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6981B - 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6981B
CN102136981B CN 201010215918 CN201010215918A CN102136981B CN 102136981 B CN102136981 B CN 102136981B CN 201010215918 CN201010215918 CN 201010215918 CN 201010215918 A CN201010215918 A CN 201010215918A CN 102136981 B CN102136981 B CN 102136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 frame
vlan
tree
ether
bit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159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6981A (zh
Inventor
江元龙
黄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 Qingping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2159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69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6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6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6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69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其中的一种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包括:第一主干边缘网桥接收第一以太帧;检测第一以太帧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签;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则设置第一以太帧的以太树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发送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以便于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到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后,根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对第一以太帧进行处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有助于在PBBN架构下实现E-Tree业务。

Description

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通信的实际需要,城域以太网论坛(MEF,Metro Ethernet Forum)定义一种新的以太网虚连接(EVC,Ethernet Virtual Connection)业务,即以太树(E-Tree,Ethernet-Tree)业务。MEF定义的E-Tree业务是一种较通用灵活的业务模型。
E-Tree业务具有如下连通特性:根(Root)节点到叶子(Leaf)节点为一对多关系,并可能存在多个Root节点;Root节点的以太帧可发送到任意其它Root节点和Leaf节点,Leaf节点的以太帧可发送到任意Root节点;Leaf节点和Leaf节点之间不能连通,需要隔离。
运营商主干网桥(PBB,Provider Backbone Bridge)技术是一种便于将以太网用于城域传送网络,以支持高扩展性和高质量的以太网业务传送的新传送技术。PBB技术扩展了以太网的帧格式,能够支持两层媒体接入控制地址的嵌套,以便支持运营商和用户地址空间的有效隔离;PBB技术还增加了I-TAG标签以标识更多的用户业务实例,其能够支持多达224个用户业务实例。运用PBB技术的运营商主干网桥网络(PBBN,PBB Network)目前已经被业界广泛认可和推广。
现有的PBBN实际是建立一种全连通的无连接以太网络,使得无论从根节点还是从叶子发出的数据流,都会到达所有其它的根节点和叶子节点,因此还无法满足E-Tree业务下的叶子隔离要求,即目前还未在PBBN架构下真正的实现E-Tree业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有助于在PBBN架构下实现E-Tree业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包括:
第一主干边缘网桥接收第一以太帧;
检测第一以太帧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签;
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则设置第一以太帧的以太树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发送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以便于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到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后,根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对第一以太帧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以太树业务的实现方法,包括:
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包含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
检测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
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且第一以太帧对应的所有出端口都为叶子端口,则丢弃第一以太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以太帧;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以太帧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签;
封装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时,设置第一以太帧的以太树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以便于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到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后,根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对第一以太帧进行转发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包含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
转发控制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且第一以太帧对应的所有出端口都为叶子端口时,丢弃第一以太帧。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BEB设备从PBN或客户节点接收到以太帧后,检测该以太帧的VLAN标签,当确定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后,设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并发送,使得其它BEB设备在接收到该以太帧后,可以根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来明确其转发处理逻辑,对该以太帧进行丢弃或转发处理,该方案有助于在PBBN架构下实现E-Tree业务;同时也可避免对来自叶子VLAN的以太帧不必要的分组洪泛和组播,进而可相对提高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BBN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流程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I-TAG标签原始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E-Tree属性标识位的I-TAG标签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承载E-Tree属性标识位的I-TAG标签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承载E-Tree属性标识位的I-TAG标签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树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相关装置,有助于在PBBN架构下实现E-Tree业务。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非对称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技术可用于在以太网上实现E-Tree业务。当根节点和叶子节点分别通过根端口和叶子端口以无标签(untagged)方式接入交换机(网桥)时,在非对称VLAN技术中,交换机可为每个接入端口配置单独的端口VLAN标识(PVID,Port VLAN ID)及成员集(member set和untagged set),并且分别配置需要转发的出端口集合。
当以太帧从一个叶子节点接入的untagged端口进入交换机时,它会被打上对应于该叶子VLAN的PVID,并被转发到根节点接入的端口,最后被转发到根节点;当以太帧从根节点接入的端口进入交换机时,它会打上对应于根VLAN的PVID,然后到达所有的成员集,即所有叶子节点。
非对称VLAN技术可以进一步扩展为根VLAN和叶子VLAN的一般解决方案,即,一个E-Tree业务对应的所有叶子节点可通过一个叶子VLAN来到达所有的根节点,而所有的根节点可通过一个根VLAN来到达所有的叶子节点和其它根节点。
在PBBN架构下,主干边缘网桥(BEB,Backbone Edge Bridge)为PBBN的边缘设备,运营商边缘网桥(PEB,Provider Edge Bridge)则为运营商桥网络(PBN,Provider Bridge Network)的边缘设备,为便于描述,可将PEB和BEB统称为运营商边缘设备(PE,Provider Edge)。各PBBN间可通过BEB连接,PBN可通过BEB接入PBBN,而客户边缘设备(CE,Customer Edge)可通过PEB接入到PBN。其中,PEB设备可包含一个S-VLAN网桥组件,还可包含一个或多个C-VLAN网桥组件。
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PBBN架构场景下,CE1、CE2、CE3、CE4和CE5为客户边缘设备;PE1、PE2和PE3为PEB设备,PE4、PE5和PE6为BEB设备。
其中,CE1(根节点)和CE2(叶子节点)分别通过以太链路连接到PBN-1的PE1,CE3(根节点)和CE4(叶子节点)分别通过以太链路连接到PBN-2的PE2,CE5(叶子节点)通过以太链路连接到PBN-2的PE3。PBN-1通过PE4接入到PBBN-2,PBN-2通过PE6接入到PBBN-3。PBBN-1通过BEB设备与PBBN-2、PBBN-3连接。
通常客户既可以通过VLAN(C-VLAN)方式接入一个PEB设备(例如图1所示架构中的PE1),也可通过无标签(untagged)或优先级标签(priority tagged)模式接入PEB设备(此时,在该链路上收发的以太帧是不带标签或只带优先级标签的)。对于通过untagged或priority tagged模式接入PEB设备的情况,PEB设备中的C-VLAN网桥组件可以将端口的PVID设置为对应特定C-VLAN的值(该C-VLAN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当不带标签或带priority C-TAG的以太帧到达该端口后,则C-VLAN网桥为该以太帧打上数值为该C-VLAN网桥端口的PVID的相应C-VLAN标签。因此,在上述两种情况下,PE1中的S-VLAN网桥组件都可接收到带C-VLAN标签的以太帧,然后S-VLAN网桥为其打上S-VLAN标签。打上S-VLAN标签的以太帧通过PBN网络到达PBBN网络的主干边缘网桥(如PE4)。主干边缘网桥为从PBN网络接收到的以太帧添加I-TAG标签,并且增加主干媒体访问控制(B-MAC,Backbone Media Access Control)源地址、B-MAC目的地址以及B-VLAN标签等封装,之后在PBBN中则根据B-VLAN和B-MAC地址进行以太分组转发。
本发明实施例考虑将非对称VLAN技术运用到PBBN等网络架构下,力求在PBBN等网络架构下实现E-Tree业务。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第一主干边缘网桥接收第一以太帧;检测第一以太帧的VLAN标签;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则设置第一以太帧的以太树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发送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以便于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到该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后,根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对第一以太帧进行处理。
参见图2,具体步骤可以包括:
210、第一主干边缘网桥BEB接收第一以太帧;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在运营商边缘网桥PEB设备(如图1中的PE1)面向客户的入口方向,可配置入端口VLAN映射表,将叶子端口对应的C-VLAN映射到叶子S-VLAN,将根端口对应的C-VLAN映射到根S-VLAN。
当某个客户以太帧(可称第一以太帧)通过C-VLAN网桥进入S-VLAN网桥时,S-VLAN网桥可根据C-VLAN和VLAN映射表将该以太帧打上相应的叶子S-VLAN标签或根S-VLAN标签,即,若以太帧的入端口为叶子端口,由于其对应的C-VLAN映射到叶子S-VLAN,则该以太帧打上叶子S-VLAN标签;若以太帧的入端口为根端口,由于其对应的C-VLAN映射到根S-VLAN,则该以太帧打上根S-VLAN标签。
此外,在PEB设备(如PE1、PE2、PE3)面向客户的出口方向,对于C-VLAN接入的模式,可为每个E-Tree业务端口配置出端口VLAN映射表。当PEB设备接收到需要发送到该PEB设备的CE的以太帧时,对于需要发送到CE的对应端口为根端口(即,根节点接入的端口)的以太帧,需要将叶子C-VLAN转换到根C-VLAN上,即将C-VLAN标签为叶子C-VLAN标签的以太帧的该C-VLAN标签修改为根C-VLAN标签,并通过该根端口发送。对于需要发送到CE的对应端口为叶子端口(即,叶子节点接入的端口)的以太帧,则将根C-VLAN转换到叶子C-VLAN上,即将C-VLAN标签为根C-VLAN标签的以太帧的C-VLAN标签修改为叶子C-VLAN标签,并通过该叶子端口发送。
第一主干边缘网桥(BEB设备)接收第一以太帧,该以太帧中包含S-VLAN网桥打上的S-VLAN标签(如叶子S-VLAN标签、根S-VLAN标签或其它类型的S-VLAN标签),当然,该以太帧还可包含C-VLAN标签等VLAN标签。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在针对在PBBN实现E-Tree业务,因此主要关注S-VLAN网桥打上的S-VLAN标签为叶子S-VLAN标签或根S-VLAN标签的场景。
220、第一BEB检测第一以太帧的VLAN标签。
在实际应用中,可预先在第一主干边缘网桥上进行叶子/根S-VLAN等的VLAN相关参数的配置,使得第一主干边缘网桥可根据接收到的以太帧的S-VLAN标签(例如叶子S-VLAN和根S-VLAN的VLAN-ID具有不同的取值范围),确定出该以太帧是来自叶子VLAN,还是根VLAN。
在接收到第一以太帧后,第一主干边缘网桥检测该以太帧包含的S-VLAN标签(叶子S-VLAN标签或根S-VLAN标签),根据该以太帧包含的S-VLAN标签,可确定该以太帧是来自叶子VLAN还是根VLAN,若该以太帧包含的S-VLAN标签为根S-VLAN标签,则可确定该以太帧是来自根VLAN,若该以太帧包含的S-VLAN标签为叶子S-VLAN标签,则可确定该以太帧是来自叶子VLAN。
230、第一BEB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则设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主干边缘网桥可为接收到的第一以太帧添加I-TAG标签,若将E-Tree属性标识位设置在I-TAG标签(E-Tree属性标识位可包括I-TAG标签中的三个比特位中的任一个比特或其组合)中。
当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时,第一主干边缘网桥可设置I-TAG标签中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对于接收到以太帧来自E-Tree业务的叶子VLAN或根VLAN的情况,若其E-Tree属性标识位的值为除叶子VLAN相应取值外的其它取值,则均可以认为该以太帧来自根VLAN。此时,PBBN中的其它BEB设备(如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到第一主干边缘网桥转发的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后,可根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确定该以太帧是否来自叶子VLAN。
或者,第一BEB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根VLAN,还可设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根VLAN。
可以理解,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不同取值,可以指示出该以太帧的相应E-Tree业务属性(如是否来自叶子VLAN或根VLAN),当然,E-Tree属性标识位的不同取值所对应指示的E-Tree业务属性,可以由PBBN中的设备相互约定,或者通过协议规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关注利用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该以太帧是否来自叶子VLAN或根VLAN的情况。
240、第一BEB发送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以便于第二BEB接收到该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后,根据该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对第一以太帧进行丢弃或转发等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主干边缘网桥对E-Tree属性标识位进行设置,在为以太帧添加I-TAG标签后,还可为该以太帧增加B-MAC地址和B-VLAN标签封装,之后在PBBN按照B-VLAN和B-MAC地址进行以太分组转发。
可以理解,由于BEB设备对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进行了设置,这就有利于明确接收该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以太帧的其它BEB设备的处理逻辑,可便于其它BEB设备根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对该以太帧进行对应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主要是以将E-Tree属性标识位设置在I-TAG标签中为例进行说明的,当然E-Tree属性标识位也可以设置在其它标签中,例如设置在B-VLAN标签中,或者也可利用一个新标签来承载E-Tree属性标识位,此处不再一一详述。
对应每个E-Tree业务,主干边缘网桥可对I接口的端口属性(Root或Leaf属性)进行设置。对于不同的E-Tree业务,其对应I接口的端口属性可能不尽相同,BEB设备对I接口的端口属性的设置对应具体的E-Tree业务,通常不同的E-Tree业务对应不同的I接口,并且BEB设备可对各个I接口分别设置其端口属性。其中,端口的Root或Leaf属性,可取决于该I接口所连接的PBN网络的所有对应于该E-Tree业务的节点属性。
举例来说,若BEB设备的某个端口所连接的出口PBN网络下全部是叶子节点,则该端口为叶子端口;否则该端口为根端口。BEB设备对I接口的端口属性的设置可根据实际网络情况,通过管理平面进行配置完成或者通过以太网的控制协议(例如MVRP协议)扩展来通告和自动设置完成。例如,BEB设备的端口所连接的出口PBN网络下root节点可通告其Root属性,当E-Tree业务的所有节点注册时通告其Root/Leaf属性,只要所在出口网络下至少有一个节点通告其属性为Root,则BEB设备相应的I-Interface可设置为Root属性,若所在出口网络的所有节点都通告其属性为Leaf(或无节点通告),则BEB设备相应的I-Interface可设置为Leaf属性。
PBBN中的其它BEB设备(如第二主干边缘网桥)若接收第一以太帧;可检测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且第一以太帧对应的所有出端口都为叶子端口,则丢弃第一以太帧。可以理解,由于接收到来自叶子VLAN的以太帧时,若该以太帧对应的所有出端口都为叶子端口,则丢弃该以太帧(可看成是在叶子端口丢弃该以太帧),也就可以实现端对端的E-Tree业务叶子隔离,同时也可避免对来自叶子VLAN的以太帧不必要的分组洪泛和组播(部分来自叶子VLAN的以太帧可在PBBN终结)。
进一步的,第二主干边缘网桥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且第一以太帧对应的出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根端口,则通过该根端口发送第一以太帧,即不通过叶子端口发送第一以太帧。第二主干边缘网桥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根VLAN(或来自非E-Tree业务),则可通过该第一以太帧对应的出端口发送第一以太帧。
进一步的,第一主干边缘网桥也可从PBBN接收以太帧(用第二以太帧表示);并检测第二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二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二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且第二以太帧对应的出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根端口,则通过该根端口发送第一以太帧,即不通过叶子端口发送第一以太帧。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二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二以太帧来自根VLAN(或来自非E-Tree业务),则可通过该第二以太帧对应的出端口发送第二以太帧。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中BEB设备从PBN或客户节点接收到以太帧后,检测该以太帧的VLAN标签,当确定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后,将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设置为指示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并发送,使得其它BEB设备在接收到该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以太帧后,可以根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来明确其处理逻辑,对该以太帧进行丢弃或转发等处理,该方案有助于在PBBN架构下实现E-Tree业务;同时也可避免对来自叶子VLAN的以太帧不必要的分组洪泛和组播,进而可相对提高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可包括: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包含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检测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且第一以太帧对应的所有出端口都为叶子端口,则丢弃第一以太帧。进一步的,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或根VLAN,且第一以太帧对应的出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根端口,则通过该根端口发送第一以太帧。
实施例二
下面通过在如图1所示的PBBN架构场景下,以利用I-TAG标签来承载E-Tree属性标识位,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
301、PE1的S-VLAN网桥接收以太帧。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可通过网管系统自动配置或手动配置的方式,预先在各BEB(PE4、PE5和PE6)、PEB(PE1、PE2和PE3)等设备配置VLAN相关参数,使得各BEB和PEB可识别来自不同VLAN的以太帧,或对以太帧进行不同VLAN的封装。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在PE1的S-VLAN网桥面向客户的入口方向,可配置入端口VLAN映射表,将叶子端口对应的C-VLAN映射到叶子S-VLAN,将根端口对应的C-VLAN映射到根S-VLAN。
当某个客户以太帧通过PE1的C-VLAN网桥进入S-VLAN网桥时,S-VLAN网桥可根据C-VLAN和VLAN映射表将该以太帧打上相应的叶子S-VLAN标签或根S-VLAN标签,即,若以太帧的入端口为叶子端口,由于其对应的C-VLAN映射到叶子S-VLAN,则该以太帧打上叶子S-VLAN标签;若以太帧的入端口为根端口,由于其对应的C-VLAN映射到根S-VLAN,则该以太帧打上根S-VLAN标签。
例如叶子节点CE2发送了以太帧,该以太帧通过PE1的C-VLAN网桥达到PE1的S-VLAN网桥,C-VLAN网桥为来自叶子节点CE2的以太帧添加叶子C-VLAN标签,S-VLAN网桥接收已添加了叶子C-VLAN标签的以太帧,为已添加叶子C-VLAN标签的以太帧添加叶子S-VLAN标签。
此外,在PE1面向客户的出口方向,对于C-VLAN接入的模式,可为每个E-Tree业务端口配置出端口VLAN映射表。当PEB设备接收到需要发送到该PEB设备的CE的以太帧时,对于需要发送到的CE的对应端口为根端口的以太帧,需要将叶子C-VLAN转换到根C-VLAN上,即将C-VLAN标签为叶子C-VLAN标签的以太帧的该C-VLAN标签修改为根C-VLAN标签,并通过该根端口发送;对于需要发送到的CE的对应端口为叶子端口的以太帧,则将根C-VLAN转换到叶子C-VLAN上,即将C-VLAN标签为根C-VLAN标签的以太帧的该C-VLAN标签修改为叶子C-VLAN标签,并通过该叶子端口发送。
PE2、PE3等其它PEB设备的端口VLAN映射表配置方式与PE1类似。
302、PE1通过相应端口发送添加了S-VLAN标签的以太帧。
其中,该包含S-VLAN标签的以太帧通过PBN-1到达PBBN-1的主干边缘网桥PE4。
303、主干边缘网桥PE4接收包含S-VLAN标签的以太帧,检测该以太帧的S-VLAN标签;此处PE4根据检测结果可确定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PE4进一步为该以太帧添加I-TAG标签,并设置I-TAG标签中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其中,I-TAG标签的原始结构可如图4-a所示,其中包括3bit的保留RES字段,在实际应用中,可将I-TAG标签原始结构中RES字段的其中一个或多个比特(1bit、2bit或3bit)作为E-Tree属性标识位。
举例来说,若将其中的1bit作为E-Tree属性标识位(可如图4-b所示),则例如可用取值“1”指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用取值“0”指示该以太帧来自根VLAN;若将其中的2bit作为E-Tree属性标识位(可如图4-c所示),则例如可用取值“11”指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可用取值“00”指示该以太帧来自根VLAN(或者利用除“11”以外的其它取值指示该以太帧来自根VLAN);若将其中3bit作为E-Tree属性标识位(可如图4-d所示),则例如可用取值“101”指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可用取值“010”指示该以太帧来自根VLAN(或者,利用除“101”以外的其它取值来指示该以太帧来自根VLAN),以此类推不限于此。
下面以E-Tree属性标识位为I-TAG标签中的1位为例,此处,PE4将I-TAG标签中的E-Tree属性标识位置“1”,指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PE4进一步为该以太帧添加B-MAC地址和B-VLAN标签封装,之后在PBBN按照B-VLAN和B-MAC地址进行分组转发。
包含I-TAG标签、B-MAC地址和B-VLAN标签的以太帧通过PBBN可到达主干边缘网桥PE5和PE6等。
对应每个E-Tree业务,主干边缘网桥PE4、PE5和PE6等BEB设备可对I接口的端口属性(Root或Leaf属性)进行设置。对于不同的E-Tree业务,其I接口的端口属性可能不尽相同,BEB设备对I接口的端口属性的设置对应具体的E-Tree业务,通常不同的E-Tree业务对应不同的I接口,并且BEB设备可对各个I接口分别设置其端口属性。其中,端口的Root或Leaf属性,可取决于该I接口所连接的PBN网络的所有对应于该E-Tree业务的节点属性。
举例来说,对应某E-Tree业务,若BEB设备的某个端口所连接的出口PBN网络下全部是叶子节点,则该端口为叶子端口;否则该端口为根端口。BEB设备对I接口的端口属性的设置可根据实际网络情况,通过管理平面进行配置完成或者通过MVRP协议扩展来通告和自动设置完成。例如,BEB设备的端口所连接的出口PBN网络下root节点可通告其Root属性,当E-Tree业务的所有节点注册时通告其Root/Leaf属性,只要所在出口网络下至少有一个节点通告其属性为Root,则BEB设备相应的I-Interface可设置为Root属性,若所在出口网络下的所有节点都通告其属性为Leaf(或无节点通告),则BEB设备相应的I-Interface可设置为Leaf属性。
304、PE5接收包含I-TAG标签、B-MAC地址和B-VLAN标签的以太帧,检测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此处,PE5根据检测结果可确定出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若该以太帧在PE5中对应的所有出端口都为叶子端口,则PE5丢弃该以太帧,即不通过叶子端口发送该以太帧,实现了来自叶子VLAN的以太帧在主干边缘网桥的终结。
305、PE6接收包含I-TAG标签、B-MAC地址和B-VLAN标签的以太帧;
306、PE6检测接收的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此处,PE6根据检测结果可确定出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若该以太帧在PE6中对应的出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根端口,PE6进一步剥离该以太帧包含的I-TAG标签、B-MAC地址和B-VLAN标签,之后再通过该一个或多个根端口发送剥离I-TAG标签、B-MAC地址和B-VLAN标签的以太帧,即不通过叶子端口发送该以太帧。
例如,PE3下全部为叶子节点,PE2下包括叶子节点和根节点,剥离I-TAG标签、B-MAC地址和B-VLAN标签的以太帧通过PBN-2到达PE2等。
307、PE2的S-VLAN网桥接收剥离了I-TAG标签、B-MAC地址和B-VLAN标签的以太帧。PE2根据该以太帧的S-VLAN标签和转发过滤表,确定该以太帧可到达的PE2的S-VLAN网桥的出端口集合。
在PE2的S-VLAN网桥的转发过滤表中,叶子S-VLAN的成员集合只包括根端口;而根S-VLAN的成员集合既包括根端口,也包括所有叶子端口。PE2的S-VLAN网桥剥离该以太帧的S-VLAN标签,并通过相应的出端口发送该剥离S-VLAN标签的以太帧。从而使得剥离S-VLAN标签的以太帧能够到达CE3,但并不到达CE4,因此实现了E-Tree业务的叶子隔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某E-Tree业务的叶子VLAN的以太帧的PBBN传送过程为例进行说明的。若是CE1或CE3等根节点发送的以太帧,则可通过PBN到达其它根节点和叶子节点。主干边缘网桥若确定出接收到来自根VLAN以太帧,亦可设置其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该以太帧来自根VLAN,其它主干边缘网桥可据此进行区别处理。
在PBBN网络不同的网桥上,S-VLAN还可进行转换,但只要保证根和叶子VLAN的语义在整个网络中保持一致,则不影响本方案的实现。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中BEB设备从PBN或客户节点接收到以太帧后,检测该以太帧的VLAN标签,当确定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后,设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并发送,使得其它BEB设备在接收到该以太帧后,可以根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来明确其处理逻辑,对该以太帧进行丢弃或转发等处理,该方案有助于在PBBN架构下实现E-Tree业务;同时也可避免对来自叶子VLAN的以太帧不必要的分组洪泛和组播,进而可相对提高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进一步的,利用I-TAG标签来承载E-Tree属性标识位,实现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进一步的,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用于实现上述方案的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实施例三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干边缘网桥50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510、第一检测模块520、封装模块530和发送模块540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第一以太帧;
第一检测模块520,用于检测第一接收模块510接收的第一以太帧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签;
封装模块530,用于在根据第一检测模块520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时,设置第一以太帧的以太树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发送模块540,用于发送封装模块530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以便于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到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后,根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对第一以太帧进行处理。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封装模块530具体可用于,在根据第一检测模块520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时,为第一以太帧添加I-TAG标签,并设置该I-TAG标签中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封装模块530还用于,在根据第一检测模块520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根VLAN,设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根VLAN。
封装模块530还用于,为第一以太帧添加B-VLAN标签和B-MAC地址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500可配置于主干边缘网桥,可如上述实施例中的PE4,其功能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配置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500的BEB设备从PBN或客户节点接收到以太帧后,检测该以太帧的VLAN标签,当确定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后,设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并发送,使得其它BEB设备在接收到该以太帧后,可以根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来明确其处理逻辑,对该以太帧进行丢弃或转发等处理,该方案有助于在PBBN架构下实现E-Tree业务;同时也可避免对来自叶子VLAN的以太帧不必要的分组洪泛和组播,进而可相对提高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进一步的,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500利用I-TAG标签来承载E-Tree属性标识位,实现容易,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实施例四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600,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610、第二检测模块620和转发控制模块630。
其中,第二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包含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
第二检测模块620,用于检测第二接收模块610接收的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
转发控制模块630,用于在根据第二检测模块620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且第一以太帧对应的所有出端口都为叶子端口时,丢弃第一以太帧。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转发控制模块630还用于,在根据第二检测模块620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或根VLAN,且该第一以太帧对应的出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根端口时,通过该根端口发送第一以太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600可配置于主干边缘网桥中,其可如上述实施例中的PE5或PE6,其所有功能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配置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600的BEB设备从PBBN接收到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以太帧后,可以根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来明确其处理逻辑,对该以太帧进行丢弃或转发等处理,该方案有助于在PBBN架构下实现E-Tree业务;同时也可避免对来自叶子VLAN的以太帧不必要的分组洪泛和组播,进而可相对提高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实施例五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主干边缘网桥710和第二主干边缘网桥720。
其中,第一主干边缘网桥710,用于接收第一以太帧;检测该第一以太帧的VLAN标签;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则设置第一以太帧的以太树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发送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
第二主干边缘网桥720,用于接收包含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检测该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且第一以太帧对应的所有出端口都为叶子端口,则丢弃该第一以太帧。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第二主干边缘网桥720还用于,在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或根VLAN,且该第一以太帧对应的出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根端口时,通过该根端口发送第一以太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500和/或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600。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BEB设备从PBN或客户节点接收到以太帧后,检测该以太帧的VLAN标签,当确定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后,设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出该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并发送,使得其它BEB设备在接收到该以太帧后,可以根据该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来明确其处理逻辑,对该以太帧进行丢弃或转发等处理,该方案有助于在PBBN架构下实现E-Tree业务;同时也可避免对来自叶子VLAN的以太帧不必要的分组洪泛和组播,进而可相对提高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进一步的,利用I-TAG标签来承载E-Tree属性标识位,实现容易,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干边缘网桥接收第一以太帧;
检测第一以太帧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签;
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则设置第一以太帧的以太树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发送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以便于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到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后,根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对第一以太帧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设置第一以太帧的以太树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包括:
为第一以太帧添加I-TAG标签,并设置所述I-TAG标签中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根VLAN,设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根VLAN;
发送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
3.一种以太树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包含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
检测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
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且第一以太帧对应的所有出端口都为叶子端口,则丢弃第一以太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出所述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所述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或根VLAN,且所述第一以太帧对应的出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根端口,则通过所述根端口发送第一以太帧。
5.一种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以太帧;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以太帧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签;
封装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时,设置第一以太帧的以太树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以便于第二主干边缘网桥接收到设置了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后,根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的指示,对第一以太帧进行转发处理;
其中,所述封装模块具体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时,为第一以太帧添加I-TAG标签,并设置所述I-TAG标签中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模块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来自根VLAN,设置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以指示第一以太帧来自根VLAN。
7.一种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包含E-Tree属性标识位的第一以太帧;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
转发控制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出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且第一以太帧对应的所有出端口都为叶子端口时,丢弃第一以太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发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根据第二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出所述第一以太帧的E-Tree属性标识位指示出第一以太帧来自叶子VLAN或根VLAN,且所述第一以太帧对应的出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根端口时,通过所述根端口发送第一以太帧。
CN 201010215918 2010-06-29 2010-06-29 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69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15918 CN102136981B (zh) 2010-06-29 2010-06-29 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15918 CN102136981B (zh) 2010-06-29 2010-06-29 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6981A CN102136981A (zh) 2011-07-27
CN102136981B true CN102136981B (zh) 2013-04-17

Family

ID=44296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159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6981B (zh) 2010-06-29 2010-06-29 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6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7146B (zh) * 2011-09-08 2014-08-27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广播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2571521A (zh) * 2011-12-30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虚拟专用网业务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US9584568B2 (en) 2012-05-09 2017-02-28 Nec Corporation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for implementing a broadcast or a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CN103023779B (zh) * 2012-08-13 2018-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83726B (zh) * 2018-11-19 2022-02-22 南京新联电能云服务有限公司 检测工艺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CN113542136B (zh) * 2021-06-07 2022-11-18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属性调整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0062A (zh) * 2008-09-17 2009-0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带根节点的多点对多点以太网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16161A (zh) * 2009-07-31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QinQ城域以太网中传递服务质量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296A (zh) * 2007-10-12 2015-01-07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多点和有根多点保护切换
WO2010052028A1 (en) * 2008-11-07 2010-05-1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nter-network carrier ethernet service pro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0062A (zh) * 2008-09-17 2009-0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带根节点的多点对多点以太网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16161A (zh) * 2009-07-31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QinQ城域以太网中传递服务质量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6981A (zh)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0385B (zh) 一种以太树业务中以太网帧的发送方法和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0542122C (zh) 一种vlan交换隧道的复用方法和vlan交换域
CN102106122B (zh) 用于以太网网络上的dsl用户标识的方法和系统
CN101166137B (zh) 对不同虚拟局域网业务进行隔离的方法
US76339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multipoint L2VPN services in devices without local bridging
CN102136981B (zh) 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US81447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working VPLS and ethernet networks
CN110266592A (zh) Srv6网络与ip mpls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801625B (zh) 一种异构网络二层互通的方法及设备
CN103326918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0531138C (zh) 运营商边界节点、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1133407A (zh) 带有伸缩的广播和服务实例域的城域以太网
CN103227745B (zh) 最短路径桥网和三层虚拟专网互通方法及公共边缘设备
CN103607349A (zh) 虚拟网络中确定路由的方法及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1146016B (zh) 以太帧传输方法和以太网架构
CN101317425A (zh) 二层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和网络及节点设备
CN103368775B (zh) 流量备份方法及核心交换设备
EP2378717B1 (en)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with nested backbone provider bridges and system thereof
CN101442467A (zh) 在基于运营商骨干网传送的网络中提供多点到多点连接的方法
CN103326940A (zh) 在网络中转发报文的方法和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1552727A (zh) 一种报文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运营商边缘路由器
CN103259721A (zh) Spbm网络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2055647A (zh) 一种三层vpn的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5453513A (zh) 报文转发方法、转发表项下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0559772C (zh) 混合型虚拟私有网络系统和骨干网边缘设备及其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9

Address after: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Bai Qingpi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Yuanlo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Y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1

Address after: 637000, No. 36, No. 3, old Chai village, Jialing Township, Jialing City, Sichuan, Nanchong

Patentee after: Bai Qingping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