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4976C - 食品或饲料中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 Google Patents

食品或饲料中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4976C
CN100494976C CNB2007100275911A CN200710027591A CN100494976C CN 100494976 C CN100494976 C CN 100494976C CN B2007100275911 A CNB2007100275911 A CN B2007100275911A CN 200710027591 A CN200710027591 A CN 200710027591A CN 100494976 C CN100494976 C CN 10049497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t
azo dyes
soluble azo
sudan
f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275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1099A (zh
Inventor
朱炳辉
龙朝阳
高燕红
钟志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ROV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CENTR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ROV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CENT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ROV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CENTR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ROV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CENTRE
Priority to CNB2007100275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497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71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1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49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497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或饲料中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其包括如下步骤:(1)供试液的制备:待检样品采用有机溶剂稀释、溶解或提取,作供试液;(2)往供试液中加入过量氧化剂;(3)加入还原剂除去过剩的氧化剂;(4)静置分层,根据有机层的颜色判断待检样品是否含有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本发明的检验方法具有分析成本低、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使用贵重仪器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食品或饲料中是否违法添加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同时为检验食品和饲料是否违法添加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的专门实验室提供了快速的筛选检验方法。

Description

食品或饲料中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卫生检测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食品或饲料中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合成染料已有几千种。偶氮染料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数量、品种最多的一类,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偶氮染料又可分为脂溶性偶氮染料(或称为亲脂性偶氮染料)和水溶性偶氮染料(或称为亲水性偶氮染料)。偶氮化合物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由于偶氮染料大多数有较强的毒性,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为数很少。在我国,只有柠檬黄等少数几种水溶性染料被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并且对其用量有严格的规定。脂溶性偶氮染料被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在食品中使用色素可改变商品的“卖相”,提高其价值。由于天然色素存在价格昂贵,着色力差,易褪色等缺点,而偶氮染料具有着色力强、价格低、颜色鲜艳等特性,因此偶氮染料常被违法添加在食品中。
脂溶性偶氮染料价廉易得,工业上常用于地板蜡、鞋油、机油等产品的染色。近年来,关于在食品和饲料中违法添加脂溶性偶氮类染料所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染料包括苏丹红I、苏丹红II、苏丹红III、苏丹红IV、苏丹橙G、苏丹红7B、苏丹红G、对位红等。
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第43号公告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95年确定,苏丹红属第三类致癌物质,它能够使老鼠和兔子患癌症,但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作用。由于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远远高于人体可能摄入量,因此,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长期大剂量摄入会增加人体致癌的危险性。因而,我国及许多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
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全国质检系统对可能含有苏丹红的辣味制品、番茄酱制品进行了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少数添加剂生产企业以苏丹红化工染料冒充食用添加剂辣椒红色素销售给辣味制品生产企业,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第54号(2005-04-11)。
早在2003年,为防止进口红辣椒及产品中掺杂致癌物质苏丹红一号,欧委会于6月20日发布关于《欧盟关于严查进口红辣椒及其产品中苏丹红一号化工染料的2003/460/EC决议》,决定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红辣椒及其产品采取紧急措施。
为确保我国输欧红辣椒及其产品符合欧盟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了《关于输欧盟红辣椒及其产品中严禁使用苏丹红一号化工染料的紧急通知》(国质检食函[2003]620号,2003年8月1日),要求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切实加强对输欧盟红辣椒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尽快将欧委会的该规定书面通知当地政府、各相关企业,要求出口企业加强收购、加工等环节的质量自控工作,确保出口红辣椒及产品无苏丹红一号。
2005年,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发布警告,提醒公众提防一种叫“对位红”的色素。该局称,他们某牌子的辣味墨西哥菜和墨西哥玉米煎饼中发现了“对位红”。随后,英国食品标准局发现69种含有“对位红”的食品,包括人们常用的咖喱酱、辣椒酱、烤肉酱等调味品,此事一出,立刻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关注。“对位红”是一种化学成分类似于“苏丹红1号”的工业染料。
2006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关于上报蛋制品中苏丹红专项检查结果的紧急通知》(质检食监函[2006]146号)。《紧急通知》称:近日,媒体广泛报道了河北省部分地区一些养殖户使用含有苏丹红IV号的饲料喂养蛋鸭而产出“红心”鸭蛋,个别蛋制品企业以此为原料生产加工咸鸭蛋制品的违法行为,目前该突发事件已经引起了十多个省市的关注。总局于11月14日上午发出《关于立即开展蛋制品中苏丹红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明电:国质检明发[2006]62号),要求各级质检部门立即开展蛋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检查。
2007年1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预警公告:在国家质检总局对辣椒粉、辣椒酱、油辣椒、豆瓣酱等预包装辣椒制品和散装辣椒粉的产品质量专项国家监督抽查中,抽查的137种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仅为74.5%,不合格项目全部集中在苏丹红I~IV号。此次共抽查了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山东、河南等8个省(区、市)生产企业、商场、超市的80种预包装辣椒产品,合格率为98.75%,有1种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为苏丹红IV。对贵州、四川、重庆等地23个农贸市场上抽取的57种散装辣椒制品(辣椒粉55种),合格23种,合格率仅为40%,不合格的34种产品全部检出苏丹红。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辣椒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强制检验制度,苏丹红为必检项目,产品出厂必须检验合格。企业不具备自行检验能力的,必须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上述情况表明食品受苏丹红等化学合成染料污染的问题常有发生,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重视。为有效地查禁掺苏丹红等化学合成染料的有毒食品,帮助生产企业开展自行检验,建立简便易行的快速检测方法非常必要。
目前检测食品中是否添加了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LC-MS法)。前者是现行的国标方法(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681—2005),后者是欧盟使用的确证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是色谱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其缺点是:(1)仪器价格昂贵,样品前处理时间长,色谱柱易受污染,分析成本高;(2)当共存成分的色谱保留时间与目标成分的色谱保留时间接近时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3)仪器对使用环境要求高,需要固定摆放,不适合作流动性大的现场检测;(4)对检验人员的技术要求高。
以高效液相色谱仪作为分离器、质谱仪作为分析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谱法适合于成分复杂、背景干扰严重的样品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谱法是一种分析成本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更高、操作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更复杂的分析方法。仪器对使用环境要求更高,需要固定摆放,不适合作流动性大的现场检测。这些检验只能在少数实验室中进行,无法普及使用。
政府监管部门对在食品中添加了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这种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涉及范围广,需要进行大量的检验,如果全部都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检测,则检验费用巨大,行政执法成本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因为没有仪器和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而无法开展这项检测,从而使这些地区成为监管的真空地带。很多生产企业也因为没有仪器和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而无法对原料和成品开展自行检验,留下了食品安全隐患。
为保障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健康,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简单易行、快速高效、成本低廉的检测食品是否违法添加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方法。
鉴于可被违法添加的脂溶性偶氮染料的品种很多,仅针对苏丹红I、苏丹红II、苏丹红III、苏丹红IV、苏丹橙G、苏丹红7B、苏丹红G和对位红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进行检测的仪器分析方法显然存在不足。受色谱分辨率、共存干扰物、标准品等因素限制,仪器分析方法一般一次只能对几个或一二十个目标化合物进行筛查,而可用于违法添加的脂溶性偶氮染料的品种众多,当添加的染料不在预设范围,仪器分析方法就会出现漏检。因此需要建立一种能涵盖大部分脂溶性偶氮染料的快速筛查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分析成本低、不需要使用贵重分析仪器、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易于普及并且适用于现场检测食品或饲料是否添加了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利用上述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的试剂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供试液的制备:待检样品采用有机溶剂稀释、溶解或提取,作供试液;
油状液体样品(如辣椒油)用适量有机溶剂稀释后作供试液;固体或半流体油脂制品经有机溶剂溶解后作供试液;其它样品(如辣椒粉、辣椒酱、番茄酱、熟肉、萝卜条、火腿肠、蛋黄、蛋糕、辣味鱼干、粉状和颗粒状饲料等)则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作供试液。
(2)往供试液中加入过量氧化剂,氧化反应除去有色干扰物质。
(3)加入还原剂除去过剩的氧化剂,消除过剩氧化剂对后续观察的影响。
(4)静置分层,根据有机层的颜色判断待检样品是否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如果有机层呈无色或几乎无色,则为阴性,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如果有机层呈有颜色,则为阳性,很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在上述检测方法中,有机溶剂是指具有如下性质的有机溶剂:(a)与水不相溶;(b)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c)在硫酸存在下不会发生明显的水解反应。这些有机溶剂优选环己烷、环己烷的同系物、正己烷、正己烷的同系物、苯、甲苯、苯的同系物、氯仿、二氯甲烷或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在上述检测方法中,所述氧化剂优选高锰酸钾溶液,作为优选还可加入硫酸溶液,加入硫酸的目的是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电位,使之有足够的氧化能力,提高氧化反应的速度。
在上述检测方法中,所述还原剂优选5~12重量%的盐酸羟胺、5~12重量%的抗坏血酸溶液或5~12重量%的草酸溶液。
利用上述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的试剂盒,包括有机溶剂、氧化剂和还原剂。
偶氮类染料是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偶氮类染料偶氮类染料可分为水溶性染料和脂溶性偶氮染料,本发明只涉及脂溶性偶氮染料。偶氮化合物都是有色化合物。为方便理解,列出部分常用偶氮染料的命名和溶解性如下:
苏丹红I(SudanI)的化学名称为1-苯基偶氮-2-萘酚,(1-phenylazo-2-naphthalenol),以苯胺为原料,在盐酸中与亚硝酸钠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再与2-萘酚进行偶合制得。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油脂、环己烷、矿物油、丙酮和苯。
苏丹红II(SudanII)化学名称为1-[(2,4-二甲基苯)偶氮]-2-萘酚,(1-[(2,4-dimethylphenyl)azo]-2-naphthalenol);由2,4-二甲基苯胺重氮化后,与β-萘酚偶合制得。溶解性:溶于醚、苯、挥发油、环己烷、脂肪、油中,不溶于水、碱、弱酸。
苏丹红III(SudanIII)化学名称为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1-[4-(phenylazo)phenyl]azo]-2-naphthalenol);由氨基偶氮苯重氮化与β-萘酚偶合制得。溶解性:溶于乙醚、丙酮、石油醚、油脂、环己烷、氯仿、冰乙酸、乙醇,不溶于水、碱溶液。
苏丹红IV(SudanIV)化学名称为1-2-甲基-4-[(2-甲基苯)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1-2-methyl-4-[[(2-methylphenyl)azo]phenylazo]-2-naphthalenol),由邻氨基偶氮甲苯重氮化与β-萘酚偶合制得。溶解性:溶于乙醚、乙醇、环己烷、油脂、酚,不溶于水。
苏丹红G(Sudan red G)化学名称为1-(2-甲氧基苯基)偶氮-2-萘酚,1-(2-Methoxyphenylazo)-2-naphthol。溶解性:溶于乙醚、环己烷、乙醇、油脂、酚,不溶于水。
苏丹红7B(Sudan Red 7B)化学名称为:2-Naphthalenamine,N-ethyl-1-[[4-(phenylazo)phenyl]azo]-;CAS Number 6368-72-5;溶解性:溶于乙醚、丙酮、环己烷、油脂,不溶于水。
苏丹橙G(Sudan Orange G)化学名称为2,4-二羟基偶氮苯;2,4-Dihydroxyazobenzene。溶解性:溶于乙醚、乙醇、环己烷、油脂、酚,不溶于水。
对位红(Para Red)化学名称为1-对硝基苯基偶氮-2-萘酚,1-(4-Nitrophenylazo)-2-naphthol,亦称对硝苯胺红。溶解性:溶于乙醚、丙酮、油脂、乙醇(呈红色溶液),不溶于水。
偶氮染料的化学结构特征是分子中有一个或多个偶氮基团(—N=N—),偶氮基的一端或两端与芳环相连,例如:苏丹红I的偶氮基一端与苯环相连,另一端与萘环相连;苏丹橙G的偶氮基两端相连的都是苯环;柠檬黄(C16H9N4O9S2Na3)的偶氮基只有一端与芳环相连。在与偶氮基相连的芳环接上不同的取代基则衍生出不同的偶氮化合物,因此可衍生出很多种偶氮芳香化合物。通常,在芳环上连上一个或多个磺酸基,则偶氮化合物的水溶性增强。
大多数脂溶性偶氮染料,其分子结构中至少有一个偶氮基团的两端都连上芳环。由于芳环通过偶氮基相连形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π电子有较大的离域范围,可吸收可见光中的一定波长,因此偶氮化合物都是有色化合物。使偶氮染料降解褪色的关键是破坏其偶氮基。
偶氮基团上的N=N双键与芳环形成离域共轭体系,共轭的结果增强了偶氮基氮原子与芳环上碳原子间连接的稳定性,也增强了偶氮基本身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到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不容易丢失,因此偶氮基本身不容易被氧化。当偶氮基两端都连有芳环时,这种共轭效应更明显。即化合物更稳定,更难被氧化,颜色更深。由于芳环本身碳原子上的p电子已参与了共轭,形成了稳定结构,所以芳环也不容易被氧化剂破坏。在氧化剂存在情况下,芳环上的某些取代基可能会被氧化,但不能使化合物变为无色(这是因为芳环和偶氮基还存在,大的共轭体系还存在)。综上原因,在一定的浓度和酸度下,高锰酸钾溶液不能破坏偶氮染料的发色基团,不能使偶氮染料褪色。
β—胡萝卜素、辣椒红素和其它类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是脂溶性色素。β—胡萝卜素、辣椒红素和其它类胡萝卜素等化合物含有多个共轭双键,这是它们显有颜色的原因。这些双键易被强氧化剂氧化而断裂,被氧化后共轭体系不复存在。例如,胡萝卜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共轭双键,具有强还原性,双键容易被氧化而断裂,生成为无色物质。
天然产物中的水溶性有色化合物,如黄酮皂苷类色素,不溶于油脂和环己烷等亲脂性溶剂。通过环己烷等亲脂性溶剂萃取,可使水溶性有色化合物与脂溶性偶氮染料分离。
本发明的主要原理如下:
(1)利用亲脂性有机溶剂稀释油状液体食品(如辣椒油),使其在振摇时容易分散成小液滴,充分与氧化剂接触,加速反应的完成。
利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环己烷)从样品中提取脂溶性偶氮染料。
(2)利用偶氮染料难被氧化褪色而天然脂溶性色素易被氧化褪色的特点,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采用过量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天然色素,达到消除共存的天然色素干扰的目的。
(3)利用还原剂(如盐酸羟胺、草酸或抗坏血酸)还原过剩的氧化剂,消除对后续观察判断的影响。
(4)利用偶氮染料自身显颜色的特性进行判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检验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具有分析成本低、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使用贵重仪器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食品和饲料中是否违法添加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满足食品和饲料监督检验的需要;同时为检验食品和饲料是否违法添加苏丹红等脂溶性偶氮染料的专门实验室提供了快速的筛选检验方法,将能达到降低分析成本、提高检验效率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制成的快速检验试剂盒,将能满足广大的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食品和饲料监督检验的需要,也将能满足生产企业和商业单位对相关食品和饲料进行自检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辣椒油1(市售瓶装,辣椒油呈橙红色,已知每mL含苏丹I0.3mg)
第一步:用吸管吸取辣椒油约0.2mL,置于具塞试管中,加入环己烷0.8mL(加入环己烷的目的是降低油的粘稠度,使在试管振摇时容易分裂成小液滴,增大氧化反应接触面积,使油中有色干扰物质更快被氧化);
第二步:加入重量百分浓度为10%的硫酸溶液5mL(加入硫酸的目的是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电位,使之有足够的氧化能力,提高氧化反应的速度);
第三步:加入摩尔浓度为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1mL,用力振摇约5分钟,静置2分钟,试管中的水层仍呈明显的紫红色。
第四步:再滴入重量百分浓度为10%的盐酸羟胺溶液,一边滴入一边振摇试管,至水层变为无色。
第五步:静置,待分层后观察有机层的颜色。
本实验观察到有机层的颜色呈明显的橙黄色,由此判断样品中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2
辣椒粉1(市售散装,呈红色,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已知不含苏丹I、苏丹II、苏丹III、苏丹IV、苏丹橙G、苏丹红7B、苏丹红G、对位红等染料)。
第一步:取辣椒粉约2克,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待分层后用吸管吸取上层清液1mL(呈橙黄色)作供试液,置于另一试管中;其余操作照实施例1中的第二步~第五步。
本实验观察到第五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澄清、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3
辣椒粉2(取实施例2中的辣椒粉适量,加入苏丹I标准溶液、拌匀、得每克样品含苏丹I0.3mg的阳性样品)。
全部操作与实施例2相同。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橙黄色,由此判断样品中很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4
辣椒粉3(取实施例2中的辣椒粉适量,加入苏丹I标准溶液、拌匀、得每克含苏丹I1mg的阳性样品)。
全部操作与实施例2相同。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橙红色,由此判断样品中很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比较实施例3与实施例4中观察到的有机层的颜色深浅可知,阳性样品中苏丹I的添加量越多,有机层的颜色越深。
实施例5
辣椒酱1(市售瓶装,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已知不含苏丹I、苏丹II、苏丹III、苏丹IV、苏丹橙G、苏丹红7B、苏丹红G、对位红等染料)。
第一步:取辣椒酱约8克,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待分层后用吸管吸取上层清液1mL(呈橙黄色)作供试液,置于另一试管中;其余操作参照实施例1中的第二步~第五步。
本实验观察到第五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澄清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6
辣椒酱2(取实施例5中的辣椒酱适量,加入苏丹IV标准溶液、拌匀、得每克样品含苏丹IV1mg的阳性样品)。
全部操作与实施例5相同。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桔红色,由此判断样品中很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7
番茄酱1(市售瓶装,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已知不含苏丹I、苏丹II、苏丹III、苏丹IV、苏丹橙G、苏丹红7B、苏丹红G、对位红等染料)。
第一步:取番茄酱约4克,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待分层后用吸管吸取上层清液1mL(呈橙黄色)作供试液,置于另一试管中;其余操作照实施例1中的第二步~第五步。
本实验观察到第五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澄清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8
番茄酱2(取实施例7中的番茄酱适量,加入苏丹IV标准溶液、拌匀、得每克样品含苏丹IV1mg的阳性样品)。
全部操作与实施例7相同,提取液呈红色。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桔红色,由此判断样品中很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9
豆瓣酱(市售瓶装)
第一步:取豆瓣酱约8克,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待分层后用吸管吸取上层清液1mL(呈橙黄色)作供试液,置于另一试管中;其余操作照实施例1中的第二步~第五步。
本实验观察到第五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澄清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10
豆瓣酱(实施例9中使用的瓶装样品,加入对位红标准溶液、拌匀、得每克含苏丹IV0.3mg的阳性样品)
全部操作与实施例9相同,提取液呈橙红色。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桔红色,由此判断样品中很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11
剁椒(市售瓶装)
第一步:取剁椒约8克,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待分层后用吸管吸取上层清液1mL(呈橙黄色)作供试液,置于另一试管中;其余操作照实施例1中的第二步~第五步。
本实验观察到第五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澄清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12
剁椒(实施例11中市售瓶装样品,加入苏丹III标准溶液、拌匀、得每克含苏丹III0.3mg的阳性样品)
全部操作与实施例11相同,提取液呈橙红色。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桔红色,由此判断样品中很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13
饲料(棕色颗粒状)
第一步:取饲料约5克,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待分层后用吸管吸取上层清液1mL(呈黄色)作供试液,置于另一试管中;其余操作照实施例1中的第二步~第五步。
本实验观察到第五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澄清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14
饲料(取实施例13的棕色颗粒状,加入苏丹IV标准溶液、拌匀、得每克含苏丹IV0.5mg的阳性样品)
全部操作与实施例13相同,提取液呈红色。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红色,由此判断样品中很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15
熟肉(红色):用刀切取样品表层约4g,剪碎,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静置,有机层呈白色乳浊,吸取有机层3mL置另一试管,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12mL,振摇,静置,待分层或吸取1mL有机层作供试液,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16
忌廉蛋糕(红色):取样品4g,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静置,有机层呈微红色乳浊,吸取有机层3mL置另一试管,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12mL,振摇,静置,待分层或吸取1mL有机层作供试液,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17
鸭蛋黄(黄色):称取搅匀的样品4g,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静置,有机层呈黄色乳浊,吸取有机层3mL置另一试管,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12mL,振摇,静置,待分层或吸取1mL有机层作供试液,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18
鸭蛋黄(取实施例17的鸭蛋黄适量,加入苏丹IV标准溶液、拌匀、得每克含苏丹IV0.3mg的阳性样品)
称取搅匀的样品4g,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静置,有机层呈橙红色乳浊,吸取有机层3mL置另一试管,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12mL,振摇,静置,待分层或吸取1mL有机层作供试液,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桔红色,由此判断样品中很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19
火腿肠(玫瑰红色)
称取剪碎的样品4g,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静置,有机层呈微红色乳浊,吸取有机层3mL置另一试管,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12mL,振摇,静置,待分层或吸取1mL有机层作供试液,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本实验观察到最后一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实施例20
萝卜条(带有红色辣椒粉)
第一步:取剪碎的样品8g,置于规格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水10mL,再加入环己烷8mL,用力振摇5分钟,待分层后用吸管吸取上层清液1mL(呈橙黄色)作供试液,置于另一试管中;其余操作照实施例1中的第二步~第五步。
本实验观察到第五步操作得到的有机层为澄清无色,由此判断样品中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上述操作中,如果有漩涡振荡器代替手工振摇,效果更好;当有机层出现乳化现象时,可将其转入离心试管中,离心处理,可以加速破乳和分层。
实施例21氧化剂对脂溶性偶氮染料颜色的影响:
苏丹红I、苏丹红II、苏丹红III、苏丹红IV、苏丹橙G、苏丹红7B、苏丹红G和对位红各取适量,用环己烷溶解,制成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各标准溶液作如下处理:
用吸管吸取上述标准溶液1mL,置于试管中,加入重量百分浓度为10%的硫酸溶液5mL,再加入摩尔浓度为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1mL,用力振摇约5分钟,静置,试管中的水层仍呈紫红色;滴入重量百分浓度为10%的盐酸羟胺溶液,一边滴入一边振摇试管,至水层变为无色。静置,待分层后观察有机层的颜色,结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不能使偶氮染料褪色。
以不含偶氮染料的辣椒油(橙红色)代替环己烷作溶剂制成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各标准溶液作如下处理:
取标准溶液(0.5mL)与环己烷(0.5mL)置于同一试管中,加入重量百分浓度为10%的硫酸溶液5mL,再加入摩尔浓度为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1.5mL,用力振摇约5分钟,静置,试管中的水层仍呈紫红色;滴入重量百分浓度为10%的盐酸羟胺溶液,一边滴入一边振摇试管,至水层变为无色。静置,待分层后观察有机层的颜色,结果见表2。实验结果表明,只要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掺入量不太低即可被检出。
实施例22 氧化剂对样品本底颜色的影响:
取已知不含偶氮染料的辣椒油(0.2mL,橙红色)与环己烷(0.8mL)置于同一试管中,加入重量百分浓度为10%的硫酸溶液5mL,观察到有机层呈橙红色,再加入摩尔浓度为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1.5mL,用力振摇约5分钟,静置,试管中的水层仍呈紫红色;滴入重量百分浓度为10%的盐酸羟胺溶液,一边滴入一边振摇试管,至水层变为无色。静置,待分层后观察到有机层的颜色是:橙红色消失,几乎无色,容易与脂溶性偶氮染料区分。
辣椒粉、辣椒酱、番茄酱、萝卜条、蛋黄、辣味鱼干等样品的环己烷提取液也呈橙红色,参照上述方法提取、氧化和还原处理后,有机层变成无色。实验结果表明,脂溶性天然色素可被氧化褪色。
实施例23 添加不同品种和不同量脂溶性偶氮染料的实验
辣椒粉、辣椒酱、番茄酱、熟肉、萝卜条、火腿肠、蛋黄、蛋糕、辣味鱼干、粉状和颗粒状饲料等样品,分别添加不同量的苏丹红I、苏丹红II、苏丹红III、苏丹红IV、苏丹橙G、苏丹红7B、苏丹红G和对位红染料,参照上述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每千克(或每升)样品中脂溶性偶氮染料掺入量≥25mg水平,则能被检出,现象明显;只要每千克(或每升)样品中脂溶性偶氮染料掺入量在10mg水平,也能被检出,现象仍较明显。
Figure C200710027591D00231
Figure C200710027591D00241

Claims (3)

1.一种食品或饲料中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供试液的制备:待检样品采用有机溶剂稀释、溶解或提取,作供试液;
(2)往供试液中加入过量氧化剂;
(3)加入还原剂除去过剩的氧化剂;
(4)静置分层,根据有机层的颜色判断待检样品是否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如果有机层呈无色或几乎无色,则为阴性,不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如果有机层呈有颜色,则为阳性,很可能含有脂溶性偶氮染料;
所述有机溶剂为环己烷、环己烷的同系物、正己烷、正己烷的同系物、苯、甲苯、苯的同系物、氯仿、二氯甲烷或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溶液;
所述还原剂为5~12重量%的盐酸羟胺、5~12重量%的抗坏血酸溶液或5~12重量%的草酸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在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的同时加入硫酸溶液。
3.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溶剂、氧化剂和还原剂。
CNB2007100275911A 2007-04-17 2007-04-17 食品或饲料中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97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275911A CN100494976C (zh) 2007-04-17 2007-04-17 食品或饲料中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275911A CN100494976C (zh) 2007-04-17 2007-04-17 食品或饲料中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1099A CN101071099A (zh) 2007-11-14
CN100494976C true CN100494976C (zh) 2009-06-03

Family

ID=3889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2759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976C (zh) 2007-04-17 2007-04-17 食品或饲料中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497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109A (zh) * 2009-09-23 2011-04-20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和检测脂溶性组分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3072B (zh) * 2011-09-22 2013-04-24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辣椒油树脂中罗丹明b的去除方法
CN103149208B (zh) * 2013-03-09 2015-03-04 福州大学 一种脂溶性偶氮染料多组分快速检测的方法
CN106324156B (zh) * 2016-11-02 2018-12-18 百奥森(江苏)食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饲料中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7324A1 (en) * 1998-02-26 2003-05-08 Yukio Toyoda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immunologically analyzing or concentrating endocrine disruptor or its degradation produc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ame
CN1844926A (zh) * 2006-05-10 2006-10-11 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苏丹红药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方法
CN1928550A (zh) * 2005-09-05 2007-03-14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辣椒制品中苏丹色素的薄层色谱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7324A1 (en) * 1998-02-26 2003-05-08 Yukio Toyoda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immunologically analyzing or concentrating endocrine disruptor or its degradation produc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ame
CN1928550A (zh) * 2005-09-05 2007-03-14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辣椒制品中苏丹色素的薄层色谱检测方法
CN1844926A (zh) * 2006-05-10 2006-10-11 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苏丹红药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109A (zh) * 2009-09-23 2011-04-20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和检测脂溶性组分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1099A (zh)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ernández-Pachón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wines and relation with their polyphenolic composition
Culp et al. Malachite green: a toxicological review
Schaich et al. Reprint of “Hurdles and pitfalls in measuring antioxidant efficacy: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ABTS, DPPH, and ORAC assays”
Schaich et al. Hurdles and pitfalls in measuring antioxidant efficacy: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ABTS, DPPH, and ORAC assays
Moharram et al.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a review
Pizzale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age (Salvia officinalis and S fruticosa) and oregano (Origanum onites and O indercedens) extracts related to their phenolic compound content
CN100494976C (zh) 食品或饲料中脂溶性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Gagnon et al. EROD induction and biliary metabolite excretion following exposure to the 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 of crude oil and to chemically dispersed crude oil
Boonsong et al. Natural pigments from six species of Thai plants extracted by water for hair dyeing product application
An et al. Sudan I induces genotoxic effects and oxidative DNA damage in HepG2 cells
CN103235059B (zh) 一种食品中违禁着色剂质谱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及应用
Chen et al. Crocin and geniposide profiles and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gardenia fruits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from different cultivars and at the various stages of maturation
Mohtar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Venezuelan propolis
Arnous et al. A peroxyoxalate chemiluminescence-based assay for the evalu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scavenging activity employing 9, 10-diphenylanthracene as the fluorophore
Warkoyo et al. The solvent effectiveness on extraction process of seaweed pigment
Gorinstein et al. Antioxidants in the black mussel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as an indicator of Black Sea coastal pollution
CN104034713A (zh) 罗丹明b的快速检测方法
Wang et al.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effec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urcumin with yttrium (III)—curcumin—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ystem
Rahayuningsih et al. Microencapsulation of betacyanin from red dragon fruit (Hylocereus polyrhizus) peels using pectin by simple coacervation to enhance stability
Zhang et al. A novel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white pitaya peel‐derived carbon dots for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sulfaquinoxaline in food
William Chase Jr et al.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analysis of all-rac-α-tocopheryl acetate and retinyl palmitate in milk-based infant formula using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Murillo Pulgarin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vegetable oils based on luminol chemiluminescence in a microemulsion
Martí et al. Liposome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a biological natural surfactant as a dispersing agent
CN105987901A (zh) 食品中禁用偶氮染料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Rahman Formalin and borax qualitative test use natural indic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