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2193C - 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系统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系统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2193C
CN100512193C CNB2006100606731A CN200610060673A CN100512193C CN 100512193 C CN100512193 C CN 100512193C CN B2006100606731 A CNB2006100606731 A CN B2006100606731A CN 200610060673 A CN200610060673 A CN 200610060673A CN 100512193 C CN100512193 C CN 1005121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vlan
mac
vid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606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7600A (zh
Inventor
于德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606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12193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47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7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21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219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域以太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城域以太网边缘提供服务的方法,包括:基于C-VLAN的用户桥网络连接到MAC-in-MAC边缘网桥的用户边缘端口;基于MAC-in-MAC边缘网桥的用户边缘以太网口,建立虚拟用户ID和运营商服务的映射关系表;MAC-in-MAC边缘网桥识别数据报文的并根据所述的映射关系完成业务实例映射或出端口映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网络,包括用户桥网络和运营商骨干桥网络,所述用户桥网络通过运营商边缘网桥连接到所述运营商骨干桥网络,所述运营商骨干桥网络之间通过骨干网边缘网桥连接。

Description

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系统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域以太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系统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描述和理解,在介绍现有方案之前,有必要先说明一下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些关键术语。
I组件(I-Component或I-Comp)是MAC-in-MAC边缘网桥的关键转发组件,它是一个S-VLAN桥接组件,该组件在用户侧提供S-Tagged接口或透明(Transparent)接口,在骨干网侧,利用I-SID抽象成虚拟实例端口,提供EISS服务,多个虚拟实例端口往下再汇合成一个ISS端口(往上则由一个ISS根据I-SID分解成多个EISS),骨干源地址(Backbone Source Address,B-SA)就配置这个端口上。
用户桥网络(Customer Bridged Network)特指基于IEEE Std802.1d和IEEE Std802.1q组建的以太网,在IEEE P802.1ad6.0/ah2.0以及本发明中,将其视为城域以太网所要提供服务的对象。
运营商桥网络(Provider Bridged Network)特指基于Q-in-Q方案组建的运营商网络,用于向用户桥网络提供以太服务,进一步扩展了以太网并实现了运营商VLAN和用户VLAN的隔离。
骨干桥网络(Backbone Bridged Network)特指基于MAC-in-MAC方案组建的骨干以太网,主要用于互连多个运营商桥网络。为了方便描述,在本文中,即使在MAC-in-MAC以太网桥中定义了C-Tagged服务接口,将MAC-in-MAC以太网桥的定位推向了用户边缘之后,仍然称其为骨干桥网络。
城域以太网泛指运营商利用以太技术组建的承载网,狭义的讲,就是指使用上述运营商桥网络和骨干桥网络所构成的运营商承载网络。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局域网(LAN)技术,其发展经历了从集线器(HUB)到网桥(Bridge),再到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的过程。VLAN技术通过在以太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DA,Destination Address)和源地址(SA,Source Destination)后插入一个标签(TAG),利用TAG中的12比特虚拟标识(VID,Virtual ID)把以太数据报文分为不同的流域,使得一个物理局域网上可以逻辑地建立多个(最多4K)虚拟的局域网,典型地,一个带TAG的以太报文采用如下格式:
 
DA SA TAG(含VID) 载荷 校验
近年来,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从局域网走向城域网,城域以太网指的是运营商利用以太技术组建的服务网络,运营商所需要的城域以太网不仅要求更多的流域,并且要求和用户网络隔离。为了实现以太网的可扩展性,支持大容量以太承载网,并且隔离用户网络和运营商承载网络,目前提出了Q-in-Q方案和MAC-in-MAC方案。
所谓Q-in-Q,是指嵌套VLAN的意思,该方案在原有VLAN的基础上又扩充了一层VLAN标签,使得流域数量达到4K×4K,并且运营商网络只使用外层VLAN标签做转发依据,即建立起了运营商自己的VLAN,称为运营商VLAN(S-VLAN,Service Provider VLAN),也可以称为一个业务实例,相应地,将原来定义的VLAN称为用户VLAN(Customer VLAN,C-VLAN),把基于C-VLAN的网络称为用户桥网络,把基于Q-in-Q方案的运营商以太网称为运营商桥网络。
对于C-VLAN,数据报文中的用户VLAN标签(Customer TAG,C-TAG)中有用户VLAN ID(Customer VLAN ID,C-VID)用于区分用户流域,而S-VLAN使用运营商VLAN TAG(S-TAG),其格式基本与C-TAG一致,其中有运营商VLAN ID(S-VID)用于区分运营商流域,也为12比特,每个运营商S-VID中含有多个用户C-VID。典型报文格式如下:
 
C-DA C-SA S-TAG(含S-VID) C-TAG(含C-VID) 载荷 校验
Q-in-Q方案定义了三种用户接口:
1.Port-based Service Interface:基于端口的服务接口,在运营商桥网络边缘,基于端口向用户提供服务,从该端口上来的所有用户数据报文(该端口的所有C-VLAN)都映射到该端口所配置的一个业务实例即S-VLAN上;
2.C-Tagged Service Interface:C-Tagged服务接口,运营商桥网络边缘设备能够识别C-TAG,这样即使是同一个端口上来的用户数据报文,可以根据C-VID来选择业务实例,一般说来,基于这个端口会配置多个S-VLAN,每个S-VLAN下复接几个C-VLAN。
3.S-Tagged Service Interface:S-Tagged服务接口,用户桥网络边缘设备能够识别S-VLAN,用户桥网络完成Q-in-Q封装之后才将数据报文提交给运营商桥网络。
简便易用的Q-in-Q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太网的扩展性问题,使得以太网络中用户数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由于Q-in-Q方案中对用户网络的隔离不够彻底,运营商桥网络不得不学习用户MAC地址,使网桥所要建立的转发数据表(Filter Database,FDB)表项大量增加,这成了进一步扩展网络规模的瓶颈。
MAC-in-MAC方案提出在骨干承载网的边缘把来自用户桥网络或者运营商桥网络的整个以太网数据报文再封装一层MAC地址(称为骨干MAC地址,Backbone MAC Address),组成骨干桥网络,形成隧道化传输机制,在骨干桥网络边缘建立MAC接入点,每个边缘节点的骨干MAC地址带动许多用户MAC地址。
在骨干桥网络核心,以太网的工作行为和普通的以太网类似,包括地址学习、转发行为以及生成树等,并且骨干桥网络也有VLAN,称为骨干VLAN(Backbone VLAN,B-VLAN),其标签骨干VLAN TAG(Backbone VLANTAG,B-TAG)的格式也S-TAG一样。但是在骨干桥网络的边缘,要完成两大功能:完成MAC-in-MAC的封装和解封装及进行业务实例映射,MAC-in-MAC方案中定义了一个专用的业务实例标签(Service Instance TAG,I-TAG),内含用户数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Customer DA,C-DA)和源MAC地址(Customer SA,C-SA),I-TAG中还含有业务实例标识(Service Instance ID,I-SID),长24比特或者28比特,每个值表示一个业务实例。这两项功能是在一个称为I组件(I-Component)的桥接部件上完成的,I组件是一个基于S-TAG的桥接部件。另外可用于边缘网桥的部件还有B组件(B-Component),它是基于B-TAG的桥接部件,但是它的部分端口可以识别I-TAG;还有基于S-TAG转发的S-VLAN组件,基于C-TAG转发的C-VLAN组件,边缘网桥可以组合这些组件,然后向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接口。I组件在MAC-in-MAC网桥是必不可缺少的。经过骨干桥网络边缘完成的MAC-in-MAC封装格式如下所示:
 
B-DA B-SA B-TAG(含B-VID) I-TAG(I-SIDC-DAC-SA)      S-TAG(含S-VID) C-TAG(含C-VID) 载荷 校验
MAC-in-MAC方案定义了三种用户接口:
1.Transparent Service Interface:透明服务接口,即基于端口的服务接口,在骨干桥网络边缘基于端口向运营商桥网络或者用户桥网络提供服务,所有来自于此端口的数据报文都被映射到为该端口所配置的业务实例(ServiceInstance,由I-SID标识)中。这种接口是由边缘网桥中的I组件提供的。
2.S-Tagged Service Interface:S-Tagged服务接口,骨干桥网络边缘的端口能够识别S-TAG,基于S-VID做业务实例映射,有两种方式:每个S-VLAN映射到一个业务实例和多个S-VLAN映射到一个业务实例,也称S-TaggedService Bundling Interface。这种接口也是由边缘网桥的I组件提供的。
3.I-Tagged Service Interface:I-Tagged服务接口,在运营商桥网络或者用户桥网络边缘实现了业务实例映射,并完成MAC-in-MAC封装后将数据报文直接提交给核心骨干网,也就是说,边缘网桥中实现B组件,而令I组件实现在用户侧。
MAC-in-MAC方案的优点是,对于骨干桥网络,由于网络核心中的传输和转发仅仅以骨干边缘MAC接入点的MAC地址作为转发依据,而边缘节点数量不是很多,所以骨干以太网核心的FDB不会很大。该方案目前基本上还是定位在骨干桥网络边缘,主要是面对运营商桥网络,虽然也定义了透明服务接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面向用户桥网络,但是却没有象运营商网桥那样,定义C-Tagged接口,不能提供更细粒度的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MAC-in-MAC城域以太网边缘网桥中提供C-Tagged服务接口,以便于使运营商业务以更细的粒度接入用户桥网络,将MAC-in-MAC等网桥推向用户边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城域以太网边缘提供服务的方法,包括:
A、基于C-VLAN的用户桥网络连接到MAC-in-MAC边缘网桥的用户边缘端口;
B、基于MAC-in-MAC边缘网桥的用户边缘以太网口,建立虚拟用户ID和运营商服务的映射关系表,所述虚拟用户ID和运营商服务的映射关系为C-VID和I-SID的映射关系;
C、MAC-in-MAC边缘网桥识别数据报文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完成业务实例映射或出端口映射,所述MAC-in-MAC边缘网桥支持C-Tagged服务接口,并且所述C-Tagged服务接口位于所述边缘网桥的用户侧。
本发明中所述MAC-in-MAC边缘网桥支持C-Tagged服务接口,并且所述C-Tagged服务接口位于所述边缘网桥的用户侧,所述基于C-VLAN的用户桥网络通过C-Tagged服务接口与所述MAC-in-MAC边缘网桥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所述虚拟用户ID和运营商服务的映射关系为C-VID和I-SID的映射关系,并且一个C-VID只能对应一个I-SID,但一个I-SID可以对应多个C-VID。
本发明公开的步骤B进一步包括:
B1、通过配置基于C-VLAN的I组件实现C-VID和I-SID的映射;
B2、以C-VLAN组件和基于S-VLAN的I组件的中继方式实现C-VID和I-SID的映射。
其中上述步骤B1进一步还包括:
B11、在MAC-in-MAC边缘网桥中定义基于C-VLAN的I组件;
B12、为I组件在骨干网侧创建一个业务实例I-SID所关联的EISS虚拟端口;
B13、为步骤B12中的所述虚拟端口指定C-VLAN PVID;
B14、为步骤B12中的所述虚拟端口所属的标记C-VLAN ID。
上述步骤B2进一步还包括:
B21、在MAC-in-MAC边缘网桥的C-VLAN组件上创建一个虚拟端口;
B22、在步骤B21所述的虚拟端口上配置PVID;
B23、在步骤B21所述的虚拟端口上配置所属的C-VLAN ID;
B24、在MAC-in-MAC边缘网桥的I组件上创建一个基于S-VID的透明服务接口,并配置与S-VID相应的端口虚拟ID;
B25、在I组件上骨干网络侧创建一个EISS虚拟端口,并关联一个I-SID,同样配置步骤B24中的与S-VID相应的端口虚拟ID;
B26、为步骤B21所述虚拟端口和步骤B24所述虚拟端口建立关联。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C1、来自用户桥网络的数据报文在基于C-VLAN的I组件中实现C-VID到I-SID的映射;
C2、来自用户桥网络的数据报文在C-VLAN组件和I组件的中继方式中实现C-VID到I-SID的映射。
其中上述步骤C1进一步包括:
C11、判断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有无C-TAG字段,如果有C-TAG字段,则利用C-TAG字段关联到C-VID字段,如果没有C-TAG字段,则利用PVID来关联数据报文;
C12、用C-VID+C-DA进行FDB检索,确定虚拟出端口,即映射业务实例I-SID;
C13、I组件完成报文的封装。
上述步骤C2进一步包括:
判断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有无C-TAG字段,如果有C-TAG字段,则利用C-TAG字段关联到C-VID字段,如果没有C-TAG字段,则利用PVID来关联数据报文。
本发明所述步骤C进一步还包括:
C3、来自运营商骨干桥网络的数据报文在基于C-VLAN的I组件中完成出端口的映射;
C4、来自运营商骨干桥网络的数据报文在C-VLAN组件和基于S-VLAN的I组件的中继方式中实现出端口的映射。
其中所述步骤C3进一步包括:
C31、I组件所述数据报文中提取I-TAG;
C32、I组件根据I-SID确定EISS虚拟端口,然后以C-VID+C-DA为索引查FDB,确定出端口即C-Tagged服务接口;
C33、报文从C-Tagged服务接口送至用户桥网络。
所述步骤C4进一步包括:
C41、I组件所述数据报文中提取I-TAG,并从I-TAG中提取I-SID、C-DA;
C42、在I组件运营商骨干桥网络侧,根据确定EISS虚拟端口,得到端口虚拟ID的值,关联到S-VID;
C43、利用S-VID和C-DA查I组件的FDB,确定出端口为是端口虚拟ID的透明服务接口;
C44、报文从I组件的透明服务接口送至C-VLAN组件中;
C45、C-VLAN组件利用C-DA和C-VID查C-VLAN组件的FDB,确定出端口即C-Tagged服务接口;
C46、报文从C-VLAN组件送至用户桥网络。
本发明还供来了一种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支持C-Tagged服务接口的用户边缘端口,用于和用户桥网络边缘端口直接相连;
至少一个骨干桥网络端口,用于向骨干桥网络中发送数据报文和从骨干桥网络中接收数据报文;
至少一个I组件,用于完成MAC-in-MAC的封装和解封装与进行业务实例映射。
上述网桥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C-VLAN组件,用于实现C-VID和I-SID之间的映射。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城域以太网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桥网络和运营商骨干桥网络,并且所述用户桥网络通过运营商边缘网桥连接到所述运营商骨干桥网络,所述运营商骨干桥网络之间通过骨干网边缘网桥连接,所述运营商边缘网桥支持MAC-in-MAC接入方式,所述运营商边缘网桥的用户侧提供C-Tagged服务接口,其中,所述运营商边缘网桥包括:
至少一个支持C-Tagged服务接口的用户边缘端口,用于和用户桥网络边缘端口直接相连;
至少一个骨干桥网络端口,用于向骨干桥网络中发送数据报文和从骨干桥网络中接收数据报文;
至少一个I组件,用于完成MAC-in-MAC的封装和解封装与进行业务实例映射。
本发明公开的所述骨干网边缘网桥支持MAC-in-MAC接入方式,并且所述用户桥网络是基于C-VLAN的用户桥网络。
本发明公开的系统中的骨干网边缘网桥包括:
至少一个支持C-Tagged服务接口的用户边缘端口,用于和用户桥网络边缘端口直接相连;
至少一个骨干桥网络端口,用于向骨干桥网络中发送数据报文和从骨干桥网络中接收数据报文;
至少一个I组件,用于完成MAC-in-MAC的封装和解封装与进行业务实例映射。
所述网桥还可以至少包括一个C-VLAN组件,用于实现C-VID和I-SID之间的映射。
在本发明所述系统中MAC-in-MAC边缘网桥支持C-Tagged服务接口,并且所述C-Tagged服务接口位于所述边缘网桥的用户侧,并且基于C-VLAN的用户桥网络通过C-Tagged服务接口与所述支持MAC-in-MAC接入方式的运营商边缘网桥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Q-in-Q方案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MAC-in-MAC方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基于C-VLAN的I组件提供C-Tagged服务接口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出的以C-VLAN组件和I组件中继方式提供C-Tagged服务接口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C-Tagged服务接口的城域以太网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定义了一种含有I组件的MAC-in-MAC边缘网桥实现方案,其主要特征在于,在该网桥的用户侧提供了C-Tagged服务接口,使得骨干网边缘网桥(BEB)能够直接根据C-VID选择业务实例,进而使得运营商骨干桥网络能够直接向用户桥网络提供以太服务,而不必经过基于Q-in-Q方案的运营商桥网络,其优点在于在用户边缘可以完成彻底的隔离(MAC-in-MAC),减少了网络的层次,促进了MAC-in-MAC骨干核心网络的发展,减轻了Q-in-Q网络的压力。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仅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表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所提供的为MAC-in-MAC网桥提供C-Tagged接口的方法可以通过配置基于C-VLAN的I组件和以C-VLAN组件和基于S-VLAN的I组件中继方式提供C-Tagged服务接口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
首先说明在MAC-in-MAC网桥中配置基于C-VLAN的I组件提供C-Tagged服务接口的方法。
前文已经提到,一个骨干以太网MAC-in-MAC边缘网桥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I组件,并在I组件中完成业务实例映射和MAC-in-MAC封装/解封装过程,但是直到目前MAC-in-MAC方案主要是面向运营商桥网络的,因此I组件是以S-VLAN为基础的,所以只能提供S-Tagged服务接口和透明服务接口(也是基于S-VID的)。如果要在MAC-in-MAC以太网桥中实现C-Tagged接口,只要令I组件基于C-VLAN,就可以直接建立C-VID到I-SID的映射关系。
如图3所示,基于C-VLAN的I组件是一个C-VLAN转发桥接部件,其用户侧端口能够识别C-TAG,配置的端口VID(Port VID,PVID)也按照C-VID解析,其骨干网侧端口分为许多虚拟端口,每个虚拟端口关联一个I-SID,每个虚拟端口感知C-TAG,配置的PVID也按照C-VID解析,在I组件上完成C-VID和I-SID的关联,具体说来,就是在每个I-SID所关联的虚拟端口上配置所属的C-VLAN。
具体实现方法是,在I组件中直接依据C-VID+C-DA为索引查FDB,命中后得到骨干目的地址(Backbone Destination Address,B-DA)以及关联I-SID,其中I-SID和C-VID的关联关系是事先配置好的,创建I-SID虚拟端口的时候配置端口所属的C-VLAN,就等于配置好了I-SID和C-VID的映射关系,因此从C-VID就可以得到I-SID。但是一个I组件不能同时提供C-Tagged接口和S-Tagged接口,因为前者要求FDB以C-VID+C-DA作为索引,而后者以S-VID+C-DA作为索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MAC-in-MAC网桥中创建两个乃至多个不同功能的I组件,这些I组件有的提供S-Tagged,有的提供C-Tagged接口。
下面以表一所列的对应关系,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
表一
Figure C200610060673D00171
Figure C200610060673D00181
以表一为例,C-VID和I-SID的映射的配置过程如下:
1、创建一个业务实例I-SID,即为I组件在左侧(骨干网侧)建立一个增强子层服务(Enhanced Internal Sublayer Service,EISS)虚拟端口,可以定义I-SID=8081。
2、指定1所述虚拟端口的C-VLAN的PVID,如表一所示,可以定义PVID=33。
3、指定1所述虚拟端口所属的C-VLAN ID,(即端口以Tagged方式加入C-VLAN),如表一所述,可以定义两个,303和22。
参考表一,从C-Tagged服务接口收到C-VID=33数据报文后的典型处理过程如下:
1、识别数据报文的C-TAG,在这里C-VID=33;
2、用C-VID+C-DA查FDB,确定虚拟出端口,关联I-SID=8081;
3、由于I-SID=8081的虚拟端口PVID=33,因此I组件完成的报文封装格式如下:
 
B-DA B-SA B-TAG I-TAG(I-SID=8081) 载荷 校验
假如C-VID=22,则最后的封装格式为:
 
B-DA B-SA B-TAG I-TAG(I-SID=8081) C-TAG(C-VID=22) 载荷 校验
反过来,骨干网数据报文被I-Component接收后,提取I-TAG,根据I-SID确定入EISS虚拟端口,然后用C-VID联合C-DA查FDB,确定出端口即C-Tagged接口。
图4为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即在MAC-in-MAC网桥中以C-VLAN组件和基于S-VLAN的I组件中继方式提供C-Tagged服务接口。在本实施例中,不直接利用I组件向用户提供接口,而是令I组件向C-VLAN组件提供透明服务接口,然后由C-VLAN组件对用户桥网络提供C-Tagged服务接口。
如前所述,对于基于S-VLAN的I组件,不能实现C-VID到I-SID的直接映射。而本发明在C-VID到I-SID的映射过程中加上一个中间步骤,即C-VID先向S-VID映射,然后向I-SID映射,但是这个S-VID对于外部没有实际含义,在网桥内部解析为一个虚拟接口,从用户接收的数据报文根据C-VID确定虚拟出接口,即相当于关联了这个S-VID。而令I组件在内部提供透明服务接口,C-VLAN组件的每个内部虚拟接口和I组件的一个内部透明服务接口相连。从效果上看,最终也是每个业务实例承载一个或者多个C-VLAN,其对应关系可以用表二来表示。
表二
图4所述的方案,C-VID和I-SID的映射配置过程如下:
1、在MAC-in-MAC边缘网桥的C-VLAN组件上创建一个虚拟端口;
2、在1所述虚拟端口上配置PVID,比如令PVID=33;
3、配置1所述虚拟端口所属的C-VLAN ID,(即端口以Tagged方式加入C-VLAN),在这里定义两个,303和22;
4、在MAC-in-MAC边缘网桥的I组件上创建一个透明服务接口,在这里配置PVID=100(是S-VID的意义);
5、在I组件上左侧创建一个EISS虚接口,关联I-SID=8081,也配置PVID=100(是S-VID的意义);
6、把1所述的虚拟端口和4所述虚拟端口关联起来。
则从C-Tagged接口收到一个C-VID=33的数据报文处理过程如下:
1、识别数据报文的C-TAG,在这里C-VID=33;
2、用C-VID+C-DA查C-VLAN组件的FDB,可以确定虚拟出端口,由于该虚拟端口上的PVID为33,因此从C-VLAN出来后报文格式如下:
 
C-DA C-SA 载荷 校验
3、进入透明服务接口,由于PVID=100,关联S-VID=100;
4、利用S-VID和C-DA查I组件的FDB,确定虚拟出接口,关联到I-SID=8081,而PVID=100,则在I组件上完成封装格式的如下:
 
B-DA B-SA B-TAG I-TAG(I-SID=8081) 载荷 校验
考察一个关联于I-SID=8081和C-VID=22的数据报文的反向处理过程:
1、从I组件的左侧端口(骨干网侧)收到报文如下:
 
B-DA B-SA B-TAG I-TAG(I-SID=8081) C-TAG(C-VID=22) 载荷 校验
2、终结骨干以太网的数据包文(即剥离B-DA、B-SA),从I-TAG中提取I-SID、C-DA;
3、在I组件左侧,根据I-SID=8081确定EISS虚拟端口,得到PVID=100,即关联S-VID=100;
4、利用S-VID和C-DA查I组件的FDB,确定出端口,是PVID=100的透明服务接口;
5、报文从I组件的透明服务接口送至C-VLAN组件中,此时格式为:
 
C-DA C-SA C-TAG(C-VID=22) 载荷 校验
6、利用C-DA和C-VID查C-VLAN组件的FDB,能够确定出端口,即C-Tagged服务接口。
7、报文从C-VLAN组件送至用户桥。
每个MAC-in-MAC边缘网桥可以支持多个C-Tagged服务接口,每个用户分配一个或者多个C-Tagged服务接口,但是每个用户应该对应唯一的I组件。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城域以太网络,如图5所示,该网络中用户桥网络通过运营商边缘网桥连接到运营商骨干桥网络,各运营商骨干桥网络之间通过骨干网边缘网桥连接。其中运营商边缘网桥通过C-Tagged接口实现用户接入和业务实例映射和二次MAC封装。运营商骨干桥网络通过骨干网边缘网桥的I-Tagged接口实现互连。
总之,本发明利用在MAC-in-MAC以太网桥用户侧实现C-Tagged接口,直接向用户桥网络提供以太服务,实现了运营商网络与用户网络的隔离,减少了网络的层次,促进MAC-in-MAC骨干核心网络的发展,使位于用户接入层面的运营商桥网络及位于核心网层面的骨干以太网平衡发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在城域以太网边缘提供服务的方法,包括:
A、基于C-VLAN的用户桥网络连接到MAC-in-MAC边缘网桥的用户边缘端口;
B、基于MAC-in-MAC边缘网桥的用户边缘以太网口,建立虚拟用户ID和运营商服务的映射关系,所述虚拟用户ID和运营商服务的映射关系为C-VID和I-SID的映射关系;
C、MAC-in-MAC边缘网桥识别数据报文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完成业务实例映射或出端口映射,所述MAC-in-MAC边缘网桥支持C-Tagged服务接口,并且所述C-Tagged服务接口位于所述边缘网桥的用户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C-VLAN的用户桥网络通过C-Tagged服务接口与所述MAC-in-MAC边缘网桥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用户ID和运营商服务的映射关系为C-VID和I-SID的映射关系具体为:一个C-VID只能对应一个I-SID,但一个I-SID可以对应多个C-VI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
B1、通过配置基于C-VLAN的I组件实现C-VID和I-SID的映射;
B2、以C-VLAN组件和基于S-VLAN的I组件的中继方式实现C-VID和I-SID的映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进一步包括:
B11、在MAC-in-MAC边缘网桥中定义基于C-VLAN的I组件;
B12、在骨干网侧为I组件创建业务实例I-SID所关联的EISS虚拟端口;
B13、为步骤B12中的所述虚拟端口指定C-VLAN PVID;
B14、为步骤B12中的所述虚拟端口指定所属的C-VLAN ID。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进一步包括:
B21、在MAC-in-MAC边缘网桥的C-VLAN组件上创建一个虚拟端口;
B22、在步骤B21所述的虚拟端口上配置C-VLAN PVID;
B23、在步骤B21所述的虚拟端口上配置所属的C-VLAN ID;
B24、在MAC-in-MAC边缘网桥的I组件上创建一个基于S-VID的透明服务接口,并配置与S-VID相应的端口虚拟ID;
B25、在I组件上骨干网络侧创建一个EISS虚拟端口,并关联一个I-SID,同样配置步骤B24中的与S-VID相应的端口虚拟ID;
B26、为步骤B21所述虚拟端口和步骤B24所述虚拟端口建立关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C1、来自用户桥网络的数据报文在基于C-VLAN的I组件中实现C-VID到I-SID的映射;
C2、来自用户桥网络的数据报文在C-VLAN组件和基于S-VLAN的I组件的中继方式中实现C-VID到I-SID的映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1进一步包括:
C11、判断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有无C-TAG字段,如果有C-TAG字段,则利用C-TAG字段关联到C-VID字段,如果没有C-TAG字段,则利用PVID来关联数据报文;
C12、用C-VID+C-DA进行FDB检索,确定虚拟出端口,即映射业务实例I-SID;
C13、I组件完成报文的封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2进一步包括:
判断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有无C-TAG字段,如果有C-TAG字段,则利用C-TAG字段关联到C-VID字段,如果没有C-TAG字段,则利用PVID来关联数据报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C3、来自运营商骨干桥网络的数据报文在基于C-VLAN的I组件中完成出端口的映射;
C4、来自运营商骨干桥网络的数据报文在C-VLAN组件和基于S-VLAN的I组件的中继方式中实现出端口的映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3进一步包括:
C31、I组件从所述数据报文中提取I-TAG;
C32、I组件根据I-SID确定EISS虚拟端口,然后以C-VID+C-DA为索引查FDB,确定出端口即C-Tagged服务接口;
C33、报文从C-Tagged服务接口送至用户桥网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4进一步包括:
C41、I组件从所述数据报文中提取I-TAG,并从I-TAG中提取I-SID、C-DA;
C42、在I组件运营商骨干桥网络侧,根据I-SID确定EISS虚拟端口,得到其虚拟ID的值,关联到S-VID;
C43、利用S-VID和C-DA查I组件的FDB,确定出端口为端口虚拟ID的透明服务接口;
C44、报文从I组件的透明服务接口送至C-VLAN组件中;
C45、C-VLAN组件利用C-DA和C-VID查C-VLAN组件的FDB,确定出端口即C-Tagged服务接口;
C46、报文从C-VLAN组件送至用户桥网络。
13、一种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支持C-Tagged服务接口的用户边缘端口,用于和用户桥网络边缘端口直接相连;
至少一个骨干桥网络端口,用于向骨干桥网络中发送数据报文和从骨干桥网络中接收数据报文;
至少一个I组件,用于完成MAC-in-MAC的封装和解封装与进行业务实例映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C-VLAN组件,用于实现C-VID和I-SID之间的映射。
15、一种城域以太网系统,包括用户桥网络和运营商骨干桥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桥网络通过运营商边缘网桥连接到所述运营商骨干桥网络,所述运营商骨干桥网络之间通过骨干网边缘网桥连接,所述运营商边缘网桥支持MAC-in-MAC接入方式,所述运营商边缘网桥的用户侧提供C-Tagged服务接口,其中,所述运营商边缘网桥包括:
至少一个支持C-Tagged服务接口的用户边缘端口,用于和用户桥网络边缘端口直接相连;
至少一个骨干桥网络端口,用于向骨干桥网络中发送数据报文和从骨干桥网络中接收数据报文;
至少一个I组件,用于完成MAC-in-MAC的封装和解封装与进行业务实例映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I组件为基于C-VLAN的I组件或者基于S-VLAN的I组件;
所述基于C-VLAN的I组件用于实现C-VID和I-SID之间的映射;
且当所述I组件为基于S-VLAN的I组件时,所述运营商边缘网桥还包括至少一个C-VLAN组件,所述基于S-VLAN的I组件用于向所述C-VLAN组件提供透明服务接口,所述C-VLAN组件用于对所述用户桥网络提供C-Tagged服务接口。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干网边缘网桥支持MAC-in-MAC接入方式。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桥网络是基于C-VLAN的用户桥网络。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C-VLAN的用户桥网络通过C-Tagged服务接口与所述支持MAC-in-MAC接入方式的运营商边缘网桥连接。
CNB2006100606731A 2006-05-11 2006-05-11 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系统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219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606731A CN100512193C (zh) 2006-05-11 2006-05-11 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系统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606731A CN100512193C (zh) 2006-05-11 2006-05-11 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系统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7600A CN101047600A (zh) 2007-10-03
CN100512193C true CN100512193C (zh) 2009-07-08

Family

ID=38771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067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2193C (zh) 2006-05-11 2006-05-11 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系统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1219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922B (zh) * 2008-05-05 201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控制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8238340B2 (en) * 2009-03-06 2012-08-0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Transport multiplexer—mechanisms to force ethernet traffic from one domain to be switched in a different (external) domain
ES2509940T3 (es) * 2009-11-13 2014-10-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uente de Borde de Proveedor con interfaz de servicios de abonado
US8705534B2 (en) 2009-11-13 2014-04-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ovider edge bridge with remote customer service interface
CN102882699B (zh) * 2011-07-14 2015-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边缘节点的分配方法和装置及边缘节点控制器
CN102355424B (zh) * 2011-10-20 2016-06-15 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mim与vpls互通转发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94711B (zh) 2012-03-28 2014-11-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边缘设备上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边缘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7600A (zh) 2007-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2193C (zh) 城域以太网网桥设备、系统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方法
CN100542122C (zh) 一种vlan交换隧道的复用方法和vlan交换域
CN101166137B (zh) 对不同虚拟局域网业务进行隔离的方法
CN100502336C (zh) 城域以太网网桥、系统及提供服务的方法
US8483218B2 (en) Packet transport layer apparatus
CN101127696B (zh) 二层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和网络及节点设备
US8619784B2 (en) Mapping PBT and PBB-TE traffic to VPLS and other services
CN100442772C (zh) 一种桥接转发方法
US8605735B2 (en) Method of supporting an open provider backbone network
CN101146016B (zh) 以太帧传输方法和以太网架构
CN101442467B (zh) 在基于运营商骨干网传送的网络中提供多点到多点连接的方法
CN103326918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US7839800B2 (en) Multiple I-service registration protocol (MIRP)
CN1984062A (zh) 骨干桥接技术嵌套组网的方法和系统
WO2010135996A1 (en) Using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d network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es visible to core bridges in the data center
CN100563205C (zh) 隔离用户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方法及其应用的网络设备
CN101729274A (zh) 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EP2338257B1 (en) Multicasting in a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network
CN100358322C (zh) 多层虚拟局域网交换的方法
CN100518128C (zh) 一种pbt网络中多点到多点vpn互联的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CN102136981B (zh) 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US8520680B1 (en) Address learning in a layer two bridging network
JP5522071B2 (ja) エッジ中継装置、エッジ中継装置の冗長システム、広域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エッジ中継装置用のフレーム転送方法
CN103188123A (zh) 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及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1437037B (zh) 二层协议报文的隧道透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