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1118C - 在无接触数据载体中产生电源中断时间信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无接触数据载体中产生电源中断时间信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1118C
CN100481118C CNB2004800385259A CN200480038525A CN100481118C CN 100481118 C CN100481118 C CN 100481118C CN B2004800385259 A CNB2004800385259 A CN B2004800385259A CN 200480038525 A CN200480038525 A CN 200480038525A CN 100481118 C CN100481118 C CN 1004811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energy
storage capacitor
zero
integrate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385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8684A (zh
Inventor
F·阿姆特曼
H·瓦青格尔
R·布兰德尔
E·伯格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898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8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11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111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01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在一种确定对于数据载体(1)(比如RFID标签)的集成电路(2)的不充足供电而言非常重要的断开时间信息(DTI)的方法中,基于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受IC材料和辐射影响的放电行为来确定该断开时间信息(DTI),并且根据所述IC材料的效应和/或至少一种辐射效应对所确定的断开时间信息(DTI)进行校正。

Description

在无接触数据载体中产生电源中断时间信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涉及数据载体,进一步涉及一种被设计成用来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数据载体的集成电路,配备有该集成电路的数据载体,及在无接触数据载体中产生电源中断时间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从文献US 2003/0112128(Littlechild等人)中获知这类方法、集成电路和数据载体.该已知的数据载体常被称为转发器(transponder)或标签(tag),其被设计为与读取器站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无源数据载体,所述读取器站在这里被指定为所谓的“隧道式读取器编程器(Tunnel reader programmer TRP)”并且提供一个用来分别向数据载体或集成电路供电的电源场.该数据载体进一步被设计为在一个已限定周期内存储时间戳记号或标识号或配置信息或其它临时数据,该周期应当至少与数据载体的电源或电压源暂时断开的时间一样长.这种暂时断开例如发生在数据载体从第一TRP切换至第二TRP的时候。
如果这种类型的几个数据载体或转发器同时处于一个TRP的通信区域内,则在所谓的盘点(inventory)过程(其中TRP提示数据载体向该TRP发送存储在该数据载体上的标识号ID)中,如果有许多数据载体同时应答,则可能发生通信冲突.为了解决该问题,规定TRP可以使已经被盘点的数据载体进入所谓的静音状态,其中一个静音命令被传送至已被盘点的数据载体,并且随后在该已被盘点的数据载体内设置并存储一个静音比特.如果静音比特已经被设置,则该已被盘点的数据载体不再对TRP的更新的盘点尝试作出反应.
在这里使用的用于确定对于断开时段(在该断开时段内所述数据载体未通过电源场而被充足地供电)而言非常重要的断开时间信息的方法是基于对合并在该数据载体或该数据载体的集成电路中的储能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在正常的操作中(即无源数据载体的电源或电压源不中断),该储能电容器经由充电晶体管被持续充电,因此该储能电容器经由该充电晶体管持续连接至无源数据载体的电源或电压源.如果电压源的电压由于电源场的暂时断开而降低,则充电晶体管对储能电容器的供电被中断,从而经由放电电路以已限定的放电电流启动对储能电容器的放电.利用已知的控制对储能电容器的放电的物理定律,通过在恢复能源场(从而恢复电压供给)时监视储能电容器处的电压与逻辑状态“1”还是逻辑状态“0”相对应,可以容易地获得断开信息.依赖于此,临时存储在RAM内的数据(即例如标识号、状态比特等的数据)是有效的或者无效的,其中规定状态信息被存储在RAM内的时间比储能电容器处的电压达到逻辑状态“1”和逻辑状态“0”之间的边界所需的时间长.
在一些重要的应用中,数据载体需要在电源场的短暂的暂时断开时“记住”设置静音比特或静音状态,但是在从一个读取器站转换至另一个读取器站后(该转换的电源场断开时间较长),不应当再存储或记住该静音比特,从而使得数据载体可以对其它读取器站的盘点提示作出应答.在这种应用中,已知的数据载体无法得到有效的使用,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已知数据载体的另一个缺点是,储能电容器的电容必须较高以监视电源场暂时断开的较长周期,因此储能电容器必须较大,这对于数据载体或数据载体的集成电路中的储能电容器的空间要求特别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消除上述不利情形,并且创建一种用于被设计成用来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数据载体的改进方法和改进的集成电路,还提出一种被设计成用来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改进的数据载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中提供了按照本发明的特征,因此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被表征如下:
一种确定对于断开时段而言非常重要的断开时间信息的方法,在该断开时段内,被设计成用来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数据载体的集成电路未通过电源场而被充足地供电,其中,在该集成电路被充足地供电时,该集成电路的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被充电,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从该集成电路随后不再被充足供电的第一起始时间开始被放电,并且基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的受IC材料和辐射影响的放电行为来确定该断开时间信息,并且根据所述IC材料的效应和/或至少一种辐射效应对所确定的断开时间信息进行校正.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按照本发明的数据载体的集成电路中提供了按照本发明的特征,按照本发明的集成电路可以被表征如下:
一种被设计成用来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数据载体的集成电路,其包括第一充电电路,用于在集成电路由电源场充足地供电时对该集成电路的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充电,并且该集成电路包括第一放电电路,用于从该集成电路不再被充足供电的第一起始时间开始对该储能电容器放电,其中该至少一个储能电容器的放电行为受IC材料和至少一种辐射效应的影响,并且该集成电路包括用于确定对于断开时段而言非常重要的断开时间信息的装置,在该断开时段内,该集成电路未被充足地供电,基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的受IC材料和辐射影响的放电行为来确定该断开时间信息,从而可以从确定时间得到该断开时间行为,并且该集成电路包括依赖于IC材料的效应和/或至少一种辐射效应对所确定的断开时间信息进行校正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按照本发明的数据载体中提供了按照本发明的特征,因此按照本发明的数据载体可以被表征如下:
一种用于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数据载体,该数据载体配备有按照本发明的集成电路.
提供按照本发明的特征具有有利的且容易实现的结果,即该数据载体例如在与(作为读取器站建立的)通信伙伴设备的电源场短暂地暂时断开期间存储设置静音比特或静音状态,而在从一个读取器站转换(该转换所涉及的与电源场断开的时间较长)至另一读取器站之后不再存储该静音比特,使得数据载体例如可以对其它读取器站的盘点提示作出反应和应答.这是通过确定对于断开时段而言非常重要的断开时间信息来实现的,在该断开时段内,该数据载体未被充足地供电.按照本发明的措施的另一个特别的优点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通过较低的放电电流而被放电,因此当实现在集成电路中时只需要较低的电容和很小的空间,并且可以非常精确地确定断开时段.
这种断开时间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一个确定时间(在该确定时间之后数据载体再次被充足地供电),借助于模数转换器来数字地测量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的放电电压,并且随后根据控制储能电容器的放电行为的物理定律来计算所述断开时段,同时以存储在数据载体上的IC工艺参数的形式考虑IC材料的影响,此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测量和考虑当前的IC温度.
业已发现,如果另外提供分别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措施则是特别有益的.这些措施提供的优点是,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获得断开时间信息,特别是自动实现了依赖于IC材料的影响和至少一种辐射效应(比如已限定的温度变化导致决定放电过程的欧姆电阻值的改变)来校正断开时间信息,这是因为所述效应对第一储能电容器和第二储能电容器都有影响并且从而达到平衡,因此立即获得了经校正的断开时间信息.
业已发现,如果另外提供分别如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措施则是特别有益的.这些措施提供了仅用一个储能电容器来确定“较短”或“较长”的断开时段的断开时间信息的特别简单的可能性,这实际上可以在恢复对集成电路的充足供电之后不久就被实现.
作为按照权利要求4的措施的结果,改进了数据载体的通信行为,例如在通过通信站或读取器站的盘点过程中的通信行为.
按照权利要求8的措施所提供的优点是,可以在恢复对集成电路的充足供电之后不久确定断开时间信息.
按照权利要求9的措施特别有利地确保上述效应以相同的方式影响第一储能电容器和第二储能电容器.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根据下述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借助于下述实施例对其进行阐释.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是这些实施例对于本发明并不构成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数据载体的与本文相关的那些部件的示意框图,该数据载体合并有按照本发明的集成电路.
图2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据载体的与本文相关的那些部件的示意框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数据载体的与本文相关的那些部件的示意框图.
图4为表示按照图1的储能电容器的放电电压的发生时间的信号/时间示意图,所述放电电压被用于按照本发明来确定供电断开时间信息.
图5为表示按照图3的储能电容器的放电电压的发生时间的信号/时间示意图,所述放电电压被用于按照本发明来确定供电断开时间信息.
图6和7为按照图4的详细的信号/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简化方式示出了数据载体1,该数据载体1被设计为用来与通信伙伴设备或读取器站(此处未示出)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无源数据载体.应当指出的是,在本文中,专家都公知的是这种数据载体1合并有多个另外的功能块,为了清楚和简单起见,未示出这些另外的功能块,但是对于数据载体1的操作来说它们是必不可少的.
数据载体1包括集成电路2和传送装置3.集成电路2包括接收/发送装置4,该接收/发送装置4与传送装置3相连并且包括与读取器站通信(即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所需的所有元件.关于接收/发送装置4连同其与读取器站的通信模式的详细描述可参见文献WO02/11054 A,其公开内容被视为包括在此.
集成电路2进一步包括整流器装置5,其与接收/发送装置4相连并被设计成以类似于从文献WO 02/11054 A中获知的方式产生和输出供电电压V.
集成电路2进一步包括处理控制装置6和存储装置7,该处理控制装置6以公知方式由微计算机(未示出)表示,并且按照公知方式与存储装置7协作,其中存储装置7的内容包括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可以借助于该微计算机来处理.在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处理控制装置6可以用硬连线逻辑电路表示.
处理控制装置6进一步连接至接收/发送装置4,并且被设计为处理所接收的数据和向该接收/发送装置4输出所产生或经处理的数据.
集成电路2进一步包括第一充电电路8、第一储能电容器C1、第一放电电路9、第二充电电路10、第二储能电容器C2、第二放电电路11以及比较器装置12和加电复位级13;这些元件将在后面作更为详细的描述.
如上所述,数据载体被设计为无源数据载体并且因此从读取器站的电源场产生其供电电压,这在对整流器装置5的描述中已经作了解释.
下面参照图3描述按照本发明确定断开时间信息的过程.
假设数据载体1位于读取器站的电源场内,并且涉及诸如在文献WO 02/11054中所述的盘点过程.进一步假设数据载体1已经将存储在存储装置7内的数据传送至读取器站.读取器站随后已向数据载体1发送了静音命令或安静命令,数据载体1由此在存储装置7内设置静音比特14.作为设置了静音比特14的结果,数据载体1不再应答该读取器站的盘点提示,所述盘点提示由读取器站发送以便提示其它任何数据载体回答并且随后完成盘点.
在本例中,当设置静音比特14时,处理控制装置6使第一充电电路8向第一储能电容器C1充电,该第一充电电路8在本例中由双极型晶体管电路表示并且将第一储能电容器C1从供电电压V充电至电压U0.应当指出的是,第一充电电路8也可以用CMOS电路或FET电路表示.还应当指出的是,供电电压V由整流器装置5保持恒定.
现在应假设用于数据载体1的电源场例如由于场的小时而在短时间内失效,因此不再有充足的电源,正如图3的第一时间图所示,其中第一断开时段DT1从第一起始时间t1持续到第二起始时间t2,在该时段内不再向集成电路2充足地供电.这种断开时段例如可以持续1秒或者更短(例如100毫秒)或者更长(例如高达10秒).
从第二起始时间t2起,电源再次变得充足,这一情况由重新建立的供电电压V反应.供电电压V在第二起始时间t2的升高使得与整流器装置5相连的加电复位级13向处理控制装置6输出复位信号POR,该复位信号尤其使得处理控制装置6激活第二充电电路10.与第一充电电路8类似,第二充电电路10在这里由双极型晶体管电路表示,并且可以在由处理控制装置6激活时将第二储能电容器C2从供电电压V充电至电压U0.如图3的第二时间图所示,第二储能电容器C2被充电到第三起始时间t3.还应当指出的是,对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充电过程可以相对较快,使得第三起始时间t3几乎紧跟在第二起始时间t2之后.
从第一起始时间t1起,第一储能电容器C1借助于第一放电电路9被放电,该第一放电电路9在这里由泄漏电流电路或者泄漏电流漏(current drain)表示.第一储能电容器C1因此借助泄漏电流放电.在本例中,泄漏电流漏由FET的栅极表示.
处理控制装置6同样适于使得第一储能电容器C1在第二起始时间t2发生复位信号POR之后不再通过第一充电电路8充电,这意味着第一储能电容器C1继续稳定地放电.
从第三起始时间t3起,第二储能电容器C2也借助于第二放电电路11放电,该第二放电电路11在这里同样由泄漏电流电路或者泄漏电流漏表示.第二储能电容器C2因此借助泄漏电流放电.在本例中,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泄漏电流漏也由FET的栅极表示.
随后,处理控制装置6在与第三起始时间t3相隔一个时段TPR的确定时间t4启动对断开时间信息DTI的确定,该断开时间信息DTI对于断开时段DT1是十分重要的.在本例中,比较器装置12在确定时间t4被激活,比较器装置12将第一储能电容器C1在确定时间t4处的放电电压与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放电电压进行比较,以及依赖于该比较结果来确定断开时间信息DTI并且将其输出至合并在处理控制装置6内的判断装置15.如图3的第二时间图所示,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电压在确定时间t4处高于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放电电压.被传送至判断装置15的断开时间信息DTI因此包括表明已经有一个“短的”断开时段DT1的信息,其结果是判断装置15阻止数据载体1对读取器站的盘点请求作出应答或反应.
另一个应用基于这样的假设:例如由于数据载体1从一个读取器站到另一个读取器站的局部转移,没有在相对较长的时段内可用于数据载体1的无缺陷的电源,并且因此不再有充足的电源,正如图3的第三时间图所示,其中第二断开时段DT2从第一起始时间t1持续到第二起始时间t2,在该第二断开时段DT2内集成电路2不再被充足供电.这种断开时段例如可持续10秒,但是也可以长得多,例如几分钟或几小时.
在这种情况下,断开时间信息DTI由上面所述的用于识别断开时段DT1的处理来类似地确定.
如图3中的第四时间图所示,第一储能电容器C1在确定时间t4处的放电电压低于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放电电压.作为结果,输出至判断装置15的断开时间信息DTI包括表明已经有一个“长的”断开时段DT2的信息,其结果是判断装置15使数据载体1能够对其它读取器站的盘点提示作出应答或反应.
在上述两种涉及断开时段DT1和DT2的情况下,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电容大约为10皮法(pF),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电容仅是第一储能电容器C1电容的1/10,即1皮法(pF).泄漏电流漏在两种情况下都被设计为在相同的泄漏电流电平下对第一储能电容器C1和第二储能电容器C2放电.应当指出的是,第一储能电容器C1和第二储能电容器C2可以具有相同的电容,其中泄漏电流漏必须被设计成在不同的泄漏电流电平下对第一储能电容器C1和第二储能电容器C2放电.例如可以通过使上述每个FET的栅极具有不同的尺寸来实现不同的泄漏电流漏.
图2示出了与数据载体1类似的数据载体16,数据载体16包括集成电路17,该集成电路合并有大部分与集成电路2相同的元件,这些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比较器装置12被设计成或被适配成确定在图4的第四时间图中所示的相交时间t5,在该相交时间t5处,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电压UC1(t)等于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放电电压UC2(6)。处理控制装置6另外还配备有测量装置18和计算装置19.当到达相交时间t5时,比较器装置12向测量装置18输出触发信号TS,该触发信号TS结束或停止测量装置18从第三起始时间t3开始的时间测量,并且使测量装置18确定测量时段TB,该测量时段TB开始于第三起始时间t3并且结束于相交时间t5.该测量时段TB由测量装置18输出至计算装置19.该计算装置19适于分别根据已知的物理定律以及第一储能电容器C1和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放电过程的情境来计算断开时段DT1或DT2,它们被计算为测量时间TB和第一储能电容器C1与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电容的比值(被减小1)的乘积.在这种情况下,判断装置15被设计为将断开时段DT1或DT2的计算值分别与存储在存储装置7内的比较值进行比较,并且据此判断有一个“长的”时段还是“短的”时段.
此时应当提出的是,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电容越小,相交时间t5(因此测量时段TB)就可以更为精确地被建立或确定,因为这使得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曲线与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放电曲线的相交(交点)“更陡”.此外,非常有利地独立于IC材料的影响和至少一种辐射的效应(例如温度或光)来参照图2所述地识别所述断开时段,并且因此相对比较精确.图6和7示出了不同泄漏电流的效应的相互关系.图6示出了计算得到的第一储能电容器C1和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按照时间的放电电压UC1(t)、UC2(t)的曲线,其类似于图4的第二时间图中曲线。所述计算是在C1/C2的比值为5的基础上作出的。单位是任意的。
此外,图6和7分别对于泄漏电流I1、I2和I3示出不同的泄漏电流对电压曲线的相关性或影响.图6示出了“短的”断开时段DT1,图7示出了“长的”断开时段DT2.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每个泄漏电流下,电压曲线的相交时间t5总是给出相同的时间点.
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数据载体1的集成电路2和数据载体16的集成电路17可以包括不同的电容器对,每个电容器对由具有不同电容的第一储能电容器C1和第二储能电容器C2构成,因此不同的电容器对可以被用来建立或确定不同的断开时段DT.这可以进一步改进建立或确定这种断开时段DT的精度,并且覆盖更大的时间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控制装置6被设计成为每个待确定的断开时段DT选择合适的电容器对;利用该电容器对,随后如参照图1所述的那样确定断开时段DT.
图3示出了类似于数据载体1的数据载体20,数据载体20包括集成电路21,该集成电路合并了大部分与集成电路2相同的元件,这些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此外提供有A/D转换器22和温度传感器23.处理控制装置6另外还合并有确定装置24和校正装置25.A/D转换器22连接至第一储能电容器C1,并且被设计用来测量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电压以及将数字化的电压电平信号输出至确定装置24.
对于断开时间信息DTI的确定,在确定时间t2借助A/D转换器22以数字方式测量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电压,在确定时间t2之后,数据载体20再次被充足地供电,随后借助确定装置24、根据已知的控制储能电容器的放电行为的物理定律来计算断开时段.随后在校正装置25内利用存储在存储装置7的校正值存储器区域26中的校正值对以这种方式确定的断开时间信息DTI进行校正,所述校正值考虑到了IC材料的效应并因此考虑到了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行为.如果需要的话,电流IC温度另外可借助温度传感器23进行测量,并且测量得到的温度值可以被输出至校正装置25,从而校正装置25在校正断开时间信息DTI时将该温度值考虑进去.在这种情况下,被输出至判断装置15的断开时间信息DTI对应于其间数据载体20未被充足供电的断开时段DT的值.判断装置15在这种情况下被设计为将该断开时间信息DTI与存储装置7内所存储的比较值进行比较,并且据此作出进一步的影响数据载体20的通信行为的判断或设置动作.
只有一个关于是“短的”或“长的”断开时段的信息项的相对更简单的断开时间信息DTI(类似于参照图1所述的那样)在具有经修改的形式的数据载体20中也是可能的,正如现在将参照图5所描述的那样.为了简单起见,图5所示的时间图采用与图4相同的时间或起始时间.
如图5的第二时间图所示,第一储能电容器C1从起始时间t1起被放电.在上述经修改的数据载体20内,处理控制装置6被设计成在第二起始时间t2(即紧跟在重新建立对数据载体20的充足供电之后)再次充电第一储能电容器C1.从第三时间t3起,已充电的第一储能电容器C1再次放电,该过程持续到确定时间t4.确定装置24在这里被设计为在第二起始时间t2和确定时间t4借助A/D转换器22来确定和比较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电压UC1(t)。在图5中,在第二起始时间t2处确定的放电电压被标识为Ux,而在确定时间t4处确定的放电电压被标识为Uy.在图5的第一和第二时间图所说明的情况中,Ux与Uy之间的比较表明Ux大于Uy.作为结果,确定装置24向判断装置15输出表明断开时段DT1是“短的”的信息以作为断开时间信息DTI.在图5的第三和第四时间图所说明的情况中,Ux与Uy之间的比较表明Ux小于Uy.作为结果,确定装置24向判断装置15输出表明断开时段DT2是“长的”的信息以作为断开时间信息DTI.
应当指出的是,通过在相关时间测量U0,可以将在储能电容器被充电时的U0的变化和波动考虑进去,从而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从中计算对应于断开时段的校正值.
此时应当指出的是,术语辐射包括不同类型的辐射,例如热辐射、光辐射、离子辐射、放射性辐射等.辐射可以从外部影响按照本发明的数据载体及其集成电路.辐射也可以在内部产生,例如由内部损耗导致的热辐射.

Claims (8)

1.一种确定关于断开时段的断开时间信息(DTI)的方法,在该断开时段内,被设计成用来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数据载体(1)的集成电路(2)未通过电源场而被充足地供电,其中,在该集成电路(2)被充足地供电时,该集成电路(2)的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被充电,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从该集成电路(2)随后不再被充足供电的第一起始时间开始被放电,并且基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受IC材料和辐射影响的放电行为来确定该断开时间信息(DTI),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IC材料的效应和/或至少一个辐射效应对所确定的断开时间信息(DTI)进行校正,
其中,根据集成电路(2)的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行为和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放电行为确定并校正所述断开时间信息(DTI),其中,从跟随在第一起始时间(t1)之后的第二起始时间(t2)起到确定时间(t4)为止,阻止对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重新充电,其中从该第二起始时间(t2)起重新建立充足的供电,并且第二储能电容器(C2)从第二起始时间(t2)起被充电,第二储能电容器(C2)从跟随在第二起始时间(t2)之后的第三起始时间(t3)起被放电,在跟随在第三起始时间(t3)之后的确定时间(t4)将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电压与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放电电压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断开时间信息(DTI)。
2.一种确定关于断开时段的断开时间信息(DTI)的方法,在该断开时段内,被设计成用来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数据载体(1)的集成电路(2)未通过电源场而被充足地供电,其中,在该集成电路(2)被充足地供电时,该集成电路(2)的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被充电,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从该集成电路(2)随后不再被充足供电的第一起始时间开始被放电,并且基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受IC材料和辐射影响的放电行为来确定该断开时间信息(DTI),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IC材料的效应和/或至少一个辐射效应对所确定的断开时间信息(DTI)进行校正,
其中,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行为来确定并校正所述断开时间信息(DTI),其中从跟随在第一起始时间(t1)之后的第二起始时间(t2)起对第一储能电容器(C1)充电,其中从该第二起始时间(t2)起重新建立充足的供电,并且第一储能电容器(C1)从跟随在第二起始时间(t2)的第三起始时间(t3)起被放电,在跟随第三起始时间(t3)之后的确定时间(t4)将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电压与出现在第二起始时间(t2)的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电压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断开时间信息(DTI)。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所述断开时间信息(DTI)来判断数据载体(1)是否要对通信伙伴设备的特定指示命令作出响应。
4.一种被设计成用来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数据载体(1)的集成电路(2),其包括第一充电电路(8),用于在该集成电路(2)由电源场充足地供电时对该集成电路(2)的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充电,并且该集成电路包括第一放电电路(9),用于在该集成电路(2)不再被充足供电之后从第一起始时间(t1)开始对第一储能电容器(C1)放电,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行为受IC材料和至少一种辐射效应的影响,并且该集成电路包括用于确定关于断开时段的断开时间信息(DTI)的装置(18,19;22,24),在该断开时段内,该集成电路(2)未被充足地供电,基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受IC材料和至少一种辐射效应影响的放电行为来确定该断开时间信息(DTI),从而可以从确定时间(t4)得到该断开时间信息(DTI),其特征在于,
该集成电路包括依赖于IC材料的效应和/或至少一种辐射效应来对所确定的断开时间信息(DTI)进行校正的装置,
其中,从跟随在第一起始时间(t1)之后的第二起始时间(t2)起到确定时间(t4)为止,借助于所述确定装置阻止对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重新充电,其中从该第二起始时间(t2)起重新建立充足的供电,并且提供第二储能电容器(C2),以及提供第二充电电路以用于从第二起始时间(t2)起对该第二储能电容器(C2)充电,提供第二放电电路(11)以用于从跟随在第二起始时间(t2)的第三起始时间(t3)起对第二储能电容器(C2)放电,其中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放电行为受到IC材料和至少一种辐射效应的影响,并且该确定装置(12)被设计为在跟随第三起始时间(t3)之后的确定时间(t4)将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电压与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放电电压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断开时间信息(DTI)。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电路(2),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电容对应于第二储能电容器(C2)的一个倍数。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集成电路(2),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和第二储能电容器(C2)被相互紧邻地设置在集成电路(2)内。
7.一种被设计成用来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数据载体(1)的集成电路(2),其包括第一充电电路(8),用于在该集成电路(2)由电源场充足地供电时对该集成电路(2)的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充电,并且该集成电路包括第一放电电路(9),用于在该集成电路(2)不再被充足供电之后从第一起始时间(t1)开始对第一储能电容器(C1)放电,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行为受IC材料和至少一种辐射效应的影响,并且该集成电路包括用于确定关于断开时段的断开时间信息(DTI)的装置(18,19;22,24),在该断开时段内,该集成电路(2)未被充足地供电,基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受IC材料和至少一种辐射效应影响的放电行为来确定该断开时间信息(DTI),从而可以从确定时间(t4)得到该断开时间信息(DTI),其特征在于,
该集成电路包括依赖于IC材料的效应和/或至少一种辐射效应来对所确定的断开时间信息(DTI)进行校正的装置,
其中,可以从跟随在第一起始时间(t1)之后的第二起始时间(t2)起借助于所述确定装置(6,22,24)开始对该至少一个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重新充电,其中从该第二起始时间(t2)起重新建立充足的供电,并且提供第一充电电路(9)以用于从跟随在第二起始时间(t2)之后的第三起始时间(t3)起对第一储能电容器(C1)放电,该确定装置(12)被设计为在跟随在第三起始时间(t3)之后的确定时间(t4)处将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电压与出现在第二起始时间(t2)的第一储能电容器(C1)的放电电压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断开时间信息(DTI)。
8.一种用于与通信伙伴设备进行无接触通信的数据载体,该数据载体配备有如权利要求4-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2)。
CNB2004800385259A 2003-12-23 2004-12-09 在无接触数据载体中产生电源中断时间信息的方法 Active CN1004811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3104969.5 2003-12-23
EP03104969 2003-1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8684A CN1898684A (zh) 2007-01-17
CN100481118C true CN100481118C (zh) 2009-04-22

Family

ID=34717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85259A Active CN100481118C (zh) 2003-12-23 2004-12-09 在无接触数据载体中产生电源中断时间信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599661B2 (zh)
EP (1) EP1700253B1 (zh)
JP (1) JP2007516532A (zh)
KR (1) KR20060121230A (zh)
CN (1) CN100481118C (zh)
AT (1) ATE414956T1 (zh)
DE (1) DE602004017904D1 (zh)
WO (1) WO20050645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9268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Devilbiss Alan D Dual Voltage Power Supply
CN100458841C (zh) * 2006-12-28 2009-02-04 复旦大学 一种支持无线充电的半有源射频识别标签
JP5919958B2 (ja) * 2012-03-30 2016-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回路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FR3028073B1 (fr) * 2014-11-02 2018-01-12 Marc Nader-Burck Badge electronique, systeme de gestion de badges electroniques, procede et programme d'ordinateur correspondants
US10412565B2 (en) * 2016-12-19 2019-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766980B (zh) * 2019-01-17 2022-05-06 卓捷创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温度传感器无源射频识别标签能量收集的电路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4325B1 (en) * 1998-01-08 2002-06-11 Intermec Ip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orage and recovery of vital information on radio frequency transponders
US6294997B1 (en) * 1999-10-04 2001-09-25 Intermec Ip Corp. RFID tag having timing and environment modules
US7248145B2 (en) * 2000-02-28 2007-07-24 Magellan Technology Oty Limit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ransponder
DE60110088T2 (de) 2000-07-31 2006-03-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Kommunikationsstation und datenträger mit verbessertem quittierungsprotokoll
US6812841B2 (en) * 2002-01-23 2004-11-02 Intermec Ip Corp. Passive RFID tag that retains state after temporary loss of power
US7224273B2 (en) * 2002-05-23 2007-05-29 Forster Ian J Device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64532A1 (en) 2005-07-14
EP1700253B1 (en) 2008-11-19
KR20060121230A (ko) 2006-11-28
DE602004017904D1 (de) 2009-01-02
US20070176753A1 (en) 2007-08-02
EP1700253A1 (en) 2006-09-13
ATE414956T1 (de) 2008-12-15
CN1898684A (zh) 2007-01-17
JP2007516532A (ja) 2007-06-21
US7599661B2 (en) 2009-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38564B2 (ja) 複数のバッテリーレストランスポンダにインターロゲ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リモート識別システム内で使用するためのトランスポンダ
US8063746B2 (en) Transponder detector for an RFID system generating a progression of detection signals
US7506183B2 (en) Data authentication circuit, battery pack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10145595A1 (en) Secur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side channel attack
KR940006359A (ko) 충전제어에 의한 무선 주파수 식별(frid) 시스템
CN1741400B (zh) 选择一个或多个应答器的方法
KR970072783A (ko) 기지국 및 무접촉 방식으로 기지국에 연결된 트랜스폰더로 형성된 시스템 동작 방법
JPH0720236A (ja) トランスポンダ装置
CN100481118C (zh) 在无接触数据载体中产生电源中断时间信息的方法
US7667548B2 (en) Oscillation maintenance circuit for half duplex transponder
CA2754098C (en) Detection of a contactless data storage device
JP6049853B2 (ja) 電源起動システム
US8195100B2 (en) Transponder circuit with double clock extractor unit
JP2000507078A (ja) トランスポンダ通信装置
US20230189149A1 (en) Nfc device detection
US10560973B2 (en)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aid terminal device
US6883103B2 (en) Data carrier for the adaptation of a consumption time interval to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WO2022175659A1 (en) Adaptive power storage circuit for apparatus such as smartcards & method of operating a power storage circuit
US10705130B2 (en) Adaptive transmitter present detection
US9729359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nder oscillator with optimized timing
WO2017182868A1 (en)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and a method for limiting supply voltage of a rifd tag
AU2009201275B2 (en) Switched capacitanc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nd subsequent communication with a wireless transponder device using a single antenna
KR20210069171A (ko) 복합 감지 장치 및 동작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도어락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X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ffective date: 200708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817

Address after: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after: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befor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