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5246C - 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 - Google Patents

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5246C
CN100545246C CNB200710056826XA CN200710056826A CN100545246C CN 100545246 C CN100545246 C CN 100545246C CN B200710056826X A CNB200710056826X A CN B200710056826XA CN 200710056826 A CN200710056826 A CN 200710056826A CN 100545246 C CN100545246 C CN 10054524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ecule
liquid fuel
close
fuel additive
symphysis 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568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6489A (zh
Inventor
何光临
金宗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7100568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4524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6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6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52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52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3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 Y02P30/2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using bio-feedstock

Landscapes

  •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旨在提供一种能使生物汽油中醇的含量达到5-85%,和不经酯交换直接使用脂肪酸甘油酯生产生物柴油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同时提供一种燃值与现有汽油或柴油相当的液体燃料。该添加剂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组成:至少2种C1-C8的脂肪族醇类10-85,二乙二醇0-2,三乙二醇0-3,苯甲醇0.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01-5,C3-C6的酮类0.01-1,至少一种过氧化物0.1-8,高分子材料制成真溶液0.1-10,乙二醇醚类1-5,有机胺类0.01-1,蒎烯类0-3,萜烯类0-3,萘或蒽0-4,苯并三氮唑0.001-0.01,亚硝酸盐0.002-0.02,磷酸三丁酯0.01-0.1。

Description

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液体燃料,如生物柴油、生物汽油等,均是采用甲醇或乙醇等原料制成。对于生物汽油,作为一种组合燃料,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和不增加任何辅助装置的前提下,醇含量限制在5-15%范围内,除醇类以外,其余85%为化石类汽油。而生物柴油,是用甲醇与植物油进行酯交换生产脂肪酸甲酯,然后掺入化石类柴油,以达到十六烷值和燃值。这种生物柴油的生产投资大,成本高,且产生大量三废,造成环境污染。无论生物汽油还是生物柴油均存在燃值低,冷车启动困难,润滑性能差,金属元件容易被腐蚀,橡胶元件中的防老剂等助剂易于被溶出,使橡胶元件易于老化等问题。对于醇汽油,如果醇含量在85%以上,就必须重新设计发动机,限制了它的推广和使用。而醇含量在15-85%之间,且不改变发动机结构,也不增加任何辅助装置而直接使用,尚没有成熟的组合配方问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使生物汽油中醇的含量达到5-85%,和不经酯交换直接使用脂肪酸甘油酯生产生物柴油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燃值与现有汽油或柴油相当,成本低的液体燃料。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并合而成:至少2种C1-C8的脂肪族醇类10-85,二乙二醇0-2,三乙二醇0-3,苯甲醇0.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01-5,C3-C6的酮类0.01-1,至少一种过氧化物0.1-8,与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溶解度参数δ相近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真溶液0.1-10,乙二醇醚类1-5,有机胺类0.01-1,蒎烯类0-3,萜烯类0-3,萘或蒽0-4,苯并三氮唑0.001-0.01,亚硝酸盐0.002-0.02,磷酸三丁酯0.01-0.1。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NP-10、NP-14、NP-27、棉籽油、豆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过氧化物中按添加剂总量的重量份数包括二烷基过氧化物0.1-8,氢过氧化物0-1,α-羟基过氧化物0-2,二酰基过氧化物0-0.001。
所述高分子真溶液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羧甲基纤维素中任一种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C1-C6脂肪族醇类的醇溶液。
一种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并合而成:缩醛0-9,醇类5-85,乙酸酯类0-2,脂肪酸甘油酯类0-0.01,C5-C12轻烃或/和化石汽油10-80,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5-20,所述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并合而成:至少2种C1-C8的脂肪族醇类10-85,二乙二醇0-2,三乙二醇0-3,苯甲醇0.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01-5,C3-C6的酮类0.01-1,至少一种过氧化物0.1-8,与分子并合生物汽油溶解度参数δ相近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真溶液0.1-10,乙二醇醚类1-5,有机胺类0.01-1,蒎烯类0-3,萜烯类0-3,萘或蒽0-4,苯并三氮唑0.001-0.01,亚硝酸盐0.002-0.02,磷酸三丁酯0.01-0.1。
所述高分子真溶液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羧甲基纤维素中任一种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C1-C6脂肪族醇类的醇溶液。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NP-10、NP-14、NP-27、棉籽油、豆油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分子并合生物柴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并合而成:缩醛0-5,醇类2-18,脂肪酸甘油酯10-85,C12以上重烃或/和化石柴油10-80,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5-20,所述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并合而成:至少2种C1-C8的脂肪族醇类10-85,二乙二醇0-2,三乙二醇0-3,苯甲醇0.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01-5,C3-C6的酮类0.01-1,至少一种过氧化物0.1-8,与分子并合生物柴油溶解度参数δ相近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真溶液0.1-10,乙二醇醚类1-5,有机胺类0.01-1,蒎烯类0.001-3,萜烯类0.001-3,萘或蒽0.001-4,苯并三氮唑0.001-0.01,亚硝酸盐0.002-0.02,磷酸三丁酯0.01-0.1。
所述高分子真溶液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羧甲基纤维素中任一种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C1-C6脂肪族醇类的醇溶液。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NP-10、NP-14、NP-27、棉籽油、豆油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具有下述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具有下述优点:本发明添加剂中的醇类和烃类作为相容剂具有增容作用,能够平衡各组分的溶解度参数δ,使其相近。缩醛、乙酸乙酯有利于汽车冷启动。高分子真溶液在内燃机(发动机)中会发生不稳定相分离,从而产生纳米量级的高分子粒子,它能够抑制分子并合液体燃料对金属,如铜、铁等的腐蚀,并增加活塞与缸体壁的润滑作用。经过不稳定相分离的高分子还能够防止橡胶制品中的防老剂等助剂被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溶出,有利于保护橡胶制品的原有性能。过氧化物、蒎烯类、萜烯类等能够提高分子并合液体燃料的燃值及辛烷值或十六烷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防止分子并合液体燃料中因水分而致的不稳定性,如分层、浑浊等,并有利于减少积炭现象的发生。
2.由于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的加入,令其在发动机(内燃机)内进行反应燃烧(自蔓燃烧),故可使分子并合生物汽油中的醇类达到5-85%,而醇类来源于生物化工的产品或副产品,取材容易,成本大大低于市售汽油以及M15或E15掺混甲醇和乙醇类汽油。动力性能与市售的化石类汽油相当,辛烷值达到106-113,优于市售的93#、97#汽油,燃值为10000千卡/千克,与93#、97#汽油相当。由于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的加入,可以使分子并合生物柴油中的脂肪酸甘油酯类的含量达到10-85%,取材容易,成本大大低于市售的化石类柴油。动力性能与市售的化石类柴油相当。十六烷值达到42-89,与市售0#、-10#、-20#、-30#等柴油相当。因此,本发明的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和柴油可以成为现有的市售汽油或柴油的替代品,作为燃料,有利于解决能源危机。
3.本发明由于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的加入,不采用脂肪酸甘油酯与甲醇的酯交换法,直接使用脂肪酸甘油酯与添加剂并合生产生物柴油,该类柴油在发动机(内燃机)内进行反应燃烧(自蔓燃烧),从而使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不会产生三废,有利于环保和节约投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并合,并合后陈化24小时,成为均匀的分子溶液,然后过滤装桶即为成品。
本发明的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和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为: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并合,并合后陈化24小时,成为均匀的分子溶液,然后过滤装桶即为成品。
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选用NP-10、NP-14、NP-27、棉籽油、豆油中的至少一种。C1-C8的脂肪族醇类至少2种,可以为2-8种。脂肪族醇类可以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醇、庚醇、辛醇等。有机胺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组合,如采用醇胺类或RNH2,也可以采用醇胺类与RNH2的组合,其中R为直链烷烃或芳烃基中的任一种。醇胺类可以采用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中的任一种。过氧化物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组合,其中包括二烷基过氧化物(R-O-O-R,其中R=H或直链烷烃基中的任一种)0.1-8份,氢过氧化物(R-O-O-H,其中R=H或直链烷烃基中的任一种)0-1份,α-羟基过氧化物(
Figure C20071005682600071
,其中R和R′分别为直链烷烃基中的任一种)0-2份,二酰基过氧化物(,其中R=直链烷烃基中的任一种)0-0.001份。乙二醇醚类也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分子并合生物汽油的配方中蒎烯类、萜烯、萘或蒽为可有可无的组分。在分子并合生物柴油的配方中蒎烯类、萜烯类、萘或蒽为必要组分。在生物汽油和柴油中,缩醛可以是至少两种缩醛的组合,如甲缩醛、乙缩醛等的组合。醇类也可以是多种醇类的组合。
脂肪酸甘油酯类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其中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子油、亚麻籽油、米糠油、花生油、棉籽油、桐子油、黄连木油、蓖麻油等。
蒎烯类选用α-蒎烯或β-蒎烯。萜烯类选用萜烯或倍半萜烯(姜烯)以及二萜烯等。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汽油:
实施例1
首先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取异丙醇9Kg,乙醇56Kg,叔丁醇20Kg,二乙二醇1Kg,苯甲醇1Kg,NP-100.15Kg,丙酮0.1Kg,浓度为28%的过氧化氢3Kg,重量百分比为10%的聚乙烯醇缩甲醛的乙醇溶液1Kg,乙二醇丁醚3Kg,乙二醇乙醚2Kg,苯胺0.45Kg,一乙醇胺0.27Kg,α-蒎烯3Kg,苯并三氮唑0.01Kg,亚硝酸钠0.01Kg,磷酸三丁酯0.01Kg,分别加入到并合罐中,并通过泵循环搅拌并合1小时,之后通过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成品罐中,在成品罐中陈化24小时,得到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备用。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取甲缩醛6Kg,乙缩醛3Kg,甲醇40Kg,乙醇6Kg,异丙醇6Kg,叔丁醇6Kg,戊醇2Kg,乙酸乙酯2Kg,石脑油18Kg,上述备用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11Kg,分别加入到并合罐中,并通过泵循环搅拌并合1小时,之后通过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成品罐中,在成品罐中陈化24小时,得到分子并合生物汽油。
实施例2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取乙醇20Kg,丙醇10Kg,丁醇10Kg,二乙二醇2Kg,三乙二醇2Kg,苯甲醇0.1Kg,棉籽油3Kg,丁酮1Kg,二乙基过氧化物0.1Kg,重量百分比为5%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己醇溶液10Kg,乙二醇丁醚1Kg,苯胺0.3Kg,二乙醇胺0.2Kg,萜烯1.5Kg,蒽2Kg,苯并三氮唑0.001Kg,亚硝酸钾0.02Kg,磷酸三丁酯0.05Kg。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取甲醇40Kg,乙醇26Kg,异丁醇6Kg,叔丁醇6Kg,戊醇7Kg,棕榈油0.01Kg,己烷10Kg,上述备用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5Kg,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取乙醇8Kg,异丙醇2Kg,二乙二醇2Kg,三乙二醇3Kg,苯甲醇1Kg,豆油5Kg,戊酮1Kg,二甲基过氧化物8Kg,重量百分比为1%的聚乙烯醇缩甲醛的甲醇溶液5Kg,乙二醇甲醚1Kg,乙二醇乙醚2Kg,三乙醇胺1Kg,β-蒎烯1Kg,倍半萜烯3Kg,萘4Kg,苯并三氮唑0.005Kg,亚硝酸钠0.002Kg,磷酸三丁酯0.1Kg。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取甲缩醛8Kg,乙缩醛1Kg,甲醇4Kg,乙醇1Kg,乙酸戊酯1Kg,大豆油0.01Kg,戊烷20Kg,化石类汽油50Kg,上述备用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16Kg,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取丙醇10Kg,乙醇10Kg,甲醇37Kg,辛醇1Kg,二乙二醇1Kg,三乙二醇1Kg,苯甲醇0.5Kg,NP-14 0.001Kg,己酮0.01Kg,二乙基过氧化物2Kg,丙基氢过氧化物0.5Kg,二甲基-α羟基过氧化物1Kg,重量百分比为10%的聚乙烯醇的丁醇溶液0.1Kg,乙二醇丁醚3Kg,乙二醇乙醚2Kg,一乙醇胺0.01Kg,α-蒎烯3Kg,蒽1Kg,苯并三氮唑0.01Kg,亚硝酸钠0.01Kg,磷酸三丁酯0.01Kg。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取甲缩醛3Kg,乙缩醛2Kg,甲醇40Kg,乙酸异戊酯2Kg,戊烷20Kg,己烷20Kg,庚烷20Kg,辛烷20Kg,上述备用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10Kg,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取异丙醇5Kg,乙醇10Kg,三乙二醇1Kg,苯甲醇1Kg,NP-10 0.05Kg,棉籽油0.1Kg,丙酮0.1Kg,二丁基过氧化物4Kg,甲基氢过氧化物1Kg,二乙基-α羟基过氧化物2Kg,二甲酰基过氧化物0.001Kg,重量百分比为10%的聚醋酸乙烯酯的丙醇溶液1Kg,乙二醇丁醚3Kg,乙二醇乙醚2Kg,苯胺0.45Kg,一乙醇胺0.27Kg,β-蒎烯3Kg,苯并三氮唑0.009Kg,亚硝酸钠0.01Kg,磷酸三丁酯0.01Kg。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取甲缩醛2Kg,甲醇15Kg,乙醇5Kg,乙酸丙酯2Kg,菜籽油0.005Kg,壬烷20Kg,己烷30Kg,上述备用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20Kg,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柴油
实施例6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取异丙醇10Kg,乙醇50Kg,甲醇5Kg,戊醇10Kg,丁醇10Kg,三乙二醇1Kg,苯甲醇0.5Kg,NP-140.07Kg,NP-270.08Kg,丁酮0.1Kg,浓度为36%的过氧化氢3Kg,重量百分比为10%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1Kg,乙二醇甲醚1Kg,乙二醇丁醚2Kg,乙二醇乙醚2Kg,三乙醇胺0.27Kg,α-蒎烯2Kg,二萜烯0.15Kg,萘0.12Kg,蒽0.20Kg,苯并三氮唑0.01Kg,亚硝酸钠0.02Kg,磷酸三丁酯0.01Kg,分别加入到并合罐中,并通过泵循环搅拌并合1小时,之后通过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成品罐中,在成品罐中陈化24小时,得到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备用。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柴油:取甲缩醛2Kg,乙缩醛3Kg,异丙醇6Kg,叔丁醇10Kg,戊醇2Kg,猪油20Kg,蓖麻油27Kg,十二烷20Kg,上述备用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10Kg,分别加入到并合罐中,并通过泵循环搅拌并合1小时,之后通过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成品罐中,在成品罐中陈化24小时,得到分子并合生物柴油。
实施例7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取乙醇10Kg,丙醇10Kg,丁醇20Kg,二乙二醇2Kg,三乙二醇2Kg,苯甲醇0.1Kg,棉籽油3Kg,丁酮1Kg,二丙基过氧化物0.1Kg,重量百分比为5%的羧甲基纤维素的丙醇溶液10Kg,乙二醇丁醚1Kg,苯胺0.3Kg,二乙醇胺0.2Kg,β-蒎烯2Kg,倍半萜烯1.5Kg,蒽0.001Kg,苯并三氮唑0.001Kg,亚硝酸钾0.02Kg,磷酸三丁酯0.05Kg。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柴油:取戊醇5Kg,葵花子油85Kg,十三烷10Kg,上述备用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5Kg,制备方法与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8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取甲醇10Kg,乙醇50Kg,己醇2Kg,庚醇10Kg,二乙二醇2Kg,三乙二醇3Kg,苯甲醇1Kg,豆油5Kg,戊酮1Kg,二丁基过氧化物8Kg,重量百分比为10%的聚乙烯醇缩甲醛的丙醇溶液10Kg,乙二醇甲醚1Kg,乙二醇乙醚2Kg,三乙醇胺1Kg,α-蒎烯0.001Kg,萜烯3Kg,萘4Kg,苯并三氮唑0.005Kg,亚硝酸钠0.002Kg,磷酸三丁酯0.1Kg。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柴油:取甲缩醛1Kg,乙缩醛2Kg,戊醇2Kg,亚麻籽油10Kg,十四烷80Kg,上述备用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20Kg,制备方法与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9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取丙醇10Kg,叔丁醇10Kg,二乙二醇1Kg,三乙二醇1Kg,苯甲醇0.5Kg,NP-14 0.001Kg,己酮0.01Kg,二乙基过氧化物2Kg,甲基氢过氧化物0.5Kg,二丙基-α羟基过氧化物1Kg,重量百分比为1%的聚乙烯醇的甲醇溶液0.1Kg,乙二醇丁醚3Kg,乙二醇乙醚2Kg,一乙醇胺0.01Kg,β-蒎烯3Kg,二萜烯0.001Kg,蒽1Kg,苯并三氮唑0.01Kg,亚硝酸钠0.01Kg,磷酸三丁酯0.01Kg。
制备分子并合生物柴油:取甲缩醛1Kg,乙缩醛1Kg,丁醇8Kg,戊醇2Kg,花生油30Kg,十四烷10Kg,化石类柴油40Kg,上述备用的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添加剂10Kg,制备方法与实施例6相同。
检测报告:
本发明的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和生物柴油经天津内燃机研究所测试,结果如下:
一.本发明的分子并合生物柴油:
1.混合气发热量:3460千焦耳/米3
2.十六烷值:42~89
3.混溶性:
(1)与水:较好
(2)与烃类燃料:好
4.闪点:43~110℃
5.运动期间的波动率:3.0%以内。与0#柴油相比,有较好的运行稳定性,比0#柴油功率波动率低2%,油耗波动率低4%。
6.防腐:根据均匀腐蚀的十级标准,在耐腐蚀性评定II很耐腐蚀这一范畴,耐腐蚀等级为2级。
7.冷车启动性能好。
8.尾气排污物含量(标定功率为6.12kw,转速为1950rpm):
平均NOX:292.2ppm
平均HC:379ppm
二.本发明的分子并合生物汽油:
1.混合气发热量:3418千焦耳/米3
2.辛烷值:
研究法:106~113
3.混溶性:
(1)与水:好
(2)与烃类燃料:好
4.尾气排污物含量(克/公里):
烃:0.01
CO:1
NOX:0.3
5.用于预混合润滑的二冲程汽油机,其动力性提高,油耗明显下降,运行稳定性较好,与93#标准汽油相比最大功率增加2.3%,最大功率点油耗率下降14%,稳定性试验功率波动率降低0.4%,具有与93#汽油相当的启动性、振动、噪音。用于循环润滑的四冲程汽油机时,7000rpm以下,与93#汽油相比各项指标相当。

Claims (10)

1、一种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并合而成:至少2种C1-C8的脂肪族醇类10-85,二乙二醇0-2,三乙二醇0-3,苯甲醇0.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01-5,C3-C6的酮类0.01-1,至少一种过氧化物0.1-8,与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溶解度参数δ相近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真溶液0.1-10,乙二醇醚类1-5,有机胺类0.01-1,蒎烯类0-3,萜烯类0-3,萘或蒽0-4,苯并三氮唑0.001-0.01,亚硝酸盐0.002-0.02,磷酸三丁酯0.0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NP-10、NP-14、NP-27、棉籽油、豆油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物中按添加剂总量的重量份数包括二烷基过氧化物0.1-8,氢过氧化物0-1,α-羟基过氧化物0-2,二酰基过氧化物0-0.0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真溶液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羧甲基纤维素中任一种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C1-C6脂肪族醇类的醇溶液。
5、一种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并合而成:缩醛0-9,醇类5-85,乙酸酯类0-2,脂肪酸甘油酯类0-0.01,C5-C12轻烃或/和化石汽油10-80,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5-20,所述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并合而成:至少2种C1-C8的脂肪族醇类10-85,二乙二醇0-2,三乙二醇0-3,苯甲醇0.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01-5,C3-C6的酮类0.01-1,至少一种过氧化物0.1-8,与分子并合生物汽油溶解度参数δ相近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真溶液0.1-10,乙二醇醚类1-5,有机胺类0.01-1,蒎烯类0-3,萜烯类0-3,萘或蒽0-4,苯并三氮唑0.001-0.01,亚硝酸盐0.002-0.02,磷酸三丁酯0.0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真溶液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羧甲基纤维素中任一种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C1-C6脂肪族醇类的醇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子并合生物汽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NP-10、NP-14、NP-27、棉籽油、豆油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分子并合生物柴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并合而成:缩醛0-5,醇类2-18,脂肪酸甘油酯10-85,C12以上重烃或/和化石柴油10-80,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5-20,所述分子并合液体燃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由下述组分并合而成:至少2种C1-C8的脂肪族醇类10-85,二乙二醇0-2,三乙二醇0-3,苯甲醇0.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01-5,C3-C6的酮类0.01-1,至少一种过氧化物0.1-8,与分子并合生物柴油溶解度参数δ相近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真溶液0.1-10,乙二醇醚类1-5,有机胺类0.01-1,蒎烯类0.001-3,萜烯类0.001-3,萘或蒽0.001-4,苯并三氮唑0.001-0.01,亚硝酸盐0.002-0.02,磷酸三丁酯0.01-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子并合生物柴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真溶液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羧甲基纤维素中任一种的重量百分比为1-10%的C1-C6脂肪族醇类的醇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子并合生物柴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NP-10、NP-14、NP-27、棉籽油、豆油中的至少一种。
CNB200710056826XA 2007-02-14 2007-02-14 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24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56826XA CN100545246C (zh) 2007-02-14 2007-02-14 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56826XA CN100545246C (zh) 2007-02-14 2007-02-14 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6489A CN101016489A (zh) 2007-08-15
CN100545246C true CN100545246C (zh) 2009-09-30

Family

ID=38725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5682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246C (zh) 2007-02-14 2007-02-14 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4524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0808B (zh) * 2014-08-22 2015-06-17 李国环 一种清洁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9040A (zh) * 2016-03-24 2016-07-20 刘应才 一种清洁型燃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6906014B (zh) * 2017-03-31 2020-09-01 兰州燚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生物醇基轻质燃料闪点提高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乙醇、乙二醇二甲醚与柴油混合燃料排放特性研究. 郑利,郭和军.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第VOL.33卷第NO.2期. 2006
乙醇、乙二醇二甲醚与柴油混合燃料排放特性研究. 郑利,郭和军.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第VOL.33卷第NO.2期. 20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6489A (zh) 200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0301A (zh) 一种甲醇汽油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60337A (zh) 一种新型清洁合成柴油的制备方法
CN103320186B (zh) 生物基甲醇汽油动力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5560A (zh) 一种甲醇柴油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3926B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甲醇汽油发动机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0548A (zh) 甲醇汽油及配制方法
CN101531930A (zh) 一种耐低温醇类清洁燃料油及制备方法
CN103160345A (zh) 一种甲醇基清洁燃料调合助剂及其用途
CN103060032B (zh) 一种耐温微乳化甲醇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69284B (zh) 一种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组合物及含有该组合物的柴油
CN100545246C (zh) 分子并合生物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
CN102504890A (zh) 一种复合型甲醇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4385B (zh) 甲醇汽油
CN113862050A (zh) 一种多功能燃油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CN103695049A (zh) 一种m40-m85车用甲醇汽油及其配制方法
CN101358151A (zh) 机动车用乙醇汽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29461A (zh) 车用复合甲醇汽油
CN104774658A (zh) 一种固体燃油添加剂
CN112899046A (zh) 复合型高原燃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73101A (zh) 一种高清醇化燃料
CN115678623A (zh) 生物质液体燃料
CN101245266A (zh) 一种环保清洁型汽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5769B (zh) 低碳混合醇汽油
CN103695050A (zh) 一种车用甲醇汽油复合添加剂
CN106893613B (zh) 一种合成柴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