耐用性并提高了发动机的整体冷却系统的可靠性。而且,由于用于电能输送的导线13从发电机12到致动器10-2的长度能缩短,就有了可以降低由风扇耦合装置发热而造成的电阻增加的优点。
在图3示出的一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采用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3,而不采用上面图1中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的旋转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1。而且,使用了由片簧9-3a和电枢9-3b构成的、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3代替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1。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3的驱动电能由如图1所示的发电机12通过导线13来提供。
即,在采用这种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3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片簧9-3a的基端部连接到隔板4上,从而使得由片簧9-3a和电枢9-3b构成的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3上的电枢9-3b位于致动器10-3的驱动部分附近。
在上述结构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当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3设定为OFF状态时,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3上的电枢9-3b在片簧9-3a的作用下与致动器10-3分离,使得设在隔板4上的供油调节孔8被开启并将油供到扭矩传递腔6中。与此相比,当致动器10-3设定为ON状态时,电枢9-3b被吸引到致动器10-3侧上,使得片簧9-3a受压而与隔板4接触且供油调节孔8被关闭。从而,停止了向扭矩传递腔6供油。
在如图3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通过采用没有操作杆的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3,改善了风扇的转动响应。另外,也进一步改善了致动器10-3和用于供油的阀元件9-3的耐用性和发动机的整体冷却系统的可靠性;而且,没有油泄漏。
在如图4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本发明应用到了一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上,其中在所述耦合装置中带有供油调节孔8的隔板4固接到驱动盘3上,用于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4的电能输送系统与上述图1所示的系统相同。在类似于上述图3中的操作机构的、供油用阀元件的操作机构中,采用由片簧9-4a和电枢9-4b构成的供油用阀元件9-4,而不用在图1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的供油用阀元件9-1。将片簧9-4a的基端部构造成使其可连接到固接在驱动盘3上的隔板4上,这样供油用阀元件9-4的电枢9-4b位于致动器10-4的驱动部分附近,其中该致动器连接到密封装置箱体2的盖2-2上。
在采用这种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4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当致动器10-4设定为OFF状态时,供油用阀元件9-4的电枢9-4b在片簧9-4a作用下与致动器10-4相分离。从而,设在固接于驱动盘3上的隔板4中的供油调节孔8被开启,并且油被供到扭矩传递腔6中。与此相比,当致动器10-4设定为ON状态时,电枢9-4b被吸引到致动器10-4侧。因此,片簧9-4a受压而与隔板4接触,供油调节孔8被关闭,停止了向扭矩传递腔6供油。
在如图4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通过采用没有操作杆的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4,改善了风扇的转动响应。另外,与用于将带有供油调节孔8的隔板4连接到密封装置箱体2的盖2-2上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结构相比,由于利用了转轴主体(驱动轴)1的离心力将油供到扭矩传递腔6中,这样进一步改善了风扇的转动响应。
在如图5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将本发明应用到一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在所述耦合装置中带有供油调节孔8的隔板4固接到密封装置箱体2的盖2-2上,用于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5的电能输送系统与上述图1所示的系统相同。在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结构紧凑。这种紧凑的致动器不是相对转轴主体(驱动轴)1同轴设置的,而是相对于转轴主体(驱动轴)1偏心设置,而且供油调节孔8可以开启和关闭。在这种结构中,紧凑的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5连接到密封装置箱体2的盖2-2的端部上,固接到密封装置箱体2的盖2-2上的隔板4的供油调节孔8设置成这样的结构:供油用阀元件9-5通过弹簧9-5a由上述紧凑的致动器10-5弹性支承。
在采用这种紧凑的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5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当致动器10-5设定为OFF状态时,供油用阀元件9-5在弹簧9-5a的作用下与致动器10-5相分离。因此,设置于固接在盖2-2上的隔板4中的供油调节孔8被开启,并将油供到扭矩传递腔6。与此相对,当致动器10-5设定为ON状态时,供油用阀元件9-5被吸在致动器10-5侧上。因此,阀元件9-5受压而与隔板4接触,供油调节孔8被关闭,这样就停止了向扭矩传递腔6供油。
如图5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采用了没有操作杆的、紧凑的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5,而且被设置成这样一个系统:通过将致动器10-5设定为相对于转轴主体(驱动轴)1偏心来开启和关闭供油调节孔8。因此,改善了风扇的转动响应,而且风扇耦合装置结构紧凑、重量轻,而且降低了成本。
如图6所示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6连接到了这种类型的风扇耦合装置中的驱动盘3上,这种类型的风扇耦合装置用于将带有供油调用节孔8的隔板4固接到驱动盘3上。而且,使用了由片簧9-6a和电枢9-6b构成的供油用阀元件9-6。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设置成这样一个系统: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6的驱动电能由如图2所示的发电机12通过导线13提供。
在采用这种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6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片簧9-6a的基端部连接到隔板4上,使得由片簧9-6a和电枢9-6b构成的供油用阀元件9-6的电枢9-6b位于致动器10-6的驱动部件附近。而且,这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设置成这样一个系统:致动器10-6的驱动电能由固定在转轴主体(驱动轴)1上的发电机12通过布置于转轴主体(驱动轴)1内的导线13提供。
在上述结构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当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6设定为OFF状态时,供油用阀元件9-6上的电枢9-6b在片簧9-6a的作用下与致动器10-6分离。因此设置隔板4中的供油调节孔8被开启,油被供给到扭矩传递腔6中。与此相比,当致动器10-6设定为ON状态时,电枢9-6b被吸引到致动器10-6侧。因此,片簧9-6a受压而与隔板4接触,供油调节孔8被关闭,从而停止了向扭矩传递腔6供油。
在如该图6所示的、与图2和图4所示的风扇耦合装置类似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通过采用不设操作杆的直进式螺线管型致动器10-6来改善了风扇的转动响应。另外,可在转轴主体(驱动轴)1中布置用于电能供给的导线13。因此,与将导线布置通过密封装置箱体2的盖2-1和壳体2-2的内部的系统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作用到导线13上的离心力小而不用担心断线,由于风扇耦合装置发热而导致的电阻增加也可以减少,等等。
在上述图1和图2所示构造的风扇耦合装置中,风扇18的转动可由下面的方法(1)和方法(2)来控制。
(1)当ECU根据散热器水温、进口气体温度、发动机转速、油门踏板的步进深度、车速等等的信息判断需要提高风扇18的转速时,EUC通过用于输入信号的导线15将一个输入信号传递给ON/OFF开关(继电器或磁开关)14,并开启此开关。然后ECU将发电机12的电磁线圈12-2中产生的电能供给致动器10-1至10-6,并操作这些致动器,开启供油用阀元件9-1至9-6,并提高风扇转速。当风扇转速降低时,电源被切断。在非通电时刻的OFF/ON和通电时刻的ON/OFF的每一个操作都可以通过设置致动器10-1至10-6来执行。
(2)当风扇转速控制为由ECU指示的任意转速时,风扇转速可以被反馈控制。
在上述旋转式螺线管型致动器中,通过改变径向位置和周向位置可以在隔板4中设置多个供油调节孔8,因此可以从最小直径位置处的供油调节孔开始按次序开启各供油调节孔。因此,风扇转速可多级控制。而且,可通过逐渐地连续开启供油调节孔8来线性控制风扇转速。而且,也可通过多阶段、逐渐地、灵敏地开启供油调节孔8来多级灵敏地控制风扇转速。
本发明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可设置成这样一个系统:借助驱动轴(转轴主体)的转动来供电的发电机安装在该耦合装置中,而且,用于由外部信号来操作阀元件的致动器可根据需要进行操作。因此,即使是用于操作大型车辆的大型孔径风扇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也不需要将线圈直径设定为很大。而且,由于整个装置的结构得到简化,而且结构紧凑、重量轻,从而改善了装置的布局。而且,本发明响应性好,还可以很容易地应用到现有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中。

Claims (12)

1.一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在该耦合装置中,密封装置箱体由非磁性材料的壳体和连接到该壳体上的盖构成,所述壳体通过轴承支承在转轴主体上,该转轴主体将驱动盘固接到其顶部;所述密封装置箱体的内部由固接到所述盖上的隔板分隔成储油腔和用来在内部安装所述驱动盘的扭矩传递腔;设置有在所述扭矩传递腔和储油腔之间形成的油循环流道、以及在隔板上形成的供油调节孔;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供油调节孔的阀元件设置在储油腔中;设置有一个机构,该机构通过由致动器操作阀元件来控制所述油循环流道开启和关闭;通过增加和减少位于由驱动侧和从动侧形成的扭矩传递间隙部分中的油的有效接触面积来控制从驱动侧到从动侧的转动扭矩的传递;其中,所述致动器连接到所述密封装置箱体的盖上;设置有固定到外部的永久磁铁、以及固定到耦合装置侧并与所述永久磁铁相对的电磁线圈;设置有一个机构,该机构通过所述电磁线圈内产生的电能来操作连接到所述密封装置箱体的盖上的致动器;以及设置有用来控制所述致动器的激励的非接触型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用于操作所述阀元件的致动器结构紧凑,该紧凑的致动器连接到密封装置箱体的盖上以相对于所述转轴主体偏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所述非接触型开关具有开/关(ON/OFF)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所述非接触型开关具有开/关(ON/OFF)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设置成这样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在所述电磁线圈中感应产生的交流电流通过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电流,并且所述致动器被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设置成这样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在所述电磁线圈中感应产生的交流电流通过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电流,并且所述致动器被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器中使用旋转式螺线管型或直进式螺线管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器中使用旋转式螺线管型或直进式螺线管型。
9.一种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在该耦合装置中,密封装置箱体由非磁性材料的壳体和连接到该壳体上的盖构成,所述壳体通过轴承支承在转轴主体上,该转轴主体将驱动盘固接到其顶部;所述密封装置箱体的内部由固接到所述驱动盘上的隔板分隔成储油腔和用来内部安装所述驱动盘的扭矩传递腔;设置有在所述扭矩传递腔和储油腔之间形成的油循环流道、以及形成在隔板上的供油调节孔;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供油调节孔的阀元件设置在储油腔中;设置有一个机构,该机构通过由致动器操作阀元件来控制所述油循环流道开启和关闭;可通过增加和减少位于由驱动侧和从动侧形成的扭矩传递间隙部分中的油的有效接触面积来控制从驱动侧到从动侧的转动扭矩的传递;其中,所述致动器设置在转轴主体中;设置有一个系统,该系统用于使由致动器操作的控制杆在轴向上延伸通过转轴主体内部并控制阀元件的操作;设置有固定到外部的永久磁铁、以及固定到耦合装置侧并与所述永久磁铁相对的电磁线圈;还设置有一个机构,该机构通过电驱动-非接触型开关来操作设置在所述转轴主体内的致动器来控制所述致动器的激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所述非接触型开关具有开/关(ON/OFF)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器中使用旋转式螺线管型或直进式螺线管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设置成这样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在所述电磁线圈中感应产生的交流电流通过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电流,并且所述致动器被操作。
CNB200510138016XA 2004-11-09 2005-11-09 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77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25663 2004-11-09
JP2004325663 2004-11-09
JP2005301579 2005-10-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3679A CN1793679A (zh) 2006-06-28
CN100567756C true CN100567756C (zh) 2009-12-09

Family

ID=36218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801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7756C (zh) 2004-11-09 2005-11-09 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7756C (zh)
FR (1) FR2877704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23446A1 (de) * 2005-05-20 2006-11-23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gerät zur Pflege von Wäschestücken, insbesondere Wäschetrockner
JP2016031107A (ja) * 2014-07-29 2016-03-07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クラッチ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8880A (en) * 1978-09-25 1980-10-21 Eaton Corporation Pulse control of an electro magnetically actuated viscous fluid coupling
US4556138A (en) * 1982-11-27 1985-12-03 Sueddeutsche Kue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Fluid friction clutch
US5575368A (en) * 1994-03-19 1996-11-19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Fluid clutch
US20020005328A1 (en) * 2000-01-28 2002-01-17 Hans Heinle Liquid friction clutch
CN1497198A (zh) * 2002-10-22 2004-05-19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外部控制型风扇耦合装置
CN2677222Y (zh) * 2003-12-31 2005-02-09 郑彬 一种车辆的自供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8880A (en) * 1978-09-25 1980-10-21 Eaton Corporation Pulse control of an electro magnetically actuated viscous fluid coupling
US4556138A (en) * 1982-11-27 1985-12-03 Sueddeutsche Kue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Fluid friction clutch
US5575368A (en) * 1994-03-19 1996-11-19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Fluid clutch
US20020005328A1 (en) * 2000-01-28 2002-01-17 Hans Heinle Liquid friction clutch
CN1497198A (zh) * 2002-10-22 2004-05-19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外部控制型风扇耦合装置
CN2677222Y (zh) * 2003-12-31 2005-02-09 郑彬 一种车辆的自供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877704B1 (fr) 2011-04-22
FR2877704A1 (fr) 2006-05-12
CN1793679A (zh) 2006-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3868B2 (ja) 外部制御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JP4813869B2 (ja) 外部制御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KR101672182B1 (ko) 통합형 비스코스 클러치
JP4117791B2 (ja) 電磁駆動式流体摩擦クラッチ
JPS59137628A (ja) 液体摩擦クラツチ
US6695113B2 (en) Viscous coupling
KR100518492B1 (ko) 자석 타입의 클러치 장치 또는 자석 타입의 팬 클러치 장치
CN100567756C (zh) 外控型风扇耦合装置
JP5983385B2 (ja) クラッチ
CN100504099C (zh) 外部控制型风扇耦合装置
CN1796739B (zh) 向风扇,尤其是车辆中风扇,传送运动的装置
WO2018200588A1 (en) A linear actuation system having side stators
US20010010437A1 (en) Electrical machine, in particular three phase generator
JPS5919723A (ja) 多段クラツチ
KR20000027079A (ko) 자성입자식 전자연결장치
JPS6256753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