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6083C - 盘片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6083C
CN100466083C CNB2005800010962A CN200580001096A CN100466083C CN 100466083 C CN100466083 C CN 100466083C CN B2005800010962 A CNB2005800010962 A CN B2005800010962A CN 200580001096 A CN200580001096 A CN 200580001096A CN 100466083 C CN100466083 C CN 10046608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conveying end
inserts
insert
swivel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10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0541A (zh
Inventor
大森清
铃木裕次
大塚隆
实川启司
武藤智
夏堀公士
相泽秀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60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0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60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608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可装卸自如地安装光盘(2)的盘片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前面板(18)的框体(3),在前面板(18)上设有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光盘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盘片插入取出口(19);盘片搬运机构(60),具有施力构件(70),该施力构件(70)根据光盘的搬运位置对夹持光盘外周的多个转动臂(61、62)朝规定方向施力,盘片搬运机构(60)在盘片插入取出位置与盘片安装位置之间进行光盘的搬运;安装光盘的盘片安装部(41);光盘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2);对光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光拾取头(43);以及对光拾取头进行进给操作的拾取头进给机构(44),在盘片插入取出口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有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取出的光盘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滑接片(23),以限制光盘的急速移动。

Description

盘片驱动装置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光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的盘片驱动装置,尤其是涉及将装卸自如的光盘采用插入方式进行装卸的盘片驱动装置。
本申请是以在日本于2004年8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4—235621及于2004年9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4—276028为基础主张优先权的,这些申请作为参照援用在本申请中。
(2)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信息信号的记录媒体,提供有CD(Compact Disk:小型光盘)和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光盘)这样的光盘、MO(Magnetooptical:磁光盘)和MD(Mini Disk:迷你盘)等光磁盘,并使用将这些盘片和收纳这些盘片的盘片盒用作记录媒体的驱动装置。
这种盘片驱动装置具有以下类型:打开设于框体上的盖或门,直接将盘片从该处安装在所面对的转台上的类型;通过将盘片载放在从框体沿水平方向伸出缩回的盘片托盘上,在盘片托盘缩回时将盘片自动地安装在内部的转台上的类型;或直接将盘片安装在设于该盘片托盘上的转台上的类型等。不管哪种类型的盘片驱动装置,对于操作者来说,都需要进行开闭盖或门、或使盘片托盘伸出缩回、或将盘片安装在转台上这样的操作。
相比之下,还有一种将盘片从设于框体前面的盘片插入取出口直接插入装置内就可自动地将该盘片安装在转台上的所谓插入型的盘片驱动装置。在该盘片驱动装置中,当盘片插入盘片插入取出口后,通过在将盘片夹在相对的一对导向辊之间的同时使这一对导向辊相互反向旋转,进行将从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的盘片向框体内部引入的加载操作、以及从该盘片插入取出口将盘片向框体外部排出的弹出操作。
但是,随着对装载了盘片驱动装置的诸如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移动设备要求进一步的小型、轻量、薄型化,相应地对盘片驱动装置的小型、轻量、薄型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与曾经在个人计算机等中是主流的托盘型盘片驱动装置相比,操作感佳的插入型盘片驱动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插入型盘片驱动装置中,由于用于进行盘片的加载操作的一对导向辊比盘片的直径长,故装置整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另外,将盘片夹在一对导向辊之间,故厚度方向的尺寸也变大。因此,现有的插入型盘片驱动装置对小型化和薄型化是非常不利的。
尤其是装载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上的超薄型盘片驱动装置,厚度12.7mm为标准尺寸,在薄型化至与硬盘驱动器(HDD)组件相同厚度即9.5mm时,在尺寸上很难将这样的导向辊直接加以转用。
为此,在插入型盘片驱动装置中,为了应对小型化和薄型化的要求,有人提出了以下的盘片驱动装置,即:在从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的盘片与安装带有该盘片的转台的基座之间配置多个转动臂部,利用螺旋弹簧等施力构件使这些转动臂部在与该盘片平行的面内进行转动,同时进行使盘片从盘片插入取出口朝框体内部引入的加载操作、以及使盘片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向框体外部排出的弹出操作。作为这种盘片驱动装置有日本专利特开2002—117604号公报记载的装置。
在这种盘片驱动装置中,例如将直径为12cm这样的标准尺寸的盘片弹出时,要求盘片的中心孔位于盘片插入取出口的外方,同时盘片不从盘片插入取出口脱落。
在盘片的制造过程中在将多个基板贴合时,由于各基板加工精度的公差会使厚度产生偏差,有可能安装比标准盘片薄或厚的盘片。当将形成有记录层的盘片基板厚度为0.6mm的DVD格式盘片与形成有记录层的盘片基板厚度为0.9mm的CD格式盘片贴合而提供厚度为1.5mm的记录盘片时,除了以往的厚度为1.2mm这样的标准厚度的盘片以外,还希望盘片驱动装置能同时安装厚度为1.5mm的记录盘片,对任一种盘片都能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因此,即使在这种盘片驱动装置中,也需要与对应的盘片厚度不同无关,而对各盘片都以最佳的从装置本体的突出量使盘片弹出。
该盘片驱动装置中,盘片的弹出是仅利用对转动臂转动施力的螺旋弹簧等施力构件的弹力来进行的,故无法根据各种光盘的厚度和重量对施力构件的弹力进行控制,因各盘片重量不同引起的摩擦力不同等而造成突出量不稳定,对于各盘片难以实现最佳的突出量。
(3)发明内容
为此,为了解决现有盘片驱动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插入取出厚度和重量各异的多种光盘、无论安装何种光盘都能可靠地进行光盘的弹出操作的盘片驱动装置。
应用了本发明的盘片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前面板的框体,在前面板上设有大致矩形的盘片插入取出口;盘片搬运机构,具有:夹持光盘外周的多个转动臂、以及根据光盘的搬运位置对多个转动臂朝规定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盘片搬运机构在以下位置之间进行光盘的搬运:光盘从前面板的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取出的盘片插入取出位置、以及安装插入框体内的光盘的盘片安装位置;安装搬运至框体内的光盘的盘片安装部;驱动安装在盘片安装部上的光盘旋转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对由盘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的光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光拾取头;以及对光拾取头沿光盘的半径方向进行进给操作的拾取头进给机构,在盘片插入取出口设有滑接片,该滑接片通过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取出的光盘滑动接触来限制光盘的突出量。
该盘片驱动装置在光盘从盘片插入取出口排出时通过滑接片与光盘滑动接触而施加负荷,因而能在光盘的中心孔面对盘片插入取出口的外部时限制光盘的突出,用户能用手指夹住面对盘片插入取出口19外部的光盘的中心孔和外周部,容易地取出光盘。
另外,在盘片搬运机构通过施力构件使转动臂转动、将厚度和重量各异的各种光盘朝框体外排出时,滑接片在与光盘从盘片插入取出口排出时的排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光盘滑动接触,由此能消除因光盘种类不同引起的排出力的差异,能使各光盘停止在最佳的突出位置。
应用了本发明的盘片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前面板的框体,在前面板上设有供光盘插入取出的盘片插入取出口;基座组件,具有:盘片安装部,安装从前面板的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框体内部的光盘;盘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安装在该盘片安装部上的光盘旋转;光学拾取头,对由该盘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的光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以及拾取头进给机构,使该光学拾取头沿光盘的半径方向进行进给动作,以上这些构件与基座设置成一体;以及盘片搬运机构,具有:夹持光盘外周的多个转动臂、以及根据光盘的搬运位置对多个转动臂朝规定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盘片搬运机构在以下位置之间进行外径不同的光盘的搬运:光盘从前面板的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取出的盘片插入取出位置、以及光盘安装在盘片安装部上的盘片安装位置,在前面板的背面侧,设有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取出的光盘滑动接触的滑接片,且具有可朝光盘的插入取出方向倾倒的面板帘。
该盘片驱动装置在光盘弹出时,因为设于盘片插入取出口的面板帘的滑接片或滑接部与光盘的一个面滑动接触,故即使在排出直径和重量各异的各种光盘时,也可通过面板帘的滑动摩擦对从盘片插入取出口排出的光盘的突出量进行限制,可突出至最佳的位置。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形态能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本发明所能得到的具体优点。
(4)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装载有盘片驱动装置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光盘排出至最佳排出位置状态的盘片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内面侧看顶盖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盘片驱动装置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前面板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前面板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盘片驱动装置的前面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前面板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设有面板帘的前面板的剖视图。
图10A、图10B是表示与光盘滑动接触的面板帘的剖视图。
图11A、图11B是表示与光盘滑动接触的面板帘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前面板的其他例子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前面板的其他例子的后视图。
图14A、图14B、图14C是表示设置在面板帘上的滑接片与光盘的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基座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初期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光盘的开始插入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光盘的开始引入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光盘引入时的引入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光盘的中心对准状态的俯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基座组件处于卡紧解除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基座组件处于卡紧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基座组件处于中间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光盘的卡紧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光盘的卡紧解除状态的俯视图。
图26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光盘的开始弹出状态的俯视图。
图27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光盘排出时的推出状态的俯视图。
图28是用于说明盘片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光盘的弹出状态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光盘排出时通过面板帘的滑接片在盘片的主面上滑动接触而使光盘排出至最佳排出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0是表示光盘排出时通过面板帘的滑接片卡扣在盘片的中心孔上而使光盘排出至最佳排出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5)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盘片驱动装置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盘片驱动装置1,例如图1所示,装载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1000的装置本体1001上。该盘片驱动装置1是采用插入方式进行光盘2的放入取出的,如图2所示,使装置整体的厚度薄型化至12.7mm左右,将CD(CompactDisk:小型光盘)和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光盘)这样的光盘2用作记录媒体,对该光盘2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
如图2所示,该盘片驱动装置1具有构成装置本体的框体3,该框体3包括:下部框体即大致扁平箱状的底壳4、以及覆盖该底壳4的上部开口部的顶板即顶盖5。
如图2及图3所示,顶盖5由薄金属板构成,具有:对底壳4的上部开口部进行封闭的顶板部5a、以及在该顶板部5a的周围沿底壳4的两侧面稍微弯折的一对侧板部5b。在顶板部5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大致圆形的开口部6。该开口部6用于在后述的卡紧动作时使与光盘2的中心孔2a卡合的转台47的卡合突部48a面向外部。在顶板部5a的开口部6的周围朝框体3的内侧稍许突出地形成抵接突部7,用于与载放在转台47上的光盘2的中心孔2a周围抵接以进行卡紧。
在顶板部5a的内面设有导向构件8,用于在高度方向上限制后述的第1转动臂61的前端部和第2转动臂62的前端部、且在它们相互接近或分离的方向上进行引导。该导向构件8由在顶板部5a的两个侧板部5b之间呈大致圆弧状的板金件构成,利用点焊等安装在顶板部5a的前面侧。该导向构件8的背面侧具有比前面侧的安装面高一级的台阶部8a。由此,在导向构件8的背面侧的台阶部8a与顶板部5a之间形成与第1转动臂61的前端部及第2转动臂62的前端部卡合的导向槽9。另外,在顶板部5a上分别设有用于使第1转动臂61的前端部和第2转动臂62的前端部与该导向槽9卡合的作业用窗部10。
如图4所示,底壳4由形成为大致扁平箱状的板金件构成,其底面部为大致矩形,在一方的侧面部设有底部比该底面部抬高并向外侧伸出的平台部4a。尽管未图示,但将配置有构成驱动控制电路的IC芯片等电子元件、用于实现各部的电气连接的连接器、用于检测各部的动作的检测开关等的电路基板利用螺钉紧固等安装在底壳4的底面部上。机架11利用螺钉安装在底壳4的底面部上。该机架11在电路基板的上方配置成在与上述平台部4a大致相同高度而将底壳4的内部上下分割。
如图2所示,顶盖5利用螺钉紧固安装在该底壳4上。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顶板部5a的外周缘部形成供螺钉12贯穿的多个通孔13。在两侧的侧板部5b上设有朝内侧大致直角弯折的多个导向片14。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底壳4的外周缘部设有朝内侧大致直角弯折的多个固定片15,在这些固定片15上形成有与顶盖5的通孔13对应的螺孔16。在底壳4的两侧面部形成有多个用于与顶盖5的多个导向片14卡扣的导向槽17。
在将顶盖5安装在底壳4上时,在将顶盖5的多个导向片14与底壳4的多个导向槽17卡合的状态下,使顶盖5从前面侧向背面侧滑动。由此,成为由顶盖5的顶板部5a封闭底壳4的上部开口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螺钉12穿过顶盖5的多个通孔13而与底壳4的螺孔16旋合。由此构成图2所示的框体3。
组装后,在顶盖5的顶板部5a上粘贴覆盖上述开口部6和作业用的窗部10的未图示的标签。由此,可防止尘土等进入框体3的内部。
如图2所示,在框体3的前表面安装有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前面板18。在该前面板18上设有供光盘2沿盘片的面方向出入的盘片插入取出口19。即,光盘2可从该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框体3的内部,或从该盘片插入取出口19向框体3的外部排出。如图5所示,在前面板18的前表面设有点灯表示光盘2的访问状态的显示部20和想要排出光盘2时进行按压的弹出按钮21。
盘片插入取出口19为了将光盘2引导至中央部分,而具有该中央部分的厚度方向尺寸最大、越往两端部则厚度方向尺寸稍许减小的形状。另外,在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上下表面设有从前面板18的前面侧朝着框体3的内侧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8。该倾斜面38用于在插入盘片时将光盘2引导至盘片插入取出口19。
盘片插入取出口19沿前面板18的长度方向由矩形开口构成,该矩形开口的长度比光盘2的直径稍长、高度比光盘2的厚度稍大。如图5及图6所示,盘片插入取出口19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19a、19b设有与从框体3插入取出的光盘2的外周滑动接触的滑接片23。滑接片23例如使用黑色的人造皮革仿麂皮(将聚氨酯树脂浸渍在聚酯纤维中得到的材料),如图7所示,通过粘结剂等安装在形成于前面板18的背面侧的收容凹部24内。
如图2所示,在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或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时,当光盘2有一半左右处于面向框体3的外方的位置时,滑接片23在与光盘2的插入取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外周部2A滑动接触。由此,因为滑接片23相对于光盘2的外周部2A进行滑动接触,故对光盘2的插入力或排出力施加负荷,可抑制插入力或排出力。
将光盘2插入框体3内时,仅在一半左右插入框体3内时瞬间地施加负荷,用户继续插入光盘2,交给后述的盘片搬运机构60,通过该盘片搬运机构60安装在框体3的盘片安装部上。另一方面,在将光盘2向框体3外排出时,针对盘片搬运机构60对光盘的排出力施加负荷,使光盘2的排出量最佳化。即,当光盘2有一半左右排出时滑接片23与光盘2的外周部2A滑动接触,从而施加负荷,因而能在光盘2的中心孔2a面对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外部时停止光盘2的排出。由此,用户能夹住面对盘片插入取出口19外部的光盘2的中心孔2a的内周和光盘2的外周部,容易地取出光盘2。
如后所述,盘片搬运机构60通过扭转螺旋弹簧70使第1、第2转动臂61、62转动,在将厚度和重量各异的各种光盘2朝框体3外排出时,滑接片23也在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一半左右时在与排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外周部2A滑动接触,由此能消除因光盘2种类不同引起的排出力的差异,能使各光盘2停止在最佳的排出位置。
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的光盘2通过与滑接片23的摩擦而保持在其中心孔2a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朝框体3的外部露出的位置上,可防止因自重而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脱落。
上述滑接片除了可在盘片插入取出口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以外也可在盘片插入取出口的长度方向的任何一个端部设置。另外,对于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一对滑接片,也可设计成各自通过滑动接触施加给光盘2的负荷不同。
在图6所示的前面板18的背面侧设有多个卡扣片,以将该前面板18安装在框体3的前面。
在盘片驱动装置1中,也可取代滑接片23或与滑接片23一起设置面板帘30以对从前面板18的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的光盘的排出量进行限制。面板帘30与上述滑接片23相同,例如使用黑色的人造皮革仿麂皮(将聚氨酯树脂浸渍在聚酯纤维中得到的材料),如图8所示,通过粘结剂等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安装在形成于前面板18的背面侧的收容凹部31内。
如图9所示,面板帘30设置成,面板帘30的下端缘30a面对盘片插入取出口19并作为没有粘结剂等固定的自由端,位于与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下侧缘19c大致同一高度。由此,面板帘30的下缘部30a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取出的光盘2的上表面2B滑动接触,也可防止尘土等进入框体3的内部。
当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或排出时,该面板帘30的作为自由端的下缘部30a与光盘2的与插入取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上表面2B滑动接触。由此滑接片23相对于光盘2的上表面22B相对地滑动接触,对光盘2的插入力或排出力施加负荷,可抑制插入力或排出力。
如图10A所示,光盘2插入框体3内时,尽管对光盘2施加负荷,但通过用户将光盘2继续插入,交给盘片搬运机构60而安装在盘片安装部上。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在光盘2向框体3外排出时,针对盘片搬运机构60对光盘2的排出力施加负荷,使光盘2的排出量最佳化。即,面板帘30通过与光盘2的主面部2B滑动接触来施加负荷,故在使用厚度和重量不同的各种光盘2时,即使盘片搬运机构60的排出力对于该光盘2来说过大时,也可防止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飞出。
面板帘30除了可具有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的长度以外,也可具有覆盖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长度方向一部分的长度。面板帘30也可通过调节其厚度来改变刚性,由此调节对光盘2的排出力施加的负荷,能有效地防止光盘2飞出。
面板帘30也可粘贴成从前面板18的背面侧覆盖整个盘片插入取出口19,且通过在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设置供光盘2插入取出的切口,从而与光盘2滑动接触,或设置上下一对帘片,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下缘部19c及上侧缘19d面对光盘2的插入取出区域,使这些帘片与光盘2滑动接触。
该场合,如图11A、11B所示,面板帘30在光盘2的插入时及排出时,与光盘2的上表面侧主面部2B及下表面侧主面部2C滑动接触,尤其是在光盘2排出时能有效地抑制盘片搬运机构60的排出力,防止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飞出。
如图12及图13所示,面板帘30也可以是设有滑接部25的结构,通过该滑接部25与从前面板18的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的光盘2滑动接触来限制光盘2的伸出量。如图14B所示,滑接部25使用与面板帘30相同的材料,例如,形成在图14A所示的光盘2的中心孔2a周围的非记录区域32a,与形成在被转台47卡紧的卡紧区域32和该卡紧区域32的外周侧的具有厚度的区域之间的台阶部33对应,从面板帘30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朝上方或下方突出。滑接部25与面板帘30形成为一体,但也可将面板帘30形成为矩形状,滑接部25从背面侧粘贴在该面板帘30上形成。
当后述的第1、第2转动臂61、62在扭转螺旋弹簧70的施力下转动,而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时,这样的滑接部25与光盘2的一个面滑动接触,逐渐滑上台阶部33。由此,通过滑接部25的滑动摩擦使排出力得到抑制,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至中心孔2a面对外部的位置。因此,用户能夹住面对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装置外部的光盘2的中心孔2a,容易地将光盘2从盘片驱动装置1中取出。
这样,盘片驱动装置1即使在利用第1、第2转动臂61、62排出直径和厚度不同的光盘2时也可利用滑接部25的滑动接触来抑制施加在光盘2上的排出力,使各光盘2伸出至各自对应的最佳位置。
在此,如图14A所示,光盘2在供设于盘片驱动装置1侧的转台47的卡合突部48a穿过的中心孔2a的外周侧形成有作为与转台47的卡紧区域等的非记录区域32a、以及形成有凹坑等的记录区域34。非记录区域32a还形成有载放在转台47上的卡紧区域32、以及在转台47上实现定位的台阶部33。
因此,盘片驱动装置1为了使各种光盘2从进行插入取出的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盘片排出量最佳化,而除在与上述台阶部33对应的区域形成滑接部25以外,例如也可与比台阶部33更向光盘2的中心孔2a侧的卡紧区域32对应地设置滑接部25。即,如图14B所示,盘片驱动装置1也可与光盘2的中心孔2a至台阶部33的区域中的任意部位对应地形成滑接部25。
盘片驱动装置1也可与光盘2的中心孔2a的直径对应地形成滑接部25。即,如图14C所示,盘片驱动装置1将长度与光盘2的中心孔2a的直径相同的滑接部25设置在中心孔2a的移动区域。通过设置上述滑接部25,在盘片驱动装置1如后所述将光盘2通过第1、第2转动臂61、6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时,滑接部25一边与光盘2的一个面滑动接触一边与中心孔2a卡扣。因此,即使在第1、第2转动臂61、62的转动引起的排出力对于光盘2的直径和厚度等来说过大时,盘片驱动装置1也可通过滑接部25与中心孔2a的卡扣,防止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飞出,实现使中心孔2a在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外部伸出的位置停止的最佳突出量。
为了将光盘2向中央部分引导,盘片插入取出口19具有在该中央部分的厚度方向尺寸最大、越往两端部则厚度方向尺寸稍小的形状。在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上下表面设有从前面板18的前面侧朝着框体3的内侧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8。该倾斜面38在插入盘片时用于将光盘2引导至盘片插入取出口19。
如图9所示,以上构成的盘片驱动装置1中,除了插入或排出光盘2时以外,通过面板帘30覆盖盘片插入取出口19,可防止尘土等从该盘片插入取出口19进入框体3的内部。
如图10A所示,在该盘片驱动装置1中,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穿过面板帘30的切口30a向框体3的内部插入。此时,尽管面板帘30一边与光盘2滑动接触一边朝光盘2的插入方向倾倒,但因为前面板18的背面侧开放得很大,故在使该面板帘30朝光盘2的插入方向倾倒的状态下能容易地将光盘2向框体3内部插入。
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盘片驱动装置1中,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穿过面板帘30的切口30a向框体3的外部排出。此时,面板帘30一边与光盘2滑动接触一边朝光盘2的排出方向倾倒,并且,与光盘2的台阶部33和中心孔2a对应设置的滑接部25与这些台阶部33和中心孔2a滑动接触,可防止各种光盘2的最佳排出力偏差引起的光盘2的飞出,能使中心孔2a停止在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的最佳排出位置。
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的光盘2,通过与面板帘30的摩擦而保持在其中心孔2a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朝框体3的外部露出的位置上,可防止光盘2因自重而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脱落。
下面对驱动光盘2卡紧旋转、以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基座组件40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基座组件40位于底壳4的底面部,包括:安装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框体3内部的光盘2的盘片安装部41;驱动安装在该盘片安装部41上的光盘2旋转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2;对由该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2驱动旋转的光盘2进行写入或读取信号的光拾取头43;以及使该光拾取头43沿光盘2的半径方向进行进给动作的拾取头进给机构44,这些构件设置成与基座45一体,具有超薄型结构。
如图4所示,该基座组件40配置在机架11的前面侧,以使盘片安装部41大致位于底壳4的底面部的中央。该基座组件40由后述的基座升降机构90驱动而可升降,在光盘2插入之前的初期状态,位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向框体3的内部插入的光盘2的搬运区域的下方。当光盘2插入后,基座组件40利用基座升降机构90而上升,将光盘2安装在盘片安装部41上,通过驱动旋转,光拾取头43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接着,将光盘2排出时,基座组件40利用基座升降机构90而下降,光盘2脱离盘片安装部41,可由后述的盘片搬运机构60进行搬运。
基座45是将板金件冲裁为规定的形状、并使其周围稍许朝下方弯折而形成的。在基座45的主面上连续地形成有:使后述的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面向上方的大致半圆状的转台用开口部45a、以及使后述的光拾取头43的物镜51面向上方的大致矩形的拾取头用开口部45b。在基座45的上面部安装有装饰板(未图示),在该装饰板上形成有与这些开口部45a、45b对应的开口部。
盘片安装部41具有由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2驱动旋转的转台47,在该转台47的中心部设有用于安装光盘2的卡紧机构48。该卡紧机构48具有与光盘2的中心孔2a卡合的卡合突部48a、以及对与该卡合突部48a卡合的光盘2的中心孔2a周围进行卡扣的多个卡扣爪48b,从而将光盘2保持在转台47上。
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2具有驱动光盘2与转台47一体旋转的扁平状的主轴电动机49,该主轴电动机49通过支承板50利用螺钉紧固安装在基座45的下表面上,使设置在上面部的转台47从基座45的转台用开口部45a稍许突出。
光拾取头43具有光学模块,该光学模块将从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借助物镜51聚焦后照射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上,由受光元件等构成的光检测器对被该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反射而返回的光束进行检测,以对光盘2进行信息信号的写入或读取。
该光拾取头43具有双轴作动器等物镜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物镜51沿光轴方向(称为聚焦方向)和与光盘的记录磁道正交的方向(称为跟踪方向)进行位移,根据上述光检测器检测到的来自光盘2的检测信号,利用该双轴作动器使物镜51朝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进行位移,且进行使物镜51的焦点对准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上的聚焦伺服、使由物镜51聚焦后的光束的光点跟随记录磁道的跟踪伺服等驱动控制。作为物镜驱动机构,也可使用3轴作动器,除了这样的聚焦控制及跟踪控制以外,还可调节物镜51相对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的倾斜(扭斜)角,使由物镜51聚焦后的光束垂直地照射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上。
拾取头进给机构44包括:载放光拾取头43的拾取头基座53;对该拾取头基座53沿光盘2的半径方向可滑动地予以支撑的一对导向轴54a、54b;驱动支撑在该一对导向轴54a、54b上的拾取头基座53沿光盘2的半径方向进行位移的位移驱动机构55。
在拾取头基座53上从相互相对的侧面突出形成有一对导向片56a、56b和导向片57,其中,导向片56a、56b形成有供一对导向轴54a、54b中的一方导向轴54a插入的导向孔,而导向片57形成有夹入另一方导向轴54b的导向槽。由此,拾取头基座53可滑动地支撑在一对导向轴54a、54b上。
一对导向轴54a、54b在基座45的下表面配置成与光盘2的半径方向相互平行,从基座45的拾取头用开口部45b对与光拾取头43面对的拾取头基座53在光盘2的内外周进行引导。
位移驱动机构55通过齿轮和齿条(未图示)将安装在基座45上的驱动电动机58的旋转驱动变换为直线驱动,驱动拾取头基座53沿一对导向轴54a、54b的方向即光盘2的半径方向进行位移。如图4所示,该盘片驱动装置1具有盘片搬运机构60,用于在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进行插入取出的盘片插入取出位置与光盘2安装在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上的盘片安装位置之间搬运光盘2。该盘片搬运机构60具有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这些转动臂61、62作为在顶板部5a的与盘片安装部41相对的主面和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主面之间进行移动操作的支撑构件,可在与该光盘2的主面平行的面内进行摆动。
这些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分别配置在隔着盘片安装部41的左右两侧,各自的位于盘片安装部41背面侧的基端部可转动地得到支撑,位于盘片安装部41前面侧的前端部在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主面平行的面内可沿相互接近或分离的方向摆动。
具体而言,第1转动臂61由细长状的板金件构成,位于隔着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的左右一方侧(例如图4中的右侧),基端部通过设于机架11上的第1支轴64被支撑成可沿图4中的箭头a1方向及箭头a2方向转动。在第1转动臂61的前端部朝下方突出地设有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在第1转动臂61的前端部附近朝下方突出地设有在将光盘2定位在盘片安装位置时和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一起与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第1背面侧抵接构件66。
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及第1背面侧抵接构件66由比光盘2柔软的合成树脂形成,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中央部分朝内侧弯曲,其两端部作为扩径的凸缘部65a、66a具有限制光盘2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的大致鼓形形状。这些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及第1背面侧抵接构件66也可以是可旋转地安装在第1转动臂61的与盘片安装部41相对的主面上的小直径的旋转辊。
另一方面,第2转动臂62由细长状的板金件构成,位于隔着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的左右的另一方侧(例如图4中的左侧),基端部通过设于机架11上的第1支轴64被支撑成可沿图4中的箭头b1方向及箭头b2方向转动。在第2转动臂62的前端部朝下方突出地设有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
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由比光盘2柔软的合成树脂形成,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中央部分朝内侧弯曲,其两端部作为扩径的凸缘部68a具有限制光盘2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的大致鼓形形状。该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也可以是可旋转地安装在第2转动臂62的与盘片安装部41相对的主面上的小直径的旋转辊。
在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的基端部设有朝使这些转动臂61、62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即扭转螺旋弹簧70。扭转螺旋弹簧70在其卷绕部分插入有第1支轴64的状态下,一端部卡扣在第1转动臂61的基端部,另一端部卡扣在第2转动臂62的基端部上,从而朝使第1、第2转动臂61、62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扭转螺旋弹簧70具有足够的弹力来使第1、第2转动臂61、62转动,将厚度和重量不同的多种光盘2引入框体3内或向框体3外排出。
这样,第1转动臂61和第2转动臂62配置在隔着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的大致对称的位置上,各自的转动中心在盘片安装部41的背面侧的大致中央部上一致。第1转动臂61的前端部及第2转动臂62的前端部在与上述顶板部5a的导向槽9卡合的状态下可沿转动方向滑动地得到支承。
盘片搬运机构60具有用于使这第1转动臂61和第2转动臂62连动的连动机构71,通过该连动机构71,第1转动臂61和第2转动臂62可相互反向转动。具体而言,该连动机构71具有连接第1转动臂61和第2转动臂62的第1连接臂72和第2连接臂73。这些第1连接臂72和第2连接臂73由细长的板金件构成,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第1转动臂61的基端部和第2转动臂62的基端部,各自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通过第2支轴74可转动地得到支承,即具有所谓的缩放仪结构。第2支轴74与设于机架11的第1支轴64前面侧的导向槽75卡合,该导向槽75在光盘2的插入方向上形成为直线状。
因此,第1转动臂61和第2转动臂62通过第2支轴74在导向槽75内滑动,并借助第1连接臂72和第2连接臂73可相互反向地转动。即,第1转动臂61的前端部和第2转动臂62的前端部通过这样的连动机构71可在互相接近或分离的方向上转动。
盘片搬运机构60具有作为加载辅助构件的第3转动臂76,用于辅助将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向框体3的内部引入的加载动作,该第3转动臂76可在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主面平行的面内进行摆动。第3转动臂76由细长状的板金件构成,位于隔着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的左右的另一方侧(例如图4中的左侧)的第2转动臂62的前面侧,基端部由设于平台部4a上的支轴77支撑成可沿箭头c1方向及箭头c2方向转动。在第3转动臂76的前端部朝上方突出地设有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第3抵接构件78。
第3抵接构件78是可旋转地安装在第3转动臂76的与顶板部5a相对的主面上的小直径的旋转辊,由比光盘2柔软的树脂构成。该第3抵接构件78的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中央部分朝内侧弯曲,其两端部作为扩径的凸缘部78a具有对光盘2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大致鼓形形状。
通过与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卡扣,上述第3转动臂76被施力从而可切换使第3抵接构件78与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方向、以及从光盘2的外周部离开的方向。
盘片搬运机构60具有作为弹出辅助构件的第4转动臂79,用于辅助将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向框体3的外部排出的弹出动作,该第4转动臂79可在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主面平行的面内进行摆动。第4转动臂79由细长状的板金件构成,位于隔着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的左右的一方侧(例如图4中的左侧)的第2转动臂62的中间部,被支撑成可沿箭头d1方向及箭头d2方向转动。在第4转动臂79的前端部朝上方突出地设有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外周部的背面侧抵接的第4抵接构件80。
第4抵接构件80由比光盘2柔软的树脂构成,其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的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中央部分朝内侧弯曲,其两端部作为扩径的凸缘部80a具有对光盘2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大致鼓形形状。另外,该第4抵接构件80也可以是可旋转地安装在第4转动臂79的与顶板部5a相对的主面上的小直径的旋转辊。
在第2转动臂62上设有限制片81,在该第4转动臂79朝背面侧即箭头d1方向转动时,限制该第4转动臂79朝背面侧的转动。
该盘片搬运机构60具有用于与上述各转动臂61、62、76、79互动的驱动杆82。该驱动杆82由整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的树脂构件构成,在底壳4的底面部,配置在该底壳4的一方侧面部与基座组件40之间。而且,该驱动杆82位于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向框体3内部插入的光盘2的下方,其上面部具有与平台部4a的底面部大致一致的高度。该驱动杆82被设置在底壳4的底面部上的由驱动电动机和齿轮组等构成的未图示的位移驱动机构驱动而沿前后方向滑动。
在盘片搬运机构60中,上述第2支轴74与该驱动杆82的滑动动作连动地在导向槽75内进行滑动。由此,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通过连动机构71而互为反向地进行转动。另外,在第3转动臂76的基端侧设有导向销84,其与设置在驱动杆82的上表面上的导向槽83卡合。由此,第3转动臂76与驱动杆82的滑动动作连动,导向销84通过在导向槽83内滑动而进行转动。而第4转动臂79也通过未图示的连接机构与驱动杆82的滑动动作连动地进行转动。
该盘片搬运机构60中,这些第1转动臂61、第2转动臂62、第3转动臂76及第4转动臂79一边互动一边进行将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向框体3内部引入的加载动作、将光盘2定位在盘片安装位置上的中心对准动作、将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向框体3外部排出的弹出动作。
如图4所示,该盘片驱动装置1具有基座升降机构90,该基座升降机构90与上述驱动杆82的滑动连动地对支撑光拾取头43的基座45进行升降操作。
该基座升降机构90在以下位置之间对基座45进行升降操作,这些位置分别是:使基座45上升,将通过盘片搬运机构60定位在盘片安装位置的光盘2安装在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上的卡紧位置;使基座45下降,使光盘2离开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的卡紧解除位置;使基座45位于卡紧位置和卡紧解除位置之间,对光盘2进行信号的记录或再生的中间位置。
具体而言,在上述驱动杆82的与基座45相对的侧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与光盘2的卡紧位置、光盘2的卡紧解除位置及两者的中间位置对应的凸轮槽(未图示)。
在底壳4的底面部沿基座45的背面侧的侧面配置有凸轮杆91。该凸轮杆91由细长的平板构件构成,与驱动杆82的前后方向的滑动连动地使该凸轮杆91沿与该驱动杆82的滑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进行滑动。在该凸轮杆91的中间部设有从与基座45相对的端缘部朝上方弯折的凸轮片92。在该凸轮片92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与上述卡紧位置、上述卡紧解除位置及上述中间位置对应的凸轮切缝(未图示)。
在底壳4的底面部沿基座45的背面侧的侧面弯折形成有弯折片93。在该弯折片93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有用于使基座45升降的铅垂切缝(未图示)。
与此相对,如图15所示,基座45包括:位于与驱动杆82相对的侧面的盘片安装部41侧、与驱动杆82的凸轮切缝卡合而得到支撑的第1支轴95;位于与凸轮杆91相对的侧面的盘片安装部41侧、与凸轮片92的凸轮切缝及弯折片93的铅垂切缝卡合而得到支撑的第2支轴96;位于与驱动杆82相对的侧面的相反侧的侧面的前面侧、由设置在底壳4的另一方侧的侧面上的轴孔97可转动地支撑的第3支轴98;位于与凸轮杆91相对的侧面的相反侧的侧面的前面侧、隔着由橡胶等粘弹性构件构成的绝缘子99利用螺钉100固定支撑在底壳4的底面部上的固定支撑部101。
因此,该基座升降机构90中,第1支轴95与驱动杆82及凸轮杆91的滑动连动地在驱动杆82的凸轮切缝内进行滑动,且第2支轴96在凸轮杆91的凸轮切缝及弯折片93的铅垂切缝内进行滑动,从而使基座45的盘片安装部41相对于前面侧,在上述光盘2的卡紧位置、光盘的卡紧解除位置及两者的中间位置之间进行升降。
如图4所示,在底壳4的底面部设有作为卡紧解除构件的上推销102,用于在利用该基座升降机构90使基座45下降时,使安装在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上的光盘2离开转台47。该上推销102位于基座组件40的盘片安装部41附近,具体地说位于最接近盘片安装部41的基座45的背面侧,设置成从底壳4的底面部朝上方突出。
下面对以上构成的盘片驱动装置1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6所示,该盘片驱动装置1在光盘2插入之前的初期状态下,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被保持为各自的前端部以规定的张开角度打开的状态。第3转动臂76被保持为前端部位于基端部的外侧且前端部位于基端部的前面侧的状态。第4转动臂79被保持为前端部位于基端部的内侧且前端部位于基端部的前面侧的状态。另外,驱动杆82位于底壳4的前面侧。
该盘片驱动装置1即使在从框体3的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厚度和重量不同的光盘2的情况下也进行将这些光盘2引入至盘片安装位置的加载动作。具体而言,当从框体3的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光盘2时,首先,如图17所示,成为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插入框体3内部的光盘2的外周部的背面侧与第1转动臂61的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及第2转动臂62的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抵接的状态。
当光盘2插入框体3内时,在插入至框体3内一半左右时,设于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两端部19a、19b的滑接片23尽管在与光盘2的外周部2A滑动接触的一瞬间施加负荷,但通过用户继续插入光盘2,从而交给盘片搬运机构60。
接着,如图18所示,当从该状态进一步将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向框体3的内部推入时,则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在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和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之间夹住光盘2的外周部。此时,在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和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与光盘2外周部的背面侧抵接的状态下,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克服扭转螺旋弹簧的施力沿相互分离的方向即图18中所示的箭头a2方向、箭头b2方向转动。
当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朝相互分离的方向转动规定量时,通过推压设于电路基板上的检测开关,从而位移驱动机构开始使驱动杆82向背面侧滑动。由此,第3转动臂76沿图18中箭头c1方向转动。第3转动臂76成为第3抵接构件78与光盘2的外周部的前面侧抵接的状态,从而一边推压该光盘2的外周部的前面侧一边将光盘2向框体3的内部引入。
如图19所示,当将光盘2向框体3的内部引入直到光盘2的中心孔2a位于连接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和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的直线的背面侧时,则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和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沿着光盘2的外周部从背面侧转向前面侧。于是,在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和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与光盘2的外周部的前面侧抵接的状态下,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在扭转螺旋弹簧70的施力下沿相互接近的方向即图19中的箭头a1方向、箭头b1方向转动。由此,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一边推压光盘2的外周部的前面侧一边将光盘2引入至图20所示的盘片安装位置。
第4转动臂79在第4抵接构件80与光盘2的外周部的背面侧抵接的状态下被推压,朝图19中的箭头d1方向转动。在将光盘2引入至图20所示的盘片安装位置时,第4转动臂79与第2转动臂62的限制片81抵接而成为转动受到限制的状态。
如图20所示,在该盘片驱动装置1中,在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将这些厚度和重量不同的各种光盘2引入到盘片安装位置时,通过将光盘2夹入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第1背面侧抵接构件66、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第4抵接构件80的内侧,进行将这些光盘2定位在盘片安装位置上的中心对准动作。即,使光盘2的中心孔2a和转台47的卡合突部48a在与该光盘2的主面正交的方向上一致。
接着,在该盘片驱动装置1中,在上述光盘2的中心对准动作完成后,通过基座升降机构90使基座45上升,进行将定位在盘片安装位置上的光盘2安装在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上的卡紧动作。
具体而言,当基座45通过基座升降机构90从图21所示的卡紧解除位置上升到图21所示的卡紧位置时,在卡合突部48a进入定位在盘片安装位置上的光盘2的中心孔2a内的同时,光盘2的中心孔2a的周围被推压至顶板部5a的抵接突部7,从而在卡合突部48a与光盘2的中心孔2a卡合、且多个卡扣爪48b卡扣在光盘2的中心孔2a周围的状态下,光盘2保持在转台47上。然后,在光盘2保持在转台47上的状态下,基座45通过基座升降机构90下降至图23所示的中间位置。
在该盘片驱动装置1中,在上述卡紧动作完成后,如图24所示,与驱动杆82朝背面侧的滑动连动,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即图24中的箭头a2、箭头b2方向稍许转动。此时,第4转动臂79在与限制片81抵接的状态下与第2转动臂62一体地转动。第3转动臂76与驱动杆82朝背面侧的滑动连动地朝图24中的箭头c2方向稍许转动。由此,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第1背面侧抵接构件66、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第3抵接构件78、第4抵接构件80成为离开保持在转台47上的光盘2的外周部的状态。
在该盘片驱动装置1中,在图23及图24所示的状态下,在从个人计算机1000接收到记录或再生的指令后,根据该指令,对光盘2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具体而言,主轴电动机49驱动光盘2与转台47一体地旋转,光拾取头43通过拾取头进给机构44从外周侧向内周侧移动,当执行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后,对记录在该光盘2的读入区域内的TOC数据进行读取。然后,在记录信息信号时,根据读取的TOC数据使光拾取头43移动至光盘2的程序区域内的规定地址。而在再生信息信号时,使光拾取头43移动至指定的记录有数据的程序区域内的地址。并且,该光拾取头43对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磁道进行写入或读取信息信号的动作。
在该盘片驱动装置1中,当设于前面板18上的弹出按钮21被按压或从上述个人计算机1000对盘片驱动装置1发送弹出指令时,根据该指令,首先位移驱动机构开始使驱动杆82朝前面侧滑动。
如图25所示,与该驱动杆82朝前面侧的滑动连动,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沿相互接近的方向即图25中的箭头a1方向、箭头b1方向稍许转动。此时,第4转动臂79在与限制片81抵接的状态下与第2转动臂62一体地转动。第3转动臂76与驱动杆82朝前面侧的滑动连动,沿图25中的箭头c1方向稍许转动。
由此,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第1背面侧抵接构件66、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第3抵接构件78、第4抵接构件80成为与保持在转台47上的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状态。
接着,在该盘片驱动装置1中,通过基座升降机构90使基座45下降至上述卡紧解除位置,进行使光盘2离开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的卡紧解除动作。具体而言,当基座45下降至上述卡紧解除位置后,上推销102的前端部与安装在盘片安装部41的转台47上的光盘2的内周侧的非信号记录区域抵接,从而一边上推该光盘2一边解除光盘2的中心孔2a与卡合突部48a的卡扣爪48b的卡合,从转台47上脱离。
接着,在该盘片驱动装置1中,进行使位于盘片安装部41的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向框体3外部排出的弹出动作。具体而言,在将大直径的盘片2A从框体3的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时,首先,如图26所示,与驱动杆82朝前面侧的滑动连动,第4转动臂79沿图26中的箭头d2方向转动。第4转动臂79成为第4抵接构件80与光盘2的外周部的背面侧抵接的状态,从而一边推压该光盘2的外周部的背面侧一边将光盘2朝框体3的外部推出。
如图27所示,当将光盘2向框体3的外部排出直到光盘2的中心孔2a位于连接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和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的直线的前面侧时,则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和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沿着光盘2的外周部从前面侧转向背面侧。于是,在第1前面侧抵接构件65和第2前面侧抵接构件68与光盘2的外周部的背面侧抵接的状态下,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在扭转螺旋弹簧70的施力下沿相互接近的方向即图27中的箭头a1方向、箭头b1方向转动。由此,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一边推压光盘2的外周部的背面侧一边将光盘2推出至盘片插入取出位置、即光盘2的中心孔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向框体3的外部露出的位置。
当光盘2被推出至图28所示的插入取出位置时,设于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两端部19a、19b上的滑接片23对由盘片搬运机构60的第1、第2转动臂61、62推出的光盘施加负荷,使光盘2的突出量最佳化。即,滑接片23在光盘2突出一半左右时与光盘2的外周部2A滑动接触而施加负荷,因而能使图28所示的光盘2的中心孔2a在面对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外部的突出位置停止。由此,用户用手指夹住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面向外部的光盘2的中心孔2a和外周部,就能容易地取出光盘2。
在此,如上所述,第1及第2转动臂61、62在扭转螺旋弹簧70的弹力作用下朝相互接近的方向转动,从而将光盘2朝框体3外推出。因此,由于光盘种类的不同,则盘片的厚度和重量会产生差异,若仅利用扭转螺旋弹簧70的弹力就很难在使用多种光盘2中的任意光盘2时将光盘2排出在一定的盘片排出位置上。但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盘片驱动装置1,因为在盘片插入取出口19的两端部设有滑接片23,故在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一半左右之前利用受到扭转螺旋弹簧70的弹力的第1及第2转动臂61、62将光盘2推出,当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一半左右时,在该时刻,滑接片23与光盘2的外周部2A滑动接触而施加负荷。因此,在使用厚度和重量各异的各种光盘2时,即使是任意的光盘2,也能在盘片插入取出位置、即光盘2的中心孔2a在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朝框体3的外部露出的位置使光盘2的排出停止。
另外,当在前面板18上设有面板帘30时,通过面板帘30的下缘部30a或上下缘部30a、30b与光盘2的上侧主面部2B或上下侧主面部2B、2C滑动接触,而对盘片搬运机构60的排出力施加负荷。由此,盘片驱动装置1在使用厚度和重量不同的各种光盘2时,即使盘片搬运机构60的排出力对于该光盘2来说过大时,也可防止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飞出。
第3转动臂76在第3抵接构件78与光盘2的外周部抵接的状态下被推压而沿图27中箭头c2方向转动。
参照图29、图30对上述图11~图14所示例子中的光盘2的弹出状态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由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推出至盘片插入取出位置的各光盘2从前面板18的盘片插入取出口19向框体3外排出。此时,如图29所示,盘片驱动装置1的形成于前面板18的面板帘30的滑接部25与光盘2滑动接触。因为滑接部25与形成于光盘2的中心孔2a周围的台阶部33等非记录区域对应地形成在面板帘3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故在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时,逐渐滑上光盘2的台阶部33。因此,通过滑接部25的滑动摩擦对被扭转螺旋弹簧70施力转动的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的排出力予以抑制,如图2所示,光盘2被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排出至中心孔2a面对外部的位置。由此,用户能夹住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伸出的光盘2的中心孔2a及盘片外周部、不用接触记录区域就可容易地将光盘2从盘片驱动装置1取出。
这样,盘片驱动装置1即使在利用第1、第2转动臂61、62排出直径和厚度不同的光盘2时,也可通过滑接部25的滑动接触来抑制作用于光盘2上的排出力,可排出至与各光盘2对应的最佳位置。
另外,在使滑接部25对应于光盘2的中心孔2a形成时,如图30所示,滑接部25一边与光盘2的一面滑动接触一边与中心孔2a卡扣。因此,在盘片驱动装置1中,即使在第1转动臂61及第2转动臂62的转动引起的排出力对光盘2的直径和厚度等来说过大时,也可通过滑接部25与中心孔2a卡扣,防止光盘2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飞出,可实现中心孔2a在从盘片插入取出口19伸出的位置停止的最佳排出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应用在上述装载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1000上的插入式盘片驱动装置1上,可广泛地应用在对光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家庭用、车载用的盘片驱动装置和游戏机等上。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参照附图说明的上述实施例,显然对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宗旨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更、置换或等同的变更、置换。

Claims (9)

1、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前面板的框体,在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大致矩形的盘片插入取出口;
盘片搬运机构,具有:夹持光盘外周的多个转动臂、以及根据所述光盘的搬运位置对所述多个转动臂朝规定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所述盘片搬运机构在以下位置之间进行所述光盘的搬运:所述光盘从所述前面板的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取出的盘片插入取出位置、以及安装插入所述框体内的光盘的盘片安装位置;
安装搬运至所述框体内的光盘的盘片安装部;
驱动安装在该盘片安装部上的光盘旋转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
对由该盘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的光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光拾取头;以及
对该光拾取头沿光盘的半径方向进行进给操作的拾取头进给机构,
在所述盘片插入取出口设有滑接片,该滑接片通过与从所述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取出的所述光盘滑动接触来限制该光盘的突出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接片设置在所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至少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上,与所述光盘的外周面滑动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接片设置在所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所述滑接片,与所述光盘的摩擦系数各不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接片由面板帘构成,该面板帘覆盖所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与向所述框体外排出的光盘的主面滑动接触。
6、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前面板的框体,在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供光盘插入取出的盘片插入取出口;
基座组件,具有:盘片安装部,安装从所述前面板的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所述框体内部的光盘;盘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安装在该盘片安装部上的光盘旋转;光学拾取头,对由该盘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的光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以及拾取头进给机构,使该光学拾取头沿光盘的半径方向进行进给动作,以上这些构件与基座设置成一体;以及
盘片搬运机构,具有:夹持所述光盘外周的多个转动臂、以及根据所述光盘的搬运位置对所述多个转动臂朝规定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所述盘片搬运机构在以下位置之间进行所述外径不同的光盘的搬运:所述光盘从所述前面板的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取出的盘片插入取出位置、以及所述光盘安装在所述盘片安装部上的盘片安装位置,
在所述前面板的背面侧,设有与从所述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取出的所述光盘滑动接触的滑接片,且具有可朝该光盘的插入取出方向倾倒的面板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接片设置成与在所述光盘的大致中央设置成圆形的凸部所围起的区域对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接片设置成与安装所述光盘的卡紧区域对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接片设置成与所述光盘中央设置的孔的直径对应。
CNB2005800010962A 2004-08-12 2005-08-11 盘片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60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35621A JP2006054009A (ja) 2004-08-12 2004-08-12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35621/2004 2004-08-12
JP276028/2004 2004-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0541A CN1860541A (zh) 2006-11-08
CN100466083C true CN100466083C (zh) 2009-03-04

Family

ID=36031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109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6083C (zh) 2004-08-12 2005-08-11 盘片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54009A (zh)
CN (1) CN10046608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8883B2 (ja) * 2006-03-15 2012-04-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811150B2 (ja) * 2006-06-23 2011-11-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3975A (ja) * 1995-03-22 1996-10-11 Sony Corp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及びそのカバー部材
JP2002048207A (ja) * 2000-08-01 2002-02-15 Sony Corp レバー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347110A (zh) * 2000-10-11 2002-05-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盘承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3975A (ja) * 1995-03-22 1996-10-11 Sony Corp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及びそのカバー部材
JP2002048207A (ja) * 2000-08-01 2002-02-15 Sony Corp レバー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347110A (zh) * 2000-10-11 2002-05-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盘承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0541A (zh) 2006-11-08
JP2006054009A (ja) 2006-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68603A1 (en) Disc changer having disc discharge mechanism
CN100476971C (zh) 盘驱动设备和电子装置
JP2005251363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フレーム、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セット、電子機器
CN100447877C (zh) 盘驱动设备
US20070101347A1 (en) Disk driv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0429708C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JP4103742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N100466083C (zh) 盘片驱动装置
JP2005085449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103744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4296090A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用トレー
JPH11162068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188582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ベースユニット
US8151284B2 (en) Disc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for use with a large diameter disc which prevents use with a small diameter disc
KR101152200B1 (ko)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JP4754778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3959312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4285164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5116029A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ディスク搬送機構
JPH11162067A (ja)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
JP4329663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349315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103743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TWI278832B (en) Disk drive
JP2010020817A (ja) 搬送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8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