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4087C - 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4087C
CN100534087C CNB2004100052657A CN200410005265A CN100534087C CN 100534087 C CN100534087 C CN 100534087C CN B2004100052657 A CNB2004100052657 A CN B2004100052657A CN 200410005265 A CN200410005265 A CN 200410005265A CN 100534087 C CN100534087 C CN 10053408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dual stack
internet protocol
protocol version
transit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52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3849A (zh
Inventor
崔炳求
李宰熏
姜秉昌
朴恩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3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3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40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408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7Adaptation for transition between two IP versions, e.g. between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76Update or notification mechanisms, e.g. Dyn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59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86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using dual-stack hosts, e.g. in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及其方法。根据本发明,所述设备包括:DSTM服务器,在从IPv4 DNS服务器接收到DSTM主机的IPv4型DNS询问消息的情况下,将IPv4型DNS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DSTM主机的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IPv6型DNS询问消息,然后,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到IPv6 DNS服务器,以及在没有从所述IPv6 DNS服务器接收到包括IPv4地址的DNS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向DSTM主机分配任意IPv4地址,将已分配IPv4地址登记在IPv6 DNS服务器中,并将已分配IPv4地址通知给DSTM主机,以及将已分配IPv4地址传送到IPv4 DNS服务器;以及DSTM网关。

Description

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及其方法
本申请要求在2003年2月18日递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3-10192的优先权,其公开在此一并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将因特网协议版本4转换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设备及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及其方法,其中,即使在利用双协议栈来初始化从IPv4节点到IPv6节点的连接,而且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之后被称为DSTM)域具有一个或者多个DSTM TEP(隧道端点)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持IPv4到IPv6的转换。
背景技术
随着开始将IPv6引入到基于IPv4的因特网,支持现有的IPv4到IPv6的IPv6转换机制的技术正在讨论中。
IPv6转换技术具有如下限制。
第一,IPv6不天然地与IPv4兼容。第二,几千万主机只按照IPv4方案进行操作。第三,IPv4和IPv6将共存较长时间。第四,一些因特网网络永远不会升级到IPv6。
重新构建的IPv6网络将被构造为IPv4/IPv6对偶网络或者IPv6本地网络(native network)的形式,如现有的6Bone或隔离网络的形式。
这里,为了使IPv6网络与另外的外部IPv6网络或IPv4网络进行通信,可以形成IPv4网络与IPv6网络共存的场景。IPv6转换机制实现了在具有两种网络的网络上的IPv4网络和IPv6网络之间的自然通信。
根据IPv6转换机制的可适用环境,使用多种IPv6转换技术。即,在如主机和路由器等的设备中,构造IPv4/IPv6双协议栈方案是最基本的IPv6转换方案。在网关中,应该使用IPv4/IPv6解译技术,以便IPv6本地主机与IPv4本地主机进行通信。此外,考虑到网络,在两个IPv6主机想要相互通信时在IPv6主机和另一IPv6网络之间存在IPv4网络的情况下,应该使用IPv4中的IPv6隧道技术。
在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工作组)的NGtran(下一代过渡)WG(工作组)中,正在开发所述的多种IPv6转换技术。
用于保持IPv6节点与IPv4本地节点兼容的最早的方法是提供IPv4/IPv6双协议栈。IPv6/IPv4双协议栈节点能够发送和接收IPv6分组和IPv4分组。IPv6/IPv4双协议栈节点利用IPv4分组直接与IPv4节点兼容,而利用IPv6分组直接与IPv6节点兼容。
由于IPv4/IPv6双协议栈节点支持上述两种协议,能够利用IPv4和IPv6地址来建立该节点。IPv4/IPv6双协议栈节点能够利用IPv4机制(例如,DHCP)来获得相应的IPv4地址,而利用IPv6协议机制(例如无通告地址自动配置)来获得相应的IPv6本地地址。
在IPv4/IPv6双协议栈节点中,在IPv4和IPv6中都使用DNS(域名服务),以便进行主机名与IP地址之间的映射。将作为AAAA的DNS资源记录形式用于IPv6地址。
由于IPv4/IPv6双协议栈节点应该直接与IPv4和IPv6节点兼容,因此,应该提供能够处理IPv6 AAAA记录以及IPv 4A记录的DNS地址解析库。IPv4/IPv6双协议栈节点的DNS地址解析库应该能够处理AAAA和A记录。
然而,在对具有IPv6地址的AAAA记录和具有IPv4地址的A记录进行询问的情况下,地址解析库可以实现对应用程序所返回的结果的过滤或整理,以便使用于与相应节点进行通信的IP分组版本生效。
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地使用支持IPv6和IPv4之间的兼容性的IPv4地址。所述节点可以按照IPv6设置,并且需要与IPv4节点进行通信,而无需同时支持IPv4和IPv6的双IP层。
DSTM提供了一种向IPv6节点提供临时全局IPv4地址、IPv4业务传输使用IPv6网络中的动态隧道、并且针对此转换机制所必需的支持基础设施而定义的一系列处理和结构的方法。
如果需要,DSTM向双IP层主机分配IPv4地址。然后,IPv6主机可以与IPv4本地主机进行通信,或者可以在IPv6主机中实现IPv4本地应用程序而无需修改。此分配机制与在IPv6分组中实现IPv4分组的动态隧道以及控制在IPv6网络的DSTM域中暴露纯IPv4分组的能力有关。
由于路由器可以只利用IPv6路由表、通过IPv6网络来传送IPv4分组,因此,可以简单地管理IPv6调度(deployment)网络。即,网络管理器不必针对DSTM具体实现能够路由的IPv4地址规划。
DSTM包括:DHCPv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版本6)服务器,用于向IPv6主机提供IPv4全局地址。DHCPv6服务器向IPv6主机分配临时IPv4全局地址。DHCPv6服务器还用来保持已分配IPv4地址和主机的永久IPv6地址之间的映射。
每个IPv6 DSTM主机具有被称为动态隧道接口(之后被称为DTI)的IPv4接口,设计用于将IPv4分组封装为IPv6分组。
存在与DHCPv6客户机一起进行操作的DSTM Demon,以便连接IPv4和IPv6之间的地址空间的技术。
当DSTM主机想要与IPv4主机进行通信时,DSTM主机向DHCPv6服务器请求全局IPv4地址,并且DHCPv6服务器向DSTM主机传送DSTM TEP(隧道端点)的临时IPv4地址和IPv6地址。
DSTM主机利用已分配IPv4地址来产生IPv4分组,并利用DSTM TEP的IPv6地址,执行去往DSTM TEP的IPV4分组的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
当DSTM TEP接收到从DSTM主机隧道传送过来的分组时,该DSTMTEP将DSTM主机的IPv6地址以及IPv4地址存储在其映射表中。此外,DSTM TEP执行接收到的IPv6分组的解封装,并将IPv4分组传送到IPv4网络。
当DSTM TEP从IPv4主机接收传向DSTM主机的IPv4分组时,该DSTMTEP利用存储在其映射表中的DSTM主机的IPv6地址,执行来自DSTM主机的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
当具有双协议栈的DSTM主机想要与IPv4主机进行通信时,DSTM通过动态分配IPv4地址来解决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
然而,在初始化从DSTM主机到IPv4主机的连接的情况下,存在DSTM只支持IPv4-IPv6转换的问题。即,在初始化从IPv4主机到DSTM主机的连接的情况下,DSTM不能支持IPv4-IPv6转换。
同时,由于DSTM TEP在其具有针对隧道传送到其自身的分组的IPv6地址和IPv4地址的绑定信息的状态下,对从IPv4主机传送到DSTM主机的分组进行隧道传送,因此,存在要传输的所有分组必须只通过具有绑定信息的相同DSTM TEP来传送的限制。该限制造成了一个DSTM域不能具有多个DSTM TEP,而只能具有一个DSTM TEP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上述和其他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及其方法,其中,即使在初始化从DSTM不支持的IPv4节点到IPv6节点的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持IPv4-IPv6转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及其方法,其中,通过在DSTM域中设置两个或更多DSTM TEP,可以解决当一个DSTM TEP不正常工作时所发生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和技术,该设备和技术易于实现、成本有效并且有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包括:DSTM服务器,将从IPv4DNS服务器接收到的用于询问DSTM主机的IPv4地址的DNS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DNS询问消息,然后,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到IPv6 DNS服务器,在从所述IPv6DNS服务器接收到只包括IPv6地址在内的DNS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向DSTM主机分配任意IPv4地址,并将已分配的IPv4地址存储在主机中,将已分配的IPv4地址登记在IPv6DNS服务器中,并将该IPv4地址通知给DSTM主机,以及将包括已分配的IPv4地址的DNS响应消息传送到IPv4 DNS服务器;以及DSTM TEP,用于对从DSTM服务器或者DSTM主机隧道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解封装,所述数据的隧道传送是根据基于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进行的,并将解封装后的数据作为IPv4分组传送到IPv4 DNS服务器或IPv4主机,以及在从IPv4 DNS服务器或IPv4主机接收到IPv4分组的情况下,查阅由其自身保存和管理的映射表,对分组进行封装,并且执行基于IPv6的IPv4的隧道传送,以将分组传送到DSTM服务器或DSTM主机。DSTM服务器包括DNS应用层网关,在从IPv4主机接收到通过了IPv4DNS服务器的、用于询问DSTM主机的IPv4地址的DNS询问消息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DNS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DNS询问消息,并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给所述IPv6 DNS服务器;映射表,用于存储包括DSTM主机的所述IPv6地址、DSTM主机的已分配的IPv4地址、和生存期等在内的绑定信息;以及DSTM控制器,在从IPv4 DNS服务器接收到用于询问DSTM主机的IPv4地址的DNS询问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DNS应用层网关传送询问消息,在从IPv6 DNS服务器接收到包括DSTM主机的IPv4地址信息的DNS响应消息情况下,向IPv4 DNS服务器传送该响应消息,在从IPv6 DNS服务器接收到只包括DSTM主机的IPv6地址信息的DNS响应消息情况下,向DSTM主机分配任意IPv4地址,然后将已分配的IPv4地址存储在映射表中,将已分配的IPv4地址登记在IPv6 DNS服务器中,并向DSTM主机通知所述已分配的IPv4地址,以及将通过DNS应用层网关从所述IPv6 DNS服务器接收到的DNS响应消息转换为包括已分配的IPv4地址的DNS响应消息,并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给所述IPv4 DNS服务器。
优选地,在所述DSTM控制器从所述DSTM主机接收到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的情况下,所述DSTM控制器延长IPv4地址的生存期,然后再次运行计时器,针对与相应IPv4地址有关的DNS信息,更新IPv6DNS服务器,并将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传送给DSTM主机。
优选地,所述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包括:生存期字段,表示生存期的剩余时间;IPv4地址字段,表示IPv4的地址;以及IPv6地址字段,表示所述DSTM主机的IPv6地址,以及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包括:代码字段,表示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的处理结果;生存期字段,表示延长后的生存期;IPv4地址字段;以及IPv6地址字段,表示所述DSTM TEP的IPv6地址。
优选地,在所述DSTM TEP接收到IPv4分组,其中所述DSTM TEP在映射表中不具有针对所述IPv4分组的绑定信息的情况下,DSTM TEP向所述DSTM控制器传送绑定信息请求消息,并从所述DSTM控制器接收绑定信息响应消息;在接收到绑定信息请求消息的情况下,所述DSTM控制器搜索所述映射表,并向所述DSTM TEP传送包括与所请求的IPv4地址相对应的IPv6地址的DSTM绑定信息响应消息。
优选地,由DSTM TEP传送的绑定信息请求消息包括:IPv4地址字段,表示分配给DSTM主机的全局IPv4地址;以及IPv6地址字段,表示传送DSTM绑定信息请求消息的所述DSTM TEP的IPv6地址,以及由DSTM控制器传送的绑定信息响应消息包括:代码字段,表示对所述DSTM绑定信息请求消息的处理结果;32比特IPv4地址字段,表示分配给DSTM主机的全局IPv4地址;IPv6地址字段,表示DSTM主机的IPv6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DSTM服务器从IPv4主机中接收到通过了IPv4DNS服务器的、用于询问DSTM主机的IPv4地址的DNS询问消息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DNS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DNS询问消息;b)向IPv6 DNS服务器传送在步骤a)中进行了转换的DNS询问消息;c)在所述DSTM服务器从IPv6 DNS服务器接收到包括所述DSTM主机的IPv4地址在内的DNS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由DSTM服务器向IPv4 DNS服务器传送DNS响应消息;d)在所述DSTM服务器从所述IPv6 DNS服务器接收到只包括所述DSTM主机的IPv6地址在内的DNS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由所述DSTM服务器向DSTM主机分配IPv4地址;以及e)由所述DSTM服务器登记在步骤d)中分配给所述IPv6 DNS服务器的IPv4地址,并向所述DSTM主机通知已分配的IPv4地址,以及将从IPv6 DNS服务器接收到的DNS响应消息转换为包括所述已分配的IPv4地址的DNS响应消息,并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给IPv4 DNS服务器,从而能够在所述IPv4主机和所述DSTM主机之间交换分组。
优选地,步骤a)包括:a-1)由所述IPv4主机向所述IPv4 DNS服务器传送DNS询问消息;a-2)由所述IPv4 DNS服务器向DSTM TEP传送DNS询问消息;a-3)由所述DSTM TEP向DSTM服务器传送DNS询问消息;以及a-4)由DSTM服务器将用于询问IPv4地址的DNS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DNS询问消息,并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给所述IPv4 DNS服务器。
优选地,步骤e)包括:e-1)在所述DSTM服务器从IPv6 DNS服务器接收到只包括所述DSTM主机的IPv6地址的DNS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DSTM主机分配临时IPv4地址;e-2)由DSTM服务器将DSTM主机的所述IPv6地址、DSTM主机的已分配的IPv4地址、和生存期等在内的绑定信息存储在映射表中;e-3)由DSTM服务器将所述DSTM主机的DNS名和已分配的IPv4地址登记在所述IPv6 DNS服务器中;e-4)由DSTM服务器向所述DSTM主机传送DSTM地址分配消息,并向所述DSTM主机通知已分配的IPv4地址和所述DSTM TEP的IPv6地址;e-5)由所述DSTM服务器执行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以将DNS响应消息传送给所述DSTM TEP;e-6)由所述DSTM TEP对隧道传送过来的DNS响应消息进行解封装,并向所述IPv4 DNS服务器传送包括所述DSTM主机的IPv4地址的DNS响应消息;以及e-7)由IPv4DNS服务器向IPv4主机传送响应消息,并且在IPv4主机和DSTM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分组。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e-8)由所述DSTM主机向DSTM服务器传送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e-9)在从所述DSTM主机接收到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的情况下,由所述DSTM服务器延长IPv4地址的生存期,然后再次运行计时器,针对与相应IPv4地址有关的DNS信息,更新IPv6 DNS服务器,并将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传送给所述DSTM主机;以及e-10)由DSTM主机从所述DSTM服务器接收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并再次运行计时器。
优选地,在IPv4主机和DSTM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分组的步骤e-7)包括:e-7-1)由所述IPv4主机利用传送过来的IPv4地址产生分组,并将所产生的分组传送给所述DSTM TEP;e-7-2)由所述DSTM TEP从所述映射表中搜索IPv6地址,利用搜索到的IPv6地址对所述分组进行封装,并向所述DSTM主机传送封装后的分组;e-7-3)由所述DSTM主机封装IPv4分组,然后将封装后的分组传送给所述DSTM TEP;以及e-7-4)由DSTM TEP对分组进行解封装,然后将解封装后的分组传送给所述IPv4主机。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e-7-5)在向DSTM主机传送封装后的分组的步骤中,在映射表内未找到IPv6地址的情况下,向所述DSTM服务器传送绑定信息请求消息;e-7-6)在接收到该绑定信息请求消息的情况下,由DSTM服务器搜索映射表,并向所述DSTM TEP传送包括与所请求的IPv4地址相对应的IPv6地址的DSTM绑定信息响应消息;以及e-7-7)由所述DSTM TEP从所述DSTM服务器接收绑定信息响应消息,并利用IPv6地址来封装分组,然后向所述DSTM主机传送封装后的分组。
优选地,在所述方法中,分配给DSTM主机的IPv4地址是任意IPv4地址,或者可选地,分配给DSTM主机的IPv4地址是预定的IPv4地址。
附图说明
在考虑到其中相似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的附图的同时,参照以下详细描述,对本发明更为全面的评价以及许多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的方框结构图;
图2A到2F是示出了用在本发明中的DSTM地址分配的格式的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将分组从IPv4主机传送到DSTM主机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将分组从DSTM主机传送到IPv4主机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6示出了包括具有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技术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内的计算机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现本发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的方框结构图。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包括:IPv6 DNS服务器110,用于执行域名和IPv6地址之间的映射,具有DSTM主机120的域名、IPv6地址信息和IPv4地址信息,如果服务器接收到询问DSTM主机120的IP地址的DNS询问消息,则提供服务器所具有的DSTM主机的地址信息;DSTM主机120,具有双协议栈,用于执行基于IPv6的IPv4的隧道传送,以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分组传送到DSTM TEP 140;DSTM服务器130,用于动态分配IPv4地址,动态更新IPv6DNS服务器110中针对DSTM主机的DNS信息,并管理绑定信息;DSTM TEP140,用于执行DSTM主机120和IPv4主机160之间的分组的隧道传送;IPv4DNS服务器150,用于执行IPv4网络中的主机域名和IPv4地址之间的映射;以及IPv4主机160。
同时,DSTM服务器130包括DNS-ALG(应用层网关)132、DSTM控制器134以及映射表136,用来将IPv4型A的DNS消息转换为IPv6型AAAA的DNS消息,反之亦然。
在IPv4主机160想要与DSTM主机12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IPv4主机160向IPv4 DNS服务器150传送DNS询问消息,并获得DSTM主机120的IP地址,从而IPv4主机160设法利用该地址与DSTM主机120进行通信。
然而,由于IPv4的DNS记录型(A)不同于IPv6的DNS记录型(AAAA),因此IPv4主机160不能识别DSTM主机120的DNS响应消息(AAAA)。
同时,由于IPv4主机160无法识别DSTM主机120的IPv6地址,因此,无法通过一般的DNS询问/响应来进行IPv4主机160和IPv6主机120之间的通信。
因此,本发明具有位于DSTM服务器130中的DNS-ALG(应用层网关),采用该网关,将表示IPv4地址信息的A型DNS消息转换为表示IPv6地址信息的AAAA型的DNS消息,反之亦然。
当IPv4主机160想要与DSTM主机120进行通信时,该IPv4主机160向IPv4 DNS服务器150传送询问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的A型DNS询问消息。
由于从IPv4主机160接收到针对DSTM主机120的DNS询问消息的IPv4 DNS服务器150不具有DSTM主机120的DNS信息,因此,该IPv4DNS服务器150向存在于DSTM域中的IPv6 DNS服务器110发送询问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的A型DNS询问消息。在上述情况下,IPv6 DNS服务器110应该具有固定分配的全局IPv4地址,并且IPv4 DNS服务器150应该知道IPv6 DNS服务器110的IPv4地址。
将由IPv4 DNS服务器150传送过来的DNS询问消息A传送给作为DSTM域的网关路由器的DSTM TEP 140。
DSTM TEP 140可以通过查阅分组的目的地地址(IPv6 DNS的IPv4地址),将询问消息A识别为要传送到IPv6 DNS服务器110的分组。在接收到该分组之后,DSTM服务器130通过DNS-ALG 132将A型DNS询问消息转换为A/AAAA型DNS询问消息,请求所有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并将其传送到IPv6 DNS服务器110。
在DSTM服务器130的DSTM控制器134从IPv6 DNS服务器110接收到只包括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信息的A型DNS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在DSTM主机120已经被分配了IPv4地址的情况下),DSTM控制器134执行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以将接收到的A型DNS响应消息传送给DSTMTEP 140,而无需通过DNS-ALG 132对DNS响应消息进行转换(这里,IPv4分组的发送者地址:IPv6 DNS服务器110的IPv4地址;IPv4分组的目的地地址:IPv4 DNS服务器150的IPv4地址;IPv6分组的发送者地址:DSTM服务器130的IPv6地址;IPv6分组的目的地地址:DSTM TEP 140的IPv6地址),并且DSTM TEP 140对DNS响应消息进行解封装,然后向IPv4 DNS服务器150传送包括DSTM主机的IPv4地址的DNS响应消息。
在DSTM控制器134从IPv6 DNS服务器110接收到包括DSTM主机120的所有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的A/AAAA型DNS响应消息的情况下,DSTM控制器134通过DNS-ALG 132将接收到的A/AAAA型DNS响应消息转换为只包括IPv4地址信息的A型DNS响应消息,并且执行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以将响应消息传送到DSTM TEP 140(这里,IPv4分组的发送者地址:IPv6 DNS服务器110的IPv4地址;IPv4分组的目的地地址:IPv4 DNS服务器150的IPv4地址;IPv6分组的发送者地址:DSTM服务器130的IPv6地址;IPv6分组的目的地地址:DSTM TEP 140的IPv6地址),并且DSTM TEP 140对DNS响应消息进行解封装,然后将其传送到IPv4 DNS服务器150。
在DSTM控制器134从IPv6 DNS服务器110接收到只包括DSTM主机的IPv6地址信息的AAAA型DNS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在DSTM主机120还没有分配任何IPv4地址,并且IPv4主机设法初始化与DSTM主机120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DSTM控制器134向DSTM主机120分配临时IPv4地址。
DSTM控制器134将DSTM主机120的IPv6地址、已分配IPv4地址和如生存期等绑定信息存储在映射表136中,并建立针对生存期的计时器。
DSTM控制器134将DSTM主机120的DNS名和已分配IPv4地址登记在IPv6 DNS服务器110中,并向DSTM主机120传送DSTM地址分配消息,从而向DSTM主机120通知执行隧道传送时所需的已分配IPv4地址以及DSTM TEP的IPv6地址。
图2A示出了所使用的DSTM地址分配消息的格式。
参考图2A,DSTM地址分配消息包括:8比特型字段211,表示DSTM消息类型(TBD)是DSTM地址分配消息;8比特无符号整型长度字段212,表示DSTM地址分配消息的长度,(8-字节单位);8比特代码字段213,表示在DSTM主机120通过向DSTM服务器130传送DSTM地址分配请求消息来请求IPv4地址分配的情况下的处理结果——如果代码字段表示0,则对地址分配请求进行通常的处理(IPv4地址包括能够用在字段中的IPv4地址),以及如果代码字段表示1,则不接受地址分配请求(将IPv4地址字段设置为0);8比特保留字段214;32比特无符号整型标识字段215,在DSTM主机120通过向DSTM服务器130传送DSTM地址分配请求消息来请求IPv4地址分配的情况下,使用该字段来匹配DSTM地址分配请求消息与DSTM地址分配消息;32比特无符号整型生存期字段216,表示已分配IPv4地址的有效时间;32比特IPv4地址字段217,表示分配给DSTM主机120的全局IPv4地址;以及IPv6地址字段218,表示由DSTM主机120使用其进行IPv4分组的隧道传送的DSTM TEP 140的IPv6地址。
另一方面,如果DSTM主机120从DSTM服务器130接收到DSTM地址分配消息,DSTM主机120存储对已分配IPv4和IPv4分组进行隧道传送所需的DSTM TEP 140的IPv6地址,设置针对IPv4地址的生存期数值的计时器,并向DSTM服务器130传送DSTM地址分配响应消息。
图2B示出了所使用的DSTM地址分配响应消息的格式。
参考图2B,DSTM地址分配响应消息包括:8比特型字段221,表示DSTM消息类型(TBD)是DSTM地址分配响应消息;8比特无符号整型长度字段222,表示DSTM地址分配响应消息的长度(8-字节单位);8比特代码字段223,表示DSTM地址分配消息的处理结果——如果代码字段表示0,则对地址分配请求进行通常地处理,如果代码字段表示1,则不接受该地址分配请求;8比特保留字段224;32比特无符号整型标识字段225,用来匹配DSTM地址分配响应消息与DSTM地址分配消息;32比特无符号整型生存期字段226,表示已分配IPv4地址的有效时间;32比特IPv4地址字段227,表示分配给DSTM主机的全局IPv4地址;以及IPv6地址字段228,表示发送DSTM地址分配响应消息的DSTM主机的IPv6地址。
当DSTM控制器134从DSTM主机120接收到DSTM地址分配响应消息时,该DSTM控制器134通过DNS-ALG 132,将从IPv6 DNS服务器110接收到的AAAA型的DNS消息转换为包括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的A型DNS响应消息,执行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以将转换后的响应消息传送到DSTM TEP 140(这里,IPv4分组的发送者地址:IPv6 DNS服务器110的IPv4地址;IPv4分组的目的地地址:IPv4 DNS服务器150的IPv4地址;IPv6分组的发送者地址:DSTM服务器130的IPv6地址;IPv6分组的目的地地址:DSTM TEP 140的IPv6地址),然后对DSTM中的隧道传送过来的A型DNS响应消息进行解封装,并将其传送到IPv4 DNS服务器150。
接收到DNS响应消息的IPv4 DNS服务器150向IPv4主机160传送接收到的DNS响应消息,并且IPv4主机160利用从DNS响应消息中获得的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向DSTM主机120传送IPv4分组。
将由IPv4主机160传送给DSTM主机120的IPv4分组传送到作为DSTM域的网关路由器的DSTM TEP 140。
当DSTM TEP 140接收到从IPv4主机160传送过来的IPv4分组时,检查其映射表是否具有针对所接收到的IPv4分组的目的地IPv4地址(DSTM主机的IPv4地址)的IPv6地址。
在映射表中存在针对所接收到的IPv4分组的目的地IPv4地址的IPv6地址的情况下,DSTM TEP 140对从IPv4主机接收到的IPv4分组进行解封装(IPv6分组的发送者地址:DSTM TEP 140的IPv6地址;IPv6分组的目的地地址:DSTM主机120的IPv6地址),并且执行去往DSTM主机120的分组的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
当DSTM主机120从DSTM TEP 140接收到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过来的分组时,该DSTM主机120可以通过执行对所接收到的分组的解封装,接收IPv4主机已经传送的原始IPv4分组。
在映射表中不存在针对所接收到的IPv4分组的目的地IPv4地址的IPv6地址的情况下,DSTM TEP 140通过向DSTM服务器130传送DSTM绑定请求消息,请求DSTM服务器传送针对所接收到的IPv4分组的目的地(DSTM主机120)IPv4地址的IPv6地址。
图2C示出了所传送的绑定请求消息的消息格式。
参考图2C,绑定请求消息包括:8比特型字段231,表示DSTM消息类型(TBD)是绑定请求消息;8比特无符号整型长度字段232,表示绑定请求消息的长度(8-字节单位);16比特保留字段233;32比特无符号整型标识字段234,用于匹配DSTM绑定请求消息与DSTM绑定响应消息;32比特IPv4地址字段235,表示DSTM主机的IPv4地址;以及IPv6地址字段236,表示传送DSTM绑定请求消息的DSTM TEP 140的IPv6地址。
已经从DSTM TEP 140接收到DSTM绑定请求消息的DSTM控制器134搜索映射表136,并向已经请求该绑定信息的DSTM TEP 140传送包括针对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的IPv6地址在内的DSTM绑定响应消息。
图2D示出了所使用的DSTM绑定响应消息的格式。
参考图2D,DSTM绑定响应消息包括:8比特型字段241,表示DSTM消息类型(TBD)是DSTM绑定响应消息;8比特无符号整型长度字段242,表示DSTM绑定响应消息的长度(8-字节单位);代码字段243,表示DSTM绑定请求消息的处理结果——如果代码字段表示0,则存在所请求的绑定信息(DSTM主机120的IPv6地址字段包括DSTM主机120的IPv6地址),以及如果代码字段表示1,则不存在绑定信息(将DSTM主机120的IPv6地址字段设置为0);保留字段244;32比特无符号整型标识字段245,用于匹配DSTM绑定请求消息与DSTM绑定响应消息;32比特无符号整型生存期字段246,表示能够使用绑定信息的有效时间;32比特IPv4地址字段247,表示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以及IPv6地址字段248,表示DSTM主机120的IPv6地址。
DSTM TEP 140从DSTM控制器134接收DSTM绑定响应消息,将如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和IPv6地址以及生存期等绑定信息存储在其映射表136中,设置针对生存期的计时器,并执行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IPv6分组的发送者地址:DSTM TEP 140的IPv6地址;IPv6分组的目的地地址:DSTM主机120的IPv6地址),以利用绑定信息,将从IPv4主机160接收到的IPv4分组传送到DSTM主机120。
当设置在映射表136的每一个条目处的计时器截止时(如果分配给DSTM主机的IPv4地址的生存期已经过去),DSTM控制器134从映射表中删除相应的条目,并撤消分配给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从而使传送给先前分配了IPv4地址的主机的分组不被错误地传送到重新分配了该已撤消IPv4地址的DSTM主机上,在过去两倍的生存期之后,适合于将已撤消IPv4地址重新分配给新的DSTM主机)。
为了使DSTM主机120即使在生存期时间截止之后仍然继续使用分配给其的IPv4地址,DSTM主机必须通过在生存期时间截止之前向DSTM控制器134传送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延长已分配IPv4地址的生存期。
图2E示出了所使用的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的格式。
参考图2E,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包括:8比特型字段251,表示DSTM消息类型(TBD)是DSTM地址延长消息;8比特无符号整型长度字段252,表示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的长度(8-字节单位);16比特保留字段253;32比特无符号整型标识字段254,用于匹配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与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32比特无符号整型生存期字段255,表示在已分配IPv4地址的有效时间截止之前的剩余时间;32比特IPv4地址字段256,表示所分配的全局IPv4地址;以及IPv6地址字段257,表示DSTM主机的IPv6地址。
如果DSTM控制器134从DSTM主机120接收到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则该DSTM控制器134从映射表136中搜索相应的条目,延长生存期,再次设置相应的计时器,针对与相应的IPv4地址有关的DNS信息,更新IPv6 DNS服务器,并向DSTM主机120传送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
图2F示出了所使用的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的格式。
参考图2F,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包括:8比特型字段261,表示DSTM消息类型(TBD)是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8比特无符号整型长度字段262,表示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的长度(8-字节单位);代码字段263,表示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的处理结果——如果代码字段为0,则表示成功地处理了地址延长请求(IPv4地址字段包括已延长的IPv4地址),以及如果代码字段为1,则表示地址延长请求不被接受(IPv4地址字段被设置为0);8比特保留字段264;32比特无符号整型标识字段265,用于匹配DSTM地址延长消息与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32比特无符号整型生存期字段267,表示已延长的IPv4地址的有效时间;32比特IPv4地址字段268,表示分配给DSTM主机的全局IPv4地址;以及IPv6地址字段269,表示由DSTM主机用来隧道传送IPv4分组的DSTMTEP的IPv6地址。
在直到安装在映射表136的每个条目处的计时器过期为止,仍未使用相应绑定信息的情况下,DSTM TEP 140从映射表中去除相应的条目。此外,在计时器过期之前,使用了相应绑定信息的情况下,DSTM TEP140在计时器过期之前,向DSTM服务器130传送绑定请求消息,并针对绑定信息对其自身进行更新,并再次设置相应的计时器。
在DSTM域存在两个或更多DSTM TEP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除了相应DSTM TEP之外的其他DSTM TEP来传送已经由IPv4主机传输到DSTM主机120的分组。
因此,如上所述,在DSTM TEP接收该DSTM TEP在其映射表中不具有它的绑定信息的IPv4分组的情况下,DSTM TEP向DSTM服务器请求绑定信息,并且DSTM服务器向该DSTM TEP传送相应的绑定信息。因此,在DSTM域中可以存在两个或更多个DSTM TEP。
此外,DSTM服务器和DSTM TEP可以作为一个设备(DSTM解译器)来实现。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方法首先包括以下步骤:在IPv4主机160想要与DSTM主机120进行通信时,IPv4主机160通过向IPv4 DNS服务器150传送DNS(域名系统)询问消息,对IP地址进行请求(步骤S110)。
由于从IPv4主机160接收到针对DSTM主机120的DNS询问消息的IPv4DNS服务器150没有DSTM主机120的DNS信息,该IPv4 DNS服务器150向作为DSTM域的网关路由器的DSTM TEP 140传送DNS询问消息,以便从存在于DSTM域中的IPv6 DNS服务器110处获得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
DSTM TEP 140查阅分组的目的地地址(IPv6 DNS的IPv4地址),然后,将接收到的DNS询问消息识别为要传送到IPv6 DNS服务器110的分组,以便将询问消息传送到DSTM服务器130(步骤S112)。
接下来,DSTM服务器130通过DNS-ALG 132将IPv4型DNS询问消息转换为包括IPv4型和IPv6型的A/AAAA型DNS询问消息,并将其传送到IPv6 DNS服务器110(步骤S114)。
然后,在DSTM控制器134从IPv6 DNS服务器110接收到包括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的DNS响应消息的情况下(步骤S116),DSTM控制器134执行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以将响应消息传送到DSTM TEP 140,而无需通过DNS-ALG 132对DNS响应消息进行转换,DSTM TEP 140对消息进行解封装,并向IPv4 DNS服务器150传送包括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的A型DNS响应消息(步骤S118)。
之后,IPv4 DNS服务器150向IPv4主机160传送DNS响应消息(步骤S120),并且用于在IPv4主机160和DSTM主机120之间交换数据分组(步骤S122)。
然后,在DSTM控制器从IPv6 DNS服务器接收到只包括DSTM主机的IPv6地址的AAAA型DNS响应消息的情况下(步骤S116),DSTM控制器将临时IPv4地址分配给DSTM主机120(步骤S124)。
此后,DSTM控制器将如DSTM主机120的IPv6地址、已分配IPv4地址、生存期等绑定信息存储在映射表136中(步骤S126),并且设置针对生存期的计时器。
DSTM控制器134将DSTM主机120的DNS名和已分配IPv4地址登记在IPv6 DNS服务器110中(步骤S128),向DSTM主机120传送DSTM地址分配消息,然后向DSTM主机120通知已分配IPv4地址(步骤S130)。
接下来,DSTM控制器134执行基于IPv6的IPv4隧道传送,以通过DNS-ALG 132将DNS响应消息传送到DSTM TEP 140,DSTM TEP 140对隧道传送过来的DNS响应消息进行解封装。而且在此之后,DSTM控制器134向IPv4 DNS服务器150传送包括DSTM主机120的IPv4地址在内的DNS响应消息(步骤S118)。
之后,IPv4 DNS服务器150向IPv4主机160传送DNS响应消息(步骤S120),并且用于在IPv4主机160和DSTM主机120之间交换数据分组(步骤S122)。
此后,如果DSTM主机120想要在生存期过期之后仍然使用已分配IPv4地址,则该DSTM主机120可以通过在生存期过期之前向DSTM控制器134传送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对请求对已分配IPv4地址的生存期进行延长,已经接收到该DSTM地址延长请求消息的DSTM控制器134对生存期进行延长,并通过DSTM地址延长响应消息向DSTM主机120通知已延长生存期。
图4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从IPv4主机160向DSTM主机120传送分组的处理的流程图。
参考图4,IPv4主机160利用所接收到的IPv4地址产生分组(步骤S210),并将所产生的分组传送到DSTM TEP 140(步骤S212)。
接下来,DSTM TEP 140从映射表136中搜索IPv6地址(步骤S214),利用搜索到的IPv6地址对分组进行封装(步骤S216),并将封装后的分组传送到DSTM主机120(步骤S218)。
此时,如上所述,在DSTM TEP接收到该DSTM TEP在其映射表中没有其绑定信息的IPv4分组的情况下,该DSTM TEP向DSTM服务器130请求绑定信息,DSTM服务器130向DSTM TEP传送相应的绑定信息。因此,通过在DSTM域中设置两个或者更多DSTM TEP,能够通过多种路径在IPv4主机160和DSTM主机120之间交换数据分组。
图5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从DSTM主机120向IPv4主机160传送分组的处理的流程图。
参考图5,DSTM主机120对IPv4分组进行解封装(步骤S310),并向DSTM TEP传送封装后的分组(步骤S312)。
之后,DSTM TEP对分组进行解封装,并向IPv4主机150传送分组(步骤S314)。
本发明可以实现为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其中存储或包括了计算机可读数据,或者可以包括能够由计算机或处理单元读取的任何类型的数据的所有种类的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存储介质:例如,磁存储介质(例如,ROM、软盘、硬盘等)、光读取介质(例如CD-ROM(只读光盘存储器)、DVD(数字通用盘)、可重写光盘等)、混合磁光盘、有机盘、系统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速存储器或其他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他半导体介质、电介质、电磁介质、红外线、以及如载波等其他通信介质(例如,通过因特网或另外的计算机的传输)。通信介质通常实现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在如载波或包括任何信息传送介质的其他可传输介质等调制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如通信介质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如射频、红外线微波等无线介质、以及如有线网络等有线介质。此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存储和执行分布在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中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处于处理系统中、或者分布在位于处理系统的本地或远端的多个处理系统中的协同或互连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本发明可以包括其上存储有数据结构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数据结构包括包含表示本发明的技术的数据的多个字段。
图6示出了可以读取包括本发明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的示例,但不局限于该计算机示例。所述计算机600包括用于控制计算机600的处理器602。处理器602使用系统存储器604以及包括特定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606。系统总线将处理器602与网络接口608、调制解调器612或能够容纳与另一计算机或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其他接口相连。系统总线还可以包括能够容纳与多种其他设备的连接的输入和输出接口610。
根据本发明,对于本发明的效果而言,即使在初始化从DSTM无法支持的IPv4节点到IPv6节点的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持从IPv4到IPv6的转换。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在DSTM域中设置多个DSTM TEP,并且即使当DSTM TEP引起故障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多个DSTM TEP来保持通信。
虽然出于说明性的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Claims (16)

1.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因特网协议版本4转换为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设备,包括:
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将从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的、用于询问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和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然后,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到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当从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只包括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在内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时,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分配任意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并将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存储在主机中,将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登记在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中,并且将该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通知给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以及将包括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传送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以及
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用于对从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或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隧道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解封装,所述数据的隧道传送是根据基于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进行的,并将解封装后的数据作为因特网协议版本4分组传送到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或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以及当从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或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接收到因特网协议版本4分组时,查阅由其自身保存和管理的映射表,对分组进行封装,并执行基于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的隧道传送,以将分组传送到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或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
其中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包括域名服务应用层网关,在从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接收到通过了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的、用于询问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和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并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给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
映射表,用于存储包括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和生存期三者在内的绑定信息;以及
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控制器,当从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用于询问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时,向所述域名服务应用层网关传送询问消息,当从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包括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信息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时,向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传送该响应消息,当从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只包括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信息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时,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分配任意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然后将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存储在映射表中,将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登记在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中,并向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通知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以及通过域名服务应用层网关,将从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转换为包括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以及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给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控制器从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接收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地址延长请求消息时,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控制器延长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生存期,然后再次运行计时器,针对与相应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有关的域名服务信息,更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并将双协议栈过渡机制地址延长响应消息传送给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地址延长请求消息包括:
生存期字段,表示生存期的剩余时间;
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字段,表示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以及
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字段,表示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以及
双协议栈过渡机制地址延长响应消息包括:
代码字段,表示双协议栈过渡机制地址延长请求消息的处理结果;
生存期字段,表示延长后的生存期;
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字段;以及
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字段,表示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接收到因特网协议版本4分组,其中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在映射表中不具有针对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分组的绑定信息时,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控制器传送绑定信息请求消息,并从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控制器中接收绑定信息响应消息;以及
当接收到绑定信息请求消息时,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控制器搜索所述映射表,并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传送包括与所请求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相对应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在内的双协议栈过渡机制绑定信息响应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传送的绑定信息请求消息包括:
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字段,表示分配给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全局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以及
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字段,表示传送双协议栈过渡机制绑定信息请求消息的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以及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控制器传送的绑定信息响应消息包括:
代码字段,表示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绑定信息请求消息的处理结果;
32比特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字段,表示分配给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全局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
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字段,表示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
6.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因特网协议版本4转换为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从主机中接收到通过了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的、用于询问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时,将所接收到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和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
向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传送转换后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
当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从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包括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在内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时,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向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传送域名服务响应消息;
当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从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只包括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在内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时,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向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分配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以及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登记分配给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并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通知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以及将从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转换为包括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并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给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以提供能够在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和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之间交换的分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接收到的用于询问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和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的所述步骤还包括:
由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向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传送域名服务询问消息;
由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向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传送域名服务询问消息;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向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传送所接收到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以及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将用于询问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和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并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给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登记分配给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通知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以及转换域名服务响应消息的所述步骤还包括:
当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从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只包括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在内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时,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分配临时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将包括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和生存期三者在内的绑定信息存储在映射表中;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将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域名服务名和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登记在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中;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传送双协议栈过渡机制地址分配消息,并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通知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和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执行基于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隧道传送,以将域名服务响应消息传送给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对隧道传送过来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进行解封装,并向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传送包括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在内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以及
由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向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传送域名服务响应消息,并在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和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分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登记分配给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通知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以及转换域名服务响应消息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传送双协议栈过渡机制地址延长请求消息;
当从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接收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地址延长请求消息时,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延长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生存期,然后再次运行计时器,针对与相应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有关的域名服务信息,更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并将双协议栈过渡机制地址延长响应消息传送给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以及
由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从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中接收双协议栈过渡机制地址延长响应消息,并再次运行计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和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利用传送过来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产生分组,并将所产生的分组传送给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从所述映射表中搜索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利用搜索到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来封装所述分组,并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传送封装后的分组;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对因特网协议版本4分组进行封装,然后将封装后的分组传送给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以及
由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对分组进行解封装,然后将解封装后的分组传送给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和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分组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向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传送封装后的分组的步骤中,在映射表内未找到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时,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传送绑定信息请求消息;
当接收到该绑定信息请求消息时,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搜索映射表,并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传送包括与所请求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相对应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在内的双协议栈过渡机制绑定信息响应消息;以及
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从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接收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绑定信息响应消息,并利用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来封装分组,然后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传送封装后的分组。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配给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是任意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配给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是预定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
14.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因特网协议版本4转换为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设备,包括:
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用于进行域名与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之间的映射,该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具有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域名、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信息和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信息,当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用于询问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地址的询问消息时,提供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所具有的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地址信息;
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包括双协议栈,并进行基于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隧道传送,以利用双协议栈,将因特网协议版本4分组传送给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
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用于动态分配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动态更新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中针对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的域名服务信息,并管理绑定信息;
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执行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和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之间的分组的隧道传送;以及
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执行因特网协议版本4网络中的主机域名与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映射,以及
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
15.一种利用双协议栈将因特网协议版本4转换为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设备,包括:
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将从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的、用于询问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转换为请求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和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的域名服务询问消息,然后,将转换后的消息传送给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当从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接收到只包括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地址信息的域名服务响应消息时,给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分配预定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并将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存储在主机中,将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登记在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6域名服务服务器中,并向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通知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以及将已分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传送给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以及
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用于对从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或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隧道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解封装,所述数据的隧道传送是根据基于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进行的,并将解封装后的数据作为因特网协议版本4分组传送给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或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当从因特网协议版本4域名服务服务器或所述因特网协议版本4主机接收到因特网协议版本4分组时,对分组进行封装,并执行基于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隧道传送,以将该分组传送给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或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对分组进行封装,并执行基于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隧道传送,以将该分组传送给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服务器或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主机时,查阅由所述双协议栈过渡机制隧道端点自身保存和管理的映射表。
CNB2004100052657A 2003-02-18 2004-02-17 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40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30010192A KR100560737B1 (ko) 2003-02-18 2003-02-18 듀얼스택을 이용한 아이피브이4 - 아이피브이6 전환 장치및 그 방법
KR200310192 2003-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3849A CN1523849A (zh) 2004-08-25
CN100534087C true CN100534087C (zh) 2009-08-26

Family

ID=32733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526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4087C (zh) 2003-02-18 2004-02-17 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62909A1 (zh)
EP (1) EP1450544A3 (zh)
JP (1) JP3828894B2 (zh)
KR (1) KR100560737B1 (zh)
CN (1) CN10053408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6526B1 (en) * 2001-07-31 2006-02-2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chanisms for avoiding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network address protocol translation
KR20050079730A (ko) * 2004-02-06 2005-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종 프로토콜 노드들을 연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7529852B2 (en) * 2004-05-17 2009-05-0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Pv4 DNS PTR queries across IPv4 and IPv6 networks
JP4086027B2 (ja) 2004-09-30 2008-05-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033187B2 (ja) * 2004-10-08 2008-0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設定管理プログラム,管理デバイスおよび設定管理システム
KR100636186B1 (ko) 2004-10-28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방향 터널 설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302651C (zh) * 2004-11-10 2007-0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之间的通讯方法
KR100666987B1 (ko) * 2004-11-15 2007-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중스택 전환 메커니즘을 이용한 IPv4-IPv6 전환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0637931B1 (ko) 2004-11-25 2006-10-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분산 포워딩 구조 라우터에서의 듀얼 스택 전환메커니즘을 위한 IPv4 주소 풀 관리방법
KR100693046B1 (ko) * 2004-12-20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적 주소를 할당하고 그 동적 주소를 이용하여라우팅하는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0454891C (zh) * 2005-02-02 2009-01-21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IPv6/IPv4转换器
CN100505684C (zh) * 2005-03-29 2009-06-2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网络系统,流量均衡方法,网络监视设备和主机
KR100636281B1 (ko) * 2005-05-11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IPv4/IPv6 통합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경로 자원을예약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060256717A1 (en) * 2005-05-13 2006-11-16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packet control system
US7599289B2 (en) * 2005-05-13 2009-10-06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ontrol
US20060256770A1 (en) * 2005-05-13 2006-11-16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Interface for configuring ad hoc network packet control
US20060256814A1 (en) * 2005-05-13 2006-11-16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Ad hoc computer network
CN1870569B (zh) * 2005-05-25 2012-02-0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方法、通信终端和报文发送方法
WO2007027958A1 (en) * 2005-08-29 2007-03-08 Junaid Islam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IPv6 APPLICATIONS OVER IPv4
CN1949783B (zh) * 2005-10-14 2011-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域名解析服务器应答报文网络地址转换中的地址映射方法
KR101221594B1 (ko) 2005-10-24 2013-0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아이피 터널링 경로 상의 터널 시그널링을 수행하는 방법및 장치
US20070185995A1 (en) * 2006-02-09 2007-08-0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for interworking internet and circuit networks
KR100757874B1 (ko) * 2006-02-18 2007-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DSTM 환경의 IPv6-IPv4 네트워크에서의IPv6 패킷 위조 방지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FR2898003A1 (fr) * 2006-02-28 2007-08-31 France Telecom Procede et systeme de caracterisation de noeuds de communication heterogenes
US8804759B2 (en) * 2006-02-28 2014-08-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Network name resolution into network address
CN1870651B (zh) * 2006-03-01 2010-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资源请求的设备和方法
CN100405797C (zh) * 2006-12-01 2008-07-23 清华大学 BGP协议软件的IPv4 over IPv6扩展方法
KR100882355B1 (ko) * 2006-12-01 2009-02-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제어 서버의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IPv6-IPv4 전환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080172493A1 (en) * 2007-01-11 2008-07-17 Ericsson, Inc. Method, system and host for telecommunications involving IPv4 and IPv6
CN101079904B (zh) * 2007-06-15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Java虚拟机支持IPV6的实现方法
JP4867806B2 (ja) * 2007-06-15 2012-02-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1796769B (zh) * 2007-07-04 2013-03-27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改善控制服务器性能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上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转变方法和设备
JP5100414B2 (ja) * 2008-01-24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管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1594348B (zh) * 2008-05-29 2012-06-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GTPv2消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0139194A1 (zh) * 2009-06-03 2010-12-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具有IPv4应用的主机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01692674B (zh) * 2009-10-30 2012-10-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栈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US9559855B2 (en) * 2010-05-20 2017-01-3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cast delivery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2263832A (zh) * 2010-05-26 2011-11-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实现IPv4单栈设备与IPv6单栈设备互通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81336A (zh) * 2010-06-13 201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机发起地址转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99972B (zh) * 2010-06-22 2013-11-0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终端设备进行IPv6升级的方法和系统
CN102347993B (zh) * 2010-07-28 2014-03-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41073B (zh) * 2010-10-18 2016-07-0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名称数据库服务器、名称解析系统、条目搜索方法以及条目搜索装置
WO2012053162A1 (ja) * 2010-10-18 2012-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ームデータベースサーバ、名前解決システム、エントリ検索方法およびエントリ検索プログラム
US8798060B1 (en) * 2010-10-21 2014-08-05 Juniper Networks, Inc. Converting between tunneling protocols
CN102006338B (zh) * 2010-12-23 2013-01-09 山东大学 嵌入式设备支持IPv4/IPv6协议的并发通信方法
US8861525B1 (en) 2011-07-28 2014-10-14 Juniper Networks, Inc. Cloud-based network protocol translation data center
US8621038B2 (en) 2011-09-27 2013-12-31 Cloudflare, Inc. Incompatible network gateway provisioned through DNS
US20130151725A1 (en) * 2011-12-13 2013-06-13 B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a Domain Name Service Request
CN103004173B (zh) * 2012-09-29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地址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191313B2 (en) 2012-10-15 2015-11-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over multiple protocol interfaces in a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9137270B2 (en) 2012-12-03 2015-09-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inding multiple addresses to a socket in a network system
US20140258491A1 (en) * 2013-03-11 2014-09-11 Bluebox Securit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ostname selective routing in dual-stack hosts
US9191318B1 (en) 2013-04-29 2015-11-17 Cisco Technology, Inc. Transitioning between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between networks
WO2015085521A1 (zh) * 2013-12-11 2015-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网协议地址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717639A (zh) * 2013-12-17 2015-06-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客户端访问互联网的方法和接入网关服务器
CN104780232B (zh) * 2014-01-13 2018-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US9363158B2 (en) 2014-02-05 2016-06-07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Reduce size of IPV6 routing tables by using a bypass tunnel
WO2015162450A1 (en) * 2014-04-22 2015-10-29 Pismo Labs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a dns request
TWI513239B (zh) * 2014-09-03 2015-1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網路設備及其進行路由轉發的方法
CN106302845B (zh) * 2015-05-29 2020-07-17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通道产品的域名系统地址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0819673B2 (en) * 2016-02-23 2020-10-27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server rendezvous in a dual stack protocol network
US10069788B1 (en) * 2016-03-29 2018-09-0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Controlling a high availability computing system
US10498694B2 (en) * 2017-06-30 2019-12-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apping IPv4 knowledge to IPv6
US10880264B1 (en) 2018-10-16 2020-12-29 Juniper Networks, Inc. Customer-side and provider-side 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es without pre-shared prefixes
US11245663B1 (en) * 2019-05-03 2022-02-08 Pixalat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the IPv4 address and the IPv6 address of a purported end user device over a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0717B1 (en) * 1996-07-04 2003-06-17 Hitachi, Ltd.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a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 packet communication program
JP3531367B2 (ja) * 1996-07-04 2004-05-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トランスレータ
US6690669B1 (en) * 1996-11-01 2004-02-10 Hitachi, Ltd. Communicating method between IPv4 terminal and IPv6 terminal and IPv4-IPv6 converting apparatus
EP1773013B1 (en) * 1996-11-01 2013-05-22 Hitachi, Ltd. Communicating method between IPv4 terminal and IPv6 terminal and IPv4-IPv6 converting apparatus
US6320874B1 (en) * 1998-10-07 2001-11-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Establishing and terminating connections in a mixed protocol network
EP1366613B1 (en) * 2001-03-08 2008-09-24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Address translator and address translation method
KR100894921B1 (ko) * 2001-08-24 2009-04-27 브리티쉬 텔리커뮤니케이션즈 파블릭 리미티드 캄퍼니 네트워크 이벤트를 조정하는 장치와 방법
AU2003219294A1 (en) * 2002-03-27 2003-10-13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System for selecting a connectivity mechanism
KR100453050B1 (ko) * 2002-05-29 2004-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IPv4/IPv6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040088385A1 (en) * 2002-11-01 2004-05-06 Hexag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IPV4 devices through an IPV6 network using a tunnel setup protocol
US7231452B2 (en) * 2002-11-29 2007-06-12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o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54318A (ja) 2004-09-09
EP1450544A3 (en) 2010-12-15
CN1523849A (zh) 2004-08-25
KR100560737B1 (ko) 2006-03-13
EP1450544A2 (en) 2004-08-25
US20040162909A1 (en) 2004-08-19
JP3828894B2 (ja) 2006-10-04
KR20040074436A (ko) 2004-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4087C (zh) 利用双协议栈将IPv4转换为IPv6的设备及其方法
EP1357725B1 (en) An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host address and selecting source address therein
JP478912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管理方法、通信端末およびパケット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
KR101501963B1 (ko) Ipv4망과 신규망의 상호 연동 실현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300106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ACKETS IN IPv6 NETWORK
JP4561983B2 (ja) ローカルコンテンツ接続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ローカルコンテンツ接続方法及びクライアントプログラム
JP2001244976A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転送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
CN101321111A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00583877C (zh) 在注册为移动节点的服务器集群中分发服务器请求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519097A (zh) 端口块资源的获取、端口块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572008A (zh) 通信业务处理方法与系统、网关设备
JP4345565B2 (ja) 移動ルータ、位置管理サーバ、移動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移動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KR100425325B1 (ko) 모바일 네트워크에서 nat를 이용한 모바일 ip 처리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3167483B (zh) 一种基于隧道的数据转发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447747A (zh) 一种与私有网络的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04634B (zh) 非lisp站点与lisp站点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1874005A1 (en) A personal network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lusters
JP2000341330A (ja) 通信プロトコル代行処理方法、通信プロトコル代行処理装置、及び通信プロトコル代行処理サービス装置
CN116348852A (zh) 管理向计算环境中的租户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分配
JP5213070B2 (ja) 無線通信網接続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網接続方法
WO2019142327A1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JPH1155319A (ja) IPv4−IPv6通信方法およびIPv4−IPv6変換装置
JPH10308763A (ja) 通信システム
US20220150213A1 (en) Data trans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in repeater apparatus
JP689263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接続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接続応答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