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6149C - 具有有孔部分的顶棚覆盖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有孔部分的顶棚覆盖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6149C
CN100476149C CNB2005800129435A CN200580012943A CN100476149C CN 100476149 C CN100476149 C CN 100476149C CN B2005800129435 A CNB2005800129435 A CN B2005800129435A CN 200580012943 A CN200580012943 A CN 200580012943A CN 100476149 C CN100476149 C CN 10047614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opy
canopy cover
cover
solid section
meshe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129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5137A (zh
Inventor
特德·H·迈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AVAN CANOPY INTERNATIONAL I
Original Assignee
CARAVAN CANOPY INTERNATIONAL 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AVAN CANOPY INTERNATIONAL I filed Critical CARAVAN CANOPY INTERNATIONAL I
Publication of CN1965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5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61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14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顶棚系统包括顶棚框架和由顶棚框架支承的顶棚覆盖物。该顶棚覆盖物包括内实心部分、外实心部分和有孔部分,该有孔部分设置在内、外实心部分之间并设置在顶棚覆盖物的外周边附近。

Description

具有有孔部分的顶棚覆盖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基本涉及具有顶棚覆盖物的顶棚,该顶棚带有设置在其中的有孔部分,尤其涉及具有顶棚覆盖物的顶棚,该顶棚覆盖物带有大致设置到顶棚覆盖物的外周边上的有孔部分。
背景技术
顶棚通常包括由金属框架(例如,铝或钢)支承在其底侧上的顶棚覆盖物。顶棚覆盖物通常由诸如聚酯或聚乙烯之类的织物材料构成。该顶棚挂在顶棚框架上,以提供对诸如太阳、雨水或其他天气情况或碎屑之类的外部元素的遮蔽。
然而,顶棚覆盖物通常用均匀的实心材料构成,该材料不包括延伸通过的孔或开口。由此,当雨水落在覆盖物上时,雨水池经常积聚在覆盖物的各个部分上。这些水池经常使得覆盖物下垂,形成覆盖物的难看的或凸凹不平的整体外观。这些雨水池也对顶棚覆盖物施加不期望的力,这会撕裂或损伤覆盖物。因此,存在在下雨期间允许雨水从顶棚覆盖物排出的顶棚覆盖物的需要。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顶棚系统,它包括顶棚框架和由该顶棚框架支承的顶棚覆盖物。该顶棚覆盖物包括内实心部分、外实心部分和有孔部分,该有孔部分设置在内、外实心部分之间,并设置到顶棚覆盖物的外周边附近。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顶棚系统的内、外实心部分基本防止流体从中通过,有孔部分允许流体从中通过;该顶棚覆盖物的主体由内实心部分限定,有孔部分和外实心部分限定各自限定了顶棚覆盖物的较小外条带;并且该有孔部分环绕内实心部分的外周边,并且外实心部分环绕该有孔部分的外周边。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顶棚系统的透视图,它具有内实心部分和外实心部分,及在它们之间延伸的有孔部分;
附图2是该有孔部分与内实心部分和外实心部分中的每一个的连接的放大细节;
附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双层顶棚系统的透视图;
附图4是在附图3的双层顶棚系统中使用的顶棚框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5是附图3的双层顶棚系统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6是附图4的顶棚框架的底部透视图,该顶棚框架用于支承附图3的双层顶棚系统的第一和第二覆盖物;
附图7是附图4的顶棚框架的中心柱的分解示意图,该中心柱用于支承附图3的双层顶棚系统的第二覆盖物;
附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折叠顶棚框架的透视图;
附图9是用于和附图8的可折叠顶棚框架一起使用的剪状单元连接器的顶视图;
附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折叠顶棚框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10中所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具有顶棚覆盖物的顶棚,该顶棚覆盖物带有设置在顶棚覆盖物外周边附近的有孔部分。例如,附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棚10。如图所示,顶棚10包括由顶棚框架12支承的顶棚覆盖物14。该顶棚覆盖物14包括内实心部分16,形成顶棚覆盖物14外周边的外实心部分20,和设置在内实心部分16和外实心部分20之间的有孔部分18。该有孔部分18允许入雨水之类的流体从中通过,从而流体不会汇集到顶棚覆盖物14的内实心部分16上。
内实心部分16和外实心部分20可以用任何合适的织物材料制成,如聚酯、聚乙烯或其他合适的材料。类似地,有孔部分18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有孔材料制成,它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聚酯、聚乙烯、塑料或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该有孔部分18可以具有单层的有孔材料,或者可以具有彼此叠置的双层或多层有孔材料。
如附图1中所示,内实心部分16朝顶棚覆盖物14的中心延伸。在内实心部分16与顶棚覆盖物14的中心相对的末端处,有孔部分18围绕或环绕内实心部分16的外周边。类似地,外实心部分20围绕或环绕有孔部分18的外周边。外实心部分20的外周边形成顶棚覆盖物14的外周边22。
如附图2中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有孔部分18包括第一和第二实心末端24和26。在本实施例中,有孔部分18的第一末端24利用螺纹连接到内实心部分16上,形成第一接缝28;并且有孔部分18的第二末端26利用螺纹连接到外实心部分20上,形成第二接缝3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有孔部分18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和/或方法连接到顶棚覆盖物14的内、外实心部分之间。
当流体落在顶棚覆盖物14的上表面上时,如下雨时,允许流体通过有孔部分18排出,从而减少或消除了流体在顶棚覆盖物14的上表面上的积聚。如此,在顶棚覆盖物14的上表面上形成难看的和有潜在危害的水池的情况被减少或消除。
在一个实施例中,有孔部分18包括网状材料,它可以由金属线形成,如钢丝、铝线、塑料包覆线,或塑料或纤维网,或玻璃丝网。或者,有孔部分18可以包括任何多孔材料,只要该材料允许雨水基本无障碍地通过,同时最好还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1中所示,外实心部分20的较小条带允许有孔部分18设置在顶棚覆盖物14的外周边22附近。从而,允许如雨水之类的流体通过顶棚覆盖物14的有孔部分18排出,而顶棚覆盖物14的主体(即由内实心部分16限定的部分)使得顶棚覆盖物14下方的人避开流体。这使得顶棚覆盖物14具有较大面积的遮蔽能力,同时也减小或消除了流体在顶棚覆盖物14的上表面上的积聚。
在附图3的实施例中,具有如上所述构造的顶棚覆盖物14B被结合到双层顶棚系统10B中,该顶棚覆盖物具有内实心部分16B、外实心部分20B和在它们之间延伸的有孔部分18B。在一个实施例中,有孔部分18B设置在顶棚覆盖物14B的外周边22B附近,也如上所述。双层顶棚覆盖物10B包括支承顶棚覆盖物14B和第二顶棚覆盖物44的顶棚框架12B。
附图4示出了用于和附图3的双层顶棚系统10B一起使用的顶棚框架12B’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要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顶棚覆盖物14B可以和任何适当的双层顶棚框架一起使用。如附图4中所示,顶棚框架12B’包括数个竖直延伸的支柱34,该支柱由相对应的支承构件36横向支承(注意,为了清楚起见,附图4的部件以分解视图示出)。支柱34利用各种固定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连接到支承构件36上,如焊接和/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固定装置/方法。
也如图所示,顶棚框架12B’包括数个臂21。每个臂21都在框架12B’的中心处或其附近连接到连接板40上(也参见附图7),并延伸到框架12B’的外周边上,以连接到相对应的其中一个支柱34上或相对应的其中一个支承构件36上。在附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臂21大致相等地间隔,并以大致圆锥形构造径向延伸。然而,臂21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形成其他构造。
如图所示,例如附图5,顶棚覆盖物14B直接设置在臂21上方并由其支承。该顶棚覆盖物14B还包括数个套子25,每个套子都形成容纳其中一个相对应臂21的外周端的凹穴。在一个实施例中,顶棚框架12B’包括八个臂21,并且顶棚覆盖物14B包括四个套子25,从而每隔一个臂21连接到相对应的一个套子25中。
例如附图5中所示,顶棚覆盖物14B,也称为第一顶棚覆盖物14B,具有中心开口27(也参见附图3)。该中心开口27供中心柱42使用,该中心柱连接到顶棚框架12B’的连接板40上,以延伸穿过中心开口27,支承第二顶棚覆盖物44。在这种构造中,第二顶棚覆盖物4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顶棚覆盖物14B的中心开口27上方。
如附图5中所示,相对应的各个臂21具有钩子46(也参见附图4),该钩子延伸穿过第一顶棚覆盖物14B的中心开口27,并连接到第二顶棚覆盖物44上。如附图5和6中所示,每个钩子46都具有从相应臂21向上突出的基本竖直的构件50,和基本水平的构件52,该基本水平的构件连接到基本竖直的构件50的上端上,并向外朝双层顶棚10B的外周边22B延伸。
和第一顶棚覆盖物14B一样,该第二顶棚覆盖物44也包括数个套子48。每个套子48都形成容纳相对应的一个钩子46的基本水平构件52的外周端的凹穴。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顶棚框架12B’包括八个臂21,每隔一个臂21延伸出一个钩子46,并且第二顶棚覆盖物44包括四个套子48,每个套子都容纳相对应的其中一个钩子46。
如附图6中所示,顶棚框架12B’的连接板40包括数个径向延伸的辐条54。每个辐条54都包括用于容纳相对应的臂21的开口。同样连接到连接板40上的是中心柱42。如上所述,该中心柱42延伸穿过第一顶棚覆盖物14B的中心开口27,以支承第二顶棚覆盖物44。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心柱42以绷紧的方式向上偏斜(biased)地支承第二顶棚覆盖物44。例如,如附图7中所示,该中心柱42包括可滑动连接的上套子60、和下套子62,从而根据上套子60相对于下套子62的位置,上套子60与下套子62的一个不断变化的部分重叠。这样,中心柱42的长度根据上套子60相对于下套子62的位置变化。
在附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上套子60包括用于容纳销子66的开口64。该销子66也延伸到下套子62中的狭槽68中。该狭槽68限定上套子60相对于下套子62的最大和最小重叠部分,由此限定中心柱42的最大和最小长度。也就是,当销子66接触狭槽68的上端70时,上套子60相对于下套子62的重叠部分是最小的,中心柱42的长度是最大的;并且当销子66接触狭槽68的下端72时,上套子60相对于下套子62的重叠部分是最大的,并且中心柱42的长度是最小的。
下套子62可以与顶棚框架12B’的连接板40的顶表面整体形成或刚性连接。中心柱42包括偏压构件74,例如用于将上套子60远离下套子62并朝第二顶棚覆盖物44偏压的弹簧,如压缩弹簧。如此,中心柱42将第二顶棚覆盖物44向上偏压。例如,在附图7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偏压构件74的下部接触下套子62的下表面,并且该偏压构件的上部接触上套子60的上表面,以将上、下套子60和62彼此远离偏压。
中心柱42在第二顶棚覆盖物44上的向上偏压导致第二顶棚覆盖物套子48紧紧地拉靠在顶棚框架12B’的钩子46上。这使得第二顶棚覆盖物44张紧地保持到顶棚框架12B’上。
尽管附图4的顶棚框架12B’描述为与如附图3中所示的双层顶棚系统10B连接使用,但是附图4的顶棚框架12B’也可以用于和附图1中所示的单层顶棚系统10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钩子46。
在其他实施例中,单层顶棚系统10或双层顶棚系统10B都可以包括可折叠顶棚框架。附图8示出了示例性的可折叠顶棚框架12C,它具有以大致矩形或正方形构造设置的四个侧柱8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可折叠顶棚框架12C可以包括设置成任何合适构造的任何合适数量的侧柱80,如五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
每对相邻侧柱80都连接到边缘剪状组件82上,并由其支承。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都通过内剪状组件86联接到中心柱84上,并对其进行支承。该中心柱84设置在可折叠顶棚框架12C的中心处或其附近,并具有头部构件88,如突起形状的头部构件,该头部构件支承顶棚覆盖物,如上述顶棚覆盖物14或14B之一(尽管为了清楚起见,顶棚覆盖物已经从附图8的可折叠顶棚框架12C中省略)。
在附图8的实施例中,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都包括三个剪状单元90A、90B和90C(有时在下文中统称为剪状单元90)。每个剪状单元90都包括两个铰接的桁架杆92,该桁架杆以剪刀状的方式在扩张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绕着枢轴94移动。
如附图8中所示,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中的剪状单元90可回转地彼此串行连接。例如,在示出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具有三个剪状单元90的实施例中,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都包括:第一外剪状单元90A、内剪状单元90B和第二外剪状单元90C。如图所示,第一外剪状单元90A在一端可回转地连接到相对应的一个侧柱80的上侧柱连接器96和下侧柱连接器98上,并在相反一端可回转地连接到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和下剪状单元连接器43上。该内剪状单元90B在一端处可回转地连接到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和下剪状单元连接器43上,并在相反一端通过销子45可回转地连接到第二外剪状单元90C上。该第二外剪状单元90C在一端处可回转地连接到相对应的一个侧柱80的上侧柱连接器96和下侧柱连接器98上,并在相反一端处通过销子45可回转地连接到内剪状单元90B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上侧柱连接器96不可移动地安装到相对应的一个侧柱80上;并且每个下侧柱连接器98可滑动地安装到相对应的一个侧柱80上。
在附图8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内剪状组件86都包括两个剪状单元47A和47B(有时在下文中统称为剪状单元47)。每个剪状单元47都包括两个铰接连接的桁架杆49,该桁架杆以剪刀状的方式在扩张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绕着枢轴51移动。
如附图8中所示,每个内剪状组件86中的剪状单元47可回转地彼此串行连接。例如,在示出每个内剪状单元86具有两个剪状单元47的实施例中,每个内剪状组件86都包括外剪状单元47A,该单元在一端处可回转地连接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和下剪状单元连接器43上,并在相反一端通过销子53可回转地连接到内剪状单元47B上,该内剪状单元又可回转地连接到上中心柱连接器55和下中心柱连接器57上。在本实施例中,下中心柱连接器57不可移动地安装到中心柱84的底端上;并且上中心柱连接器55可滑动地安装到中心柱84上。
当可折叠顶棚框架12C如上所述构造时,可折叠顶棚框架12C可在扩展位置(形成如附图8中所示的稳定便携结构)和收缩位置(形成易于运输的紧凑结构,未示出)之间移动。
在附图8的实施例中,由于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都具有三个剪状单元90,并且内剪状组件86连接到第一外剪状单元90A和内剪状单元90B的末端上,所以当连接在其相对应边缘剪状组件82和中心柱84之间时,内剪状组件86形成锐角α(如附图8中所示)。
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和下剪状单元连接器43为镜像关系或彼此为同一类连接器,该连接器可以代表附图9中所示的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或下剪状单元连接器43。为了参考,附图9的连接器被称为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如图所示,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具有基座59,该基座在一端处具有用于容纳第一剪状单元90A的一端的狭槽61,并在相对端处具有用于容纳内剪状单元90B的一端的狭槽63。连接到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基座59上的是以锐角α从其延伸的臂65,该角度与内剪状组件86连接在边缘剪状组件82和中心柱84之间的角度大致相同。应当注意的是,延伸臂65的上表面67与其相对应基座59的上表面69共面。臂65包括用于容纳外剪状单元47A的狭槽71。
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的倾斜臂65允许每个内剪状组件86在从边缘剪状组件82的中点偏移的位置处连接到其相对应边缘剪状组件82上。换句话说,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的倾斜臂65允许每个内剪状组件86在从其对应的两个相邻侧柱80之间的中点偏移的位置处连接到其相对应边缘剪状组件82上。于是,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都能够包括两个以上的剪状单元90,如附图8中所示的三个剪状单元90A-C。
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内剪状组件86都在边缘剪状组件82的总长度的大致三分之一位置处,或相对应的两个相邻侧柱80之间的总距离的大致三分之一位置处,连接到其对应的边缘剪状组件82上。
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讨论了包括三个剪状组件90的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但是每个剪状组件82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剪状单元90,并且每个内剪状组件86都可以在任何两个相邻剪状单元90的末端处连接到相对应边缘剪状组件82中的剪状单元90的系列中。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延伸臂65与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的基座59形成的锐角α取决于内剪状单元86连接到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中的剪状单元90系列中的哪两个剪状单元90上。例如,当内剪状组件86连接到五个剪状单元的系列(未示出)中的第一和第二剪状单元90的末端时,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的倾斜臂65的角度α比内剪状单元86连接到五个剪状单元的系列(未示出)中的第二和第三剪状单元90的末端处时更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侧柱80都是可伸缩式的,从而允许每个侧柱80的高度都可独立地调节。该可伸缩式侧柱包括上柱区和下柱区,它们可相对于彼此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伸缩式侧柱可以具有三个或多个柱区。
附图10示出了另一示例性的可折叠顶棚框架12C’。与上述相对于附图8所述的可折叠顶棚框架12C相同,可折叠顶棚框架12C’包括连接到边缘剪状组件82’上并由其支承的侧柱80’。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都通过内剪状组件86’连接到中心柱84’上,并由其支承。该中心柱84’设置在可折叠顶棚框架12C’的中心处或其附近并具有头部构件88’,如凸形头部构件,该头部构件支承顶棚覆盖物,如上述顶棚覆盖物14或14B之一(尽管出于清楚的目的,已经从附图10的可折叠顶棚框架12C’省略了顶棚覆盖物)。
在附图10的实施例中,每个边缘剪状组件82’都包括两个剪状单元90A’,每个剪状单元都具有两个铰接的桁架杆92’,该桁架杆以剪刀状的方式在扩张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绕着枢轴94’移动。
如附图10中所示,每个剪状单元90A’都在一端处可回转地连接到相对应的一个侧柱80的上侧柱连接器96’和下侧柱连接器98’上,并在相反一端处可回转地连接到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和下剪状单元连接器43’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上侧柱连接器96’都不可移动地安装到相对应的一个侧柱80’上;并且每个下侧柱连接器98’都可滑动地安装到相对应的一个侧柱80’上。
在附图1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内剪状组件86’都包括具有两个铰接连接的桁架杆92’的单个剪状单元47A’,该桁架杆以剪刀状的方式在扩张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绕着枢轴94’转动。如图所示,每个剪状单元47A’在一端处可回转地连接到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和下剪状单元连接器43’上,并在相反一端处可回转地连接到上中心柱连接器55’和下中心柱连接器57’。在本实施例中,该下中心柱连接器57不可移动地安装到中心柱84’的底端上;并且上中心柱连接器55可滑动地安装到中心柱84’上。
当可折叠顶棚框架12C’如上所述构造时,该可折叠顶棚框架12C’可在扩张位置(形成如附图10中所示的稳定便携结构)和收缩位置(形成易于运输的紧凑结构,未示出)之间移动。
在附图10的实施例中,每个内剪状组件86’都从与其对应的边缘剪状组件82’垂直延伸以便连接到中心柱84’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上剪状单元连接器41’和下剪状单元连接器43’为T形,具有容纳来自边缘剪状组件82’的两个剪状单元90A’的相对臂,和容纳来自内剪状组件86’的剪状单元47A’的垂直臂。
尽管附图10的可折叠顶棚框架示出,每个边缘剪状组件都带有两个剪状单元90A’,而每个内剪状组件86’都带有一个剪状单元47A’,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边缘剪状组件82’和内剪状组件86’都可以具有任何合适数量的剪状单元90A’和47A’。
已经参照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前述描述。本发明所述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实际脱离本发明的原则、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结构和操作方法中进行替换和改变。因此,前述描述不应当看作只与附图中所述和所示的具体结构相关。相反,本申请的范围将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顶棚系统,包括:
顶棚框架;及
由顶棚框架支承的顶棚覆盖物,该顶棚覆盖物包括:
内实心部分,
外实心部分,及
设置在内、外实心部分之间并设置在顶棚覆盖物的外周边附近的有孔部分,使得顶棚覆盖物具有较大面积的遮蔽能力,同时也减小或消除流体在顶棚覆盖物的上表面上的积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顶棚覆盖物的主体由内实心部分限定,有孔部分和外实心部分分别限定该顶棚覆盖物的相对较小的外条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有孔部分具有筛网形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有孔部分由多孔材料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实心部分基本防止流体从中通过,而所述有孔部分允许流体从中通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有孔部分环绕内实心部分的外周边,而外实心部分环绕有孔部分的外周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顶棚系统为双层顶棚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顶棚覆盖物包括顶棚框架的中心柱从中延伸穿过的中心开口,并且还包括由该中心柱支承的第二顶棚覆盖物,其中该第二顶棚覆盖物基本为实心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顶棚框架为可折叠顶棚框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可折叠顶棚框架包括:
排列成一布局结构的多根侧柱;
设置在所述侧柱的布局结构中的中心柱;
多个边缘剪状组件,每个边缘剪状组件都连接在所述多个侧柱中相邻的侧柱之间;及
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至少一个内剪状组件,该第一端连接到相对应的一个边缘剪状组件上,而第二端连接到所述中心柱上。
11.一种顶棚系统,包括:
顶棚框架;及
由顶棚框架支承的顶棚覆盖物,该顶棚覆盖物包括:
内实心部分,
有孔部分,它环绕该内实心部分,使得顶棚覆盖物具有较大面积的遮蔽能力,同时也减小或消除流体在顶棚覆盖物的上表面上的积聚,
外实心部分,它环绕有孔部分并限定顶棚覆盖物的外周边,其中该有孔部分设置在顶棚覆盖物的外周边附近,
其中,所述内实心部分和外实心部分基本防止流体从中通过,而所述有孔部分允许流体从中通过,并且
顶棚覆盖物的主体由内实心部分限定,有孔部分和外实心部分分别限定顶棚覆盖物的相对较小的外条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有孔部分具有筛网的形式。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有孔部分由多孔材料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顶棚系统为双层顶棚系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顶棚覆盖物包括顶棚框架的中心柱从中延伸穿过的中心开口,并且还包括由该中心柱支承的第二顶棚覆盖物,其中该第二顶棚覆盖物基本为实心的。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顶棚框架为可折叠顶棚框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顶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可折叠顶棚框架包括:
排列成一布局结构的多个侧柱;
设置在该侧柱的布局结构中的中心柱;
多个边缘剪状组件,每个边缘剪状组件都连接在所述多个侧柱中相邻的侧柱之间;和
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至少一个内剪状组件,该第一端连接到相对应的一个边缘剪状组件上,而第二端连接到所述中心柱上。
CNB2005800129435A 2004-03-24 2005-03-24 具有有孔部分的顶棚覆盖物 Active CN1004761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5632004P 2004-03-24 2004-03-24
US60/556,320 2004-03-24
US11/075,486 2005-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5137A CN1965137A (zh) 2007-05-16
CN100476149C true CN100476149C (zh) 2009-04-08

Family

ID=38083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129435A Active CN100476149C (zh) 2004-03-24 2005-03-24 具有有孔部分的顶棚覆盖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614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8306B (zh) * 2018-06-20 2020-06-23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工程用的智能节能遮雨棚
CN112922440B (zh) * 2021-02-02 2022-02-08 浙江健盛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层篷顶的折叠帐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5137A (zh) 200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8901B2 (en) Canopy cover having a meshed portion
AU2021107588A4 (en) A canopy frame for alleviating standing water
CN1046986C (zh) 带有升高顶篷的改进型折叠式帐篷
US11499334B2 (en) Pole frame structure of foldable tent
JP4557885B2 (ja) 折り畳みテント
CN1128283C (zh) 带有人字形顶篷的可竖立的帐篷
US20110023924A1 (en) Canopy Frame
JP2019194423A (ja) 折畳式六角テント
CN201749645U (zh) 一种伞状展板
JP5457289B2 (ja) 大スパン屋根構造建築物
CN100476149C (zh) 具有有孔部分的顶棚覆盖物
JP2011144606A (ja) 折り畳みテント
JP2007023697A (ja) 庇構造及びこの庇構造を有する庇付テント
US20040020526A1 (en) Collapsible canopy
EP1055042B1 (en) Multiple peak cable tent
CN202220476U (zh) 一种炊事用帐篷
CN113250491B (zh) 一种用于商业街区的天幕结构
CN204060120U (zh) 一种新型四角帐篷
JP3131141U (ja) 大型内傾式テントの支柱
EP2423411B1 (en) Portable shelter
JP3192903U (ja) 折り畳みテント
KR20090011077A (ko) 옥외용 천막 구조물
CN214886026U (zh) 一种用于天幕的防雨雪结构
CN219298888U (zh) 施工现场钢筋原材料遮盖棚
CN108442520A (zh) 大跨度桁架支撑结构及系统以及屋盖支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