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1420C - 一种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51420C CN100551420C CNB2007100161535A CN200710016153A CN100551420C CN 100551420 C CN100551420 C CN 100551420C CN B2007100161535 A CNB2007100161535 A CN B2007100161535A CN 200710016153 A CN200710016153 A CN 200710016153A CN 100551420 C CN100551420 C CN 10055142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preparation
- oleum
- external use
- ethan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主要由冰片、薄荷冰、丁香油、丹皮油、佩兰油、荆芥油、艾叶油、乙醇、乳化剂和水组成。各有效成份通过乳化剂制得油包水型乳浊液。对病原微生物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体表疾病有显著疗效,见效快、治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针对病原微生物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体表疾病,主要依靠抗生素、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然而,由于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对人体较大的副使用,所以,寻求一种机体不会对其产生耐药性的,能够杀灭多种病原菌,对受损皮肤粘膜可以起到快速康复作用的新型中药,以替代或减少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之一。
发明人曾在公开号为CN 1121871C的专利文献中公开过一种中药皮肤消毒剂,是以佩兰油、荆芥油、艾叶油、薄荷油、丁香油、冰片为功能原料制得的水包油型乳浊液剂。经多年的临床应用可知,该消毒剂疗效明显,能很快止住痛痒。但对某些疾病,如一些癣症,根治性差,需不断用药。发明人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药物没有达到有效浓度,对某些病原菌只起到抑制作用,而没有达到杀灭作用。然而,该水包油型消毒剂中并不能无限制的加大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挥发油性成分加入过多,制出的乳浊液性能不稳定,容易破乳,出现油水分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经反复研究,并通过试验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该外用乳浊液制剂对病原微生物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体表疾病有显著疗效。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技术任务是提供该外用乳浊液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选择冰片、薄荷冰、丁香油、丹皮油、佩兰油、荆芥油及艾叶油作为功能原料进行组合,以冰片为君药,该药物可散热止痛去郁火,由于对多种病原菌有全抑作用,在处方中起到了抗菌消炎,止痛止痒,治疗多种皮肤粘膜疾病的关键作用。薄荷冰为臣药,药理作用同薄荷,可解热宣毒,由于纯度高,其功效远胜薄荷,可助冰片消除体表的痛痒。丁香油力速于丁香,在口腔科临床常单独应用来治疗龋齿性疼痛,其他中药制剂中丁香油较少配伍使用。在本处方中取其对三大病原微生物都有抑制作用的功效,臣佐冰片,对寄居体表部位的微生物抑强扶弱,促使微生态之间达到平衡,以发挥本处方治疗多种体表疾病的特点。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伙同佩兰、荆芥、艾叶共同辅佐冰片以奏宣毒散瘀、抗菌消炎、散肿止痛、祛湿止痒之功。这些原料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体表疾病。
冰片:性味辛凉。《唐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中药大全》:“抗菌、体外试验其酊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猪霍乱有抑制作用,其粉剂和膏剂对羊毛样小孢子菌、红毛毛癣菌等有全抑作用。”《药典》:“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林乾良主编的《中药学》:“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冰片是唯一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中药,且在脑蓄积时间较长,量也相当高。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及部分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据临床报道,曾用本品外用治疗外科感染、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带状疱疹等证,均取得满意效果。”
薄荷冰:性味辛凉,其药理同薄荷。《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痛、霍乱吐泻,痈、痘、疥、疮诸症。”《本草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痛。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中药大全》:“疏散风热,其作用为(1)消炎;(2)镇痛;(3)祛风健胃;(4)止痛。”《药典》:“芳香调味药及驱风药,可用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及疼痛。”《中药学》:“利咽、主治咽喉肿痛、透疹、主治麻疹初起,所含挥发油可作用于感觉神经末稍,使其感觉迟钝,而有止痛、镇痛等作用。”
丁香油:性味辛温。《纲目拾遗》:“丁香油,透关窍,祛寒,力速于丁香。”《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中药大全》:“抗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抗病毒;对流感病毒(PR8株)有明显抑制作用。抗真菌“对多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药典》“局部镇痛,防腐药。用于龋齿痛。”
丹皮:性味苦、辛、微寒。《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坚癥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中药大辞典》:“[药理]抗菌作用,试管内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作用显著(试管内两倍稀释法),在PH7.0~7.6杀菌力最强。琼脂平板挖沟法等也证明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缘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多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牡丹酚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浸液在试管内对铁锈色小芽胞菌等10种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用鸡坯实验表明,牡丹皮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另外,牡丹酚对大鼠后肢足蹠浮肿有抑制作用。”《药典》:“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佩兰:性味辛平。《开宝本草》:“煮水以浴,疗风。”《本草纲目》:“消痈肿,调月经。”《中药大全》:“实验证明其所含的对伞花烃和醋酸橙花醇酯能直接抑制流感病毒。”《药典》:“芳香化湿,理脾开胃,发表解暑。”《中药学》:“含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荆芥:性味辛温。《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本草纲目》:“主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捣烂醋和,傅丁肿肿毒。治妇人血风及疮疥,为要药。能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中药大辞典》:“在体外,高浓度(1∶100)有抗结核杆菌之作用。”《药典》:“解寒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艾叶:性味辛,苦,温。《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本草正》:“艾叶,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中药大全》:“含挥发油,艾叶煎剂对皮肤癣菌有微弱的对抗作用,艾熏法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抗菌作用。”《中药大辞典》:“抗菌作用,野艾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野艾水浸剂及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药典》:“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外治皮肤搔痒。”
原料中的乙醇、乳化剂、水则用于各功能原料的溶解、乳化。
本发明外用乳浊液制剂各原料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冰片2-6份 薄荷冰2-6份 丁香油1-3份
丹皮油0.5-2份 佩兰油0.5-2份 荆芥油0.5-2份
艾叶油0.001-1份 乙醇20-45份 乳化剂0.5-2份
水50份。
优选为:
冰片3-5份 薄荷冰3-5份 丁香油1.5-2.5份
丹皮油0.75-1.5份 佩兰油0.75-1.5份 荆芥油0.75-1.5份
艾叶油0.5-0.9份 乙醇30-42份 乳化剂0.8-1.5份
水50份。
最佳为:
冰片4份 薄荷冰4份 丁香油2份
丹皮油1份 佩兰油1份 荆芥油1份
艾叶油0.75份 乙醇40份 乳化剂1份
水50份。
所述乳化剂优选吐温80或司盘80。
所述乙醇为重量百分比为50%-99%的乙醇水溶液。
优选地,本发明外用乳浊液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将冰片、薄荷冰溶解于乙醇中;
b、步骤a所得溶液与丁香油、丹皮油、佩兰油、荆芥油、艾叶油、水充分混合后,加入乳化剂,乳化得目标乳浊液制剂。
本发明的外用乳浊液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在增加有效成份(丹皮油)的同时,各有效成份的剂量大为提高,达到杀灭某些病原菌(如抗结核杆菌等)的有效浓度,克服了原皮肤消毒剂(公开号CN 1121871C)根治性差,需不断用药的不足,使相应疾病可以得到根治。
(2)首先以乙醇为溶剂溶解冰片、薄荷冰,可以使药物的分散相粒度减小,最大限度的提高药物的有效含量,再与其它挥发油成份混合、乳化,制成油包水型乳浊液。通过这种方法制成的乳浊液,不仅性能稳定(经加速稳定性实验和常温下留置的长期实验证明其稳定性可达到三年以上),不容易破乳,而且药物的有效剂量大为提高,分散相粒度在50nm以下,对病原微生物的穿透性好,其杀菌效果明显增加,因此对受损皮肤粘膜的治疗作用更加增强,可替代抗生素、激素对体表疾病的治疗。
(3)与原皮肤消毒剂(公开号CN 1121871C)相比,对微生物的消杀总有效率由96.3增加到100%(10分钟即可达到);临床治愈率由63%增加到67%。
(4)对皮肤、粘膜均无不良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外用乳浊液制剂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配方:
冰片5Kg 薄荷冰3Kg 丁香油2L 丹皮油1.5L
佩兰油1.5L 荆芥油1L 艾叶油0.5L 95%乙醇40L
吐温801.5L 水50L;
制备方法:
a、取丁香、丹皮、佩兰、荆芥及艾叶,分别经水提法提取挥发性成分丁香油、丹皮油、佩兰油、荆芥油及艾叶油,备用;
b、称取配方量的冰片、薄荷冰,溶于乙醇中;
c、量取配方量的丁香油、丹皮油、佩兰油、荆芥油、艾叶油和水,与步骤a所得溶液混合,搅拌均匀;
d、将配方量的吐温80加入混合液中,乳化得目标产物(黄色半透明乳浊液)。
实施例2:
配方:
冰片3.5Kg 薄荷冰3.5Kg 丁香油2.5L 丹皮油1L
佩兰油1L 荆芥油1.5L 艾叶油0.8L 90%乙醇30L
司盘800.8L 水50L;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配方:
冰片4Kg 薄荷冰4Kg 丁香油2L 丹皮油1L
佩兰油1L 荆芥油1L 艾叶油0.75L 95%乙醇40L
吐温801L 水50L;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配方:
冰片3Kg 薄荷冰5Kg 丁香油1.5L 丹皮油0.7L
佩兰油0.8L 荆芥油1.2L 艾叶油0.4L 90%乙醇40L
司盘801.2L 水50L;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上述实施例中的丁香油、丹皮油、佩兰油、荆芥油及艾叶油等也可以选用市售产品。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外用乳浊液制剂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包括了本发明外用乳浊液制剂的药效学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试验例1:细菌繁殖体抑菌试验(由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
一、器材
1、试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微生物研究所提供,培养第7、8代;
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微生物研究所提供,培养第5、6代。
2、抑菌剂:实施例3所得外用乳浊液制剂。
3、稀释剂: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
4、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5、仪器:生化培养箱 唯一性标识SDCDC 09200760028。
二、方法
1、检测依据:卫生部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第2.1.11.3.2项。
2、检测条件:试验温度20℃~22℃,试验重复3次。
三、结果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注:阳性对照组平均菌落数及范围7.50×104(6.10×104~8.70×104)cfu/ml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
注:阳性对照组平均菌落数及范围6.32×104(4.85×104~7.15×104)cfu/ml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四、结论
本发明外用乳浊液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用2min、5min、10min、20min,其平均抑菌率均为100%。
试验例2:本发明外用乳浊液制剂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及口腔刺激试验(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
检验依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3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技术规范
2.3.6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GB/T16886.10-2000 附录 口腔刺激试验
检验结论:对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率为6.25%,属于极轻致敏性。
口腔刺激试验属极轻刺激性。
试验例3:本发明外用乳浊液制剂的临床观察(共计500例体表疾病)
病种 | 病例 | 痊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咽炎 | 65 | 48 | 10 | 7 | 89 |
口腔溃疡 | 40 | 21 | 17 | 2 | 95 |
中耳炎 | 45 | 23 | 20 | 2 | 96 |
疖痈疮肿 | 67 | 39 | 25 | 3 | 96 |
单纯疱疹 | 32 | 15 | 14 | 3 | 91 |
带状疱疹 | 18 | 7 | 9 | 2 | 89 |
尖锐湿疣 | 19 | 10 | 7 | 2 | 90 |
阴部搔痒 | 22 | 15 | 6 | 1 | 95 |
灼伤 | 36 | 32 | 4 | 0 | 100 |
摩擦性皮炎 | 37 | 32 | 4 | 1 | 97 |
药敏性皮炎 | 119 | 92 | 24 | 3 | 97 |
注:1、500病例的痊愈率为67%,有效率为95%。
2、疗效判定标准:4天内病症消失为痊愈;
5天内病症消失为有效;
病症5天内不能消失为无效。
试验例4:本发明外用乳浊液制剂胶团微粒直径测定实验
实验材料
1、滤板孔径1.5~2.5微米的G5号垂熔玻璃滤球。
2、滤板孔径在1.5微米以下的G6号垂熔玻璃滤球。
3、圆盘形膜滤器。
4、0.08微米、0.05微米、0.03微米的微孔滤膜。
5、实施例3所得外用乳浊液制剂500ml,PH值为4.5,外观为腊黄色半透明液体。
实验方法
将加热至60℃的消毒液500ml置于2米高的平台上,向下通过管道进行高位静压过滤。
1、首先将消毒液通过G5号滤板垂熔玻璃滤球进行初滤,500ml消毒液在45±2秒钟内全部通过滤球。
2、将初滤后的消毒液继续向下进行精滤,在47±2秒钟内全部通过G6号滤板滤球。
3、通过精滤后消除掉杂质的消毒液开始正式进入粒底验证阶段。首先通过串连的圆盘形膜滤器(工作压力为0.5Kg/cm2),500ml消毒液在15秒钟内全部通过0.08微米的微孔滤膜。
4、在相同的工作压力下,500ml消毒液在18秒钟内全部通过0.05微米的微孔滤膜。
5、通过0.05微米微孔滤膜的消毒液在40秒钟内只有部分通过0.03微米的微孔滤膜,通过滤膜的滤液其PH值和外观色泽均有变化。其PH值变化为4.1,外观色泽呈浅黄色,其透明度明显加强。将没有通过0.03微米滤膜的消毒液与其合并后,其PH值和色泽均恢复原有状态。
实验结论
本发明的消毒液经不同微孔滤膜的过滤,可以通过0.05微米的微孔滤膜,而不能通过0.03微米的微孔滤膜,说明该消毒液的胶团粒度直径在50nm以下。
Claims (5)
1、一种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乳浊液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冰片2-6份 薄荷冰2-6份 丁香油1-3份
丹皮油0.5-2份 佩兰油0.5-2份 荆芥油0.5-2份
艾叶油0.001-1份 乙醇20-45份 乳化剂0.5-2份
水50份;
所述乳化剂为吐温80或司盘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乳浊液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用量为:
冰片3-5份 薄荷冰3-5份 丁香油1.5-2.5份
丹皮油0.75-1.5份 佩兰油0.75-1.5份 荆芥油0.75-1.5份
艾叶油0.5-0.9份 乙醇30-42份 乳化剂0.8-1.5份
水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乳浊液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用量为:
冰片4份 薄荷冰4份 丁香油2份
丹皮油1份 佩兰油1份 荆芥油1份
艾叶油0.75份 乙醇40份 乳化剂1份
水5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外用乳浊液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为重量百分比为50%-99%的乙醇水溶液。
5、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外用乳浊液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a、将冰片、薄荷冰溶解于乙醇中;
b、步骤a所得溶液及丁香油、丹皮油、佩兰油、荆芥油、艾叶油、水充分混合后,加入乳化剂,乳化得目标乳浊液制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0161535A CN100551420C (zh) | 2007-07-24 | 2007-07-24 | 一种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0161535A CN100551420C (zh) | 2007-07-24 | 2007-07-24 | 一种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12531A CN101112531A (zh) | 2008-01-30 |
CN100551420C true CN100551420C (zh) | 2009-10-21 |
Family
ID=39021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01615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1420C (zh) | 2007-07-24 | 2007-07-24 | 一种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51420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1408A (zh) * | 2012-05-04 | 2012-08-1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复方松节油纳米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832044B (zh) * | 2022-04-29 | 2022-11-11 |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制药用途 |
-
2007
- 2007-07-24 CN CNB2007100161535A patent/CN10055142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12531A (zh) | 2008-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18794C (zh) | 烧伤膏 | |
CN101537107A (zh) | 有效治疗皮肤真菌病的外用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93902B (zh) | 一种检验科外伤杀菌消炎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9078165A (zh) | 一种用于女性私处护理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3081928A (zh) | 一种植物抑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616714A (zh) | 一种高硒抗hpv病毒的生物蛋白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662996A (zh) | 治疗月经相关性痤疮的中药面膜 | |
CN105168361A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植物油复方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51420C (zh) | 一种具有抗生素功效的中药外用乳浊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664858B (zh) | 一种用于皮肤的青蒿提取物组合物、产品及其应用 | |
CN103520262B (zh) | 一种脂溶性妇科凝胶 | |
CN111067971A (zh) | 一种治疗甲沟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5613612A (zh) | 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室消毒的药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2370710A (zh) | 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99437B (zh) |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中药药液 | |
CN103263451A (zh) |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181336A (zh) |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785847A (zh) | 一种具有除湿解毒避瘟功效的烟熏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97460A (zh) | 一种用于皮肤消毒的消毒液 | |
CN105194425A (zh) |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 |
RU2782695C1 (ru) | Состав для наружно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септисол" | |
CN114392310B (zh) | 一种抗炎止痒润肤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266285A (zh) | 一种杀菌止痒、清热解毒的外用药物 | |
CN101214307B (zh) | 一种治疗湿疹尤其是耳部湿疹的中药散剂 | |
CN107243029A (zh) | 一种抑菌洗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1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