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6853C - 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16853C CN100516853C CNB2005100365942A CN200510036594A CN100516853C CN 100516853 C CN100516853 C CN 100516853C CN B2005100365942 A CNB2005100365942 A CN B2005100365942A CN 200510036594 A CN200510036594 A CN 200510036594A CN 100516853 C CN100516853 C CN 10051685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measuring properties
- pipe
- hot pipe
- measu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管性能量测装置,其包括:一加热装置,及一冷却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包括一基座及一盖体,该基座一侧设置有相互绝热的多个加热块,该多个加热块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插入槽,该盖体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插入槽分别对应的第二插入槽,该第二插入槽与第一插入槽组合于一起形成多个第一插入孔,用于分别插入多个待测热管的吸热端,该冷却装置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插入孔,该第二插入孔与上述第一插入孔分别对应,用于分别插入多个待测热管的冷却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器件的高频、高速以及集成电路的密集及微型化,使得单位容积电子器件发热量剧增。热管技术以其高效、紧凑及灵活可靠等特点,适合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因性能提升所衍生的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当前电子器件的主流散热方式。
热管作为一种传热装置,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壳体内盛装适量工作液体并低压密封,利用工作液体于壳体内作气液两相间转化时而吸收或放出大量热的原理进行工作。工作液体通常选用汽化热高、流动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沸点较低的液态物质,如水、酒精等。当热管一端与热源接触吸收热量时,其内的工作液体受热蒸发并吸收大量的汽化热,形成的气体快速扩散至热管的另一端进行冷却而放出热量,冷却后再次形成液体并沿壳体内壁回流,如此往复循环即可将热源产生的热量从热管一端传递至另一端而散发出去。为加速冷却后液体的回流速度,通常在壳体内壁上还设置有沟槽或丝网等毛细结构,在毛细结构的毛细吸附力作用下,大大加速冷却液体的回流速度。由于热管具有工作液体循环速度快,传热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其在发热量越来越大的电子散热领域得到广泛而大量的应用。
为确保热管运用时的正常工作及充分发挥其传热性能,使用前针对热管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就变得至关重要。热管的性能参数包括热管两端温差、热管最大热传量及热管内热阻等,其中,热管的最大热传量是衡量热管传热性能较为常用的参数之一,影响它的因素包括工作液体的选择、毛细结构的构造及热管的壳体材料等。热管的最大热传量决定着热管所能承受的最大热负载,并直接影响该热管所能适用的场合,当运用到热管上的最大热负载大于热管的最大热传量时,将会导致热管内的工作液体过度蒸发,致使热管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直至缩减热管使用寿命甚至使其遭受损毁。因此,准确量测热管的最大热传量并据此选择合适的热管,是热管正常工作并确保电子器件正常散热的前提条件之一。
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量测热管最大热传量的量测装置包括仿真电子器件发热的加热装置及用以冷凝热管的冷却装置,其中加热装置设于热管一端对热管进行加热,而冷却装置设于热管另一端对热管进行冷却,从而使热管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然后通过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量至热管内的工作液体全部蒸发,此时加热装置的加热量即为热管的最大热传量。然而,目前的热管量测装置普遍只能量测单一热管,当进行大规模生产或进行品质检验时,往往需要量测大量热管,使用只能量测单一热管的热管量测装置导致效率极低,增加了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高度准确性及可靠性,且可一次精确量测多个热管性能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发明内容】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具有高度准确性及可靠性,且可一次精确量测多个热管性能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内容,提供一种热管性能量测装置,其包括:一加热装置,及一冷却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包括一基座及一盖体,该基座一侧设置有相互绝热的多个加热块,该多个加热块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插入槽,该盖体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插入槽分别对应的第二插入槽,该第二插入槽与第一插入槽组合于一起形成多个第一插入孔,用于分别插入多个待测热管的吸热端,该冷却装置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插入孔,该第二插入孔与上述第一插入孔分别对应,用于分别插入多个待测热管的冷却端。
该基座一侧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沟槽,该多个加热块分别设置于沟槽内。
该基座与该盖体由绝热材料制成。
该冷却装置采用一介质致冷装置。
该介质致冷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用于输入与输出致冷介质的进液口与排液口。
该介质致冷装置内流通有致冷介质。
该致冷介质包括水或液氮。
在靠近待测热管吸热端与冷却端处进一步设置有温度计或热电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通过设置通过对其加热装置及冷却装置的设计,可一次安装、检测多个热管,且不会互相影响,适合对大量热管的快速量测,降低了成本,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线的产品品质检验及其它需快速量测大量热管的领域。因此,本技术方案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是一种具有高度准确性及可靠性,且可一次精确量测多个热管性能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热管性能量测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热管性能量测装置的加热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热管性能量测装置的冷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性能量测装置10,该热管性能量测装置10包括一加热装置11及一冷却装置12。该热管性能量测装置10可用于同时量测多个待测热管13的热传性能。该待测热管13可为一平板型热管或单管型热管,本实施例的待测热管13采用一单管型热管。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加热装置11包括一基座14及一盖体15。该基座14采用由绝热材料制成的立方体结构,其顶部一端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沟槽141。多个金属加热块142分别设置于基座14的沟槽141内,该加热块142底部沿沟槽141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加热孔143,用于插入加热源。该加热块142顶部,与加热孔143同一端,沿沟槽141方向,进一步设置有一第一插入槽144,该第一插入槽144截面为半圆形。该盖体15采用绝热材料制成,其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插入槽151,该第二插入槽151与第一插入槽144一一对应,应用时组合于一起形成一第一插入孔用于插入待测热管13的吸热端。另外,本实施例加热装置11中靠近不同待测热管13的吸热端位置可分别设有温度计或热电偶,用于量测不同待测热管13的吸热端的温度。
请参阅图3,该冷却装置12可采用传统的介质致冷装置。该冷却装置12进一步包括用于输入与输出致冷介质的进液口122与排液口123以及用于插入待测热管13冷却端的多个第二插入孔121。该第二插入孔121分别开设于冷却装置的同一端,其与加热装置11的第一插入孔一一对应。该冷却装置12内循环流通有致冷介质,以持续有效地冷却待测热管13的冷却端。其中所述致冷介质可选用水或液氮以及其它热容较大的冷却介质。另,该冷却装置12中靠近不同待测热管13的冷却端位置可进一步分别设置温度计或热电偶,用于测量不同待测热管的冷却端的温度。
本实施例热管性能量测装置10在应用时,可先将加热源放置于加热孔143内;再将多个待测热管13的吸热端分别插入加热装置11的第一插入槽144内,并通过盖体15盖紧;然后,将多个待测热管13的冷却端分别插入冷却装置12的第二插入孔121内。加热过程中逐步加大加热源的加热量,每次增大加热量的后应保持一段时间至达到热平衡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增大加热量操作(以下相同),直至待测热管13吸热端附近的热电偶测试的温度值T1达到热管内工作液体的汽化温度(假设为T0),此时启动冷却装置12开始工作;接着继续逐步加大加热源112的加热量,并通过控制流过冷却装置12中冷却水循环的水流量保持T1的数值等于T0,并随时注意T1的数值是否出现明显跳动的情形,当T1的数值出现突升点时,则证实待测热管13内的工作液体全部蒸发,因此该温度突升点所对应的加热源的加热量即为待测热管13的最大热传量。由于加热装置11的基座14与盖体15都由绝热材料制成,每个加热块142均被绝热材料隔开,故每个加热块的热量不会互相影响,即本实施例热管性能量测装置10可同时准确量测多个待测热管13的最大热传量。
另外,本实施例热管性能量测装置10为确保待测热管13能与加热装置11的加热块142紧密接触,可进一步通过一外接扣具施加一扣合力于加热装置11的盖体15,提高热传导的效率。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方案热管性能量测装置10可进一步扩展至可同时量测数十支热管,适合快速量测大量热管。
上述实施例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通过对其加热装置及冷却装置的设计,可一次安装、检测多个热管,且不会互相影响,适合对大量热管的快速量测,降低了成本,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线的产品品质检验及其它需快速量测大量热管的领域。因此,本技术方案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是一种具有高度准确性及可靠性,且可一次精确量测多个热管性能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的内。
Claims (8)
1.一种热管性能量测装置,其包括:一加热装置,及一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包括一基座及一盖体,该基座一侧设置有相互绝热的多个加热块,该多个加热块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插入槽,该盖体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插入槽分别对应的第二插入槽,该第二插入槽与第一插入槽组合于一起形成多个第一插入孔,用于分别插入多个待测热管的吸热端,该冷却装置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插入孔,该第二插入孔与上述第一插入孔分别对应,用于分别插入多个待测热管的冷却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一侧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沟槽,该多个加热块分别设置于沟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与该盖体由绝热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装置采用一介质致冷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介质致冷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用于输入与输出致冷介质的进液口与排液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介质致冷装置内流通有致冷介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冷介质包括水或液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性能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待测热管吸热端与冷却端处进一步设置有温度计或热电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365942A CN100516853C (zh) | 2005-08-12 | 2005-08-12 | 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365942A CN100516853C (zh) | 2005-08-12 | 2005-08-12 | 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12606A CN1912606A (zh) | 2007-02-14 |
CN100516853C true CN100516853C (zh) | 2009-07-22 |
Family
ID=37721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3659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6853C (zh) | 2005-08-12 | 2005-08-12 | 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16853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82411B (en) * | 2005-12-02 | 2007-06-11 | Foxconn Tech Co Ltd | Detecting device for heat pipes |
CN104932648B (zh) * | 2015-07-17 | 2019-02-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式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071011B (zh) * | 2015-09-16 | 2018-05-08 | 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冷却板 |
CN105206933B (zh) * | 2015-09-16 | 2018-01-30 | 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散热结构 |
CN106226182B (zh) * | 2016-07-12 | 2019-03-01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在管状试验件中产生应力的夹具 |
CN107621474B (zh) * | 2016-07-15 | 2020-09-25 |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 热导管检测装置 |
CN106442611B (zh) * | 2016-08-30 | 2019-02-15 |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 管壳式换热器性能测试装置 |
CN110927211B (zh) * | 2019-12-11 | 2022-05-13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一种微热管测试平台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950608A (en) * | 1928-05-04 | 1934-03-13 | Habirshaw Cable & Wire Corp |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lectrical strength of cables |
US20050068734A1 (en) * | 2003-09-02 | 2005-03-31 | Thayer John Gilbert | Heat pipe with chilled liquid condenser system for burn-in testing |
CN2694267Y (zh) * | 2004-04-09 | 2005-04-2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板式热管量测装置 |
CN2694269Y (zh) * | 2004-04-02 | 2005-04-2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管测量装置 |
-
2005
- 2005-08-12 CN CNB2005100365942A patent/CN10051685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950608A (en) * | 1928-05-04 | 1934-03-13 | Habirshaw Cable & Wire Corp |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lectrical strength of cables |
US20050068734A1 (en) * | 2003-09-02 | 2005-03-31 | Thayer John Gilbert | Heat pipe with chilled liquid condenser system for burn-in testing |
CN2694269Y (zh) * | 2004-04-02 | 2005-04-2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管测量装置 |
CN2694267Y (zh) * | 2004-04-09 | 2005-04-2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板式热管量测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水热管试验研究. 颜迪民,程萍,许国华,陈希瑞.科学通报,第22卷第10期. 1977 |
水热管试验研究. 颜迪民,程萍,许国华,陈希瑞.科学通报,第22卷第10期. 197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12606A (zh) | 2007-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16853C (zh) | 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 |
CN101026946B (zh) | 环路导热装置 | |
Attia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vapor chamber with different working fluids at different charge ratios | |
CN100334931C (zh) | 用于cpl的带散热片的平面式毛细芯蒸发器 | |
Ong et al. | Two-phase mini-thermosyphon electronics cooling, Part 1: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 |
CN101141871A (zh) | 与平板热管均热器一体化设计的散热装置 | |
CN105118811A (zh) | 一种采用均热板及微通道对多热源器件散热的均温装置 | |
Mozumder et al. |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transfer for heat pipe and its correlation | |
Cataldo et al. |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of a Completely Passive Thermosyphon Cooling System Rejecting Heat by Natural Convection Using the Working Fluids R1234ze, R1234yf, and R134a | |
CN104154787A (zh) | 多级蒸发微通道热管传热散热装置 | |
CN107087374B (zh) | 一种平板式微型环路热管及其注液排气方法 | |
Choi et al. | Cooling performance of a hybrid refrigeration system designed f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rooms | |
He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ir-cooling type loop thermosyphon thermal characteristic with serpentine tube heat exchanger | |
CN108709443B (zh) | 一种微通道平板环路热管 | |
CN100363864C (zh) | 用于若干发热元件的冷却装置 | |
CN108463094B (zh) | 一种设置补偿室的平板式微型环路热管 | |
CN201119229Y (zh) | 与平板热管一体化设计的散热装置 | |
CN107087375B (zh) | 一种蒸发室和蒸汽管道不直接连通的平板式环路热管 | |
Valenzuela et al. | Experiments on the simultaneous two-phase liquid cooling of multiple simulated servers at differing vertical rack positions in steady state | |
CN201569340U (zh) | 平板热管式散热器 | |
CN100445736C (zh) | 热管性能量测装置 | |
CN115915727A (zh) | 一种微型液冷回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ataldo et al. |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of completely passive single and recirculating loop thermosyphon cooling systems using low GWP R1234ze and R1234yf | |
CN107091582B (zh) | 一种毛细芯毛细力变化的平板式微型环路热管 | |
CN206683456U (zh) | 热管传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81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