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7438C -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7438C
CN100537438C CNB2007101757983A CN200710175798A CN100537438C CN 100537438 C CN100537438 C CN 100537438C CN B2007101757983 A CNB2007101757983 A CN B2007101757983A CN 200710175798 A CN200710175798 A CN 200710175798A CN 100537438 C CN100537438 C CN 1005374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charge
ground
epigenetic
reus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757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2670A (zh
Inventor
赵璇
成徐州
张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7101757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37438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2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2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74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743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单纯地表回灌占地面积大,井灌对再生水预处理要求高的缺点,即在回灌井前设人工回灌场,人为配置土壤条件,再生水首先流经人工回灌场,部分经自然渗滤进入地下水层,部分经回灌场底部收集装置进入回灌井灌入地下水水层。与地下水混合后的再生水必须在地下停留至少20天,或者取水点距回灌点的水平距离至少为40米。本发明保持了井灌占地面积小的优势,基本保留了地表回灌对再生水的深度处理作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回灌系统对土地条件以及再生水预处理水平的依赖性,更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取出后的水可用于城市景观、灌溉、绿化、城市杂用、工艺用水等。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同时利用井灌和地表回灌的方式将再生水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非常严重,各国都在致力于寻找可持续的、经济安全的解决方案。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不仅可以提供重要的替代性水资源,还可以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防止海水入侵,以及减缓地面沉降等。
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首先必须进一步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使之成为再生水。通过地表渗滤或回灌井,将再生水回灌到地下水水层,随后同地下水一起作为新的水源开发利用。再生水在经过土壤进入地下水水层的过程中,借助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同时,地下水水层也可视为再生水的天然存贮设施,为解决城市用水高峰期供需矛盾提供支持,为水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提供灵活性。
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扩大地下水资源的存储量;
(2)利用土壤层作为天然的水处理单元,深度净化再生水;
(3)地下水水层可以起到地下水库的作用。在多雨季节和用水低谷,将再生水回灌于地下,在枯水季节和用水高峰期提升来利用,地下含水层便成为储蓄水的银行。与地面水库相比,地下水库不占地面,没有不良的生态影响,很少或几乎没有蒸发损失;
(4)可以水力阻拦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
(5)容易被技术人员理解和掌握,并能克服一般公众对污水回用的心理障碍。
地表回灌与井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式。地表回灌通过回灌池、沟渠、干河道等回灌,井灌则利用注水井回灌。
地面与含水层之间不存在水力阻滞层,土壤渗透性能好,多采用地表回灌。地表回灌对再生水水质要求较低。二级出水在进入回灌池前经过三级处理(通常是混凝、多层介质过滤和氯消毒处理),形成的再生水经过回灌场经自然渗滤进入地下水水层。
当地面与含水层之间存在水力阻滞层,或土壤渗透性能差,或没有足够土地时可采用井灌方式。井灌对再生水水质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进行四级处理(例如双膜法)以后,经回注井进入地下水水层。
国际同行对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水质安全性关注重点包括:营养元素(氮、磷等)、痕量重金属、消毒副产物、痕量有机物(乙二胺四乙酸、氮川三醋酸、萘二羧酸、烷基酚聚乙氧基羧酸盐等)、微生物代谢产物、雌激素类物质、致病菌等。随着技术经济水平的提高,欧美国家正在从水质安全性的角度审视和构建安全的回灌技术体系,研究开发不同的技术集成体系,例如,膜生物反应器、强化除磷、臭氧氧化、超滤、纳滤等技术与土壤处理的组合集成路线,研究不同技术路线与不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但是就回灌方式而言,仍然集中在地表回灌与井灌两种传统的方式。
单纯的地表回灌占地面积大,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难以实现大面积的地表回灌。井灌要求城市再生水预处理水平须达到四级,这在经济上很难被我国多数城市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我国大多数缺水型大中型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再生水处理技术水平较低的状况,提供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该方法可减少单纯的地表回灌系统对土地条件的依赖性,以及对再生水预处理的要求,使其更适合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回灌井前建立人工回灌场,在回灌场内人工配置土壤;
2)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深度处理后成为再生水,使再生水应满足:DOC≤5mg/L、AOX≤50μg/L、NH4-N≤1mg/L、浊度≤2NTU;
3)使再生水首先流经人工回灌场,部分经底部收集装置进入回灌井,经回灌井进入地下水水层,部分经自然渗滤进入地下水水层;进入地下水水层的再生水须在地下至少停留20天,或者取水点距回灌点的水平距离至少为40米。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在于:人工配置土壤的渗滤速度在0.02~0.5m/h,厚度至少为1米;人工回灌场进行干/湿交替运行,湿期,回灌场内再生水高于土壤表层20cm以上;干期,使土壤表面与空气充分接触,经历干燥和复氧作用;湿期的运行时间是干期的1~5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保持了井灌占地面积小的优势,其占地面积通常不足单纯地表回灌的十分之一;基本保留了地表回灌对再生水的深度处理作用,对回灌前城市再生水预处理的要求与地表回灌基本相当(三级或者三级强化)。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方法,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回灌系统对土地条件以及再生水预处理水平的依赖性,更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为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回灌井;2—再生水;3—人工回灌场;4—监测井;5—底部收集装置;6—包气带;7—地下水水层;8—取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纵剖面示意图。该方法是同时利用井灌和地表回灌的方式将再生水回灌地下。回灌前再生水2水质应满足DOC≤5mg/L、AOX≤50μg/L、NH4-N≤1mg/L、浊度≤2NTU。在回灌井1前建立人工回灌场,在回灌场内人工配置土壤,土壤渗滤速度在0.02-0.5m/h,厚度至少为1米。再生水首先流经人工回灌场3,部分经底部收集装置5进入回灌井,经回灌井进入地下水水层,部分经自然渗滤通过包气带6进入地下水水层。进入地下水水层7的再生水须在地下停留至少20天,或者取水点距回灌点的水平距离至少为40米。再生水在地下水水层的迁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度净化。取水井8水质可以满足我国地下水三类水质标准。
人工回灌场进行干/湿交替运行,湿期,回灌场内再生水高于土壤表层20cm以上;干期,使土壤表面与空气充分接触,经历干燥和复氧作用;湿期的运行时间是干期的1~5倍。
实施例1: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经粉末活性炭过滤、臭氧氧化后进行回灌,絮凝剂采用聚合铝,投加量为30mg/L,臭氧投加量10mg/L。回灌池渗滤速度为0.02m/h,人工回灌场面积为400m2,深度1.0m,回灌量达到200—300m3/d,湿期/干期范围控制在1。回灌前再生水DOC=4.5mg/L、AOX=40μg/L、NH4-N=0.8mg/L、浊度≤2NTU。再生水经回灌池后,10%进入直接渗滤进入深度为9m的地下含水层,其他经回灌井进入同一含水层,在距回灌点40米的取水井4取样监测,DOC=3mg/L,NH4-N为0.1mg/L,TP为0.1mg/L,AOX≤30μg/L、浊度≤2NTU。经再生水补给后的地下水水质达到三类地下水水质标准。如将回灌预处理改为絮凝、沉淀、活性炭过滤,在距回灌点40米的取水井取样监测,经再生水补给后的地下水水质达到三类地下水水质标准。
实施例2: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经粉末活性炭吸附、沉淀过滤、臭氧氧化后进行回灌,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30mg/L,臭氧投加量10mg/L。再生水DOC=4.5mg/L、AOX=50μg/L、NH4-N=1.0mg/L、浊度=2NTU。利用厚度为1.5m的粉质砂土进行自然渗滤,粒径范围在0.5-1mm,渗滤速度为0.5m/h,湿期/干期范围控制在1,然后经注水井进入地下含水层,地下含水层主要成分为工程砂,粒径范围在0.5-1mm,再生水在地下停留时间为20天。出水DOC在1.5—3mg/L,NH4-N为0.1mg/L,UV254为0.05-0.09Abs/cm,AOX≤30μg/L、浊度≤2NTU,出水满足三类地下水水质标准。
实施例3: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经砂滤、臭氧氧化、活性炭过滤后进行回灌,臭氧投加量10mg/L。再生水DOC=5mg/L、AOX=40μg/L、NH4-N=1.0mg/L、浊度=2NTU。利用厚度为1.5m的粉质粘土进行自然渗滤,粒径范围在0.075-0.1mm,渗滤速度为0.02m/h,湿期/干期范围控制在5:1,然后进入地下含水层,地下含水层主要成分为工程砂,粒径范围在0.075-0.5mm,再生水在地下停留时间为20天。出水DOC在1.5—2.3mg/L,NH3-N<0.1mg/L,UV254为0.02-0.06Abs/cm,AOX≤30μg/L、浊度≤2NTU,出水满足三类地下水水质标准。

Claims (1)

1.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回灌井前建立人工回灌场,在回灌场内人工配置土壤;所述人工配置的土壤渗滤速度在0.02~0.5m/h,厚度至少为1米;
2)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深度处理后成为再生水,使再生水满足:DOC≤5mg/L、AOX≤50μg/L、NH4-N≤1mg/L、浊度≤2NTU;
3)再生水首先流经人工回灌场,部分经底部收集装置进入回灌井,经回灌井进入地下水水层,部分经自然渗滤进入地下水水层;进入地下水水层的再生水须在地下至少停留20天,或者取水点距回灌点的水平距离至少为40米;
4)所述的人工回灌场进行干/湿交替运行,湿期,回灌场内再生水高于土壤表层至少20cm;干期,使土壤表面与空气充分接触,经历干燥和复氧作用;湿期的运行时间是干期的1~5倍。
CNB2007101757983A 2007-10-12 2007-10-12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743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757983A CN100537438C (zh) 2007-10-12 2007-10-12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757983A CN100537438C (zh) 2007-10-12 2007-10-12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2670A CN101172670A (zh) 2008-05-07
CN100537438C true CN100537438C (zh) 2009-09-09

Family

ID=39421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7579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7438C (zh) 2007-10-12 2007-10-12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3743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3679B (zh) * 2010-10-29 2012-06-20 清华大学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再生工艺
CN103541346B (zh) * 2013-11-06 2015-04-22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气流循环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治理方法
CN107012919B (zh) * 2017-03-15 2020-01-1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平原区农田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调度的弱连通系统
CN111877461A (zh) * 2020-07-24 2020-11-03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及施工工艺
CN114164893B (zh) * 2021-12-03 2023-09-19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井工矿山水调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2977A (zh) * 2006-09-19 2007-08-08 禹长春 地下水集中供给多点回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2977A (zh) * 2006-09-19 2007-08-08 禹长春 地下水集中供给多点回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资源管理的新战略:人工地下水回灌. 云桂春、成徐州等,第9页1.4.3节、图1-5、第35页第3.2.1节、第48页第1-6行、第87-88页6.5.2节、第97-98页第7.2.2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水资源管理的新战略:人工地下水回灌. 云桂春、成徐州等,第9页1.4.3节、图1-5、第35页第3.2.1节、第48页第1-6行、第87-88页6.5.2节、第97-98页第7.2.2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2670A (zh) 2008-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9893B (zh) 景观节能型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耦合系统
CN101898854B (zh) 一种高含硫低渗透油藏采出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95926A (zh) 一种气田采出水减量及无害化处理方法
CN100537438C (zh)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CN101863585B (zh) 针对小区污水处理的物化处理+人工湿地组合处理系统
CN102351382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和粪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CN105461075A (zh) 一种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
CN107459202A (zh) 一种雨水综合处理利用装置
CN109071275A (zh) 用于处理废水和发电的工艺和系统
CN110482780A (zh) 一种基于微好氧的生活垃圾转运站渗沥液深度处理工艺
CN104812712A (zh) 用于资源再循环和绿色革命的城市公园
CN102690013A (zh) 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及资源化的立体生态温室技术
CN203095806U (zh) 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
CN103992004B (zh) 农村污水深度处理生化过滤一体化装置及运行方法
CN104860367A (zh) 自然冷冻淡化高盐水的工艺及其设备
CN112142258A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的资源化与达标处理方法
CN104692598B (zh) 一种再生水补给景观水的生态处理装置
CN101624251A (zh) 桥面径流的组合式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204022566U (zh) 一种强化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03429022U (zh) 一种净水储水单元及净水储水系统
US20140229392A1 (en) Carbon-Capture Utilization by Municipal Utility Companies for Environment Rehabilitation, Water &amp; Energy Recycling, and Greening of Desert
CN206843281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2107982A (zh) 用于再生水营养盐深度净化的生态工程组合技术
CN104058507B (zh) 一种强化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ikurel et al. Managed aquifer recharge for agricultural reuse in Shafdan, Isra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