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1758C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1758C
CN100511758C CNB2005100593968A CN200510059396A CN100511758C CN 100511758 C CN100511758 C CN 100511758C CN B2005100593968 A CNB2005100593968 A CN B2005100593968A CN 200510059396 A CN200510059396 A CN 200510059396A CN 100511758 C CN100511758 C CN 10051175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or filter
wavelength region
filter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93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8155A (zh
Inventor
浜田祐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8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8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17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175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从发光层(5)分别产生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的光。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和蓝色滤色片层分别在规定波长区域中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在规定波长区域中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从发光层(5)射出的波长为575nm的光的强度值与从发光层(5)射出的波长为475nm的光的强度值的比率为0.4以上4.0以下。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机器的多样化,对耗电量与一般使用的CRT(阴极射线管)相比少的平面显示元件的需要正在增加。作为这种平面显示元件之一,具有高效率、薄型、重量轻、对视角的依存性低等特征的有机电致发光(以下简称有机EL)元件正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正活跃地进行使用这种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的开发。
有机EL元件是这样一种自发光型元件:分别从电子注入电极和空穴注入电极向发光部分注入电子和空穴,在发光部分的中心使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再结合来使有机分子成分处于激励状态,当该有机分子从激励状态恢复到基底状态时产生荧光。
这种有机EL元件可以通过选择作为发光材料的荧光物质来改变发光颜色,在多彩色、全彩色等显示装置中的应用的期待正逐步提高。由于有机EL元件能够以低电压进行面发光,因此,也可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灯来使用。这种有机EL元件现在正进入到适用于数码相机和移动电话等小型显示装置中的阶段。
一般地,有机EL元件具有在基板上顺序层积空穴注入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注入电极的结构。以下,将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称为有机层。
在这种有机EL元件中,在实现全彩色显示的情况下,必需分别独立地形成使红色、绿色和蓝色三原色发光的有机EL元件。因此制造过程复杂。
为了避免制造过程的复杂化,可以通过组合使用白色发光元件和使光的三原色的单色光透过的滤色片层来实现全彩色显示(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该白色发光元件包含蓝色发光材料和橙色发光材料,同时使蓝色发光材料发蓝色光和使橙色发光材料发橙色光而能够实现白色发光。在所述白色发光元件的发光光谱中,存在与蓝色对应的发光峰值和与橙色对应的发光峰值。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60562号公报。
然而,所述二个发光峰值具有一定范围,几乎不存在与绿色对应的发光峰值。其结果,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色纯度差。因此,得不到色纯度高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分别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光的发光层;以及配置成可分别使发光层发出的光透过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滤色片;第一滤色片相对于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400nm以上55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第二滤色片相对于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400nm以上4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62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第三滤色片相对于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580nm以上7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
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从发光层分别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光。从发光层发出的光通过透过相对于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并相对于400nm以上55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的第一滤色片而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光。另外,从发光层发出的光通过透过相对于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并相对于400nm以上4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62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的第二滤色片而得到色纯度高的绿色光。再者,从发光层发生光通过透过相对于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并相对于580nm以上7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的第三滤色片而得到色纯度高的蓝色光。结果,可以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
从发光层射出的波长为575nm的光的强度值相对于从发光层射出的波长为475nm的光的强度值的比率最好为0.4以上4.0以下。这样可以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
透过第三滤色片的光的亮度值相对于透过第一滤色片的光的亮度值的比率最好为0.37以上2.73以下。这样可以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
透过第三滤色片的光的发光效率相对于透过第一滤色片的光的发光率的比率最好为0.37以上2.73以下。这样可以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
采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能够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截面的简图;
图2为详细表示图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3为表示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层的发光光谱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有机EL显示装置的红色滤色片层、绿色滤色片层和蓝色滤色片层的透过率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本比较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红色滤色片层、绿色滤色片层和蓝色滤色片层的透过率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本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层的发光光谱的强度的说明图;
图7为表示透过各色滤色片层的光的发光光谱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本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层的发光光谱的强度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透过各色滤色片层的光的发光光谱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本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层的发光光谱的强度的说明图;
图11为表示透过各色滤色片层的光的发光光谱的说明图;
图12为表示本比较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层的发光光谱的强度的说明图;
图13为表示透过各色滤色片层的光的发光光谱的说明图
图14为表示强度比和效率比的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来说明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以下称为有机EL)显示装置。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截面的简图,图2为详细表示图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主要由有机EL元件50、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蓝色滤色片层CFB和基板1构成。
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形成于有机EL元件50和基板1之间。另外,利用相邻的三种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形成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个象素。
接着,利用图2详细说明图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由玻璃或塑料等制成的透明基板1上形成有例如由氧化硅(SiO2)构成的层和由氮化硅(SiNx)构成的层的层积膜11。层积膜11的由氧化硅构成的层的厚度例如为130nm、由氮化硅构成的层的厚度例如为50nm。
在层积膜11上的一部分上形成TFT(薄膜晶体管)20。在TFT20上形成漏极13d和源极13s。
TFT20的漏极13d与后述的空穴注入电极2连接,TFT20的源极13s与电源线(图未示出)连接。
在栅极氧化膜14上形成第一层间绝缘膜16,以覆盖栅极15。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6上形成第二层间绝缘膜17,以覆盖漏极13d和源极13s。
另外,栅极氧化膜14例如具有由氮化硅构成的层和由氧化硅构成的层的层积结构。栅极氧化膜14的由氮化硅构成的层的厚度例如为20nm,由氧化硅构成的层的厚度例如为80nm。另外,栅极15的厚度例如为235nm,栅极15与电极(图未示出)连接。第一层间绝缘膜16具有例如由氧化硅构成的层和由氮化硅构成的层的层积结构。
第一层间绝缘膜16的由氧化硅构成的层的厚度例如为500nm,由氮化硅构成的层的厚度例如为100nm。第二层间绝缘膜17由厚度例如为300nm的氮化硅构成。
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7上分别形成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红色滤色片层CFR可使红色波长区域的光透过,绿色滤色片层CFG可使绿色波长区域的光透过,蓝色滤色片层CFB可使蓝色波长区域的光透过。在图1中举例表示了红色滤色片层CFR。
红色滤色片层CFR相对于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400nm以上55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绿色滤色片层CFG相对于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400nm以上4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62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蓝色滤色片层CFB相对于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580nm以上7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
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7上形成例如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第一平坦化层18,以覆盖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在第一平坦化层18上的各个象素形成透明的空穴注入电极2,在象素间的区域上形成绝缘性的第二平坦化层19来覆盖空穴注入电极2。另外,空穴注入电极2例如由铟锡氧化物(ITO)等透明导电膜构成。
形成空穴注入层3来覆盖空穴注入电极2和第二平坦化层19。空穴注入层3具有第一注入层3a和第二注入层3b的层积结构。
空穴注入层3的第一注入层3a例如由酞菁铜(CuPc)构成。第一注入层3a的厚度例如为
Figure C200510059396D00091
空穴注入层3的第二注入层3b例如由氟化碳(CFx)构成。第二注入层3b的厚度为数
Figure C200510059396D00092
在空穴注入层3上依次形成空穴输送层4、发橙色光的橙色发光层5a、发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层5b和电子输送层6。在该电子输送层6上还形成具有氟化锂(LiF)和铝(Al)的层积结构的电子注入电极7。
空穴输送层4例如由N,N’-二(萘-1-基)-N,N’-二苯基-联苯胺(N,N’-Di(naphthalene-1-yl)-N,N’-diphenyl-benzidine)(以下简称为NPB)等有机材料制成。空穴输送层4的厚度例如为
Figure C200510059396D00093
橙色发光层5a例如以NPB作为主材料,以5,12-双(4-叔丁基苯基)-萘并萘(5,12-Bis(4-tert-butylphenyl)-naphthacene)(以下简称tBuDPN)作为第一掺杂剂,以5,12-双(4-(6-甲基苯并噻唑-2-基)苯基)-6,11-二苯基萘并萘(5,12-Bis(4-(6-methylbenzothiazol-2-yl)phenyl)-6,11-diphenylnaphthancene)(以下简称为DBzR)作为第二掺杂剂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掺杂剂发光,第一掺杂剂通过促进能量从主材料向第二掺杂剂移动而起到辅助第二掺杂剂发光的作用。橙色发光层5a的厚度例如为
Figure C200510059396D00094
另外,搀杂作为第一掺杂剂的tBuDPN,使得其相对橙色发光层5a例如为20.0重量%,搀杂作为第二个掺杂剂的DBzR,使得其相对橙色发光层5a例如为3.0重量%。
蓝色发光层5b以叔丁基置换二萘基蒽(以下简称TBADN)作为主材料、以NPB作为第一搀杂剂、以1,4,7,10-四叔丁基苝(1,4,7,10-Tetra-tert-butylPerylene)(以下简称TBP)作为第二掺杂剂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掺杂剂发光,第一个掺杂剂通过促进载流子的输送而起到辅助第二掺杂剂发光的作用。蓝色发光层5b的厚度例如为
Figure C200510059396D00095
另外,掺杂作为第一掺杂剂的NPB,使得其相对蓝色发光层5b例如7.5重量%;掺杂作为第二掺杂剂的TBP,使得相对蓝色发光层5b例如为2.5重量%。
利用橙色发光层5a和蓝色发光层5b(以下简单地称为发光层5),分别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白色光。
电子输送层6例如由三(8-羟基喹啉)铝(Tris(8-hydroxyquinolinato)aluminum)(以下简称为Alq)构成。电子输送层6的厚度例如为
Figure C200510059396D00101
在本实施例中,从发光层5分别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光。
从发光层5产生的光通过透过相对于580nm以上660nm以下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透过率且相对于400nm以上55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10%以下透过率的红色滤色片层CFR而能够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光。
从发光层5产生的光通过透过相对于480nm以上590nm以下波长区域的光具50%以上透过率且相对于400nm以上4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相对于62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透过率的绿色滤光片层CFG而能够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绿色光。
另外,从发光层5产生的光通过透过相对于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透过率且相对于580nm以上7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的蓝色滤色片层CFB而能够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蓝色光。
另外,从发光层5射出的波长为575nm的光的强度值相对于从发光层5射出的波长为475nm的光的强度值的比率最好为0.4以上4.0以下。这样,可以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
透过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的亮度值或发光效率相对于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的光的亮度值或发光效率的比率最好为0.37以上2.73以下。这样,可以在保持良好的色平衡的同时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红色滤色片层CFR相当于第一滤色片,绿色滤色片层CFG相当于第二滤色片,蓝色滤色片层CFB相当于第三滤色片,发光层5(橙色发光层5a和蓝色发光层5b)相当于发光层。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在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为了得到色纯度高的发光,规定了发光层5的发光光谱和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的某个波长区域的透过率。
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使用具有相同发光光谱的发光层5,使用具有不同特性的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来评价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的特性。
另外,在实施例2~4和比较例2中,使用具有不同发光光谱的发光层5,使用具有相同特性的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来评价发光层5的发光光谱。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与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相同。
图3为表示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发光层5的发光光谱的说明图。
如图3所示,发光层5分别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和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光。
图4为表示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的透过率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红色滤色片层CFR相对于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400nm以上55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绿色滤色片层CFG相对于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400nm以上4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62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蓝色滤色片层CFB相对于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580nm以上7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
通过使用各个产生具有所述峰值强度的白色光的发光层5、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而得到具有以下的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色度坐标(x,y)的发光。
红色的CIE色度坐标(x,y)为(0.64,0.36);绿色的CIE色度坐标(x,y)为(0.33,0.54);蓝色CIE色度坐标(x,y)为(0.14,0.15);
(比较例1)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来说明本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不同点。
图5为表示本比较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的透过率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比较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红色滤色片层CFR,相对于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内的5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的透过率低于50%。另外,相对于400nm以上55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内的400nm以上4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的透过率超过10%。
另外,绿色滤色片层CFG相对于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内的480nm以上4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的透过率低于50%。另外,相对于400nm以上4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内的450nm以上4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的透过率超过10%。
而且,蓝色滤色片层CFB相对于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内的525nm以上530nm以下波长区域的光的透过率低于50%。
红色的CIE色度坐标(x,y)为(0.58,0.37);绿色的CIE色度坐标(x,y)为(0.30,0.53);蓝色的CIE色度坐标(x,y)为(0.13,0.18)。
(评价1)
利用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可以得到接近NTSC(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方式的CRT(阴极射线管)的发光色的CIE色度坐标的基准值的色纯度。
同时,NTSC方式的CRT的发光色的CIE色度坐标(x,y)的基准值(规范)如下。红色的CIE色度坐标为(0.67,0.33),绿色的CIE色度坐标为(0.21,0.71),蓝色的CIE色度坐标为(0.14,0.08)。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与所述CIE色度坐标的基准值比较可以得知红色的色纯度不好。
因此,红色滤色片层CFR最好相对于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400nm以上55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绿色滤色片层CFG最好相对于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400nm以上4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62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蓝色滤色片层CFB最好相对于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580nm以上7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
(实施例2)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本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不同点。
图6为表示本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层5的发光光谱的强度的说明图。
如图6所示,发光层5分别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光。该光的发光效率为13.4cd/A。
从发光层5射出的波长为575nm的光的强度值相对于从发光层5射出的波长为475nm的光的强度值的比率(以下称为强度比)为1.47。
利用亮度计测定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的发光效率。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的光的发光效率为2.49cd/A,透过绿色滤色片层CFG的光的发光效率为7.19cd/A,透过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的发光效率为2.31cd/A.
透过蓝色滤片层CFB的光的发光效率相对于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的光的发光效率的比率(以下称为效率比)为1.08。
图7为表示透过各种颜色的滤色片层的光的发光光谱的说明图。
如图7(a)所示,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的光在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如图7(b)所示,透过绿色滤色片层CFG的光在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如图7(c)所示,透过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在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实施例3)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本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与实施例2中所使用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不同点。
图8为表示本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层5的发光光谱的强度的说明图。
如图8所示,发光层5分别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光。该光的发光效率为12.1cd/A。强度比为1.00。
利用亮度计测定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的发光效率。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的光的发光效率为2.08cd/A,透过绿色滤色片层CFG的光的发光效率为6.69cd/A,透过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的发光效率为1.97cd/A。效率比为1.08。
图9为表示透过各种颜色的滤色片层的光的发光光谱的说明图。
如图9(a)所示,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的光在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如图9(b)所示,透过绿色滤色片层CFG的光在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如图9(c)所示,透过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在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实施例4)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本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与实施例2所使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不同点。
图10为表示本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层5的发光光谱的强度的说明图。
如图10所示,发光层5分别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光。该光的发光效率为17.8cd/A。强度比为0.44。
利用亮度计测定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的发光效率。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的光的发光效率为3.92cd/A,透过绿色滤色片层CFG的光的发光效率为9.13cd/A,透过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的发光效率为1.81cd/A。效率比为2.17。
图11为表示透过各种颜色的滤色片层的光的发光光谱的说明图。
如图11(a)所示,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的光在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如图11(b)所示,透过绿色滤色片层CFG的光在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如图11(c)所示,透过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在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比较例2)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本比较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与实施例2所使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不同点。
图12为表示本比较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层5的发光光谱的强度的说明图。
如图12所示,发光层5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内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光,但在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不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光。该光的发光效率为11.0cd/A,强度比6.91。
利用亮度计测定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绿色滤色片层CFG和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的发光效率。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的光的发光效率为0.78cd/A,透过绿色滤色片层CFG的光的发光效率为7.05cd/A,透过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的发光效率为3.82cd/A。效率比为0.20。
图13为表示透过各种颜色的滤色片层的光的发光光谱的说明图。
如图13(a)所示,透过红色滤色片层CFR的光在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如图13(b)所示,透过绿色滤色片层CFG的光在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如图13(c)所示,透过蓝色滤色片层CFB的光在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强度。
(评价2)
以强度比作为横轴,以效率比作为纵轴,如以下那样,将所述实施例2~4和比较例2的强度比的值以及效率比的值描绘在两对数图表中。
图14为表示强度比和效率比的关系的说明图。如图14所示,强度比和效率比的关系可近似表示为直线L。
一般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进行全彩色显示的色调整时,从消耗电力低的观点出发,红色和蓝色的亮度值的比率最好为1(条件1)。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红色和蓝色的亮度值来算出亮度值的比率的理由是因为发光层5的白色的发光光谱是引起红色和蓝色的峰值强度的原因。因此,最好红色和蓝色的亮度值的比率以1为中心,在固定宽度的区域内设定。
另一方面,当再现NTSC方式的CRT的发光色的CIE色度坐标的基准值时,红色的亮度值、绿色的亮度值和蓝色的亮度值的比率分别为30:59:11(《有机EL材料和显示装置》城沪淳二主编,シ—エムシ—株式会社发行,2001年2月28日第一次印刷发行,345-353页)(条件2)。在这种情况下,红色和蓝色的比为30/11=2.73。
因此,根据所述条件2,最好将红色和蓝色的亮度值的比率的上限设定为2.73。另外,最好将蓝色和红色的亮度值的比率的下限设定为所述上限的倒数。因此,蓝色和红色的亮度值的比率的下限为11/30=0.37。
结果,最好将红色和蓝色的亮度值的比率的范围设定为0.37以上2.73以下。
由于所述亮度值的比率与发光效率的比率有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将亮度值的比率的范围置换为发光效率的比率的范围。因此,为了得到色纯度高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最优的效率比范围为0.37以上2.73以下(条件3).
这里,基于图14所示的直线L以及0.37和2.73的效率比,在再现NTSC方式的CRT的发光的CIE色度坐标的基准值的情况下,最优的强度比范围为0.4以上4.0以下(条件4).
实施例2~4的效率比和强度比的值分别满足所述条件3和条件4,而比较例2的效率比和强度比的值不满足条件3和条件4.
因此得知从发光层5产生的光最好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分别具有峰值强度;同时,效率比在0.37以上2.73以下的范围内,强度比在0.4以上4.0以下的范围内。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用于各种显示装置、各种光源等中。

Claims (5)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包括:
分别在460nm以上51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550nm以上64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产生具有峰值强度的光的发光层,以及
配置成可分别使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透过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滤色片;
所述第一滤色片相对于58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400nm以上55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
所述第二滤色片相对于480nm以上59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400nm以上4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以及620nm以上66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
所述第三滤色片相对于430nm以上5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50%以上的透过率,同时相对于580nm以上7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光具有10%以下的透过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为:
从所述发光层射出的波长为575nm的光的强度值相对于从所述发光层射出的波长为475nm的光的强度值的比率为0.4以上4.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为:
透过所述第三滤色片的光的亮度值相对于透过所述第一滤色片的光的亮度值的比率为0.37以上2.73以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为:
透过所述第三滤色片的光的亮度值相对于透过所述第一滤色片的光的亮度值的比率为0.37以上2.73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为:
透过所述第三滤色片的光的发光效率相对于透过所述第一滤色片的光的发光效率的比率为0.37以上2.73以下。
CNB2005100593968A 2004-03-31 2005-03-29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Active CN1005117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5813 2004-03-31
JP2004105813 2004-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8155A CN1678155A (zh) 2005-10-05
CN100511758C true CN100511758C (zh) 2009-07-08

Family

ID=35050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93968A Active CN100511758C (zh) 2004-03-31 2005-03-29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1175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1986B (zh) * 2009-06-11 2017-04-12 日本先锋公司 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
JP7512372B2 (ja) * 2019-08-29 2024-07-08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マイクロledディスプレ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8155A (zh) 2005-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4426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having a light emitting layer producing the wavelengths of red, green and blue
US9484545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266870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2171849B (zh) 高色温串联白色oled
CN104244488B (zh) 发光装置、显示设备以及照明设备
CN104425736B (zh) 白色有机发光装置
US20050218768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apparatus
CN106664768B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照明装置
CN11011510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1919083A (zh) 具有蓝光发射层的白色oled
CN106784363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电子设备以及制作方法
CN109076673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照明装置
CN107275501A (zh) 有机发光结构、显示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6486516A (zh) 有机发光装置
CN110291844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JP2004127602A (ja) 発光素子
CN100511758C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1011510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2169965A (zh) 一种oled器件及其制法
CN107240646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5609527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2006338910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6029667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CN110121919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014042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