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9981C - 盘驱动装置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驱动装置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9981C
CN100489981C CNB2005100673587A CN200510067358A CN100489981C CN 100489981 C CN100489981 C CN 100489981C CN B2005100673587 A CNB2005100673587 A CN B2005100673587A CN 200510067358 A CN200510067358 A CN 200510067358A CN 100489981 C CN100489981 C CN 10048998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disk drive
drive device
pushing portion
j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73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1169A (zh
Inventor
三东武生
佐治义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1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1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99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998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盘驱动装置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可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由盘自重引起的盘倾斜。本发明所提供的盘驱动装置,在盘(1)的下方设置转盘(5),盘(1)的上方设置推压部件(9),转盘(5)具有盘搭载单元(5a),且与盘(1)接触,推压部件(9)具有推压盘(1)的下面并与盘(1)一起旋转的推压部(9a),调芯环(7),从下方推压盘(1)的内端部,盘搭载单元(5a)被设置在相对推压部(9a)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盘驱动装置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光盘等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特别是一种关于保持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盘、磁盘等具有可移动性的盘状信号记录媒体被广泛地普及,其记录密度逐渐向高密度化发展,例如直径12cm的光盘就有640MByte的小型盘CD、4.7~9.4GByte的DVD以及25~50GByte的蓝光盘(blu-raydisc)。
光盘装置,将从光捡出(optical pick-up)射出的激光照射在光盘的记录面上,通过检测其反射光来读取信息。另外,光盘装置通过使光盘记录面的记录膜的状态发生变化来记录数据。此时,如果激光与光盘记录面发生相对倾斜的话,就会产生被称为慧形像差(coma aberration)的像差,而对信号的再生及记录产生影响。
为修正光盘记录面与光捡出之间的倾斜(以下称为倾斜(tilt)),已有各种各样的倾斜修正机构被提议。
例如提议有,在光捡出上搭载用于检测盘的倾斜的倾斜传感器,并使光捡出倾斜以修正此倾斜传感器检测出的倾斜,或者使物镜倾斜的方式。
还提议有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8-167272)中公开的,矫正盘本身的倾斜的光盘保持方法。此结构是将在转盘上保持盘的夹具(clamper)增大到与盘相同的大小,以此矫正盘的反翘(warp)。
以往的光盘装置的盘保持方法如图10所示。另外图11示意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盘装置的盘保持方法。
如图10所示,在一般的光盘装置中,光盘101被载放在转盘102上时,由夹具103夹持并被保持在转盘102上。夹具103和转盘102在半径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夹持住光盘101,且两者夹持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这种光盘装置,由于超出转盘102的外围的光盘101会因为自重而发生下垂变形,所以通过在图中未表示的光捡出侧调整物镜的倾角等,可使光学特性不受损害。
另外,在图11所示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盘装置中,使盘101贴紧转盘102的夹具104的大小几乎涉及到整个光盘表面,此夹具104,通过从上方推压盘101来减小反翘,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然而,以往的根据倾斜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使物镜倾斜的方式,由于需要另外的用于使倾斜传感器或光捡出倾斜的驱动机构,所以不仅有使结构复杂化的问题,还有很难降低成本的问题。而且,由于需要额外的与物镜角度调整量相应的电力,所以还存在消费电力增大的问题。另外,随着角度调整量的增大,设计时就需要留出相应的空间余地,从而还引起妨碍装置小型化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结构,由于作为夹具来使用的稳定器104的形状较大,因此使装置很难小型化。而且,由于稳定器104与盘101成为一体而旋转因此质量变大,这样就需要转矩较大的马达,因而成为增加成本的主要原因。
另外,虽然盘101由转盘102来保持,但是盘101超出转盘102的外侧会因为盘101的自重而产生向下的力矩,这也是盘倾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即使设置所述的夹具104也无法解决此光盘倾斜的问题。
另外,光盘装置中保持盘的区域,即夹持区域,例如CD或DVD被规定为直径22mm~32mm(半径11mm~16mm)。然而,在实际的光盘装置结构中,为确保光捡出的物镜可以可靠地访问盘最内周区域,经常会将盘马达的转盘只设置在其内周侧而不是夹持区域的全域,以使光捡出的物镜驱动单元可以向内周侧进一步移动。然而,评价盘倾斜的盘倾斜测定器,则以由规格所决定的夹持区域来保持盘。这样,就会有由盘倾斜测定器测定出的盘倾斜与光盘装置所产生的盘倾斜,数值不一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洁的构造抑制由盘自重引起的盘倾斜的盘驱动装置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盘的盘驱动装置,具有,与所述盘接触并与此盘一起旋转的盘搭载单元;推压所述盘的与所述盘搭载单元相反的面,并与所述盘一起旋转的推压部,其中,所述推压部与所述盘搭载单元被设成,可以在抵消由于所述盘的自重而在盘上产生的力矩的方向上产生力矩的位置关系。
根据此结构,由于推压部和盘搭载单元,在抵消因自重而产生的力矩的方向上产生力矩,所以可以减小盘倾斜。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驱动盘的盘驱动装置,具有,与所述盘的下面接触并与此盘一起旋转的盘搭载单元;设置在所述盘搭载单元的上方,推压所述盘的上面并与所述盘一起旋转的推压部,其中,所述推压部被设置在相对所述盘搭载单元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上。
根据此结构,通过推压部可以抑制盘的倾斜。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驱动盘的盘驱动装置,具有,与所述盘的上面接触并与此盘一起旋转的盘搭载单元;设置在所述盘搭载单元的下方,推压所述盘的下面并与所述盘一起旋转的推压部,其中,所述盘搭载单元被设置在相对所述推压部靠近中心的位置上。
根据此结构,通过盘搭载单元可以抑制盘倾斜。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盘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碰接单元,其中,所述盘设有中心孔,所述碰接单元与所述盘中心孔的周边部碰接并与此盘一起旋转,并可从相对所述盘与所述盘搭载单元相同的一侧,碰接所述盘。
根据此结构,由盘自重而产生的力矩与受到的来自碰接单元的力而产生的力矩即使在同一方向上,这些力矩也会因为推压部及盘搭载单元而减小,从而得以抑制盘倾斜。
而且,这种状态下,所述碰接单元最好具有可以与所述盘的中心孔的周边部碰接且与所述盘的旋转轴呈同心状的斜面,而所述斜面可以通过与所述盘的中心孔周边部的碰接,使所述盘的芯对准。
而且,所述推压部还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以一定间隔排列的多个突起,而此时,所述推压部最好是在半径方向剖面上呈点接触状态。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具有所述盘驱动装置和光学头,其中,用所述盘驱动装置驱动盘,并且通过所述光学头照射所述盘,以记录或再生信息。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盘驱动装置可以简单的结构减小由于盘自重而产生的倾斜。
具体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盘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盘(1),其包括:盘马达(4),其具有旋转体(4a);转盘(5),其具有与所述盘(1)接触的盘搭载单元(5a),并与此盘及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第一部件(6),其配置在所述旋转体上;夹具(8),设置有具有沿圆周方向形成的突起部(9a)的推压部(9)和由该推压部(9)保持的第二部件(10),用该推压部(9)的突起部(9a)推压所述盘的与所述盘搭载单元(5a)相反的面,其中,所述推压部(9)与所述转盘(5),其位置关系被设置成可以在抵消由于所述盘的自重而在盘上产生的力矩的方向上产生力矩,利用所述第一部件(6)和所述第二部件(10)的相互吸引,通过所述突起部(9a)和所述盘搭载单元(5a)在所述盘上、在抵消由于所述盘的自重而产生的力矩的方向上产生力矩,减少所述盘的外侧部下垂的盘倾斜。
2.一种盘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盘(1),其包括:盘马达(4),其具有旋转体(4a);转盘(5),其具有与所述盘的下面接触的盘搭载单元(5a),并与此盘及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第一部件(6),其配置在所述旋转体上;夹具(8),设置在所述盘搭载单元(5a)的上方,设置有具有沿圆周方向形成的突起部(9a)的推压部(9)和由该推压部(9)保持的第二部件(10),用该推压部(9)的突起部(9a)推压所述盘的上面,其中,所述突起部(9a)被设置在相对所述盘搭载单元(5a)更靠近所述盘的内侧的位置上,利用所述第一部件(6)和所述第二部件(10)的相互吸引,通过相对所述盘搭载单元(5a)更靠近内侧的位
Figure C200510067358D0006084051QIETU
上的所述突起部(9a)推压所述盘的上面,减少所述盘的外侧部下垂的盘倾斜。
3.一种盘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盘,其包括:盘马达(4),其具有旋转体(4a);转盘(5),其具有与所述盘的上面接触的盘搭载单元(5a),并与此盘及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第一部件(6),其配置在所述旋转体上;夹具(8),设置在所述盘搭载单元(5a)的下方,设置有具有沿圆周方向形成的突起部(9a)的推压部(9)和由该推压部(9)保持的第二部件(10),用该推压部(9)的突起部(9a)推压所述盘的下面,其中,所述盘搭载单元(5a),被设置在相对所述推压部(9)更靠近所述盘的内侧的位置上,利用所述第一部件(6)和所述第二部件(10)的相互吸引,通过相对所述突起部(9a)更靠近内侧的位
Figure C200510067358D0006084051QIETU
上的所述盘搭载单元(5a)推压所述盘的上面,减少所述盘的外侧部下垂的盘倾斜。
4.根据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还包括接触单元,其中,所述盘设有中心孔;所述接触单元,与所述盘的中心孔的周边部接触,并与此盘一起旋转,且从相对所述盘与所述盘搭载单元相同的一侧,接触所述盘。
5.根据4所述的盘驱动装置,所述接触单元(7),具有与所述盘的中心孔的周边部可接触的,且其外周面具有与所述盘的旋转轴呈同心状的斜面;所述斜面,通过与所述盘的中心孔的周边部接触,使所述盘的中心对准不偏。
6.根据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所述推压部的突起部,是在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排列的多个突起。
7.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所述推压部的突起部,是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呈连接的圆环。
8.根据6所述的盘驱动装置,所述推压部的突起部,在沿半径方向剖面上呈点接触形状。
9.一种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和光学头,其中,利用所述盘驱动装置驱动盘,利用所述光学头照射所述盘以再生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应用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2是所述盘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3(a)是示意作用在由本实施例1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保持的盘上的力矩的说明图。图3(b)是示意作用在由以往的盘驱动装置保持的盘上的力矩的说明图。图3(c)是示意作用在由盘倾斜测定器保持的盘上的力矩的说明图。
图4是示意夹持力与盘倾斜关系的特性图。
图5是示意力矩比与盘倾斜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6是推压部件的斜视图。
图7是将推压部件扩大表示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所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概略方框图。
图10是以往的盘驱动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11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盘驱动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及图2示意了本发明所提供的盘驱动装置30的一实施例。图1是含有盘驱动装置30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斜视图,而图2是示意将盘1保持在转盘5上的状态时的剖面图。
盘1,设有中心孔1a呈圆板状,且设有用于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单元或记录了信息的信息记录单元。光学头2,读取盘1的记录在信息记录单元中的信息,或将信息记录在盘1中。光学头2由底盘3保持,并可沿盘1的信息记录面在半径方向上移动。底盘3上固定有使盘1旋转的盘马达4。
盘马达4由以下部件连为一体地构成,与盘马达4的旋转体4a连为一体旋转的转盘5;设置在转盘5的上方的磁铁6;设置在转盘5的中央部的调芯环7及中心轴4b。
调芯环7,使盘1的中心与盘马达4的旋转中心一致。也就是说,调芯环7起到使盘1的芯对准的作用。
转盘5设置在盘1的下方。转盘5具有固定在盘马达4的旋转体4a上的盘面本体单元5b和设在在此盘面本体外围部的盘搭载单元5a。盘搭载单元5a相对于盘面本体单元5b向上方突出,盘搭载单元5a的上端部与盘1的下面接触。换而言之,盘1的下面受到来自盘搭载单元5a的推压力。盘搭载单元5a由树脂或橡胶等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构成,以防止马达旋转时盘1滑动。
调芯环7包括一具有直径向上逐渐减小的斜面7a的外端部。此斜面7a与盘马达4的中心轴4b呈同心状,且被设置成可与盘1的中心孔1a碰接的状态。当底盘3执行上升动作,盘1被搭载在转盘5上时,斜面7a就与盘1的中心孔1a的周边部碰接,且将盘1的中心引至与盘马达4的旋转中心一致的位置上。调芯环7是包含在本发明的碰接单元(contact portion)的概念中的,可与盘1下面的内端部(中心孔1a的周边部)碰接。
调芯环7,由安装在盘马达4的中心轴4b外侧的螺旋弹簧20保持,可在盘马达4的旋转轴方向上移动。螺旋弹簧20将调芯环7向上方压靠。也就是说,盘1在内端部介于调芯环7受到向上的推压力。虽然由此调芯环7构成的调芯机构,使用的是平板冲压加工件或树脂成型件等相对来说成本较低的零件,却实现了一种可靠、准确的盘1的中心环的功能(center ring)。
在转盘5的上方设置有夹具8。夹具8包括推压盘1的推压部件9、磁性体10及保持磁性体10和推压部件9的保持部(holder)11。推压部件9和保持部11由上盖部件12保持。具体的说就是,上盖部件12设有贯穿孔,使推压部件9和支持部11在与贯穿孔周围保持一定间隙的状态下被夹住,这样推压部件9和保持部11就与上盖部件12结合在一起了。
磁性体10,在被推压部件9与支持部11夹住的状态下被保持。磁性体10设置在盘马达4上设置的磁铁6的上方,并被此磁铁6吸引。通过此磁性引力,推压部件9将盘1向下推压。此时,盘1就被推压部件9和转盘5夹住。推压部件9与转盘5的直径大致相同。
在推压部件9的下面,设有呈向下方突起状的推压部9a。此推压部9a被设置在推压部件9半径方向的中间部分,此推压部9a的下端部与盘1接触。换而言之,盘1的相对于盘搭载单元5a而靠近中心的部分的上面,受到来自推压部9a的向下的推压力。
接着对盘1被搭载在转盘5上并由夹具8保持的动作进行说明。
盘1被搭载在托盘13上,并由图中未表示的盘装载机构(disc 1oading)搬运到盘装置内部。之后,为避免与托盘13的干涉,通过图中未表示的升降马达或凸轮(cam)等升降机构使已退让到下方的底盘3上升。此时,固定在底盘3上的盘马达4也上升。这样,所述调芯环7就与圆盘1的中心孔1a的周边部接触,并且一边将盘1引到其中心与盘马达4的旋转轴一致的位置上,一边将盘1从托盘13上托起。
在底盘3的上升动作停止的前一刻,由上盖部件12保持的夹具8会与盘1接触,将夹具8托举至不与上盖部件12接触的位置。这时,设置在盘马达4中央部分的磁铁6就与夹具8的磁性体10接近而产生磁性引力。此磁性引力被设定成远大于通过调芯环7的螺旋弹簧20获取的压靠力。所以盘1在将调芯环7向下推压的同时进行芯对准,而且盘1被向下推压直至与转盘5确切可靠地接触,并且在与转盘5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
当解除对盘1的保持时,对底盘3进行下降操作。这样磁铁6就退让到下方,与夹具8之间的磁性引力就被解除。此时的状态为,盘1被搭载在托盘3上,且夹具8由上盖部件12保持并在上方等待。
然而,产生将盘1推压至转盘5上并保持推压力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通过在盘马达4处设置磁性体,并在夹具8一侧设置磁铁来产生引力的结构。另外,也不局限于磁铁与磁性体之间产生的磁性引力,还可以是使用弹簧部件获取其压靠力的结构。
接着,当盘1由夹具8保持在转盘5上的状态时,参照图3(a)~图3(c),对作用在盘1上的负荷及力矩,与以往的结构进行比较。图3(a)~图3(c)均为大概地示意了沿盘1半径切开的剖面图。
图3(a)是本实施方式的盘驱动装置30的沿半径方向的剖面图。在此盘装置30中,盘1由转盘5的盘搭载单元5a保持。此盘搭载单元5a的支持点在图中表示为Pt。除了此支持点Pt的支承力以外,作用在盘1上的还有来自夹具8的推压力(以后称为夹持力Clamp Force)Fc,来自调芯环7的压靠力Fr及盘1的自重Fg。为简单起见,在此只考虑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单位宽的部位。盘1的自重Fg实际上是分布负荷,但是在此将其当作作用在所述部位半径方向的重心位置上的集中负荷。并且为使说明简洁化,假设图3(a)~图3(c)中所示的各负荷全部都作用在所述部位上。严密地说,由于所述部位在圆周方向上是连续分布的,所以与现实中只在某一截面上发生的负荷或力矩是有所不同的。
下面,对图3(a)中支持点Pt周围的力矩进行计算。
盘1的自重,由于是作为集中负荷Fg作用在相对盘搭载单元5a的支持点Pt向外相距Lg距离的位置上的,所以由盘1自重产生的力矩Mg作用在正方向(图3(a)的顺时针方向)上,其数值可表示为,
Mg=Lg×Fg                               (1)
。也就是说,在只是将盘1载设在转盘5上的状态下,盘1因为自重,其超出盘搭载单元5a的外侧部会向下垂方向倾斜。
调芯环7的压靠力Fr,由于是作用在与支持点Pt相距Lr距离的位置上的,所以由压靠力Fr产生的力矩Mr作用在正方向上,其数值可表示为,
Mr=Lr×Fr                         (2)
夹持力Fc,由于是作用在与支持点Pt相距Lc距离的位置上的,所以由夹持力Fc产生的力矩Mc作用在负方向(图3(a)的逆时针方向)上,其数值可表示为,
Mc=Lc×Fc                                   (3)
。不过如前所述,为确保将盘1保持在转盘5上,夹持力Fc被设定成远大于调芯环7的压靠力Fr。
由此,若将支持点Pt周围的力矩定义为Md1的话,那么力矩Md1就可以表示为,
Md1=Mg+Mr—Mc                                     (4)
。即,力矩Md1为Mg、Mr、Mc的代数和,作用在盘1上。此力矩Md1使盘1以支持点Pt为中心旋转,或者使盘1产生变形。也就是说,力矩Md1越小,对盘1的状态或变形所产生的影响就越小,就可以抑制盘倾斜的发生。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盘1在其圆周方向上是连续的,且力矩Md1被圆周方向的成份分解,所以在经过某种旋转或变形之后的平衡状态下盘才变得稳定。
如前所述,盘1,因为力矩Mg和力矩Mr,而受到以支持点Pt为中心的正方向(右转)的力矩,也就是盘1的外侧部受到下垂方向的力矩。而盘1上的由夹持力Fc产生的力矩Mc是作用在抵消此力矩的方向上的。换而言之,通过利用推压部9a积极主动地向盘1施加,与由盘1的自重Fg及调芯环7的压靠力Fr产生的力矩相反方向的力矩,就可以达到减小产生在盘1支持点Pt周围的力矩的效果。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30,由于在盘1上产生的力矩Md1变小,所以可以使盘1的状态
Figure C200510067358D0010084348QIETU
更加稳定。
而且,力矩Mc取决于夹持力Fc的大小和距支持点Pt的距离Lc。所以,通过调整Fc或Lc,就可以得到任意的力矩Mc。
另外,由转盘5保持的盘1的支持区域(support area),是位于CD或DVD规定的夹持区域内的靠近内周的一侧。此支持区域,例如可是半径为12—14mm的范围。
其次,对如图3(b)所示的以往的盘驱动装置的盘保持方法进行说明。与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相比,盘驱动装置的夹持力Fc的作用位置不同。即,夹持力Fc的作用点是处于与转盘5的盘支持点Pt大致半径相同的位置上,而其它部分则与图3(a)相同。
由于由夹持力Fc在支持点Pt周围产生的力矩Mc大致为“0”,所以作用在盘1支持点Pt周围的力矩Md2可表示为,
Md2=Mg+Mr                               (5)
。即在盘1上,由自重产生的力矩Mg与由调芯环7产生的力矩Mr的和作为作用在右转方向(正方向)的力矩。也就是说,以往的盘驱动装置,无法象图3(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盘装置30那样,产生抵消Mg与Mr的力矩Mc,所以在盘1外侧部产生使盘向下方向偏离的倾斜,从而很难稳定地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
图3(c)是示意用来评价盘1的倾斜的盘倾斜测定器的盘保持方法的半径方向剖面图,仅供参考。盘倾斜测定器,具有以指定的夹持力夹持作为盘1的规格而被采用的夹持区域的结构。所以,盘倾斜测定器以盘1的夹持区域的全体范围来夹持盘1。例如CD或DVD,其半径11mm~16mm的区域为夹持区域,那么盘倾斜检测器,则在半径11mm~16mm的区域形成转盘15的盘搭载面及夹具18的盘推压面。
另外,由于盘倾斜测定器没有装置小型化的需求,所以无需采用通过磁铁或磁性体在小范围内产生磁性引力的结构,而是如图3(c)所示将夹具18大型化通过其重量来得到夹持力。其结果是,盘倾斜测定器以通过盘驱动装置得到的夹持力数倍大小的夹持力夹持盘1。
再者,盘倾斜测定器,与迫切地需要降低成本的盘驱动装置不同,即使价格偏高,需要的是一种高精度及作用在盘上的负荷较小的盘保持方法。例如,不使用盘驱动装置中的调芯环,而使用定位针来使盘1的芯对准。此定位针是通过高精度切削加工而成的,通过将定位针穿插在盘1的中心孔1a上,就可使盘1定位。这样,就不需要象盘驱动装置30那样,通过斜面7a推压盘1中心孔1a的周边部。所以,盘倾斜测定器中就不会产生将盘1中心孔1a的周边向上推举的压靠力。
另外,盘倾斜测定器,如图3(c)所示,由于由转盘15及夹具18产生的夹持力,在夹持区域的全体范围内可近似于均等负荷,且相互反向作用保持平衡,这样盘1在夹持区域就近似于固定端。所以可以认为在盘1的夹持区域周围只有由自重Fg产生的力矩Mg。这样在盘倾斜测定器中,在盘1上产生的固定端周围的力矩Md3为,
Md3=Mg                               (6)
。由于盘1的夹持区域为固定端,即使因自重产生的力矩Mg会使盘1变形,也不会产生盘1的内端部被向上托起的倾斜。也就是说,盘倾斜测定器,不同于以往的盘驱动装置,几乎不存在因夹持盘1而产生倾斜的因素。
然而,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盘驱动装置30,以在支持点Pt与调芯环7的作用点之间通过推压部件9产生夹持力的结构,将推压部件9产生的夹持力用于抵消由盘自重及调芯环7的压靠力产生的力矩。这样,就可以抑制盘1的内端部托起倾斜的发生,且无需产生很大的夹持力,便可以达到接近盘倾斜测定器的保持状态。
在此,对夹持力Fc与盘倾斜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4中,横轴表示夹持力Fc,纵轴表示保持盘1的状态下的盘倾斜。图4中的A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盘驱动装置30的保持方法所引起的盘倾斜,B则表示由以往的一般的盘驱动装置的保持方法所引起的盘倾斜。且此盘倾斜,将盘1的外侧部向上翘起的方向定义为“+”方向。
由图4可以看出,当增大双方的夹持力Fc时,盘倾斜就向“+”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通过增大夹持力Fc,可以使盘1的外侧部下垂的盘倾斜向递减方向移动。然而,B所表示的以往的保持方法,由于盘支持点与夹持力的作用点的半径大致相同,所以即使增大夹持力盘倾斜也不发生什么变化。例如,即使增大夹持力,盘倾斜也只从大约—0.10度递减到大约—0.08度。而A所表示的本实施方式,盘倾斜不仅从大约—0.06度递减到大约—0.02度,且与以往的装置(B)相比,可以使随夹持力的增大而得到的盘倾斜递减效果增大。由此可看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30,可以通过调整夹持力而简单地调整盘倾斜。
图5示意了力矩比与盘倾斜的关系,图5的横轴表示力矩比Mc/(Mg+Mr),纵轴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方法引起的盘倾斜。在此图中,力矩比Mc/(Mg+Mr)是指力矩的绝对值的比,盘倾斜也取其绝对值。
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左转力矩相对右转力矩的比Mc/(Mg+Mr)的增大,盘倾斜在逐渐地减小。当盘倾斜的允许范围被设为0.06度时,将力矩比设成0.7或0.7以上即可,当盘倾斜的允许范围被设为0.05度时,将力矩比设成0.8或0.8以上即可,而当盘倾斜的允许范围被设为0.04度时,则需要将力矩比设成0.95或0.95以上。也就是说,通过将由夹持力Fc产生的力矩Mc设成恰当的数值,就可以抑制因为盘保持而产生的盘倾斜。
使光学头2的光轴相对盘1记录面产生总倾斜(total tilt)的要因有,例如,光学头内部的光学轴的调整剩余误差(adjustment residual)(光学系统)、光学头移动时导向轴的倾斜(驱动系统)、盘自身的反翘(warp)等诸多因素。于是在设计光盘装置时,首先决定将总倾斜允许值分配给光学系统、驱动系统及盘本身,例如其中将驱动系统的允许值设定为0.10~0.20度,这时就最好将光盘的允许值设定为远小于此值的数值,例如若将盘倾斜的允许范围设定为0.04~0.06度就会非常有效。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30,由于夹具8的推压部9a将盘向转盘5推压的推压位置,处在相对盘搭载单元5a的盘支持位置更靠近中心的一侧,所以可以抵消由处于相对盘支持位置远离中心的一侧的盘自重产生的力矩和由调芯环7的压靠力产生的力矩。这样,以简单的结构就可抑制盘倾斜,从而使信号的记录和再生可以确切可靠地进行。
另外,由于盘倾斜得到抑制,所以可以减少在光学头2中所进行的物镜2a(参照图2)的角度调整量。这样,光学头2中的用于保持物镜2a的状态的电流值得以降低,从而可以削减消费电力。而且,由于可以减小物镜2a的追从角度范围(动态范围),所以移动物镜2a的速度可以加快,光学特性得以提高。另外,由于可以减小物镜2a的角度调整量,所以留出的空间余地有助于盘装置的小型化。而且,由于可以减小物镜2a的角度调整量,这样在物镜2a处就很难产生慧性像差,所以可以提高物镜2a的设计自由度。另外,即使对于在光学头中无需进行倾斜修正的盘装置,由于可以降低对各部件的精度要求,所以有利于削减成本。
在此,对推压部件9的推压部9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推压部9a,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分割成多个并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的结构。图6是从盘方向(下方)看推压部件9的斜视图。本实施方式中,推压部9a分别设置在圆周方向的6处,各推压部9a呈突起状。这种在圆周方向设置多个小突起状的推压部9a的结构,不仅使推压盘1的推压面易于成为平面,而且由于推压盘1的推压点确切可靠,所以可以使盘1的姿势更为稳定。另外,这种在圆周方向6处,等间隔地设置的结构,可以缓和盘1表面产生波浪(waves)的影响,从而可得到稳定的盘1的姿势。以往的将转盘的盘搭载单元与推压部件的推压部设置在相对置的位置上的结构,为稳定地保持盘就必须将推压面积扩大至某种程度以上,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推压部件9的推压部9a是设置在转盘5的盘搭载单元5a与由调芯环7构成的碰接单元之间的,所以即使减小推压部9a的推压面也可以稳定地保持盘1。而且,推压部9a并不局限于在圆周方向分割的结构,例如还可以是在圆周方向呈连接的圆环状的结构。
推压部9a,如图7所示,在半径方向的剖面内可与盘1呈点接触状。例如,推压部9a在半径方向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圆弧形。由于形成这种形状,推压盘1的推压点会变得更为确切可靠,从而可以使盘的姿势更为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盘1的内端部由调芯环7推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不过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适用于没有设置调芯环7的盘驱动装置。
实施例2
图8示意了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30的一部分。如此图所示,本实施方式2是将实施方式1的盘驱动装置30上下颠倒设置的结构。
具体的说就是,转盘5被固定在盘马达4的旋转体4a的下端部,且盘1被设置在转盘5的下方。
调芯环7的外端部与实施方式1的上下颠倒,具有一直径向下逐渐减小的斜面7a。这样斜面7a就与盘1内端部的上端部碰接。
推压部件9被设置在转盘5的下方,且盘1处于被推压部件9与转盘5夹持的位置关系。
推压部件9呈直径大于转盘5直径的形状。且转盘5的盘搭载单元5a被设置在相对推压部件9的推压部9a靠近中心的位置。其结果是,转盘5的盘搭载单元5a被配置成,在盘1的,可以抵消由盘1的自重在支持点周围产生的力矩的方向上产生力矩。推压部9a及盘搭载单元5a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相同。
本实施方式2,也可以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减小盘倾斜,从而使信号记录和再生可以确切可靠地进行。
有关本实施方式2的其它的结构、作用及效果因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是用于将记录在盘1中的信息再生的装置,该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主要包括,光学头2、盘驱动装置30、检测电路32、再生电路34、追踪控制电路36及聚焦控制电路38等。而且,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还可以是能够在盘1上记录信息,并且将记录在盘1中的信息再生的结构。
光学头2,尽管在图中省略,其包括激光光源、光束整形器、半透镜、物镜、物镜执行机构等。检测电路32,根据光学头2的激光光源射出的经由盘1反射的反射光生成再生信号,并且根据从出射光分歧出的分歧光,生成追踪错误信号和聚焦错误信号。再生电路34,根据再生信号将记录在盘1中的信息再生。追踪控制电路36,根据追踪错误信号对光学头2进行控制以补偿追踪误差。聚焦控制电路38,根据聚焦错误信号对光学头2进行控制以补偿聚焦误差。盘驱动装置30为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结构,但也可以用实施方式2的结构来替换。
有关本实施例3的其它的结构、作用及效果因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Claims (9)

1.一种盘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盘(1),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马达(4),其具有旋转体(4a);
转盘(5),其具有与所述盘(1)接触的盘搭载单元(5a),并与此盘及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
第一部件(6),其配置在所述旋转体上;
夹具(8),设置有具有沿圆周方向形成的突起部(9a)的推压部(9)和由该推压部(9)保持的第二部件(10),用该推压部(9)的突起部(9a)推压所述盘的与所述盘搭载单元(5a)相反的面,其中,
所述推压部(9)与所述转盘(5),其位置关系被设置成可以在抵消由于所述盘的自重而在盘上产生的力矩的方向上产生力矩,
利用所述第一部件(6)和所述第二部件(10)的相互吸引,通过所述突起部(9a)和所述盘搭载单元(5a)在所述盘上、在抵消由于所述盘的自重而产生的力矩的方向上产生力矩,减少所述盘的外侧部下垂的盘倾斜。
2.一种盘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盘(1),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马达(4),其具有旋转体(4a);
转盘(5),其具有与所述盘的下面接触的盘搭载单元(5a),并与此盘及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
第一部件(6),其配置在所述旋转体上;
夹具(8),设置在所述盘搭载单元(5a)的上方,设置有具有沿圆周方向形成的突起部(9a)的推压部(9)和由该推压部(9)保持的第二部件(10),用该推压部(9)的突起部(9a)推压所述盘的上面,其中,
所述突起部(9a)被设置在相对所述盘搭载单元(5a)更靠近所述盘的内侧的位置上,
利用所述第一部件(6)和所述第二部件(10)的相互吸引,通过相对所述盘搭载单元(5a)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上的所述突起部(9a)推压所述盘的上面,减少所述盘的外侧部下垂的盘倾斜。
3.一种盘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马达(4),其具有旋转体(4a);
转盘(5),其具有与所述盘的上面接触的盘搭载单元(5a),并与此盘及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
第一部件(6),其配置在所述旋转体上;
夹具(8),设置在所述盘搭载单元(5a)的下方,设置有具有沿圆周方向形成的突起部(9a)的推压部(9)和由该推压部(9)保持的第二部件(10),用该推压部(9)的突起部(9a)推压所述盘的下面,其中,
所述盘搭载单元(5a),被设置在相对所述推压部(9)更靠近所述盘的内侧的位置上,
利用所述第一部件(6)和所述第二部件(10)的相互吸引,通过相对所述突起部(9a)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上的所述盘搭载单元(5a)推压所述盘的上面,减少所述盘的外侧部下垂的盘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触单元,其中,
所述盘设有中心孔;
所述接触单元,与所述盘的中心孔的周边部接触,并与此盘一起旋转,且从相对所述盘与所述盘搭载单元相同的一侧,接触所述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单元(7),具有与所述盘的中心孔的周边部可接触的,且其外周面具有与所述盘的旋转轴呈同心状的斜面;
所述斜面,通过与所述盘的中心孔的周边部接触,使所述盘的中心对准不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的突起部,是在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排列的多个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的突起部,是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呈连接的圆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的突起部,在沿半径方向剖面上呈点接触形状。
9.一种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和
光学头,其中,
利用所述盘驱动装置驱动盘,利用所述光学头照射所述盘以再生信息。
CNB2005100673587A 2004-04-27 2005-04-21 盘驱动装置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99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30957 2004-04-27
JP2004130957 2004-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1169A CN1691169A (zh) 2005-11-02
CN100489981C true CN100489981C (zh) 2009-05-20

Family

ID=35137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735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9981C (zh) 2004-04-27 2005-04-21 盘驱动装置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40954A1 (zh)
CN (1) CN10048998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4367A1 (en) * 2004-05-13 2005-11-17 Volk Steven B Microminiature optical disc drive with wireless capability
US7983139B2 (en) * 2007-11-30 2011-07-19 Vmedia Research, Inc. Small form factor optical data storage disc and cartridge
KR20080031419A (ko) * 2005-07-18 2008-04-08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디스크 중심맞춤이 개량된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유니트
KR100802506B1 (ko) 2005-12-21 2008-02-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979A (zh) * 1997-06-11 1998-12-16 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盘驱动装置
CN1301017A (zh) * 1999-12-17 2001-06-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驱动装置
CN2563698Y (zh) * 2002-07-19 2003-07-30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磁盘夹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6945A (en) * 1989-02-22 1991-04-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Disk player having dual-side playback capability
KR100268618B1 (ko) * 1990-12-28 2000-10-16 이데이 노부유끼 광학디스크 및 디스크 척킹 기구
KR100445556B1 (ko) * 1997-09-25 2004-08-21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디스크 구동장치
JP2002313001A (ja) * 2001-04-13 2002-10-25 Sony Corp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用ディスク
CN1682301A (zh) * 2002-09-11 2005-10-1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信息载体的倾斜校正的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979A (zh) * 1997-06-11 1998-12-16 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盘驱动装置
CN1301017A (zh) * 1999-12-17 2001-06-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驱动装置
CN2563698Y (zh) * 2002-07-19 2003-07-30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磁盘夹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1169A (zh) 2005-11-02
US20050240954A1 (en) 2005-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85530A1 (en) Object lens driving devic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k drive
US5761182A (en)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00489981C (zh) 盘驱动装置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JP3895471B2 (ja) 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US9070380B2 (en) Objective lens driving apparatus, optical pickup
EP1286453B1 (en) Disk apparatus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balance at the time of disk rotation
EP1265232A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CN100583254C (zh) 光学存储系统中倾斜补偿的方法和设备
JP3581533B2 (ja) 光学式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における対物レンズの姿勢調整機構
CN1115673C (zh) 双轴致动件及记录和/或再现光盘的装置
JP200809087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8112555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チルト調整方法
JP4400319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組立方法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0419884C (zh) 光记录与/或再生装置用的光学拾取器
EP0947983B1 (en) Swing arm driving type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417163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056352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0361206C (zh) 光头和光盘装置
JP2005339764A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7724616B2 (en)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medium, and method and controlling apparatus, medium, and method therefor
JPH1025529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433974B2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S59135637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6179103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H11144365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