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6653C -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6653C
CN100456653C CNB2005100086889A CN200510008688A CN100456653C CN 100456653 C CN100456653 C CN 100456653C CN B2005100086889 A CNB2005100086889 A CN B2005100086889A CN 200510008688 A CN200510008688 A CN 200510008688A CN 100456653 C CN100456653 C CN 1004566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ulse response
user
channel impulse
point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86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9118A (zh
Inventor
胡炜
石贵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otevio Co ltd
Pe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Puti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086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6653C/zh
Publication of CN1829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9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66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665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包括:分别从每根天线接收的信号中提取训练序列,并根据提取的训练序列以及已知的基本训练序列估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根据所述信道冲激响应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根据所述加权因子计算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并求所述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根据所述功率序列,检测每个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位置,并与每个用户理想冲激响应的位置进行比较,得到每个用户的同步偏差,进而获得针对该用户的同步控制命令。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智能天线的方向增益特性,实现UE与Node B之间的准确的同步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智能天线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中,时分双工-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为时分系统,如果该系统中的移动终端(UE)与基站NodeB之间不能保持良好的同步,将产生多个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甚至产生同一个用户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这样TD-SCDMA系统就无法正常工作了。因而,UE与Node B之间的同步控制技术是保证TD-SCDMA系统正常工作的一项关键技术。
在TD-SCDMA系统中,UE与Node B之间的通信是以时隙为单位来进行的,TD-SCDMA系统的每个子帧包括7个常规时隙和3个特殊时隙,每个用户可以占用一个常规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码道进行通信。在每个常规时隙中包含一个训练序列域,在其上承载的训练序列(Midamble)用于对每个用户的信道进行估计并以此完成UE与Node B之间的同步控制。
图1显示了现有的基于训练序列对每个用户进行同步控制的方法。假设TD-SCDMA系统的智能天线阵一共有M根天线,则如图1所示,其中,X1(t)、X2(t)、......、XM(t)分别表示该智能天线阵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以及第M根天线接收的信号。现有的同步控制方法就是通过对这些接收信号进行分析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分别从每根天线接收信号的训练序列域中提取训练序列;
步骤102:根据提取的训练序列以及已知的基本训练序列估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
步骤103:分别针对步骤102计算得到的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计算所述信道冲激响应上每个采样点的功率值;
步骤104:根据步骤103求得的信道冲激响应上每个采样点的功率值,将每根天线上对应点的功率值相加,得到整个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
步骤105:根据步骤104得到的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检测每个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位置,即其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的位置;
步骤106:将检测到的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与理想冲激响应的对应位置进行比较,得到该用户的同步偏差,从而获得针对该用户的同步控制命令。
上述这种目前使用的同步控制方法可以根据智能天线阵多个天线分支上接收的信号完成UE与Node B之间的同步控制,但是,将每根天线对应同一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的每个采样点功率相加,只起到一种空间分集的作用,并没有提高信道估计的信噪比。在通常情况下,每个用户发送的训练序列Midamble码能量较低,这将导致其信噪比也较低,因此,只要智能天线的信道环境稍有恶化,就很可能难以正确接收这些用户的训练序列。另外,由于多径效应的存在,使得多径信号到达天线的相位不同,造成信道冲激响应在峰值位置附近出现凹谷,难以准确确定信道冲激响应峰值点的位置,这也将造成不能获得正确的同步控制命令的结果。
并且,现有的同步控制方法仅仅是将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相加,没有充分利用智能天线的方向增益特性,也没有充分发挥TD-SCDMA系统的空分优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控制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天线的方向增益特性,获得正确的同步控制命令,实现UE与Node B之间准确的同步控制。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从每根天线接收的信号中提取训练序列,并根据提取的训练序列以及已知的基本训练序列估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
b、根据所述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
c、用所述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对所述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加权并求和,得到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并求所述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
d、根据所述功率序列,检测每个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的位置,并将检测到的位置与每个用户理想冲激响应上相应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的位置进行比较,得到每个用户的同步偏差,进而获得针对每个用户的同步控制命令。
步骤a所述估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包括:
a1、分别对所述提取的训练序列以及所述的基本训练序列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
a2、将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的训练序列以及基本训练序列的对应采样点相除;
a3、对步骤a2计算得到的商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得到的序列即为所述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
步骤b所述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为:采用固定波束法计算所述加权因子。
步骤b所述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为:采用最强径法计算所述加权因子。
步骤b所述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为:采用最大功率特征值分解法计算所述加权因子。
步骤b所述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为:采用最大信噪比特征值分解法计算所述加权因子。
在步骤a之后进一步包括:对步骤a计算得到的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插值计算,将计算的结果作为步骤b所述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
本发明所述插值计算为8倍插值计算。
本发明所述插值计算为2倍插值计算。
本发明所述信道冲激响应起始点的检测方法为:
顺序扫描信道冲激响应上分辨率为1/2码片的采样点,直至检测到第一个功率值高于预先设定功率检测门限的采样点;
在这个采样点的前1/2个码片内进行四倍插值计算,得到每个插值点的功率值;
将计算得到插值点的功率值与设定的功率检测门限进行比较,第一个功率值大于该门限的插值点为该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点。
本发明所述信道冲激响应结束点的检测方法为:
顺序扫描信道冲激响应上分辨率为1/2码片的采样点,直至检测到最后一个功率值高于预先设定的功率检测门限的采样点;
在这个采样点的后1/2个码片内进行四倍插值计算,得到每个插值点的功率值;
将计算得到插值点的功率值与设定功率检测门限进行比较,最后一个功率值大于该门限的插值点为该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结束点。
本发明所述信道冲激响应峰值点的检测方法为:
顺序扫描信道冲激响应上分辨率为1/2码片的采样点,直至检测到功率和最大的两个采样点;
在这两个采样点之间进行四倍插值计算,得到每个插值点的功率值;
选择功率值最大的插值点作为该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峰值点。
步骤c所述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为对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上每个采样点的值进行取模及平方运算后得到的序列。
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同步控制方法根据每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固定波束法、最强径法、最大功率特征值分解法及最大信噪比特征值分解法等波束赋形方法计算每根天线在进行同步控制过程中使用的加权因子,并根据所述加权因子对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加权、相加再求各点功率,得到经过加权的智能天线阵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从而进行针对每个用户的同步控制。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天线的方向增益特性,提高信道估计的信噪比,获得准确的信道冲激响应表达式,进而可以获得正确的同步控制命令,实现UE与Node B之间的准确同步控制,并且能够充分发挥TD-SCDMA系统的空分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基于训练序列的对每个用户进行同步控制的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训练序列的对每个用户进行同步控制的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在同步控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天线的方向增益特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通过对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加权,可以大大提高信道估计的信噪比,从而能够更准确的获得每个用户智能天线信道冲激响应的位置,实现准确的同步控制。
图2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训练序列对每个用户进行同步控制的方法。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分别从智能天线阵每根天线接收的信号中提取训练序列,并根据提取的训练序列以及已知的基本训练序列估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
假设从第m根天线的接收信号Xm(t)中提取的第m根天线的训练序列为Midamblem(1:128),其中,m的取值范围从1到M。
该训练序列Midamblem(1:128)包含128个采样点,是由基本训练序列Basic_Midamble(1:128)循环移位产生的,不同用户的训练序列相对于基本训练序列的位移不同,因此即使在同一时隙内有多个用户同时传输所述训练序列,也可以通过训练序列的不同位移相互区分。
在这里,假设第m根天线的信道冲激响应为hm(i),其中,i表示该信道冲激响应上的采样点,取值范围0~127,故所述信道冲激响应共有128个采样点,其计算公式如下:
h m ( i ) = IFFT ( FFT ( Midamble m ( i ) ) FFT ( Basic _ Midamble ( i ) ) ) , i = 0 ~ 127
其中,操作符FFT和IFFT分别表示快速傅立叶变换以及快速傅立叶反变换操作。
从上述分析已知,由于多个用户同时传输的训练序列可以通过不同的位移加以区分,而这种位移对应信道的冲激响应就表现为不同的时延,即位于不同的时间窗口内,因此,在上述计算得到的每根天线的信道冲激响应hm(i)中实际包含了当前正在传输数据的多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其中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通过不同的时延相互区分,也就是说不同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可以从hm(i)对应该用户的窗口中提取出来。本发明所述的同步控制实质上是根据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来完成的。
另外,由于在TD-SCDMA系统中一般进行同步控制的分辨率为1/8码片,而经过上述计算得到的信道冲激响应的分辨率为1码片,因此,还需要分别将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插值计算,以提高同步控制的分辨率。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并不直接对计算得到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8倍插值计算,而是首先对每根天线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2倍插值计算。
以第m根天线的信道冲激响应为例,对其进行2倍插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h m ( n ) ′ = Σ j = - L / 2 + 1 L / 2 h m ( i + j ) × f int 2 ( 2 i - 1 ) , n = 2 i + 1 h m ( i ) , n = 2 i , i = 0 ~ 127
其中,fint2(2i-1)为2倍插值函数,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插值函数,例如升余弦函数等等;L为插值计算窗口,一般取值为6;参数j的取值范围从(-L/2+1)到L/2,用于在插值计算过程中选取插值计算窗口内各采样点。
从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经过上述计算得到的信道冲激响应的128个插值点值与原来的信道冲激响应的128个采样点值一起构成了分辨率为1/2码片的信道冲激响应表达式hm(n)′,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0~255,共有256个采样点。同样,该信道冲激响应hm(n)′也包含了多个用户经过2倍插值运算后的信道冲激响应。
步骤202:根据步骤201得到的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计算进行同步控制时智能天线阵中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
在这一步骤中,所述加权因子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智能天线系统波束赋形时常用的几种计算加权因子的方法,例如:固定波束法、最强径法、最大功率特征值分解法以及最大信噪比特征值分解法等等,为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计算一个加权因子。有关上述几种加权因子的计算方法将在后面作详细的介绍。
步骤203~步骤204:根据步骤202计算得到的加权因子对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上各个采样点的响应值进行加权并求和,得到该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然后求该信道冲激响应上各个采样点的功率,得到该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
假设步骤202计算得到的对应用户k,每根天线的加权因子为Wk1、Wk2、......、WkM,则本步骤所述对应用户k智能天线阵信道冲激响应hk(u)的计算公式为: h k ( u ) = 1 M Σ m = 0 M h m ( u ) ′ × W km ; 其中,参数u为信道冲激响应上用户k对应的窗口中的采样点。
所述信道冲激响应上每采样点功率Hk(u)的计算公式为:Hk(u)=‖hk(u)‖2,其中,操作符‖‖表示对复数的取模运算。
步骤205:根据步骤204得到的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检测每个用户自身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的位置,并将检测到的位置与每个用户理想信道冲激响应相应的位置进行比较,得到每个用户的同步偏差,从而获得针对每个用户的同步控制命令。
为了检测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和结束位置,需要首先确定一个功率检测门限εthresh 2,该检测门限由小区间的干扰功率PIIP和给定的信噪比η2 thresh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ϵ thresh 2 = P IIP · 10 η 2 thresh / 10 .
所述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点检测方法为:
a1、顺序扫描分辨率为1/2码片的采样点,直至检测到第一个功率值高于功率检测门限εthresh 2的采样点;
b1、在这个采样点的前1/2个码片内进行四倍插值计算,得到各插值点的功率值;
c1、将计算得到的插值点的功率值与功率检测门限εthresh 2进行比较,第一个功率值大于该门限的插值点为该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点。
所述信道冲激响应的结束点检测方法为:
a2、顺序扫描分辨率为1/2码片的采样点,直至检测到最后一个功率值高于功率检测门限εthresh 2的采样点;
b2、在这个采样点的后1/2个码片内进行四倍插值计算,得到各插值点的功率值;
c2、将计算得到的插值点的功率值与功率检测门限εthresh 2进行比较,最后一个功率值大于该门限的插值点为该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结束点。
所述信道冲激响应峰值点的检测方法为:
a3、顺序扫描分辨率为1/2码片的采样点,直至检测到功率和最大的两个采样点;
b3、在这两个采样点之间进行四倍插值计算,得到每个插值点的功率值;
c3、选择功率值最大的插值点作为该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峰值点。
在上述信道冲激响应起始点、结束点以及峰值点的检测过程中,步骤b1、b2及b3所述的四倍插值计算可以采用下述插值计算公式:
x ( z ) = Σ j = - L / 2 + 1 L / 2 H ( j + n ) × f int 4 ( 4 j - z ) , z = 1 ~ 3
其中,fint4(4j-z)为4倍插值函数,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插值函数,例如升余弦函数等等;L为插值计算窗口,一般取值为6;参数n为需要进行4倍插值计算的采样点;参数z为插值点的编号;参数j的取值范围从(-L/2+1)到L/2,用于在插值计算过程中选取插值计算窗口内各采样点。
经过上述计算得到的信道冲激响应的3个插值点功率值与原来的信道冲激响应的1个采样点功率值一起构成了分辨率为1/8码片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片断。
在检索到每个用户智能天线阵冲激响应功率序列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之后,就可以与这些用户的理想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找到每个用户当前的同步偏差,从而得到对每个用户的同步控制命令。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201得到每根天线的冲激响应之后,可以直接对计算得到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8倍插值运算,得到插值运算后每根天线的信道冲激响应,共有1024个点。在这里所述的8倍插值运算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h m ( n ) ′ ′ = Σ j = - L / 2 + 1 L / 2 h m ( i + j ) × f int 8 ( 8 i - z ) , z = 1 ~ 7 , n = 8 i + z h m ( i ) , n = 8 i , i = 0 ~ 127
其中,fint8(8i-z)为8倍插值函数,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插值函数,例如升余弦函数等等;L为插值计算窗口,一般取值为6;参数n表示插值计算后信道冲激响应上各个采用点;参数z为对应每个采样点的插值点编号,取值范围1~7;参数j的取值范围从(-L/2+1)到L/2,用于在插值计算过程中选取插值计算窗口内各采样点。
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在得到经过插值运算的信道冲激响应之后,在步骤202~步骤204中直接用计算得到的每根天线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对上述经过8倍插值计算得到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加权并求和,得到序列长度为1024的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
在步骤205中,直接检测该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即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中第一个功率值高于功率检测门限εthresh 2的采样点,功率最大值对应的采样点以及最后一个功率值高于功率检测门限εthresh 2的采样点。然后,再将检测到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与这些用户的理想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找到每个用户当前的同步偏差,从而得到对应每个用户的同步控制命令。
为了简化计算,在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不对步骤201求得的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2倍插值或8倍插值计算,而在步骤202~205直接使用分辨率为1个码片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后续的计算、加权,及对应位置检测等操作,也可以得到每个用户的同步偏差从而进行同步控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简化的方法虽然降低了同步控制的计算量,但是,同时也降低了同步控制的精确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前文所述的四种加权因子计算方法。
1)固定波束法:
该方法的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1、将波束空间均匀的划分成A个区域;
B1、根据理想波束赋形算法预先给定每个波束区域的智能天线阵加权因子向量T1、T2......TA
C1、计算每个区域内的接收信号功率;
以第a区为例,接收信号功率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σ a 2 = ( T a ) H R xx K T a , 其中,Rxx K为第k个用户的信号空间相关矩阵,该相关矩阵是根据每根天线对应用户k的信道冲激响应求出的;操作符()H表示求共轭转置;
D1、根据最大信号接收功率准则,找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对应的加权因子向量即为本发明所要求解的智能天线阵中每根天线对应第k个用户的加权因子向量。
例如,经过步骤C1的计算,区域a的接收信号功率最大,则Ta中对应每根天线的加权因子Wk1、Wk2、......、WkM即为本发明所要求解的同步控制加权因子。
2)最强径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2、对于用户k,将其在每根天线插值计算之前的原始信道冲激响应各采样点的功率求和,得到 H k ( u ) = Σ m = 1 M | | h m ( u ) | | 2 ;
B2、从中找出功率最大值对应的位置Smax,用户k在该位置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最大,也即用户k的信号在该位置到达接收机的信号功率最强;
C2、根据用户k每根天线信道冲激响应在位置Smax的值计算对用户K进行同步控制时每根天线的加权因子Wk1、Wk2、......、WkM
以第m根天线为例,该天线的加权因子为 W km = conj [ h m ( S max ) H k ( S max ) ] .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求出对用户k进行同步控制时每根天线对应的加权因子Wk1、Wk2、......、WkM
3)最大功率特征值分解法:
所述智能天线阵对应用户k的加权因子向量Wk的方法具体包括:
对对应用户k的接收信号空间相关矩阵Rxx K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该空间相关矩阵Rxx K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向量E1、E2......;
根据Rxx K的特征向量计算接收信号空间相关矩阵Rxx K的特征值;
从计算得到的所有特征值中找出最大的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对其进行归一化后,就得到了本发明所求的加权因子Wk
该计算方法用公式表示如下: W k = arg ( max ( ( E p ) H R xx K E p ) ) . 其中,Ep为Rxx K的特征向量;函数arg()表示求解特征值。
4)最大信噪比特征值分解法:
该方法与最大功率特征值分解法原理相同,具体方法包括:
对对应用户k的接收信号空间相关矩阵[Rxx K,Rnn]进行广义的特征值分解,其中,Rnn为噪声的空间相关矩阵;
从中找到对应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该特征向量就为本发明所求的加权因子Wk
使用公式表达如下: W k = arg ( max ( ( F p ) H R xx K F p ( F p ) H F p ) ) . 其中,Fp为对空间相关矩阵[Rxx K,Rnn]进行广义的特征值分解得到的特征向量。
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同步控制方法根据每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固定波束法、最强径法、最大功率特征值分解法及最大信噪比特征值分解法等波束赋形方法计算每根天线的加权因子,并利用这些加权因子对每根天线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加权、相加再求各点功率,得到经过加权的智能天线阵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从而进行同步控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天线的方向增益特性,提高信道估计的信噪比,获得准确的信道冲激响应表达式,进而可以获得正确的同步控制命令,实现UE与Node B之间的准确同步控制。

Claims (13)

1、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从每根天线接收的信号中提取训练序列,并根据提取的训练序列以及已知的基本训练序列估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
b、根据所述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
c、用所述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对所述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加权并求和,得到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并求所述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
d、根据所述功率序列,检测每个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的位置,并将检测到的位置与每个用户理想冲激响应上相应的起始点、峰值点以及结束点的位置进行比较,得到每个用户的同步偏差,进而获得针对每个用户的同步控制命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估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包括:
a1、分别对所述提取的训练序列以及所述的基本训练序列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
a2、将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的训练序列以及基本训练序列的对应采样点相除;
a3、对步骤a2计算得到的商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得到的序列即为所述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为:采用固定波束法计算所述加权因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为:采用最强径法计算所述加权因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为:采用最大功率特征值分解法计算所述加权因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计算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加权因子为:采用最大信噪比特征值分解法计算所述加权因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后进一步包括:对步骤a计算得到的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进行插值计算,将计算的结果作为步骤b所述每根天线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值计算为8倍插值计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值计算为2倍插值计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冲激响应起始点的检测方法为:
顺序扫描信道冲激响应上分辨率为1/2码片的采样点,直至检测到第一个功率值高于预先设定功率检测门限的采样点;
在这个采样点的前1/2个码片内进行四倍插值计算,得到每个插值点的功率值;
将计算得到插值点的功率值与设定的功率检测门限进行比较,第一个功率值大于该门限的插值点为该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起始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冲激响应结束点的检测方法为:
顺序扫描信道冲激响应上分辨率为1/2码片的采样点,直至检测到最后一个功率值高于预先设定的功率检测门限的采样点;
在这个采样点的后1/2个码片内进行四倍插值计算,得到每个插值点的功率值;
将计算得到插值点的功率值与设定功率检测门限进行比较,最后一个功率值大于该门限的插值点为该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结束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冲激响应峰值点的检测方法为:
顺序扫描信道冲激响应上分辨率为1/2码片的采样点,直至检测到功率和最大的两个采样点;
在这两个采样点之间进行四倍插值计算,得到每个插值点的功率值;
选择功率值最大的插值点作为该用户信道冲激响应的峰值点。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功率序列为对智能天线阵对应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上每个采样点的值进行取模及平方运算后得到的序列。
CNB2005100086889A 2005-03-01 2005-03-01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 Active CN10045665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086889A CN100456653C (zh) 2005-03-01 2005-03-01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086889A CN100456653C (zh) 2005-03-01 2005-03-01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9118A CN1829118A (zh) 2006-09-06
CN100456653C true CN100456653C (zh) 2009-01-28

Family

ID=36947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86889A Active CN100456653C (zh) 2005-03-01 2005-03-01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665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165B (zh) * 2007-04-17 2012-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天线系统的序列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1359928B (zh) * 2007-08-02 2012-09-19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频偏估计方法
CN101841410B (zh) * 2010-04-28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样点信号选择方法和接收端
CN107809404B (zh) * 2016-09-09 2021-09-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估计符号偏移的方法与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5498A (en) * 1993-07-27 1996-0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339888A (zh) * 2001-10-23 2002-03-13 杨大成 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的接收机结构及其算法
CN1409910A (zh) * 1999-11-08 2003-04-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接收系统及同步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5498A (en) * 1993-07-27 1996-0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409910A (zh) * 1999-11-08 2003-04-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接收系统及同步检测方法
CN1339888A (zh) * 2001-10-23 2002-03-13 杨大成 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的接收机结构及其算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9118A (zh) 2006-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10180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감소된 랭크 채널 추정을 위한 방법 및장치
US7860064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rrival direction estimation method
CN101291165B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的序列检测方法和装置
Nájar et al. Mobile location with bias tracking in non-line-of-sight
CN1581740B (zh) Ofdm系统中基于pn序列和导频的反馈型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7592611B (zh) 宽带大规模mimo系统无线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13556300B (zh) 基于时域训练序列的联合活跃终端检测与信道估计方法
CN100459455C (zh)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随机接入检测方法
CN102710309B (zh) 适用于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同步信号发射方法
CN101083647A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实现同步的方法
US20090303889A1 (en) Method of uplink synchronization establishment based on the unite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mission matrix thereof
CN104468038A (zh) 一种基于zcz序列的mimo前导序列生成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2364885A (zh) 一种基于信号频谱包络的频谱感知方法
CN101072066A (zh)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智能天线实现方法
CN100456653C (zh)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控制方法
CN101291311B (zh)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同步实现方法及装置
US8879679B2 (en) Frequency offset compensation improvement for a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searcher
Cramer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multipa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ulse radio channel
CN101399607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测距方法和装置
CN102394686B (zh) 高精度阵列天线接收系统角度估计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1615943B (zh) 智能天线多子阵列系统的波达角估计方法
CN101268632A (zh) 到达方向估算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46191A (zh) 全域覆盖多波束s-lte的主同步序列干扰抵消检测方法
CN105142212A (zh) 一种基于零相关带序列的帧同步检测方法
CN105846987B (zh) 一种同步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POTEVIO CO., LTD. BEIJING COMMUNICATION PLA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PUTIAN IT TECH INS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PUTIAN INS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80 Beijing, Haidian, North Street, No. two, No. 6, No.

Patentee after: PE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No. two, 2 street, base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POTEVIO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16

Address after: 100080 Beijing, Haidian, North Street, No. two, No. 6, No.

Co-patentee after: CHINA POTEVIO CO.,LTD.

Patentee after: PE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td.

Co-patentee after: CHINA POTEVIO INFORMATION INDUSTRY BEIJING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100080 Beijing, Haidian, North Street, No. two, No. 6, No.

Patentee before: PE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0 Beijing, Haidian, North Street, No. two, No. 6, No.

Patentee after: PE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POTEVIO CO.,LTD.

Patentee after: PUTI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Beijing, Haidian, North Street, No. two, No. 6, No.

Patentee before: PE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POTEVIO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POTEVIO INFORMATION INDUSTRY BEIJING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