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64B - 提高石油采收率 - Google Patents

提高石油采收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64B
CN1004764B CN85106246.6A CN85106246A CN1004764B CN 1004764 B CN1004764 B CN 1004764B CN 85106246 A CN85106246 A CN 85106246A CN 1004764 B CN1004764 B CN 1004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ctive agent
tensio
sulfonat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51062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5106246A (zh
Inventor
托马斯·帕特里克·马洛伊
雷蒙德·约翰·斯韦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well UOP LLC
Original Assignee
UOP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OP LLC filed Critical UOP LLC
Priority to CN851062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764B/zh
Publication of CN85106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6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04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4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通过使用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剂来降低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可采取地下油层中的残油,使用一种有效的表面活性剂,它包括以下组分的混合物:(1)约为1到10%的一和二烷基取代芳香烃的磺酸盐的混合物,该取代芳香烃是通过芳香烃与烯烃在氢氟酸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烷基化而得到的;(2)具有3到6个碳原子的低碳烷基醇:(3)含有乙氧基化的正构醇的非离子的辅助表面活性剂,该正构醇具有约12到15个碳原子。

Description

提高石油采收率
众所周知,在油田中,在地下油层找到的石油可通过许多不同的地方来采收。最初的石油采收方法是一次采收方法,即应用自然力,如压力,或者是石油本身的压力,或者是所存在的气体压力,通过压力将石油从地下油层压至地面回收。在用一次方法采收石油后,由于自然的或气体的压力损耗,在油层中的大部分石油可通过二次方法来采收,在此方法中,将水压送至油层中,以提供所需的压力将石油从油层压至地面。
在某些采油中心,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用泵注水的费用相对于用此方法采收的石油的量要昂贵得多。然而,由于仍然有相当一大部分石油存在于油层中,或存在于某贮油池内,或收集在相对多孔岩面的裂缝中,这些石油需通过三次方法来采收。三次方法,即提高石油的采收率的方法可由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例如,一种三次采收方法是热力的方法,实际上,在此方法中,把蒸汽泵送到油层中,将石油压到地面。然而,由于燃烧而损失一部分油,由损失的油的费用和设备的费用及形成蒸气能量的费用,可看出该方法在经济上是不吸引人的。第二种三次采收方法包括火驱法,在此方法中,点燃一部分石油以产生气体,并降低石油的粘度,同时增加了将石油从油层中压出的压力。然而,正如前文所叙述的方法,此方法的缺点为一些贵重的东西消耗了,因而增加了操作的费用。第三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为使用二氧化碳以提供将石油压至地面所需的压力,在此方法中,二氧化碳用压缩机输送到油层,使之部分溶解于重油中,依次,将降低粘度使石油到达地面,使用此法所存在的缺点是需要较贵的设备以产生二氧化碳,此外,该方法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实际可得性。现已找到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化学物质,如水溶性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酰胺,生物聚合体等等这些聚合物将增加水在溶液中的粘度,并使水对油的迁移率增加,因此,该溶液起作活塞的作用。
另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是通过利用表面活性剂当作活塞,从而油层中所存在的油可通过将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与其他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含水流体注入油层中的方法来采收。在此系统中,由于单独用水不可能高效率的驱替石油,所以必须使用表面活性剂。这是由于水和石油相对来说是不相溶的。此外,水和石油之间的界面张力较大。使用表面活性剂将降低或减小水和石油的界面张力,因而减小了已被驱替的石油在细缝中的滞留力。
在现有技术中有各种用于石油采收的三次系统的表面活性剂。一类应用于许多过程的表面活性剂为石油磺酸盐。磺化原油得到磺化石油馏分。然而,这种原油中含有许多不同化学结构的烃类,其包括芳香烃,烷烃,烯烃,仅例举少量。然而将原油用作原料的缺点在于原料中通常并不含有大量的芳香化合物,而芳香化合物是磺化的有效原料。在下文中将要说明,利用由某些直链烯烃并使用特殊类型的催化剂制备某些直链烷基苯磺酸盐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一个成份时,能够得到具有所需的降低石油和水之间界面张力的物理特性的产物。
正如前文所述,现有美国专利介绍了使用这些石油磺酸盐作为用于表面活性剂采收石油过程的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的一种组合。例如,美国专利第4214999号揭示了用于注入地下含油构造的表面活性剂流体包含具有一定平均当量的石油磺酸盐和可溶性的助表面催化剂,例如,乙氧基烷醇,硫酸盐或磺酸盐。美国专利第4013569号也揭示了用于石油采收的表面活性剂系统,其用相对溶于水的芳香酯多磺酸盐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组分。另一份美国专利,即专利第4008165号利用含有流体的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流体中包括三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带有烷基或烷芳基的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还有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和磺化甜菜碱,本系统也用于石油采收过程。
另一些美国专利揭示了采收石油的各种注水驱油方法,例如,美国专利第3,874,454号。此专利主要涉及高碱性的磺酸酯的组成,该磺酸盐是碱金属磺酸盐与碱组分的混合物,其比率,“过量的碱成份的重量/碱金属磺酸盐的重量”为0.03至2.0。这些成份不仅有中性的,而且,根据术语含有的意义,用过量的碱成份是高碱性的。这些磺酸盐的来源为不定成份的石油化学馏分,并可含有其他成份,在这些产物中,如:单或双烷基苯的化合物,以及烷基萘和烷基化四氢萘。美国专利第3981361号揭示了一种石油采收方法,其使用含有由合成的邻二甲苯磺酸盐或甲苯磺酸盐组分的表面活性剂的微乳状液。同样,美国专利第4058467号介绍一种石油采收的方法,其将二氧化碳饱和的碱金属烃磺酸盐注入添加剂用作表面活性剂,而且,磺化产物是高碱性的,此外,如上所述,磺化产物是由二氧化碳饱和的。
下文将进一步详细叙述,我们发现使用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其中一种成分包含一和二烷基芳香烃的混合物的磺酸盐,该烷基芳香烃使用氢氟酸作为催化剂在烷基化过程中得到,使用这种表面活性剂从地下油层中采收石油比使用不含有这种类型的烷基化反应产物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其方法更有效,三次石油采收率更高。
在本发明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的实施例中,将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导入地下油层中从上述油层排出石油,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以足够的量来降低上述石油和水的界面张力,其改进之处包括用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含水混合物,该混合物包括a)约1%至10%的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混合物的磺酸盐,其内含有6至22碳原子链的直链或支链的芳香烃,在氢氟酸的催化剂存在下,由烷基化过程制得,b)约1%至10%的含有3至6个碳原子的低级烷醇,c)约0.1%至2%的含有约12至约15个碳原子的非离子的乙氧基化正构醇。
我们找到本发明的一个特殊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的具体实例,其利用含水表面活性剂以减小石油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上述表面活性剂包括由单烷基和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混合物的中性磺酸盐组成的混合物,上述取代芳香烃由苯和烯烃在氢氟酸存在下,在室温至100℃的温度范围内及在常压至50大气压的压力范围内烷基化制得,在反应混合物中存在的上述芳烃对每摩尔烯烃的芳烃化合物摩尔数,其摩尔比约为3∶1至1∶10,包括加入钠化合物中以中和上述磺酸盐,含有3至6个碳原子的正构醇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文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他技术主题和实施例。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使用含水表面活性剂从地下油层采收石油的方法,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组份由一和二烷基取代的具有低2-芳基含量的芳烃混合物的磺酸盐组成。正如前文所讨论的,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过程的表面活性剂含有一种磺化的石油馏分作为其活性剂的一个组份。然而不同的是,用作本发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磺化二烷基芳香化合物能使制成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所需的物理性质,以使系统能降低存在于地下油层的石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至10〈`;-3;`〉达因/厘米,因而,使得这个系统在工业上引人注目地能用于上述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上。此外,应用表面活性剂的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也将具有耐受氯化钠存在的优点,氯化钠通常存在于盐水中,并能够沉淀析出磺酸盐,尤其是由石油得到的磺酸盐。石油磺酸盐的沉淀作用将减小磺酸盐用作降低石油和水之间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的能力。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的磺酸盐的其他优点取决于磺酸盐对于钙和镁的耐受性,并避免钠离子的交换,钠离子用于磺酸盐和上文所讨论的随后的沉淀作用,且具有磺酸盐在水中溶解性较好的优点。
如上所述,用于从地下油层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的活性剂,作为它的一个成份,含有具有低2-芳基含量的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磺酸盐。用作烷基化剂所需的化合物的烯烃在结构上可以是直链状或支链状的。在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生成中,优先用作初始反应物的直链状烯烃通常由烯烃的混合物组成,该烯烃混合物通常由液态的饱和烃脱氢形成不饱和烃,使用一种含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的固态非酸性催化剂来进行脱氢,催化剂的催化组份通常选自周期表的第四付族和第八族。通过这种类型的脱氢而得到的烯烃产物通常由含有10到22碳原子长链状的烯烃组成。由于脱氢过程,该烯烃具有高度的内未饱和度,即,烯烃不饱和的键不在链的未端的碳原子上。用作烷基化剂的烯烃类型,是优选在中段的不饱和度范围为90%到94%,而剩余的在端部为不饱和的。
含有未反应的烯烃的烃混合物在液相与硅酸铝组成的固体吸收剂的固定床进行反应,可分离出所需的烯烃,烯烃吸收硅酸铝上,然后回收。
于是,如上所述,烯烃也可包括由其他反应得到的支链状化合物,该烯烃用作烷基化剂以生产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可由烯烃烷基化的适当的芳香化合物将包括苯、萘、蒽,或含有低级烷基取代基的芳香化合物,如用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异构的二乙苯,等等。除了象酚和异构的甲酚这样的烃,也可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烷基化,并在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中可用的芳烃化合物,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为了生产所需的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的烷基化反应,要在烷基化条件下进行,该条件包括温度范围从室温(20~25℃)至100℃,压力范围从常压至50大气压,通过向反应容器中通入基本惰性的气体,如氮气,氦气,氩气等,可得到低于1大气压的压力。为了促进芳烃化合物的二烷基化,反应物中每摩尔烯烃与芳烃的摩尔的摩尔比为3∶1至1∶10此外,所使用的氢氟酸催化剂的量以重量计,有机原料与催化剂的比为10∶1至1∶3。芳烃与烯烃的烷基化在一个适当的装置中进行,如高压釜,将芳烃加入含有氢氟酸催化剂的高压釜中,然后加入烯烃原料,接着,在如上所述的范围的反应条件下,按预定的停留时间进行烷基化,停留时间持续约0.1至0.5小时,在这段时间内,连续搅拌反应混合物,加热是不连续的,在回到室温后,释放过压。停留时间结束,混合物分成水层和有机层,然后,分离水层和有机层,加入氢氧化物中和有机层,回收有机层中夹带或截流的氢氟酸。制得的具有低2-芳基含量的一和二烷基取代芳烃,接着,在适当的反应烧瓶中,用磺化剂处理,使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烃被磺化,磺化剂为三氧化硫或硫酸,如果需要,亦可以有一种有机溶剂存在,其含有烷烃如戊烷、已烷、庚烷等等,和环烷烃如环戊烷、甲基环戊烷、环已烷等等。磺化过程的一个实例为,将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烃和所需的溶剂一起加入反应烧瓶中,然后,在氮气气氛中,向反应装置中加入液态三氧化硫。向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烃中加入三氧化硫是在室温或略高于室温,即达到60℃的条件下进行,持续1至10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当所需的反应时间完成时,加入碱性成份中和混合物,碱性组份选自由氢氧化铵或周期表的第Ⅰ主族或第Ⅱ主族的金属盐或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氢氧化锶、碳酸铵、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锂、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锶等等。当碱性pH值超过7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水以及相同量的醇,如异丙醇。完全搅拌后,将反应混合物在预定的时间周期中加热至50至75℃的温度,然后冷却。由于冷却而分离的碱性磺酸盐用一种普通的方法除去,如过滤,离心等。混合物沉降后,分为两层。下面的水/醇层用一种有机溶液萃取,如用已烷,直到萃取液为无色。上面的有机层与合并的萃取液一起用加入水层的水洗涤,然后,将水层蒸干,或用干燥方法,如蒸汽浴,以产生中性的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烃的磺酸盐衍生物。
表面活性剂的第二个组份包括一个辅助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含有3至6碳原子的低级烷醇,例如,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正戊醇,仲戊醇,正己醇,仲己醇等等。
表面活性剂的第三成分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第三成份包括由含有长度为12至15碳原子的乙氧基化正醇组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些醇的特殊实例包括乙氧基-正十二烷醇,乙氧基-正十三烷醇,乙氧基-正十四烷醇,乙氧基-正十五烷醇,等等。表面活性剂的三种成份的量通常包括约1%至10%的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烃的中性磺酸盐,约1%至10%的低级烷醇辅助表面活性剂,约0.1%至2%的非离子乙氧基化正烷醇表面活性剂。此外,如果需要,从1%至5%的量存在的氯化钠也要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然而,该盐的存在,在降低的石油和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的情况下,对表面活性剂的操作基本上是不必要的。
利用含有上述组份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以经济上吸引人的方法提高石油采收率。在此方法中,仍然存在于地下油层的石油可从油层中和相对多孔岩石的缝隙中采收出来。
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或系统可由混合一定量的上述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的中性磺酸盐衍生物、辅助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而形成,上述组份在水介质中混合。
选择用于表面活性剂的水介质通常由油田水组成,在许多情况下,该水含有低度的盐度。这样制备的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三次方法。在实现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中,含有石油的地下油层,可用新鲜的水进行预先冲洗处理,以便将已用于二次方法的水从形成的沟流中驱替出来。该水具有高硬度和盐度。在预先冲洗处理后,注入表面活性剂,直到在含油的构造中,含有所需量的表面活性剂液体。表面活性剂由于存在包括煤的热裂解得到的瓦斯油的磺酸盐在内的各种组份,将降低石油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促使将石油从油层中压至油井,通过油到达地面而采收。石油采收后,进一步把水注入岩层中,该水是以代替表面活性剂和被驱替的石油,因此,以这样的数量采收石油显示出本过程经济上的可行性。
下文将更详细地叙述,在表面活性剂中使用从烷基化过程用氢氟酸催化剂得到的特殊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烃,能进行三次石油采收过程,而且得到的残余石油的量比使用含有作为它的一个组份,而从其它来源或其它过程衍生的磺化产物得到石油的量要大。
以下的实施例就是为了说明制备所要求的一和二烷基取代芳烃混合物的方法以及磺化、中和这些化合物的方法。此外,这是实施例也说明了当使用这些化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成分并用于三次石油的采收时,可以显示出优越性,然而,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而本发明并不止限于此。
实施例Ⅰ
在本实例中,向一个用氮气清扫了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33ml(0.3713mole)的苯。然后,将高压釜冷却至10℃,并向其中加入2000g的氢氟酸。把高压釜的反应温度升到40℃,并在15分钟内加入2685ml(1.485moles)的烷基化剂,该烷基化剂是在直链上含有10到13个碳原子的烯烃混合物,烯烃原料加完后,再把混合物在40℃条件下搅拌15分钟。反应结束,停止搅拌,将磺化釜冷却到约为10℃,并通过视镜将氟化氢回收到冰桶中,然后把烃层排放到水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中,以中和仍存在的残余氟氢酸,静置后,烃层被分离,并且用戊烷洗涤含水相。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在分馏柱中分馏以便除去链烷烃,苯和烯烃。这些烷基化产品用气相色谱及质谱分析方法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定其一烷基化物的产率为38.6%,二烷基化物的产率为40.2%,同时还有18.0%的未知化合物。
为了得到烷基化产品的磺酸钠衍生物,将50.0g的烷基化物与等体积的己烷混合,然后搅拌这混合物并加热到60℃。用3小时,将与烷基化物等摩尔量的液态三氧化硫置于一个鼓泡器,然后导入烷基化物溶液中,三氧化硫是气相氮气混合物的5%。三氧化硫加完后,在伴随着氮气充填的反应温度下,再搅拌反应混合物1到3小时。其后,使用50%(重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该混合物使pH值在8左右,同时,使用异丙醇与其共沸蒸馏来除去水分。用过滤方法从异丙醇溶液中除去沉淀下来的磺酸钠。此外,通过对产品的脱盐水溶液进行己烷萃取的方法来除去未反应的烷基化物。通过在蒸汽浴上将溶液蒸发到干燥的方法而分离出所要求的烷基化苯的磺酸钠衍生物。通过用氢氧化钠滴定游离磺酸的方法来检定,磺酸盐的当量为348,而盐的理论当量值为374。
实施例Ⅱ
用类似于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将分子上的烷基部分含有10到13个碳原子的240g一烷基化苯加入到预先用氮气清扫的一升的高压釜中。把高压釜冷却到10℃,加入350g氢氟酸。然后,把高压釜控制在所需的反应温度40℃,并且,在15分钟内加入195ml的烷基化剂,该烷基化剂是在直链上含有11个碳原子的烯烃。高压釜内再搅拌15分钟,同时保持温度为40℃,压力为64psig。反应结束,停止搅拌,将高压釜冷却到10℃,并排出氢氟酸。然后用上述相似的方法处理烃层,并且用气相色谱分析来测定烷基化的产物,其结果是含有29.8%的双烷基化产物。
使用类似于实施例1描述的方法,使用液体的三氧化硫,在40℃下处理上述产物来使烷基化产物磺化。在中和、回收以后,可以得到产率为76%的含有磺酸钠盐的所需产物。通过用氢氧化钠来滴定游离磺酸的方法,确定磺酸钠所具有的当量为421,而理论当量值为400。
实施例Ⅲ
用类似的方法,苯与一个具有支链构型的丙烯四聚物进行烷基化,该反应可在一个1升的带有搅拌器的高压釜中进行,同时还要有氢氟酸催化剂的存在,反应温度为15℃,总的反应时间为60分钟。苯与四聚物的反应中的苯与四聚物的摩尔比为0.33∶1。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为一烷基化物的产率为21%,双烷基化物的产率为37.4%,未知化合物为42.7%。
实施例Ⅳ
使用已公知的J.L.Cayias,R.S.Schechter文章中的“表面吸附”的旋转滴定技术和W.H.Wade,Aes专题文集No.8,1975年版,第234页上的方法来测定所得到的二烷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磺酸钠衍生物的表面张力。按照上述实施例Ⅰ和Ⅱ的方法制备的二烷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溶液与石油磺酸盐对照进行测定,并与从工业净化剂级的单烷基苯馏分得到的塔底馏分的磺酸盐衍生物对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和来自氯化铝催化烷基化衍生的塔底磺酸盐,不象氢氟酸烷基化物那样,具有很好的确定组成。在表面张力试验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组分包括含有0.07%的各种烷基芳基化合物的磺酸钠衍生物的水溶液,1.0%的氯化钠和2.0%(体积)的辅助表面活性剂。这些测定的结果列在表1中,其中的实施例1中的二烷基取代苯用“A”,实施例Ⅱ中的二烷基取代苯用“B”表示,一烷基苯残渣衍生的氯化物用“C”表示,用氢氟酸催化的一烷基苯残渣用“D”表示,而石油磺酸盐用“E”表示。
Figure 85106246_IMG1
a)通过旋转滴定测定
b)辅助表面活性剂是正丁醇
c)辅助表面活性剂是异丁醇
d)辅助表面活性剂是异戊醇
实施例Ⅴ
各种表面活性剂的氯化钠耐受性试验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原料液和醇辅助表面活性剂与含水氯化钠的原料液混合来进行的。在最后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保持在2.5%(重量),而氯化钠和乙醇的浓度是在1.0到5.0%(重量)范围内变化。在24小时以后,观察试验溶液的情况,包括各种条件,其中包括清澈;微浑浊;浑浊;沉淀,分离的清澈层和伴随着沉淀的分层。清澈或微浑浊的溶液由于可以用于连续地取岩芯的驱替试验中,所以认为是理想的。对于2.5%(重量)表面活性剂,2.0%(重量)的氯化钠和2.0%(重量)的正丁醇的试验结果,列于表Ⅱ中,其中表面活性剂的命名与表1相同。
Figure 85106246_IMG2
实施例Ⅵ
为了评价磺化了的一和二烷基取代烃的使用情况,该烃是从包括使用氢氟酸为催化剂的一个烷基化过程中得到的,跟其他磺化衍生物对比,进行了一个岩芯驱流试验。在第一个试验中,一种稀释的表面活性剂岩芯的驱流步骤是其中由Berea沙岩组成的烃向岩芯,在三小时内,在455℃下火驱。其后,所用的一个排出步骤是用油田盐水饱和沙岩,在完成饱和之后随着原油以0.5ft/日的速率,将盐水注入到岩芯中。在完成原油的注入后,次速率为0.5ft/日注入2.0孔体积的油田盐水,其后,以0.5ft/日的流速注入0.15孔体积的稀表面活性剂,随着注入0.85孔体积的聚合物和1.50微孔体积的新鲜水。在这些试验中,被使用的稀释了的表面活性剂包括表面活性剂F,它是上述实施例1中制备的磺酸钠衍生物和含有乙氧基化的硫酸乙酯的辅助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表面活性剂G含有一种烷基化合物的磺酸钠衍生物,它是从石油中得到的再加上上述的辅助表面活性剂,而表面活性剂H是混合物的磺酸钠衍生物,该混合物含有10%的一烷基化物,45%的二烷基化物,40%的二苯基烷基化物和5%的合成磺酸盐加上辅助表面活性剂。这些试验的结果列于表Ⅲ中,其中列出的石油的采收率以生产的总体积产生的孔体积表示,所产生的油的量以存于岩芯中的油量的百分数表示,接近于以前规定的采收次序。在表中(%Sor)表示驱水残油饱和的百分数。除了使用这三种表面活性剂之外,也进行了仅使用降低表面张力的聚合物的残油采收试验。
Figure 85106246_IMG3
比较上述表Ⅲ的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在使用一和二烷基取代芳烃的混合物的磺酸钠衍生物的这样表面活性剂,该衍生物是以氢氟酸催化的芳烃和烯烃作为它们的一种组分进行烷基化衍生的,将导致三次石油采收量更大,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三次采油体积更多,最后较小量的残油存在于岩芯,这是与使用含有其他的一烷基化物和二烷基化物的非类似磺酸钠衍生物的其他表面活性进行比较的结果,在稀释表面活性剂系统和只用聚合物系统之间的三次石油的采收率顺序为F>H>G>聚合物。
此外,这三种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特性比较,列于以下的表Ⅳ中。
Figure 85106246_IMG4
实施例Ⅶ
另外进行了各种组分表面活性剂特性中的胶束评价试验,上述实施例Ⅳ中列出的稀释的表面活性剂是用2.0%(W/W)的表面活性剂,而胶束/聚合物驱水试验是使用7%(W/W)的比率。使用在对比试验中的表面活性剂与以上实施例Ⅵ列出的表面活性剂有着相同的性质,也可以标为F,G,H。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到新鲜水中和向其中加入乙氧基化的硫酸乙酯形式的第二种表面活性剂,使得被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形成一种微乳浊液。使用与上述实施例Ⅵ类似的方法,在沙岩用地盐水和原油饱和之后,将微乳浊液注入到Berea沙岩的烃向岩芯中。结果列于下表Ⅴ中:
Figure 85106246_IMG5
这些结果再一次表面,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在应用于三次石油的采收时,与使用其他的表面活性剂化合物或单一聚合物进行比较时,会得到的较大的石油采收率,与此相应的有较小量的最终残油存于岩芯中。从胶束/聚合物混合物和只用聚合物系统的三次石油采收率的顺序为F>G>H>只有聚合物。

Claims (6)

1、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其中把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引入到地下贮油层中,以便从上述的贮油层中驱替出油来,所说的表面活性剂以足够的量来降低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下述成分的一种水溶性混合物:
(a)约为1到10%的一和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的磺酸盐混合物,
(b)约为1到10%的含有3到6个碳原子低碳烷基醇,
(c)约为0.1到2%的含有12到15个碳原子的非离子的乙氧基化的正构醇。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氢氟酸的存在下并在温度约为20到100℃、压力约为大气压到5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将芳烃与直链或侧链上含有6到22个碳原子的烯烃按3∶1的摩尔比以及将有机物料和氢氟酸按10∶1到1∶3的重量比进行烷基反应而制得磺酸盐。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中磺酸盐是由添加一种化合物以进行中和,该化合物是选自氢氧化铵和周期表ⅠA和ⅡA族金属的氢氧化物的盐。
CN85106246.6A 1981-06-18 1985-08-19 提高石油采收率 Expired CN1004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85106246.6A CN1004764B (zh) 1981-06-18 1985-08-19 提高石油采收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7491581A 1981-06-18 1981-06-18
CN85106246.6A CN1004764B (zh) 1981-06-18 1985-08-19 提高石油采收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6246A CN85106246A (zh) 1987-02-18
CN1004764B true CN1004764B (zh) 1989-07-12

Family

ID=25741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5106246.6A Expired CN1004764B (zh) 1981-06-18 1985-08-19 提高石油采收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3615B (zh) * 2007-12-14 2014-04-02 普拉德研究及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可改变的添加剂处理地下井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6246A (zh) 1987-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36301A (en) Enhanced oil recovery
EP1781899B1 (en) Alkylxylene sulfonates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JP5426607B2 (ja) 原油回収増進法のための中和不完全なアルキルキシレンスルホン酸組成物
US20050199395A1 (en) Oil recovery method using alkali and alkylaryl sulfonate surfactants derived from broad distribution alpha-olefins
CN1297427A (zh) 用烯烃磺酸制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JPS5927995A (ja) 高濃度界面活性剤スラリ−
EA018718B1 (ru) Способ увеличения нефтеизвлечения с улучшенным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активным веществом для нефтеизвлечения
CN102131890A (zh) 使用磺酸盐混合物的提高的油回收
CN101932558A (zh) 合成的烷基芳基磺酸盐的制备方法
MX2013011104A (es) Metodo y composicion para recuperacion mejorada de hidrocarburos.
US4452708A (en) Oil recovery method using sulfonate surfactants derived from extracted aromatic feedstocks
US3933201A (en) Method using overbased branched-chain alkylaromatic sulfonates as waterflood additives
US3952803A (en) Oil recovery method using overbased waterflood additive containing sulfonates derived from alkylation reaction products
CN102612510A (zh) 制备合成的烷基芳基磺酸盐的方法
CN1004764B (zh) 提高石油采收率
JPS60226590A (ja) ポリアルキル芳香族スルホネート類の安定な形
SU1508967A3 (ru) Способ извлечени остаточной нефти
US3965984A (en) Waterflood method using overbased normal alkylaromatic sulfonates
US3878894A (en) Process for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using overbased linear alkylate sulfonates as waterflood additives
GB2178779A (en) Enhancing residual oil recovery from subterranean deposits
EP0012759B1 (en) Stabilized petroleum sulfonate products and their use in subterranean oil recovery
RU2159788C1 (ru) Ингибитор парафиноотложений
WO1983002480A1 (en)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precipitates in a crude oil sulfonation product
US3677934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urified linear alkylate bottom
US3591627A (en) Oil-soluble sulfonate preparation with novel separation ste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