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7246C - 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7246C
CN100537246C CNB200610160819XA CN200610160819A CN100537246C CN 100537246 C CN100537246 C CN 100537246C CN B200610160819X A CNB200610160819X A CN B200610160819XA CN 200610160819 A CN200610160819 A CN 200610160819A CN 100537246 C CN100537246 C CN 10053724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k
described liquid
navigation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608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4220A (zh
Inventor
胜村隆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74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4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72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72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提供了可防止因气泡流入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检测部而导致液体余量的误检测的良好的液体容器。墨盒(1)在相对喷墨式打印机可装卸的容器主体(3)内包括:墨水容纳部、墨水供应部(7)、墨水引导通道(9)、大气连通孔、以及通过检测气体向墨水引导通道(9)的流入来检测出墨水容纳部的液体已耗尽的墨水终端传感器(11)。在墨水引导通道(9)中设有堰部(25),其上端(25a)被配置在比使墨水(33)流入墨水终端传感器(11)中的墨水流入开口(23)的内周上部(23a)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在墨水引导通道(9)中填充有如下墨量的墨水(33),该墨量可将通过堰部(25)的气泡(Bu)保持在比上端(25a)靠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于用作相对喷墨式打印机可装卸的墨盒的大气开放型液体容器,特别是涉及用于在具有液体检测部的液体容器中防止由于气泡附着到液体检测部上而导致误检测的改进技术,其中,所述液体检测部用于通过检测声阻的变化来检测液体容器内液体的消耗状态。
背景技术
作为相对喷墨式打印机可装卸的墨盒(液体容器),例如可例举出各种大气开放型的墨盒,其在相对打印机可装卸的容器主体内包括: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液体容纳部);与打印机一侧的打印头(液体喷射部)相连的墨水供应部(液体供应部);将储存在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引到墨水供应部中的墨水引导通道(液体引导通路);以及随着墨水容纳部内的墨水消耗而从外部向墨水容纳部内导入大气的大气连通孔。
这种墨盒有的设有墨水余量检测机构(液体检测部),该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将具有压电振动体的传感器配置在液体容纳部内的基准高度上(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146019号公报)。当由于进行印刷处理引起的墨水消耗,液体容纳部的墨水液面降到基准高度以下,从而随着墨水的消耗而从大气连通孔导入液体容纳部内的外部气体到达传感器的检测位置时,该墨水余量检测机构根据传感器周围被墨液填满时和传感器周围与空气接触时的振动特性(残余振动)的变化,来检测出墨水的液面已降到基准高度。
即,使设置在液体容纳部上的具有压电元件的压电装置或致动器的振动部振动,然后通过测量由残留在振动部上的残余振动引起的反电动势,来检测出谐振频率或反电动势波形的振幅,从而检测出声阻的变化。该检测信号用于墨水余量显示或盒更换时期的通知中。
但是,在大气开放型的墨盒中,由于在制造之后的搬运过程中引起的振动等,液体容器内的空气与墨水搅拌而变成气泡,或者,随着墨水消耗而从大气连通孔导入液体容纳部中的外部气体在装卸墨盒时受冲击等而变成细小的气泡,并悬浮在墨水的液体中。悬浮在墨水液体中的气泡一旦附着到墨水余量检测机构的传感器表面上,附着的气泡就会导致残余振动的变化,从而可能错误地检测为墨水的液面已下降,无法正确地检测墨水的有无。
即,上述以往的大气开放型墨盒虽然通过利用振动现象,可对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状态(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的有无、液量、液体水位、液体种类、液体成分)进行检测,但对于墨盒使用过程中由于气泡附着到传感器表面上而导致的误检测却没有给出任何对策。其结果是,会发生由于气泡附着到传感器表面上而造成的墨水余量的误检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可防止由于气泡流入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检测部而造成液体余量的误检测的良好的液体容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的液体容器而实现,该液体容器可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进行装卸,其包括:液体容纳部;液体供应部,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连接;液体引导通路,将所述液体容纳部中储存的液体引到所述液体供应部中;大气连通孔,随着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的消耗而从外部向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导入大气;以及液体检测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中途,通过检测气体向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流入来检测出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已消耗到规定量;该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设有堰部,该堰部的上端被配置在比液体流入开口的内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液体流入开口使液体流入所述液体检测部。
根据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通过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在通过堰部之后,流入处于比堰部的上端低的位置上的液体流入开口,当通过堰部的液体中混有气泡时,抵抗其靠近液体流入开口的浮力作用在气泡上。
由此,气泡难以进入液体流入开口。此外,当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逐渐减少时,液面从堰部的上端逐渐下降,从而在液体引导通路中存在残留液体的状态下,液面不会先到达液体流入开口。
此外,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的液体容器而实现,该液体容器可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进行装卸,其包括:液体容纳部;液体供应部,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连接;液体引导通路,将所述液体容纳部中储存的液体引到所述液体供应部中;大气连通孔,随着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的消耗而从外部向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导入大气;以及液体检测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中途,通过检测气体向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流入来检测出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已消耗到规定量;该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设有堰部,该堰部的上端被配置在比液体流入开口的内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液体流入开口使液体流入所述液体检测部,
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填充有如下液量的液体,该液量可将通过所述堰部的气泡保持在比该堰部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通过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在通过堰部之后,流入处于比堰部的上端低的位置上的液体流入开口,当通过堰部的液体中混有气泡时,抵抗其靠近液体流入开口的浮力作用在气泡上。
由此,气泡难以进入液体流入开口。此外,当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逐渐减少时,液面从堰部的上端逐渐下降,从而在液体引导通路中存在残留液体的状态下,液面不会先到达液体流入开口。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所述液体流入开口与所述堰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底面朝着所述流体流入开口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倾斜。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逐渐减少,液面从堰部的上端逐渐下降时,远离液体流入开口的液体会沿着倾斜底面逐渐向液体流入开口的方向流动。
即,能够很好地清除液体,将全都残留液体引向液体流入开口而不残留在液体引导通路中。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形成使所述液体产生毛细管现象的狭窄流道。
根据这样的结构,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一旦进入狭窄流道,液体就会通过液流和毛细管现象而被吸向液体流入开口一侧,从而可获得没有滞留的良好的液流。此外,即便在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的终端(气液边界)通过狭窄流道的情况下,终端的液体也会通过毛细管现象的吸引作用而无残留地被引向液体流入开口。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并列形成多个所述狭窄流道。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在确保各个狭窄流道的基于毛细管现象的吸引作用的同时,确保较大的液体的通过流道截面积,从而可降低液体的水头损失。此外,相比于将相同流道截面积的液体引导通路形成为一个的情况,能够降低大的气泡(或气液边界)到达液体流入开口的概率。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使所述狭窄流道形成为矩形截面形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设定成比长边足够小,使流道扁平,从而相比于将相同流道截面积的液体引导通路形成为圆形的情况,能够增强防止气泡流入的效果。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使位于所述液体引导通路最上游侧的入口部为直径比所述狭窄流道的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大的圆孔。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液体引导通路的入口部是直径比狭窄流道的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大的圆孔,所以,当假设直径小于等于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的多个气泡流入入口部时,可使气泡彼此结合并最大成长为与圆孔相等的大小,从而可使气泡难以通过狭窄流道。换句话说,当以与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相同的直径形成入口部时,通过入口部的所有气泡都将进入狭窄流道中。在本结构中,由于使气泡成长至难以通过的大小,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气泡向液体流入开口的进入。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使所述狭窄流道中的至少一个内壁面兼作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内壁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狭窄流道的内壁面成为液体引导通路的内壁面,所以,外周与液体引导通路的内壁面接触并具有无法进入狭窄流道的直径的气泡将从狭窄流道的中心偏心。
即,由于气泡受内壁面的约束,因而将发生相对于通过中心的对称轴不对称的严重的异形变形。此时,通过表面张力的作用,试图复原为球体的气泡的恢复力在异形变形的情况下比在对称变形的情况大。由此,可使气泡难以吸入狭窄流道内。换句话说,能够仅使液体容易流入狭窄流道内。
此外,由于狭窄流道的内壁面成为液体引导通路的内壁面,因而形成在内壁面和内壁面之间的角落部连续延伸至液体引导通路和液体流入开口,从而通过在角落部上产生的毛细管现象,能够将狭窄流道内的液体容易地吸到液体流入开口。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设置其下游侧的顶面从上游侧垂直向下配置的台阶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液体在液体引导通路中朝着液体流入开口流动时,液体将被台阶部捕获。由此,当液体中混有气泡时,气泡从液体中分离,被分离的气泡通过浮力而滞留在台阶部上方一侧的顶面上。
此外,通过该分离作用,还能够使原本可通过狭窄流道的小直径的气泡成长为无法通过狭窄流道的大直径的气泡,从而能够使气泡更加难以附着到液体检测部上。
另外,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可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进行装卸,其包括:液体容纳部;液体供应部,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连接;液体引导通路,将所述液体容纳部中储存的液体引到所述液体供应部中;大气连通孔,随着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的消耗而从外部向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导入大气;以及液体检测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中途,通过检测气体向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流入来检测出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已消耗到规定量;该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连接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液体检测传感器的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使所述液体产生毛细管现象的狭窄流道,
在所述狭窄流道的上游设有其下游侧的顶面从上游侧垂直向下配置的台阶部。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液体在液体引导通路中朝向液体流入开口流动时,液体将被台阶部捕获。由此,当液体中混有气泡时,气泡从液体中分离,被分离的气泡通过浮力而滞留在台阶部上方一侧的顶面上。
此外,通过该分离作用,还能够使原本可通过狭窄流道的小直径的气泡成长为无法通过狭窄流道的大直径的气泡,从而能够使气泡更加难以附着到液体检测部上。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并列形成多个所述狭窄流道。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使所述狭窄流道形成为矩形截面形状。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使位于所述液体引导通路最上游侧的入口部为直径比所述狭窄流道的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大的圆孔。
此外,在如上构成的液体容器中,优选使所述狭窄流道中的至少一个内壁面兼作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内壁面。
根据本发明中的液体容器,由于在比液体流入开口的内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设置了堰部,所以,通过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在通过堰部之后,流入处于比堰部的上端低的位置上的液体流入开口。因此,当通过堰部的液体中混有气泡时,填充在液体引导通路中的液体对气泡施加抵抗其向液体流入开口靠近的浮力,从而气泡难以进入液体流入开口。
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混入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中的气泡附着到液体检测部上而导致的误检测。此外,当液体引导通路的液体逐渐减少时,液面从堰部的上端逐渐下降,从而在液体引导通路中存在残留液体的状态下液面不会先到达液体流入开口。由此,不会与实际不符地误将墨水容纳部5的墨水余量检测为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体容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要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液体引导通路的要部放大截面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截面立体图;
图6A和6B是示出气泡的中心从狭窄的流道中心偏移的异形变形、以及对称变形的作用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器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液体容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的要部放大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液体引导通路的要部放大截面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截面立体图,图6A和6B是示出气泡的中心从狭窄的流道中心偏移的异形变形、以及对称变形的作用说明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是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喷墨式打印机中相对托架上的盒体安装部可装卸的液体容器,在该托架上安装有作为液体喷射部的打印头。
如图2所示,该墨盒1是大气开放型的墨盒,其在相对于喷墨式打印机(液体消耗装置)的盒体安装部可装卸的容器主体3内具有:墨水容纳部(液体容纳部)5,由储存墨水(液体)的上储存部5a和下储存部5b构成;墨水供应部(液体供应部)7,连接在打印机一侧的打印头上;墨水引导通道(液体引导部)9,将储存于墨水容纳部5中的墨水引到墨水供应部7中;以及大气连通孔4,随着墨水容纳部5内的墨水消耗而从外部向墨水容纳部5内导入大气。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墨水引导通道9的靠近墨水供应部7的位置设有墨水终端传感器(液体检测部)11,该墨水终端传感器11通过检测气体向所述墨水引导通道9中的流入来检测出墨水容纳部5的墨水已消耗到规定量。该墨水终端传感器11是将由压电振动体形成的传感器面对墨水引导通道9中所形成的传感器腔室内部而配置的,当从大气连通孔4导入墨水容纳部5中的外部气体随着墨水的消耗而到达传感器的检测位置时,根据形成在墨水引导通道9中的传感器腔室被墨水充满时和传感器周围与空气接触时的振动特性的变化,来检测出墨水已消耗到规定量。
在容器主体3中,中间隔着中间壁13而在表面和里面形成了间隔壁15a、15b、15c、15d…等,间隔壁15a、15b、15c、15d…等形成了墨水容纳部5、作为墨水流道的墨水引导通道9。所述墨水容纳部5和墨水引导通道9通过贯穿设置在中间壁13上的图中未示出的通孔而在容器主体3的整个表面和里面上连通。
在容器主体3的表面和里面粘贴有与间隔壁15a、15b、15c、15d…等紧密接合的膜17a、17b,膜17a、17b通过封住容器主体3的表面和里面开口而形成了墨水容纳部5和墨水引导通道9。此外,被膜17a密封的容器主体3的表面还卡合有盖部件19。在图中容器主体3的外面设有用于相对托架上的盒安装部装卸墨盒1的手柄21。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墨水引导通道9中设有堰部25,该堰部25的上端25a被配置在比墨水流入开口部23的内周上部23a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墨水流入开口部23用于使墨水流入设有墨水终端传感器11的传感器腔室3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4中的墨水引导通道9的右端形成了墨水入口部27,在左端形成了墨水流入开口23。
因此,当墨水引导通道9内的墨水33流过墨水入口部27上方后,越过堰部25而流向左端的墨水流入开口23。通过墨水引导通道9的墨水33在通过堰部25之后,流向处于比堰部25的上端25a低的位置上的墨水流入开口23。
因此,当通过堰部25的墨水33中混有气泡Bu时,填充在墨水引导通道9中的墨水33对气泡Bu施加抵抗其向墨水流入开口23靠近的浮力。由此,气泡Bu难以进入墨水流入开口23。此外,当墨水引导通道9内的墨水逐渐减少时,液面将从堰部25的上端25a逐渐下降。因此,在墨水引导通道9中存在残留液体的状态下,液面不会先到达墨水流入开口23。
墨水流入开口23和堰部25之间的至少一部分的墨水引导通道9的底面9a朝着墨水流入开口23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面9a和墨水流入开口23之间形成了水平底面9b,但也可以省略水平底面9b,使底面9a与墨水流入开口23直接连接。
由于设置这样的倾斜底面9a,所以,当墨水引导通道9的墨水逐渐减少,液面从堰部25的上端25a逐渐下降时,远离墨水流入开口23的墨水33沿着倾斜底面9a逐渐向墨水流入开口23的方向流动。即,能够很好地清除墨水33,将全部残留墨水引向墨水流入开口23而不残留于墨水引导通道9中。
这里,在墨水引导通道9的底面9a的上方形成有狭窄的流道29,以使墨水33产生毛细管现象。通过形成这样的狭窄的流道29,越过堰部25的墨水33一旦进入狭窄的流道29,墨水33就会通过液流和毛细管现象而被吸向墨水流入开口23一侧,从而可获得没有滞留的良好的液流。
此外,即便在墨水引导通道9的墨水的终端(气液边界)通过狭窄的流道29的情况下,终端的墨水33也会通过毛细管现象的吸引作用而无残留地被可靠地引向墨水流入开口23。
通过在底面9a上方的墨水引导通道9中形成隔壁片31,狭窄的流道29形成了两个狭小流道29a、29b。即,狭窄的流道29并列形成有多个狭小流道29a、29b。
通过用多个狭小流道29a、29b构成狭窄的流道29,在确保狭窄流道29a、29b的基于毛细管现象的吸引作用的同时,确保了较大的墨水33的通过流道截面积,从而减少了墨水33的水头损失。此外,相比于用一个截面形状形成相同流道截面积的墨水引导通道9的情况,减少了大的气泡(或者气液边界)到达墨水流入开口23的概率。
如图5以及图6A和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窄流道29的各个狭小流道29a、29b形成为矩形截面形状。
如此,通过将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设定成比长边足够小,流道呈扁平状,这相比于用圆形形成相同流道截面积的墨水引导通道9的情况,增大了防止气泡Bu流入墨水33中的效果。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处于墨水引导通道9最上游侧的墨水入口部27由圆孔形成,该圆孔的直径大于狭窄流道29的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流入墨水引导通道9的墨水33通过该墨水入口部27的上方,然后越过堰部25而流向狭窄流道29。
这样,由于墨水引导通道9的墨水入口部27形成为直径大于狭窄流道29的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的圆孔,所以,当假设直径小于等于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的多个气泡流入墨水入口部27时,可使气泡彼此结合并最大成长为与圆孔相等的大小,从而可使墨水33中的气泡难以通过狭窄的流道29。换句话说,当以与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相同的直径形成墨水入口部27时,通过墨水入口部27的所有气泡Bu都将进入狭窄的流道29中。在本结构中,由于使气泡成长至难以通过的大小,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墨水33中的气泡Bu向墨水流入开口23的进入。
另外,如图5所示,构成狭窄流道29的狭小流道29a的一个内壁面兼作墨水引导通道9的内壁面、即顶面9f。此外,构成狭窄流道29的狭小流道29b的一个内壁面作为墨水引导通道9的内壁面、即底面9a,与水平底面9b相连。
这样,由于构成狭窄流道29的狭小流道29a、29b的各自一个内壁面兼作墨水引导通道9的内壁面、即顶面9f或底面9a,所以,例如如图6A所示,外周与墨水引导通道9的顶面9f接触并具有无法进入狭小流道29a内的直径的墨水33中的气泡Bu将从狭小流道29a的中心偏心。
即,由于气泡Bu与墨水引导通道9的顶面9f抵接而受约束,因而将发生相对于通过中心的对称轴不对称的严重的异形变形。
与此相对,例如如图6B所示,当狭窄流道29具有由一对隔壁片31a、31b形成的狭小流道29c时,该狭小流道29c的一个内壁面并不兼作墨水引导通道9的顶面9f或底面9a。
因此,具有无法进入狭小流道29c内的直径的墨水33中的气泡Bu其中心与狭小流道29c的中心相一致,并发生相对于通过中心的对称轴对称的变形。
因此,通过表面张力的作用,试图复原为球体的气泡Bu的恢复力在图6A所示的异形变形的情况下比在图6B所示的对称变形的情况大。由此,可使墨水33中的气泡Bu难以吸入狭小流道29a内。换句话说,能够仅使墨水33容易流入狭窄流道29。
此外,由于狭小流道29b的内壁面作为墨水引导通道9的底面9a而与水平底面9b相连,所以如图5所示,形成在底面9a和内侧壁9c之间的角落部9d连续延伸至墨水引导通道9和墨水流入开口23,从而通过在角落部9d产生的毛细管现象,能够将狭窄流道29内的墨水33容易地吸到墨水流入开口23。
此外,如图4所示,在墨水引导通道9中具有其下游侧的顶面9f从上游侧的顶面9e垂直向下而配置的台阶部35。通过形成该台阶部35,在堰部25的上方形成气穴部37。
从墨水入口部27流入的墨水33在墨水引导通道9中流向墨水流入开口23时被台阶部35捕获。由此,当墨水33中混有气泡Bu时,气泡Bu从墨水中分离,被分离的气泡Bu通过浮力而滞留在台阶部35上方一侧的顶面9e。此外,通过该分离作用,还能够使本来可通过狭窄流道29的小直径的气泡Bu成长为无法通过狭窄流道29的大直径的气泡Bu,从而使气泡Bu更加难以附着到墨水终端传感器11上。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墨盒1,由于设置了堰部25,该堰部25的上端25a被配置在比墨水流入开口23的内周上部23a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因而,通过墨水引导通道9的墨水33在通过堰部25之后,流入处于比堰部25的上端25a低的位置上的墨水流入开口23。
因此,当通过堰部25的墨水33中混有气泡Bu时,填充在墨水引导通道9中的墨水33对气泡Bu施加抵抗其向墨水流入开口23靠近的浮力,从而气泡Bu难以进入墨水流入开口23。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混入墨水容纳部5的墨水中的气泡Bu附着到墨水终端传感器11上而导致的误检测。
此外,当墨水引导通道9的墨水33逐渐减少时,液面从堰部25的上端25a逐渐下降,从而在墨水引导通道9中存在残留液体的状态下液面不会先到达墨水流入开口23。由此,不会与实际不符地误将墨水容纳部5的墨水余量检测为零。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器中的容器主体、液体容纳部、液体供应部、液体引导通路、大气连通孔、液体检测部以及堰部等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显然可根据本发明的宗旨而采用各种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器优选具有堰部,但通过在连接液体容纳部和液体检测部的液体引导通路的一部分上布置用于使液体产生毛细管现象的狭窄流道,并在该狭窄流道的上游设置其下游侧的顶面从上游侧垂直向下配置的台阶部,从而当液体在液体引导通路中朝着液体流入口而流动时,可使液体被台阶部捕获。由此,当液体中混有气泡时,气泡从液体中分离,被分离的气泡通过浮力而滞留在台阶部上方一侧的顶面上。
此外,通过该分离作用,还能够使本来将通过狭窄流道的小直径的气泡成长为无法通过狭窄流道的大直径的气泡,从而可使气泡更加难以附着到液体检测部上。
此外,本发明液体容器的用途不限于上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可转用于具有喷出微量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消耗装置。
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举出:在液晶显示器等的彩色滤光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具有色料喷射头的装置;在有机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具有电极材料(导电浆料)喷射头的装置;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具有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的具有样品喷射头的装置;印花装置;以及微扩散器(micro-dispenser)等。

Claims (7)

1.一种液体容器,可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进行装卸,其包括:
液体容纳部;
液体供应部,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连接;
液体引导通路,将所述液体容纳部中储存的液体引到所述液体供应部中;
大气连通孔,随着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的消耗而从外部向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导入大气;以及
液体检测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中途,通过检测气体向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流入来检测出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已消耗到规定量,
其中,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设有堰部,该堰部的上端被配置在比液体流入开口的内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液体流入开口使液体流入所述液体检测部,
所述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流入开口与所述堰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底面朝着所述流体流入开口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倾斜。
2.一种液体容器,可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进行装卸,并包括:
液体容纳部;
液体供应部,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连接;
液体引导通路,将所述液体容纳部中储存的液体引到所述液体供应部中;
大气连通孔,随着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的消耗而从外部向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导入大气;以及
液体检测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中途,通过检测气体向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流入来检测出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已消耗到规定量,
其中,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设有堰部,该堰部的上端被配置在比液体流入开口的内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液体流入开口使液体流入所述液体检测部,
所述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形成有使所述液体产生毛细管现象的狭窄流道,并且,并列形成了多个所述狭窄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窄流道形成为矩形截面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液体引导通路最上游侧的入口部是直径比所述狭窄流道的矩形截面形状的短边大的圆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窄流道中的至少一个内壁面兼作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内壁面。
6.一种液体容器,可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进行装卸,并包括:
液体容纳部;
液体供应部,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连接;
液体引导通路,将所述液体容纳部中储存的液体引到所述液体供应部中;
大气连通孔,随着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的消耗而从外部向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导入大气;以及
液体检测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中途,通过检测气体向所述液体引导通路的流入来检测出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已消耗到规定量,
其中,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设有堰部,该堰部的上端被配置在比液体流入开口的内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液体流入开口使液体流入所述液体检测部,
所述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设有其下游侧的顶面从上游侧垂直向下配置的台阶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引导通路中填充有下述液量的液体,该液量可将通过所述堰部的气泡保持在比该堰部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CNB200610160819XA 2005-11-30 2006-11-30 液体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72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7092 2005-11-30
JP2005347092 2005-11-30
JP2006220760 2006-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4220A CN1974220A (zh) 2007-06-06
CN100537246C true CN100537246C (zh) 2009-09-09

Family

ID=38124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081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7246C (zh) 2005-11-30 2006-11-30 液体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3724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9626A1 (de) * 2008-02-18 2009-08-27 Advalytix Ag Verfahren zur Zustandsüberprüfung einer Pipette, Pipettierverfahren, Pipettiervorrichtung und Saugrohr für eine Pipettiervorrichtung
CN104118215B (zh) * 2014-07-23 2017-03-01 中山市领达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喷印机的溶液盒
JP6972835B2 (ja) * 2017-09-25 2021-11-2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分注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4220A (zh) 200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3867B2 (en) Liquid container with liquid detecting unit
US7686442B2 (en) Liquid container with bent air bubble trap passage
CN100519200C (zh) 液体传感器和包含该传感器的液体容器
CN100575094C (zh) 液体注入方法和液体容器
CN101219604B (zh) 液体检测装置、液体储存容器、以及液体再填充方法
CN101544125B (zh) 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37248C (zh) 液体容器
US8177341B2 (en) Liquid in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JP2009113467A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37246C (zh) 液体容器
CN109774312B (zh) 液体罐
JP2008044195A (ja) 液体収容体
US20090102880A1 (en)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CN101391527A (zh) 液体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容纳容器
KR20080014688A (ko) 액체 주입 방법 및 액체 수용 용기
CN1978199B (zh) 液体容器
CN109421380B (zh) 液体罐
CN101417541A (zh) 液体容纳容器
JP5077462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0575091C (zh) 包含液体传感器的液体容器
JP2009034992A (ja) 液体検出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US8079657B2 (en) Liquid sensing device and liquid container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9018441A (ja) 液体検出装置、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再充填方法
JP2012210770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044963A (ja) 部品洗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