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8678C - 高速内部无线总线 - Google Patents

高速内部无线总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8678C
CN100538678C CNB200610004627XA CN200610004627A CN100538678C CN 100538678 C CN100538678 C CN 100538678C CN B200610004627X A CNB200610004627X A CN B200610004627XA CN 200610004627 A CN200610004627 A CN 200610004627A CN 100538678 C CN100538678 C CN 1005386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ing equipment
computing
equipment
processor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046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8565A (zh
Inventor
W·V·贝克雷
A·M·查德雷
T·M·莫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Micro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Microsof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28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8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86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867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Bus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使两个或多个计算设备能通过高速无线总线被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和系统。在无线网络上将第一计算设备与第二计算设备连接的方法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检测在无线网络上第二计算设备的存在;在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之间创建无线网桥;以及允许由第一计算设备访问第二计算设备的重要资源,该重要资源包括第二计算设备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从而由第一计算设备从第一计算设备的资源和第二计算设备的重要资源创建单个逻辑计算实体,使第一计算设备对第二计算设备的存储器进行存储器管理,并且使第一计算设备对第一计算设备的处理器与第二计算设备的处理器之间的工作分配分段。

Description

高速内部无线总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计算设备间的连接的技术与科学。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使两个或多个计算设备能通过高速无线总线被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广泛可用的计算设备所引领的数字革命现正如火如荼,目前第二波又即将发生。第二波涉及各种可用计算设备增强的相互连接性,因为用户需要提高移动性和/或减少混乱的体验。例如,常规的台式PC可提供大量实用程序。但是用户通常被机器的规模及其各种有线连接束缚在固定位置上。
许多手持式和较小外形的计算设备目前向其用户提供实质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性。此类灵活性是通过以无线方式到各种服务的连接、从而允许移动的自由来实现的。例如,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计算机和其它设备可无线地通信,并且是便携式的。为此原因,它们日益获得普遍接受,特别是在移动性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
但是便携式设备常常生来缺乏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器资源以在各种环境中运行复杂的应用程序。例如,便携式设备常常不能被用来运行顾客资源管理(CRM)以及其它要求大量计算资源来执行适当的前端处理以呈现用户通常期望的丰富环境的商务应用程序。其它应用程序呈现多媒体环境和/或依靠处理器密集型的操作。由于诸如视频和/或音频、或者多监视器的使用大量输入和输出要求的原因,此类应用程序目前不能由便携式设备执行。因此,需要检查能让便携式及其它设备的用户体验此类丰富的应用程序环境的新的方法。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本发明简要的概述,以向读者提供基本的理解。此概述不是本发明排它性或限制性的概览。提供此概述不是为了以任何方式来标识本发明的关键性和/或决定性元素,描绘本发明的范围,或者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给出所揭示的某些概念,以作为对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的引言。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高速无线链路实现至少两个计算设备的连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有的缺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在无线网络上将第一计算设备与第二计算设备连接的方法,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检测在无线网络上第二计算设备的存在;在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之间创建无线网桥;以及允许由第一计算设备访问第二计算设备的重要资源,该重要资源包括第二计算设备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从而由第一计算设备从第一计算设备的资源和第二计算设备的重要资源创建单个逻辑计算实体,使第一计算设备对第二计算设备的存储器进行存储器管理,并且使第一计算设备对第一计算设备的处理器与第二计算设备的处理器之间的工作分配分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移动计算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将中央处理单元与移动计算设备资源相耦合的前端总线;以及用于经由前端总线,在中央处理单元和第二计算设备的重要计算资源之间建立高速无线通信链路的装置,该重要计算资源包括第二计算设备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从而由移动计算设备从移动计算设备的资源和第二计算设备的重要计算资源创建单个逻辑计算实体,使移动计算设备对第二计算设备的存储器进行存储器管理,并且使移动计算设备对移动计算设备的处理器与第二计算设备的处理器之间的工作分配分段。
从以下参考附图进行的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被明确。
附图说明
尽管所附权利要求书用具体细节阐述了本发明的特征,但是从结合附图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将能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其中:
图1是可在其内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个计算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在其中多个计算设备通过集线器链接的替换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适于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一般化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两个计算设备通过相应设备的前端总线的连接的硬件示意图;
图5是在概念上示出两个计算设备通过高速无线链路连接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授权和执行无线连接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而言,本发明涉及使用高速无线链路在至少两个计算设备之间的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无线链路实现对计算设备的可用资源(诸如易失性存储器资源、非易失性存储器资源、以及主机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等)的访问。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高速无线链路对操作系统的较高层和用户是不可见的。以此方式,主机计算设备表现为包含多个物理设备的可用资源。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高速连接”是指具有足够带宽来容纳实现与位于一计算设备上的处理器的接口的数据传输率的连接,较佳的是无线连接。例如,该术语可指到一计算设备的前端总线的无线连接。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此实施例从固定主机计算设备12和移动主机计算设备14建立单个逻辑主机计算实体10。在图1中,固定计算设备12被示为台式PC。移动主机14被示为基于输入笔的移动计算设备。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这些计算设备能以任何方式实现。
当这些设备位于相对较近的邻近地方时,移动主机14通过高速无线链路16与固定主机12建立无线网桥连接。如下文中更加详细解释的,较佳的是通过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无线链路16,这是由于通过此介质可用的带宽量的原因。尽管UWB是目前优选的实现,但是应当认识到,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对实现其它通信技术的设备而言也是可使用的。实际上,发明人构想了今后开发的具有优势性能特征的无线通信技术将在未来涌现。此类今后开发的技术应被视为本文中揭示并要求保护的UWB通信技术相同的或结构上等效的技术方案。
如下文中所解释的,图1中所示的高速无线链路16桥接相应计算设备的前端总线或等效的总线。以此方式,其中一个设备即可访问另一个设备的重要资源,诸如其处理器、易失性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以此方式,无线网桥提供了一种实现对各计算设备的可用资源的容易访问的虚拟底板。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高速无线链路被建立以后,其中一个主机设备(诸如移动主机14等)的操作系统确定被连接的设备的可用资源。此类可用资源随即被扩充至移动主机设备14以创建具有扩充的处理能力和/或存储器能力的逻辑主机。在此实施例中,移动主机的操作系统执行诸如扩充的逻辑主机的存储器管理、处理器之间工作分配的分段、处理器和存储器资源之间带宽问题的管理等任务以及类似的任务。在此实施例中,前方总线和无线连接对移动主机的操作系统表现为单个虚拟实体。
在一替换实施例中,在移动主机的操作系统获知连接以及其它资源的存在以后,它通过将无线信道带宽纳入考虑范围来分配资源。在此实施例中,移动主机操作系统可基于无线信道的带宽限制来优化可用资源的调度。操作系统可包括用于平衡无线信道的带宽限制与资源可用性的功能。例如,由于无线连接带宽的原因,某些任务由移动主机处理器执行效率更高。或者,根据文件大小以及可用于在移动和固定主机计算机之间发送数据的资源,固定主机计算机处理器可被更好地配备以处理诸如生成位图图像等的处理器密集型的任务。
图2示出本发明的一替换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示为固定主机PC22的第一计算设备被连接到移动主机计算设备24。在此实施例中,经由集线器28在计算设备22、24之间建立了高速无线链路26。集线器28提供接入点,它用于通过管理计算设备22、24之间的数据通信来协调高速无线连接。这一安排在诸如无线监视器、打印机及其它外围设备等其它UWB设备存在于集线器28的位置附近时特别有利。无线通信网桥一经建立,操作即与以上结合图1所解释的一样。
如前文所提及,本文中参考了UWB无线通信技术来描述本发明目前优选的实施例。UWB有时或被称为脉冲、基带或零载波技术。UWB是在很宽的频谱上发送非常短的超低功率无线电信号的无线通信技术。UWB接收器可通过识别由发送器所发送的特定脉冲序列来翻译所接收的脉冲。FCC已将UWB定义为包括3.1GHz到10.6GHz频带中占据了500MHz以上或具有20%以上分带宽的任何信号。UWB信号的带宽通常大约是中心频率的25%。例如,“2GHz”的UWB信号可能具有500MHz的带宽。
UWB所允许的频谱是7500MHz。这实质上大于目前所使用的其它技术的频谱。例如,2.4GHZ的ISM包含83.5MHz的频谱,而5GHz的U-NI占据300MHz(可增至555MHz)。
UWB信号的功率通常很低。例如,UWB信号可能是比目前Wi-Fi RF传输所使用的信号低1000倍的数量级。低功率要求是通过检测UWB信号的容易程度,即可从背景噪声中提取信号的容易程度来实现的。
UWB所使用的调制技术通常是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在BPSK中,每个脉冲都在0度或180度发送,即,正面向上或倒转。因此,BPSK调制在频谱的利用上是高效的,它仅需要同等的脉冲位置调制系统约一半的带宽。
目前提出了两种UWB的方案,称为单频带方案和多频带方案。单频带方案提议将整个7.5GHz频谱作为一个载波使用。多频带方案将7.5GHz分段为相等的信道。基本的前提是多个频带通过同时发送多个UWB信号来高效地利用UWB频谱。这些信号不会相互干扰,因为它们在UWB频谱内不同的频率操作。这些信号中的每一个都可被同时发送以达到非常高的数据率,或可作为多路访问的手段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通信。数种标准数字调制技术可被施加于每个单独的UWB信号。各已调制UWB信号的输出可在发送以前被叠加在一起。
多频带UWB系统设计有以下一些优点,包括:比单频带设计的可调节性与自适应性更高;与诸如802.11a等系统更好的共存特征;以及较低风险的实现(因为它充分发挥更加常规的无线电设计技术)。在维持与单频带设计相似的复杂性和功耗等级的同时,这些优点可被保持。
就可调节性与自适应性而言,多频带方案的优点是例如,低比特率的系统可使用很少几个频带,而高比特率系统可使用许多频带。另一个优点是在全世界不同的无线电规则不具有相同的协调的频谱分配的情况下(正如WiFi和蓝牙使用的2.4GHz和5GHz频带的情况),能够潜在地自适应于这些无线电规则。
就共存而言,多频带方案的另一个优点是提高了与诸如IEEE 802.11等其它服务的共存等级。接收器可通过移除受影响的频带来动态调整带内干扰,而发送器可避免在已被附近的另一个服务使用的频带进行发送。
最后,因为多频带技术是基于为配合UWB频谱使用而修改的公知的无线通信方案,所以该技术带来较低的实现风险。这使多频带方案成为对要求标准技术和多个供应商以实现大量采用的商业应用的最佳候选。
多频带系统允许频带的自适应选择,以提供良好的抗干扰性和共存属性。当该系统检测到例如802.11a系统的存在时,它可避免使用中心在5.35GHz或5.85GHz的频带。同一特征还可被用来供美国以外不同的频谱分配之需;可避开与极度敏感的系统共享频谱的频带。
单频带UWB系统将需要使用陷波滤波器来达到相同效果。陷波滤波器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因为它们或是提高接收器的噪声系数,或是要求更高性能的低噪声放大器。陷波滤波器的问题在于,它们不是自适应性的,并需要用芯片外专用硬件来实现。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中,陷波滤波器使接收的脉冲畸变,并需要额外的复杂性来补偿这一效果。
本发明被示为在合适的计算环境中实现。尽管不是必须,但是将在由个人计算机执行的诸如过程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通用上下文中描述本发明。一般而言,过程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程序模块、例程、功能、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各种计算机系统配置中实施本发明,包括手持式设备、多处理器系统、以及基于微处理器的或可编程的消费者电子设备。还可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施本发明,其中任务是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既可位于本地记忆存储设备中,也可位于远程记忆存储设备中。术语计算机系统可被用来指诸如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可找到的计算机的系统。
图3示出可在其中实现本发明的合适的计算系统环境300的示例。计算系统环境300只是合适的计算环境的一个例子,它并不试图对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或功能提出任何限制。也不应将计算环境300解释为对于示例性操作环境300中所示的任一组件或其组合具有任何依赖性或要求。尽管本发明至少有一个实施例的确包括示例性操作环境300中所示的每一个组件,但是本发明另一个更加典型的实施例不把部分或所有非关键性组件包括在内,例如非网络通信所需的输入/输出设备等。
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系统包括计算机310形式的通用计算设备。计算机310的组件可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单元320、系统存储器330、以及将包括系统存储器在内的各个系统组件耦合到处理单元320的系统总线321。如以下更加详细地解释的,系统总线321可以是数种类型的总线结构中的任何一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以及使用各种总线体系结构中的任何一种的局部总线。
计算机310通常包括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310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它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以及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光盘存储,或磁存储设备,或可被用来存储所需信息并可由计算机310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通信介质通常具体化为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介质等已调制数据信号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并包括任何信息传递介质。术语“已调制数据信号”是指以在信号中将信息编码的方式设置或改变其一个或多个特征的信号。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通信介质包括诸如有线网络或直接连线连接等有线介质,以及诸如声学、RF、红外及其它无线介质等无线介质。以上任意组合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之内。
系统存储器330包括诸如只读存储器(ROM)331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32等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图3示出操作系统334、应用程序335、其它程序模块336和程序数据337。
计算机310还可包括其它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易失性和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仅作为示例,图3示出读或写不可移动、非易失性磁介质的硬盘驱动器341,读或写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352的磁盘驱动器351,以及读或写诸如CDROM等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的光盘驱动器355。在该示例性操作环境中可使用的其它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带盒、闪存卡、DVD、数码录像带、固态RAM、固态ROM、等等。硬盘驱动器341通常通过诸如接口340等不可移动存储器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321,而磁盘驱动器351和光盘驱动器355通常通过诸如接口350等可移动存储器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321。
该计算机系统可包括用于其它类型的可移动非易失性存储设备的接口。例如,该计算机可具有能够接受USB闪存驱动器(UFD)354的USB端口353,或者可接受安全数字(SD)存储卡358的SD卡槽357。USB闪存驱动器是装有可插入到各种计算设备上的USB端口中的USB连接器的闪存设备。SD存储卡是邮票大小的闪存设备。USB闪存驱动器和SD卡都以很小的封装提供很高的存储容量以及很高的数据传输率。其它类型的可移动存储介质也可被用于实现本发明。
以上所讨论并在图3中示出的各驱动器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为计算机310提供了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及其它数据的存储。在图3中,例如硬盘驱动器341被示为存储了操作系统344、应用程序345、其它程序模块346和程序数据347。注意,这些组件可以和操作系统334、应用程序335、其它程序模块336和程序数据337相同或不同。这里给予操作系统344、应用程序345、其它程序模块346和程序数据347不同的标号以说明至少它们是不同的副本。用户可通过诸如键盘362和定位设备361(通常指鼠标、轨迹球或触摸垫)等输入设备将命令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310中。这些以及其它输入设备常常通过被耦合到系统总线360的用户输入接口连接到处理单元320,但也可通过诸如并行端口、游戏端口或通用串行总线(USB)等其它接口和总线结构连接。监视器391或其它类型的显示设备也通过诸如视频接口390等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321。监视器391还可与触摸屏面板等集成。注意,监视器和/或触摸屏面板可被物理地耦合到其中包含了计算设备310的外壳中,诸如图形输入板型的个人计算机中。此外,诸如计算设备310等计算机还可包括诸如扬声器397和打印机396等其它外围输出设备,它们可通过输出外围接口395等连接。
较佳的是计算机310在使用到诸如远程计算机380等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的逻辑连接在联网环境中操作,或适应于在此类环境中操作。远程计算机380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对等设备或其它网络节点,并通常包括以上相对于计算机310所描述的部分或所有元件,尽管图3中仅示出记忆存储设备381。图3中所示的逻辑连接包括LAN 371和WAN 373,但还可包括其它网络。例如,在本发明中,计算机310可包括从其迁移数据的源机器,而远程计算机380可包括目标机器,例如瘦客户机设备。但是注意,源和目标机器无需一开始就由网络或其它方式连接,相反,数据可通过能被源平台写并由一个或多个目标平台读的任何介质来迁移。例如,此类介质的一个非限制性实例是便携式闪存介质。
当在LAN环境中使用时,计算机310可通过网络接口或适配器370连接到LAN 371。计算机310还可包括调制解调器372或用于通过WAN 373建立通信的其它装置。可以是内置或外置的调制解调器372可通过用户输入接口360或其它适当机制连接到系统总线321。在联网环境中,相对于计算机310描述的程序模块或其部分可被存储在远程记忆存储设备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图3示出远程应用程序385驻留在存储器设备381中。可以认识到,所示的网络连接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使用在计算机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其它装置。
图3一般地示出计算环境的细节,图4是通常位于常规PC或类似计算设备的主板上的某些硬件组件的简化框图。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主机12包括CPU
410,它经由前端总线414与北桥集成电路412连接。北桥412通常处理紧要使命任务,诸如处理出入RAM 416的数据传送、以及CPU和加速图形端口或AGP 418之间的数据传送的请求。因此,北桥412包括存储器控制器和相关联的硬件以高效地管理在处理器、存储器模块和AGP之间的数据传送。
前端总线414在相对较高的时钟速率下操作,以使CPU能够访问系统的各个资源而无需在数据被传送时保持空转。例如,前端总线414可在800MHz的速度操作,这等于4.2GB/秒的峰值数据带宽要求。为此原因,本发明目前优选的实施例使用UWB技术。但是,当开发出其它高速无线技术时,它们同样可在本发明中使用。
除了管理CPU和RAM之间的数据传送以外,北桥412经由与南桥IC 420之间的高速链路与南桥412收发数据。南桥起到为通常具有不同的总线速度和设计的各种输入和输出设备提供支持的作用。例如,南桥与接口驱动器电子设备(IDE)422通信以提供对大容量存储设备的访问。
南桥可与LAN接口424耦合。此外,南桥被连接到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426以允许扩充卡被添加到固定主机。南桥420还可支持音频输出428以及串行端口430。最后,南桥420向BIOS软件432提供接口。但是因为它并不执行北桥的紧要任务,所以南桥不需要北桥的数据传输率。
移动主机14可进行类似的配置,如图4的实施例中所示。如同固定主机的情况,移动主机14包括经由前端总线454连接到北桥IC 452的CPU 450。北桥452同样提供到图形端口454、以及到RAM 456的高速接口。如同固定主机的情况,北桥452经由高速连接与南桥458连接。南桥458允许各种内部与外部外围组件,诸如IDE 460、火线端口462、以及USB端口464。最后,南桥与BIOS 466位于其中的闪存耦合。在所示实施例中,与固定主机相比,移动主机14包含较少的外围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许多种配置中任何一种都是可能的。
尽管结合图4描述的实施例采用前端总线体系结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结合其它板级体系结构实现本发明。例如,本发明或可被实现为经由高速无线连接而连接到使用HyperTransportTM链路的板体系结构。在此实施例中,至少其中一个计算设备用作为全集成的前端总线操作的HyperTransport技术设计,如图3中一般示出的情形。在此实施例中,消除了北桥-南桥结构。
图5在更加概念化的层次示出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如图所示,高速无线总线16构成固定主机计算设备12和移动主机计算设备14之间的无线网桥。此类设备给出相应的无线总线接口,它们允许对其决定性或重要资源的访问。因此,可令例如固定主机12的重要资源对移动主机14可用。如本文中所使用,此类“重要资源”是指固定主机处理器、RAM和非易失性存储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类似地,移动主机14的重要资源是经由其无线总线接口给出的。因为相应的无线总线接口经由计算设备的前端总线直接连接,所以连接一经建立,此类资源即为可用,且这些计算设备的凭证也被验证。
注意,尽管目前已知技术允许计算设备间的某种连接,但是它们不能获得本发明的优点。例如,已知的服务器技术允许用户经由前端总线“热插入”额外的处理器。但是,此特征仅对所关注的服务器提供额外的处理能力。当前的扩充基座和复制器技术同样不能提供本发明的优点,因为它们至多与被扩充和扩充的系统的南桥电路互连。因此,后面几种技术不能提供相应计算设备重要资源的共享。
图6从试图与固定主机建立连接的移动主机的立场,示出一种用于构成高速无线连接的过程。为清楚起见,图6集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角度上,而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某些细节。
在该流程图的步骤610,诸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主机计算设备14等计算设备在步骤610开始,并在计算设备14检测到一个或多个其它起用UWB的计算设备在其传输范围之内时前进至步骤612。此检测可由任何合适的连接模块执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在此步骤中,移动计算设备14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被检测到的计算设备(在此例中是固定主机计算设备12)建立物理的无线连接。无线连接一经建立,在步骤614移动主机计算设备14即确定与固定主机设备是否可能发生经由高速无线总线的连接。为了执行此步骤,移动主机设备14发放其凭证。类似地,移动主机14接收来自固定主机的关于连接的可用性的凭证。基于计算设备之间凭证的交换,该方法随即前进至步骤616,并确定是否可建立连接。如果不能,则该方法在步骤618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616期间移动主机确定可以建立连接,则该方法前进至下一个步骤620,并接收来自固定主机12的可用资源列表。在下一个步骤622,移动主机14将可用资源扩充到系统。这可包括额外的易失性存储器的分配、逻辑盘或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扩展、以及第二处理器的使用等等。可用资源分配的结果是,移动主机设备14向用户给出具有移动主机和固定主机合并的资源的单个逻辑计算实体,如步骤624所示。即,移动主机设备将向用户表现为包括两个物理设备的所有可用资源。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移动主机设备14的操作系统承担对可用资源的控制,并为这些资源执行任务分配。在此实施例中,分配给所创建的逻辑实体的资源在单个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工作。
在单个逻辑主机设备操作期间,移动主机设备14可接收来自固定主机12的中断请求,如步骤626所示。如果接收到中断请求,则该方法前进至步骤628并服务该请求。这可包括,在某些资源变为不可用的情况下重新配置该逻辑单元等等。在移动主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以逻辑方式处理此类请求,从而用户不会体验到任何可知觉的影响。然后该方法继续,直至其它中断请求被发出。类似地,移动主机设备可在例如资源状态发生改变时向固定主机设备发出中断请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替换实施例中,可在多个计算设备间建立高速无线连接。同样,多个并行的无线通信信道可被用来在计算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在描述本发明的上下文(特别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上下文中)术语“一”、“一个”和“该”的使用应被理解为既覆盖单数,也覆盖复数,除非本文中另有指示或根据上下文明显有抵触。术语“含有”、“具有”、“包括”和“包含”应被理解为开放式术语(即,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另有注明。本文中列举值的范围纯粹旨在起到单独地指落入该范围内的每个分别的值的简略方法的作用,除非本文中另有指示,并且每个分别的值是以其在本文中被个别列举的形式并入此说明书中。本文中所描述的所有方法可按任何适合的顺序执行,除非本文中另有说明,或者根据上下文明显有抵触。本文中所提供的对任何及所有示例、或示例性语言(例如,“诸如”)的使用纯粹旨在更好地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提出限制,除非权利要求书中另有声明。不应将本说明书中的任何语言解释为表示对实施本发明至关重要的任何未要求保护的元素。
本文中描述了此发明优选的实施例,包括发明者所知实现本发明的最佳程度。一旦阅读前面描述,那些优选实施例的变体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即显而易见。发明人预期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采用此类变体,且发明人旨在令本发明被以除本文中具体描述以外的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包括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陈述的主题的所有修改和等效技术方案,如适用的法律所允许。此外,本发明包括在所有可能的变体中对以上所描述的元素的任意组合,除非本文中另有指出,或者根据上下文明显有抵触。

Claims (9)

1.一种在无线网络上将第一计算设备与第二计算设备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检测在所述无线网络上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存在;
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之间创建无线网桥;以及
允许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访问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重要资源,该重要资源包括第二计算设备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从而由第一计算设备从第一计算设备的资源和第二计算设备的重要资源创建单个逻辑计算实体,使第一计算设备对第二计算设备的存储器进行存储器管理,并且使第一计算设备对第一计算设备的处理器与第二计算设备的处理器之间的工作分配分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是超宽带网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允许由第一计算设备访问的步骤包括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向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放凭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可用重要资源的列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中断请求;以及
终止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之间的无线网桥。
6.一种移动计算设备,包括:
中央处理单元;
将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移动计算设备资源相耦合的前端总线;以及
用于经由所述前端总线,在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和第二计算设备的重要计算资源之间建立高速无线通信链路的装置,该重要计算资源包括第二计算设备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从而由移动计算设备从移动计算设备的资源和第二计算设备的重要计算资源创建单个逻辑计算实体,使移动计算设备对第二计算设备的存储器进行存储器管理,并且使移动计算设备对移动计算设备的处理器与第二计算设备的处理器之间的工作分配分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建立的装置包括超宽带网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用于建立的装置,用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可用资源列表的装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经由所述前端总线在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和第三计算设备的重要计算资源之间建立高速无线通信链路的装置。
CNB200610004627XA 2005-02-28 2006-01-27 高速内部无线总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86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69,881 US7548749B2 (en) 2005-02-28 2005-02-28 High-speed internal wireless bus
US11/069,881 2005-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8565A CN1828565A (zh) 2006-09-06
CN100538678C true CN100538678C (zh) 2009-09-09

Family

ID=36480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462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8678C (zh) 2005-02-28 2006-01-27 高速内部无线总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548749B2 (zh)
EP (1) EP1696332B1 (zh)
JP (1) JP4745069B2 (zh)
KR (1) KR101034423B1 (zh)
CN (1) CN10053867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8749B2 (en) 2005-02-28 2009-06-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High-speed internal wireless bus
US20090113211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Chun-Hung Liu Processing unit including a wireless module and method thereof
KR100980778B1 (ko) 2007-11-06 2010-09-10 전자부품연구원 자율 리소스 공유를 위한 리소스 컴포저 및 제어 방법
KR101538803B1 (ko) * 2008-09-09 2015-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펜 테이블로서 기능 할 수 있는 휴대용 전자장치 및 펜 테이블을 사용하는 컴퓨터 시스템
TWI449356B (zh) * 2010-02-05 2014-08-11 Htc Corp 可拆卸的無線通訊模組以及其啟動的方法
CN102754068A (zh) * 2010-02-24 2012-10-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设备的设备驱动程序
US8495271B2 (en) * 2010-08-04 2013-07-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jection of I/O messages
KR102557193B1 (ko) * 2016-06-22 2023-07-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임베디드 디바이스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3243A (ja) * 1992-09-22 1994-04-15 Hitachi Ltd 通信機能付きメモリシステム
CA2317473A1 (en) * 1998-01-13 1999-07-22 David L. Tennenhous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6529743B1 (en) * 1999-03-29 2003-03-04 3Com Corporation Universal wireless telephone to modem adapter
JP2001103568A (ja) * 1999-09-30 2001-04-13 Toshiba Corp 通信システム、この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移動体通信装置、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US6442661B1 (en) * 2000-02-29 2002-08-27 Quantum Corporation Self-tuning memory management for computer systems
KR100994003B1 (ko) * 2001-01-31 2010-11-1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타치세이사쿠쇼 데이터 처리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프로세서
US7149529B2 (en) * 2001-05-07 2006-12-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el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ccess
JP2002345039A (ja) * 2001-05-21 2002-11-29 Sony Corp データ端末機器及びファイル共有方法
US7206559B2 (en) * 2001-10-16 2007-04-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to control appliances
US7164886B2 (en) * 2001-10-30 2007-01-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Bluetooth transparent bridge
US6779069B1 (en) * 2002-09-04 2004-08-17 Nvidia Corporation Computer system with source-synchronous digital link
US7523209B1 (en) * 2002-09-04 2009-04-21 Nvidia Corporation Protocol and interface for source-synchronous digital link
US7360067B2 (en) * 2002-12-12 2008-04-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microprocessor communication in a cluster-based multi-processor wireless network
US7533141B2 (en) * 2003-01-24 2009-05-12 Sun Micro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ique naming of resources in networked environments
US20040260701A1 (en) 2003-05-27 2004-12-23 Juha Lehikoin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blog and sharing in a peer-to-peer environment
US7548749B2 (en) 2005-02-28 2009-06-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High-speed internal wireless bus
US7746349B1 (en) * 2005-03-16 2010-06-29 Nvid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 of data
US8165111B2 (en) * 2006-07-25 2012-04-24 PSIMAST, Inc Telecommunication and computing platforms with serial packet switched integrated memory access technolog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05470B2 (en) 2011-08-23
CN1828565A (zh) 2006-09-06
KR101034423B1 (ko) 2011-05-12
US20080102755A1 (en) 2008-05-01
JP4745069B2 (ja) 2011-08-10
EP1696332B1 (en) 2015-07-08
JP2006246443A (ja) 2006-09-14
US20060194539A1 (en) 2006-08-31
KR20060095453A (ko) 2006-08-31
US7548749B2 (en) 2009-06-16
EP1696332A2 (en) 2006-08-30
EP1696332A3 (en) 2006-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8678C (zh) 高速内部无线总线
US1098369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hare host system RAM with mass storage memory RAM
US8214525B2 (en) Addresses assignment for adaptor interfaces
EP2118759B1 (en) Enhanced wireless usb protocol and hub
US8510494B2 (en) USB 3.0 support in mobile platform with USB 2.0 interface
US8239650B2 (en) Wirelessly configurable memory device addressing
EP2402863B1 (en)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device, SD control chip, and method for data communication
US7467249B2 (en) Efficient connection between modules of removable electronic circuit cards
JPWO2004077306A1 (ja) Sdioコントローラ
US8386681B2 (en)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on MMC or SD CMD line
CN104285426A (zh) 给加载/存储通信协议提供低功率物理单元
CN100538602C (zh) 实现非端接操作和功率降低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US20040008633A1 (en) Network accessing system for compu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331037C (zh) 一种具有多重接口功能的存储卡及其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US8135895B2 (en) Virtual SATA port multiplier, virtual SATA device, SATA system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in a SATA system
US7377432B2 (en) Interface converting apparatus
EP2071762B1 (en) Wireless modem comprising a wireless modulation/demodulation function module, a hub function module and at least one storage module
KR20030054435A (ko) 다중 인터페이스 스마트카드
US20030208550A1 (en) Method to provide direct system storage access within a notebook computer via a wireless interconnect and a low power high-speed data management bus while the main CPU is idle
CA2548042C (en) Grouping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208506742U (zh) 多功能外接设备
CN112116054A (zh) 一种多芯片集成卡
US20090037637A1 (en) Multiuser-multitasking computer architecture
US11675680B2 (en) Computing system initialization system
EP3737128B1 (en) Common data and clock signal l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CROSOFT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4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9

Address after: Washington State

Patentee after: Micro soft technique license Co., Ltd

Address before: Washington State

Patentee before: Microsoft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