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8249C - 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8249C
CN100518249C CNB2007101361346A CN200710136134A CN100518249C CN 100518249 C CN100518249 C CN 100518249C CN B2007101361346 A CNB2007101361346 A CN B2007101361346A CN 200710136134 A CN200710136134 A CN 200710136134A CN 100518249 C CN100518249 C CN 10051824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ction
digital camera
subject light
ligh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361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5135A (zh
Inventor
野村幸司
渡辺洋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15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5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82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82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其具有:对从摄影镜头入射的被摄体光束进行光电转换而输出被摄体像信号的CCD;可动反射镜部件,其配置于CCD的摄像光路内,反射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并使被摄体光束的其余部分透过;接收由该可动反射镜部件反射的被摄体光束而进行测距积分的测距/测光传感器;以及根据该测距/测光传感器的输出来进行摄影镜头的调焦的光学系统驱动机构。在由CCD进行连续拍摄的连拍模式中,在基于CCD的拍摄动作中,使用由可动反射镜部件反射的被摄体光束,来进行基于测距/测光传感器(217)的测距积分。

Description

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
本发明基于35U.S.C.§119主张以下申请的优先权:2006年7月28日提出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No.2006-207178和2007年4月12日提出的No.2007-104831。援引以上申请作为参考。本发明范围不限于在所述申请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任何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照相机,特别是数字单反照相机,在拍摄时使可动反射镜退避到摄影光路外,并且拍摄结束后使其再次进出于摄影光路。因此在进行连拍动作(所谓的连拍)时,该可动反射镜的退避和进出动作会妨碍连拍速度的提高。针对该课题,在日本公开特许2003-209720号公报(2003年7月25日公开)公开的数字单反照相机中,在处于连拍时,维持使可动反射镜退避于摄影光路外的状态,将所拍摄的图像以运动图像的形式显示在设置于取景器内的显示装置上。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数字单反照相机而言,由于在处于曝光动作时不进行自动调焦,因此具有当被摄体移动时逐渐处于失焦(Slightly Out Of Focus)状态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考虑在进行拍摄动作期间进行自动调焦,但此时存在连拍速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兼顾自动调焦和曝光动作并且能够实现高速连拍的数字照相机。
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具有连拍功能,其包括:摄影镜头;光学部件,其将通过了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进行引导;摄像部,其对第一被摄体光束进行光电转换而输出被摄体像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被摄体光束是通过将被摄体光束向上述第一方向进行引导而得到的;对上述被摄体像信号进行处理而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蓄积上述图像数据的存储器;焦点检测部,其根据第二被摄体光束检测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状态,其中,所述第二被摄体光束是通过将被摄体光束向上述第二方向进行引导而得到的;根据上述焦点检测部的输出进行上述摄影镜头的调焦的调焦部;以及控制部,其在连拍模式下,使用于后续的拍摄动作的上述焦点检测部的动作与由上述摄像部进行的光电转换动作并行地进行。
本发明的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连拍模式下,并行地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动作和测距动作;在上述拍摄动作和上述测距动作双方结束后,并行地进行对由上述拍摄动作得到的图像信号的处理动作、以及基于由上述测距动作得到的测距信号的调焦动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兼顾自动调焦和曝光动作并且能够实现高速连拍的数字照相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电气系统整体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部件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源通断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拍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曝光动作1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曝光动作2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数字照相机的电气系统整体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源通断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拍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曝光动作3的流程图。
图11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曝光动作的动作进行比较来表示的图表,图1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速度优先连拍模式的动作的图表,图11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拍模式的动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使用应用了本发明的数字单反照相机来说明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单反照相机具有以下的实时取景显示功能(也称为电子取景功能):在摄像元件上形成通过摄影镜头形成的被摄体像,并基于该摄像元件的输出,在液晶监视器等显示装置上显示运动图像,用于被摄体像观察。另外,该相机能够设定通常的单拍模式和连拍模式。作为连拍模式,可设定高速连拍速度优先的速度优先连拍模式和记录图像的画质优先的画质优先连拍模式。该单拍模式、速度优先连拍模式、画质优先连拍模式等能够在后述的菜单设定中进行。另外,摄影镜头能够通过TTL(Trough The Lens,透过镜头)相位差AF(AutoFocus,自动对焦)进行自动调焦。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以数字照相机的电气系统为主的框图。镜筒10相对于照相机主体20前面的安装开口部(未图示)可自由装卸。被摄体光束经由安装开口部被导入照相机主体20内,该被摄体光束是通过镜筒10内的由透镜101a、102b等组成的摄影镜头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镜筒10和照相机主体20分开构成,两者通过通信触点300而电连接。另外,设置于照相机主体20的装卸检测开关259能够检测镜筒10的装卸状态。
在镜筒10内部配置有用于调焦和焦距调节的透镜101a、101b、以及用于调节数值孔径的光圈103。这些部件被连接为,透镜101a和透镜101b由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驱动,光圈103由光圈驱动机构109驱动。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光圈驱动机构109分别与镜头CPU 111连接,该镜头CPU 111经由通信触点300而与照相机主体20连接。镜头CPU 111进行镜筒10内的控制,且其与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一起作为调焦部进行对焦控制,并且对光圈驱动机构109和光圈调节部进行光圈控制。
在照相机主体20内的反射镜盒内配置有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使通过了透镜101a、101b的被摄体光束分支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起到分光器的作用。该光学部件例如是厚度为0.2mm以下的板状玻璃反射镜,且具有使部分光束透过且反射其余光束的特性。该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由反射镜驱动机构215驱动而能够以转动轴201a为中心沿着纸面垂直方向的轴转动。当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处于相对于透镜101a、101b的光路倾斜45度的位置(图1中实线位置)时,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例如30%)被反射而导入到设置于照相机主体20底部的测距/测光传感器217。而被摄体光束的其余部分(例如70%)透过可动反射镜部件201而被导向CCD 221。
另外,当可动反射镜部件201与透镜101a、101b的光路基本平行地位于未遮挡被摄体光束的退避位置(图1中双点划线位置)时,被摄体光束被全部导向CCD 221。对该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结构,将使用图2而在后面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转动中心位于反射镜盒内的下侧,但是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位于上侧或者使左右任意一方成为相对于纸面平行的转动中心。另外,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转动中心配置于CCD 221侧,但是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配置于安装开口部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反镜的反射率和透过率分别为30%和70%,但是不限于此,能够适当变更。
在照相机主体20内的反射镜盒的底部,在导入通过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反射于上述第二方向而得到的第二光束的位置上,配置有构成焦点检测部的一部分的测距/测光传感器217。该测距/测光传感器217由测距用传感器和测光用传感器构成,而测光传感器由分割被摄体像进行测光的多分割测光元件构成。另外,测距传感器采用TTL相位差法进行测距。测距/测光传感器217的输出传送至测距/测光处理电路219。测距/测光处理电路219基于测光传感器的输出而输出评价测光值,另外由透镜101、101b形成的被摄体像的焦点偏移量,基于测距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测定。另外,既可以使测距传感器和测光传感器分开构成,也可以使其构成为一体。
在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后方(上述第一方向)、透镜101a、101b的光轴上,在摄影光路上配置有用于曝光时间控制和CCD 221的遮光的幕帘式快门203,该快门203由快门驱动机构213进行驱动控制。在快门203的后方配置有防尘过滤器205,该过滤器205防止由于在照相机主体20的安装开口部或者主体内部产生的灰尘附着于CCD 221或者光学元件而导致被摄体像中出现灰尘影像引起难以看清图像的现象。
在防尘过滤器205的周缘部整周或者局部固定安装有压电元件207,该压电元件207与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11连接。压电元件207通过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11驱动为使防尘过滤器205以规定的超声波方式振动,利用该振动除去附着于防尘过滤器205前表面的灰尘。另外,只要能够除去附着于CCD等摄像元件自身或者在摄像元件前面侧设置的光学元件的灰尘,则不限于采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超声波振动方式,而当然也可以置换使用利用空气泵等通过气流吹扫灰尘,或者利用静电集尘方法去除灰尘等各种适当的方法。
在防尘过滤器205的后方配置有红外截止滤波器209用以从被摄体光束中截除红外光成分,在该红外截止滤波器209后方配置有光学低通滤波器210用以从被摄体光束中去除高频成分。在光学低通滤波器210的后方配置有作为摄像部的CCD 221,CCD 221将由透镜101a、101b形成的被摄体像光电转换为电信号。这些防尘滤波器205、红外截止滤波器209、光学低通滤波器210和CCD 221一体收纳于未图示的密封的封装体中,以防止灰尘侵入该封装体内。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像部采用CCD,但是不限于此,当然可以使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等二维摄像元件。
CCD 221连接于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并由来自输入输出电路239的控制信号进行驱动控制。通过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放大从CCD 221输出的光电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AD转换)。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与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用途集成电路)262内的作为图像处理部的图像处理电路227连接。该图像处理电路227执行数字图像数据的数字放大(数字增益调整处理)、色彩校正、伽马(γ)校正、对比度校正、黑白/彩色模式处理、实时取景显示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电路227与数据总线261连接。在该数据总线261上除了图像处理电路227以外还连接有作为控制该照相机整体程序的控制部发挥作用的主体CPU 229、压缩解压缩电路231、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33、SDRAM控制电路237、输入输出电路239、通信电路241、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43、闪存控制电路247、以及开关检测电路253。
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主体CPU 229对该数字照相机的动作进行控制。而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压缩解压缩电路231用于将存储于SDRAM238的图像数据以JPEG或者TIFF格式进行压缩。另外,图像压缩不限于JPEG或者TIFF格式的压缩,而也可以采用其它压缩方法。连接于数据总线261的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33经由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235与背面液晶监视器26和取景器内液晶监视器29(图中简化标记为F内液晶监视器)连接。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33将存储于SDRAM 238或者记录介质245的图像数据转换为用于在背面液晶监视器26和/或取景器内液晶监视器29上显示的视频信号。
虽然背面液晶监视器26配置于照相机主体20的背面,但只要是摄影者能够进行观察的位置则不限于背面,并且也不限于液晶而可以是其它形式的显示装置。取景器内液晶监视器29配置于由摄影者经由取景器目镜部能够进行观察的位置,并且与背面液晶监视器26同样地不限于液晶而可以由其它形式的显示装置构成。另外,作为被摄体像的观察,也可以仅采用背面液晶监视器26而省略取景器目镜部和取景器内液晶监视器29。
SDRAM 238经由SDRAM控制电路237与数据总线261连接,该SDRAM 238是缓存,用以临时存储通过图像处理电路227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或者通过压缩解压缩电路231进行了压缩的图像数据。输入输出电路239与上述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11、快门驱动机构213、可动反射镜驱动电路215、测距/测光处理电路219、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连接,并经由数据总线261控制与主体CPU 229等各个电路之间的数据的输入输出。经由通信触点300与镜头CPU 111连接的通信电路241连接于数据总线261,并与主体CPU 229等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的通信。
连接于数据总线261的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43与记录介质245连接而进行该记录介质245中的图像数据等的记录控制。记录介质245构成为可装填可重写的记录介质(存储卡),并且可相对于照相机主体20自由装卸。此外,作为记录介质245也可以构成为使其能够连接硬盘单元或者无线通信单元。
连接于数据总线261的闪存控制电路247与闪存(Flash Memory)249连接,该闪存249存储用于控制照相机流程的程序,而主体CPU 229根据存储于该闪存249的程序来进行数字照相机的控制。另外,闪存249是能够进行电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为了控制照相机20或镜筒10的电源供给而与电源开关杆联动地通/断的电源开关257和各种开关255经由开关检测电路253与数据总线261连接,其中,所述各种开关253包括:与快门释放按钮联动的开关、与指示再现模式的再现按钮联动的开关、与在背面液晶监视器26的画面中指示光标移动的十字按钮联动的开关、与指示摄影模式的模式旋钮联动的开关、与确定所选择的各个模式等的OK按钮联动的OK开关、以及装卸检测开关259等。
另外,释放按钮具有摄影者半按时导通的第一释放开关和全按时导通的第二释放开关。该第一释放开关(以下称为1R)导通时,照相机进行焦点检测、摄影镜头的对焦、被摄体亮度的测光等摄影准备动作,第二释放开关(以下称为2R)导通时,照相机根据作为摄像元件的CCD 221的输出来执行取入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的拍摄动作。
下面使用图2对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驱动单元和退避单元进行说明。使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透过而反射一部分的半反射镜401由反射镜架403保持。该反射镜架403围绕插入到孔403a的轴411转动自如,转动轴201a(图1)为轴411的中心轴。打开弹簧40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于照相机主体20的销409和以植入方式设置于反射镜架403的驱动销405卡合,该打开弹簧407的螺旋部分卷绕安装于轴411。利用该打开弹簧407的弹簧力使反射镜架403向图中逆时针方向(箭头A方向)受力。驱动销405与卡定杆413的一端卡合,在该卡定杆413的另一端以植入方式设置的凸轮销415与反射镜用凸轮417卡接。
卡定杆413的转动中心被未图示的反射镜盒所轴支承,并经由驱动销405而通过打开弹簧407的弹簧力向图中逆时针方向(箭头B方向)受力。由此,卡定杆413的凸轮销415与反射镜用凸轮417的凸轮面压接。反射镜用凸轮417的凸轮面形成为从旋转中心起沿着半径方向的长度发生变化。即,形成为,在凸轮面上的卡定位置417a上为与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变长,而在卡定解除位置417b上为和卡定位置417a相比与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变短。另外,在图中逆时针方向上从卡定位置417a到卡定解除位置417b形成具有级差417c的凸轮面,并且凸轮面形成为从卡定解除位置417b到卡定位置417a平滑地变位。
当反射镜用凸轮417的卡定位置417a处于和凸轮销415抵接的位置时,卡定杆413被反射镜凸轮417限制箭头B方向的转动,因此卡定杆413将反射镜架403保持于反射位置。从该状态起使反射镜用凸轮417沿着图中顺时针方向经过级差417c转动到卡定解除位置417b与凸轮销415抵接的位置,则能够使卡定杆413向箭头B方向转动。由此通过打开弹簧407的回弹力使反射镜架403向箭头A方向转动而移动到退避位置。另外,反射镜用凸轮417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旋转(C:至电动机)。
如此将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向摄影光路内的反射位置(图2中实线所示位置)驱动的驱动单元包含反射镜用凸轮417、卡定杆413等。且将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向摄影光路外的退避位置(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位置)驱动的退避单元包含打开弹簧407。另外,驱动单元和退避单元不限于这种构成而只要能够驱动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即可。
由于如此构成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因此当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被驱动到凸轮销415与卡定解除位置417b接触的位置时,反射镜架403和卡定杆413通过打开弹簧407的回弹力而向箭头B方向转动,反射镜架403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处于退避位置。在该状态下,当电动机使反射镜用凸轮417转动而使其处于卡定位置417a与凸轮销415接触的位置时,卡定杆413向顺时针方向(与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抵抗打开弹簧407的回弹力而经由驱动销405使反射镜架403向顺时针方向(与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而处于如图中实线所示的反射位置。
下面使用图3至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字照相机的动作进行说明。进入图3所示的电源通断的流程,判定照相机主体的电源开关257是否导通(S1)。当判定结果为电源开关257断开时,则进入步骤S3而成为低耗电状态即休眠状态。在该休眠状态下仅当电源开关257导通时进行中断处理,从步骤S5起进行用于电源开关导通的处理。在直到电源开关257导通之前的期间内,停止电源开关中断处理以外的动作而防止电源电池的消耗。
在步骤S 1中,当电源开关257导通时,进入步骤S2而判定装卸检测开关259是否断开。如前所述,装卸检测开关259在镜筒10从照相机主体20上卸下时为断开状态。当断开时,即镜筒10脱离的情况下,进入后述的步骤S51。这是由于在镜筒10脱离的状态下操作照相机主体20的电源开关杆而成为电源导通时,进行与镜头脱离时同样的处理。在步骤S2中,当装卸检测开关259为导通时,从步骤S5起进行用于电源开关导通的处理。
在步骤S5中进行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复位。在该电源开关257为断开状态时,虽然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处于从摄影光路退避的位置(图2中双点划线的状态),但是对应于电源开关257的导通,来自镜筒10的被摄体光束被导入到测距/测光传感器217而进行测光和测距。接着进行防尘过滤器205中的灰尘除去动作(S7)。该动作用于从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11对固定安装于防尘过滤器205上的压电元件207施加驱动电压而如前所述那样通过超声波来除去灰尘等。
接着,通过快门驱动机构213进行快门203的开放动作(S9)。从而由于透过了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被摄体光束未受到快门203的遮挡而在CCD 221上形成被摄体像。指示开始使用由该CCD 221拍摄的图像数据在背面液晶监视器26上以运动图像方式显示被摄体像的实时取景显示(S11)。另外,受到该开始指示而通过图像处理电路227中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控制。
接着,如果有通过模式旋钮等设定的摄影模式或者ISO感光度、手动设定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等信息,则读取这些摄影条件(S13)。另外,通过测距/测光传感器217对被摄体亮度进行测光来计算曝光量,使用该曝光量并根据摄影模式/摄影条件来计算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等曝光控制值(S15)。另外,使用测光值和曝光量等来进行实时取景显示设定(S17)。在该步骤中,在驱动CCD 221时,为了进行电子快门速度和感光度的条件设定,使用在步骤S15中求出的测光/曝光量的运算结果或者前一次的显示图像,来进行用于在背面液晶监视器26和/或取景器内液晶29上显示适当明亮度的像的运算和设定。
接着进入步骤S19来判定是否为再现模式。在该再现模式中,当操作了再现按钮时,读出在记录介质245中记录的静止画面数据而将其在背面液晶监视器26和/或取景器内液晶29上进行显示。当判定结果为设定了再现模式时,进入步骤S31而对图像处理电路227指示停止实时取景显示。然后从进行快门203的关闭动作起(S33),读出在记录介质245中记录的静止画面数据,在压缩解压缩电路231中对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并经由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33和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235,在背面液晶监视器26和/或取景器内液晶29上再现显示静止画面(S35)。在再现动作中,当进行了半按释放按钮等其它手动操作时,结束再现动作而返回步骤S7,重复前述的动作。
在步骤S19中,当没有设定再现模式时,进入步骤S21,判定是否设定了菜单模式。其判断是否操作菜单按钮而设定了菜单模式。当判定的结果为设定了菜单模式时,与设定了再现模式的情况同样地输出实时取景显示停止指示(S37),对快门203输出关闭指令(S39)。此后,进行菜单设定动作(S41)。通过菜单设定动作能够进行单拍模式、速度优先连拍模式、画质优先连拍模式、白平衡、ISO感光度设定、驱动模式的设定等各种设定动作。另外,对于单拍模式或者连拍模式,在电源通断时作为默认值设定为单拍模式,并根据摄影者的摄影意图适当地进行设定变更。菜单设定动作结束后,返回步骤S7,重复前述动作。
当步骤S21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设定菜单模式时,进入步骤S23,判定是否半按了释放按钮、即1R开关是否导通。当判定结果为1R导通时,进入步骤S43,执行摄影准备和进行摄影的拍摄动作的子程序。后面将使用图4对该子程序进行详细说明。当拍摄动作的子程序结束后,返回步骤S7,重复前述步骤。
当步骤S23中的判定结果为1R开关断开时,进入步骤S25,与步骤S2同样地判定装卸检测开关259是否断开。当镜筒10脱离时,与再现模式中的步骤S31和S32同样地输出实时取景显示停止指示(S45),进行快门203的关闭动作(S47)。此后,进行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退避动作(S49)。退避动作如前所述那样驱动电动机而使反射镜用凸轮417转动,并且通过打开弹簧407的回弹力而使反射镜架403转动到从摄影光路退避的位置(图1和图2中双点划线位置)。
当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退避结束时或者在步骤S2中判定为装卸检测开关259为断开时(即镜筒10脱离的情况),进入步骤S51,判定装卸检测开关259是否导通。在步骤S25中,当检测出镜筒10脱离后,判定是否再次安装了镜筒10。当判定的结果为进行了安装时,进入步骤S55,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复位。该复位动作如前所述那样驱动电动机而使反射镜用凸轮417转动,并且抵抗打开弹簧407的回弹力而使卡定杆413沿着凸轮面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将反射镜架403插入透镜101a、101b的光路中。当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复位结束后,返回步骤S7,重复前述步骤。
在步骤S51中,当装卸检测开关259为断开时,进入步骤S53,判定电源开关257是否导通。在镜筒10脱离而电源开关257导通的情况下,即使操作了各种操作按钮,也由于安装开口部处于开放的状态而从防止误动作考虑不会进行照相机动作。因此,处于重复进行通过步骤S51进行对镜筒10的安装状态进行判定、通过步骤S53对电源开关杆的操作状态进行判定的待机状态。在步骤S53中,当判定为电源开关257断开时,返回步骤S3,处于休眠状态。另外,可进行如下变形:当在步骤S51中检测出镜筒10处于脱离状态时,可以省略步骤S53的判定,进入步骤S3而处于休眠状态,或者进入步骤S9而通过各种操作按钮的操作而进行动作等。
当步骤S25中的判定结果为装卸检测开关259导通、即镜筒10安装于照相机主体上时,进入步骤S27,判定电源开关257是否导通。当判定的结果为导通时,返回步骤S13,重复前述步骤。当在步骤S11中开始实时取景显示后,从步骤S19起只要没有操作各种操作按钮等,透过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被摄体光束就不会受到快门203的妨碍,因此能够在CCD 221上形成被摄体像,并且由该CCD 221拍摄的图像数据在背面液晶监视器26和/或取景器内液晶监视器29上作为运动图像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当在步骤S27中判定为电源开关257断开时,与步骤S31、S33同样地对图像处理电路227指示停止实时取景显示(S28),进行快门203的关闭动作(S29)。此后,与前述步骤S49同样地进行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退避动作(S30),然后返回步骤S3而处于休眠状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能够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数字照相机中,电源导通时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进入摄影光路中,使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反射到测距/测光传感器217上,从而能够在电源导通时直接进行测光和测距,因此是较为方便的。
另外,在电源通断程序中,通过装卸检测开关259检测镜筒10已脱离的状态(S25)时,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从摄影光路退避,并且通过装卸检测开关259检测镜筒10被再次安装的状态(S51),进行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插入摄影光路中的动作。因此当取下镜筒10而使安装部处于开口状态时,使用者等即使从安装开口部插入清洁用具等,由于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处于退避状态而不会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破损或者附着有指纹。
另外,在电源导通时取下镜筒10的情况下,也因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处于退避状态,而同样地可以避免由于使用者等导致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破损或者附着有指纹等。当照相机电源导通时,由于将可动反射镜部件201插入摄影光路中,因此可以使测距动作或测光动作与实时取景显示动作并行地进行。
下面使用图4对步骤S43的拍摄动作的子程序进行说明。该子程序如前所述那样在半按了释放按钮时得以执行。首先,进行测距/自动调焦(S91)。这是通过如下处理来进行的:在步骤S5中可动反射镜部件201插入摄影光路中,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反射到测距/测光传感器217,因此使用该被摄体光束并由测距/测光处理电路219或主体CPU 229等通过TTL相位差法检测透镜101a、101b的焦点偏移量和偏移方向,并且基于该检测出的焦点偏移量和偏移方向,经由镜头CPU 111并通过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来将透镜101a、101b向对焦位置进行驱动。
接着进行测光(S93)。这也是通过测距/测光传感器217的测距传感器接收由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反射的被摄体光束,并通过测距/测光处理电路219进行处理,从而检测被摄体亮度BV。
接着判定是否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全按操作,即2R是否导通(S95)。当判定结果为断开时,进入步骤S97,判定1R是否导通。当判定结果为1R导通时,进入步骤S99,判定是否为单拍模式。当判定结果为设定了单拍模式时,返回步骤S95,另外,当没有设定单拍模式时,返回步骤S91,重复前述步骤。
即,在释放按钮处于半按状态的情况下,当设定了单拍模式时,处于在该步骤S95~S99中重复进行判定的待机状态,进行AF锁定和AE锁定。另一方面,在没有设定单拍模式的情况(连拍模式的情况)下,处于重复执行步骤S91~S99的待机状态,在其期间内,不进行AF锁定和AE锁定而重复进行测距/测光并更新数据。从释放按钮松手而使1R断开时,返回电源通断的步骤S7。
当步骤S95中的判定结果为2R开关导通时,即释放按钮全按时,转入用于取得静止图像的拍摄动作。首先,在步骤S101中,对图像处理电路227输出停止实时取景显示的指示。这是为了防止在取得静止图像时,由于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向退避位置的移动动作、快门203的开闭动作等,而在入射于CCD 221的被摄体像中产生失真,从而导致在背面液晶监视器26和/或取景器内液晶29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图像的质量低下。
接着判定是否设定了速度优先连拍模式(S103)。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拍模式有速度优先连拍模式和画质优先连拍模式。在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中使每秒连拍张数为设定得很大,因此在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进入摄影光路中的状态下,拍摄透过了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被摄体像。由于不需要的连拍中进行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退避和进入动作,因此能够进行高速连拍。另外,为了实现高速化,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同时进行部分的测距工作。另一方面,在画质优先连拍模式中,取得高画质的图像数据并对其进行连拍。因此,在取得图像时,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退避。
当步骤S103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设定速度优先连拍模式时,即为画质优先连拍模式或单拍模式时,与步骤S49同样地进行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退避动作(S107)。当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退避动作结束后,接着确定摄影条件(S109)。这样使用步骤S93中的测光值并通过公知的顶点运算对快门速度TV和光圈值AV进行求解。另外,在通过快门速度TV和光圈值AV无法获得适当曝光量时,可以通过改变ISO感光度而获得适当曝光量。
接着,经由镜头CPU 111并通过光圈驱动机构109进行光圈103的缩小光圈动作,直到光圈值达到设定的光圈值或者在步骤S109中运算的光圈值(S111)。当光圈动作结束后,接着进行CCD 221的曝光动作1(S113)。即,由于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移动到了退避位置,因此通过了透镜101a、101b的被摄体光束全部在CCD 221上成像。在该状态下解除CCD 221的电子快门的复位,开始被摄体像的光电转换电流的电荷蓄积。如果经过了预先手动设定或者在步骤S103中设定的曝光时间,则CCD221的电子快门停止光电转换信号的电荷蓄积。该曝光动作1的子程序将在后面使用图5详细叙述。另外,虽然在步骤S113的曝光动作1中,通过CCD 221的电子快门来控制曝光时间,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快门203来控制曝光时间。此时,在曝光动作开始前,需要先将快门203的前幕/后幕移动到初始位置。
接着,将光圈103的开放动作指示向镜头CPU 111输出,开放光圈103(S115)。接着,与步骤S5同样地进行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复位动作(S117)。当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复位后,将通过了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束再次导入测距/测光传感器217的测距传感器和测光传感器,因此能够进行测距和测光。由于通过后述的曝光动作1进行了图像处理指示,因此能够读出在CCD 221中进行电荷蓄积的图像信号,并在图像处理电路227等中进行图像处理。进而在压缩解压缩电路231中实施信号压缩等处理后,在作为缓存的SDRAM 238中临时存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这里,判定SDRAM 238的存储区域是否已处于满状态,即判定其是否已经没有空的存储区域(S119)。
当判定结果为SDRAM 238的存储区域处于未满的状态时,接着判定是否设定了画质优先连拍模式(S121)。当判定结果为画质优先连拍模式时,再次返回步骤S91并重复前述步骤,在连拍模式下进行拍摄。即,拍摄每一张时,使用由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反射的被摄体光束来进行自动调焦(S91)和测光/曝光量运算(S93、S109),然后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退避来进行拍摄(S107、S113、S117)。
当步骤S103中的判定结果为设定了速度优先连拍模式时,确定摄影条件(S125)。在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下,如前所述那样,进行拍摄动作,并进行TTL相位差测距。为了获得高精度的TTL相位差测距,优选光圈为开放状态,因此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下的摄影条件与步骤S109的摄影条件不同,光圈值AV为开放光圈,并且使快门速度TV变化而能够获得适当曝光量。另外,只要是在能够维持相位差测距精度的范围内,也可以根据在步骤S93中求出的测光值来开放光圈。另外,在仅使快门速度TV变化还无法获得适当曝光量时,也可以改变ISO感光度SV。
当摄影条件确定结束后,接着执行曝光动作2的子程序(S127)。在该曝光动作2中,保持可动反射镜部件201进入摄影光路中的状态,对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透过被摄体像进行拍摄,从而能够避免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在摄影光路中的进退而实现缩短化。另外,与被摄体像的拍摄同时进行测距积分动作,实现用于自动调焦的时间的缩短化。另外,在画质优先连拍模式中,将光圈缩小来进行了拍摄(S111),而在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中不进行缩小光圈动作,或者仅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缩小光圈来执行拍摄,从而提高了TTL相位差测距的精度,并且实现了连拍高速化。进而在拍摄动作和测距动作结束后,与在拍摄中读出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处理与存储介质并行地、基于测距结果进行对焦驱动,从而实现了缩短化。在后面,将使用图6进行详述。
在步骤S119中,当作为缓存的SDRAM 238的存储区域处于满的状态时,或者在步骤S121中非画质优先连拍模式时(即单拍模式),或者在步骤S127中曝光动作2结束时,进行将临时存储于SDRAM 238的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245的记录动作(S123)。当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245上的记录结束后,返回电源通断的子程序。
下面使用图5来说明步骤S113的曝光动作1的子程序。当进入该子程序后,向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输出拍摄开始指示(S201)。根据该指示,CCD 221开始被摄体像的光电转换动作。基于由摄影者手动设定的快门速度或者在步骤S109中求出的测光值判定是否经过了与快门速度对应的曝光时间(S203),当经过了曝光时间后,关闭快门203(S205)。
当快门203的关闭动作结束后,接着指示在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图像处理电路227和压缩解压缩电路231等中进行图像处理(S207)。根据该指示,读出在CCD 221中电荷蓄积的被摄体图像信号,在图像处理电路227等中进行图像处理,在压缩解压缩电路231中进行信号压缩等处理。然后将所取得的图像数据在作为缓存的SDRAM 238中暂时存储,等待缓存存储结束(S209),当缓存存储结束后,返回拍摄动作的子程序。
下面使用图6对步骤S127的曝光动作2的子程序进行说明。并且与步骤S201同样地向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输出拍摄开始指示(S211)。由此,CCD 221开始被摄体像的光电转换动作。接着开始测距动作(S213)。由于保持可动反射镜部件201进入摄影光路中的状态,因此被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反射的被摄体光束导入到测距/测光传感器217,开始测距传感器的积分动作。
当拍摄动作和测距动作开始后,接着判定是否经过了曝光时间(S215)。这里,基于由摄影者手动设定的快门速度或者在步骤S125中求出的测光值来判定是否经过了与快门速度对应的曝光时间。当判定结果为没有经过曝光时间时,进行测距传感器的积分动作是否结束的检测(S241)。当通过测距/测光处理电路219内的积分判定电路来判定积分值达到了规定水平时,结束测距积分并向主体CPU 229通知结束。在测距积分未结束时,返回步骤S215而处于待机状态。即,在开始拍摄动作和测距动作后,经过了曝光时间或者测距积分结束后,进入下一步骤。
在步骤S215中,当经过了曝光时间后,进行快门203的关闭动作(S217),向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输出CCD 221的拍摄停止指示(S219)。在该状态下等待测距传感器的积分达到规定水平而结束测距积分(S221)。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41中测距传感器的积分动作达到规定水平而结束测距积分后,判定是否经过曝光时间(S243),当经过曝光时间后,进行快门203的关闭动作(S245),并向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输出拍摄停止指示(S247)。这样,在先经过曝光时间后等待结束测距积分,另一方面,在测距积分先结束后等待经过曝光时间,转入下一步骤。
当步骤S221中的测距积分结束或者步骤S247的拍摄停止指示结束后,接着与步骤S207同样地,进行图像处理的指示(S223)。接着,从测距/测光传感器217的测距传感器读出测距数据,并基于公知的TTL相位差法来进行散焦方向(焦点偏移方向)和散焦量(焦点偏移量)的运算(S225)。基于该散焦量的运算值进行镜头驱动量的运算(S227),并向镜头CPU 111发送计算出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S229)。镜头CPU111基于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控制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而将透镜101a、101b驱动至对焦位置。
当镜头驱动量的发送结束后,由镜头CPU 111进行表示镜头驱动结束的通信,并且判定基于步骤S223中的图像处理指示进行的图像数据在缓存(SDRAM238)中的存储是否结束(S231)。当镜头驱动结束并且缓存存储结束后,接着判定释放按钮是否保持全按状态,即2R是否导通(S233)。当判定结果为2R开关断开时,结束速度优先速度模式下的连拍,返回拍摄动作的子程序,将通过步骤S123而在缓存中存储的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245中。
另一方面,当判定结果为释放按钮全按时,为了继续进行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下的连拍而返回步骤S211,但在此之前判定缓存(SDRAM 238)的存储区域中是否有空闲,即是否已满(S251)。当判定结果为缓存已满时,返回拍摄动作的子程序,将通过步骤S123存储于缓存的图像数据存储于记录介质245。在步骤S251中,当缓存未满时,打开快门203(S253),返回步骤S211以进行连拍,重复前述步骤。
这样,在曝光动作2的子程序中,当全按释放按钮并且缓存未满时,保持可动反射镜部件201进入摄影光路中的状态而同时进行拍摄和测距动作,重复进行连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53中打开快门203,而在步骤S217或者S245中关闭了快门203,但是在连拍模式中,如果在保持快门203开放的状态下,通过CCD 221的电子快门进行快门速度控制,则能够使连拍进一步高速化。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下,保持可动反射镜部件201进入摄影光路中的状态来进行连拍。因此,避免了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相对于摄影光路反复进行退避和进入,能够使连拍高速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下,使用由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反射的被摄体光束进行了测距。因此,即使在连拍模式下的拍摄中,也能够重复进行测距,并且在被摄体距离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对焦拍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下,可以与曝光期间的拍摄动作并行地进行测距积分。因此能够缩短测距所需的时间,并且整体上使连拍高速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下,以保持光圈的开放状态,或者以相位差AF的测距精度不会降低的范围的光圈值进行拍摄。因此,在进行相位差AF的测距时,不会降低精度。另外,曝光控制对应于设定光圈值并根据快门速度和情况而改变ISO感光度,从而能够获得适当的曝光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测距积分和用于被摄体像取得的拍摄动作结束后,使测距运算和镜头驱动以及图像处理和图像存储并行地进行,从而能够使连拍高速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画质优先连拍模式下,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从摄影光路退避。因此能够避免在透过可动反射镜部件201时产生的由于半反射镜的折射率和厚度等所引起的图像劣化。另外,通过半反射镜使被摄体光量不衰减,在取得静止图像时能够增加被摄体光量,以很快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来自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被摄体光束的反射光,来进行相位差AF的测距和对焦驱动。因此,在连拍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对焦形成的像。特别是具有这样的优点,即TTL相位差AF即使在被摄体距离发生了大幅变化时,也能够保持优良的追随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以连拍方式记录静止图像时,根据目标画质来变更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位置。即,在以高画质进行记录时,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从摄影光路退避,能够避免可动反射镜部件201所引起的图像画质降低。另外,在以高速连拍方式记录静止图像时,使可动反射镜部件201保持进入摄影光路中的状态,节省了进退所需的时间而缩短拍摄开始之前的延时。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照相机动作时将可动反射镜部件201插入摄影光路中,使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反射于测距/测光传感器217,因此在实时取景显示中半按释放按钮21而使1R导通时,能够直接地进行测光和测距以及实施观察显示的并行处理,因此是较为方便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设有速度优先连拍模式和画质优先连拍模式这两种连拍模式,但是也可以仅设置速度优先连拍模式。另外,作为测距方法,采用了TTL相位差法,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非TTL的三角测距法,该情况下在使用摄像元件进行拍摄的期间内,执行三角测距的积分动作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像元件的CCD 221接收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透过光,测距/测光传感器217接收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反射光,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与此相反地由CCD 221接收反射光,而由测距/测光传感器217接收透过光。
下面使用图7至图11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反射而使其余部分透过的作为反射镜部的可动反射镜部件201可以进行移动,能够根据需要而适当地在摄影镜头的光路中进行了进退。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固定反射镜部而始终配置于摄影镜头的光路中。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使用图7所示的电路框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替代图1所示的可动反射镜部件201而配置固定反射镜部202,并且与该反射镜部的变更相应地省略了可动反射镜驱动机构215。此外的构成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
固定反射镜部202在照相机主体20内的反射镜盒内固定配置,具有使通过了透镜101a、101b的光束的一部分透过而反射一部分的光学特性。该反射镜部由薄膜反射镜、或者0.2mm以下的玻璃反射镜等构成。另外,固定反射镜部202例如反射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例如30%)而使一部分(例如70%)透过,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反射和透过的比例可以是任意值。另外,在图7中将固定反射镜部202配置为将被摄体光束反射到反射镜盒下部,但是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将固定反射镜部202配置为将被摄体光束反射到反射镜盒上部或者左右的任一方。
使用图8至图10所示的流程图,对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流程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主体CPU 229执行。图8的流程图是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源通断的程序对应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在于,替代可动反射镜部件201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固定的固定反射镜部202,从而省略了图3的步骤S5、S30、S49、S55中的可动反射镜部件201的复位动作或者退避动作。除了上述不同点以外,图8所示的流程图与图3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因此对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符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使用图9对图8的步骤S43所示的拍摄动作的子程序进行说明。该图9所示的拍摄动作的子程序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4所示的拍摄动作的子程序对应的流程。对于执行和图4的流程相同的动作的步骤,赋予相同符号而省略详细说明,并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当摄影者半按释放按钮时,进入该图9所示的流程图,通过测距/测光传感器217进行测距和调焦(S91),进行测光(S93)。接着,分别判定2R开关是否导通(S95),1R开关是否导通(S97),是否为单拍模式(S99)。在步骤S95中,当2R开关导通时,停止在液晶监视器26上的实时取景显示(S101)。
进行实时取景停止指示后,接着判定是否为连拍模式(S104)。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拍模式准备了速度优先连拍模式和画质优先连拍模式两种连拍模式,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准备了一个只要全按了释放按钮,就进行连拍的普通连拍模式。
当步骤S104中的判定结果为单拍模式的情况下,接着进行摄影条件的确定(S109),缩小光圈(S111),然后进行前述的曝光动作1(参照图5)(S113)。由此通过摄像元件即CCD 221对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并将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SDRAM 238。当曝光动作1结束后,再次开放光圈(S115),将临时存储于缓存(SDRAM 238)的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245(S123),返回图8所示的电源通断的子程序。
当步骤S104中的判定结果为连拍模式的情况下,进行摄影条件的确定(S126)。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确定摄影条件时,使光圈103的值为开放光圈值,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开放光圈值到F5.6的范围。即,在根据曝光量求出的适当光圈值为比F5.6小的值(作为F值是比5.6大的值)时,使光圈值为F5.6,再次求解实现适当曝光的快门速度。
这样使光圈值处于开放光圈值到F5.6的范围,产生如下效果:当进行摄影透镜101a、101b的对焦时,为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利用摄影镜头的周边光束的所谓TTL相位差(光瞳分割)方式,并且为了确保充分的精度,限制在从开放光圈值至不会产生测距误差的极限光圈值之间。另外,作为极限光圈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F5.6,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根据用于TTL相位差测距的测距光学系统进行适当变更。
当确定了摄影条件后,接着执行以连拍方式进行曝光动作的曝光动作3(S129),当曝光动作3结束后,如前所述在步骤S123中,将图像数据记录于存储介质245,然后返回图8所示的电源通断的程序。
下面使用图10来说明步骤S129中的曝光动作3。该曝光动作3的子程序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中的曝光动作2的子程序(参照图6)类似的流程。对于进行与图6的流程相同的动作的步骤,标以相同符号而省略详细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
当进入曝光动作3的子程序后,与图6的流程同样地,输出拍摄开始的指示(S211),并且开始进行测距动作(S213)。接着判定在是否经过了在步骤S126(参照图9)中确定的曝光时间(S215),当判定的结果为没有经过所述曝光时间时,判定测距积分是否结束(S241)。
当相对于进行测距积分、先经过步骤S215中的曝光时间时,进行快门203的关闭动作(S217),指示拍摄停止(S219)。此后,从CCD 221读出图像信号并指示图像处理(S22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测距积分结束后开始了图像处理,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不等待测距积分停止,而在拍摄停止后开始进行了图像处理。因此,能够缩短曝光动作时的处理时间。接着,判定测距积分是否结束(S221),当测距积分结束后,进行散焦量的运算(S222)。
返回步骤S241,当测距积分先于在经过曝光时间结束时,接着判定是否经过了曝光时间(S24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该步骤中,等待经过曝光时间,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未经过曝光时间时,返回步骤S213,再次开始测距积分动作。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拍摄动作中平行进行测距动作,其次数仅为一次,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拍摄动作中只要未经过曝光时间就能够并行地进行重复测距动作。
当在步骤S243中,经过曝光时间后,进行快门203的关闭动作(S245),指示拍摄停止(S247),从CCD 221读出图像信号,指示图像的处理(S248),进行散焦量的运算(S249)。在经过曝光时间之前,反复进行测距积分,而在进行步骤S249的散焦量的运算时,根据最新的测距积分的结果来进行。
接着,当步骤S222或者步骤S249中的散焦量的运算结束后,根据散焦量来计算镜头驱动量(S227),并将该运算出的镜头驱动量发送给镜头CPU 111(S229)。镜头CPU 111根据接收到的镜头驱动量来进行摄影透镜101a、101b的对焦驱动。
接着,从镜头CPU 111发送镜头驱动结束的信息,并且等待图像数据在SDRAM 238中的临时存储完成的信息的发送(S231)。当两者完成后,接着判定2R开关是否导通(S233),当判定的结果为导通时,接着判定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缓存(SDRAM 238)是否已满,即是否还有空的存储区域(S251)。
当判定结果为在缓存中有空区域时,使快门203的前幕移动(S253),返回步骤S211,重复前述动作。在步骤S233中,判定为2R开关断开时,摄影者从释放按钮松手而结束连拍模式,返回图9的拍摄动作的程序。另外,当在步骤S251中,判定为缓存已满时,虽然想要以连拍方式来记录图像数据,但是由于SDRAM 238中没有空闲容量,因此结束连拍模式而返回图9的拍摄动作的程序。
接着使用图11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速度优先连拍模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拍模式下的动作进行对比来予以说明。另外,图11A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速度优先连拍模式的动作(曝光动作2),图11B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拍模式的动作(曝光动作3)。
图11A的上段(A1)为测距积分先结束的情况,此时,在拍摄动作中进行一次测距积分,当拍摄动作结束后,与图像处理和缓存存储并行地执行散焦量运算和镜头驱动。另外,图11A的下段(A2)为拍摄先结束的情况,当测距积分结束后,与图像处理和缓存存储并行地执行散焦量运算和镜头驱动。
图11B的上段(B1)为在曝光动作3中测距积分比拍摄动作先结束的情况。此时,重复进行测距积分(图中例子为3次),在拍摄结束后直接按照图像处理、缓存存储的顺序执行,并且当测距积分结束后,按照散焦运算、镜头驱动的顺序执行。另外,图11B的下段(B2)为拍摄先结束的情况,当拍摄结束后不等测距积分结束而直接按照图像处理、缓存存储的顺序执行。同样,当测距积分结束后,按照散焦量运算、镜头驱动的顺序执行。此外,在任一情况下,在使用摄像元件的拍摄动作(光电转换动作)中,禁止摄影镜头的用于自动调焦的镜头驱动。
根据图11A、图11B可知,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与拍摄/图像处理/缓存存储并行地执行测距积分/散焦量运算/镜头驱动。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拍摄动作或者测距积分结束的定时执行下一动作。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各个动作结束后,直接开始下一动作,因此能够缩短整体的处理时间。另外,当测距积分结束且拍摄动作结束后,根据散焦量来进行镜头驱动。因此在拍摄和焦点检测动作中驱动镜头,不会发生记录用的图像的失真或者不能测距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拍摄动作比测距积分动作先结束时,在此期间反复进行测距积分。另外,散焦量运算根据最新的测距积分的结果来进行,即使在被摄体移动的情况下也易于进行对焦且对焦缺陷较少。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拍摄动作中,使用由固定反射镜部202反射的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来进行测距,因此在拍摄结束后的下一拍摄中,能够直接进行对焦来拍摄照片。特别是在连拍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效果而使连拍速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经过拍摄动作而结束测距积分时,将要重复进行测距积分。因此能够根据最新的测距积分的数据来进行焦点检测,并且易于进行对焦且减少对焦缺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拍模式中,在摄像元件即CCD 221的拍摄动作中,使测距传感器(测距/测光传感器217)动作,在图像处理电路227等的图像处理动作和对缓存(SDRAM 238)的图像数据的写入动作中,通过镜头CPU 111和光学系驱动电路107来进行调焦动作。即,仅在图像处理中,并且仅在缓存存储中,或者在这双方的动作中进行调焦动作,因此能够使连拍模式中的处理速度加快,提高连拍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反射镜部202,将薄膜反射镜和0.2mm以下的玻璃反射镜固定于摄影镜头的光路中。因此没有可动部而结构简单且不易损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步骤S126(参照图9)中,确定摄影条件时,将光圈值设定在从开放光圈值到规定的光圈值的范围。因此,能够确保使用TTL相位差法(光瞳分割)的测距精度,并且在自动曝光控制时也能够提高光圈值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反射镜部202由薄膜反射镜或玻璃反射镜构成,该固定反射镜部202未必一定是薄膜反射镜或玻璃反射镜,也可以固定配置在部分反射面上具有透光特性的棱镜等。即,只要是能够作为使被摄体光束分支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分光器发挥作用的光学部件即可。另外,当然也可以不向摄像元件引导透过了反射镜部的光束,而是导入所反射的光束。此时,可以向测距/测光传感器217引导透过了固定反射镜部202的光束。
另外,对于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进行同样的变形。并且反之亦然。在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一般的数字照相机,但是不限于此,当然也适用于便携式装置等各种装置内的数字照相机,此外对于在显微镜、双眼望远镜等各种装置中安装的专用的数字照相机也能够适用。只要是能够对摄影对象进行连拍记录的照相机,就可以适用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包括:
摄影镜头;
光学部件,其将通过了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进行引导;
摄像部,其对第一被摄体光束进行光电转换而输出被摄体像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被摄体光束是通过将被摄体光束向上述第一方向进行引导而得到的;
对上述被摄体像信号进行处理而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
蓄积上述图像数据的存储器;
焦点检测部,其根据第二被摄体光束检测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状态,其中,所述第二被摄体光束是通过将被摄体光束向上述第二方向进行引导而得到的;
根据上述焦点检测部的输出进行上述摄影镜头的调焦的调焦部;以及
控制部,其在连拍模式下,使用于后续的拍摄动作的上述焦点检测部的动作与由上述摄像部进行的光电转换动作并行地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摄像部进行的光电转换动作结束之后,在由上述图像处理部进行的图像处理动作中和/或上述图像数据在上述存储器上的蓄积动作中使上述调焦部进行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焦点检测部根据相位差法进行焦点检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光学部件是具有使入射光束的一部分透过的特性的反射镜部件,上述第一方向是透过上述反射镜部件的方向,上述第二方向是被上述反射镜部件反射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反射镜部件包括在上述摄像部的摄像光路内固定配置的薄膜反射镜或者0.2mm以下的玻璃反射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在上述摄影镜头内设置有根据来自上述控制部的控制信号进行驱动的光圈机构,
在上述连拍模式下的上述光圈机构的光圈值被限制在开放光圈值到规定光圈值之间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摄像部进行的光电转换动作中,使上述调焦部执行调焦动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焦点检测部进行的焦点检测动作结束并且由上述摄像部进行的光电转换动作结束后,使上述调焦部进行动作。
9.一种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连拍模式下,并行地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动作和测距动作;
在上述拍摄动作和上述测距动作双方结束后,并行地进行对由上述拍摄动作得到的图像信号的处理动作、以及基于由上述测距动作得到的测距信号的调焦动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方法,其中,在对由上述拍摄动作得到的图像信号的处理动作中包含图像处理动作和图像数据蓄积动作。
CNB2007101361346A 2006-07-28 2007-07-18 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82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7178 2006-07-28
JP2006207178 2006-07-28
JP2007104831 2007-04-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5135A CN101115135A (zh) 2008-01-30
CN100518249C true CN100518249C (zh) 2009-07-22

Family

ID=3902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3613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8249C (zh) 2006-07-28 2007-07-18 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1824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04907B2 (en) * 2008-10-30 2014-04-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Camera body and camera system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for performing image data correction
CN102262151B (zh) * 2010-05-27 2013-12-04 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显微镜切片的快速扫描方法
KR20130053041A (ko) * 2011-11-14 2013-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뷰파인더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CN103167147A (zh) * 2012-09-20 2013-06-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机高速连拍系统及方法
JP6580380B2 (ja) * 2015-06-12 2019-09-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TWI585394B (zh) * 2015-12-09 2017-06-01 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動態式自動追焦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5135A (zh) 200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9840C (zh) 数字照相机及其摄像方法
US8723985B2 (en) Camera, camera system and lens apparatus
CN101132481B (zh) 可对动态图像进行显示或记录的数字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0428784C (zh) 数字照相机
US20080024650A1 (en) Digital camera having sequential shooting mode
CN100518249C (zh) 具有连拍功能的数字照相机
JP4834394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042404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3057532A (ja) 静止画像撮像装置及び方法
JP2008042405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1208952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341214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1169180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1373254A (zh) 摄影装置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183000B2 (ja) 撮像装置
JP3658020B2 (ja) 撮像装置
CN101373255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863370B2 (ja) 撮像装置
JP2008203428A (ja) 撮像装置
JP2001094864A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の撮影動作制御装置
JP200704349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1078083A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の露光時間制御装置
JP4933035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343753B2 (ja) 撮像装置
JP4327933B2 (ja) 電子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