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7443C - 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与用途 - Google Patents

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与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7443C
CN100497443C CNB2006100131588A CN200610013158A CN100497443C CN 100497443 C CN100497443 C CN 100497443C CN B2006100131588 A CNB2006100131588 A CN B2006100131588A CN 200610013158 A CN200610013158 A CN 200610013158A CN 100497443 C CN100497443 C CN 10049744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acid
chitosan
add
poly aspar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131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9105A (zh
Inventor
孙波
安钢
吴新世
米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B2006100131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7443C/zh
Publication of CN1869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9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74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744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Polyam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与用途。该方法首先将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然后再与巯基羧酸反应。所得产物—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具有吸附重金属,尤其是有机重金属化合物,和某些有机物的功能,可用于脱除重金属、氯代烃、有机颜料、染料等而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程,印染工业,污水处理等领域。

Description

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与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工程的精细化学品领域,特别是一种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甲壳素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如虾、蟹、昆虫)的甲壳,以及真菌细胞壁和植物细胞壁中。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它与纤维素的结构相似,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由于其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胺基(-NH2),对一些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吸附作用。但-NH2可接受质子成盐,故在酸性水溶液中可溶解,因此应设法对其进行改性。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一种制备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申请号:200510015063.5。该共聚物对二价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和较高的吸附容量,但是它对有机重金属化合物(例如甲基汞、乙基汞等)的吸附效果较差,这使得它在某些应用中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应用的需要,而提供一种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然后再与巯基羧酸反应。所得产物具有吸附重金属,尤其是有机重金属化合物,和某些有机物的功能,可用于脱除重金属、氯代烃、有机颜料、染料等。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制备含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丁二酰亚胺与多胺进行反应,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或其水溶液;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0.10-0.50:1;。
(2)将得到的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再加入交联剂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制成混合水溶液;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为:0.01-1.0:1;
(3)制备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稀酸溶液的浓度为质量分数1-2%,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4)将得到的上述(2)、(3)两溶液按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强烈搅拌下混合,再将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0.1-10小时;
(5)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
(6)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洗液为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7)将(6)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丁二酰亚胺与多胺进行反应,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或其水溶液;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0-0.50:1。
(2)制备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稀酸溶液的浓度为质量分数1-2%,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3)将得到的上述(1)、(2)两溶液按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在20-100℃温度及强烈搅拌下混合;
(4)向(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制成混合水溶液;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为:0.01-1.0:1;
(5)再将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0.01-10小时;
(6)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20-100℃温度下,向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
(7)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洗液为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8)将(6)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本发明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所制备的含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共聚物的用途,在于用于脱除植物药溶液中的重金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将巯基引入到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结构上,这样在所得产物的结构里同时含有胺基、羟基、羧基、酰胺基和巯基,使其同时具有吸附无机、有机重金属化合物的功能。
本发明设计首先将聚天冬氨酸和壳聚糖这两个环境友好型,且具有广泛应用的材料结合起来,开发兼具二者功能的新材料,其次,将巯基引入到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结构上,这样在所得产物的结构里同时含有胺基、羟基、羧基、酰胺基和巯基,使其同时具有吸附无机、有机重金属化合物的功能。另外由于聚天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与细胞壁的肽聚糖(含氨基酸、胞壁酸和二氨基酸)结构特征相似,因此该共聚物也可视为仿生物高分子材料。本发明合成得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不仅保留了聚天冬氨酸和壳聚糖的某些应用性质,而且该共聚物的溶胀性小,可适用于要求材料体积变化较小溶胀比小)的场合。可用于脱除重金属、氯代烃、有机颜料、染料等而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程,印染工业,污水处理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含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丁二酰亚胺与多胺进行反应,反应所用溶剂可以是有机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反应所用溶剂也可以是无机溶剂,或二者的混合溶剂,最好使用水介质,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或其水溶液;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0.10-0.50:1。所用的多胺可以是二胺或三胺、四胺多胺有机碱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最好使用L-赖氨酸、水合肼、乙二胺、丁二胺等,或带有第二种官能团的多胺(除胺基外还带有第三个官能团的其它胺类),以利于继续功能化。二者反应时的混合方式可以是在搅拌下,将含多胺的碱性水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加入到聚丁二酰亚胺在水中的悬浮浆状液中去,或者将聚丁二酰亚胺或其悬浮浆状水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加入到多胺溶液中去,或两者并加。
(2)将得到的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再加入交联剂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制成混合水溶液;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为:0.01-1.0:1;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可以是乙二醛、丙二醛、戊二醛、苯二甲醛等。
(3)制备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稀酸溶液的浓度为质量分数1-2%,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所用的稀酸溶液可以是稀盐酸溶液,醋酸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
(4)将得到的上述(2)、(3)两溶液按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强烈搅拌下混合;再将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0.1-10小时。其混合方法是将(2)得到的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3)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3)得到的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2)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二溶液并加。
(5)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小于7,最好pH2-6。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6)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洗液为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7)将(6)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所述巯基羧酸可以是巯基乙酸、巯基丙酸、半胱氨酸。所述催化剂可以是酸催化剂如:浓硫酸、磷酸、对甲苯磺酸,丙酮磺酸,甲磺酸等;也可以是路易斯酸催化剂如:三氯化铁、三氯化铝、氯化锌、三氟化硼等。
本发明另一种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丁二酰亚胺与多胺进行反应,反应所用溶剂可以是有机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反应所用溶剂也可以是无机溶剂,或二者的混合溶剂,最好使用水介质,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或其水溶液;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0-0.50:1。所用的多胺可以是二胺或三胺、四胺多胺有机碱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最好使用L-赖氨酸、水合肼、乙二胺、丁二胺等,或带有第二种官能团的多胺(除胺基外还带有第三个官能团的其它胺类),以利于继续功能化。二者反应时的混合方式可以是在搅拌下,将含多胺的碱性水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加入到聚丁二酰亚胺在水中的悬浮浆状液中去,或者将聚丁二酰亚胺或其悬浮浆状水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加入到多胺溶液中去,或两者并加。
(2)制备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稀酸溶液的浓度为质量分数1-2%,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所用的稀酸溶液可以是稀盐酸溶液,醋酸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
(3)将得到的上述(1)、(2)两溶液按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在20-100℃温度及强烈搅拌下混合。其混合方法是将(2)得到的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3)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3)得到的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2)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二溶液并加。
(4)向(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制成混合水溶液;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为:0.01-1.0:1。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可以是乙二醛、丙二醛、戊二醛、苯二甲醛等。
(5)再将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0.01-10小时;
(6)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20-100℃温度下,向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7)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洗液为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8)将(6)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所述巯基羧酸可以是巯基乙酸、巯基丙酸、半胱氨酸。所述催化剂可以是酸催化剂如:浓硫酸、磷酸、对甲苯磺酸,丙酮磺酸,甲磺酸等;也可以是路易斯酸催化剂如:三氯化铁、三氯化铝、氯化锌、三氟化硼等。
本发明还可以在上述两种方法制备得到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溶液和制备得到壳聚糖溶液后,增加在两者溶液之一或两者溶液之中加入模板剂,然后进行后续操作,最终制成带有模板剂的树脂。模板剂是可溶性钙盐、镁盐、锌盐、镍盐、铜盐、铁盐、锰盐等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模板剂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1:1。
如有需要,本发明对上述两种方法制备得到的带有模板剂的树脂还可以进行脱模板剂。即在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步骤之中或之后,增加用脱模板剂: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络合剂,乙酸和/或乙酸盐,对所得树脂进行脱模板剂操作。
本发明对上述两种方法制备得到的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溶于水中,最好是去离子水中,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水的质量比为:1:99-99:1。
本发明制备的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1:使用有机溶剂,不加模板剂制备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制备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方法是将聚丁二酰亚胺与多胺或其盐酸盐在有机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中进行反应。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0.05-0.5:1,反应温度20-100℃,反应时间为1-10小时。反应完毕后,加入无水甲醇或无水乙醇析出产物,过滤,滤饼在40-60℃下真空干燥4h,得到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
原料聚丁二酰亚胺可用传统的热缩聚方法,例如由天冬氨酸在催化或无催化条件下高温聚合得到,可参考US 5,057,597,US5,221,733,US5,319,145等;或由马来(酸)酐(即顺丁烯二酸酐,顺酐)、马来酸或富马酸及其衍生物先与能释放NH3的含氮化合物反应,然后脱水聚合,可参考US 4,839,461,US 5,288,783,US5,610,267等。
(2)将(1)中得到的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溶于水中,最好是去离子水中,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水的质量比为:1:99-99:1;
(3)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二醛,混合均匀。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0.01-1.0:1;所述二醛可以是乙二醛、丙二醛、戊二醛等脂肪族二醛或芳香族二醛;
(4)另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所述稀酸溶液可以是稀盐酸溶液,醋酸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稀酸溶液的浓度为1-2%(质量分数)。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5)将(3)、(4)得到的两溶液进行混合。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
(6)混合方式可以是在强烈搅拌下,将(3)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4)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4)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3)得到的溶液中去,或二溶液并加;
(7)将(6)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0.1-10小时;
(8)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9)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10)将(9)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实施例2:使用有机溶剂,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基本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模板剂,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所用模板剂优先选CaCl2或Ca(NO3)2,CaSO4,ZnCl2,MgCl2,Mg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或其它可溶性镍盐、铜盐、铁盐、锰盐等。模板剂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1:1;
也可在壳聚糖溶液(4)中加入模板剂。或将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壳聚糖溶液(4)中,而将另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的溶液(2)中;
需要的话,还可对所得树脂进行脱模板剂操作,所指脱模板剂是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络合剂,乙酸和/或乙酸盐。
实施例3:使用有机溶剂,不加模板剂制备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同实施例1的步骤(1),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05-0.50:1。
(2)同实施例1的步骤(2),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的水溶液,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水的质量比为:1:99-99:1;
(3)制备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所述稀酸溶液可以是稀盐酸溶液,醋酸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稀酸溶液的浓度为1-2%(质量分数)。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4)将得到的上述(2)、(3)两溶液按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在20-100℃温度及强烈搅拌下混合;
(5)混合方式可以是在强烈搅拌下,将(2)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3)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3)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2)得到的溶液中去,或二溶液并加;
(6)向(5)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制成混合水溶液;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为:0.01-1.0:1;
(7)将(6)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0.1-10小时;
(8)在20-100℃温度下,向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9)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洗液为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10)将(9)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实施例4:使用有机溶剂,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基本步骤同实施3,只是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模板剂,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所用模板剂优先选CaCl2或Ca(NO3)2,CaSO4,ZnCl2,MgCl2,Mg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或其它可溶性镍盐、铜盐、铁盐、锰盐等。模板剂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1:1;
也可在壳聚糖溶液(4)中加入模板剂。或将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壳聚糖溶液(4)中,而将另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的溶液(2)中;
需要的话,还可对所得树脂进行脱模板剂操作,所指脱模板剂是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络合剂,乙酸和/或乙酸盐。
实施例5:使用水介质法,不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制备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方法是将至少含两个胺基的多胺或其盐溶于含碱的水溶液中,多胺与碱的摩尔比为:1:9-9:1;然后将所得溶液按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0.05-0.5:1混合,反应温度20-100℃,反应时间为0.5-10小时,若需要的话,可再加些碱水溶液至聚丁二酰亚胺中的亚胺环全部打开,生成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
上述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的混合方式可以是在搅拌下,将多胺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加入到聚丁二酰亚胺在水中的悬浮浆状液中去,或者将聚丁二酰亚胺或其悬浮浆状水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加入到多胺溶液中去,或两者并加;
(2)用盐酸溶液将(1)得到的溶液的pH调至7以下,最好pH2-6;
(3)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二醛,混合均匀。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0.01-1.0:1;制成二者混合物的水溶液;
(4)另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所述稀酸溶液可以是稀盐酸溶液,醋酸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稀酸溶液的浓度为1-2%(质量分数)。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5)将(3)(4)得到的两溶液进行混合。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
(6)混合方式可以是在强烈搅拌下,将(3)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4)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4)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5)得到的溶液中去,或二溶液并加;
(7)将(6)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0.1-10小时;
(8)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9)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10)将(9)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实施例6:使用水介质法,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基本步骤同实施例5,只是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模板剂,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所用模板剂优先选CaCl2或Ca(NO3)2,CaSO4,ZnCl2,MgCl2,Mg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或其它可溶性镍盐、铜盐、铁盐、锰盐等。模板剂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1:1;
也可在壳聚糖溶液(4)中加入模板剂,或将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壳聚糖溶液(4)中,而将另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的溶液(2)中;
需要的话,还可对所得树脂进行脱模板剂操作,所指脱模板剂是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络合剂,乙酸和/或乙酸盐。
实施例7:使用水介质法,不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同实施例5步骤(1),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
(2)同实施例5步骤(2),得到的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的pH2-6;
(3)另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所述稀酸溶液可以是稀盐酸溶液,醋酸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稀酸溶液的浓度为1-2%(质量分数)。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4)将(2)(3)得到的两溶液进行混合。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
(5)混合方式可以是在强烈搅拌下,将(3)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4)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4)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5)得到的溶液中去,或二溶液并加;
(6)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二醛,混合均匀。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0.01-1.0:1;制成二者混合物的水溶液;
(7)将(6)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0.1-10小时;
(8)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9)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10)将(9)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实施例8:使用水介质法,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基本步骤同实施例7,只是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模板剂,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所用模板剂优先选CaCl2或Ca(NO3)2,CaSO4,ZnCl2,MgCl2,Mg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或其它可溶性镍盐、铜盐、铁盐、锰盐等。模板剂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1:1;
也可在壳聚糖溶液(4)中加入模板剂,或将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壳聚糖溶液(4)中,而将另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的溶液(2)中;
需要的话,还可对所得树脂进行脱模板剂操作,所指脱模板剂是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络合剂,乙酸和/或乙酸盐。
实施例9:使用水介质法,不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制备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方法是:
(a)在搅拌下将聚丁二酰亚胺加入到水中,制成聚丁二酰亚胺的悬浮浆状水溶液。
(b)制备至少两个胺基的多胺的碱水溶液,多胺与碱的摩尔比为1:9-9:1;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上述多胺可以为:二胺或三胺、四胺等多胺有机碱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说的二胺或三胺、四胺等多胺有机碱可以为:L-赖氨酸、水合肼、乙二胺、丁二胺。
(c)将(b)中得到的溶液分批或逐步滴加到(a)中得到的溶液中,直至反应完成,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0.5:1,反应温度控制在20-100℃,可采用普通加热或微波加热,反应时间为1-10小时;水与聚丁二酰亚胺的重量比为2-20:1。
(2)用盐酸溶液将(1)得到的溶液的pH调至7以下,最好pH2-6;
(3)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二醛,混合均匀。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0.01-1.0:1;
(4)另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所述稀酸溶液可以是稀盐酸溶液,醋酸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稀酸溶液的浓度为1-2%(质量分数)。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5)将(3)(4)得到的两溶液进行混合。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
(6)混合方式可以是在强烈搅拌下,将(3)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4)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4)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5)得到的溶液中去,或二溶液并加;
(7)将(6)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0。1-10小时;
(8)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9)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10)将(9)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实施例10:使用水介质法,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基本步骤同实施例9方式,只是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模板剂,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所用模板剂优先选CaCl2或Ca(NO3)2,CaSO4,ZnCl2,MgCl2,Mg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或其它可溶性镍盐、铜盐、铁盐、锰盐等。模板剂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1:1;
也可在壳聚糖溶液(4)中加入模板剂。或将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壳聚糖溶液(4)中,而将另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的溶液(2)中;
需要的话,还可对所得树脂进行脱模板剂操作,所指脱模板剂是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络合剂,乙酸和/或乙酸盐。
实施例11:使用水介质法,不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同实施例9步骤(1),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
(2)同实施例9步骤(2),得到的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的pH2-6;
(3)另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所述稀酸溶液可以是稀盐酸溶液,醋酸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稀酸溶液的浓度为1-2%(质量分数)。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4)将(2)(3)得到的两溶液进行混合。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
(5)混合方式可以是在强烈搅拌下,将(3)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4)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4)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5)得到的溶液中去,或二溶液并加;
(6)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二醛,混合均匀。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0.01-1.0:1;制成二者混合物的水溶液;
(7)将(6)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0.1-10小时;
(8)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9)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10)将(9)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实施例12:使用水介质法,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基本步骤同实施例10,只是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模板剂,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所用模板剂优先选CaCl2或Ca(NO3)2,CaSO4,ZnCl2,MgCl2,Mg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或其它可溶性镍盐、铜盐、铁盐、锰盐等。模板剂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1:1;
也可在壳聚糖溶液(4)中加入模板剂。或将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壳聚糖溶液(4)中,而将另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的溶液(2)中;
需要的话,还可对所得树脂进行脱模板剂操作,所指脱模板剂是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络合剂,乙酸和/或乙酸盐。
实施例13:使用水介质法,不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制备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方法是:
(a)制备含至少两个胺基的多胺的盐溶液;
上述多胺可以为:二胺或三胺、四胺等多胺有机碱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说的二胺或三胺、四胺等多胺有机碱可以为:L-赖氨酸、水合肼、乙二胺、丁二胺。
(b)将上述溶液按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0.10-0.5:1混合。
上述多胺盐溶液与聚丁二酰亚胺的混合方式可以是在搅拌下,将多胺盐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加入到聚丁二酰亚胺在水中的悬浮浆状液中去,或者将聚丁二酰亚胺或其悬浮浆状水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加入到多胺溶液中去,或两者并加;
(c)在20-100℃温度下,向(b)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分批或逐步滴加碱水溶液,直至反应全部完成,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得到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
(2)用盐酸溶液将(1)得到的溶液的pH调至7以下,最好pH2-6;
(3)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二醛,混合均匀。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0.01-1.0;制成二者混合物的水溶液;
所述二醛可以是乙二醛、丙二醛、戊二醛等脂肪族二醛或芳香族二醛。
(4)另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所述稀酸溶液可以是稀盐酸溶液,醋酸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稀酸溶液的浓度为1-2%(质量分数)。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5)将(3)(4)得到的两溶液进行混合。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
(6)混合方式可以是在强烈搅拌下,将(3)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4)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4)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5)得到的溶液中去,或二溶液并加;
(7)将(6)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0.1-10小时;
(8)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9)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10)将(9)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实施例14:使用水介质法,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基本步骤同实施例13,只是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模板剂,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所用模板剂优先选CaCl2或Ca(NO3)2,CaSO4,ZnCl2,MgCl2,Mg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或其它可溶性镍盐、铜盐、铁盐、锰盐等。模板剂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1:1;
也可在壳聚糖溶液(4)中加入模板剂。或将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壳聚糖溶液(4)中,而将另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的溶液(2)中;
需要的话,还可对所得树脂进行脱模板剂操作,所指脱模板剂是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络合剂,乙酸和/或乙酸盐。
实施例15:使用水介质法,不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同实施例13步骤(1),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
(2)同实施例13步骤(2),得到的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的pH2-6;
(3)另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所述稀酸溶液可以是稀盐酸溶液,醋酸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稀酸溶液的浓度为1-2%(质量分数)。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4)将(2)(3)得到的两溶液进行混合。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
(5)混合方式可以是在强烈搅拌下,将(3)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4)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4)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5)得到的溶液中去,或二溶液并加;
(6)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二醛,混合均匀。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0.01-1.0:1;制成二者混合物的水溶液;
(7)将(6)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0.1-10小时;
(8)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2-7,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浓度为1mol/L至10mol/L;
(9)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10)将(9)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实施例16:使用水介质法,加模板剂制备含巯基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基本步骤同实施例15,只是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模板剂,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所用模板剂优先选CaCl2或Ca(NO3)2,CaSO4,ZnCl2,MgCl2,Mg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或其它可溶性镍盐、铜盐、铁盐、锰盐等。模板剂与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的摩尔比为0.1-1:1;
也可在壳聚糖溶液(4)中加入模板剂。或将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壳聚糖溶液(4)中,而将另几种模板剂加入到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的溶液(2)中;
需要的话,还可对所得树脂进行脱模板剂操作,所指脱模板剂是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络合剂,乙酸和/或乙酸盐。
实施例17:在烧杯中加入10ml水和1.0g重均分子量约为10,000的聚丁二酰亚胺,形成悬浮液,然后在强烈搅拌下加入0.45g赖氨酸和0.25g氢氧化钠。27℃下反应约6小时,继续加入0.15g氢氧化钠,再搅拌1小时。用稀盐酸溶液调节溶液pH5-6,然后加入0.3ml50%戊二醛(溶液A)。
另外称取0.1g壳聚糖,加入10ml 1-2%盐酸浸泡至完全溶解(溶液B)。
在强烈搅拌下,将溶液A与溶液B进行混合。之后在30℃下反应30min。然后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 NaOH溶液至pH6-7,过滤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45℃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在100mL烧杯中加入2mL巯基乙酸,一滴浓硫酸,混合均匀。之后,加入0.1g上述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材料,使其充分浸泡。将小烧杯放入1000mL的棕色广口瓶内,放入30℃的恒温箱内,静置反应24h。反应完毕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直至洗液呈中性为止,最后用无水乙醇洗一次,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测得产物的巯基含量约1.2%。
实施例18:在烧杯中加入5ml水和1.0g重均分子量约为9,000的聚丁二酰亚胺,形成悬浮液,然后在强烈搅拌下逐步加入含0.45g赖氨酸和0.25g氢氧化钠水溶液。27℃下反应约6小时,继续加入0.15g氢氧化钠,再搅拌1小时。用稀盐酸溶液调节溶液pH5-6。之后加入0.25g CaCl2,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0.3ml50%戊二醛(溶液A)。
另外称取0.2g壳聚糖,加入10ml 1-2%盐酸浸泡至完全溶解(溶液B)。
在强烈搅拌下,将溶液A与溶液B进行混合。之后在30℃下反应30min。然后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 NaOH溶液至pH6-7,过滤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45℃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在100mL烧杯中加入5mL巯基乙酸,一滴磷酸,混合均匀。之后,加入0.1g上述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材料,使其充分浸泡。将小烧杯放入1000mL的棕色广口瓶内,放入50℃的恒温箱内,静置反应48h。反应完毕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直至洗液呈中性为止,最后用无水乙醇洗一次,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测得产物的巯基含量约2.2%。
实施例19:将1.0g聚丁二酰亚胺在强烈搅拌下加入到10ml含0.45g赖氨酸和0.4g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在27℃下反应约3小时。用稀盐酸溶液调节溶液pH5-6。之后加入0.3g FeCl3·6H2O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0.3ml 50%戊二醛(溶液A)。
另外称取0.5g壳聚糖,加入10ml 1-2%盐酸浸泡至完全溶解(溶液B)。
在强烈搅拌下,将溶液A与溶液B进行混合。之后在30℃下反应30min。然后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 NaOH溶液至pH6-7,过滤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45℃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在100mL烧杯中加入8mL巯基丙酸,甲磺酸,混合均匀。之后,加入0.1g上述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材料,使其充分浸泡。将小烧杯放入1000mL的棕色广口瓶内,放入40℃的恒温箱内,静置反应48h。反应完毕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直至洗液呈中性为止,最后用无水乙醇洗一次,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测得产物的巯基含量约1.5%。
实施例20:在烧杯中加入5ml水和1.0g聚丁二酰亚胺,形成悬浮液,然后在强烈搅拌下逐步加入含0.6g一盐酸赖氨酸和0.4g氢氧化钠的水溶液。27℃下反应约6小时,继续加入0.1g氢氧化钠,再搅拌1小时。用稀盐酸溶液调节溶液pH5-6。之后加入0。4g Ca(NO3)2,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0.3ml 50%戊二醛(溶液A)。
另外称取0.1g壳聚糖,加入10ml 1-2%盐酸浸泡至完全溶解(溶液B)。
在强烈搅拌下,将溶液A与溶液B进行混合。之后在50℃下反应30min。然后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 NaOH溶液至pH6-7,过滤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45℃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在100mL烧杯中加入10mL巯基丙酸,0.02g氯化锌,混合均匀。之后,加入0.1g上述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材料,使其充分浸泡。将小烧杯放入1000mL的棕色广口瓶内,放入30℃的恒温箱内,静置反应48h。反应完毕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直至洗液呈中性为止,最后用无水乙醇洗一次,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测得产物的巯基含量约0.9%。
实施例21:在100ml的烧杯中加入4ml 2mol/L的NaOH水溶液和80%一水合肼0.13g。在强烈搅拌下,加入1.0g重均分子量约为20,000的聚丁二酰亚胺,在25℃下反应约3小时。用稀盐酸溶液调节溶液pH5-6。之后加入0.25g CaCl2,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0.3ml 50%戊二醛(溶液A)。
另外称取0.3g壳聚糖,加入10ml 1-2%盐酸浸泡至完全溶解(溶液B)。
在强烈搅拌下,将溶液A与溶液B进行混合。之后在30℃下反应30min。然后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 NaOH溶液至pH6-7,过滤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45℃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后面的操作同实施例17。
实施例22:在100ml烧瓶中加入1g(0.01mol)重均分子量约为5,000的聚丁二酰亚胺在3ml水中的浆状悬浮液,然后分批或一次性加入3ml2mol/L的NaOH水溶液与0.2g乙二胺的混合液,在25℃下反应约5小时,用稀盐酸溶液调节溶液pH5-6。之后加入0.25g CaCl2,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0.3ml 50%戊二醛(溶液A)。
另外称取0.2g壳聚糖,加入10ml 1-2%盐酸浸泡至完全溶解(溶液B)。
在强烈搅拌下,将溶液A与溶液B进行混合。之后在30℃下反应30min。然后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 NaOH溶液至pH6-7,过滤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45℃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后面的操作同实施例18。
实施例23:将1.62g聚丁二酰亚胺、15g N,N-二甲基甲酰胺(DMF)放入100mL烧瓶中,搅拌使固体物料溶解,另外用少许蒸馏水将0.5g L-赖氨酸和0.15g NaOH分别溶解,然后混合,将混合液在搅拌下加入到上述聚丁二酰亚胺溶液中,然后将此混合均匀的溶液放入装有回流装置的微波炉中,在功率120W下加热2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50mL无水甲醇析出产物。用约50mL无水甲醇洗涤沉淀物3次,过滤、干燥。
将上步所得产物放入烧杯中,加入10mL水使之成为悬浮液,然后在室温及搅拌下滴加2mol/L的NaOH水溶液,控制体系pH=11~12,直至反应体系成黄色澄清液体(约需1h)。反应完毕后,加入无水甲醇析出黄色产物,过滤,滤饼在40℃下真空干燥4h,得到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称取0.5g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用5ml水使之溶解,加入含0.2g丙二醛的水溶液,得到溶液A。
另外称取0.1g壳聚糖,加入10ml 1-2%盐酸浸泡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将所得溶液B在强烈搅拌下逐步加入到所得壳聚糖溶液A中。在25℃下反应10min。之后,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 NaOH溶液至pH6-7,过滤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4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后面的操作同实施例19。
实施例24:将0.8g聚丁二酰亚胺、10g N,N-二甲基甲酰胺(DMF)放入100mL烧杯中,搅拌使固体物料溶解,另外用少许蒸馏水将0.25g L-赖氨酸和0.8g NaOH分别溶解,然后混合,将混合液搅拌下加入到上述聚丁二酰亚胺溶液中,然后将此混合均匀的溶液在室温下搅拌10h,之后加入30mL无水甲醇析出产物。用约20mL无水甲醇洗涤沉淀物3次,过滤、干燥。
将上步所得产物放入烧杯中,加入10mL水使之成为悬浮液,然后在室温及搅拌下滴加2mol/L的NaOH水溶液,控制体系pH=11~12,直至反应体系成黄色澄清液体,得到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水溶液A。
另外称取0.2g壳聚糖,加入10ml 1-2%盐酸浸泡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
将所得溶液A在强烈搅拌下逐步加入到所得壳聚糖溶液B中。然后加入0.2mL质量分数50%戊二醛水溶液,在45℃下反应20min。之后,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 NaOH溶液至pH6-7,过滤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4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后面的操作同实施例20。
实施例25:称取0.1g壳聚糖,用10ml 1-2%盐酸:1-2%醋酸(体积比)=3:1(v/v)的混合酸溶液使之完全溶解(溶液A)。另外称取0.8g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用5ml水使之溶解,用稀盐酸溶液调节溶液pH5-6(溶液B)。在强烈搅拌下,将溶液A加入到溶液B中。之后,加入0.2mL质量分数50%戊二醛水溶液,在20℃下反应30min。然后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 NaOH溶液至pH6-7,过滤出固体,并用水洗至中性。在45℃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后面的操作同实施例18。
实施例26:操作步骤基本同实施例23、24、25,只是在加入戊二醛前先加入模板剂0.2g FeCl2,然后再进行后面的操作。
实施例27:操作步骤基本同实施例17,18,只是将壳聚糖溶液加入0.1g醋酸铜后,再与溶液B混合,然后再进行后面的操作。
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材料中巯基含量的测定,采用碘量法测定巯基的含量。具体操作为:在碘量瓶中加入20mL体积比为2:1的盐酸溶液和10.00mL 0.1mol/L的碘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约0.2g(精确至0.001g)待测物,盖好瓶塞,振荡反应5min,反应完毕后,加入100mL蒸馏水,用0.1000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1-2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同时做空白实验。
巯基百分含量的计算公式为:
SH % = ( V 0 - V 1 ) × C × 33.07 2000 m × 100
= 1.6535 × ( V 0 - V 1 ) × C m
式中:V0—空白试验(不加待测物)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1—加入样品后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m—待测物的质量,g。33.07为巯基(-SH)的摩尔质量。
含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对中药中重金属的脱除效果:
鉴于聚天冬氨酸结构虽然对Pb2+、Hg2+、Cd2+等二价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但对以其它形态存在的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则不够强,尤其是对汞的脱除效果不理想,为此,考察了含巯基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对中药中重金属的脱除性能,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含巯基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对绞股兰中重金属Pb、Cd和Hg的脱除
Figure C200610013158D00283
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用量0.2g,溶液总体积50mL,处理时间1h,20℃
由表1可见,含巯基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不仅对绞股兰中的Pb、Cd元素有较好的脱除作用,而且对汞(Hg)元素也有较好的脱除作用,可将绞股兰中的Hg含量降至0.02mg/L。

Claims (11)

1、一种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丁二酰亚胺与多胺进行反应,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或其水溶液;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10-0.50:1,其中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
(2)将得到的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再加入交联剂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制成混合水溶液;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为:0.01-1.0:1;
(3)制备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稀酸溶液的浓度为质量分数1-2%,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4)将得到的上述(2)、(3)两溶液按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在强烈搅拌下混合,再将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0.1-10小时;
(5)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20-100℃温度下,向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 2-7;
(6)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洗液为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7)将(6)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步骤在步骤(1)制备得到带有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的水溶液和(3)制备得到壳聚糖溶液后,增加在两者溶液之一或两者溶液之中加入模板剂;模板剂是可溶性钙盐、镁盐、锌盐、镍盐、铜盐、铁盐、锰盐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模板剂与聚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1-1:1,其中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步骤在步骤(6)之中或之后,增加用脱模板剂: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柠檬酸或柠檬酸钠络合剂,乙酸和/或乙酸盐,对所得树脂进行脱模板剂操作。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步骤(1)所用反应溶剂是有机溶剂二甲基甲酰胺,或无机溶剂。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无机溶剂是水。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是乙二醛、丙二醛、戊二醛、苯二甲醛。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步骤(4)的混合方法是:将(2)得到的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3)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将(3)得到的溶液全部或分批或逐步滴加到(2)得到的溶液中去,或是二溶液直接混合。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步骤(7)所述巯基羧酸是巯基乙酸、巯基丙酸、半胱氨酸。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步骤(7)中所述催化剂是酸催化剂:浓硫酸、磷酸、对甲苯磺酸、丙酮磺酸、甲磺酸;或是路易斯酸催化剂:三氯化铁、三氯化铝、氯化锌、三氟化硼。
10、一种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丁二酰亚胺与多胺进行反应,得到至少含有一个胺基的侧链的聚天冬氨酸或其水溶液;多胺与聚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10-0.50:1,其中聚丁二酰亚胺按丁二酰亚胺单元计;
(2)制备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溶于稀酸溶液中,稀酸溶液的浓度为质量分数1-2%,壳聚糖与1-2%的稀酸的质量比为:1:1-1:100;
(3)将得到的上述(1)、(2)两溶液按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在强烈搅拌下混合;
(4)向(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制成混合水溶液;脂肪族或芳香族二醛中的醛基与带胺基侧链的聚天冬氨酸中胺基的摩尔比为:0.01-1.0:1;
(5)再将反应混合物在2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0.01-10小时;
(6)之后在强烈搅拌下,在20-100℃温度下,向混合溶液中分批或逐步加入碱水溶液至pH 2-7;
(7)分离出固体,并用水洗至洗液为中性,在25-60℃下真空干燥得浅粉色颗粒状固体;
(8)将(6)得到的产物与巯基羧酸按质量比为1:99-99: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巯基羧酸的摩尔比为0.001-1:1,在20-100℃温度下,N2或真空下反应1-100小时,之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洗液呈中性为止,在低温、避光下干燥并保存。
11、按权利要求1或10的方法制备的含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脱除植物药溶液中的重金属。
CNB2006100131588A 2006-02-10 2006-02-10 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与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744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31588A CN100497443C (zh) 2006-02-10 2006-02-10 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与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31588A CN100497443C (zh) 2006-02-10 2006-02-10 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与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9105A CN1869105A (zh) 2006-11-29
CN100497443C true CN100497443C (zh) 2009-06-10

Family

ID=37442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315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7443C (zh) 2006-02-10 2006-02-10 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与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744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0504B (zh) * 2006-12-11 2010-05-12 上海百瑞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高分子巯基化改性衍生物及其交联材料
CN101338036B (zh) * 2007-07-06 2010-11-03 常州百瑞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生物相容快速凝胶化水凝胶及其喷雾剂的制备方法
US7943597B2 (en) 2008-04-08 2011-05-17 Cypress Pharmaceutical, Inc. Phosphate-binding chitosan and uses thereof
CN102247817B (zh) * 2011-05-03 2012-12-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以分子簇为功能基的内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0516B (zh) * 2012-06-11 2013-12-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可生物降解交联壳聚糖螯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2841B (zh) * 2012-09-29 2014-12-31 南京大学 具巯基磁性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19671A (zh) * 2012-11-16 2014-05-28 邹金娥 一种聚天冬氨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4190362B (zh) * 2014-08-18 2016-05-18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含有半胱氨酸和亚铁化合物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231267B (zh) * 2014-09-05 2017-05-3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改性聚天冬氨酸阻垢剂的制备及其应用方法
CN105754016B (zh) * 2016-03-09 2019-07-16 沈阳药科大学 一种生物粘附性巯基化壳聚糖的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9105A (zh) 2006-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7443C (zh) 制备巯基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与用途
US5496933A (en) Super-absorbents and a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EP0872490A1 (en) High-molecular flocculan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flocculant and water-treatment method employing the flocculant
CN100412113C (zh) 制备聚天冬酰胺与壳聚糖共聚仿生膜材料的方法
CN101935097A (zh) 一种废弃钻井液固液分离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314729C (zh) 制备聚天冬氨酸与壳聚糖共聚物的方法
CN107163174A (zh) 一种速溶型阴离子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2675663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CA1233946A (en) Pulp slurry drainage improver
EP0683177A2 (en) Acidic amino acid resin
CN101289577B (zh) 制备聚天冬氨酸或其衍生物、壳聚糖和钙磷化合物的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1704897A (zh) 高取代度羧甲基糯米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KR100297578B1 (ko) 오니탈수제
CN115432908B (zh) 污泥脱水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5445B (zh) 一种羧甲基-聚胺化壳聚糖脱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17643B (zh) 细菌纤维素均相制备阳离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US6316507B1 (en) High molecular flocculan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floucculant and water-treatment method employing the flocculant
CN100588456C (zh) 水介质法制备聚天门冬氨酸重金属吸附树脂的方法
CN101353478B (zh) 一种仿生材料的制备方法
SU826961A3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ВЫСОКОДИСПЕРСНЫХ, ТЗЕРДЫХ МОЧЕВИНО-ФОРМАЛЬДЕГЙДНЫХ 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ЫХ ПОЛИМЕРОВ1Изобретение относитс к получению аминопластов, наход щ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в различных област х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 йства.Известен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высокодисперсных мочевино-формальдегид- ных полимеров в виде дисперсных по- рсмлков, обладающих удельной поверхностью свыше 10 м^/г.В известном способе получени .мочевино-формальдегидных поли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ых продуктов исход т либо из мономеров мочевины (м) и формальдегида (Ф), либо из форконденсата (МФ). Поликонденсацию провод т в присутствии кислых катализаторов в водном растворе. Хорошие полимеры получают, например, если в качестве катализатора используют сульфаминовую кислоту или водорастворимый кислый сульфат аммони [l] .Однако по способу получени МФ- поликонденссщионных продуктов согласно состо нию техники получают высо- кодиспсрсные вещества, которые в определенных област х применени не обладают желательны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Так, многие эти продукты не обладают в достаточной степени определенным сродством поверхностей, на ко-10торых получают особенно хорс иее совмещение в смеси с каучуком или совмещение с определенными красител ми. Некоторые из МФ-поликонденсаци- онных продуктов, полученные по этому известному методу, можно примен ть как активные наполнители дл резин, однако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впитывани этих веществ дл масел или присадок ограничена. Кроме того,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е таблеток или гранул из МФ-поли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ых продуктов достаточно т желый процесс, так как материал крс иитс . Известные спо- 15 собы получени также МФ-полимеров нуждаюгс , кроме того,- в улучшении, поскольку лсислый катализатор нужно удал ть длительным промыванием из конечного продукта.Цель изобретени - повышение качества целевого продукта.Дл достижени поставленной цели предлагаетс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модифицированных сульфогруппами высокодисперсных, твердых мочевино-формальдегидных 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ых полиме/- ров, состо щих и'з компактных, сфе'^к- ческих, спекшихс первичных частц'ц с диаметром менее 1 мкм, в соотнрт- ствиИ с которым форконденсат (у) из'202530
JPH01210463A (ja) 安定性の優れた吸水性樹脂組成物
CN103394335A (zh) 一种端羧基超支化聚酰胺胶原纤维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42033B (zh) 高甲氧基含量的甲基淀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832058B (zh) 一种o-丁二酸壳聚糖席夫碱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5106B (zh)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酰胺无催化水解制备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