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9564C - 在atm网络中提供组播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atm网络中提供组播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9564C
CN100459564C CNB038248395A CN03824839A CN100459564C CN 100459564 C CN100459564 C CN 100459564C CN B038248395 A CNB038248395 A CN B038248395A CN 03824839 A CN03824839 A CN 03824839A CN 100459564 C CN100459564 C CN 10045956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leaf
multiple spot
sett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248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5356A (zh
Inventor
C·克里斯菲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695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5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95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95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3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14User Network Interface
    • H04L2012/5615Network termination, e.g. NT1, NT2, PB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29Admission control
    • H04L2012/563Signalling, e.g. protocols, reference mod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Connection-oriented
    • H04L2012/5642Multicast/broadcast/point-multipoint, e.g. V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具体为在ATM网络内通过ATM信令建立叶发起的点到多点连接。应该提供IGMP至UNI的转换和UNI呼叫序列,以指示应该在何时何地提供点到多点连接。每个IGMP加入激励,就从叶向端点(或根)发送建立消息,以请求加入已知的多点连接。在所述建立消息中插入用于路由到所述叶的路由信息。所述根端点利用插入到所述建立消息中的路由信息向所述叶发起点到多点呼叫。所述端点拒绝所述建立消息。

Description

在ATM网络中提供组播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义用于实现由叶发起加入组播/广播连接的操作规程,更具体地来说,涉及通过IGMP请求发起的动态连接在ATM核心网上提供组播视频。
背景技术
诸如有线电视、卫星之类的接入接口向用户提供内容。而诸如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和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VDSL)、以太网、无线网络等连接技术提供将内容传递到用户接口的连接。但是,目前的连接技术无法将全频谱的模拟和数字TV提供给用户接口。
就连接而言,业界已经选择因特网协议(IP)作为控制面。这意味着将IGMP用于广播请求。下文将要描述的问题是,不存在令人满意的操作规程来建立广播/组播连接。
消费视频的分发可以分割成两个体系结构。在第一个体系结构中,直接向客户住地广播全频谱的视频,包括模拟和数字编码的视频信道。此频谱通常包括60个模拟视频信道和50+个数字视频信道。电缆电视和卫星支持此体系结构连接到家庭操作者。在第二个体系结构中,与客户的接口无法支持全频谱的模拟和数字编码视频。诸如ADSL、ADSL+、VDSL和10/100baseT以太网等接口可以同时提供丰富的数字视频流MPEG-2/4。
在第二个体系结构中,市场已经接受IP作为传输和控制的基础结构。端到端IP网络解决方案不提供QoS保证。端到端ATM解决方案虽然支持QoS,但需要具有ATM信令能力的CPE设备。这是一个成本高昂的建议。同样,在CPE领域,市场已经接受IP作为第二网络体系结构。IP用户接口和ATM核心网体系结构提供了一种以低成本CPE满足QoS需求的解决方案。本节其余部分将集中描述此体系结构。
VDSL基于数字用户环路(DSL)技术。在美国,标准的电话装置包括电话公司在家庭中的一对铜绞线。语音信号仅利用该铜线对的部分可用容量。DSL利用该剩余容量在铜线上传送信息,而又不干扰线路承载通话的能力。标准电话服务限制了交换机、电话和其它设备可以承载的频率。可以在400至3400赫兹(每秒周期)的频率范围承载人类的正常会话话音。在大多数情况下,铜线本身有处理高达几百万赫兹的频率的潜力。发送数字(而非模拟)数据的调现代设备可以安全地使用电话线路相当多的容量,DSL正是如此。VDSL可以传送高达52Mbps的下行流(至家庭)和16Mbps上行流(来自家庭)。这远比它的表亲非对称用户环路(ADSL)快,ADSL提供最高8Mbps下行流和800Kbps(每秒千比特)上行流。基本上,VDSL使用两种设备,收发器和数字用户环路接入复用器(DSLAM)。收发器位于客户一侧,它是来自用户计算机或网络的数据连接到DSL线路的节点。虽然大多数住宅装置采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或10BaseT以太网连接,但收发器可以多种方式连接到客户设备。
DSLAM设在接入提供商一侧,它是赋予VDSL智能的设备。DSLAM将来自许多客户的连接会聚到至因特网的一条大容量连接上。DSLAM通常很灵活,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DSL,以及提供诸如路由和为客户指定动态IP地址等附加功能。目前,电话公司正在用光纤电缆替代许多主馈线,VDSL变得更为现实。
这也为点到多点的连接,即所说的组播连接带来了令人激动的前景。组播是网络上单个发送方和多个接收方之间的通信,它是因特网协议所定义的分组类型之一。组播允许因特网上的一个计算机向已经自我标识为有兴趣接收始发计算机的内容的多个其它计算机发送内容。在本发明中,组播的含义是指向通过建立组播组成员资格而“已调谐好”的听众“广播”高带宽的流式媒体节目。
组播连接的端连接终止于机顶盒(STB)中。STB允许用户从频道清单中任意数量的频道中进行选择。这使电视机可以接收和解码数字电视(DTV)流。
STB采用因特网协议(IP)网络技术,通常为因特网组管理协议,它为因特网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将其组播组成员资格报告给邻近路由器的方法。采用开放系统互连(OSI)通信模型时,IGMP属于网络层,其正式描述可参见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请求评论(RFC)2236中。
如前所述,问题在于IP协议不保证服务质量(QoS)。QoS是这样一种理念,即传输速率、误码率和其它特征可以测量、改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提取予以保证。QoS对于高带宽视频和多媒体信息的连续传输尤其重要。可靠地传输该种类型的内容在采用普通的“尽力传送”协议的公众网中很困难。
另一方面,异步传输模式(ATM)允许公司或个人用户预先选择服务质量等级。ATM是专用连接交换技术,它将数字数据组织成53字节的信元单元,并采用数字信号技术在物理介质上传送它们。每个信元单元分别相对于其它相关信元以异步方式加以处理,并在传输路径上复用之前参与排队。ATM允许在网关平均延迟、一组单元的延迟变化、单元丢失率以及传输误码率方面测量QoS并予以保证。
因此,最好提供一种据以在STB上实现ATM的方式。此外,将ATM设计为易于通过硬件(而非软件)来实现,从而使更快的处理速度和交换速度成为可能。
UNI信令标准为点到多点(P2MP)呼叫提供呼叫/连接控制操作规程。该信令规范支持点到多点呼叫,其中信息从一个主叫用户单向地向一个被叫用户集合组播。主叫用户也称为根;而被叫用户也称为叶。目前为止,UNI 4.0标准即ATM信令标准建议提供叶发起加入(LIJ),以发起广播连接。但是,UNI 4.0LIJ解决方案尚未被广泛部署,并在UNI 4.1中被省略。
再者,UNI 4.0的“叶建立请求”消息未得到定义两个交换机之间协议的ATM专用网络接口(PNNI)(参见文档编号af-pnni-0055.002,2002年4月)的支持。PNNI路由协议分发网络拓扑信息,以便可以计算至任何被寻址的目的地的路径。虽然PNNI信令协议支持建立和拆除点到点连接和点到多点连接,但不支持“叶建立请求”消息,因此从叶发起广播连接是不可能的。
再者,UNI还支持在网络中使用永久虚电路(PVC)(一种指配的永久逻辑连接),PVC可用于提供端到端的广播连接。但是,从管理配置的观点来看,PVC是不可伸缩的。
PVC还不允许高效的带宽分配。它们在这方面属于相当静态的设备,不能重新配置。采用PVC来提供广播内容的ATM网络会迅速耗尽节点之间接口带宽容量。因此限制了提供给叶或用户的广播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发起的点到多点连接。
更具体地来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ATM网络内通过ATM信令实现的叶发起的点到多点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IGMP至UNI的转换和指示应该在何时何地提供组播流的UNI呼叫序列。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为点到多点连接提供QoS。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为点到多点连接提供可伸缩性。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传输广播流的高效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在ATM网络中提供用于点到多点连接的IP协议信令。
根据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体用于在ATM网络中通过ATM信令实现叶发起的点到多点连接的方法。从叶向端点发送建立消息,以请求加入已知的组播/广播。在所述建立消息中插入用于返回所述叶的路由信息。所述端点或根利用插入所述建立消息中的路由信息向所述叶发起点到多点呼叫。所述根端点拒绝所述叶发起的建立消息。
此外,还提供一种用于在ATM网络内通过ATM信令建立叶发起的点到多点连接的装置。叶生成建立消息,以请求加入已知的组播/广播,其中所述叶在所述建立消息中插入用于返回所述叶的路由信息。所述端点或根接收所述建立消息,并利用插入到所述建立消息中的路由信息向所述叶发起点到多点呼叫。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其中显示了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例,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信号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信号流程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的比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使用ATM来支持由叶发起加入广播连接,具体为在ATM网络内通过ATM信令来支持由叶发起加入广播连接。在一方面,本发明适用于视频广播。为对视频广播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建议是要通过具有动态连接的ATM核心网提供对组播视频的IGMP请求。本方面的解决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地说,本发明通过提供有效的叶发起加入方式纠正了UNI 4.0的失败。
UNI 4.0标准本身是为“以叶发起方式加入广播连接”提出的,但该标准并不完善,因为它未能定义达此目的的任何操作规程,因此在后续版本UNI 4.1中被删除。本发明提出了这些操作规程。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UNI标准。更广义地说,本发明涉及提供组播视频的信令。更具体地来说,本发明在ATM核心网上提供组播视频的信令。
本发明还提供了令人满意的手段或方法,通过该手段或方法,DSLAM可协助ATM核心网内STB的IGMP组播请求,即允许在此类网络中实现QoS管理。本发明还提供了既有效以至能够得到为了支持,又可伸缩的解决方案。
下文将参考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其中,显示了用于点到多点广播的网络100。应明确的是,虽然图中显示的是视频广播的更为具体的实现方案,但本发明整体上涉及发起叶加入。
概括地说,一个或多个机顶盒(STB)102通过数据传输装置104(如数字用户环路接入复用器(DSLAM))连接到中心局(C/O)交换路由器(S/R)106。STB构成叶的一部分,它会发起加入广播连接。配备了通过边缘路由器100连接到网络100的头端(HE)服务器,以便对来自广播源如视频点播(VOD)媒体服务器112或广播馈送场(broadcast feed farm)114的视频流进行路由。VOD媒体服务器112和广播馈送场114分别通过卫星交换路由器(SAT S/R)和头端交换路由器(HE S/R)连接到网络100。
在一方面,网络100是ATM网络。与网络100相连的STB 102采用不同的协议,如IP协议。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叶(即STB 102的之一)发起加入广播连接。
在本发明的场景中,STB可以是允许用户从多个信道中进行选择的任何设备。STB可以包括专用计算机,该专用计算机可与因特网通信,并因此可以包括Web浏览器(超文本传输协议客户端)和因特网主程序TCP/IP。在DTV领域,典型数字机顶盒含有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用于运行操作系统(可能为Linux或Windows CE)以及用于解析MPEG传输流。机顶盒还可包括一个RAM、MPEG解码芯片或多个用于音频解码和处理的芯片。更高级的机顶盒含有硬盘,用于存储录制的电视广播、下载的软件和DTV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其它应用。
就此应用而言,头端是位于广播点上发起并传送广播的设施。这些可包括向订户提供有线电视服务和电缆调制解调器服务的本地有线电视台。在分发电缆电视服务时,头端还可以包括碟形卫星天线,用于接收输入的节目。此节目随后传送给订户。一般情况下,所有信号均为下行发送到订户的信号,但有些是在上行方向上接收的信号,例如在客户请求视频点播节目时HE服务器108通过操作HES/R 118,提供对视频流的控制,即进行选择和路由。
本发明的数据传输装置104是DSLAM。这种DSLAM可以由西门子公司的TM接入设备来实现。DSLAM是一种网络设备,通常设在公司中心局,它从多条客户数字用户环路(DSL)连接接收信号,并采用复用技术将这些信号置于高速干线上。DSLAM复用器将DSL线路与异步传输模式(ATM)、帧中继或因特网协议网络的某种组合形式相连。
总而言之,数据传输装置104已修改成可接受STB IGMP请求以加入和离开组播视频流,数据传输装置104还修改为将接收到的IMGP转换为本文中指定的适当的ATM信令序列。数据传输装置104修改为向根端点或广播端发送消息,以请求接入到特定广播。在图1所示的特定实例中,这意味着数据传输装置104在该消息中插入用于将广播流反向路由到请求数据传输装置(即叶节点)所需的路由信息。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必要时,用于路由的前缀是所述数据传输装置104已知的。在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在数据传输装置104采用IP协议(如IGMP)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数据传输装置104会将HE S/R地址插入ATM信号中,此信号随后通过ATM网络转发。下文将会参考消息流对此作更详细的说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针对数据传输装置104的特殊配置。在IGMP的情况下,本发明在数据传输装置104中存储用于广播视频应用的HE S/R网络前缀(例如39-1111-223344556677889900-01)。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将该地址信息嵌入ATM信号中从头端传送到数据传输装置104。
就接入而言,本发明规定了特定于接入技术的配置。但要明确的是,本文所述的接入配置仅用于使说明完整,可以采用或不采用如下任何一种配置或完全采用另一种配置,这都在本发明范围内。涉及接入的VDSL线路需要指配一条从线路到线路卡SAR的IGMPVBRnrt PVC。涉及接入的VDSL线路需要3条“预留的”视频流PVC(1/10、1/11、1/12)(缺省的)。接入应该配备一个可配置定时器T-channel_long,此定时器设为例如4秒钟。
本发明还建议将HE S/R 118修改成接收通过UBR建立消息加入广播连接的请求,并以“加入方”或点到多点建立消息予以响应。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体为涉及ATM时,HE S/R 118拒绝UBR建立请求。但HE S/R 118要从该请求中提取路由信息,并据以构造“加入方”或点到多点建立消息。
对于图1所示方面,本发明对HE S/R 118进行配置。HE S/R应该具有要连接到头端,并配置为含有和提供广播内容的PVC(未显示)。所述内容可以是视频、音频或数据。为这些内容PVC指定ATM端系统地址(AESA)。内容PVC的AESA应该支持所有ATM格式地址类型(例如DCC、ICD、E.164)。内容PVC还应该具有相关联的业务描述符,以便建立峰值信元速率。HE S/R还应该提供可配置的定时器T-channel_short,它可以设为例如3秒。
如将要参考消息流所述的那样,接入可以通过将IGMP请求的D类地址插入到UNI被叫方IE AESA来寻址这些内容PVC。
此外或者作为替代,也可在CO和SAT S/Rs 106、116中提供HES/R 118广播过程功能。
下文将参考图1,就ATM网络中IGMP控制的广播视频在操作中描述本发明。由STB 102通过IGMP请求控制授权的广播视频。中间件认证过程可以向该STB提供含有授权广播信道(D类地址)的用户简档。STB 102将执行逻辑组播。STB 102利用认证PVC(未显示)来发送IGMP报告和许可。更具体地说,认证PVC是STB和接入VDSL线路卡之间的PPPoE连接。
当需要新的广播视频流时,数据传输装置104协调所接收到的搁置的报告和许可,并在需要新广播视频流时与HE S/R 118通信。数据传输装置104向HE S/R 118发送UBR建立消息,以请求新的广播视频流。如下面将要解释的那样,UBR建立消息应该请求带有设为优化ATM核心网呼叫接纳控制资源预留参数的未指定比特率(UBR)ATM业务描述符。针对每个接收到的UBR建立消息,HE S/R118发起相应的点到多点连接。
HE S/R线路卡尝试满足每个请求,随后可能放弃努力。必要时可以重新尝试接入。当某个特定广播视频流不再需要而被闲置时,数据传输装置104会利用释放消息拆除点到多点呼叫。数据传输装置104最好将未决的请求存储到HE S/R 118中,然后在没有任何用户需要信道时省去P2MP呼叫。
参考图2的信号流图200,可更好地理解叶发起加入广播连接的过程。图2显示了提供数据传输装置102本地尚不可用的广播信道的消息流。其中显示了两个STB 202以及数据传输装置204、CO S/R206和HE S/R 208。该操作规程是通过亦可视为步骤的信号流来实施。
在该实例中,假定用户想要接入某个特定视频流上的信道7。某个特定叶的STB 202在步骤210通过RF远程例如授权广播信道接收用户请求。作为响应,STB 202在步骤212发送IGMP报告。该报告可以包含例如源IP地址,例如视频流PVC IP地址的ID(例如10.10.1.1)和/或目的地IP地址,例如信道的D类地址(如225.0.0.7,信道7)。还可以定义一个组地址,例如225.0.0.7,在本例中它与D类地址相同。如此发起了加入请求。
在步骤214,数据传输装置VDSL线路卡对接收到的加入请求进行转换,并将该信道请求通知给集成接入控制器(IAC)(数据传输装置上的主冗余处理器卡,它具有上行链路接口)。在此实例中,可以将源IP地址转换为线路卡/port/vpi/vci。IAC将来自VDSL线路卡的信道请求汇总在列表中。每个信道请求将导致如步骤216那样向HE S/R 208发送建立消息(如果数据传输装置尚未接收到请求的信道)。如上所述,在一方面,建立消息具有UBR业务类型,以便优化核心网资源预留。如以下将要解释的那样,建立消息将取消ATM网络内耗用的CAC资源。此外,建立消息应该向HE提供主叫和/或被叫号码。
利用建立消息中的路由信息,HE将根据例如接收到的主叫号码知道要由哪一个数据传输装置204提供视频广播流。HE根据被叫号码(尤其是被叫号码的ESI)获知正在请求哪个信道。
在本附图所示的实例中,消息被发送到CO S/R 206,但这在本发明中是任选的。在步骤218,CO S/R 206以UNI呼叫处理消息响应数据传输装置。在步骤220,在CO S/R对信号进行处理之后,将UBR建立加入消息转发到HE S/R 208。
本发明然后拒绝该呼叫,即含有该建立消息的同一呼叫。在本发明中,HE通过释放完成消息拒绝所接收到的UBR建立消息。更具体地说,HE S/R 208在步骤222向CO S/R 206发送释放完成消息。接着,CO S/R 206在步骤224将释放消息发送到数据传输装置204。在步骤226,数据传输装置204就释放即拒绝呼叫已完成通知CO S/R206。
在后续步骤中,本发明建立至发起加入请求的叶的反向连接。在步骤228,如果这是在设备208和206之间建立这种广播的第一个实例,则HE S/R 208生成加入方消息(或点到多点建立消息)。如上所述,加入方消息是使用嵌入发起UBR消息中的路由信息来构建的,如图中标有230的虚线所示。然后在步骤232中,CO S/R 206将其自己的建立消息发送到数据传输装置204,以请求建立新呼叫。
在步骤234,数据传输装置204返回指示呼叫请求正在进行中的呼叫处理消息。在步骤236,当在叶端接收到该呼叫时,数据传输装置204再次向CO S/R 206发送呼叫连接信号。在步骤238,CO S/R 206向HE S/R 208发送加入方确认信号,以指示该加入方请求已成功,并且CO S/R 206还向数据传输装置204发送连接确认信号,以通知数据传输装置204该连接已建立。至此,加入方操作完成。
如前所述,本发明将路由信息如IE插入ATM信号中。现在将对此作更为详细的解释。假定数据传输装置知道HE S/R地址网络前缀(例如所用值为“网络前缀=39-1111-223344556677889900-01”)以及CO S/R地址网络前缀(例如39-1111-223344556677889900-02),则数据传输装置将ATM端系统地址(AESA)构造为例如网络前缀后接信道及未使用的选择器。例如,就D类组地址指定方式而言,信道可以是:
广播信道7=225.0.0.7
广播信道8=225.0.0.8
广播信道9=225.0.0.9
因此,每个接入可以组合HE S/R地址前缀和广播信道D类组地址来创建一个被叫方IE:
一旦本发明建立了叶发起的加入广播连接,则附加方可以下载当前广播的视频流。为此只需执行上述的加入方命令。当然,路由信息将会不同,但信道可以相同。
图3说明信道的去除或拆除。现在假定用户决定停止接收视频流即信道,例如在切换频道或关闭电视时。在这种情况下,STB在步骤302向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离开消息。然后,数据传输装置在步骤304向CO S/R请求释放,CO S/R又向HE S/R发送拆除方消息。作为响应,HE S/R在步骤308撤消该方并向CO S/R返回拆除方确认信号。在步骤310,CO S/R通过向数据传输装置发送释放完成信号来确认释放操作已完成。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之所以不足,是因为它们是不可伸缩的,即用于点到多点连接时存在问题,因为可以容易地添加其它方而导致系统崩溃。而且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不能配置有效带宽,这是因为所述系统会无法处理典型的PVC带宽配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伸缩的解决方案,以及一种配置并有效利用带宽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建议使用点到多点交换虚电路(P2MP SVC)。本发明对这些SVC进行配置,以使网络带宽分配是高效的。在网络中,交换虚电路(SVC)是仅在数据传输会话持续期间建立并保持的临时虚电路。不同于永久虚电路(PVC),SVC不是永久性专用的。因此,根据本发明,SVC可以重新进行配置以便更为有效,使基础系统可以支持视频流。此外,SVC是临时性的,可以根据网络需要添加或删除。
为了有效地建立视频流,本发明选择某些对ATM核心网资源预留有影响的参数。
在所讨论的特定示例网络中,提供了下表I,此表设定了前向峰值速率和后向峰值速率。因此,广播请求不预留任何带宽资源。该表中给出了所述网络的最佳设置值。
                         表I
Figure C0382483900161
此外或作为替代,本发明定义主叫方号码。在一方面,主叫方号码是根据UNI 4.0标准形成的。如上所述,将主叫方号码编码为表示数据传输装置AESA,例如39-1111-223344556677889900-02-012.345.678.911-11。本发明中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使系统避免不得不自己查找数据传输装置的AESA,否则会耗用更多的系统资源并进一步增加系统负荷。
此外或作为替代,本发明定义被叫方号码。在一方面,被叫方号码是根据UNI 4.0标准形成的。如上所述,将被叫方号码编码为表示HE S/R信道的AESA,例如39-1111-223344556677889900-01-225.000.000.007-11=信道7。本发明中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使系统避免不得不自己查找HE S/R AESA,否则会耗用更多的系统资源并进一步增加系统负荷。
已提到,由于采用了ATM协议,本发明允许定义QoS。下表II显示了可以设置的QoS参数字段实例。
                    表II
  八位字节   IE字段   字段值
  5   前向QoS等级   0000 0000(未指定QoS等级)
  6   后向QoS等级   0000 0000(未指定QoS等级)
本发明还解决了可伸缩性问题。图4显示了这种大规模部署的承载网络体系结构400。在HE S/R 406的多个接口404上可能有数百或数千个内容PVC 402。内容PVC还可以在网络中其它S/R 408上提供。这便扩展到2074个接入和464576个STB用户,这当然既不是网络的最大容量,也不是网络的最小容量。可选地,由HE 406处的单个S/R服务同一个网络。
采用本发明,通过点到多点(P2MP)SVC组播内容PVC之一完全是可伸缩的。如果图上方数据传输装置410首先请求内容,图下方数据传输装置412接着请求该内容,则从HE到上方设备410的连接要在HE S/R 406接收到第一个请求时建立。当下方设备向HE S/R406请求内容时,建立从CO S/R到下方设备412的连接,依此类推。每增加一个CO S/R 414,SVC也随之增加。基于来自某个特定CO S/R的接入请求,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叶发起加入广播连接的操作规程。
虽然本发明已参考若干特定实施例、标准和值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局限于此,而是涵盖叶发起加入广播连接的更宽的概念。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在ATM网络内通过ATM信令建立叶发起的点到多点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叶向根发送建立消息,以请求加入已知多点连接;
在所述建立消息中插入用于将所述建立消息路由到所述根的路由信息和用于返回所述叶的路由信息;
由所述根利用插入到所述叶发起的建立消息中的所述路由信息向所述叶发起点到多点呼叫;以及
由所述根拒绝所述叶发起的建立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建立消息中包含编码为指示未指定比特率的业务描述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建立消息中包含指示请求广播的用户的主叫号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建立消息中包含指示期望广播的被叫号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从所述根向所述叶发起点到多点呼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发起接入广播信道的请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步骤形成用于接入到广播信道的因特网协议请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添加另一个叶以接收已建立的所述点到多点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从所述点到多点连接中删除所述叶。
10.一种用于在ATM网络内通过ATM信令建立叶发起的点到多点连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建立消息以请求加入已知多点连接的叶;
其中所述叶在所述建立消息中插入用于返回所述叶的路由信息;
接收所述建立消息,并利用插入到所述建立消息中的所述路由信息向所述叶发起点到多点呼叫的根;以及
所述根拒绝所建立消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消息包含编码为指示未指定比特率的业务描述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消息包含指示用户请求广播的主叫号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消息包含指示期望的广播的被叫号码。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向所述叶发起点到多点呼叫。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发起的接入广播信道的请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到广播信道的请求遵循因特网协议。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所述已建立的点到多点连接的另一个叶。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包括头端交换路由器。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是接入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局交换路由器。
CNB038248395A 2002-09-03 2003-09-03 在atm网络中提供组播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95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0781802P 2002-09-03 2002-09-03
US60/407,818 2002-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5356A CN1695356A (zh) 2005-11-09
CN100459564C true CN100459564C (zh) 2009-02-04

Family

ID=3197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483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9564C (zh) 2002-09-03 2003-09-03 在atm网络中提供组播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088735A1 (zh)
EP (1) EP1552654B1 (zh)
CN (1) CN100459564C (zh)
DE (1) DE60319724T2 (zh)
ES (1) ES2303607T3 (zh)
WO (1) WO200402373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5196B2 (ja) * 2002-11-26 2008-10-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JP2004206463A (ja) * 2002-12-25 2004-07-22 Sharp Corp リモート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US7301936B2 (en) * 2003-06-25 2007-11-27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Ring overlay network dedicated to carry broadcast traffic to DSLAMs
US7769011B1 (en) * 2003-12-24 2010-08-03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requesting, generating and maintaining ATM addresses
EP1608201A1 (en) * 2004-06-15 2005-12-21 Alcatel Positioning of network processor in a packet based access multiplexer
US7627000B2 (en) * 2004-09-01 2009-12-01 Cisco Technology, Inc. Using an external router to manage foreign data communication channel traffic
US8509258B2 (en) * 2004-11-30 2013-08-13 Agere System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data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a digital network
US7489684B2 (en) * 2004-12-08 2009-02-10 Alcatel Lucent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multicasting using xDSL and IGMP
CN100563203C (zh) * 2005-11-11 2009-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组播树叶子节点网元信号传送的方法
CN100413275C (zh) * 2006-03-02 2008-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交换光网络组播网络接口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1202674B (zh) * 2006-12-15 2010-05-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参数调节装置及其方法
US7986702B1 (en) * 2007-11-29 2011-07-26 Bigband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reaming multimedia transmissions
CN101610210A (zh) * 2008-06-18 2009-12-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冗余结构的组播传输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2899A2 (en) * 1998-08-28 2000-03-01 Fujitsu Limited Boundary device for performing a connection control at a boundary between two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286879A (zh) * 1997-12-30 2001-03-07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宽带蜂窝网络设备
US6262984B1 (en) * 1998-05-12 2001-07-17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eventing overlapping branches in point to multipoint calls in PNNI networks
WO2001054354A1 (en) * 2000-01-20 2001-07-26 Mci Worldcom, Inc. Intelligent network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ce telephony over atm and point-to-multipoint connectivity
EP1330069A2 (en) * 2002-01-18 2003-07-23 Alcatel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cast group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4219B1 (en) * 1994-09-26 2001-12-2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hannel selection for a hybrid fiber coax network
US6529498B1 (en) * 1998-04-28 2003-03-04 Cisco Technology, Inc. Routing support for point-to-multipoint connections
USRE44554E1 (en) * 1998-05-13 2013-10-22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lease device,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317993B1 (ko) * 2000-01-28 2001-12-22 오길록 에이티엠 연결의 형태 정보 추출 방법 및 압축 방법
US7382786B2 (en) * 2000-01-31 2008-06-03 3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phone-based home gateway system with a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065079B1 (en) * 2000-05-04 2006-06-20 Cisco Technology, Inc. VC sharing for multicast in a computer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6879A (zh) * 1997-12-30 2001-03-07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宽带蜂窝网络设备
US6262984B1 (en) * 1998-05-12 2001-07-17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eventing overlapping branches in point to multipoint calls in PNNI networks
EP0982899A2 (en) * 1998-08-28 2000-03-01 Fujitsu Limited Boundary device for performing a connection control at a boundary between two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WO2001054354A1 (en) * 2000-01-20 2001-07-26 Mci Worldcom, Inc. Intelligent network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ce telephony over atm and point-to-multipoint connectivity
EP1330069A2 (en) * 2002-01-18 2003-07-23 Alcatel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cast group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23739A2 (en) 2004-03-18
EP1552654B1 (en) 2008-03-12
CN1695356A (zh) 2005-11-09
DE60319724T2 (de) 2009-03-12
US20040088735A1 (en) 2004-05-06
WO2004023739A3 (en) 2004-05-06
DE60319724D1 (de) 2008-04-24
ES2303607T3 (es) 2008-08-16
EP1552654A2 (en) 2005-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121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TM-coupled multicast service over IP networks
US6788696B2 (en) Transparent QoS using VC-merge capable access modules
US6904054B1 (en) Support for quality of service and vertical services in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omain
JP2977474B2 (ja) 仮想回線設定方法
US6339594B1 (en) Wan-based gateway
US8144721B2 (en) Ring overlay network dedicated to carry broadcast traffic to DSLAMs
US6424657B1 (en) Traffic queueing for remote terminal DSLAMs
US2002009772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jection of IP multicast content into an ATM DSL network
CN100459564C (zh) 在atm网络中提供组播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US6931005B1 (en) IP multicast services over ATM multicast
JP2001526473A (ja) Xdslベースのインターネットアクセスルータ
KR100763861B1 (ko) 네트워크를 통하여 정보를 전달하는 비동기 전송 방식멀티캐스팅
US20030093544A1 (en) ATM video caching system for efficient bandwidth usage for video on demand applications
KR20030091949A (ko) 다층 비디오 코딩 시스템을 이용하여 비동기 전송모드/디지털 가입자 회선 통신망을 통해 비디오를전송하는 방법
EP1464003B1 (en) Physical layer recovery in a streaming data delivery system
US7636375B2 (en) Method for multimedia flow transport
WO2002015494A1 (en) Automated service provisioning in combination of vertical services an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omains
KR100379375B1 (ko) 광대역 무선 가입자망의 인터넷 서비스 지원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200804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404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Siemens A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